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六安市場調查報告

六安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2-16 00:20:53

㈠ 安徽六安新河發現浮屍,警方調查結果如何

調查結果:中年女性,衣著完整

8月17日上午8時,淠河乾渠六安城區段河面上發現一具浮屍,後被一位游泳愛好者拉到岸邊。接到報警後,六安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指令轄區警方介入處置。

生命告訴我們應該執著,執著於追求,執著於前進。就讓我們在成長的途中失去那一串串腳印,作為我們成長的見證吧!時間走了,成長的腳印留了下來;歲月老了,成長的故事多了起來。生命若是一場賽跑,成長就永遠是我們的征途。就讓我們珍惜成長中的每一寸時光,珍愛生命中的每一次進取!

生命可以給人很多東西。但要看自己的意識如何,自己對生命的態度如何,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不能消滅我們對生命的意識與態度。只要我們在有限生命里不斷地努力、拼搏。就無須咒自己的生命,成功與失敗只是一念之差。失敗了我們從頭再來。成功也無須驕傲,成功代表我們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收獲,失敗了也無須氣餒,失敗至少給了我們經驗。失敗了,但終有一天會成功的。

㈡ 安徽一班主任被舉報,調查結果來了,對此你覺得舉報有必要嗎

安徽六安市一名小學四年級班主任教師,利用家長到其家取孩子成績單的機會,向家長推銷40元/袋的大米,多位家長自願或不自願地購買了幾袋。

3、家長們對待老師,不妨寬容一些

家長和老師不是對立的兩個階層,只有老師和家長共同攜手,才能搞好孩子的教育。

社會上存在一部分家長,把老師當成「敵人」,拿著放大鏡監督老師的每一點一滴的行為,老師一有做法不合適、不合理的地方就過分放大地去解讀,好像老師就應該把全部的身心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像保姆一樣照顧好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做法,傷害了老師的心,而最終受傷的一定是孩子。

就像在這起推銷大米事件中,老師讓家長幫忙的口氣並不強硬,並不會引起家長們的強烈不適感,也並沒有強制家長必須買。家長如果實在不想買,那就不要買就好了,如果老師真的因此冷落了自己的孩子,再找老師和教育局討說法也不遲,何必至於立即舉報老師呢?

因此我的觀點是:家長們對待老師寬容一點,老師和學生以及家長的關系會更融洽,也更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㈢ 請問誰有合肥四星及五星級酒店的市場調研報告啊小弟在此拜謝

