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菜市場使用塑料袋的情況的研究報告
對塑料袋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用塑料袋,塑料袋有什麼危害呢?於是,我對塑料袋做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塑料袋的危害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信息渠道 (2)涉及的方面 (3)具體內容
(1)上網 (2)塑料袋的危害 (3)塑料袋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 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1)聽媽媽講述 (2)塑料袋的危害 (3)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四、結論
(1)、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廢塑料製品,會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戶牧民共有近千隻羊因此至死,經濟損失約30多萬元。因為羊喜歡吃塑料袋中夾裹著的油性殘留物,卻常常連塑料袋一起吃下去,塑料帶在羊肚子里不能消化,長期吃的話,羊肚子就會被塞滿,不能進食,最中會被活活餓死。
(2)、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被佔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製品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會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佔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不僅我們這代要被垃圾包圍,也會使子孫後代失去生存的空間。
(3)、現在,菜市場里賣東西都用塑料帶,使土地遭受了破壞,。塑料帶不能燒,燒起來很污染環境。所以,我們要少用塑料
2. 塑料袋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限塑令」實施後塑料袋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塑料袋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長久的危害。由於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而塑料購物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限塑令」實施已過去一周,我們試圖通過了解目前塑料袋使用情況,了解人們當前的購物生活習慣與環保意識。
針對超市是人們購物的主要場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場所,我們利用課余時間在杭州物美大賣場文一店進行調查。調查採取實際考察的方式,在超市收銀台後觀察人們的購物習慣並列表統計。觀察了目光可及的三個收銀台狀況,在下午7:15~7:35這20分鍾內:共有57個人付款,其中男性25人,女性32人,其中用塑料袋的有19人,占總數的33.3%。而使用塑料袋的19人中男性11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別總數的44%和25%,占總數的19.3%和14%。而買環保袋的一共有22人,占總數的38.6%,其中,男性占人,女性佔14人,占各自性別總數的32%和43.75%,占總數的14%和24.6%。其中自帶環保袋或塑料袋的有10人,占總數的17.5%,其中男性2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別總數的8%和25%,占總數的3.5%和14%。不用的或用購物車的有6人,占總數的10.6%,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占各自性別總數的16%和6.25%,占總數的7%和3.5%。
由此可見,國家「限塑令」推出後,「限塑令」實施初期,市場阻力不大,但仍然需要一個適應期。在超市和商場由於國家法律實施的強制性,限塑都順利地推行了,也受到了多數市民的歡迎。
在這次調查中發現:
一、「限塑令」的目的
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污染外,它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國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實行「限塑令」,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市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最終達到減少連卷塑料袋等各種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對環境的危害。
二、「限塑令」的意義
塑料袋實實在在地危害著環境,被丟棄的塑料袋不僅有礙觀瞻,還會導致野生動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堵塞城市下水管道等。對超薄塑料袋實施禁令、鼓勵使用塑料袋替代產品和鼓勵回收利用等措施將可加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出售塑料袋所得可用於支持市政回收項目,還可用於降低環保產業勞動力成本,包括廢品回收業和使用天然纖維製造塑料袋替代產品的行業都將受益。
三、環保袋的好處
使用環保袋有很多好處有很多,使用環保袋,即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白色污
染;而且環保袋的使用壽命比塑料袋長,最重要的是環保袋可以循環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壽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環保袋好處多多。
四、購買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償提供的塑料袋價格在0.1~0.3元之間,環保袋的價格則在3~5元之間。一次購物,人們所需用塑料袋的個數在2~5個之間,用環保袋一般是一個就夠了,少數買的多的顧客,需要2~3個。由於「限塑令」實施不久,人們購物還未養成自帶的習慣,如果去購物時沒有自帶環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價格在1元左右,而再購買一個環保袋需要花3~5元。這是少數人依舊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為忘了帶而買環保袋,反而提高了購物成本。而且環保袋不方便對購買的商品進行分類,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雜的放在一起,如果購買的商品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變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時候,人們習慣於用籃子、布袋購物,也沒覺得不方便。但也要確實認識到以前商品的種類不如現在的繁多,人們的購物需求不同。現在的人,往往習慣於把幾天內所需的商品一次性買齊,所以環保袋的設計上也需要改善,並不是越大越好。
