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場營銷戰略案例分析
<紅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戰略>很不錯
2. 小米手機的營銷,和當年魅族相比,有什麼異同
相同點是:
1、宣傳策略上,不依賴傳統廣告方式,而使用IT網站、論壇、微博內等新媒體,容在大量的發燒友之間口碑相傳;
2、營銷策略上,不管是由於產能不足,還是故意為之,在上市初期都採用了類似蘋果的飢餓營銷方式;
3、銷售方式上,均不走商場、超市、家電大賣場、手機大賣場或者數碼大賣場的傳統渠道。
不同點是:
銷售方式上,魅族主要依靠自建渠道,即各地的魅族品牌認證店;小米則只採用網聯網線上銷售一種方式,採用凡客誠品已經建立的相對較完善的服裝物流系統,小米採用這種方式主要考慮減少渠道中的費用,缺點是可能對於銷量會有一定的影響。
3. 魅族手機的營銷模式是怎樣的
1.飢餓營銷
在眾多國產品牌手機廠商中,魅族是個另類,當別的廠商致力於通過增加手機品類擴大市場份額的時候,魅族卻總是只有一到兩款手機。但是,魅族的用戶自發形成的粉絲隊伍絕對鐵桿,他們忠誠度非常高。通過對蘋果的學習就行飢餓營銷,方法就是產品發布之前保密,但不是無作為,而是充分利用網路的力量,在目標顧客群中宣傳發布的消息。魅族手機每次發布時都公布大量上市,但每次都會形成斷貨。一方面公司產能不能跟上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公司減少產品市場投放
量,形成飢餓營銷。雖然每次公布說同時魅族老闆J.Wong也是一個神秘的人物,從來沒有接受過媒體采訪,這種神秘感從老闆延伸到公司,延伸到產品。
2.口碑營銷
口碑傳播能夠勝出的關鍵還是在於過硬的本領。例如,魅族為了能夠在「玩家」那裡獲得不錯的口碑,在產品設計、質量控制和售後服務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電池使用時間,魅族是以測試產品的最小值來標注,這樣會使用戶覺得超過預期。魅族以口碑營銷起家,並不像其它廠商那樣在市場推廣上投入巨額費用,而是幾乎把所有的利潤都投入產品研發上,每次只做一款產品,成功後再把利潤投入下一款產品的研發之中。
3.炒作營銷
魅族「水軍門」事件(魅族門店前排長隊購買手機而被指作僱傭水軍故意製造假象)無論是真是假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不管怎樣,這件事受到了極高的關注度,而在之後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
4.微博(論壇)營銷
魅族的營銷策略上不得不提魅族論壇,幾乎魅族的整個營銷體系都圍繞著魅族論壇展開。在整個魅族的發展過程中,論壇始終是魅族發布公告、討論、營銷、宣傳的第一陣地。魅族CEO也黃章(J.Wong)充當著論壇管理者的角色,J.Wong經常在論壇與用戶交流、互動,回答用戶的問題,聽取用戶的意見,還時不時爆料下一代產品的參數、配置以保持人們對魅族產品的關注度。經過幾年的發展,注冊會員超
過數百萬,日均在線人數長期保持在數萬以上,日均發帖量幾萬。魅族論壇培養了一大批的忠實Fans,經常逛魅族論壇的網友自稱魅友,和J.Wong更是成了論壇里的紅人,魅友們經常稱呼他為老大,而J.Wong在論壇的發言也經常被各大科技網站引用報道,很好的起到了宣傳營銷的作用
4. 分析一下小米和魅族品牌營銷的優劣勢 詳細一點
魅族是後起之秀。因為小米開始使用飢餓營銷,贏得了很多米粉。主打價格優勢,性價比非常高。之後魅族也學習了小米營銷方式,效果還是不錯。
現在各大廠商都嘗試延伸品牌做手機,其實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比如360,聯想,樂視,海爾等知名企業紛紛推出自己旗下的智能手機,殊不知現在手機界現在已經趨向飽和,機智的小米早看清楚這一點,所以重心也沒有完全放在手機營銷及開發上。當小米已經已經知道這一點的,很多廠商卻來復制小米的飢餓營銷,雖然在短期內,效果確實不錯,那也是曇花一現。
其實很多廠商殊不知做好自己原來的品牌專業領域才是最好的選擇,就拿聯想來說。本來在電腦行業銷量第一,就應該做好電腦。延伸做手機只會加重企業運行負擔,更何況手機行業已有霸主,蘋果,三星,小米等。
