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寫論文結論
據學術堂了解,結論作為寫作內容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論文結論就是結合前言專、背景和論文里的論點屬做的一個總結,還可以根據論文中的現狀分析和現有對策分析、發展趨勢分析,對於未來趨勢進行預測或者展望一下未來。結論即結束語、結語,是有創造性、指導性、經驗性的結果描述,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基礎上。
結論文字格式要求:
(一)論文的結論要作為正文的最後一章單獨寫,不加章號;
(二)結論的字數要求在600—800左右
(三)在結論中只用文字,除了有些數學或化學方面的論文在結論中不得不用數據公式或化學反應式外,一般不用圖標和公式。
❷ 農作物種子凈度分析的論文結論
農作物種子凈度分析的要麼,之前做了
❸ 調研性論文的結果和結論怎麼寫
高中研究性學習調查報告的寫法和內容:
(一)題目
1、題目的內容
類型、定位、作用
2、寫作要求
標題要准確
標題要新穎
題式可多樣
標題要簡潔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體署名
個人署名
2、署名的規則
貢獻大小:提出研究設想、承擔研究工作、解決關鍵問題。
(三)內容提要關鍵詞
1、內容摘要:中心內容、結構及主要論點和評述;要求重點突出,內容精練,觀點明確、一般不用第一人稱,以200---300字為宜。學術論文也不宜超過1000字,有關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關鍵詞:必須是規范科學的名詞術語,一般每篇文章有3~5個關鍵詞(主題詞)。屬於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內容:問題的由來;文獻綜述:課題的界定(概念術語的解釋)及問題的陳述;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寫作要求:課題闡述要清楚准確,中心突出;客觀公正、科學准確評價他人的研究成果;簡明扼要介紹課題研究的動機和意義。
(五)正文
1、內容:它必須對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研究論文又分:1、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2、研究的內容和假設 3、研究的步驟及過程 4、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研究論文的重點部分。A. 結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結果的討論 。
結果分析與討論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設計缺乏一種系統觀,討論問題思路狹隘
操作過程不夠到位,操作措施不夠落實,就產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體驗
文獻資料檢索不夠,對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對自己結果的討論就缺乏客觀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結果的項目指標難以確定
測量的方法與手段較難選擇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要求不斷提高
結果分析與討論對研究者理論素養和洞察力要求較高
對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發展的方向。
2、寫作要求:
總體要求:科學性和創造性;公正性和准確性;學術性和通俗性。
具體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學。3、圖表使用要恰當。4、觀點材料要統一。5、語言使用要規范。正確區分學術概念和生活概念,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6、引用論點要慎重。與已一致,佐證;他人觀點中某些好思想,提練綜合;帶有片面性的真理,開拓思維、慎重判斷;相反的權威觀點,找准錯誤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報,引專著不引文集)7、內部邏輯要嚴密。8、標題序號要規范。9、討論部分要簡練。