要競爭對手情況:
⊃; 最高台——合肥最高檔的酒店之一
葉氏集團產業。投資近億元購置產權創辦的頂級商務酒樓,經營總面積8000平米。特邀國際名師設計,集現代時尚與盛唐古韻於一體。內設商務包廂60餘間和豪華宴會廳,可同時容納千餘人就餐,超一流的硬體設施與優質服務的完美結合,堪稱安徽商務酒樓的典範。主營高檔蒸,鮑,翅系列及港式粵菜,湘菜,徽菜等地方特色菜餚。 最高台酒樓號稱是合肥最貴的酒店,每個包房都有單獨的衛生間,還有單獨隔開的會客區、加工台、儲物區、冰箱、有婚房,有停車場,主要是以粵菜為主。外觀十分氣派、典雅,內部裝修美輪美奐,包房的硬體設施堪稱一流。服務貼心、規范,即便在婚宴上也能保持較高的水準。主打粵菜,出品說不上特別好,但幾乎每一樣都挑不出啥毛病。價格不菲,適合高檔次的宴請。緊鄰元一國際酒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停車方便。酒樓裝飾集現代時尚與盛唐古韻於一體,風格時尚、典雅、大方。內設商務包廂60餘間和豪華宴會廳,高檔典雅高貴。是商務宴請的首選之地。
⊃; 同慶樓——安徽餐飲航母、全國餐飲百強
同慶樓是安徽餐飲業歷史名店,1925年創建於蕪湖,先後接待過毛澤東、劉伯承、梅蘭芳、越南主席胡志明等,享譽一時。1999年被國內貿易部評為「中華老字型大小」(當時在全國餐飲企業僅58家),2004年由我公司接手經營。我公司全力打造「同慶樓」品牌,將這一著名中華老字型大小引入了新的輝煌之旅,現已擁有同慶樓馬鞍山路店和同慶樓新站店,並計劃開設更多連鎖新店。
經過多年艱苦奮斗,安徽同慶樓集團現已是享譽省內外的著名連鎖企業,對安徽省餐飲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公司在相繼獲得「納稅先進單位」、「綠色餐飲企業示範店」、「合肥市A級衛生單位」、「國家旅遊定點飯店」、「全省民營百強企業」等多項榮譽的基礎上,更獲「2005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榮譽稱號(安徽省唯一上榜企業)。
1925年至1969年同慶樓屢經滄桑,幾度沉浮。
1978年翻建,面積由450平米,擴增為1590平米。資金由公私合營的5千元,發展為國營的33萬元。
1992年廈門老闆沈俊傑買斷同慶樓,對其內部系統裝璜,菜餚以海鮮為主,具潮州菜口味。
1993年由蕪湖市飲服公司接手,店名叫「同慶樓大酒店」。
1996年中山路改造,同慶樓拆除回遷後,就開始一蹶不振。
1997年,施維壽花4萬元從蕪湖市飲服公司買下了同慶樓的商標權,並進行了商標注冊。
2004年3月23日,馬鞍山合肥夢都餐飲公司的總經理沈基水以27.3萬元競買了同慶樓商標。
安徽同慶樓集團一直致力於大型連鎖餐飲酒店及賓館的經營和開拓,和金滿樓儼然為合肥本地高檔餐飲業的兩面旗幟,目前旗下有同慶樓•馬鞍山路店、同慶樓•新站店、同慶樓•阜南路店、世家商務酒店(賓館)、夢城大酒樓、夢都大酒店、錦廬商務會所七家大型酒店。
同慶樓•馬鞍山路店,建成於2005年初,極富「同慶樓」所特有的喜慶氣氛。該店有近80個風格獨特的餐飲包廂和二個宴會大廳,營業面積達6000平米。
同慶樓•新站店,於2005年12月18日開業,是同慶樓品牌第二家連鎖店,位於合肥新站區核心商圈,緊鄰元一時代廣場。酒店有60餘間餐飲包廂和二個宴會廳,營業面積達5000平米。
同慶樓阜南路店,位於合肥市阜南路美食一條街,內設多功能大廳,2個連體包廂,合則為頂級私人宴客場所,分可作會議宴請多功能大廳之用。酒店有84個包廂,豪華包廂約近半數。
世家商務酒店(賓館),於2004年投資建成,酒店內部五星級裝修,有100間高檔客房,近40個豪華餐飲包廂和一個零點大廳,2個多功能會議廳。
夢城大酒樓,位於合肥市最繁華的淮河路商業步行街東端,於2002年12月18日開業。酒樓有近百個餐飲包廂和二個豪華的宴會大廳,酒樓內設的明檔點菜區域和大型「平價海鮮超市」成為其顯著特色。
夢都大酒店,整體7層全部經營餐飲,有近80間風格優雅的餐飲包廂和一個豪華宴會大廳,自開業以來持續火爆,轟動省城。
錦廬商務會所,位於夢城大酒樓東側淝河畔上,有六個豪華大包廂,一個露天平台、一個大廳。這里是專為同慶樓集團大客戶打造的私人會所。主營粵菜、滬杭菜、上海菜和錦廬私家菜。錦廬商務會所是頂級商務宴請、私家會晤的理想場所。
⊃; 金滿樓——合肥最早的頂級本土企業、全國餐飲百強
安徽省金滿樓飲食(酒店)集團有限公司創立於1994年,由金滿樓音樂酒都發展而成,於2000年9月22日正式成立,是主要從事中餐正餐經營、連鎖酒店管理、酒樓加盟合作、產品銷售與代理、飲食策劃設計管理的專業飲食集團。集團旗下擁有四星級酒店、高檔酒樓等大型企業近二十家。
集團曾連續四年進入全國餐飲百強,全國正餐30強的行列。2006年金滿樓集團獲「2005中國十大高端餐飲品牌」稱號;2007年,集團下屬酒店金滿樓東方海鮮酒樓更榮獲「國家特級酒家」稱號;2008年金滿樓月餅獲「深圳月餅名牌獎」等等,是目前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私營企業之一。
下屬企業:金滿樓東方海鮮酒樓、金滿樓南海漁村酒樓、金滿樓花園酒都、金滿樓步步高美食城、金滿樓海港大酒店、金滿樓嘉年華海鮮酒樓、金滿樓貴賓樓、淮南金滿樓駿發國際大酒店、淮南金滿樓躍發大酒店、蚌埠金滿樓萊特大酒店、桐城金滿樓大酒樓、安慶金滿樓文采大酒店、宿州金滿樓匯源國際大酒店、滁州金滿樓森源國際大酒店、六安金滿樓天河商務大酒店、北京鑽滿樓海鮮酒樓
安徽省金滿樓飲食(酒店)集團有限公司創立於1994年,於2000年9月22日正式成立,集團旗下擁有四星級酒店、高檔酒樓等大型企業近二十家。集團曾連續四年進入全國餐飲百強,全國正餐30強的行列。2006年金滿樓集團獲「2005中國十大高端餐飲品牌」稱號;2007年,集團下屬酒店金滿樓東方海鮮酒樓更榮獲「國家特級酒家」稱號。多年的發展,成就了金滿樓在餐飲市場的強勢和霸主地位:
1994年6月,金滿樓集團創始,同月合肥市金滿樓酒都成立。
1995年3月,合肥四灣金滿樓第一家連鎖分店開業;6月,海歐游泳俱樂部在文采大酒店開業;10月,金滿樓安徽飯店晶瑩宮天上人間夜總會開業。
1996年,金滿樓火鍋店開業。
1997年1月,金滿樓花園酒都開業;同月,金滿樓金色年華海鮮魚翅酒家在合肥梅山路開業。
1998年12月,金滿樓深圳第一分店開業。
1999年1月,金滿樓金色年華海鮮魚翅酒家在合肥阜南路重新開業;6月金滿樓喜門海鮮酒樓開業,開業之日安徽金滿樓飲食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注冊成立。
2000年5月,新世紀巴那那俱樂部開業;同月金滿樓嘉年華海鮮酒樓開業;6月,金滿樓名仕酒樓開業;9月,安徽省金滿樓飲食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12月,金滿樓東方海鮮酒樓正式開業。
2001年3月,金滿樓南海漁村海鮮酒樓開業;同月,金滿樓順水人情飲品店開業。
2002年8月,金滿樓步步高酒樓開業。
2003年5月,金滿樓貴賓樓開業;7月,安徽金滿樓孔雀國際大酒店注冊成立;10月,淮南金滿樓駿發國際大酒店(四星)竣工開業。
2004年6月,桐城金滿樓大酒樓開業;8月,淮南金滿樓躍發大酒店開業。
2005年1月,蚌埠金滿樓萊特酒店開業;12月,安慶金滿樓文采大酒店開業。
2006年8月,鑽滿樓北京店開業。
2007年12月,宿州金滿樓匯源國際大酒店(四星)開業。
2008年12月,滁州金滿樓森源國際大酒店(四星)開業。
2009年01月,六安金滿樓天河商務大酒店開業。
2009年3月,集團成功兼並合肥海港大酒店,更名為金滿樓海港大酒樓。
⊃; 富臨名家——合肥頂級餐飲、娛樂集合店,行業外企業成功經營餐飲的典範
2006年8月富臨名家紹興旗艦店在合肥投資7000萬元,在合肥再建一個「五鑽」級標準的綜合酒店,富臨名家合肥旗艦店經營總面積15138平方米,包含經營頂級中式餐的「富臨名家大酒店」,經營時尚火鍋的「富臨名家海鮮火鍋」,經營尊貴ktv的「日月同輝娛樂會所」,經營燕翅鮑外賣及堂吃的「富臨生元堂」四部分。餐飲部分包括可容納8-20人不等的包廂48間,火鍋大廳和中餐大廳分別可容納27桌和21桌,總餐位約1000席;娛樂部分包括室內面積35-128平方米不等的KTV商務包廂31間,並在一樓大廳專設88平方米商務靜吧。富臨名家合肥旗艦店從營業環境、服務水準及菜餚出品、營銷創新等要素考量,必將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為尊貴的餐飲娛樂場所,「富臨名家 尊貴世家」的經營理念將會進一步提升當地餐飲娛樂業的整體水平,有力地推進當地商貿業的發展。
⊃; 綠水雅客——合肥位置最偏僻的、最具特色的餐飲企業
單一性經營餐飲的專業型酒店。酒店位於合肥市瑤海工業園內,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85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內部裝修豪華大方,多個景觀錯落有致,花草相擁、綠樹成蔭,彷彿置身南國水鄉之中,共有台位近200張。

