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2017光伏行業市場調查

2017光伏行業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2-08 23:56:10

㈠ 中國光伏產業如何發展市場

2013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的決定,同時宣布將在6月6日至8月6日間先徵收11.8%的稅率,若磋商未果,此後稅率將提高至47.6%,這將對國內大部分光伏企業構成巨大的沖擊。歐盟對華揮出光伏雙反大棒後,6月5日我國商務部提出反制措施,將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
如此境況下,對於國內企業而言,調整市場是當務之急。在2012年7月歐盟委員會對我國光伏產品啟動「雙反」調查之初,我國許多光伏產品企業已經開始轉移未來的市場重心,逐步降低了對歐盟市場的出口份額,轉戰日本、澳大利亞等新市場或國內市場,目前日本等新市場的需求量已經出現放量增長勢頭。
從近期一些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日本等新市場已經打開:晶澳太陽能一季報顯示,毛利率終於由負轉正,日本市場開拓初戰告捷,並開始進行澳大利亞市場的布局;6月5日上市公司向日葵公告稱,與日本Next Energy and Resources Co.LTD.簽訂了40兆瓦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銷售合同,合同總金額合人民幣1.71億元,佔到公司2012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3.95%。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中的光伏產業將受益國家政策強力推動,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大幅提高。中國的光伏產業目標多次調整,從之前公布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1GW擴大到35GW,說明政府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態度。
後續國家還將出台對光伏產業在上網、補貼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一系列的舉措為我國光伏產業在國內市場的開拓提供了優良的發展環境。未來幾年國內市場需求的增長為我國現處於黑暗中的光伏業指明了方向。(摘自前瞻網2013-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㈡ 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還有發展前景嗎

有前景,在國家政策扶持之下,我國光伏行業發展持續向好,各大企業瘋版狂的搶占市場規模權。據《2017-2022年中國光伏行業投融資前景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2016至2020年間全球光伏市場將以9%的復合增長率繼續擴大市場規模;2017年,中國預計新增裝機量可達到20吉瓦至30吉瓦,繼續領跑世界光伏產業。
轉而言之,中國光伏行業正進入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階段,未來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而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也不斷下降,整個產業前景值得期待。不難看出,2017年的光伏行業將會是一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馬太效應」很明顯。而對於未來而言,光伏產業必然會是市場的「寵兒」。

㈢ 2017光伏產業前景如何

隨著去年開始相關政策明顯向分布式光伏傾斜,今年一季度我國分布式光伏發展已呈現爆版發式增長。在市權場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2017年必然是分布式光伏的爆發年。
參考《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的新增光伏發電裝機2440萬千瓦。其中,地面電站同比降了16%至1729萬千瓦;分布式項目卻以711萬千瓦的裝機、同比猛增2.9倍而大放異彩。
雖然從整體來看,中國光伏上半年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專家指出,未來三年國內市場增速將放緩,不能盲目樂觀。補貼缺口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市場資源將成為光伏企業和光伏開發商爭搶的主要目標。