(六)結論
1、內容:整篇論文的概括和小結。成果概括(結論必須指出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今後研究的展望;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建議等
2、要求: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律,指明方向。
(七)注釋和參考文獻
1、內容:書籍、刊物、報紙、網路
2、要求:完整註明出處
(八)附錄:問卷、量表、研究材料、統計數據、方案、計劃等
❹ 論文的結論和總結怎麼寫
結論是你分析了實驗結果之後,發現了什麼一般性的規律,是針對你的實回驗和所使用的數據答而言的。
總結是針對你全文而言的,一般寫以下幾個方面:基於什麼理論,設計了什麼實驗,提出了什麼方法,採用了什麼數據,得到了什麼結論。
❺ 介紹玉米的論文
玉米的根為須根系,除胚根外,還從莖節上長出節根:從地下節根長出的稱為地下節根,一般4~7層;從地上莖節長出的節根又稱支持根、氣生根,一般2~3層。株高1~4.5米,稈呈圓筒形。全株一般有葉15~22片,葉身寬而長,葉緣常呈波浪形。花為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生於植株的頂端,為圓錐花序;雌花生於植株中部的葉腋內,為肉穗花序。雄穗開花一般比雌花吐絲早3~5天。
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產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喜高溫,17世紀時傳入中國,
玉米屬禾本科玉米屬。全世界玉米播種面積僅次於小麥、水稻而居第三位。在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分布也很廣,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它旱谷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 山東省萊西市為玉米的重要產區之一.開魯縣的玉米質量非常高
中國的玉米產量居世界第2位。
玉米喜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拔節期日均18℃以上。從抽雄到開花日均26~27℃。
灌漿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於16℃或高於25℃,澱粉酶活動受影響,導致子粒灌漿不良。
玉米為短日照作物,日照時數在12小時內,成熟提早。長日照則開花延遲,甚至不能結穗。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長。
玉米適宜的土壤pH為5~8,以6.5~7.0最適。耐鹽鹼能力差,特別是氯離子對玉米為害大。
玉米是谷實類飼料的主體,也是我國主要的能量飼料。玉米的適口性好,沒有使用限制。其營養特性如下:
1.可利用能量高。玉米的代謝能為14.06MJ/kg,高者可達15.06MJ/kg,是谷實類飼料中最高的。這主要由於玉米中粗纖維很少,僅2%;而無氮浸出物高達72%,且消化率可達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高,在3.5%至4.5%之間。玉米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穀等。據研究測定,每100克玉米含熱量196千卡,粗纖維1.2克,蛋白質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與功能,對於減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時的花穗玉米須,有利尿作用,也對減肥有利。
玉米可煮湯代茶飲,也可粉碎後製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餅等。膨化後的玉米花體積很大,食後可消除肥胖人的飢餓感,但食後含熱量很低,也是減肥的代用品之一。
2.亞油酸含量較高。玉米的亞油酸含量達到2%,是谷實類飼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糧中的配比達50%以上,僅玉米即可滿足豬、雞對亞油酸的需要量(1%)。
3.蛋白質含量偏低,且品質欠佳。玉米的蛋白質含量約為8.6%左右,且氨基酸不平衡,賴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