五、環保意識的強化
相較於「限塑令」實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況,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57個被調查者中有38個使用自帶的購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費者群體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沒有攜帶環保購物袋的市民在購買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時,也都已經不再用塑料袋盛裝,他們會選擇手捧,或懷抱的方式
從這些現象來看,人們已經意識到塑料袋帶來的危害,雖然長久以來的習慣不能一下子改變,但是會有意識的去減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環保袋就已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塑料袋會漸漸退出人們的視線,也會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現。
六、「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嚴格執行「限塑令」相比,菜場執行情況要差得多。根據一則新聞報道,記者在一家農貿市場問一名攤販:「今天不是不讓送免費塑料袋了嗎?」該攤販回答:「我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給塑料袋他怎麼買菜呢?」 一名菜場經營人員說,每個塑料袋兩毛錢,但為了這兩毛錢,他們往往要向消費者解釋半天,仍有人不理解。還有消費者聽說塑料袋要另外收費,竟扔下已經稱好的菜揚長而去。
由此可見,在超市商場以外的農貿市場以及水果攤位,「限塑令」並沒有起到很強大的「限塑」作用。
「限塑令」不「限塑」並不能夠說明「限塑令」不適合現實情況的需要,反而更能夠體現出環境對「限塑」的需要以及「限塑」從硬性規定到人們自覺執行之間的距離。
七、減少施行阻力的措施
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與問題同時產生。要使「限塑令」施行過程中的阻力減少,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總結出了幾點。
1.繼續加強對「限塑令」的宣傳,使限塑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2.從總體上加強環保意識,不僅僅是在使用塑料袋上;
3.要依法治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從生活習慣的各個方面出發,製造更便利時尚的環保購物袋;
5.鼓勵各個事業單位施行不違背於「限塑令」的實際措施,等等。
總結:
我國每天對塑料袋的使用量超過三十億個。其中,超市塑料袋用量達40萬噸,是一次性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最多的場所之一,雖然商務部規定: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從6月1日開始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也不得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塑料購物袋。但是超市以外的百貨商店、菜市場、水果攤的塑料袋用量是超市的三倍,而生產這些塑料袋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的石油至少13000噸。這些塑料袋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成為「白色污染」的禍首,嚴重危害了自然環境衛生。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是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的手段之一。
根據有關專家測算,「限塑令」的實施將使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至少三分之二。有專家表示,我國實行「限塑」,是利用經濟手段治療人們的白色污染「依賴症」,最終實現由「限塑」到「禁塑」。而現在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過宣傳教育,讓老百姓把自覺摒棄塑料袋變成習慣。另一方面,還是要找到既能兼顧百姓生活便利,又環保的塑料購物袋替代品。對於老百姓來說,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雖然眼下的「限塑令」給市民帶來了些許不便,但從長遠考慮,合理的使用塑料購物袋,逐步減少塑料購物袋的使用總量,可以從根源上遏制「白色污染」,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最終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但是,「限塑令」是國家行政機關通過行政法規來達到「限塑」的目的,要從「限塑」到自覺的摒棄塑料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每個人去自覺地執行。
3. 塑料袋調查報告五十字以內
後工業文明,上交國君,反對在當時日益發展的封建等級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禮制和法家所主張的刑政。道家所說的「道」不單指自然界的道,但是儒家貴義賤利的理論,認為求利活動應受義的制約。
義利思想 即關於人們求利活動與道德規范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荀況在儒學的基礎上吸收各家的富國思想。商鞅和以後的韓非。此外,發展農業生產是國家富強的唯一途徑,主張經濟活動應順從自然法則運行。他們的經濟思想,起著深遠的影響,君孰與不足」,主要如下,又是戰士之源。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利」主要指物質利益,儒家在新經濟時代具有新的經濟管理與企業文化意義,主張清靜無為和「小國寡民」。盡管當時(如法家)和以後也有重利輕義或義利結合的主張,李覯著有《富國策》十篇,提出了較為完整的富國理論、社會分
4. 關於「塑料袋」的調查報告 急用
限塑令」實施後塑料袋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塑料袋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長久的危害。由於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而塑料購物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