㈣ 我計劃在六安三十鋪鎮投資一個億,主要看好房地產,但是對當地的土地政策和競爭壓力不是很了解,求解

那時候投資賺了,樓主最後有沒有投資

㈤ 民俗民風調查報告

㈥ 安徽六安教師討薪事件真相是什麼

這兩日,安徽省六安市的金安、裕安兩區及其所轄鄉鎮的教師集體討薪時和民警發生沖突的畫面持續刷屏。今日,津雲記者趕到事發地,找到一位在當地鄉村教書卻沒參與集體討薪活動的教師。從她處了解到,除了媒體報道的「一次性獎金」外,還有部分教師養老保險存在「缺斤短兩」情況。

學校要求老師:

對此次事件「不轉發、不議論、不參與」

六安留給大多數人的印象是盛產瓜片和羽絨服。然而,27日以來,教師討薪與民警沖突讓人們關注起這座皖西小城。

29日下午,六安下起小雨。兩天前發生討薪教師和民警沖突的六安市政府南大門恢復了平靜。據網友提供的線索,27日在討薪教師和民警的沖突中,一名受傷的教師來自六安金安區張店鎮的洪山小學。

洪山小學地處大別山腹地,在兩條馬路交叉口附近,緊靠洪山村。校舍雖然是樓房,但看上去比六安市區的學校要簡陋得多。學校鐵門上鎖,學生們正在上課。

一名男子在學校院內來回巡邏。當聽說要找被打的女教師,這名男子立即警覺起來,甩下一句:「她不在。」就轉身離開了。不管記者如何追問,男子再沒有回頭。

洪山村中,大部分住戶是老人,記者隨機詢問了四位老人,他們均沒有聽說洪山小學教師被打一事。當談及教師討薪一事,這些老人均閉口不談。不過,從老人們口中得知,洪山小學近期並沒有停課,教學正常。

六安鄉村教師張燕(化名)對教師討薪的事比較清楚。她坦言,如今六安幾乎所有教師都是敢怒不敢言。現在鄉村學校教師外出或每天見了什麼人,都要進行登記。學校內有監控,隨時跟蹤教師進出學校和會見人員情況。很多學校在教師群里也要求老師們對此次事件「不轉發、不議論、不參與」。

不久該微博即被刪除。

㈦ 安徽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地質勘查全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地勘隊伍及從業人員情況

截止到1006年12月31日,安徽省地質勘查行業共有地勘單位54個。其中屬地化國有地勘單位39個,中央直屬地勘單位1個(中國建材地勘中心安徽總隊);其他地勘單位14個。在屬地化地勘單位中:省地勘局下屬20個單位(不含局機關,下同),省煤田地質局下屬8個單位,華東冶金地勘局下屬10個單位,掛靠省國土資源廳直管的地勘單位1個(安徽省化工地質勘查總院)。全省地質勘查行業共有在職職工17449人(含地勘局機關),離退休人員:13833人(含地勘局機關)。在職職工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9819人。其中:省地勘局地質勘從業人員4213人,其他從業人員4992人;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查從業人員2266人,其他從業人員1132人;華東冶金地勘局地質勘查從業人員1177人,其他從業人員1100人;省化工地勘總院地質勘查從業人員40人,其他從業人員90人;建材地勘中心安徽總隊地質勘查從業人員79人,其他從業人員62人;其他地質勘查單位地質勘查從業人員2044人,其他從業人員254人。

(二)地勘單位資質情況

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各類地質勘查資質的地勘單位48個。其中:區域地質調查甲級單位4個,乙級單位13個;水工環地質調查甲級單位13個,乙級單位10個,丙級單位10個;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單位25個,乙級單位9個,丙級單位10個;液體礦產勘查甲級單位6個,乙級單位11個,丙級單位7個;氣體礦產勘查甲級單位3個,乙級單位3個;地球物理勘查甲級單位5個,乙級單位14個,丙級單位12個;地球化學勘查甲級單位3個,乙級單位2個,丙級單位8個;遙感地質勘查甲級單位1個,乙級單位2個;勘查工程施工甲級單位16個,乙級單位11個,丙級單位7個;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甲級單位1個,乙級單位15個,丙級單位8個;選冶加工試驗甲級單位1個,乙級單位1個。按單位具有的最高資質統計:具有甲級資質的單位33個,佔69%;具有乙級資質的單位4個,佔8%;具有丙級資質的單位11個,佔23%。在48個地勘單位中,共有各類甲級資質78個、乙級資質91個、丙級資質62個,分別為34%、39%、27%;按資質類別項數統計:具有1項資質的有9個;2項資質的有5個;3項資質的有2個;4項資質的有5個;5項資質的有3個;6項資質的有6個;7項資質的有10個;8項資質的有7個;9項資質的有1個。

二、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國有地勘單位基本情況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具有勘查資質的國有地質勘查單位34個,最高為甲級的單位有32個,佔94%;最高為乙級的單位有1個,佔3%;最高為丙級的單位有1個,佔3%。省地勘局下屬19個地勘單位,省煤田地質局下屬6個地勘單位,華東冶金地勘局下屬7個地勘單位,掛靠省國土資源廳直管的地勘單位1個,中央直屬地勘單位1個。此外,全省地勘行業尚有非地質勘查單位6個。其中:省地勘局1個,省煤田地質局2個,華東冶金地勘局3個。

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共有在職職工15151人(含地勘局機關),比上年增加98人;離退休人員13168人(含地勘局機關),比上年減少14人;離退休人員工作費用26021萬元,比上年增加1885萬元。在職職工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7775人,比上年增加112人;工程勘查施工人員2576人,比上年減少7人;礦產開發人員282人,比上年增加16人;其他產業人員4518人,比上年減少23人;勞動者報酬31463萬元,比上年增加3405萬元。在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共有技術人員4427人,比上年增加107人;地學專業人員3106人,比上年增加53人;高級技術人員880人,比上年增加22人;中級技術人員1606人,比上年增加116人。

