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分析酒店市場營銷與傳統製造業市場營銷的不同之處
不同之處在於:
酒店市場營銷是圍繞著酒店的經營來進行營銷和品牌活動的。重點在版於客戶的爭取權。有客戶就有銷售。在酒店行業,令客戶感興趣的是酒店的配套是否齊全,是否衛生,是否在細節方面精益求精,令客戶放心,安心,便利,舒適。核心要素在於配套與服務,營銷始終圍繞著配套的強化和服務的細膩來進行。這些特徵和傳統製造業大為不同。
傳統製造業是圍繞著產品來進行營銷和品牌活動的。重點在於使產品合乎市場的需求,合乎客戶的要求。產品質量穩定,價格合理,服務良好,核心要素在於價格和品牌的溢價能力。這和酒店經營有著根本的區別。因此在營銷活動中,始終是圍繞著產品的基本特徵和品牌的形成來做工作的。
② 談談我國酒店業的發展前景
論中國會展型酒店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會展按字面理解,指會議和展覽。國際上,會展被稱為「Meetings(會議),Incentives(獎勵旅遊),Conventions(大會),and
Exhibitions(展覽)」,通常簡稱為MICE。僅僅在三十年前,會展業還不能稱其為「業」,它甚至沒有被認真地當作某個具體行業的細分市場。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跨國跨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正以不可遏制的勢頭向前發展,會議和展覽作為商業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便隨即水漲船高,在現代經濟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快速地形成了自己的市場——會展市場,並成功地帶動和聚攏了一大批相關產業,如旅遊、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翻譯等。會展業對相關產業的經濟拉動水平也達到了1:9的比例,如此豐厚的利潤,使酒店業也不能再無動於衷。實際上,酒店業相當一部分營業份額就來源於會展。酒店業的態度也越來越積極。從可有可無地接待零星會議到熱情地招攬大型會展,從臨時抽調人員服務到單獨設立會議部門,直到這里要說的針對會展業而建設並依靠會展業而生存的會展型酒店。
一、我國會展型酒店的發展現狀
會展型酒店是指以接待會議,展覽,展銷為主要業務的酒店。隨著我國會展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的會展市場陸續建起了一批會展型酒店,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會展業提供了新發展動力。這些會展型酒店,很多已在行業中獲得了榮譽。比如廈門國際會展酒店,榮獲了「2005年中國酒店金枕頭獎——中國十大最受歡迎度假酒店」,並代錶行業得到了中國酒店金鑰匙服務最高獎—金鑰匙鑽石獎。但是中國會展型酒店無論在規模、檔次,還是人員、服務上都同世界知名會展酒店相差甚遠。會展酒店雖然針對會展這一細分市場而建,但並未完全佔領這一市場,對會展業產品的開發和經營做的也還不到位。
(一)我國會展型酒店的優勢
1.我國會展型酒店背依我國會展的巨大市場。如今,全球會展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我國憑借快速的經濟勢頭和巨大的經濟潛力,已成為令會展業不容忽視的生力軍。我國會展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相當快,特別在硬體方面,更有超前發展的態勢。各地方政府也積極參與到會展業的發展當中,目前我國已有自律性的行業協會出現,許多主要的會議接待單位也紛紛加入國際組織,會展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2.我國會展型酒店處於會展性酒店發展的快速上升階段。會展型酒店在酒店業發展中雖然是一個新領域,但國外的同行已經摸索積累出不少成功經驗,借鑒它們的成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少走或不走彎路。
3.我國成功申辦了北京2008奧運會和上海世界博覽會,對整個會展業帶來的沖擊是不可估量的。要接待這兩次大會所吸引的眾多遊客,北京和上海的客房已經明顯供不應求,出現了相當大的缺口。特別是既能提供客房又能提供展區的會展型酒店更為難求。在這樣火爆的市場條件下,投資會展型酒店無疑是明智而富有遠見的舉動。而且兩次盛會之後,中國會展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將有多大的上升空間,將會招攬多少國際性的會展都在可期待之中。會展型酒店並不只是跟風而建,顯然有著更長遠的發展前景。
