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比較超市的優勢與劣勢
優點:
超級市場的優點,省人(節省勞動力和勞務開支)
省地(充分利用營業面積)
省錢(節省投資)
省時(不用排隊,手續簡便)
干凈(尤其是副食、蔬菜)
有安全保障(來源出處比較放心)
缺點:
節假日人流比較大,付款人擠人,等候時間較長
貨架標簽價雖然方便人們觀看,但是有的混亂,導致消費者誤解。
(1)大張超市的市場定位競爭優勢擴展閱讀:
超級市場的商品包裝, 真正成為「無聲的推銷員」,要代替售貨員介紹商品,因此其包裝具有介紹商品名稱、用途、產地、用法、價格份量及特點的功能。
超市來源
1916年9月9日,第一家自助服務商店Piggly Wiggly 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開業。它的經營者克拉倫斯.桑德斯在1917年將這種由消費者自行在貨架上挑選商品最後結賬的零售店經營模式申請了專利,這就是超級市場的雛形。
超級市場很快風靡全球,為了使自己的商品在超級市場中更具有吸引力,廣告和商品包裝業也因此發展起來。
❷ 沃爾瑪超市競爭優勢是什麼
總結有一下幾點:
1.強大的零售鏈系統
2.物流配送,(有三個DC,分別在天津、嘉興、深圳)
3.全球采購,價格優勢
4.服務和管理優勢,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服務。
❸ 開超市競爭對手的主要優勢和劣勢
優點:
超級市場的優點,省人(節省勞動力和勞務開支)
省地(充分利用營業面積)
省錢(節省投資)
省時(不用排隊,手續簡便)
干凈(尤其是副食、蔬菜)
有安全保障(來源出處比較放心)
缺點:
節假日人流比較大,付款人擠人,等候時間較長
貨架標簽價雖然方便人們觀看,但是有的混亂,導致消費者誤解。
(3)大張超市的市場定位競爭優勢擴展閱讀:
超市裡商品的包裝真正成為了「沉默的推銷員」,他需要介紹商品而不是銷售人員。因此,包裝具有介紹商品的名稱、用途、產地、用途、價格、數量和特點的功能。
超級市場來源
1916年9月9日,第一家自助商店PigglyWiggly在田納西州孟菲斯開張。是克拉倫斯經營的。1917年,桑德斯申請了百聯,這是一種零售商店的經營模式,消費者在貨架上選擇商品,最後結賬,這就是超市的雛形。
超級市場很快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為了使它們的產品在超市中更具吸引力,發展了廣告和包裝行業。
❹ 沃爾瑪和家樂福等超市的最大競爭優勢是什麼
沃爾瑪和家樂福等超市的競爭優勢:
1、廠家直接采購,取消中間商環節,價格優勢;
2、商場面積大,品種齊全,規模效應,成本低;
3、引進成熟管理理念,效率高;比如家樂福的陳列,布局,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它作為世界500強自有一套先進的管理系統。
4、在大部分城市開連鎖店,且地點選擇在人員集中(一定規模)區,產生聚集效應;
5、利用大市場規模來進一步壓低商品進價,定期開展促銷,吸引人氣。
❺ 經營超市具體有那些優勢
切記三點:第一別賠錢,第二點要賺錢,第三點切記前兩點就是成功的投資啦。呵呵。。。
❻ 怎麼進行市場定位
企業市場定位的全過程可以通過以下三大步驟來完成:
1、識別潛在競爭優勢
這一步驟的中心任務是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競爭對手產品定位如何?
二是目標市場上顧客慾望滿足程度如何以及確實還需要什麼?
三是針對競爭者的市場定位和潛在顧客的真正需要的利益要求企業應該及能夠做什麼?