(二)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全省國有地勘單位總資產306557.2萬元,比上年增加50766.16萬元,增長19.8%。其中:生產性資產(原值)72173.01萬元,比上年增加21067.17萬元,增長41.2%;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8229.9萬元,比上年增加2974.68萬元,增長11.8%。總負債196791.5萬元,比上年增加40907.71萬元,增長26.2%。總收入178492.92萬元,比上年增加18290.92萬元,增長11.4%。其中:地勘業收入119815.49萬元,比上年增加10756.8萬元,增長9.9%;礦業權轉讓收入3321萬元,比上年增加1487萬元,增長81%;礦產開發收入810.73萬元,比上年增加235.03萬元,增長40.8%;工程勘察施工收入26403.37萬元,比上年增加2798.19萬元,增長11.8%;其他產業收入28142.33萬元,比上年增加3013.9萬元,增長12%。地勘業收入中:中央財政地勘費590.00萬元,比上年增加38.00萬元,增長6.9%;地方財政地勘費57451.69萬元,比上年增加3198.39萬元,增長5.9%;中央國土資源大調查費1240.95萬元,比上年增加198.95萬元,增長19.1%;中央礦產資源補償費780萬元,比上年增加240萬元,增長44.4%;地方礦產資源補償費7009.88萬元,比上年增加385.11萬元,增長5.8%;礦產勘查勞務收入52554.77萬元,比上年增加6508.15萬元,增長14.1%。國有地勘單位總支出172649.47萬元,比上年增加28596.44萬元,增長19.8%。其中:地質找礦支出86337.95萬元,比上年增加17167.42萬元,增長24.8%;礦產開發支出857.69萬元,比上年減少1072.04萬元,減少55.5%。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截至2006年底,全局人均收入18750元,比上年增長12.8%;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20630元,比上年增長11.3%;總資產18.2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生產經營性資產1.57億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0.92億元;總負債11.18億元,比上年增長22.9%;總收入8.51億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17.9%;總支出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截至2006年底,全局人均收入40147元,比上年增長6.8%;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16740元,比上年增長3.1%;總資產7.89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其中生產經營性資產4.70億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1.59億元;總負債5.42億元,比上年增長24.0%;總收入6.98億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5.9%;總支出6.86億元,比上年增長26.3%。

華東冶金地勘局:截至2006年底,全局人均收入20066元,比上年增長49.5%;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19638元,比上年增長2.3%;總資產3.93億元,比上年增長32.8%,其中生產經營性資產0.84億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0.24億元;總負債2.72億元,比上年增長48.6%;總收入1.89億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8.0%;總支出1.71億元,比上年增長6.2%。

建材地勘中心安徽總隊:截至2006年底,全隊人均收入3.53萬元,比上年增長23.4%;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28400元,比上年增長6.7%;總資產4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生產性資產586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410萬元;總負債2731萬元,比上年增長17.6%;總收入3099萬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6.2%;總支出2574萬元,比上年增長9.8%。

省化工地勘總院:截至2006年底,全院人均收入19000元,比上年增長11.8%;離退休人員人均經費18195元,比上年增長0.2%;總資產1485萬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生產經營性資產408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98萬元;總負債910萬元,比上年增長44%;總收入1556.5萬元(含地勘費),比上年增長6.7%;總支出1556.5萬元,比上年增長6.7%。

(三)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基本情況

1.基礎地質工作得到加強

一是開展了安徽1:5萬余集、官亭、桃溪、三河、姥山等五幅區域地質調查。二是完成了安徽1:25萬六安市、蚌埠市、合肥市幅區調修測面積47768平方公里。三是省級財政出資實施1:5萬礦產地質調查項目共7項,總投資1544萬元,完成礦調面積1492平方千米,圖幅11幅。四是編制了省地質勘查規劃,加強了基礎性、綜合性地質研究工作。開展了安徽沿江地區綜合物化探資料二次開發、廬樅地區找礦工程前期研究、銅陵深部找礦方法試驗和綜合預測、淮北市前常—徐樓地區鐵銅礦產資源預查、懷寧地區和皖東地區以及北淮陽地區等區域成礦規律與找礦方法研究等一批基礎性、綜合性項目,發現了一批新的找礦線索和遠景區,為進一步普查找礦提供了依據,這些項目成果對於指導和部署今後的地質找礦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公益性地質工作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

一是完成了江淮分水嶺地區地下水資源勘查,施工示範井200多眼,解決了嚴重缺水地區4萬多人的飲水困難,提出了解決該區人畜飲用水新的供水模式。二是針對淮北平原潁河、渦河、奎河、沱河等沿河地區村鎮飲用水污染問題,開展了水質調查與供水方向研究工作,為解決沿河地區村鎮飲用水提供了基礎資料。三是完成了6個地熱勘查項目,先後在淮南、亳州、阜陽等地圈定了地熱遠景區,為我省地熱資源開發提供了資料。四是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完成了廣德縣、桐城市等13個縣(區)1:10萬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調查登記地質災害隱患點5568處,協助當地政府初步建立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汛期地質災害預報,發布3級及其以上地質災害預警預報15次。五是開展全省古生物化石和地質遺跡的調查工作。六是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和評價,制定了我省礦山地質環境防治規劃。七是完成了江淮流域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工作,為指導農業經濟區劃和結構調整、保障食品安全、促進名特優農產品發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防治地方病等提供了重要基礎資料。八是開展了合肥市城市地質工作,首先對濱湖新區進行了三維地質和水工環調查工作,為濱湖新區建設提供了基礎地質資料。

(四)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情況

2006年全省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出現前所未有的好形勢,投資總額達6.47億元(其中煤炭勘查5.36億元,金屬礦產勘查1.06億元,非金屬礦產勘查500萬元),提交經資源儲量評審的金屬礦大中型礦產地2處,小型9處,非金屬礦大中型礦產地10處。

省地勘局系統承攬省內外商業性礦產勘查資金9804萬元,完成商業性礦產勘查鑽探量約10萬米。

省煤田局系統地質勘查工作覆蓋全國近12個省份,承擔大型社會地質勘查項目四項,主要為羅園—連塘詳查勘探、口孜西詳查勘探、朱集東勘探、劉庄深部普查等。已完成鑽孔104個,工程量120075米,正在施工54個鑽孔,工程量41000米。合同預算金額2.05億元,其中,羅園—連塘詳查6072萬元,羅園勘探2561萬元,口孜西詳查5409萬元,朱集東勘探3549萬元,劉庄深部普查2395萬元。完成其他地質勘探項目97個,地震工作量183636個物理點,工程量21802米,礦產勘查勞務收入4.22億元。