4.酒店規模大,人流物流量大,出入相對集中,客人逗留時間長。
許多大型會展活動參加的人數眾多,這包括會展主辦方、參展商、觀眾、記者等等,會展酒店可以提供大面積的會議場所和展覽地,並提供數量充足的客房和飲食以及豐富的娛樂設施和其他產品。一般團體遊客在酒店入住時間為大致為1~2天,但通常一個會展所需的時間約為3~4天,有的甚至超過10天,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當然,會展業除了對客房、餐飲的需求之外,對酒店其他部門的服務需求量也很大,如送餐、洗衣、健身,商務中心服務等,為酒店擴大了利潤空間。
(二)我國會展型酒店的劣勢
1.我國會展經濟起步晚,整體落後於國際會展業發展步伐。我國會展經濟發展總體偏晚,發展較好的地區局限在北京、上海、廣州等部分城市,並且在承辦展會的規模、層次和影響力上距國際知名會展城市相差甚遠。而國內其他中小城市對市場估計不夠,缺乏展源,跟風而造的各大展館很多隻能閑置,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
2.我國的會展型酒店依舊偏重於酒店,作為會展酒店的規模並不夠。剛剛拿到金枕頭獎的廈門國際會展酒店,它的客房只有206間,只是作為廈門國際展覽中心的附屬單位,強調的還是酒店的功能,而不是會展的功能。上海浦東會展酒店是家准四星酒店,客房只有150間。國內大部分會展酒店都是這種經營思路,傍大型展覽中心而建,進而做會展,退而做酒店,採取的是保守打法,以規避純粹以接待會展活動為主而帶來的經營風險。從短期來講,這種做法船小好調頭,且背靠大樹好乘涼。但是模糊了會展業與會展酒店的界限,等於放棄了自己的市場份額,而且一開始就沒有做大,影響了以後的發展。
3.我國的會展型酒店在會展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方面做得不夠。一些會展酒店打著會展酒店的旗號,但在營銷活動中並沒有按照其定位,著重打造和推銷自己的會展產品。作為會展酒店,他們的廣告里不是描述自己有多麼專業的會議室、多大面積的展區、多少專業的會展服務人員,而是一味強調它們離會展中心有幾分鍾的車程,這顯然是宣傳了別人,影響到了自己。
4.經營風險大,成本高,對硬體和軟體的要求比較高。這是無法迴避的話題,會展酒店靠會展生存,如果當地會展市場陷入低谷,會展酒店的運營情況會受到嚴重影響。由於會展酒店的規模性質,它的設施設備利用率非常高,能耗相當大。運營起來成本要比其它酒店高許多,維護更新的頻率也較高。會展型酒店所需要的規模和條件高於一般酒店,不光對硬體如會議場地大小、會議設備的好壞、停車場可用車位多少等有一定的要求;也相當看重酒店的服務能力、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巧。此外,接待會展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備工作,大到會議室布置、房間安排、菜單制定,小到入場方式、撤展時間,都需要詳細的計劃和嚴密的組織,以防現場出現任何意外。
總之,我國的會展型酒店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在走向專業化、國際化的道路上還有許多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二、會展型酒店的發展前景
(一)一體化發展前景
一體化指的是會展和酒店的一體化。這是目前會展型酒店行之有效的發展前景。根據現階段會展業和酒店各自的特點,一方面,會展活動主體如參展商、管理者、新聞媒體等都有可能成為酒店的客源。
他們因為會展的原因,並在酒店用廣告、新聞、互聯網等媒介的營銷推廣中聚集在酒店,進而在酒店完成住宿、餐飲、娛樂等消費,為酒店帶來經濟效益,甚至在酒店的幫助下完成購物、旅遊,推動酒店與會展客人關系向前發展;另一方面,酒店提供的優質服務會給客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眾多酒店良好服務所形成的規模優勢也會極大提高會展承辦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會展的持續化進行,為當地營造更廣闊的外部發展環境。如海南博鰲,在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參與下,會展業及酒店業得到快速發展。
(二)國際化發展前景