㈣ 光伏太陽能產品目前市場銷售情況

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太陽能光伏產品第一製造大國。然而,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產品銷售主要依靠出口。這種"兩頭在外"的產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全球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具有無污染、可持續、能源總量大等優點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已逐漸登上世界能源舞台。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日新月異,各種太陽能光伏產品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從太陽能路燈到太陽能並網發電,從MP3播放器到太陽能汽車……太陽能光伏發電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據相關預測,203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的佔比將達到10%以上;到21世紀末,太陽能光伏發電所佔比率將更高,預計會突破60%。這些數字足以描繪出太陽能光伏產業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對時代機遇,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光伏產業發展計劃,我國的光伏產業也在國內外市場的推動下經歷了爆發式的成長過程。2009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已佔到全球總產量的40%,成為名副其實的光伏產品製造第一大國,並涌現出一些像尚德電力、賽維LDK等一批國際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巨頭。同時,在知識產權方面,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也結出碩果:據統計,1990年至2009年,在太陽能光伏領域,我國共申請相關專利4400多件,僅次於日本,居全球第二位。然而,記者在深入采訪中了解到,雖然我國專利申請總量較為可觀,但光伏領域中的一些核心技術,大都集中在以佳能株式會社、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三洋電機株式會社為代表的國外企業手中。尤其是在多晶硅主流技術方面,我國仍與這些企業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產品銷售都主要出口,這種「兩頭在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此,有專家建議,我國應在做好產業整體規劃的同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研院校和企業的優勢,圍繞多晶硅提純、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重大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逐步突破技術壁壘,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從而確保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象發展強勁,品牌崛起專家:中國已成全球太陽能光伏第一製造大國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受到各國的重視。先是美國、日本等國家紛紛制定本國太陽能光伏發展計劃,之後德國、西班牙等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太陽能光伏產品的需求,形成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中華新能源動力與儲能委員會研究員李雷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開始迅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產業鏈日趨完善,規模產量日漸龐大。據業內人士介紹,2009年,我國光伏產量已達到4100兆瓦,穩居世界首位;其中,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產量佔到全球總產量的40%,遠遠超過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此外,多晶硅、矽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產能分別佔全球總產能的25%、65%和61%。目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太陽能光伏第一製造大國。據了解,太陽能光伏電池是光伏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環節,目前世界上有90%以上的光伏電池是以單晶硅或多晶硅為原材料生產出來的。「白天具有太陽能電池功能的太陽能接受板收集太陽光,並把陽光輻射轉化為電能儲存起來,晚上或待需要時再釋放電能供人們利用,這就是光伏發電的一個簡單過程,其中太陽能電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利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於洋告訴記者。在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產能規模逐漸增長的同時,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光伏產業應用的政策,如《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從法律和戰略層面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規劃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光伏產業的應用市場也開始迅速擴張。據統計,2009年,我國的裝機容量已達到350兆瓦,2010年預計將超過500兆瓦。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刺激,使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到光伏產業鏈中,並涌現出一批如尚德電力、賽維LDK、天威英利等在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太陽能光伏企業。據了解,目前在全球太陽能電池1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了4位。其中,僅尚德電力一家企業,2010年就為全球新增太陽能光伏產品1500兆瓦。