冶金地勘局系統商業性地質勘查收入347萬元,比2005年的252萬元增長37.7%。

(五)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2006年,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實現礦產開發收入810.73萬元,比上年增加235.03萬元,增長40.8%。其他國有地勘單位無礦產開發收入。

(六)工程勘查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工程勘查施工收入26403.37萬元,比上年增加2798.19萬元(11.8%)。省地勘局系統收入22462萬元,比上年增加2355萬元(11.7%);省煤田地質局系統收入82萬元,比上年增加26萬元(46.4%);冶金地勘局系統收入3055.79萬元,比上年增加384.24(14.4%)。

(七)其他產業情況

2006年,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其他產業收入28142.33萬元,比上年增加3013.9萬元(12%)。省地勘局系統收入9712.47萬元,比上年增加2776.17萬元(40%);省煤田地質局系統收入13009.56萬元,比上年增加88.46萬元(0.7%);冶金地勘局系統收入4838.3萬元,比上年增加18.27萬元(0.4%)。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促進了地質勘查行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完善,經濟建設繁榮穩定,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對地質工作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地質勘查市場活躍,地質工作投資增加,工作量劇增,促進了地質勘查行業的蓬勃發展。一是財政投資逐年增加。我省屬地化地勘單位2006年財政撥款總額為5.75億元,比屬地化第一年(2000年)的2.51億元增加3.24億元,增長129%。二是商業性地質勘查投資增加迅猛。從2003年度的9949萬元,猛增到2006年度的6.47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83億元。(二)國家有關加強地質工作,鼓勵礦產資源勘查,活躍礦業權交易市場的政策促進了地質勘查行業的發展

「十五」以來,國家加大了對礦業權權益的保護和勘查成果的保護,認真維護地質勘查投資人的權益,鼓勵礦業權的依法轉讓,吸引了眾多的社會投資者,提高了他們從事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積極性。從我省三個地質勘查局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對地質勘查主業越重視,地質找礦成果越顯著,發現的礦產地越多,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越豐富,那麼其收益就越豐厚,經濟發展就越快。省煤田地質局始終堅持以地質找礦為重點,充分發揮地質勘查主業的力量,在多找礦、找大礦上下功夫。「十五」以來僅在安徽兩淮礦區就累計提交丁集、板集、口孜東、孫疃、楊柳、袁店、青東、五溝、卧龍湖、黃集、騎路孫、龍王廟北段井田等大中型煤炭勘探報告十餘件,提交各類地質、工程等專業報告數百件,獲詳查程度以上的煤炭資源/儲量50多億噸,普查程度的煤炭資源/儲量22億多噸,探礦權轉讓合同價款累計達16.8億元。從而為實現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強勢基礎。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十五」以來轉讓探礦權19個,獲得探礦權轉讓收益1.63億元。其他地質勘查單位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比「九五」和「十五」初期勢頭強勁,大多也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礦業經濟的發展。

(三)拓寬服務領域,充分發揮地質勘查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地勘延伸業和其他產業是地勘業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要緊緊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發揮地質勘查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加強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農業地質和生態地質工作。這是礦產地質勘查的延伸和拓展,是地質勘查改革發展、繁榮昌盛的必由之路。如果沒有這種拓展,地質勘查之路將越走越窄,難以發展。2006年全省地勘行業年末在職職工17449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9819人,佔在職職工總數的56%。而從近幾年實際了解的情況看,真正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的還不到統計數的一半,地質勘查單位有50%以上的人員從事地勘延伸業和其他產業。而2006年全省地勘延伸業收入3.49億元,只佔總收入19.88億元的18%;其他產業收入2.83億元,占總收入的14%。由此可見,目前國有地勘單位的生存和發展,主要還是依賴財政撥款和地勘主業的收入。地勘延伸業和其他產業能否穩定發展,對地勘單位的改革和發展至關重要。地勘單位必須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非地勘業的支柱產業、骨幹企業和品牌項目,以市場為導向,以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促進企業化發展進程,加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財政用於地質勘查專項費用的增加,促進了地勘業的繁榮發展

國有地勘單位屬地化管理以來,在中央下劃的地勘費撥款的基礎上省財政逐年增加,並落實了國家和地方出台的增資政策。此外,省財政還將省級留成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大部分劃入省級地質勘查專項費用。中央和省財政用於安徽的地質勘查專項費用,由2001年的5555.6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0.7億元,省財政1.3億元)。「十五」以來,中央和省級地勘專項費投資累計達5.46億元,比「十五」初期增加4.90億元,增長875%。另外,市、縣政府為開發當地礦產資源,一是認真改善勘查投資環境,支持和鼓勵地質勘查單位來當地投資礦產資源勘查;二是擠出部分財政資金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三是招商引資,吸引社會投資者出資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由於政府的支持,勘查投資環境的改善,地勘單位和社會投資者投資礦產資源勘查,登記礦業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地質勘查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又一個高峰期。

四、國有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設想

「十一五」期間,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總體設想是: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按照企事分開的原則,解放思想,轉變機制,深化改革,開拓市場,不斷提高競爭能力,促進自身加快發展。力爭新發現礦產地40~50處,提交可供開發的大中型礦產地15~20處,經濟總量年均遞增15%以上,職工收入年均遞增10%以上。

(一)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的新階段。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快,我國資源消耗大幅增加,供求矛盾凸顯。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保有資源儲量下降,接替不足,保障程度降低。加強地質工作,是緩解瓶頸制約,保障經濟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要突破傳統思維定勢,敢於和善於集中資金,下大決心,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抓大項目,做大項目。集中精力抓重要礦種和重要成礦區帶的找礦工作。對國家和全省經濟建設急需,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又有找礦潛力的礦種,要集中力量,加強成礦遠景研究,優選工作區域,集中投入,實現地質找礦的新發現、新突破和新進展。

