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兒童戲劇市場調查

兒童戲劇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3-29 01:27:00

A. 談談你對兒童戲劇教育的感受

兒童戲劇教育。其實還是應該給稍大一些的孩子表演機會。因為太小的孩子他根本不懂得也體會不到表演的意義。太小的孩子肯定不行。

B. 中國新時期兒童戲劇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1、兒童戲劇的題材大幅度拓寬;

2、是在兒童戲劇的題材、風格、樣式等方面,藝術家也各顯身手,走出單一的現實生活的模式,盡可能地繼承中國傳統的寫意手法和豐富的假定性,同時又吸取西方現代藝術的多種表現技巧,創造出優美的,賞心悅目的,各具特色的舞台風格和戲劇造型。從而大大加強了兒童戲劇的觀賞性,游戲性以及便於小觀眾投入的參與性。
by 聚有戲

C. 戲劇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哪些價值呢

教育戲劇,著眼點主要並不在於培養戲劇家。如果能在中小學就開設教育戲劇課程,讓學生扮演各種戲劇角色,演繹人生百態,弘揚正義,鞭撻丑惡,正是對人生的一種體驗,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同時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通過戲劇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一個配合默契的團隊中面對觀眾進行藝術活動,籍以感悟集體的智慧和團隊精神。教育戲劇對學生的角色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培養,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人格成長的各個面向,與戲劇學習的各個面向剛好相同,這些學習面向包括:專注、直覺、想像、外表自我、說話、情緒、智能等七個方面。因此,戲劇學習的應用,是個人成長的必要部分。
戲劇作為人格學習的成長目標來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其專注、想像與感知方面的成長,便顯得十分重要。
不同年齡的發展階段都因人們智能的提升,不斷追求成長,使個人之認同、情感、道德間皆能符合理想,以建立起完美的人格。因此,戲劇的教學在認知成長的理論基礎上,就是全人發展的教學,亦是掌握了階段教學的特性,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皆給予適當的教學內容,以期達到理想的能力指標。

D. 兒童戲劇教育定位分為哪幾個發展階段

首先是朗誦,嗓音語調清楚響亮。其次是形體,端莊大氣,沒有小動作。最重要的是閱讀和理解能力,有閱讀積累,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學習,築城功底。

E. 簡述兒童戲劇有哪些常見的類型

兒童戲劇:
兒童戲劇是指用語言、肢體、表情、等表現形式表現的一種表演形式,設計輕松、愉悅、有情節、有故事性、有理念的表演。
現在國內的兒童戲劇普遍是童話、寓言故事或木偶劇,採用理財的故事情節表演的兒童戲劇事由百特教育公益引進推廣的神探貝妮,該戲劇跳出固定傳統模式,以理性消費、財務規劃、金融知識等方面切入,新穎出挑。

F. 兒童戲劇教育要注意什麼

首先兒童戲劇教育是為了均衡發展兒童的各項素質,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的。
那麼從戲劇基礎做起,聲台行表都是要注意的問題,基本功做扎實了才能往後面談。
然後就是實際演出了,這和排練不同,沒有實際演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G. 兒童消費如何成為文化消費市場新增長點

2018年8月23日報道,暑假裡,不少家庭帶著孩子參與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兒童消費市場已經成為文化消費市場一個新的增長點。但其背後,兒童作品的精品不足、市場的不規范、家長的攀比心理等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專家指出,隨著國家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的實施和「80後」「90後」父母對孩子培養的不斷重視,兒童消費市場成為文化消費市場一個新的增長點。一個孩子往往會帶動兩個甚至多個大人一起消費,「一拖二」「一拖三」的市場消費行為,促使著兒童消費群體的迅速擴張。除了一線城市外,二三線城市兒童的消費需求也處於攀升階段。

據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調查,80%的家庭兒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支出1.7萬元,家庭夫妻2人,則為3.4萬元,兒童支出佔比30%,則每年支出為1萬元,對應兒童大消費市場規模為1萬億元。

假設全國居民人均支出按9%增長,兒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則到2020年,幼兒大消費市場規模為1.45萬億。