發展知識力量倍受重視,專利申請全面開花專家:自主知識產權為企業不斷開拓市場保駕護航 「光伏產業巨大的發展前景吸引了我國眾多企業的加入,但是隨著市場的成熟、行業門檻標準的提高,如果企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不過關,將難以在光伏領域長久發展。」賽維LDK技術研究院主任蔣榮華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事實上,我國很多光伏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不斷加強研發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些企業已成功積累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尚德電力是我國較早進入光伏產業的企業之一,目前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以及光伏發電系統等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據尚德電力公關事務部張建敏介紹,尚德電力一直堅持崇尚科技、持續創新的理念,每年將銷售收入的3%用於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技術研發。截至2010年10月,尚德電力已在國內外申請專利240多件,其中多數為發明專利,涉及領域包括晶體硅太陽電池、太陽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系統等多個核心技術領域。賽維LDK也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矽片生產企業,通過多年的自主研發,已在光伏產業多個技術領域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截至2010年11月,賽維LDK已在中國申請專利62件,其中發明專利有43件;同時,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遞交了PCT專利申請。」蔣榮華告訴記者,專利不僅幫助企業更好地開拓了國內外市場,同時也加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據北京知識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專利分析服務中心(下稱知立方專利中心)主任趙棟介紹,通過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資料庫(DWPI)檢索太陽能光伏領域相關專利後發現,1990年至2009年,我國光伏產業領域的企業共申請相關專利4400多件,僅次於日本,居全球第二位。比美國、德國分別高出了1%和5%。 問題關鍵技術依賴進口,產品市場90%在國外專家:「兩頭在外」,中國仍處全球光伏產業價值鏈中端 近年來,雖然我國太陽能光伏技術和光伏產業發展迅猛,並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專利,但核心技術專利較少。據了解,太陽能光伏核心技術領域涉及把輻射能轉換為電能,通過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用於製造、處理半導體器件的方法或設備等方面。記者從知立方專利中心提供的一份專利分析報告中了解到,截至2010年11月,在我國申請的H01L03專利權人排名中,佳能株式會社以141件專利申請遙遙領先,明顯多於其他申請人;其次是夏普株式會社121件、三洋電機株式會社108件、半導體能源研究所株式會社89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84件。在排名前10位的專利權人中,還有3位來自中國的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和南開大學,他們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分別是75件、66件和60件。「國外企業在我國光伏技術核心專利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趙棟向記者坦言,雖然近年來我國科研院校和企業已加大在該領域的研發力度,但與國外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我國在該領域的專利大戶多為科研院校,產業化水平相對較低。此外,國內企業還沒有掌握太陽能電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技術,尤其是多晶硅提純技術方面,我國還存在一定差距。「多晶硅主流技術掌握在以德國瓦克公司為代表的國外企業手中,目前國內多數企業的多晶硅技術都是從俄羅斯引進的。」李雷告訴記者,目前美國、日本等國家壟斷了全球多晶硅料的供應,中國企業從國外購買硅料後,在國內加工成矽片、太陽能電池,最後組件封裝後再出口。「原料、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產品市場銷售90%又在國外,這種『兩頭在外』的模式使國內一些光伏企業承擔了多晶硅生產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後端生產環節,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成本很高,這都直接影響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生命力。」尚德電力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博士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尚處於全球光伏產業價值鏈的中端,離光伏產業強國還有一段路要走。 建議做好產業發展規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家:聯合攻關突破技術壁壘,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 核心專利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因此突破技術瓶頸已成為各方共識。據了解,在我國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中,太陽能發電被明確列為新興產業中重點發展的新能源領域。而在我國的「973」、「863」科技支撐計劃中也圍繞光伏電池材料、光伏電池、並網光伏電站等關鍵領域部署了一系列重大項目,並進行重點支持。李雷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整合力量,發揮科研院校和企業的優勢,就多晶硅提純、晶體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重大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逐步突破技術壁壘,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從而確保整個產業健康發展。「企業應充分利用專利信息,通過專利申請趨勢來分析太陽能光伏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也應積極採取措施,調整技術創新的重點和方向,從而加強相關領域技術研發力度,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趙棟告訴記者。同時,針對目前國內大多數多晶硅企業從國外引進技術的情況,李雷表示,一方面企業在引進技術的同時要做好消化、吸收和本土化再創新,以防企業發展命脈被別人所掌握。另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也應就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參數出台相關標准,逐步加強我國標准體系建設。此外,針對我國光伏產業鏈發展不太平衡的狀況,如多數企業集中在產業鏈中間環節,上游硅料生產缺乏核心技術,李雷認為,光伏產業需要一個科學的、符合產業發展現狀和規律的規劃。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結合業內行業組織,開展較為全面的行業調查,並出台發展規劃和激勵政策,引導產業可持續發展。據了解,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就從政策、法律法規和戰略方面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給予扶持。其中,德國就通過立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隨後,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也紛紛制定了本國光伏產業發展計劃,並出台相關政策對光伏電池進行補貼。對此,李雷建議,我國相關部門應聯合推進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積極推進光伏發電示範工程的建設,加大示範工程的補貼力度,從而不斷擴大我國光伏發電應用市場,並形成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