(二)進一步深化地勘單位改革

全省地勘單位多數仍然存在實力不強、機制不活,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不高,基本建設欠賬較多,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要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進一步深化地勘單位改革,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國辦〔1999〕37號、〔2003〕76號文件要求,著力解決地勘單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自我加壓、開拓市場,發展壯大。要不斷推進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改革,鼓勵管理制度創新,著力改進人事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投資體制、經營方式改革;要拓寬服務領域,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到市場上去爭取項目和資金;要進一步落實企業化經營和管理模式,積極穩妥地推進公司制改革,培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能力,做好轉企的准備。

(三)不斷提高找礦能力和效果

地質工作是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要提高地質工作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技術創新、自主創新,鼓勵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要深入研究成礦理論、成礦規律,找礦方法,推進勘查手段和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提高科技含量。要及時總結經驗,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力爭取得成礦理論、找礦方法、找礦實踐新突破。一方面要大力培養高技術人才,運用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分析研究地質勘查成果資料,在新老成果資料的研究開發上實現突破;另一方面要切實提升地質裝備水平,提高地質工作質量和效率。

(四)礦產資源勘查與礦權運作、礦產開發相結合

地勘單位的思想觀念不能僅僅停留在為國家找礦,為社會投資者找礦上。要牢固樹立為自身找礦,為自身發展找礦和礦權就是財產權的思想意識。有了這樣的思想,才能敢於承擔找礦風險,才能積極於礦權運作和流轉。如礦權融資、礦權轉讓、礦權受讓和礦產開發。礦產資源勘查是礦權運作、礦產開發的前提,而沒有礦權運作和礦產開發的礦產資源勘查是最低層次的勘查,始終為別人打工的勘查,不會有大的發展。我們要勇於礦權運作,勇於礦產開發,從而為地質勘查工作創造高額利潤。

五、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認真解決阻礙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內部問題,體制改革既要積極更要穩妥

國有地勘單位歷史遺留問題很多,如隊伍龐大、機構臃腫、人員大量富餘,技術人員年齡偏大,專業結構不合理,離退休人員養老負擔重,職工住房及基礎設施落後等。首先要落實地勘單位深化改革的各項優惠政策,解決離退休人員經費不足、地方養老統籌、下崗職工再就業、住房、醫保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過多等問題。要根據各地勘局,各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指導,積極穩妥地逐步推進體制改革。

(二)認真解決阻礙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外部環境問題,繼續鼓勵和加強地質礦產勘查工作

「十五」以來,由於政府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鼓勵政策,吸引了眾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地質勘查工作中來,地勘事業蓬勃發展。國務院出台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迎來了地質工作者的第二個春天。我們要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治理整頓礦業秩序的同時,認真解決阻礙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外部環境問題。要繼續鼓勵和支持各類地質勘查工作,尤其是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政府要加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為商業性勘查提供更多的基礎地質資料、找礦遠景區、異常區,降低勘查風險,吸引各類社會資金投入到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中來。政府財政用於礦產資源勘查的資金,也應與國有地勘單位或國有礦業企業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以吸引地勘單位或礦山企業的勘查資金,提高投資礦產勘查的積極性。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㈧ 六安買房在哪裡升值空間最大

外地人買房需要的條件具體為:
1、個人身份證,
2、個人戶口本,
3、個人結婚證(未婚則提供未婚證明),
4、連續繳納一年或者以上的完稅或社保證明。
注意事項:
一:了解開發商背景和資質。選擇有實力的開發商很重要,正規的開發商在房屋質量,合同簽署,產權辦理等方面均有保障。
二:社區周邊的大環境和配套。市政的發展方向直接影響樓盤的升值。
三:社區內部規劃。
1、供暖轉換站,垃圾處理房,車庫出入口,配電間等位置對所選房屋是否有影響。
2、樓宇的部署,有沒有再建的可能,樓間距及採光的影響。
四:投資業主要分析社區內及周邊居室數量比例,自住業主看個人需要。
五:其他的例如面積誤差,層高凈高,產權辦理時間等正規的商品房預售合同中都已經有明確規定。檢查房子要檢查內牆、地、頂、門、窗以及防水處理、外牆、樓道、房屋面積、公攤面積等是否與合同一致。

銀行貸款買房條件:
1、有合法的居留身份;申請政策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應有當地常住房口;
2、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
3、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4、有貸款行認可的資產進行抵押或質押,或(和)有符合規定條件的保證人為其擔保。
5、有購買住房的合同或協議;
6、提出借款申請時,在建設銀行有不低於購買住房所需資金30%的存款,申請政策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應按規定在建設銀行交存住房公積金;
7、貸款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二、銀行貸款買房需要什麼材料
1、貸款申請表;
2、認購協議書或買賣合同;
3、身份證明;
身份證明是指,外籍人士的護照、台灣人士的通行證和戶籍本、港澳的身份證、回鄉證、工作證。婚姻證明指購房人及配偶的所在國注冊證明,
4、收入證明(包括稅單、銀行存款記錄及僱主確認書)。
三、銀行貸款買房流程是怎樣的
第一步:買賣雙方准備齊全資料見律師。
第二步:評估公司評估房屋,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
第三步:銀行審閱評估報告,行長簽字批貸。
第四步:放貸
註:各銀行要求買賣雙方需提供的資料有所不同,且流程細節上也有差異,請參照每月的〈貸款手冊

四、貸款買房要注意的6大問題
1、貸款前不要動用公積金。如果借款人在貸款前提取公積金儲蓄余額用於支付房款,那麼您公積金賬戶上公積金余額為零,這樣您的公積金貸款額度也為零,這就意味著您申請不到公積金貸款。
2、在借款一年內不要提前還款。按照公積金貸款的有關規定,部分提前還款應在還貸款一年後提出,並且您歸還的金額應超過6個月的還款額。
3、還貸有困難不要忘記尋找身邊的銀行。當您在借款期限償還能力下降,還貸有困難時,不要自己硬撐。工行的客戶可向工行提出延長借款期限的申請,經銀行調查屬實,且未有拖欠應還貸本金、利息,工行就會受理您的延長借款期限的申請。
4、貸款後出租住房不要忘記告知義務。當您在貸款期間出租已經抵押的房屋,您必須將已抵押的事實書面告知承租人。
5、貸款還清後不要忘記撤銷抵押。當您還清了全部貸款本金和利息後,可持銀行的貸款結清證明和抵押物的房地產其他項權利證明前住房產所在區、縣的房地產交易中心撤銷抵押。
6、不要遺失借款合同和借據。申請貸款,銀行與您簽訂的借款合同和借據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由於貸款時間很長,作為借款人,應當妥善保管你的合同和借據。