4.礦物質 礦物質約80%存在於胚部,鈣含量很少,約0.02%;磷約含0.25%,但其中約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單胃動物的利用率很低。其它礦物元素的含量也較低。
5.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中維生素E較多,約為20mg/kg,黃玉米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維生素D和K幾乎沒有。水溶性維生素中含硫胺素較多,核黃素和煙酸的含量較少,且煙酸是以結合型存在。
6.葉黃素 黃玉米中所含葉黃素平均為22mg/kg,這是黃玉米的特點之一,它對蛋黃、脛、爪等部位著色有重要意義。
最近,德國營養保健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可預防心臟病和癌症 在這項持續1年的研究中,專家們對玉米、稻米、小麥等多種主食,進行了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的各項指標對比。結果發現,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為稻米、小麥的5-10倍。 同時,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保健物質也讓專家們感到驚喜。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外,玉米中還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對預防心臟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處。 研究還顯示,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質、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則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種氨基酸中,有13種高於普通玉米。此外,鮮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維生素等各種營養成分也比老熟玉米高很多,因為在貯存過程中,玉米的營養物質含量會快速下降。 含有7種「抗衰劑」 負責這項研究的德國著名營養學家拉赫曼教授指出,在當今被證實的最有效的50多種營養保健物質中,玉米含有7種———鈣、谷胱甘肽、維生素、鎂、硒、維生素E和脂肪酸。 經測定,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鈣,幾乎與乳製品中所含的鈣差不多。豐富的鈣可起到降血壓的功效。如果每天攝入1克鈣,6周後血壓能降低9%。此外,玉米中所含的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它具有防癌作用;植物纖維素能加速致癌物質和其他毒物的排出;天然維生素E則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皮膚病變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研究人員指出,玉米含有的黃體素、玉米黃質可以對抗眼睛老化。此外,多吃玉米還能抑制抗癌葯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刺激大腦細胞,增強人的腦力和記憶力
❻ 玉米種子的市場監管工作的建議及措施
1加強種子管理隊伍建設種子管理隊伍是種子管理各項措施的執行者和落實者,是種子管理工作的核心,事關種子市場健康發展和農業用種安全。首先,要通過不斷學習和提高,打造一支業務精通、辦案高效、廉潔公正的管理隊伍;其次,配置適應管理工作需要的行政管理專用車。由於全市經營戶數量多,覆蓋面廣,一些在交通不便的鄉村,無交通工具必然會影響到管理工作的及時有效開展。建議由省級財政部門為市縣兩級種子管理部門統一配備專用執法車輛,提高市場巡查和執法辦案效率,進一步增強防範種子質量安全事件的能力。
2加強質量檢測體系建設一方面加大市級種子檢測中心的改造升級,使其能夠承擔分子標記和轉基因檢測。另一方面加大縣級檢測機構和設施的投資力度,加強儀器設施購置、標准實驗室建設,提高監督檢測的硬實力;加強人員培訓力度,提高檢測水平,提高監督檢測的軟實力。全面建成市縣聯動、相互配合、分工明確的質量檢測體系。