從宏觀來說,會展酒店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然要走國際化的發展模式。作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會展業和酒店業更能感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其他第三產業也將融入其中,實現第三產業內的多方合作,共同發展。目前,旅遊業,運輸業已經開始介入到會展和酒店的操作之中,以後的合作會更加廣泛和深入。國際化的特點:一是主題的品牌化,會展業和酒店業都要創造自己的營銷主題,並尋求雙方的合作,同時與其他產業如通訊、郵電等協作,推進主題品牌化的發展道路;二是要實現技術的現代化,主要表現在信息溝通的網路化、酒店預定系統的完善、會展設施的國際化等;三是組織運作要實現規模化,主要表現在中介組織溝通規模化、會展與酒店業溝通規模化。同樣,規模化、集團化的酒店也更趨向於與大的會展組織者聯系從而形成組織運作的規模化局面。
(三)微型城市化發展前景
首先,對於酒店這個會展旅遊的核心場所要進行全新的定位。酒店不再意味著一幢孤立的建築,它將包含成片的地塊和更多的自然環境因素。當然,現今中國的大型酒店,都會在建築外圍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但是在會展旅遊背景下,酒店將是圍繞空間和自然因素而展開,而不是將它們作為簡單的陪襯或者點綴。因為作為會展場所的酒店,它提供的絕不僅僅是住宿和會議場所,而是一個能夠將與會者從他們原本日常熟悉的工作環境中抽離出來的全新環境。酒店的綜合化能力更強。提供會議和展覽場所,只是會展酒店的一個層面,會議之後的生活與休閑,為接待會展的酒店提出了全方位的服務要求。在這個背景下,酒店的綜合化意味著,酒店本身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全方位生活功能區,它將長出一副城市的面孔和構架。在一片自然中,一座微型化城市的酒店,便是會展酒店給旅遊業帶來的全新景觀和驅動力量。
三、結論
會展型酒店作為會展業和酒店業的分支,在會展經濟背景中脫穎而出,以其特有的優勢在會展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雖然歷史不長,但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前景,並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務標准和體系。作為會展與酒店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承載者,會展酒店的國際化發展道路已經有了大膽的嘗試,會展酒店通過自身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必將在會展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會展經濟新的發展動力。
③ 對酒店市場營銷宏觀環境分析該分析
1、酒店市場營銷環境是指與酒店企業營銷活動有潛在關系的各種酒店外部和內內部因素組成的生態系統。
2、通容常情況下,酒店市場營銷環境是由兩方面構成的,即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微觀環境指與企業緊密相連,直接影響企業為目標市場顧客服務的能力和效率的各種參與者,包括企業內部營銷部門以外的企業因素、供應商、營銷渠道企業、目標顧客、競爭者和大眾。
3、宏觀環境是指人口、自然、經濟、科學技術、政治法律和社會文化等食業不可控的宏觀因素。這兩種環境之間不是並列關系,而是包容和從屬關系。
4、微觀環境受制於宏觀環境,但它同時也制約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並受到企業營銷活動的影響。宏觀環境與微觀環境共同構成企業營銷環境系統,二者共同對企業的營銷活動產生影響。
④ 現代酒店市場營銷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你可以到中國知網下幾篇
⑤ 我國飯店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飯店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中國飯店的現狀
1、 飯店產業化規模龐大,飯店投入金額巨大
2、 飯店轉入買方市場,企業進入微利時代
3、 供求關系比較寬松,飯店市場競爭激烈
4、 集團化經營得到發展,飯店業面臨新的挑戰
(1)經濟全球化浪潮對中國飯店和市場的巨大沖擊,能否盡快的發
展壯大自己,形成國際競爭力,這是中國旅遊飯店業面臨的嚴峻挑戰。
(2)加入WTO的挑戰。中國飯店業必須做好充分准備,迎接國際資本伙飯店業形成的資本沖擊、技術沖擊、文化沖擊、客源沖擊、人才沖擊和經效益沖擊。
(3)高科技發展的挑戰
(4)國內經濟形勢變革的挑戰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兩個「關鍵時期」:一是浸劑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二是經濟走向發達的關鍵時期。