㈨ 大米市場調查報告分析

參考下這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米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第1章:中國大米行業相關概述
1.1 大米行業相關界定
1.1.1 大米行業相關定義
1.1.2 大米等級劃分標准
1.1.3 大米行業統計標准
(1)大米行業統計口徑
(2)大米行業統計方法
(3)大米行業數據種類
1.1.4 大米行業研究范圍
1.2 大米行業投資特性
1.2.1 大米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1.2.2 大米行業盈利模式分析
1.2.3 大米行業盈利因素分析
第2章:中國大米行業運行指標分析
2.1 大米行業經營指標分析
2.1.1 大米行業經營效益分析
2.1.2 大米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2.1.3 大米行業運營能力分析
2.1.4 大米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2.1.5 大米行業發展能力分析
2.2 大米行業經濟指標分析
2.2.1 大米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2.2 不同規模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1)大型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2)中型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3)小型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4)不同規模企業佔比結構
2.2.3 不同性質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1)國有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2)集體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3)股份合作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4)股份制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5)私營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6)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7)其他性質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8)不同性質企業佔比結構
2.2.4 不同地區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1)不同地區資產總額情況分析
(2)不同地區工業總產值情況分析
(3)不同地區銷售收入情況分析
(4)不同地區利潤總額情況分析
2.3 大米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2.3.1 全國大米行業供給情況分析
2.3.2 全國大米行業需求情況分析
2.3.3 全國大米行業產銷平衡分析
第3章:中國大米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分析
3.1 大米行業產業鏈簡介
3.2 水稻種植行業分析
3.2.1 水稻種植規模與分布
3.2.2 水稻種植技術分析
3.2.3 水稻種植成本分析
(1)農葯施用成本分析
(2)化肥施用成本分析
3.2.4 水稻種植企業分析
3.2.5 水稻種植規模預測
3.3 大米加工設備分析
3.3.1 大米加工設備應用現狀
3.3.2 大米加工設備供應狀況
3.4 大米消費市場分析
3.4.1 工業用糧需求分析
(1)中國工業用糧需求結構分析
(2)2014-2020年中國工業用糧需求預測
3.4.2 口糧消費需求分析
(1)中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口糧消費分析
(2)2014-2020年中國口糧消費需求預測
3.4.3 飼料用糧需求分析
(1)中國飼料行業產量趨勢分析
(2)2014-2020年中國飼料用糧需求預測
3.4.4 其他用糧需求分析
第4章:中國大米行業流通渠道分析
4.1 大米行業流通過程綜述
4.1.1 大米行業流通通道分析
4.1.2 大米行業流通各環節收益分析
(1)水稻生產者收益分析
(2)私人糧販收益分析
(3)糧庫與米業公司收益分析
(4)糧店、農貿市場與超市收益分析
4.2 大米行業物流渠道分析
4.2.1 大米行業流向與流量分析
(1)中國大米產量分析
(2)全國大米流向分析
4.2.2 大米行業物流渠道分析
(1)農村大米物流渠道分析
(2)港口大米物流渠道分析
(3)六大跨省物流渠道分析
4.2.3 大米行業物流成本分析
4.2.4 大米行業物流趨勢分析
4.3 大米行業銷售渠道分析
4.3.1 大米行業批發渠道分析
4.3.2 大米行業零售渠道分析
(1)糧店零售渠道
(2)農貿市場零售渠道
(3)超市零售渠道
4.3.3 大米行業私人糧販渠道
第5章:中國大米進出口市場分析
5.1 中國大米對外貿易環境分析
5.2 中國大米出口市場分析
5.2.1 中國大米出口走勢分析
(1)行業出口整體情況
(2)行業出口產品結構
5.2.2 中國大米出口目標分布
5.2.3 中國大米貿易出口方式
5.2.4 中國各省市大米出口情況
5.3 中國大米進口市場分析
5.3.1 中國大米進口走勢分析
(1)行業進口整體情況
(2)行業進口產品結構
5.3.2 中國大米進口來源分析
5.3.3 中國大米進口方式分析
5.4 大米行業進出口前景及建議
5.4.1 大米行業出口前景及建議
5.4.2 大米行業進口前景及建議
第6章:中國大米加工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6.1 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特徵分析
6.1.1 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特徵情況
6.1.2 行業經濟類型集中度分析
6.2 大米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6.2.1 國際大米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1)國際大米市場發展狀況
(2)國際大米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3)國際大米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4)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
(5)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競爭策略分析
6.2.2 國內上市公司經營分析
(1)上市公司經營大米領域分布
(2)上市公司業務拓展模式分析(以「全產業鏈」模式為例)
(3)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效益分析
6.3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分析
6.3.1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驅動因素
6.3.2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模式分析
6.3.3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規模分析
(1)國際大米企業並購重組分析
(2)國內大米企業並購重組分析
6.3.4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障礙分析
6.3.5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趨勢分析
6.4 大米行業競爭程度分析
6.4.1 大米行業上下游議價能力
(1)大米行業上游議價能力
(2)大米行業下游議價能力
6.4.2 大米行業現有競爭者分析
6.4.3 大米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6.4.4 大米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6.4.5 大米行業競爭激烈程度總結
第7章:中國大米加工行業主要產品分析
7.1 行業主要產品結構特徵
7.1.1 行業產品結構特徵分析
7.1.2 行業產品市場發展概況
7.1.3 大米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7.1.4 部分大米產品概念辨析
7.2 大米主要品種分析
7.2.1 秈米市場產品分析
(1)秈米市場價格分析
(2)秈米產量規模分析
(3)秈米系列產品分析
(4)重點秈米品牌分析
7.2.2 粳米市場產品分析
(1)粳米市場價格分析
(2)粳米產量規模分析
(3)粳米系列產品分析
(4)重點粳米品牌分析
7.2.3 糯米系列產品分析
(1)糯米市場價格分析
(2)糯米產量規模分析
(3)糯米系列產品分析
(4)重點糯米品牌分析
7.2.4 特種米系列產品分析
7.3 大米主要產品市場分析
7.3.1 中高檔米市場分析
(1)中高檔大米價格分析
(2)中高檔大米銷售現狀
(3)中高檔大米市場前景
7.3.2 小包裝大米市場分析
(1)小包裝大米價格分析
(2)小包裝大米成本結構
(3)小包裝大米銷售現狀
(4)小包裝大米競品分析
(5)小包裝大米市場前景
7.3.3 有機大米市場分析
(1)有機大米價格分析
(2)有機大米銷售渠道
(3)有機大米市場前景
7.3.4 綠色大米市場分析
(1)綠色大米價格分析
(2)綠色大米銷售現狀
(3)綠色大米市場前景
7.4 行業主要產品科研發展趨勢
7.4.1 大米行業科研發展現狀分析
7.4.2 大米行業科研發展趨勢分析
第8章:中國大米行業重點區域運行狀況分析
8.1 全國主要大米產區生產狀況分析
8.1.1 全國分省市大米產量分析
8.1.2 全國重點產區廠家聚集狀況分析
8.2 湖北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2.1 湖北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2.2 湖北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2.3 湖北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2.4 湖北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2.5 湖北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2.6 湖北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2.7 湖北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3 黑龍江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3.1 黑龍江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3.2 黑龍江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3.3 黑龍江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3.4 黑龍江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3.5 黑龍江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3.6 黑龍江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3.7 黑龍江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4 安徽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4.1 安徽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4.2 安徽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4.3 安徽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4.4 安徽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4.5 安徽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4.6 安徽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4.7 安徽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5 湖南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5.1 湖南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5.2 湖南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5.3 湖南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5.4 湖南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5.5 湖南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5.6 湖南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5.7 湖南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6 吉林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6.1 吉林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6.2 吉林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6.3 吉林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6.4 吉林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6.5 吉林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6.6 吉林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6.7 吉林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7 江蘇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7.1 江蘇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7.2 江蘇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7.3 江蘇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7.4 江蘇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7.5 江蘇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7.6 江蘇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7.7 江蘇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8 遼寧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8.1 遼寧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8.2 遼寧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8.3 遼寧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8.4 遼寧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8.5 遼寧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8.6 遼寧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8.7 遼寧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9 江西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9.1 江西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9.2 江西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9.3 江西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9.4 江西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9.5 江西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9.6 江西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9.7 江西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10 河南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10.1 河南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10.2 河南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10.3 河南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10.4 河南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10.5 河南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10.6 河南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10.7 河南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11 四川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11.1 四川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11.2 四川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11.3 四川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11.4 四川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11.5 四川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11.6 四川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11.7 四川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第9章:中國大米行業標桿企業經營分析
