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雲南紅茶的歷史發展
1937年秋,馮紹裘和鄭鶴春兩位到雲南實地觀察並調查茶葉產銷情況,覺得鳳慶縣的鳳山有著很適合茶葉的生長自然條件,於是開始試制紅茶;通過努力,試製成功。茶葉條索肥實,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艷發光,香味濃郁,為國內其他省小葉茶種所未見。在試制紅茶的期間,由於沒有現在這樣通暢的公路,機器設備必須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馬幫馱運到鳳慶,來回需費時半月。馬幫在金舵從大理至鳳慶之間的路程中有一條五尺寬的石板山路必須在江邊放下馱子,商人們乘竹筏而過,馬自己鳧水到對岸。為了試製成功,馮紹裘等人土法上馬,用木質揉桶,腳踏烘乾機,竹編烘籠等等,保證了試制工作的順利展開。
1939年,第一批滇紅500擔終於試製成功了,先用竹編茶籠裝運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鋁罐包裝投入市場。滇紅茶創制出來了,馮老先生終從眾人之意,定名「滇紅」;「滇紅」名茶就這樣誕生了。此後,滇紅茶產業年年向前發展,成為祖國茶葉生產上一朵璀璨的名茶之花;滇紅特級工夫茶,中國著名紅茶;其在前蘇聯、東歐各國和倫敦市場上享有崇高聲譽,是中國出口紅茶中售價高創匯多的佼佼者。
⑵ 簡述紅茶的起源發展和現狀
紅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於全發酵茶葉。其鼻祖是產於武夷山附近的星村桐木關,稱小種紅茶。後安徽祁門引進該技術而創制了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的祁門紅茶。後來,又相繼創制了各個地方紅茶,有江西寧紅,福建閩東的閩紅,四川川紅,雲南滇紅,還有後來廣東創制的英德紅茶等。
紅茶首先被歐洲引進為皇室飲品,繼而被遠嫁英國的葡萄牙公主的凱瑟琳帶到英國上層,引起轟動,開始了紅茶在歐洲「暢銷」的時代!
清朝時候,由於歐洲特別是英國消費紅茶很多,面對自給自足的中國,英國白花花的銀子流入中國,產生巨大貿易逆差,從而想到通過鴉片逆轉這一逆差的貿易。從而引發了近代一系列的國際爭端。
關於紅茶的現狀,目前比較流行小種紅茶,還有就是桐木關所謂金駿眉,銀駿眉。
⑶ 滇紅茶的特點
雲南紅茶-茶葉形態雲南紅茶,簡稱滇紅。產於雲南省南部與西南部的臨滄、保版山、鳳慶、西雙權版納、德宏等地。產地的境內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屬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8~22℃,年積溫6000℃以上,晝夜溫差懸殊,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有「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氣候特徵。其地森林茂密,落葉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層,土壤肥沃,致使茶樹高大,芽壯葉肥,著生茂密白毫,即使長至5~6片葉,仍質軟而嫩,尤以茶葉的多酚類化合物、生物鹼等成分含量,居中國茶葉之首。
⑷ 茶葉營銷的市場現狀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世界級茶葉大國,茶葉是中國重要的產值來源,同時也是中國龐大農民群體賴以生存的支柱,也是各類商業企業發展的領域。《艾媒報告 |2019中國茶行業市場大數據及標桿商業模式研究報告》顯示,2015-2018年,中國茶葉總產量穩步上升,截至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增長至261.6萬噸,產值高達2157.3億元。
中國茶葉雙十一全網銷售額達到18.7億元,茶葉線上市場規模潛力巨大。2013年至2019年間,中國茶葉線上規模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截至2019年,中國茶葉線上市場規模達到235.0億元,相比於2018年,增長了14.6%,預計將於2021年,增至298.0億元。
⑸ 雲南的大葉種紅茶對比其他省份的紅茶在品質上有什麼區別
雲南大葉種與其他省份的紅茶相比,肯定最大的區別在於原料品種上的不同。
雲南大葉種相比較中小葉種來說,內含物質的含量會更加豐富,也讓滇紅的耐泡程度更勝一籌,同時滋味也更加濃厚。
當然,紅茶種類還是很多的,總的來說各有特點吧。
⑹ 雲南滇紅集團的基本情況
公司名稱: 雲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滇紅集團)
外文名稱: Yunnan Dianhong Group Co., Ltd
昆明總部地點:中國·雲南省昆明市高新區二環西路625號雲銅科技園內
鳳慶總部:中國·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城小北門27號
集團成立時間: 1939年3月
經營范圍: 茶葉、農業、林業和扶貧工程 集團固定資產:6.73億元
員工數:526人
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王天權
集團現有茶園面積: 3.07萬畝(其中2萬畝通過瑞士IMO國際有機茶認證)
年生產加工規模:15000噸
集團榮譽:國家質量銀質獎、中國名茶、國家外事禮茶、「中國茶葉品牌」、「雲南省著名商標」 王天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1982年畢業於廣西大學工學院機械製造專業,現任鳳糖集團、滇紅集團、雲南陽光糖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兼任中國糖業協會常務理事、廣西大學客座教授、廣西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廣西製糖學委員會主任、政協臨滄市委員會常委、臨滄市工商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執委、政協雲縣委員會和政協鳳慶縣委員會常委、雲縣工商聯合會副會長。