其實品牌延伸並不是說不好,只是在這個時代延伸並品牌做手機並不合適。說到這里我們來談談魅族,現在魅族確實來說,也是在用心做手機,也很上進。各種性價比超值的手機不斷推出,但是卻忽略了一件事情,是否考慮到企業的利潤。從各大媒體平台的魅族投入的廣告,我相信花費也並不小,所以本人估計可盈利利潤並不怎麼高。
還有是否為自己以後長遠發展考慮,不止是人不要迷失自我,企業也一樣。所以需要時候反觀市場及格局變化。
5. 2018年魅族信心十足底氣來自哪裡
年底將至,2017年又將畫上一個句號。縱觀2017年,手機行業兩極分化日益明顯,一方面,中國手機品牌廠商繼續領跑全球市場,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的競爭仍然殘酷而且激烈,而隨著樂視、酷派的折戟沉沙,手機品牌化層級的逐漸清晰,與此同時全面屏的概念從迅速躥紅到全面遇冷。
以2107年為分水嶺,手機行業已經從單一的產品競爭,進入到上至品牌理念和設計語言、下至組織結構和成本管控等綜合實力的較量上。其中,一直被視為國產品牌中堅力量的魅族,不僅用實際數據有力回應了外界質疑之聲,更通過一系列破舊立新和創新求變,憑借著強大的產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為2018年的全面躍升做好了充足的准備。
近日,魅族官方對外宣布了今年度業績表現的數據:總體出貨量接近2000萬台,銷售額超過200億元,並保持了健康穩定的盈利。在出貨量保持基本盤的前提下,銷售額的提升通常意味著兩件事:一是魅族機型的單價有了提升,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二是盈利能力得到了強化,這點從魅族宣布全面穩定盈利也可見一斑。
有分析人士對此指出,2017年前11個月智能手機的總體出貨量下滑了9.7%,在這一大背景下魅族仍然保持著如此高的出貨量實在難得可貴,特別是2017年魅族主要以戰略調整為主,在新產品市場推廣方面稍顯低調,取得如此成績更加令人驚喜。而正是坐擁穩定的營收,也讓魅族在2017年底的全面調整尤為引人關注。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手機行業,不進則退已經被證實是品牌大忌,而魅族則選擇了一條行勝於言的自我革命來迎接2018。
一方面是黃章的全面回歸,並迅速從組織結構和產品定位兩方面進行了戰略調整,如增設海外事業部,開展全方位的海外擴張;同時全面配備驍龍處理器和三星獵戶座處理器,甩掉聯發科的帽子,增強產品硬實力。據了解黃章將會重新執掌產品的規劃,這樣的話,魅族產品又會回到最開始黃章最開始做產品的那種態度,更加的專注。
另一方面 魅族與魅藍獨立運營,使得魅族能夠重新定位中高端精品戰略,在營銷層面上分為楊柘與李楠,從而從產品宣傳以及定位上更容易區分現在魅藍與魅族的風格,品牌方面的確認也更加清晰。二者在產品力上做不同人群的區分,也在營銷上進行了人群區分,這對於魅族來說不僅將拓展用戶人群,也是更為光明的一條路。以目前已經曝光並火爆的新旗艦機型為先導,即通過品牌溢價來獲取市場認可,從而進一步提高營收能力。
縱觀今天的魅族,在經過2017年中場時間的過渡調整,正在以新的面貌全力沖擊2018,魅族方面已經對外公開表示明年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率,而來自魅族內部相關人士透露,為了加快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魅族計劃在西南地區新增研發中心,為5G布局。這也被看作是魅族一方面是響應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並享受其紅利,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印證出魅族正在全力儲備人才和資源優勢,發展勢頭迅猛。