9.1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9.1.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1)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9.1.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1.6 企業投資兼並與重組分析
9.2 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
9.2.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1)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9.2.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2.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6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2.7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3 吉林糧食集團米業有限公司
9.3.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3.2 企業營收分析
9.3.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3.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3.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3.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4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
9.4.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4.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1)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9.4.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4.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4.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4.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5 江蘇省農墾米業集團有限公司
9.5.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5.2 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9.5.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5.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5.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5.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6 江西金佳穀物股份有限公司
9.6.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6.2 企業營收狀況分析
9.6.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6.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6.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6.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7 湖北國寶橋米有限公司
9.7.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7.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7.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7.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7.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7.6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8 五常綠風優質米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9.8.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8.2 企業營收狀況分析
9.8.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8.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8.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9 綠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9.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9.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9.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9.4 企業銷售渠道分布
9.9.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9.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0 黑龍江響水米業股份有限公司
9.10.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0.2 企業生產能力狀況分析
9.10.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0.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0.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10.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1 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
9.11.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1.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1.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1.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1.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2 安徽省稼仙米業集團有限公司
9.12.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2.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2.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2.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2.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2.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3 宜興市糧油集團大米有限公司
9.13.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3.2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9.13.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3.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3.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3.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4 安徽家樂米業有限公司
9.14.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4.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4.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4.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4.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5 黑龍江鶴鳴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15.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5.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5.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5.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5.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6 黑龍江泰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
9.16.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6.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6.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6.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6.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6.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7 吉林省德春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17.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7.2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17.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7.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7.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8 江蘇雙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9.18.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8.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8.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18.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8.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8.6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9 盤錦利是米業有限公司
9.19.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9.2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9.3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9.4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0 安徽光明槐祥工貿集團
9.20.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0.2 企業產能分析
9.20.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20.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0.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0.6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0.7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21 福建天下農庄食品發展有限公司
9.21.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1.2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21.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1.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1.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2 新余市百樂工貿有限公司
9.22.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2.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22.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2.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2.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2.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23 六安天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9.23.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3.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23.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23.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3.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3.6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4 湖南金山糧油食品有限公司
9.24.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4.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24.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4.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4.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第10章:中國大米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預測
10.1 大米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10.1.1 大米行業投資趨勢分析
10.1.2 大米行業前景影響因素
(1)大米行業政策影響分析(P)
(2)大米行業經濟影響因素(E)
(3)大米行業社會影響因素(S)
(4)大米行業技術影響因素(T)
10.1.3 大米行業競爭趨勢分析
10.1.4 大米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1)大米行業消費需求預測
(2)大米行業產品需求前景
10.2 大米行業投資戰略規劃
10.2.1 大米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0.2.2 大米行業經營風險分析
10.2.3 大米行業市場營銷戰略
10.2.4 大米行業主要投資建議
10.3 大米行業銀行信貸支持策略
10.3.1 企業擇優支持策略
10.3.2 優勢項目支持策略
10.3.3 銀行風險控制策略

閱讀全文

與六安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恐法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146
影院淡季策劃方案 瀏覽:917
淘寶雙十一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222
美術培訓中心聖誕節活動方案 瀏覽:757
幼兒園送教下鄉的培訓方案 瀏覽:216
每月推薦選拔培訓人員的方案 瀏覽:214
2012高職市場營銷期末卷 瀏覽:548
營銷崗位的薪酬體系設計方案 瀏覽:751
信息化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180
街道重陽節遊玩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97
專題素質提升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23
北京他拍檔電子商務 瀏覽:331
促銷活動消費一萬送 瀏覽:505
天津大美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87
企業年度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744
2018卷煙零售市場推廣方案 瀏覽:709
蘇果超市促銷活動 瀏覽:84
學校保安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624
電子商務加密技術的概念 瀏覽:920
網路培訓平台開發方案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