王天權先生曾獲得「雲南省百名優秀工業企業家」、「雲南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雲南省非公有制企業創業之星」、「優秀政協委員」等榮譽,是首位被中國殘聯授予「愛心大使」榮譽的中國企業家。 創建於1939年3月,前身系1939年由當代中國著名茶葉專家馮紹裘先生創建的「順寧實驗茶廠」,1954年隨縣名改為「雲南省鳳慶茶廠」。從上世紀40年代起,所生產的「滇紅」 名茶就出口英、美等國。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是國家出口紅茶定點生產企業,所生產的滇紅系列產品為國家出口創匯、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其中,「滇紅特級工夫茶」自1958年起至今,被國家外交部指定為接待外賓的外事禮茶。
目前,集團自有基地茶園30700畝(其中20000畝通過瑞士IMO國際有機茶認證),茶葉初制所80多個,主要生產線4條,CTC紅碎茶生產線4條,茶葉科學研究院一個(擁有全國最齊全的茶類種質資源),現年生產加工規模5000噸(2011年完成整體搬遷後生產規模將達15000噸)。產品以滇紅工夫茶、滇紅碎茶(含CTC碎茶)為主,並包含了普洱茶、緊壓茶、綠茶、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八大類130多個品種。
創制於1939年的「鳳牌」滇紅茶,是有著70年歷史的知名品牌,曾先後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中國名茶、國家外事禮茶等榮譽稱號,被評為「雲南省著名商標」、「中國茶葉名牌」。
「鳳牌」普洱茶、緊壓茶先後獲得廣州國際茶文化節金獎、雲南省首屆普洱茶博覽會「茶王」等稱號。
「王子冠牌」綠茶連續三年獲「雲南省消費者喜愛商品」、「雲南省著名商標」等榮譽。
1986年,時任雲南省省長和志強把公司生產的「滇紅特級工夫茶」作為國禮贈送來昆訪問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2009年,公司生產的「經典58」和「滇紅金曲」紅茶榮獲第八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2010年8月,公司生產的 「鳳牌毛尖」 紅茶榮獲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首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一等獎。
滇紅集團是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和雲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連續四年榮獲全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現有資產4.13億元,在職員工526人,是全國最大的集種植、生產、加工、科研、銷售於一體的民營股份制茶葉企業。 滇紅集團歷經多年發展,1996年12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進行改制,組建了雲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和2003年,經鳳慶縣人民政府批復,先後進行了兩次股份制改革。但多次改革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終因體制、機制改革不徹底,企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至2006年9月份,資產負債率高達81%。
為謀求新的發展,2006年10月15日,根據鳳慶縣委、政府關於「做強做大鳳慶茶、糖兩大骨幹企業,整合資源,實現龍頭企業強強聯合,推進鳳慶縣農業產業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全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要求,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強強聯合、共謀發展」的原則,滇紅集團與鳳慶糖業集團簽約合作,由鳳糖集團出資收購滇紅集團66.84%的股份,進行控股經營,一次性解決了職工安置費用,走上了地方骨幹產業龍頭企業的強強聯合之路,成功實現經營機制的全面創新,掀開了滇紅集團發展新的一頁。這是公司繼1996年、2003年的兩次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後的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革舉措。
滇紅集團與鳳慶糖業集團聯姻後,滇紅、鳳糖在品牌優勢和資金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優勢互補,形成了抱團經營、合力開拓市場的優勢。通過引進現代企業新型管理模式,致力於建設「學習文化、誠信文化、業績文化、共贏文化」的企業文化,建立、健全黑白分明的激勵文化,倡導以「關愛員工、關愛客戶、關愛社會」為核心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執行力得到全面提升,經營業績逐年上升。在滇紅集團每年收購的茶葉原料中,集團自有原料僅佔25%,向社會收購的原料高達75%,企業切實發揮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⑺ 求茶葉市場調研報告(烏龍茶 紅茶 綠茶)
這怎麼說啊,烏龍茶是半發酵的 紅茶是全發酵的 綠茶不發酵 制茶的方法多種多樣,同時烏龍內茶制茶方容法也是有很大差別的,還有各個品種的差別,做出好的茶葉必須是天時地利人和,特別的烏龍茶半發酵茶葉最要功夫了,製作工序也相對多
⑻ 誰能幫我分析下雲南的紅茶市場中國的紅茶市場以及未來的走勢
出處:http://hi..com/yes68/blog/item/04250f13819552c7c3fd78cd.html