要回答這三個問題,企業市場營銷人員必須通過一切調研手段,系統地設計、搜索、分析並報告有關上述問題的資料和研究結果。
通過回答上述三個問題,企業就可以從中把握和確定自己的潛在競爭優勢在哪裡。
2、核心競爭優勢定位
競爭優勢表明企業能夠勝過競爭對手的能力。這種能力既可以是現有的,也可以是潛在的。選擇競爭優勢實際上就是一個企業與競爭者各方面實力相比較的過程。比較的指標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選擇相對競爭優勢。通常的方法是分析、比較企業與競爭者在經營管理、技術開發、采購、生產、市場營銷、財務和產品等七個方面究竟哪些是強項,哪些是弱項。藉此選出最適合本企業的優勢項目,以初步確定企業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3、戰略制定
這一步驟的主要任務是企業要通過一系列的宣傳促銷活動,將其獨特的競爭優勢准確傳播給潛在顧客,並在顧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應使目標顧客了解、知道、熟悉、認同、喜歡和偏愛本企業的市場定位,在顧客心目中建立與該定位相一致的形象。
其次,企業通過各種努力強化目標顧客形象,保持目標顧客的了解,穩定目標顧客的態度和加深目標顧客的感情來鞏固與市場相一致的形象。
最後,企業應注意目標顧客對其市場定位理解出現的偏差或由於企業市場定位宣傳上的失誤而造成的目標顧客模糊、混亂和誤會,及時糾正與市場定位不一致的形象。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定位即使很恰當,但在下列情況下,還應考慮重新定位:
(1)競爭者推出的新產品定位於本企業產品附近,侵佔了本企業產品的部分市場,使本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下降。
(2)消費者的需求或偏好發生了變化,使本企業產品銷售量驟減。
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也稱作「營銷定位」,是市場營銷工作者用以在目標市場(此處目標市場指該市場上的客戶和潛在客戶)的心目中塑造產品、品牌或組織的形象或個性的營銷技術。
企業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消費者或用戶對該產品某種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強有力地塑造出本企業產品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個性或形象,並把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市場定位的目的是使企業的產品和形象在目標顧客的心理上占據一個獨特、有價值的位置。
❼ 請問家樂福的經營特點和主要優勢
家樂福簡史
家樂福公司1958年成立,總部在巴黎。1963年在巴黎郊外開設第一家以食品為主、營業面積達到2500平方米的超大型超市(hypermarket簡稱HM)。從此,家樂福以超大型超市(HM)為主在法國國內順利的發展和壯大。1999年家樂福在全球的總店鋪數達到4441家,銷售額達到2451億法郎,成為當年全球第二大零售業企業。
從店鋪發展來看,『家樂福HM年代別店鋪數推移表』反映了家樂福的HM在全球的發展狀況。比普通超市還要大的HM雖然在經營上取得了成功,但是,由於與中小零售店的摩擦與紛爭使政府不得不出面調停,家樂福公司敏銳地預感到政府將要出台限制大型零售店的政策,以及國內市場的日趨飽和,60年代末開始涉足海外市場。
1969年家樂福進入荷蘭,1970年進入瑞士,1972年進入英國、義大利,1973年進入西班牙。但是很快又退出了荷蘭和英國。2000年家樂福在歐洲共有HM321家。占總店數的62.25%,其中法國佔55.58%的份額。之後雖然家樂福也進入到東歐其他國家,但是它開始把眼光投向其他洲。
1975-1997年家樂福主要在中南美洲發展。2000年在中南美洲的店鋪數達到112店,占總店數的21.79%,主要集中在巴西和阿根廷。1996年開始進入亞洲發展,2000年亞洲總店數達到81店,主要集中在台灣、中國大陸和韓國。
從銷售額來看,1999年法國國內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62.3%,法國以外的歐洲佔21.7%,中南美佔10.7%,亞洲只佔5.3%。因此可以說直到家樂福進入日本以前,他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