(5)客戶需求與變化與飯店產品結構調整、服務方式變革的挑戰
5、 飯店市場空間廣闊,飯店發展前景良好
(二)中國飯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飯店建設宏觀失控
客房總數超前,供求失衡,競爭加劇
2、 飯店結構比例失調
從檔次結構看,低星級飯店過少,高星級飯店分布過於集中
3、 重硬體輕軟體,產品質量不高
重視硬體的資金投入,輕視人才的培養和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
4、 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產品缺乏特色和個性
5、 重推銷,輕營銷;重外部推銷,輕內部推銷
6、 重服務培訓,輕管理培訓;重技能訓練,輕素質提高
二、旅遊飯店的發展趨勢
社會正在走向市場化、消費化、高科技、生態化和個性化時代。未來的旅遊飯店將呈現如下趨勢:
(一)管理理念深化
1、 對消費者的尊重與關懷
2、 企業組織結垢扁平
3、 倒金字塔的管理理念
4、 「學習型組織」機構
5、 實施CIS-CS-ES戰略
6、 注重品牌與資產經營
(二)文化內涵升值
(三)新技術廣泛運用
(四)飯店集團化發展與品牌化經營
(五)飯店產品多樣化、特色化與個性化
(六)市場高度細分化與多元化營銷
(七)創建綠色飯店,倡導綠色消費與綠色管理
(八)飯店人力資源開發和用工制度社會化
⑥ 酒店的現狀前景
按國家統計局口徑,至2007年底,中國本土星級酒店已經達到了14326家,其中包括:白金五星4家,五星361家,四星1631家,三星5534家,二星6158家。星級飯店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60萬人。全國共有飯店及旅遊住宿單位超過30萬個,從業人員超過500萬人。
2007年底,全國星級飯店數量是1978年全國飯店總數的100倍;2006年全國星級飯店實現利潤33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比增長了兩倍多;全國已經擁有綠色旅遊飯店2000多家;有41家國際飯店管理集團、67個飯店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管理了516家飯店,世界排名前10位的國際飯店管理集團均已進入中國市場。
2007年的假期調整政策讓酒店業綳緊了每一根敏感神經。帶薪休假的出台更是激活了旅遊酒店板塊。帶薪休假的出台,無疑是給予酒店和旅遊業的一塊特大蛋糕。這讓酒店旅遊行業進入「價量齊升」的黃金投資期。同時國內消費升級推動國內游的遊客人次與人均花費同步增長,現代交通工具提供的更為快捷舒適的運輸服務,使交通對旅遊的瓶頸約束效應越來越小,這使觀光游得以繼續發展,而休閑度假游也將逐步興起。旅遊市場針對此紛紛推出相關產品,很多度假型酒店更是看準了商機,針對這個市場的變換進行著相關的調節。而對於深處大都市的商務型酒店而言這一消息同樣令其拍手叫好,由於「五一」黃金周的取消,商務型酒店免去了多年來由於假期造成的「空房」甚至是「降價」的尷尬,「五一」的正常工作,讓商務型酒店擁有了正常的「商務」價值。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從金融界一路波及到實業界,酒店業作為與金融實體關系最為密集的產業,影響在所難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已蔓延至亞太地區,酒店經營者在08年下半年已開始感到經營壓力。持續了數月的金融危機,通脹、油價上升導致的交通成本上漲,讓不論是消費旅遊還是商旅出行的人們都壓緊開支。消費旅遊和商旅客人的減少使得在這條產業鏈條上的酒店業切實感受到了冬天般的寒冷。但是,中國商務部將在三方面大力發展酒店餐飲行業,首先,大力發展大眾化餐飲。其次,重點關注和解決酒店行業的放心消費問題,嚴把食品原料進貨關。第三,積極推進節能環保工作,推動行業節能減排縱深發展。商務部高度重視中國的酒店與餐飲業,在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方面,將大力發展酒店與餐飲業。
酒店業應順應國家擴大內需的號召,各大酒店尤其是高檔酒店,應調整客源結構,瞄準內需市場,以度過危機。應縮減開支、降低成本,練好內功。酒店消費需求有一定的剛性,總有一部分人得住酒店,所以應抓牢商務市場,開發散客旅遊市場。從長遠來看,酒店業的發展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1.供給相對過剩,競爭激烈,今後發展速度降低。 1996年到2000年旅遊酒店業共增加35.4萬間客房,平均年增長率為12.39%,而同期的客源增長率為4.0%。由於供大於求,導致酒店企業之間過度競爭。從1996年到1998年全國酒店的平均出租率和利潤率逐年下降,1998年開始出現全行業虧損。1998.