針對超市是人們購物的主要場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場所,我們利用課余時間在佳美家超市進行調查。調查採取實際考察的方式,在超市收銀台後觀察人們的購物習慣並列表統計。觀察了目光可及的三個收銀台狀況,在下午7:15~7:35這20分鍾內:共有57個人付款,其中男性25人,女性32人,其中用塑料袋的有19人,占總數的33.3%。而使用塑料袋的19人中男性11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別總數的44%和25%,占總數的19.3%和14%。而買環保袋的一共有22人,占總數的38.6%,其中,男性占人,女性佔14人,占各自性別總數的32%和43.75%,占總數的14%和24.6%。其中自帶環保袋或塑料袋的有10人,占總數的17.5%,其中男性2人,女性8人,占各自性別總數的8%和25%,占總數的3.5%和14%。不用的有6人,占總數的10.6%,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占各自性別總數的16%和6.25%,占總數的7%和3.5%。
由此可見,國家「限塑令」推出後,「限塑令」實施初期,市場阻力不大,但仍然需要一個適應期。在超市和商場由於國家法律實施的強制性,限塑都順利地推行了,也受到了多數市民的歡迎。
在這次調查中發現:
一、「限塑令」的目的
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污染外,它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國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實行「限塑令」,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市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最終達到減少連卷塑料袋等各種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對環境的危害。
二、「限塑令」的意義
塑料袋實實在在地危害著環境,被丟棄的塑料袋不僅有礙觀瞻,還會導致野生動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堵塞城市下水管道等。對超薄塑料袋實施禁令、鼓勵使用塑料袋替代產品和鼓勵回收利用等措施將可加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出售塑料袋所得可用於支持市政回收項目,還可用於降低環保產業勞動力成本,包括廢品回收業和使用天然纖維製造塑料袋替代產品的行業都將受益。
三、環保袋的好處
使用環保袋有很多好處有很多,使用環保袋,即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白色污
染;而且環保袋的使用壽命比塑料袋長,最重要的是環保袋可以循環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壽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環保袋好處多多。
四、購買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償提供的塑料袋價格在0.1~0.3元之間,環保袋的價格則在3~5元之間。一次購物,人們所需用塑料袋的個數在2~5個之間,用環保袋一般是一個就夠了,少數買的多的顧客,需要2~3個。由於「限塑令」實施不久,人們購物還未養成自帶的習慣,如果去購物時沒有自帶環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價格在1元左右,而再購買一個環保袋需要花3~5元。這是少數人依舊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為忘了帶而買環保袋,反而提高了購物成本。而且環保袋不方便對購買的商品進行分類,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雜的放在一起,如果購買的商品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變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時候,人們習慣於用籃子、布袋購物,也沒覺得不方便。但也要確實認識到以前商品的種類不如現在的繁多,人們的購物需求不同。現在的人,往往習慣於把幾天內所需的商品一次性買齊,所以環保袋的設計上也需要改善,並不是越大越好。
五、環保意識的強化
相較於「限塑令」實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況,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57個被調查者中有38個使用自帶的購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費者群體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沒有攜帶環保購物袋的市民在購買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時,也都已經不再用塑料袋盛裝,他們會選擇手捧,或懷抱的方式
從這些現象來看,人們已經意識到塑料袋帶來的危害,雖然長久以來的習慣不能一下子改變,但是會有意識的去減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環保袋就已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塑料袋會漸漸退出人們的視線,也會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現。
六、「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嚴格執行「限塑令」相比,菜場執行情況要差得多。根據一則新聞報道,記者在一家農貿市場問一名攤販:「今天不是不讓送免費塑料袋了嗎?」該攤販回答:「我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給塑料袋他怎麼買菜呢?」 一名菜場經營人員說,每個塑料袋兩毛錢,但為了這兩毛錢,他們往往要向消費者解釋半天,仍有人不理解。還有消費者聽說塑料袋要另外收費,竟扔下已經稱好的菜揚長而去。
由此可見,在超市商場以外的農貿市場以及水果攤位,「限塑令」並沒有起到很強大的「限塑」作用。
「限塑令」不「限塑」並不能夠說明「限塑令」不適合現實情況的需要,反而更能夠體現出環境對「限塑」的需要以及「限塑」從硬性規定到人們自覺執行之間的距離。
七、減少施行阻力的措施
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與問題同時產生。要使「限塑令」施行過程中的阻力減少,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總結出了幾點。