但是,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整個90年代歐洲的店鋪數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沒有大的增長,而亞洲市場卻在不斷成長,而且有呈幾何性增長的趨勢。重點發展亞洲勢在必行。而日本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家樂福也一直很看重日本市場,由於日本也有與法國的『Loi Royer 法』相似的限制大型零售業的『大店法』,使得家樂福沒有能早早的進入日本市場。但是,2000年5月日本終於取消了『大店法』,家樂福終於有了進入日本市場的機會。於是才有了1999年12月8日在東京都附近的千葉縣開店的可能。
家樂福的經營特點與競爭優勢
家樂福能夠成為全球第二大零售企業,維持起增長能力與又是的模式可以從一下總結成幾點。
(1) 低價戰略
零售業共通的競爭優勢就是低價格戰略,家樂福也不例外。從60年代在巴黎郊外開設第一家HM開始,就以其低價格戰略著稱。家樂福的最大特色是通過與生產企業直接交易的方式實現比競爭企業便宜2-5成的低價格戰略。
60年代正是戰後法國經濟高度成長的時期,但是伴隨著石油危機以及法國消費者購買力的上升,通貨膨脹率達到14%,家樂福商品的低價格戰略起到了抵消通貨膨脹的效果,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因此HM在法國取得了成功。
(2) 規模化經營
家樂福從第一家店開始就是2500平方米的大店。但是法國一般超市的定義面積是400㎡-2500㎡,2500平方米以上的就稱為超大型超市了,現在超大型的零售企業越來越多,家樂福在日本開設的第二家店就達到29941平方米,接近3萬方平米。大規模的特點就是商品品種繁多集客能力強,同時實現低價格化。
(3) 連鎖經營模式
家樂福的經營模式就是連鎖經營。前文中已經提到,1999年家樂福在全球的總店鋪數就達到4441家。連鎖經營的特點是能實現規模效應,即統一進貨形成的議價優勢,是維護低價格政策的手段之一。
(4) 選址模式
通過『家樂福HM年代別店鋪數推移表』看家樂福在全球的店鋪分布情況以及對各國成功事例的分析,可以確定存在一個共通的市場條件,無論是歐洲的西班牙,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以及亞洲的台灣、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家樂福都是以壓倒的優勢戰勝本地的同類零售業,奪得該國或地區的銷售額排名的前幾名。
縱觀家樂福公司的成功的原因,可以發現家樂福投資的國家或地區都是不發達的地方。總結這些地方的投資特點整理出以下幾個共同點:
第一,擇投資開店的地方都是一些零售業比較薄弱或者落後的國家和地區;
第二,政府對大型零售業沒有限制;
第三,當地沒有大型連鎖超市;
第四,地價相對便宜能夠得到充分的空間;
第五,當地沒有家電或者服裝等的專賣店。
(5) 開店戰略
家樂福的口號是『郊區包圍市中心』的戰略。一般店址都選擇在離市中心20公里、一小時車程的范圍內開設3-6家店。其特點是一方面防止顧客流入市中心,另一方面從市中心爭奪一部分顧客。這種戰略模式首先在法國獲得成功,然後推廣到其他國家。例如,台灣、中國大陸等都是其成功的事例。
家樂福投資標准與日本現實的比較
家樂福的經營優勢
日本的現狀
1.零售業比較薄弱或者落後的國家和地區
2.政府對大型零售業沒有限制
3.當地沒有大型連鎖超市
4.地價相對便宜能夠得到充分空間的地方
5.當地沒有家電或者服裝等的專賣店
6.低價格戰略
7.開店戰略
1.1999年日本『大店法』取消後大型零售店開始飽和,日本是一個商業發達的國家,零售業態齊全。
2.『大店法』雖然取消,取而代之的『立地法』也對大型零售店有一定的限制。與其他國家比較日本是一個對開店限制比較嚴格的國家。
3.家樂福的周圍常常有食品超市,而且日本商店街的生鮮食品由於其新鮮程度,在家樂福的同類商品有一定的競爭。
4.雖然泡沫經濟破滅以後,日本的地價降低了不少,但是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地價仍然很高。
5.但是也許沒有大的家電或者服裝專賣店,但是,日本是一個家用電器普及率很高的國家,家電的銷售已經不再是企業的盈利源泉,加上日本家電行業的渠道一體化程度很高,家樂福的優勢難以發揮。
6.日本的流通渠道被認為是既復雜又長的渠道。家樂福雖然實現了與55%的生產企業直接交易,日本零售業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數字,但是即使如此也只是實現了部分商品的低價格化。
7.前文提到的消費支出中生活費下降了,但是上升的是娛樂支出,例如1990年娛樂費占總消費支出的9.6%,2000年上升到10%。雖然上升不多但是與整體消費下降比較,是很大的支出。家樂福希望防止顧客流入市中心和從市中心爭奪顧客的戰略是很難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