1999.2000年三年虧損額分別為45.56億、53.64億和26.43億元。這種態勢。遏制了新的投資,迫使酒店產業的規模擴張速度降低,同時提出控制酒店總量、提高酒店質量等戰略性問題。
2.酒店業新的發展投資點將逐步西移並優化地域結構。
由於中國中西部地區具有較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同時,國家又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開發中西部的措施,一部分酒店投資將有可能從東部、南部地區轉向中西部地區。隨著中西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中西部的酒店業將會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酒店業新的、最有希望的增長區域。從總體來看,沿海發達地區各個城市旅遊酒店的總量和檔次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中部地區發展迅速,有望在近3年內就可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瓶頸主要是西部地區。
3.高檔酒店的經營管理水平將繼續與國際接軌,努力發展具有國際水準的經濟性酒店將成為新的趨勢。 就競爭領域來看,在高檔酒店領域,外資酒店將繼續保持優勢,內資酒店大多集中在中低檔領域。而在中低檔領域,外資酒店還未採取行動。具有國際水準的經濟性酒店將成為未來競爭和建設的重點。經濟型酒店是外國酒店集團的關注點。據旅遊局作的中國旅遊業發展預測,到2020年,入境過夜旅遊者為9500—13900萬人次,年平均增長率為5.7%—7.75%。國際旅遊組織進行前景預測,認為到2020年,全球將有16億國際遊客,中國將有1.3億遊客入境,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國。就這個趨勢,外國酒店集團看準了中國的經濟性酒店是個有潛力的增長點。隨著有薪假期的實施、交通條件的改善、民眾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內旅遊迅速發展,國內客人已經成為酒店不可忽視的客源。未來需求趨勢是裝修樸素、干凈衛生、設施便利、價位適中的經濟型酒店將成為國內遊客所看重的酒店業類型。在質量、服務上,高檔酒店基本滿足需求,而中低檔酒店數量雖然很多,但和國際標准相差很遠。這種態勢,和國際、國內的經濟性客源的增長趨勢不相吻合。中國擁有24萬多個大中小酒店、賓館、招待所等住宿設施,其中1萬左右是星級酒店,佔4%。有23萬多家、96%以上的住宿設施未進入星級評定范圍。這里,多數是中、小酒店。所以,改造現存的中、小酒店,使其符合國際標准,這是將來酒店行業建設上的重點。
4.國有酒店脫離原投資部門,轉制問題增多,防範風險的工作越來越重要。
入世後,國際酒店更容易地進入中國酒店市場,中國酒店行業競爭加劇。由於體制原因和改革動力不足,國有酒店處於劣勢地位,而且越來越被動。國有酒店面臨著競爭、改組、兼並、破產的壓力。國有酒店在壓力面前不得不改革,在改革中就有可能被改組、出售或破產。隨著改革的深入,黨、政,軍、警及商業銀行與自己投資持有的酒店脫鉤,不再經營酒店投資業務。由於所有者的轉換和由此引起的體制、位置的變化。會引起酒店人心浮動,經營失衡、管理失調,以至於業績失敗。酒店的兼並、破產,會導致大量職工下崗等社會震盪。對此,防範國有酒店轉制過程中出現的社會風險將越來越重要。
5.酒店行業的發展水平與人力資源開發程度的相關性越來越強。
中國酒店行業剛開始形成時,因酒店比較少,在需求增長的情況下,競爭重心是數量。所以,中國酒店業初期的發展水平與酒店設施的數量規模有關。在酒店的數量規模增大、設施檔次提高、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行業的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行業的發展水平就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水平密切相關了。因為質量競爭主要是服務競爭,服務競爭的核心是人員素質的競爭。酒店業人員的敬業精神、技術水平、職業心理素質、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組合效應,以及形成一支訓練有素的人才隊伍等,都影響酒店業的競爭力。中國內資酒店競爭力不強,關鍵因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員素質問題。
6.酒店的集團化進程在逐漸加強,國際集團更是大舉進入中國市場。