3嚴格市場准入和備案管理按照《種子法》的有關規定,對進入市場銷售的品種和商品種子從企業經營許可證及有效區域、檢疫證、品種審定及適宜區域、授權情況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查,落實嚴格的准入制度。對於縣級代銷種子的企業和經營戶,必須到縣級種子管理機構備案。嚴格、規范的准入和備案制度,將不合法、不守法的企業、經營戶以及不適宜的品種拒之門外,實現從源頭上的治理。
4加大種子市場監督抽查力度加強銷售環節的監督抽檢,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不留死角,市場、門店、品種全覆蓋,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嚴防假劣種子流入市場。
5嚴肅查處種子案件重點查處制售假劣、未審先推、未試先推、未經准入和備案、不建立經營檔案、超范圍經營等違法行為和案件,對涉及面廣、影響大的種子案件要從快查處,從嚴懲處,公開曝光,起到震懾作用。
❼ 介紹玉米的論文(不少於800字)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壟播種,是玉米傳統的耕種方式。但是,如今在橫縣校椅鎮青桐村,村民種玉米已經擺脫了這樣的艱辛——在一種被村民稱為「懶人種地」的栽培技術的幫助下,他們只需用帶鐵錐的木棍在地里戳個洞,然後把玉米苗放進去即可。
這個技術叫甜玉米免耕栽培技術。
省工省力輕松種田
眼下的青桐村,到處是一派繁忙景象。鄉村公路上,一輛輛滿載甜玉米的大卡車川流不息;田間地頭,有人在砍運甜玉米稈,有人在移栽玉米苗。
村民覃啟超,手拿一根木棍在田裡忙碌。從遠處看,他像是在玩耍。走近一看,原來他是在種甜玉米。只見他握著一根一端裝著鐵錐子、直徑約5厘米粗的木棍,往地里一插便會出現一個圓錐形的洞,片刻功夫,田裡插出了一排排洞。然後,覃啟超把育秧盤里的玉米苗移栽至洞里。
「我這叫做懶人種田法,不用犁地耙田,不用鋤頭挖坑,只要戳個洞就能種玉米。」覃啟超笑著介紹說,現在青桐村人種甜玉米都學會了「偷懶」,不犁田不改行不整地,省工省力至少能管5年時間。
青桐村是橫縣甜玉米種植最早的村。當初,該村農民外出打工學種甜玉米,後來把種植技術引進村裡,並帶動全縣種甜玉米。目前,橫縣甜玉米種植每年達22萬畝(復種),成為廣西甜玉米生產和加工基地。校椅鎮因每年種甜玉米8萬畝(復種),被譽為「甜玉米之鄉」。
青桐村農民書寫了橫縣甜玉米種植傳奇,還創造出了甜玉米免耕栽培技術。近年來,該村農民嘗試把過去種2造的甜玉米改種成3造,獲得了成功。耕種頻繁了,難免有忙不過來的時候。於是,有人乾脆不犁不耕了,直接在地里移栽玉米苗,產量居然比「精耕細作」還要高。
「過去,我們種甜玉米總習慣於鬆土犁田,結果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發,導致畝產量不高。現在,使用免耕栽培技術,種一畝地原來需要4個人干一天的活,現在一個人就可以輕松搞定。」村民李海濱興奮地告訴記者。
保濕保肥節本增效
青桐村農民創造的甜玉米免耕栽培技術,引起了農業專家的興趣。專家實地考察認為,該技術在前造玉米收獲後,不用耕整土地,就直接進行再次播種,具有保濕保肥節本增效等特點。
青桐村農業技術人員張彥揚告訴記者,甜玉米免耕栽培只要根據農時合理安排,一年能種植4造——青桐村已經有農民做到這一點。採用甜玉米免耕栽培技術,甜玉米每造平均畝產量能達到1000公斤,而且種出的甜玉米質量優、外觀好,其中反季節甜玉米收購價格還能高不少。
甜玉米免耕栽培技術,讓農民減少了成本投入,減輕了勞動強度。因此,在青桐村一戶農民種70畝至100畝甜玉米是件很平常的事。近年來,該村許多農民外出租地種甜玉米,其中單造種甜玉米最多的達400多畝。
「以我家種的80畝甜玉米來看,使用免耕栽培技術每造畝產量能增加150公斤至250公斤。」青桐村委黨支部書記覃思玉深有體會地介紹說,免耕栽培技術是一項能實現保護性耕作、節能增收的新技術,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好辦法。
免耕技術避免了「越窮越耕,越耕越窮」的惡性循環。覃思玉介紹說,以往反復翻耕,土壤結構鬆散,一下雨地表肥料極易被沖走,造成土地土質越來越貧瘠。他還算了一筆賬:傳統耕種至少要比免耕栽培多施肥一次,需要多投入肥料費120元/畝。另外,傳統種植還需要多花人工費150元/畝。
❽ 玉米種子市場現狀調查 內容要求包括:市場環境、市場需求情況、市場供給情況,並針對一個具體的品種進行定