H. 求 話劇商業演出 市場調查(報告)的範例

上世紀40年代,張瑞芳在重慶已經是非常有名的話劇演員,和白楊、舒綉文、秦怡一起,被稱為「四大名旦」。相比解放後在銀幕上的李雙雙這樣的角色,張瑞芳最喜歡的,還是那時她在重慶舞台上出演的《北京人》裡面的愫芳,《家》里的瑞鈺,《屈原》里的嬋娟。采訪時,坐在記者面前的張瑞芳已經89歲,卻依然能用非常詼諧的口氣說:「那時候我是『青衣』,解放後變成了『刀馬旦』。」張瑞芳家裡的牆上掛著一幅國畫,畫的就是她當年出演嬋娟的樣子。

屈原》引起的反響是巨大的。張瑞芳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1942年4月3日,《屈原》在國泰大劇院隆重上演。……在以後的15天里,很多人抱著被子睡到劇場門口,等待第二天售票,更有人專程從成都、貴陽趕來看戲。整個山城沸騰了。無論在教室內,在馬路上,或在輪渡口、車站旁,時刻可以聽到『爆炸了吧!……』的吼聲。這一輪的首輪公演,觀看人數即達30萬人次。」

《屈原》的演出,是中國話劇史上著名的「霧季大公演」的高潮。無論從哪方面看,「霧季大公演」都是中國話劇史上的黃金時代。
所謂的「霧季」,原本是重慶特殊的氣候現象,每年10月到次年5月,重慶雲霧籠罩。抗日時期,這個特殊地理反而成了天然的防空網,日軍空襲減少。張瑞芳回憶說,剛到重慶時,大家不知道日軍空襲的規律,演出往往被迫中斷。焦晃看到過的那出戲,名字的確是《國家至上》。有一次演出《國家至上》時候,就遇上了空襲,劇院化妝間被鎖上,演員們只好跑到劇院賣點心的櫃台前,用點心上的奶油卸妝。後來發現了「霧季」的規律,就利用此段時間,舉行大規模的盛大演出。

1941年10月到1942年5月,為重慶首屆「霧季公演」。此後,到1945年,重慶「霧季公演」在日機轟炸的間隙中堅持了4屆。由於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雲集了國內一些著名的戲劇團體和文藝、演藝界知名人士。在張瑞芳的記憶中,當時在重慶的戲劇社團就包括怒吼劇社、上海影人劇團、農村抗戰劇團、中電劇團、上海業余劇人協會、中央青年劇社、中國藝術劇社、中央實驗劇團、復旦劇社等50多個。著名的劇作家有郭沫若、陽翰笙、田漢、夏衍、洪深、老舍、曹禺、陳白塵、吳祖光等,著名的導演有焦菊隱、史東山、陳鯉庭、鄭君里、王為一、孫堅白等,著名的演員有趙丹、白楊、舒綉文、金山、陶金等。每到霧季,重慶「100多出中外劇目輪流上演,不帶重樣的」。重慶也是當時劇作家的豐產地。如郭沫若在抗戰期間就創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等6部歷史劇。陽翰笙則創作了《李秀成之死》、《天國春秋》、《草莽英雄》等3部歷史劇。「霧季大公演」還直接帶動了當時戲劇界的理論發展,當時導演史東山在創作期間寫出了學術論文《關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與瓦赫坦戈夫演劇方法的比較論》,提出:演員在創作過程中的「意識」與「下意識」要辯證統一,不可偏廢。一年後,斯氏《我的藝術生活》和《演員的自我修養》出版了全譯本。一時間,這兩本書成了戲劇界爭相一讀的熱門書。

閱讀全文

與兒童戲劇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市促銷活動策劃 瀏覽:114
胡家廟實用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193
小學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131
急診急救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120
企業培訓方案考慮問題點 瀏覽:895
風機高空逃生培訓演練方案 瀏覽:507
開業活動策劃方案背景 瀏覽:575
舉辦財務培訓班實施方案 瀏覽:790
上海禾建時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36
和銀行合作推廣產品方案 瀏覽:556
公交公司職業素養培訓方案 瀏覽:534
社區志願者培訓年度方案 瀏覽:352
廈門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506
馬雲是怎麼想到電子商務 瀏覽:519
小學學校電教培訓方案 瀏覽:196
傳統文化培訓班實施方案 瀏覽:616
南京行狐電子商務怎麼樣 瀏覽:318
展會的策劃方案 瀏覽:474
愛過主題團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93
幼兒園教師技能鋼琴培訓方案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