1.繼續加強對「限塑令」的宣傳,使限塑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2.從總體上加強環保意識,不僅僅是在使用塑料袋上;
3.要依法治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從生活習慣的各個方面出發,製造更便利時尚的環保購物袋;
5.鼓勵各個事業單位施行不違背於「限塑令」的實際措施,等等。
總結:
我國每天對塑料袋的使用量超過三十億個。其中,超市塑料袋用量達40萬噸,是一次性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最多的場所之一,雖然商務部規定: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從6月1日開始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也不得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塑料購物袋。但是超市以外的百貨商店、菜市場、水果攤的塑料袋用量是超市的三倍,而生產這些塑料袋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的石油至少13000噸。這些塑料袋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成為「白色污染」的禍首,嚴重危害了自然環境衛生。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是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的手段之一。 根據有關專家測算,「限塑令」的實施將使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至少三分之二。有專家表示,我國實行「限塑」,是利用經濟手段治療人們的白色污染「依賴症」,最終實現由「限塑」到「禁塑」。而現在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過宣傳教育,讓老百姓把自覺摒棄塑料袋變成習慣。另一方面,還是要找到既能兼顧百姓生活便利,又環保的塑料購物袋替代品。對於老百姓來說,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雖然眼下的「限塑令」給市民帶來了些許不便,但從長遠考慮,合理的使用塑料購物袋,逐步減少塑料購物袋的使用總量,可以從根源上遏制「白色污染」,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最終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但是,「限塑令」是國家行政機關通過行政法規來達到「限塑」的目的,要從「限塑」到自覺的摒棄塑料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每個人去自覺地執行。
5. 菜市場塑料袋的研究報告(400)字
對塑料袋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用塑料袋,塑料袋有什麼危害呢?於是,我對塑料袋做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塑料袋的危害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信息渠道 (2)涉及的方面 (3)具體內容
(1)上網 (2)塑料袋的危害 (3)塑料袋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 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1)聽媽媽講述 (2)塑料袋的危害 (3)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四、結論
(1)、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廢塑料製品,會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戶牧民共有近千隻羊因此至死,經濟損失約30多萬元。因為羊喜歡吃塑料袋中夾裹著的油性殘留物,卻常常連塑料袋一起吃下去,塑料帶在羊肚子里不能消化,長期吃的話,羊肚子就會被塞滿,不能進食,最中會被活活餓死。
(2)、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被佔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製品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會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佔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不僅我們這代要被垃圾包圍,也會使子孫後代失去生存的空間。
(3)、現在,菜市場里賣東西都用塑料帶,使土地遭受了破壞,。塑料帶不能燒,燒起來很污染環境。所以,我們要少用塑料
6. 關於塑料袋的調查報告怎樣寫(小學生)
範文:
社會調查
————塑料袋的危害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城市污染越來越嚴重了,在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氣體,這些看不見的氣體也恰好是引發疾病的主要因素。可這些污染環境的殺手正是我們天天都在用的塑料包裝袋,為此我對「塑料包裝袋到底有什麼危害?」展開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再網上查一些有關菜市場使用塑料包裝袋的數據。
2.查找書籍、報刊,了解。
3.實地調查訪問,去菜市場訪問買主一天要使用多少塑料包裝袋,市民大多數在使用什麼。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上網瀏覽|
1.使用塑料袋的數據:石家莊菜市場每天使用塑料袋約469萬個,每年用去約40萬噸。
2.查找書籍、報刊尋找( 塑料包裝袋到底有什麼危害?):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製品很難回收利用,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會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佔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不僅我們這代要被垃圾包圍、也會使子孫後代失去生存的空間; 影響了垃圾的綜合利用。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要從垃圾中分揀出來廢塑料,這樣又增加了堆肥成本。污染了的廢塑料因無法保證質量,其利用價值也很低。
3.實地調查訪問(去菜市場訪問買主一天要使用多少塑料包裝袋,市民大多數在使用什麼?):菜鋪一天大約要用掉250個塑料袋,市民大多數在使用塑料袋。
四、結論
1.大多數市民還是為了方便,仍然是塑料包裝袋的崇拜者。