㈤ 2017年光伏產業最大亮點是什麼

10月17日,2017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在京召開。據介紹,今年1-9月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約42GW,同比增長60%,其中內分布式光容伏發電增長了300%以上。

家庭分布式光伏的高增長成為今年光伏產業最大亮點。據介紹,今年是家庭分布式光伏發展的元年,各地出台了多項利好政策推進分布式光伏蓬勃發展。以浙江為例,今年前7月家庭分布式光伏數量達到8.5萬戶,超過了此前多年累積增長數量。

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光伏發電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加速。2016年光伏發電和組件的價格分別較上年同比下降了45%以上,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已降至0.3美元/瓦。光伏上網電價也明顯降低,與當地同期標桿電價相比降幅達到15%到20%。

㈥ 近幾年投資光伏發電項目市場怎麼樣

近兩年來,由於受到補貼下調等因素的影響,光伏產業發展十分迅猛,僅2017年上半年,回新答增地面光伏電站就達到1729萬千瓦。另外,目前各地申請領跑者基地的積極性也提高。
受電價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顯示,2017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2440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1729萬千瓦,同比減少16%,分布式光伏711萬千瓦,同比增長2.9倍。新增裝機正在由西北地區向中東部地區轉移,新增裝機一半以上都來自華東、華中地區。
我國光伏產業的投資規模逐步擴大,目前已經達到百億級別,未來成長空間巨大。不過此前投資者受政策影響較大,而未來在光伏產業政策逐步敲定,投資者將會迎來產業布局的大好時機。

㈦ 現在的光伏市場怎麼樣

目前,民居光伏市場分為農村民居光伏,城市民居光伏兩大類。
農村民居專光伏主要集中屬在農村自建住房,以及新農村統一建設住房。城市民居光伏主要集中在高檔別墅去,以及城市周邊的城中村自建房。農村民居光伏占據了中國分布式光伏80%的市場,全國有4億家庭,其中自有屋頂建築的家庭,保守市場估計在9000萬戶。按照每戶平均3-5kW,投資3-5萬的規模來看,整個民居光伏的市場容量在2.7萬億到5萬億規模以上!

㈧ 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現狀是怎樣的

這些年,我們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上有怎樣的收獲呢?

光伏產業在短短十二年,締造了一個中國工業的傳奇: 1.具有全球競爭力,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50% 。 2.產能集中在民企。 3.擁有自主品牌。中華民族曾經在電、發動機、計算機等科技革命上一次次落後於西方,可是,就是這一次,中國牢牢掌控了65%的光伏產能和60%的全球市場份額。在2011年TOP10組件製造商中,中國大陸占據7家。

也有輿論詬病光伏為「又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綠色輸海外,污染留中國」,也有人稱「政府不應該拿納稅人的錢去維持一個依賴補貼生存的行業」。這些言論首先是對光伏這個行業沒有深刻的認識,缺乏客觀公正的態度。

關於光伏的污染和能耗問題,經計算,多晶硅電池(從硅沙直到光伏電站系統)能量回收期為1.59年, 薄膜電池能量回收期為0.78年。國內生產的太陽能組件的使用壽命25年,以此推算,生產出的太陽能組件在實現生產能耗回收後,幾乎不用再消耗電量,即可發電約23年,並且沒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從光伏最終成品來看,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能源的回收,隨後輸出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客觀的講,從整個太陽能產業鏈來看,太陽能是沒有污染、低耗能的。只是上游生產環節是有污染和非低碳的但是可控的。隨著多晶硅技術進步,低能耗還原、冷氫化、高效提純等關鍵技術環節進一步提高,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增強。 「高能耗高污染」的誤導和妖魔化,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編造出來的謊言。

關於補貼,從世界范圍來看,在沒有實現平價上網之前,光伏都是政策市場。補貼是世界各國政府的對待光伏產業的通行做法。德國是世界第一個實行光伏上網電價法(FIT)的國家,據WTO公布的「歐盟產業補貼報告」透露,德國政府通過了太陽能屋頂計劃(HDTP)向德國太陽能光伏製造商提供了5.1 億歐元補助,德國在2010年光伏發電電價上的補貼就超過118億歐元,這些支持政策的頒布使德國迅速成為太陽能能源利用的全球領先者。美國也不甘落後,暨2009年實行經濟刺激法案以來,每年對可再生能源的資金支持額度高達160億美元。而中國政府至2009年以來,每年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平均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其中70%用於風電),力度遠遠低於歐美。那些抨擊政府補貼光伏的言論是多麼的冠冕堂皇,又是多麼的無知和短視啊。

關於技術,光伏產業主要有兩大技術路線: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晶硅太陽能電池是目前發展最成熟、商業化程度最高的產品,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薄膜電池的技術還在初期發展階段。