近幾年來,中國酒店業開始注意集團化問題。截止到2002年底,中國共有110餘家酒店管理公司,管理酒店700餘家,星級酒店集團化程度達7.2%。在中國酒店業集團20強中,國際著名酒店集團入選12家,中國酒店集團入選8家。令人可喜的是,中國入選的8家酒店管理公司經營規模均已達到國際飯店集團300強的標准,反映出中國飯店集團化進程有了實質性的發展。但中國酒店業集團化的狀態和國際酒店集團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據2000年的資料,名列中國第一位,名列全球第57位的上海錦江酒店集團僅擁有酒店50家,僅為聖達特集團的0.77%。客房13598間,僅為聖達特集團的2.5%。排行第十位的美國凱悅集團(Hyatt Hotels/HyattIntemational,USA)擁有酒店201家,擁有客房86711間。總的來說,中國的酒店集團未形成大的聯合艦隊:未形成規模化、一體化的集約經營;酒店集團成本高,機構臃腫,層次多,效率低;知名度不高,集團優勢不明顯。從發展態勢來看,中國的酒店集團在短時期內很難與國外大型酒店集團形成有力的競爭,因而,中國酒店集團的發展將制約著中國酒店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 1.一大部分三星及三星以下級的酒店盡管外界環境不錯,仍然長期處於虧損之中。
2.另一小部分三星及三星以下級的酒店銷售良好,入住率很高,但酒店似乎發展到了一個坎兒上,員工熱情、銷售業績、服務質量都無法再上一個台階。
3.大多數四、五星級酒店在本行業縱向比,還算顯得略高一等,但在國際上橫著比,中國高檔酒店在戰略態勢、管理精度、服務深化和全球運作方面和國際同等級酒店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大多數四、五星級酒店的軟環境只相當於國外三星甚至更低檔次的酒店。
4.中國酒店業效率低下,運作及形式千篇一律,找不到差異化和多樣性的軌跡,在國際競爭中附加值極其微薄。
5.中國本土酒店人才在素質與培養模式上與國際酒店人才存在較大差距,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是中國現有高級酒店管理人才70%來自國外,或者有過國外酒店培訓經歷。中國至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專業酒店管理學院,也沒有一個規范完整的酒店人力資源市場。 1.酒店在預訂技術、服務技術、產品設計技術等方面的全面滯後,使得行業內部的競爭只能長時間集中在資本規模、關聯業務、利潤讓渡等層面上。
2.酒店業整體處於供大於求狀態,外資新增投資的可能性不大,但境外酒店管理公司進入國內市場的速度將加快,進入這一領域的方式主要為所有權收購、帶資管理、合同管理、特許經營等,競爭激烈程度將加深。國有大型酒店集團存在較大的尋求外資並購的機會。
3.從長遠來看,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工資水平全球化進程,人才競爭勢必成為酒店業的生存競爭的焦點之焦點。
4.無論是「三資」或國有酒店都應該走同層次橫向聯合的道路。
5.國有民營酒店總體上屬於中小型酒店,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政策環境和市場機制的原因,發展一直不暢,在未來的發展中,受到的沖擊也最大。但民營酒店在未來是個趨勢。
6.酒店營銷的競爭將會出現在酒店提供產品的多樣性與有效性。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發展多樣化的產品是酒店在競爭中的致勝法寶。
7.在旅遊資本市場方面,一些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將可以直接發行股票上市融資。通過資本市場走規模、多元化發展之路。
8.酒店應在廣泛的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對整體市場進行科學有效的細分並從中選出一個或幾個細分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集中人力、物力、進行集中的市場營銷。在集中營銷的基礎上,酒店應突出自己產品競爭對手的差異,以差異求得競爭的優勢。
9.酒店文化越來越受到客人追捧,創建獨具特色的酒店文化成為塑造酒店優勢品牌的一部分。
10.由於競爭不斷加大,勞動力市場活躍,加快了酒店業員工流動速度。
11.環保意識風起雲涌的今天,綠色客房已經從創新走向了成熟。
12.隨著本世紀IT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更新,客房的創新也盡顯高科技的蹤跡。行業信息化、網路化成為新的趨勢。
⑦ 對酒店市場營銷宏觀環境分析,怎麼分析
1、酒來店市場營銷環境是指與酒店企業源營銷活動有潛在關系的各種酒店外部和內部因素組成的生態系統。
2、通常情況下,酒店市場營銷環境是由兩方面構成的,即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微觀環境指與企業緊密相連,直接影響企業為目標市場顧客服務的能力和效率的各種參與者,包括企業內部營銷部門以外的企業因素、供應商、營銷渠道企業、目標顧客、競爭者和大眾。
3、宏觀環境是指人口、自然、經濟、科學技術、政治法律和社會文化等食業不可控的宏觀因素。這兩種環境之間不是並列關系,而是包容和從屬關系。
4、微觀環境受制於宏觀環境,但它同時也制約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並受到企業營銷活動的影響。宏觀環境與微觀環境共同構成企業營銷環境系統,二者共同對企業的營銷活動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