2.塑料包裝袋對環境危害很大,在長時間內不降解。
7. 塑料袋使用調查報告
白色污染――塑料袋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塑料袋,白色污染中的重要角色。
由於我國大部分城市垃圾處理不是衛生填埋或焚燒回收熱能,而是垃圾搬家,由市內運到郊外露天堆置或淺埋,一遇大風,重量輕、體積大的塑料廢棄物,特別是超薄塑料袋則隨風四處流散,漫天飛揚(戲稱為「群膜亂舞」),或懸掛在枝頭或電線桿上,被形象地比喻為線桿上的「萬國旗」,或隨流水漫延到江河湖泊、排灌溝渠等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棄塑料袋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如散落在自然環境、鐵道兩旁、江河湖泊的各種食品包裝袋,或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這些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被稱為視覺污染。
潛在危害是指塑料袋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分解而帶來的長期的環境問題。其危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⑴在土壤中大面積積聚的塑料袋(主要是農用塑料地膜)殘留物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⑵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袋,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導致死亡。
⑶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袋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其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且長時間不易分解。混有塑料袋的生活垃圾也不適合堆積起來做化肥。現在社會上反映最強烈的是視覺污染,而對於塑料袋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足夠的認識。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數據查詢、計算、分析等
調查數據:楊帥家一周使用塑料袋34個,胥瀚文家一周使用塑料袋25個,李林倩家一周使用塑料袋100個,羅涵家使用塑料袋70個,彭思涵家使用塑料袋68個,薛世傑家一周使用塑料袋74個,經統計全組成員一周共使用塑料袋371個。小組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53個。小組平均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可污染31800平方厘米的土地,合為3.18平方米,約等於3平方米。學校操場總面積約為1.8公頃,合18000平方米,假設每個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小組每天丟棄的塑料袋6000天,即16年零160天,便可將整個操場污染。
網路查詢數據:據有關部門統計1998年國內包裝塑料近400萬噸(包括自我配套用的在內),其中難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包裝材料以30%計,則每年產生的塑料包裝廢棄物約120萬噸;塑料地膜產量40多萬噸,其廢棄物由於混入了大量沙土,較難回收利用,通常農民把它們撈到地頭燒掉,回收量甚微;一次性塑料日用雜品及醫療衛生用品約40多萬噸,綜合上述各項,塑料垃圾年產量達200多萬噸。
近十幾年來,隨著商品經濟、交通、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城市數目的增加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長。城市生活垃圾組成中的塑料廢棄物也迅速增加。按重量計算,約佔3-10%,按體積計佔20-30%。
到 2000年 ,由於廢棄塑料造成的污染約為 5 00 萬t。而今後 10年累計污染量將達 35 00萬~ 4000萬t,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近年,我國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2000億元,其中生態破壞1000億元。據對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抽樣調查 ,塑料包裝袋 18~ 25億個 ,人均每日 1個 ;農用薄膜每年約 675萬平方米及幾億個飲料瓶。這些品種總重量全年在 5~ 6萬噸 ,是城市固體廢棄物 (垃圾 )總重量的 7%~ 10% 。
對環境的危害:導致酸雨的產生,破壞臭氧層,加劇溫室效應,為老鼠,蚊蠅,細菌提供了繁殖場所。塑料製品大都含有PVC和丙烯晴等有害物質,當其燃燒時會產生HCL,HCL是導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產泡沫塑料過程中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FC)和氟利昂,導致紫外線過量照射,使溫室效應加劇,破壞大氣生態平衡。料垃圾還會釋放出很多種有毒化學氣體,如二惡英。特別是其中的二惡英,會使人消瘦,肝功能紊亂,神經損傷,誘發癌症。由於廢棄塑料包裝物上的殘留物質 ,如快餐盒的食物殘渣、飲料瓶中的糖份等都會給蚊蠅和細菌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溫床 ,尤其是春夏季 ,一些常見微生物如芽胞桿菌屬、無色桿菌屬、八疊球菌屬、舊球菌屬等都可以在城市堆放或散落的塑料包裝物上快速繁殖生長 ,同時也可引起大量蚊蠅孳生 ,危害城市公眾的身體健康和影響環境衛生。在多風季節 ,隨風飛舞的塑料袋可纏繞到架空供電線上造成短路事故。
有效的治理措施:據悉,國內已有許多城市禁止使用此類產品。北京,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和使用0.01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西安,1999年11月1日嚴禁在市區內生產、 銷售和使用厚度在0.02毫米以下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天津,自2000年10月1日 禁止生產和使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大同,自2001年5月1日禁止生產和使 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成都市目前還沒有相關禁令。
治理辦法:治理白色污染可以借鑒國外3R1D,即減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的治理對策,實施省資源化(減容、減量)、再資源化(回收利用)、無害化(可降解)等措施。 因為近年來開發了許多替代品如紙質、紙漿模塑、植物纖維、全澱粉等餐飲具。它們雖是採用天然材料為原料,比較易腐爛降解,但由於加入了防水防油劑,又增加了腐爛降,而且其降解快解和回收利用的難度,實踐證明它們在用後回歸自然仍需要一定的周期慢又相當大程度取決於環境條件。
