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推薦幾本市場調查的好書吧
1 市場調查與預測 陳一君主編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 走向營銷第一步:市場調查與研究實務 湯偉偉編著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 市場調查與預測 蔣志華主編 中國統計出版社
4 市場調查 王公達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5 市場調查方法與技術 簡明,金勇進,蔣妍編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市場調查與分析預測 張燦鵬, 郭硯常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6 市場調查精要:開啟市場之門的金鑰 劉勇等著 石油工業出版社
7 市場調查和預測 劉利蘭編著 經濟科學出版社
8 市場調查 劉德寰著 經濟管理出版社
9 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 李少華,雷培莉編著 經濟管理出版社
10 市場調查原理與方法 姚小遠,杭愛明編著 立信會計出版社
13 市場調查與預測 韓偉東主編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4 市場調查寶典.公司抉擇 馬丁·科林翰姆(Martin Callingham)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5 市場調查寶典.問卷設計 伊恩·布雷(Ian Brace)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5
16 市場調查與市場預測 徐陽,張毅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7 市場調查與預測 林根祥,吳曄,吳現立主編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18 市場調查方法與應用:學習指導與習題 朱勝主編 中國統計出版社
19 市場調查與市場分析 李國強,苗傑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 市場調查與預測 蘇衛國[編]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1 市場調查分析 黃孝俊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
22 市場調查的理論與實務 李小勤著 暨南大學出版社
23 市場調查與預測 馮亮能,蔣志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4 市場調查實務 鄭丹,孫更傑編著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25 市場調查與預測 魏炳麒主編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6 市場調查與預測 鄭聰建主編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7 市場調查實戰手冊 謝邦昌著 廣東經濟出版社
28 市場調查學 徐飈主編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9 市場調查·商情預測·經營決策 彭代武,肖憲標主編 經濟管理出版社
30 市場調查教程 范偉達編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31 市場調查與市場預測 徐陽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32 市場調查與預測 唐立軍主編 中國商業出版社
33 市場調查與預測110方法和實例 張華等編著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34 市場調查與預測 車禮,胡玉立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
35 市場調查 劉德寰著 經濟管理出版社
36 市場調查精要:開啟市場之門的金鑰 劉勇等著 石油工業出版社
37 市場調查與市場預測 徐陽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38 市場調查與預測 唐立軍主編 中國商業出版社
39 市場調查與預測110方法和實例 張華等編著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40 市場調查與預測 車禮,胡玉立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
2. 孛兒只斤·海山的為政舉措
武宗朝面臨成宗時至元鈔貶值、通貨膨脹的經濟問題,再加上武宗濫賞濫封,中書省一再以「國用不給」告急,財政危機十分嚴重。為此,武宗沒有採取減少開支和裁撤冗員的策略,而是在至大二年(1309年)八月再設尚書省,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理財。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詔行「至大銀鈔」,以新幣一兩准至元鈔五貫、白銀一兩、赤金一錢。按官方原定的兌換價格,以至元鈔二貫准花銀入庫價一兩、赤金入庫價一錢;因此新幣的發行,實際上是通過由政府明令宣布至元鈔貶值一倍半的方法,把通貨膨脹的患害轉嫁到私人用戶身上。新鈔行用後,面額一貫的中統鈔只抵至大銀鈔一兩的二十五分之一,名實嚴重不符,因此頒行至大銀鈔同時,廢中統鈔,限一百日內赴庫倒換。至大銀鈔的面額,有以文、十文、百文、兩計者,共十三等。以文為單位的通貨作為小額輔幣在民間日用品的零售方面使用甚為廣泛,但厘鈔因為流通過於頻繁,最易朽爛,既不便於民,印刷和發行也不經濟。所以,武宗又下詔行銅錢,發行「大元通寶」和「至大通寶」,並以歷代銅錢與至大錢相參行用。在幣制改革的敏感時期,以行用信譽穩定的金屬輔幣來平抑小額零售商業領域內物價的過份波動,是一項具有積極意義的經濟措施。