網路搜搜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玉米期貨價格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中國政府在保護農民利益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決定,以國儲高價收購現貨的方式,把國內玉米價格提高到了全新的水平,冬去春來,2010年國內玉米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即深加工擴張後又一輪全新的契機)我們將通過基本面的分析具體了解2011年度國內玉米的供需形勢。
全球玉米供需情況
千公頃,千噸
從全球供需形勢看,如果美國和中國二大主產玉米的大國都出現了供應短缺,那麼其他主產地區也不可出現恢復性和替代性的產量增長,主要原因在於種植面積和規模有限。玉米現貨的貿易趕不上價格的走高,後期可供想像的空間非常廣闊,從全球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大量發行貨幣以保持經濟穩定,目前的資金投放量是07年以來的數倍,這些資金進場,會推動價格出現放大性的走勢。所以美盤玉米的上漲才是冰山一角,後期的價值將會更高,糧食危機的時代或許將從玉米身上開始。
三、國內玉米市場的變化
由於今年國內玉米增產,所體現出來的目前價格比較平穩,從種植結構上看華北和黃淮地區的玉米已經開始上市,而東北的玉米將在10中旬至11月以後才能大量的上市,所以目前南方企業采購的多為華北和黃淮地區的玉米,而上述地區的產量大約在8000萬噸左右,從國內的消費量上來看(月消費量在 1700-1800萬噸)只夠維持4個月的消費量,也就是在春節期間華北和黃淮地區的玉米將會消化殆盡,而東北的玉米一直都存在著運輸的瓶頸問題,那麼在明年的4月份將會出現開始進口玉米的現象,我們看到目前美國玉米已經高出國內400-600元的價格,國內玉米幾乎沒有下行空間,那麼東北玉米從總量上看可以維持國內到9月份的用量,但是也幾乎消化為零,而且今年國內的庫存形勢發生改變,東北的玉米不一定能夠全部轉化為流通量,那麼後期東北的優質玉米將會價格昂貴,對於現貨企業來說目前將是采購的難得的機會。
四、政策性的因素
1、我們認為國家今年不大可能會實行臨時收儲政策,前兩年由於玉米價格偏低,國家才實行臨時收儲政策,而今年價格已經不低了,並且國儲和地儲手中的余糧也已經所剩無幾,那麼在政策性的提高價格已經意義不大。
2、儲備糧的補庫應該是實在必行的,國家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庫存,這對玉米價格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3、深加工方面國家可能會出調控政策,繼續砍深加工企業的用量,而飼料消費是一定而且是必須保證的。
4、中國的宏觀經濟保持向好,會繼續推行保增長,促民生的政策,財政貨幣方面不會出現極端的收口政策。
五、技術分析和時間周期
美盤玉米期貨指數圖,2010年9月初,美盤玉米價格突破了盤整了2年多的底部箱體之後開始向上突破,中長期的買入機會已經開始表現無疑,隨著基本面的利好和資金的推動,美盤玉米迎來了牛市行情的基礎,期貨價格剛剛啟動,其遠期的價格空間應該直指前期高點800美分的關口,既然我們認為玉米的牛市基礎已經成立那麼前期高點應該作為參考指數,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後期的變化會比想像的還要高,目前玉米已經不是爭面積所能決定的問題了,那麼遠期價格應該出現在1000美分的高度。正所謂小荷才露尖尖角,後期漲勢當破頭。
國內玉米期貨分析:1、從基本面分析,首先是國內玉米出現了供需失衡,產生了一定的缺口,那麼截止到2011年9月底,國內玉米將會達到最緊張的程度,國內玉米期貨價格將會達到2600-2800元的高價。
2、國內外玉米期貨價格都呈現出正向基差排列,近遠期價格還會不斷擴大。
3、玉米的價格走勢直接影響著豆粕的價格,豆粕的漲勢可期。
4、從中國和美國玉米兩大主產國來看,其庫存消化殆盡,都存在著補庫的可能,所以利多因素將會長期支撐期價,其上漲的周期將會延長。
5、與玉米相鄰的大豆,小麥,棉花等品種都會出現爭奪種植面積的補充上漲,其庫存同樣在進一步的消化當中,所以,容易出現各品種輪動上漲的格局。
總結,國內玉米即上一次深加工擴張玉米用量之後,又出現了一次革命性的消費擴張,玉米期貨已經呈現出了歷史性的牛市行情,無論是美盤還是國內都會在後期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於企業正是買期保值的最好時期,作為投資者將是發現價格的巨大歷史機會,所以已經到了逢低買入,長期持有的決定性時刻了。