事實上,白色污染不是塑料的悲哀,而是人們自身的悲哀。白色污染的源頭其實並非物質或用品本身,而是人們的行為習慣。在我們調查中就發現,為了圖方便,幾乎人人都在用塑料袋裝物品,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塑料包裝物對環境的危害。
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都是環境災難的製造者,也是環境災難的受害者,更是環境災難的治理者。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共同的環保職責:關心環境質量,監督環境執法
參與政策建議,選擇綠色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選擇的綠色生活方式(5R生活方式)來參與環保: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評價,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救助物種,保護自然。
讓我們牢記:人類尊重自然是人類珍愛自己生命的需要。
附件一:
數 據 計 算 結 果
1、小組一周使用塑料袋總數:
34+25+100+70+68+74
=59+170+142
=371個
2、小組成員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個數(得數保留整數):
371÷7≈53個
3、每天丟棄的塑料袋污染土地面積(假設每個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得數保留整數):
600×53=31800平方厘米
=318平方分米
≈3平方米
4、本小組使用的塑料袋污染與學校操場同樣大的土地所需時間(操場1.8公頃):
1.8公頃=18000平方米
18000÷3=6000天
合16年零160天
調查結論:對個人來說,每天用掉的也就是幾個塑料袋,可積少成多。看了這個計算結果不難發現,這僅僅是6個家庭塑料袋的消耗量,就能在近10年的時間里污染1.8公頃的土地,那以一個班的家庭、全校的家庭、全縣的家庭、全國的家庭,乃至全世界的家庭為基數計算,小小的塑料袋給地球帶來的污染顯然是災難性的。
8. 塑料袋 分析報告
塑料袋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如廣東、浙江等,80年開始,90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08年的限塑令,使一部分單一依靠內銷,並且主要依靠賣場的塑料生產企業倒閉了一大批,但是其他的塑料生產企業基本沒有影響,倒是金融危機把所有的企業一網打盡!希望對你有用
9. 關於塑料袋的調查報告
在這次調查中發現:
一、「限塑令」的目的
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遊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污染外,它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國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實行「限塑令」,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市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最終達到減少連卷塑料袋等各種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以遏制其對環境的危害。
二、「限塑令」的意義
塑料袋實實在在地危害著環境,被丟棄的塑料袋不僅有礙觀瞻,還會導致野生動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堵塞城市下水管道等。對超薄塑料袋實施禁令、鼓勵使用塑料袋替代產品和鼓勵回收利用等措施將可加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出售塑料袋所得可用於支持市政回收項目,還可用於降低環保產業勞動力成本,包括廢品回收業和使用天然纖維製造塑料袋替代產品的行業都將受益。
三、環保袋的好處
使用環保袋有很多好處有很多,使用環保袋,即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白色污
染;而且環保袋的使用壽命比塑料袋長,最重要的是環保袋可以循環使用。相比塑料袋使用壽命短而且不易被降解,環保袋好處多多。
四、購買塑料袋的原因
超市有償提供的塑料袋價格在0.1~0.3元之間,環保袋的價格則在3~5元之間。一次購物,人們所需用塑料袋的個數在2~5個之間,用環保袋一般是一個就夠了,少數買的多的顧客,需要2~3個。由於「限塑令」實施不久,人們購物還未養成自帶的習慣,如果去購物時沒有自帶環保袋或塑料袋,使用塑料袋的價格在1元左右,而再購買一個環保袋需要花3~5元。這是少數人依舊使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因為忘了帶而買環保袋,反而提高了購物成本。而且環保袋不方便對購買的商品進行分類,往往是把所有商品都混雜的放在一起,如果購買的商品較多,很容易造成一些商品的變形。
以前塑料袋不流行的時候,人們習慣於用籃子、布袋購物,也沒覺得不方便。但也要確實認識到以前商品的種類不如現在的繁多,人們的購物需求不同。現在的人,往往習慣於把幾天內所需的商品一次性買齊,所以環保袋的設計上也需要改善,並不是越大越好。
五、環保意識的強化
相較於「限塑令」實施之前,超市中人手塑料袋的情況,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57個被調查者中有38個使用自帶的購物袋,即,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費者群體至少下降了6成。有些沒有攜帶環保購物袋的市民在購買小件物品或少量物品時,也都已經不再用塑料袋盛裝,他們會選擇手捧,或懷抱的方式
從這些現象來看,人們已經意識到塑料袋帶來的危害,雖然長久以來的習慣不能一下子改變,但是會有意識的去減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環保袋就已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塑料袋會漸漸退出人們的視線,也會有更好的代替品出現。
六、「限塑令」施行中的阻力
和超市嚴格執行「限塑令」相比,菜場執行情況要差得多。根據一則新聞報道,記者在一家農貿市場問一名攤販:「今天不是不讓送免費塑料袋了嗎?」該攤販回答:「我這是方便老百姓啊,不給塑料袋他怎麼買菜呢?」 一名菜場經營人員說,每個塑料袋兩毛錢,但為了這兩毛錢,他們往往要向消費者解釋半天,仍有人不理解。還有消費者聽說塑料袋要另外收費,竟扔下已經稱好的菜揚長而去。
由此可見,在超市商場以外的農貿市場以及水果攤位,「限塑令」並沒有起到很強大的「限塑」作用。
「限塑令」不「限塑」並不能夠說明「限塑令」不適合現實情況的需要,反而更能夠體現出環境對「限塑」的需要以及「限塑」從硬性規定到人們自覺執行之間的距離。