—2008-2009年中國紅茶行業市場深度調研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競爭激烈市場中,同行對手、上下游企業經營狀況是企業經營決策者最為關心的首要問題,中國的企業對數據的准確性、及時性、系統性上有很大的不足,在指定市場和企業發展策略時,往往是僅僅依靠個人感覺,而缺乏建立在詳細數據基礎上的科學論證。
本報告助您全面掌握並了解競爭對手的運營狀況、財務狀況、管理信息及市場情況,用於企業指定市場競爭策略,學習優勢企業並超趕優勢企業,最終取得競爭優勢!
第一部分 世界紅茶行業環境分析
第一節 2008-2009年世界紅茶產業運行概況
第二節 2008-2009年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紅茶市場分析
第三節 未來三年世界紅茶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二部分 2008-2009年中國紅茶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我國紅茶行業PEST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環境
二、經濟發展環境(上下游及相關產業)
三、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
四、技術發展環境
五、環境不確定性分析
第二節 我國紅茶行業發展與GDP相關性分析
第三節 我國紅茶行業生命周期分析
一、市場預測
二、產業周期
三、產業擴張性分析
四、產業穩定性分析
第四節 我國紅茶行業增長性與波動性分析
第五節 我國紅茶行業進入退出壁壘分析
一、政策壁壘
二、經濟技術壁壘
第三部分 2008-2009年紅茶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我國紅茶行業整體運行情況綜述
一、紅茶行業產品結構
二、2008年紅茶行業運行特點
三、2008年紅茶行業總體發展概況
四、2008年紅茶行業重要動態
五、子行業發展狀況
第二節 我國紅茶行業競爭環境分析
一、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
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三、新進入者的威脅
四、替代品的威脅
五、現有競爭者的競爭
六、競爭環境評價
第三節 我國紅茶行業企業分析
一、2004-2008年我國紅茶行業企業數量
二、2008年我國紅茶行業企業數量區域結構
三、2008年我國紅茶行業企業數量規模結構
四、2008年我國紅茶行業企業數量所有制結構
第四節 2008-2009年我國紅茶行業重點區域分析
一、 2007-2009年華東地區紅茶行業運行情況
二、 2007-2009年華南地區紅茶行業運行情況
三、 2007-2009年華中地區紅茶行業運行情況
四、 2007-2009年華北地區紅茶行業運行情況
五、 2007-2009年西北地區紅茶行業運行情況
六、 2007-2009年西南地區紅茶行業運行情況
七、 2007-2009年東北地區紅茶行業運行情況
第四部分 2008-2009年中國紅茶市場消費態勢分析
第一節 2008-2009年中國紅茶產業消費狀況
第二節 2008-2009年中國部分地區紅茶消費狀況分析
一、北京紅茶消費狀況分析
二、上海紅茶消費市場發展分析
三、廣州紅茶消費市場分析
第三節 2008-2009年中國紅茶消費發展策略及趨勢
第五部分 紅茶市場進出口狀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紅茶市場進出口概述
第二節 2006-2008年中國紅茶市場進出口狀況分析
一、 2006-2008年中國紅茶進出口概況分析
二、 2006-2008年中國紅茶進口情況分析
三、 2006-2008年中國紅茶出口情況分析
第三節 中國紅茶企業出口策略分析
第六部分 中國紅茶行業財務狀況分析
第一節 我國紅茶行業生產與銷售狀況分析
第二節 我國紅茶行業總銷售收入分析
第三節 我國紅茶行業成本費用分析
第四節 我國紅茶行業獲利能力分析
第五節 我國紅茶行業資產負債狀況分析
第七部分 我國紅茶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第一節 企業一 (企業名稱來電索取或自選企業)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三、公司發展策略
第二節 企業一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三、公司發展策略
第三節 企業一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三、公司發展策略
第四節 企業一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三、公司發展策略
第五節 企業一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三、公司發展策略
………………
第八部分 中國紅茶市場未來發展預測
第一節 未來行業技術開發方向
一、行業新技術應用狀況
二、行業技術發展趨勢
第二節 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分析
第三節 行業供給因素預測分析
第四節 行業發展趨勢數據預測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國紅茶行業需求空間預測
二、2009-2012年中國紅茶行業供給能力預測
第九部分 中國紅茶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市場研究
第一節 我國紅茶行業生產環節研究
一、 紅茶行業生產環節總體概況分析
二、 紅茶行業生產環節競爭狀況分析
三、 紅茶行業生產環節發展策略建議
第二節 我國紅茶行業銷售領域研究
一、 紅茶行業銷售環節總體概況分析
二、 紅茶行業銷售環節競爭狀況分析
三、 紅茶行業銷售環節發展策略建議
第十部分 中國紅茶行業發展策略
第一節 我國紅茶行業市場策略簡析
第二節 我國紅茶行業營銷策略分析及建議
一、行業營銷策略分析
二、行業銷售模式分析
三、企業營銷策略建議
第三節 我國紅茶行業企業經營發展分析及建議
一、行業企業發展存在問題與瓶頸
二、行業企業應對策略及建議
主要圖表