我們需要對中國玉米的供求平衡表加以重點的說明,需求的增加核心在於飼料用玉米的需求。首先根據2009年飼料工業協會的數據進行估算,2009年全國飼料總產量達到1.48億噸,同比增長8.4%。其中配合飼料產量為11 535萬噸,同比增長8.9%;濃縮飼料產量為2686萬噸,同比增長6.2%;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量為592萬噸,同比增長8.5%。按照各種飼料配比玉米的比例來看,一般濃縮飼料需配比4倍的穀物原料,而預混料則須配9倍的穀物加蛋白質成為配合飼料,全年摺合配合飼料的產量為30885萬噸。配合飼料中含有50%的玉米(小麥、碎米等其他原料的替代有可能增加),因此最終可推斷國內玉米的需求規模在15442.5萬噸,當然國家公布的數據有很大程度上出於國內平衡,相對比較保守。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另外一個角度計算。
2010年度,我國進口大豆數量超過5000萬噸,進口大豆全部用於壓榨,其壓榨了4000萬噸豆粕,但是我們依然沒有看到國內豆粕有擠庫的現象,而且全部都被飼料企業所消化,那麼以全部用量按照配合飼料進行推算,其中豆粕的含量佔到了12%-15%,以12%的比例推算全國的飼料產量應該在3.3億噸(主要是雜粕替代用量一部分),而配合飼料中的玉米的比重佔到了50%,所以推算出玉米用量為1.65億噸。以15%的比例推算全國的飼料產量應該在2.66億噸,而配合飼料中的玉米的比重佔到了60%,所以推算出玉米用量為1.59億噸。所以可以算出大體上國內的玉米飼料用糧應該在1.6億噸以上的水平。這樣的用量已經是前幾年國內玉米的總產量了。
2010年國內玉米深加工上也有所增加,其中吉林黃龍,吉林大成等企業都增加了用量,國內玉米深加工上的用量大體在4000萬噸左右。
通過供需平衡表我們可以推算出一個事實,國內玉米整體的平衡的局面將會改變,前幾年國儲和地儲年結轉庫存都在4000多萬噸左右,而到2010 年國內的玉米結轉庫存將到了歷史最低點為701萬噸,庫存消費比為3%,那麼明顯的反應出一個問題就是下一年度,中國的玉米將會更加緊張。如果下一年度結轉庫存不足100萬噸或者接近為0,那麼中國就需要通過大量的進口美國玉米來滿足國內的需求。我們預計中國在下一年度將會進口美國玉米達到500-800 萬噸。我們所做的供需平衡是在今年沒有天氣問題的豐收狀態下作出的預估,可以說下年度國內玉米的供求十分緊張,玉米長期看漲。另外在下一年度還必須要保證國內的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天氣良好,這也為遠期的玉米期貨行情增加了很大的風險升水。
我們在看一下美國農業部給出的中國玉米平衡表的數據,可謂是天差地別,尤其是中國玉米的結轉庫存不斷的被提高,其數據的本身在於迷惑國人的眼球,當俄羅斯小麥出現天氣災害後,美國小麥期貨大幅上漲,而美國農業部卻大幅下調美國玉米的結轉庫存,並且連續的下調本年度美國玉米的產量,其本身的根源在於看到了巨大利益的背後來提高美國玉米的價格,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往美國玉米在亞洲地區銷售的競爭對手主要是中國,而今年中國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明年還需要大量的進口,那麼美國玉米的價值被大幅度的提高了,其價格與價值是相對應的,所以美國玉米提前發動跨年度的上漲行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美國及國際玉米市場供求形勢分析
2010年10月8日,美國農業部意外的調低了2010/2011年度的美國玉米的單產和結轉庫存,單產下調到155.8蒲,9月份為 162.5蒲,8月份為165蒲,本次下調的單產比8月份降低了6%。年度結轉庫存更是9.02億,庫存消費比為6.6%為15年來的低點,僅次於 95/96年度的5%,因為美國農業部對作物的產量報告延續到1月份才宣告為最終的產量,在後兩個月內不排除繼續下調的可能。美國農業部似乎在像市場上傳遞著一個信號,玉米市場供應危機的到來,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玉米的供需平衡表。
一、中國玉米供求形勢