為了調控物價,武宗還整頓海運,以增加政府掌握的物資數量。自從至元二十年(1283年)由朱清、張瑄創通漕糧北運的海路以後,七八年之內,從江南海運到北方的漕糧就由不到10萬石劇增至150萬石。大德後期,海運糧更達到170—180萬石。至大二年(1309年)尚書省理財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讓海運糧數量再創新高。二年運出246萬石,至者238萬石;三年運出292萬石,至者271萬石。海漕的運輸成本比陸運節省十之七八,比之河漕也節省十之五六。對京畿地區糧食供應的明顯增加,使政府能夠通過控制糧價保持市面的基本穩定,從而緩解幣制改革對社會發生的沖擊。
尚書省其他的理財政策,包括增加鹽引價格(每引增至大銀鈔四兩,按至元鈔計,每引比元貞年間增加七貫);開酒禁,立酒課提舉司以徵收酒稅;增加江南富戶高收入稅,規定凡收入五萬石糧食以上者,每石輸二升於官;追征各地逋欠錢糧,等等。這些措施同樣也不免人亡政息的命運,所以並未收到成效。 武宗時期進一步推行尊儒政策。他登基兩個月後,就下詔將在孔子的封號「至聖文宣王」前加「大成」二字,是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遣使祭祀,以表尊崇,由儒臣閻復擬詔:「蓋聞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范百王、師表萬世者也。朕纂承丕緒,敬仰休風,循治古之良規,舉追封之盛典,加號大成至聖文宣王。遣使闕里,祀以太牢。於戲!父子之親,君臣之義,永惟聖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資神化,祚我皇元。」 這是孔子在歷代王朝(除西夏外)中得到的最高級別的封號。隨後,中書右丞孛羅帖木兒將《孝經》翻譯為蒙古文,獻給武宗,武宗指示道:「此乃孔子之微言,自王公達於庶民,皆當由是而行。其命中書省刻版模印,諸王而下皆賜之。」 此外武宗還在至大二年(1309年)豁免儒戶差役,以示對儒生的優待。
武宗崇儒只是虛尊而已,他真正崇尚的是藏傳佛教,他不僅在修佛寺、做佛事,還出台優待喇嘛的政策,規定老百姓毆打喇嘛的砍手,辱罵喇嘛的斷舌,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及時勸止。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上都開元寺喇嘛強買柴薪,賣家訴諸上都留守李璧。李璧正詢問原因的時候,喇嘛們已手持棍棒沖入衙門,隔著桌案扯住李璧頭發,拖到地上痛打一頓,又把他關在一個小黑屋裡,很久以後才釋放出來,李璧奔訴於朝堂,遇到大赦便不了了之。 翌年又有龔柯等十八名喇嘛與諸王合兒八剌之妃忽禿赤的斤搶道,竟把王妃拉下車毆打,甚至對武宗也有不敬之語,事情報上後,武宗也下詔不加過問。 從這些事可以看出武宗朝對藏傳佛教的縱容及其勢力的強大。
此外,武宗對道教也加以優待,正一道教主、龍虎山天師張與材在武宗即位後來京覲見,武宗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錫金印。 對於曾給他取名的張留孫,武宗更是親自召見賜座,升其為大真人,知集賢院,位大學士上,不久又加特進,為武宗進講老子推明謙讓之道。
武宗還於至大元年(1308年)禁止了白蓮教的前身——白蓮宗,起因是朝廷發現福建地區的白蓮宗信徒在夜裡秘密聚會,還娶妻生子,害怕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遂由武宗下旨禁斷,這也是歷史上對該教派的首次禁令。 白蓮宗領袖普度作《上白蓮宗書》給武宗,請求解禁,武宗雖下旨撫慰,但並未收回成命。 此禁令到仁宗繼位後才解除。 元武宗時,困擾元朝幾十年的西北邊疆問題得到最終解決,蒙古世界的幾個汗國之間恢復和平。武宗即位前,就在漠北沉重打擊了海都叛軍,海都之子察八兒繼承窩闊台汗國汗位,企圖卷土重來,但他的重要盟友察合台後王篤哇決定向元朝投誠。武宗即位前一年率兵越過金山,對察八兒等海都余部進行致命性的一擊,其後篤哇徹底拋棄了察八兒,窩闊台汗國的領土大部分並入察合台汗國。察八兒遂成為一條喪家之犬,流竄於金山山麓,月赤察兒嚴陣以待,察八兒走投無路,便率眾歸降元廷,於至大三年(1310年)入朝。察八兒入朝是武宗時的一大盛事,舉朝歡慶,武宗將此事鄭重地昭告太廟 ,並特設宴於大庭 ,還將元4世祖以來所扣押的海都投下五戶絲全部賜給察八兒 ,又為此給答己太後上尊號並赦天下。 察八兒歸降後,元朝與各汗國和平往來,再未發生戰爭。其中武宗在至大元年(1308年)派月魯等十二人出使欽察汗國,冊封術赤後王脫脫為肅寧王。
武宗時,元朝與高麗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高麗前王王璋(忠宣王)曾在大都參與扳倒卜魯罕、阿難答及擁立武宗的定策中,武宗繼位後封他為沈陽王。 至大元年(1308年),元武宗還應高麗之請,將征東行省的數百名官僚盡數撤回元朝國內,僅保留高麗王為丞相,實際上相當於承認了高麗的自主權。 同年高麗忠烈王王昛去世,武宗冊封王璋為高麗國王,但王璋滯留大都,沒有返回高麗,這為後來元麗關系的波折埋下伏筆。
武宗時,元朝繼續保持與安南的宗藩關系,派尚書安魯威到安南告即位。安南世子(實為國王)陳日㷃派使者奉表朝賀。使臣中有一個叫莫挺之的,在元朝與武宗君臣發生許多趣事,傳為中越關系史上的佳話。至大二年、四年,安南又分別遣使朝貢。
3. 小王大學畢業後,決定利用所學專業進行自主創業.經過市場調查,生產某小型電子產品需投入年固定成本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