⑴ 市場調查中,定比量表和定距量表的共同特點
你好!
搜一下:市場調查中,定比量表和定距量表的共同特點?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⑵ 如何確定教育測量的問卷或量表是一個較好的測量工具
根據問卷、量表上排名,調查其為人、學習、生活如何,如果符合排名,我覺得就應該為較好的工具,不行的話另找他法
⑶ 問卷一定要做信度效度檢驗嗎如果含有多選題怎樣做信度分析,請各位高手幫幫忙。
問卷並不是一定要做信度效度檢驗:信效度分析主要針對【量表】類問卷,而如果只是調查一些客觀現實(如年齡、性別、職業、車輛、工資等)以【顯變數】為主的問卷,是不適合做信效度分析。
如果含有多選題是無法做信度分析。而非量表類問卷的選擇題信度與效度主要通過專家審定,無需進行信度分析。
信度測定的缺點:,由於涉及誤差平方和,所以,需要對相同的調查對象,通過多次重復測量,在估計T和X取值的基礎上,才能得到信度估計。但是多次重測會帶來記憶效應及聯系效應,而且會造成被調查者的反感,所以在調查研究中實現較為困難。
(3)市場調查中的測量工具既可以是量表擴展閱讀:
效度的作用:
一、預測誤差:效度系數的實際意義常常以決定性系數來表示,意旨相關系數的平方,它表示測驗正確預測或解釋的效標的方差占總方差的比例。
二、預測效標分數:從預測分數預測效標。
舉例說明:成績如果X與Y兩變數呈直線相關,只要確定出二者間的回歸方程,就可以從一個變數推估出另一個變數。
三、預測效率指數:可以比盲目預測減少的誤差。
⑷ 大工11春《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在線作業1.2.3
2,3的答案有嗎
⑸ 什麼是比率量表
等比量表又稱「比率量表」,是有相等的單位和絕對零點的量表。
具有類別量表、順序量表、區間量表的一切特性,並有固定的原點。
因此,在等比量表中,我們可以標識對象,將對象進行分類、排序,並比較不同對象某一變數測量值的差別。
測量值之間的比值也是有意義的。不僅「2」和「5」的差別與「10」和「13」的差別相等,並且「10」是「5」的2倍,身高、體重、年齡、收入等都是等比量表的例子。市場營銷研究中,銷售額、生產成本、市場份額、消費者數量等變數都要用等比量表來測量。
等比量表僅限於使用形式為y=bx的變換,這里b是個正的常數。不能夠象在等距量表中那樣再加上一個常數a。例如從「米」到「厘米」的變換(b=100),不管是用米還是用厘米做為測量單位,對象之間的比較總是一致的。
⑹ 信度分析時如果只有兩個測量題項怎麼辦
一、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採用同一方法對同一對象進行調查時,問卷調查結果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即測量工具(問卷或量表)能否穩定地測量所測的事物或變數。信度指標多以相關系數表示,具體評價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穩定系數(跨時間的一致性),等值系數(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內在一致性系數(跨項目的一致性)。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重測信度法
同樣的問卷,對同一組訪問對象在盡可能相同的情況下,在不同時間進行兩次測量。兩次測量相距一般在兩到四周之內。用兩次測量結果間的相關分析或差異的顯著性檢驗方法,評價量表信度的高低。
2、折半法。折半法是將上述兩份問卷合成一份問卷(通常要求這兩份問卷的問題數目相等),每一份作為一部分,然後考察這兩個部分的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
3、折半信度法
折半信度法是將調查項目分為兩半,計算兩半得分的相關系數,進而估計整個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屬於內在一致性系數,測量的是兩半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這種方法一般不適用於事實式問卷(如年齡與性別無法相比),常用於態度、意見式問卷的信度分析。在問卷調查中,態度測量最常見的形式是5級李克特(Likert)量表。進行折半信度分析時,如果量表中含有反意題項,應先將反意題項的得分作逆向處理,以保證各題項得分方向的一致性,然後將全部題項按奇偶或前後分為盡可能相等的兩半,計算二者的相關系數(rhh,即半個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後用斯皮爾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
求出整個量表的信度系數(ru)。
4、α信度系數法
Cronbach α信度系數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數,其公式為:
其中,K為量表中題項的總數, 為第i題得分的題內方差,為全部題項總得分的方差。從公式中可以看出,α系數評價的是量表中各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屬於內在一致性系數。這種方法適用於態度、意見式問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准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為三種類型:內容效度、准則效度和結構效度。效度分析有多種方法,其測量結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常用於調查問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單項與總和相關效度分析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也稱為內容效度或邏輯效度,指的是測量的內容與測量目標之間是否適合,也可以說是指測量所選擇的項目是否「看起來」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主要依據調查設計人員的主觀判斷。
這種方法用於測量量表的內容效度。內容效度又稱表面效度或邏輯效度,它是指所設計的題項能否代表所要測量的內容或主題。對內容效度常採用邏輯分析與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邏輯分析一般由研究者或專家評判所選題項是否「看上去」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統計分析主要採用單項與總和相關分析法獲得評價結果,即計算每個題項得分與題項總分的相關系數,根據相關是否顯著判斷是否有效。若量表中有反意題項,應將其逆向處理後再計算總分。
2、准則效度分析
准則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又稱為效標效度或預測效度。准則效度是指量表所得到的數據和其他被選擇的變數(准則變數)的值相比是否有意義。根據時間跨度的不同,准則效度可分為同時效度和預測效度。准則效度分析是根據已經得到確定的某種理論,選擇一種指標或測量工具作為准則(效標),分析問卷題項與准則的聯系,若二者相關顯著,或者問卷題項對准則的不同取值、特性表現出顯著差異,則為有效的題項。評價准則效度的方法是相關分析或差異顯著性檢驗。在調查問卷的效度分析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准則往往十分困難,使這種方法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3、結構效度分析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是指測量結果體現出來的某種結構與測值之間的對應程度。結構效度分析所採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最關心的問題是:量表實際測量的是哪些特徵?在評價建構效度時,調研人員要試圖解釋「量表為什麼有效」這一理論問題以及考慮從這一理論問題中能得出什麼推論。建構效度包括同質效度、異質效度和語意邏輯效度。有的學者認為,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測量量表或整個問卷的結構效度。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從量表全部變數(題項)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別與某一群特定變數高度關聯,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結構。通過因子分析可以考察問卷是否能夠測量出研究者設計問卷時假設的某種結構。在因子分析的結果中,用於評價結構效度的主要指標有累積貢獻率、共同度和因子負荷。累積貢獻率反映公因子對量表或問卷的累積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由公因子解釋原變數的有效程度,因子負荷反映原變數與某個公因子的相關程度。
⑺ 市場調研中的測量量表有哪些
類別量表,順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