在國際光伏發電市場的帶動下,我國光伏電池製造產業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從硅材料、器件、生產設備、應用系統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高,製造能力迅速擴大。無論是裝備製造還是配套的輔料製造,國產化進程都在加速。在光伏產業鏈中,有實際產能的多晶硅生產商20~30家, 60多家矽片企業,電池企業60多家,組件企業330多家。到2010年底,國內已經有海外上市的光伏產品製造公司16家,國內上市的光伏產品製造公司16家,行業年產值超過3 000多億元,進出口額220億美元,就業人數近百萬人。

多晶硅產業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縮小。少數企業還實現了四氯化硅閉環工藝,使得綜合能耗和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並徹底解決了四氯化硅的排放和污染環境的問題。已有2家多晶硅生產商的能耗與成本接近國外同行先進水平,多晶硅能耗水平達到每千克耗電40 kWh,成本下降到每千克20美元以下。2011年,國內多晶硅產能接近16萬噸,產量在8萬噸左右,自給率雖然還不到50%,但是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

光伏設備製造業逐漸形成規模,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十幾種主要設備中,8種以上國產設備已在國內生產線中占據主導地位。其中單晶爐、擴散爐、等離子刻蝕機、清洗制絨設備、組件層壓機、太陽模擬儀等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多晶硅鑄錠爐、多線切割機等設備製造技術取得重大進步,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有些設備開始出口,如擴散爐、層壓機等。

我國已經掌握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的關鍵技術,並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如電池技術、多晶硅製造技術等,多晶硅電池的平均出廠效率達到16%。尚德的冥王星技術將單晶硅太陽電池的有效面積轉化效率提高到了18.8%,多晶硅達到17.2%。英利、天合、阿特斯、晶澳、韓華、南京中電等國際化公司也都持有自己的專有技術,電池的轉換效率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平均每瓦太陽能電池的高純硅材料的用量從世界平均水平9 g/W下降到6 g/W,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使得我國光伏組件在世界上具有很強的價格競爭力。

中國光伏產業在技術的發展上還有哪些不足?

(1)高效節能多晶硅料制備技術

多晶硅料方面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西門子法,硅烷法還需進一步消化吸收,並在大規模合成、高效提純、低電耗還原、四氯化硅氫化等關鍵技術環節取得了突破。所生產的多晶硅原料可以滿足國內50%的市場。但是在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方面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冷氫化工藝,需要進一步完成技術的消化吸收。冷氫化工藝能將多晶硅生產改造成為一條低能耗、高產量的完全閉合循環生產線,將劇毒廢氣四氯化硅轉化為多晶硅原料三氯氫硅,實現閉環生產,做到廢氣系統內消化。冷氫化改造能把成本降低20%。

(2)原材料方面

在電池用銀漿方面,目前國內仍是空白,依賴於進口。銀漿的性能是影響電池效率的重要因素,發展方向是滿足高方塊電阻發射極使用的低擴散速度銀漿量,甚至是摻雜磷或硼的銀漿料,以在燒結過程中同時實現局部重擴散。

EVA樹脂是電池主要的封裝材料。目前國內雖然可以生產製造,但是性能質量較國外還有一定差別,多數應用在較低端的市場。背板方面國內空白,依賴進口。EVA及背板是影響組件壽命的關鍵材料,高透過率、抗紫外輻照的EVA和低水、氣擴散的背板是主要發展方向,組件壽命應從目前的25年提至30年或更高。

(3)太陽電池製造工藝方面

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新結構電池包括選擇性發射極電池、異質結電池、背面主柵電池及N型電池等,這些電池結構採用不同的技術途徑解決了電池的柵線細化、選擇性擴散、表面鈍化等問題,可以將電池產業化效率提升1~2個百分點。電池製造新工藝還包括無觸印刷、銅電極、表面鈍化及離子注入等,為電池製造開拓了更多種技術路徑。這以上這些新技術上,我國少數企業已經開始涉足,但和國外先進水平尚保持一段差距需要追趕。