圖表:2008-2009年紅茶行業區域結構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市場規模
圖表:2009-2012年紅茶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圖表:2006-2012年紅茶行業市場增長速度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需求總量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需求集中度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需求增長速度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市場飽和度
圖表:2009-2012年紅茶行業需求總量預測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供給總量
圖表:2009-2012年紅茶行業供給量預測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供給增長速度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企業市場份額
圖表:2008年紅茶行業企業區域分布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產品價格走勢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利潤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銷售毛利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銷售利潤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總資產利潤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凈資產利潤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產值利稅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總資產增長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凈資產增長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利潤增長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資產負債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總資產周轉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存貨周轉率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產品價格走勢
圖表:2009-2012年紅茶行業產品價格趨勢
圖表:2006-2008年紅茶產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額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出口地區分布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進口量及進口額
圖表:2006-2008年紅茶行業進口區域分布
希望能夠幫到你
參考資料:http://hi..com/yes68/blog/item/04250f13819552c7c3fd78cd.html
⑼ 雲南滇紅茶與雲南普洱茶有什麼不同
一、歷史起源不同
1、雲南滇紅茶:1937年秋,馮紹裘和鄭鶴春兩位到雲南實地觀察並調查茶葉產銷情況,覺得鳳慶縣的鳳山有著很適合茶葉的生長自然條件,於是開始試制紅茶;通過努力,試製成功。
茶葉條索肥實,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艷發光,香味濃郁,為國內其他省小葉茶種所未見。在試制紅茶的期間,由於沒有現在這樣通暢的公路,機器設備必須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馬幫馱運到鳳慶,來回需費時半月。
馬幫在金舵從大理至鳳慶之間的路程中有一條五尺寬的石板山路必須在江邊放下馱子,商人們乘竹筏而過,馬自己鳧水到對岸。為了試製成功,馮紹裘等人土法上馬,用木質揉桶,腳踏烘乾機,竹編烘籠等等,保證了試制工作的順利展開。
1939年,第一批滇紅500擔終於試製成功了,先用竹編茶籠裝運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鋁罐包裝投入市場。滇紅茶創制出來了,馮老先生終從眾人之意,定名「滇紅」;「滇紅」名茶就這樣誕生了。
2、雲南普洱茶: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
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
清朝阮福《普洱茶記》:「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
二、茶色味道不同
1、雲南滇紅茶:沖泡後湯色紅鮮明亮,金圈突出,香氣鮮爽,滋味濃強,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鮮亮。
三、功效不同
1、雲南滇紅茶:具有防齲、健胃整腸助消化、延緩老化、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癌、抗輻射的功能。茶中的咖啡鹼具有提神作用,能在運動進行中促成身體先燃燒脂肪供應熱能而保留肝醋。
2、雲南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膽固醇。
⑽ 目前市場上知名的雲南紅茶企業有哪幾家
滇紅集團的鳳牌、昌寧紅、雲南白葯的紅瑞徠,最近還聽說有個一山一味的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