魅族從創立到發展至今,十五年堅持初心不變,秉持工匠精神致力於功能與藝術的完美統一。從最早的魅族M8到雙屏雙攝PRO 7,從小圓點、正面按壓指紋到畫屏等創新技術,魅族依靠自主研發、創新科技,一步步發展壯大,經歷過風雨沉浮,更看過了風輕雲淡,在18年即將開篇之際,已經完成全面蛻變的魅族也將為更多人帶來最美的彩虹,秉持「追求源於熱愛」的初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為世界留下「魅」不勝收的精彩一筆。
6. 市場營銷策略分析、市場營銷分析的區別;營銷策略、營銷戰略的區別。
營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版期望值,有計劃地權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也就是4P或4C
市場營銷戰略(Marketing
Strategy)
是指企業在現代市場營銷觀念下,為實現其經營目標,對一定時期內市場營銷發展的總體設想和規劃。
市場營銷分析,是指企業在規定時間,對各個營銷區域的各項銷售工作進行的總結、分析、檢討及評估,並對下階段的營銷工作提出修正建議,對某些區域的營銷策略進行局部調整,甚至對某些區域的銷售目標計劃予以重新制定。因此,市場營銷分析工作,是企業營銷管理工作中一項極其重要的主體內容。
樓主所說應該先是
發展現狀分析
市場分析
消費者定位
競爭者分析
SWOT分析
市場營銷策略4P
7. 中國品牌營銷戰略分析未來發展趨勢
在今天,似乎關注內心世界的、關於生活方式的,才能與現代人產生豐富而有內涵的共鳴。所以,越來越多的品牌營銷策劃正以生活方式之名攬住我們的視線。談到品牌的演進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順時而為,自發演化。在農業經濟佔主導的年代,商品稀缺,談不上市場經濟和商業競爭。最初的品牌是自發演化的結果。
階段二:知名度是品牌核心。工業時代,生產力遠落後於思想力,供消費者選擇的品牌並不多。此時消費者:廣告知名度等同於「品牌」。
階段三:品牌覺醒。世界市場日趨發達,競爭愈加激烈。多且同質化的品牌涌現,「品牌是什麼」成為首要問題。品牌經由差異化塑造。
階段四:品牌強勢佔領。品類不斷分化,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為某個類別或某種特性的代表品牌,有利於教育消費者向品牌倒戈。當消費者產生相關需求時,便會將定位品牌作為首選,這個時期品牌即品類。
階段五:品牌營銷策劃由主動轉變為被動。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care品牌定位了,他們更在乎質感、文化、效果,以及是否凸顯個性,品牌喪失主動權。
那麼,品牌營銷策劃的未來走向會是怎樣呢?我們可以根據過往的經驗,做出以下洞察:
其一,消費在升級,消費者在升級。有句話說「市場環境轉變後,消費者變得更看重品牌在價值觀層面的認同。」隨著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社會消費環境重組,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感和狂熱度逐漸下降,轉而追求更高層次、更抽象的需求。
其二,品牌開始被消費者定義。喜茶塑造一種文化去凝聚消費者,星巴克營造精緻高階咖啡文化讓消費者為之傾倒。品牌需要以用戶為中心、基於關系重構商業模式、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渠道和溝通方式。
其三,消費者要品牌,更要生活方式。互聯網時代讓品牌意識逐漸淡化,而更關注態度和觀念。瞄準用戶群體的生活方式特徵,才能迎合他們。
具體來說,生活方式品牌是怎樣的品牌?
其一,生活方式品牌需要洞察消費者。以無印良品為例,「空」和自由性成為嚮往,就如空容器一樣容納終極自由的思想。
其二、生活方式品牌更具有生命力。在心理上,其迎合了消費者三種心理需求:①彰顯社會地位,是身份象徵②表現專業能力,是職業化標簽③展示價值品位,是自我象徵。
其三、合作成為展現生活方式的首選。合作成為生活方式品牌的時代選擇,這是認同自有文化、渴望和嚮往品質生活的。
總結來看,現在對於品牌營銷策劃而言,生活方式定位不應也不再是空頭口號,而是支撐自己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