(4)設備製造方面

設備投資是電池生產線建設的初始投資中的主要部分,是制約電池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上,中國在幾種價值較高的關鍵設備還和國外存在很大差距。有的雖有國產化,但性能質量達不到要求。有的國內尚屬空白。包括:還原爐、CVD、PECVD設備、燒結爐和全自動絲印機、線切割機、自動分選機、自動插片機、自動焊接機等、離子注入機。提高這些高價值的關鍵設備的國產化程度是進一步降低我國電池製造成本的有效途徑。

正是由於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全球光伏產品成本在10年裡獲得了快速的下降,從原先的每瓦6美元,下降到現在每瓦1美元,光伏的平準化能源成本已經與天然氣持平,平價上網的目標正在逼近現實。在某些電價較高的地區,比如德國,在其居民光伏應用上已經率先實現了平價上網。中國光伏行業的迅猛發展,讓世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提前了至少5年,這就是中國光伏行業對世界新能源的巨大貢獻。

中國光伏行業在洗牌整合,在等待政策和貿易環境的改善,在積蓄內力提高效率,等待一個真正輝弘的故事高潮的到來---光伏平價上網:光伏發電以平等的價格和傳統能源展開發電市場競爭。

㈨ 2017年光伏行業是否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

截至 2016 年底,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分別佔光伏總裝機容量的 86.67%和 13.33%,集中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高於分布式光伏電站,但從光伏發電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分布式光伏發電將會成為光伏行業的重點方向。首先,在於相對於集中式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電站更具優勢:
1、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資源利用率更高。 相對於集中式電站,分布式電站開發與建設不需要額外佔用土地,且可根據不同的屋頂等空間進行專門的設計開發,具有較高的土地集約性。同時,由於分布式電站以廠房建築物屋頂等閑置資源作為發電場地,極大化地利用相對碎片化的太陽能光照資源,提高太陽能發電效率。
2、分布式光伏電站規模較小,相對易於建設,其發電無論自用還是並網銷售都具有較大的便利性。
3、分布式光伏電站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棄光率低,大部分電量可實現就地消納。該種模式能夠對局部區域用電壓力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經有效調度調劑,能夠降低區域電網的運行壓力。
其次,國家政策對分布式光伏給予了大力支持。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截至 2020 年,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要達到 60GW 以上,為 2015 年底累計裝機容量的 10 倍左右,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 60%,預計「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光伏行業將迎來迅速發展的時期。
第三, 相對於歐美發達國家, 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和普及率仍偏低。截至 2013 年底,美國和德國的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就已分別達到 6.14GW和 26.3GW,佔光伏總裝機容量的 45%和 75%。此外, Google、 Apple 等高科技企業也在大力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均在其總部大樓屋頂建設光伏電站,而我國在這方面則相對落後。因此,相對於發達國家,未來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綜上所述,結合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自身優勢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分布式光伏電站將是光伏電站開發的重點發展方向。

㈩ 至2015年光伏產業的市場分析

目前光伏企業正經歷著坎坷階段,最近形勢不是很好,但是光伏會走出困境,一樓說的對,總體來說光伏行業前景還是光明的

閱讀全文

與2017光伏行業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夏季營銷宣傳方案 瀏覽:51
2014感恩節策劃方案 瀏覽:891
網路營銷實物試卷 瀏覽:598
法院黨建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39
網路營銷分成 瀏覽:455
村村響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58
莆田中學高效課堂培訓方案 瀏覽:481
中高層培訓營方案 瀏覽:127
四川大型電子商務企業 瀏覽:771
牆紙品牌營銷策劃機構 瀏覽:34
夏季存款營銷方案 瀏覽:568
陌陌前期推廣方案 瀏覽:379
地方春節文藝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782
聯通網格五一促銷方案 瀏覽:699
市場營銷實習鑒定表 瀏覽:689
美國研究生市場營銷錄取 瀏覽:620
市場營銷目錄 瀏覽:296
企業人才培訓方案 瀏覽:796
普通話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85
瑞士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