七、減少施行阻力的措施
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與問題同時產生。要使「限塑令」施行過程中的阻力減少,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總結出了幾點。
1.繼續加強對「限塑令」的宣傳,使限塑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2.從總體上加強環保意識,不僅僅是在使用塑料袋上;
3.要依法治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從生活習慣的各個方面出發,製造更便利時尚的環保購物袋;
5.鼓勵各個事業單位施行不違背於「限塑令」的實際措施,等等。
總結:
我國每天對塑料袋的使用量超過三十億個。其中,超市塑料袋用量達40萬噸,是一次性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最多的場所之一,雖然商務部規定: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從6月1日開始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也不得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塑料購物袋。但是超市以外的百貨商店、菜市場、水果攤的塑料袋用量是超市的三倍,而生產這些塑料袋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的石油至少13000噸。這些塑料袋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成為「白色污染」的禍首,嚴重危害了自然環境衛生。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是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的手段之一。 根據有關專家測算,「限塑令」的實施將使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至少三分之二。有專家表示,我國實行「限塑」,是利用經濟手段治療人們的白色污染「依賴症」,最終實現由「限塑」到「禁塑」。而現在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過宣傳教育,讓老百姓把自覺摒棄塑料袋變成習慣。另一方面,還是要找到既能兼顧百姓生活便利,又環保的塑料購物袋替代品。對於老百姓來說,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雖然眼下的「限塑令」給市民帶來了些許不便,但從長遠考慮,合理的使用塑料購物袋,逐步減少塑料購物袋的使用總量,可以從根源上遏制「白色污染」,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最終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但是,「限塑令」是國家行政機關通過行政法規來達到「限塑」的目的,要從「限塑」到自覺的摒棄塑料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每個人去自覺地執行。
10. 關於塑料袋的研究報告
關於「限塑令」的執行和塑料袋使用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 調查背景
塑料購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購物袋。塑料購物袋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由於過量使用及回收處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嚴重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超薄塑料購物袋容易破損,大多被隨意丟棄,成 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而塑料袋的完全降解需要100年,所以它給地球的水源、空氣、土壤、動物與植物的生存所帶來的災害是致命的。
國務院辦公廳2007年12月31日下發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超薄塑料購物袋)。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二、 調查目的
據此,在院團委的號召下,中國礦業大學機電學院社會實踐團利用暑期時間就「限塑令」實施情況和之後塑料袋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達到以下目的:
1、 調查市有關部門——環保局是否已經響應國家「限塑令」的要求採取措施,採取了哪些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如何,遇到什麼困難以及如何解決。了解消費者對政府工作的支持程度。以便研究分析,形成報告,對部門工作提出建議。
2、 調查「限塑令」的執行情況,訪問大小型商場和超市以及農貿市場,就「限塑令」執行情況進行調查並深入挖掘出現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
3、 了解「限塑令」在徐被消費者接受的情況。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數據,了解「限塑令」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的程度,探究新法令對消費者帶來的影響。從調查中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向有關部門反應,幫助提出對策。
4、 了解塑料袋生產企業的情況,探尋「限塑令」對相關企業的影響。調查在新法令出台後,大小型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在轉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國家是否有幫助其轉產的措施。
5、 就「限塑令」的執行和意義,深入社區進行宣傳。倡議大家自覺減少塑料袋的使用,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共同維護綠色家園。
三、 調查對象
1、 市環保局工作人員;通過走訪環保局有關人士,我們希望了解相關部門針對「限塑令」採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遭遇哪些困難,環保人士又如何看待該法令。
2、 大小型商場超市負責人;訪問商場與超市的負責人,了解「限塑令」在商場的執行情況,「限塑令」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商家對其的看法和態度。
3、 廣大及消費者;通過向消費者進行調查了解「限塑令」被接受的情況,分析廣大消費者對「限塑令」持有什麼態度以及產生這種態度的原因。
4、 部分塑料袋生產廠商;了解「限塑令」後塑料袋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分析相關對策。