首先,我們從今年國內國內玉米的產量形勢來分析。2009年國內東北玉米主產區遭遇了嚴重的旱情影響,造成了減產2000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當年的玉米產量為1.66億噸。但是實際由於玉米的品質較低和容重很差,實際的產量應該達不到1.6億噸,今年國內東北玉米主產天氣良好,除吉林省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影響外,其他地區玉米都出現了豐收的景象,其中以黑龍江增產較大,大約增產1500-2000萬噸。而華北地區及黃淮地區種植面積與去年相同,產量也與去年大體持平,那麼整體上國內增產大約在2000萬噸,我們產量為1.86億噸。主要體現在今年國內玉米天氣良好,沒有出現大面積早霜,玉米的品質是近幾年來最好的情況,容重較高,而且水分偏低,出糧率好於預期,國內東北的增產主要還是增加在流通量上,相比09年國內的減產主要也是減少在流通量上。
其次,在庫存結構上,我們看到2010年國家為央企補貼70元收購玉米(主要是運輸補貼)。其政策的倒置許多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不敢貿然進入國內的玉米市場大量收購,對市場影響較大,這樣國內的玉米又大量的集中在了國儲手中。在今年國內的玉米無論是飼料用糧和深加工方面都比09年大幅增加,所以國儲通過多次拍賣,成交依然活躍,而且價格也是節節走高。目前國儲玉米還剩672.79萬噸,跨省移庫剩28.4萬噸。由於10.1後期新年度的玉米開始上市,那麼我們合算截止2010年9月底,國內的玉米庫存量為701.19萬噸。截止到10.1我們了解中國的飼料企業玉米的庫存儲備在1個月-1個半月,這和往年相比庫存結構也是基本偏低的局面。
我們根據調查得出的數據,測算了中國國內的玉米供需平衡表,而且需要重點闡述中國玉米在飼料用糧上的擴張。
第三,國內需求的巨大,奠定了牛市的基礎。從上圖表中和國儲拍賣玉米的成交量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2010年全國畜牧業出現繁榮的景象,肉,蛋,奶等領域價格全面走高,豆粕和玉米的需求量被不斷的放大,其中玉米的飼料需求達到1.6億噸。飼料消費已經接近了2010年當年的產量,由於小麥價格高企,小麥替代玉米的作用明顯減少,同樣倒置玉米的需求量增加,另外今年中國創紀錄的進口了150萬噸美國玉米。
❾ 論文結論怎麼寫
結論可以是中心思想的重申、研究結果或主要觀點的歸納,也可以是某些啟示性的解釋或考慮,以及在研究結果基礎上所進行的預測等。
(1)本研究有什麼新發現,得出了哪些規律性的東西,解決了哪些理論型的問題和實際問題,適用於哪些范圍?對於技術性論文來說,還要指出研究中所獲得的技術理論或成果與已有的技術理論或成果相比,有哪些先進性,應具備哪些條件?等等。
(2)前人的看法與本研究的結果哪些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是如何進行檢驗的,作了哪些修正、補充、發展或否定?對於技術性論文來說,應指出實驗結果與實際應用的一致性如何?
(3)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或遺留問題。對於技術性論文來說,還應包括有哪些改進意見和建議。
結論可以對研究成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定性評價。但結論的評價僅限於此,與摘要一樣,在結論中,不宜使用一些自誇式的評價,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等。要避免與摘要以及研究結果中的各段小結類同,這是准確寫作結論的前提,也是提高論文學術價值的基礎。
結論的語言十分簡練,扼要。對結論性的東西部展開討論,不重復各段小結中的內容;對可有可無的詞語,如「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得出以下結論」等應堅決刪除。措辭嚴謹,語句要像法律條文一樣,扎釘截鐵,不模稜兩可,每句話只有唯一的解釋,不允許存在歧義;肯定與否定必須十分明確,切忌使用「大概」、「可能」等類似詞語。
結論內容的表述必須明確具體,不能使用抽象或籠統的語言。在結論中應當提供明確、具體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為了提高可讀性,一般使用量名稱,而不使用量符號。比如,可以說「電流與電阻呈正反比關系」,而不能說 「I與R呈反比關系」。作者的結論也不能產生於研究或實驗之前。
結論寫作必須以正文的分析論證或實驗為基礎,作者在正文中的所有研究極其成果都是為結論的寫作服務和作準備,因此,從正文中得出結論是自然而然的,完全是水到渠成式的。
此外,在結論中只用文字,除了有些數學或化學方面的論文在結論中不得不用數據公式或化學反應式外,一般不用圖標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