四、 調查結果
(一)、環保局重點宣傳,環保「袋」回家
實踐團隊成員走訪了市環保局宣教中心,了解到環保局宣教中心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
1、自辦生態環境報,專刊宣傳「限塑令」。其負責人——陳主任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各板塊的內容,從「限塑令」的頒發到6月1日實施時消費者的反應再到接受「限塑令」,拒絕白色污染的倡議書,內容頗為詳細。經陳主任介紹,所辦的生態環境報向本局各單位、附近市民及企業贈送了3000餘份,群眾反應良好。
2、自製購物袋,贈送給市民。陳主任說環保局全體成員共同製作購物袋,在「限塑令」實施後的第二天免費贈送給市民,倡導大家購物時自帶購物袋。
3、印發宣傳單,向市民介紹有關「限塑令」的法規和政策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以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效果。
在問及對「限塑令」的態度時,陳主任表示個人是非常支持「限塑令」的。他說道:「畢竟我們是做環保工作的,深知白色污染的危害,它們的不可降解性、有毒性對我們的環境和健康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而且它們容易造成土壤、水質污染,間接危害我們的健康。我們應當以身作則,同時爭取讓身邊的人少用塑料袋。」 同時他很看重宣傳的作用,強調宣傳一定要切合老百姓的心態,以老百姓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同時他表示自己部門所做的宣傳工作還有欠缺,但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對於所遇到的困難,陳主任表示多是消費者的觀念和習慣問題:「限塑令」在大的超市商場這些統一管理的地方實行起來效果自然會好一點,而菜市場,商點分散,無法集中管理,人們下班路過買菜,沒有方便袋,確實不方便,消費者也難以一下子改變自己多年來形成的習慣,多有誰給我袋子我買誰的菜的現象,給宣傳和執行帶來阻礙。
(二)、塑料袋有償使用,超市工作一馬當先,菜市場情況堪憂
1、超市商家表示支持,採取措施響應「限塑令」
針對超市是人們購物的主要場所,也是塑料袋大量使用的場所。我們主要對市中心的大小型商場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所有大型超市和大部分小超市都已經採用塑料袋有償制度。新一佳超市收銀台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其超市針對「限塑令」採取的有關措施:超市依據國家下發的文件收費使用塑料袋;銷售環保袋。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超市有償提供的塑料袋價格大都在0.2~0.5元之間,環保袋的價格則在3~5元之間。而且所有超市均有各式布袋出售,價格3~9元不等。
新一佳超市收銀台負責人表示個人非常支持「限塑令」,而要廣大消費者立刻接受,並非一蹴而就,需慢慢來,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消費者對有償使用塑料袋有怨言。他還向我們介紹:「限塑令」實施後,該超市的塑料袋使用已減少3/4,為商場節約了大批資金,成效頗大。此外他說道:「商場將會貫徹這一措施,綠色環保也是本商場的努力目標。」
2、農貿市場「限塑令」難「限塑」,菜商有苦衷
和超市嚴格執行「限塑令」相比,菜場執行情況要差得多。對調查問卷的結果統計表明:有47.44%的人仍能偶爾享受到無償塑料袋,9.30%的人經常享受到,而能享受到無償塑料袋的地點有90%以上是菜市場。我們重點訪問了文昌校區對面的菜市場。據調查,有80%以上的商販聽說過「限塑令」,但在這里仍可以看到,超薄塑料袋依舊被大量使用。一名賣菜的師傅說,每個塑料袋兩毛錢,但為了這兩毛錢,他們往往要向消費者解釋半天,仍有人不理解。還有消費者聽說塑料袋要另外收費,竟扔下已經稱好的菜揚長而去。還有部分菜商表示,消費者多是誰有袋子去誰那兒買,不得已要用。由此可見,在超市商場以外的農貿市場以及水果攤位,「限塑令」並沒有起到很大的「限塑」作用。
(三)、「限塑令」被消費者普遍接受,但環保是一種習慣
在所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大多數人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了解並支持國家頒發的 「限塑令」。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消費者多自帶購物袋,只在忘帶的情況下才去買。多數人表示能夠接受「限塑令」,並有意識的盡量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一位做裝修工人的阿姨真誠的我說:「我知道的不多,塑料袋有害,那我以後就少用。國家都說了,那就支持唄。」阿姨把那張宣傳單認真的折好放進口袋,說幹完活後再好好看。一位老大爺也表示:從環保角度來看是一定要支持「限塑令」的,雖然剛開始不習慣,但是以前不用塑料袋照樣生活,習慣了菜籃子就好了。
4、「限塑令」不困塑業龍頭,小企業紛紛倒閉
作為我國塑料袋生產的龍頭老大的河南華強公司,產品的70%以上在受限制之列,成為了這次行動的焦點。2008年初,華強解散。4月18日,原子公司惠強公司重新開工。成功轉型後的惠強公司,再次成為焦點。限於地域之困,7月17日,我們電話采訪了河南遂平惠強塑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宋經理。宋經理很熱情的跟我們介紹了公司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限塑令」的有關情況。
根據宋經理的介紹,公司在2008年4月份獲知國家限制生產超薄塑料袋的通知。公司領導對此很重視,立即責成有關技術單位著手產品轉型。由於工廠所用的生產機械為本廠製作部生產,所以在機械方面未遇到太大阻力。經過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聯合攻關,5月15日,公司的新產品即通過遂平相關部門的檢查驗收,5月18日,新產品開始向全國投放,訂單很多。公司目前主要生產加厚的塑料袋,面向超市和水果包裝商出售產品。現在公司已有一線工人3000人,上千台吹膜機正開足馬力應對來自國內外的訂單。
據介紹,公司在幾年前已掌握塑料降解技術,今後將更多的向降解塑料投放資金,積極考慮生產環保型購物袋。宋經理多次談到企業責任問題,認為作為行業龍頭,惠強有責任為建設環保型、節約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積極承擔提升行業技術水平的任務。當問到惠強怎樣看待「限塑令」時,宋經理爽快的說,這是一項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公司是理解並積極支持的。同時公司也認為,這是一個改變產品結構的契機,使公司能更好的發揮技術優勢,增強競爭力。
但據我們了解,在惠強公司恢復往日繁忙的同時,河南許多小型塑料袋生產廠紛紛關閉。這些廠多為家庭作坊式經營模式,沒有正式的營業執照。但「限塑令」的執行依舊嚴重影響到了當地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