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印度市場調查報告

印度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2-01 12:30:18

❶ 中國與印度經濟發展因素分析求大神幫助

隨著中國大陸和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國際地位的提升,有關中國與印度比較的學問已成為國際顯學,印度科技部長不久前訪問中國時也對雙方經濟做了全面分析和比較。其實,中國與印度比較問題的核心實際上是誰的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誰更具有發展潛力。如果能清楚地認識兩國各自經濟體制的優勢和不足,並在相互合作中取長補短,中國與印度完全可以在交流和學習中最大限度地釋放合作潛能。 中國與印度經過長期摸索,分別找到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各不相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主要特徵是製造業驅動,伴隨著境內高儲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境外直接投資和外貿擴張,是一種兼顧內需和外向的發展模式。 而印度的發展模式較為獨特,它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的確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例如,印度境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不過,印度經濟模式中的問題也同樣十分明顯。例如,印度境內辦事效率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印度開辦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兩倍,注冊資產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國只要32天;履行合約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國只花241天。 印度社會經濟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代化與落後共存,是一個對比鮮明和充滿矛盾的國家。印度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劫缺乏電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學培養了300多萬名科學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城市,茅草屋往往與跨國公司的摩天大廈交織在一起。 內容提要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有許多共同或相似之處;既是鄰國、農業大國、人口大國,又是全球近幾年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兩國的經濟發展為世界所矚目。而中國與印度也是最具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 魅力的國家。本文比較了兩國利用外資格局的明顯差異:FDI在中國更多流向加工製造業,在印度則更多流向軟體服務業;中國與印度利用外資存在差別的原因是基於總體引資環境、經濟發展戰略側重點等方面的差異;且中印利用外資對經濟產生了不同的重要影響。因此兩國應該向對方借鑒經驗。 關鍵詞 中國 印度 FDI 比較分析 一、中印利用FDI概況 (一)中國利用FDI概述 自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以前的近三十年時間里,由於復雜的歷史原因,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基本上是空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1979-1986年起步階段、1987-1991年穩步發展階段、1992-1996 年持續快速發展階段、1997-2001年為調整階段和2002年入世以來進入發展 2.熟練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是外資進入中國的重要因素 由於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日益增加,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喪失殆盡,迫使傳統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紛紛轉向發展中國家。2003年3月日本貿易振興會公布的結果表明,在製造業領域,紐約、東京、上海三地人均月薪分別為2300美元、2500美元、207美元。顯然,中國上海更具有成本競爭優勢。 3.中國擁有龐大的潛在市場 鄧寧的國際生產折中理論指出,市場因素主要為市場規模、市場增長、市場的格局及顧客的類型, 是跨國公司選擇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中國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國, 擁有13億多人口, 市場龐大, 投資有利可圖。中國的經濟總量在快速膨脹,世界排名快速前移。2006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越英國和法國,躍居世界第四位(美、日、德、中),在發展中國家排名第一。從2003年至2006年,中國持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而經濟的快速增長,也使中國具有了吸引外資的重要砝碼和更大的發展潛力。 4.加入世貿組織為外商提供了更大的進入空間 第一是中國軟體行業的人才供應與印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中國軟體人才缺口較大,據最新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每年至少存在20萬軟體人才缺口,並且這個缺口還在以每年20萬左右的速度增加。比較而言,印度軟體從業人員約110萬,此外,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軟體工程師達10萬人,使印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軟體人才國,為印度軟體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儲備。 第二,印度的人力成本目前低於中國。據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美世咨詢2005年11月中旬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所調查的中國42種職位中,95%的基本工資成本要高於印度 (如表3所示) 。 第三是人口老齡化。印度目前有近10億多人口,其中大部分為青壯年、兒童,年齡結構很年輕。數量如此眾多的勞動力 (或准勞動力) 資源,是印度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以2003年數據為例,印度65歲以上老人的總數為5400萬人,占其總人口比重為5.07%;而中國65歲以上老人的總數為9401萬人,占其總人口比重為7.27%。這說明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比印度嚴重。

❷ 有關印度經濟發展的資料

中國和印度同屬發展中國家中的大國,印度實施經濟改革時間雖晚於中國,但近年印度經濟快速崛起,已成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印度在信息技術等諸多領域的發展令世界矚目,部分產業居世界領先水平,印度的發展經驗對於我國經濟發展將具有比較意義。

信息技術產業。印度信息技術產業,特別是軟體業發展迅速,根據印度國家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公布的數據,2004-2005財年(2005年3月31日結束)印度IT服務業出口172億美元,同比增長34.5%,行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間接從業人員250萬人,而2006年印度IT業收入則上升為320億美元,從業人員160萬人,預計2007年印度IT業將創造40萬個就業機會,同比增長25%。據德意志商業銀行公布的數據,財富500強中的一半公司是印度IT公司的客戶,美國GE、波音、花旗銀行都位列其中。美國和歐洲是印度IT產業的主要市場,例如印度TCS公司在歐盟11個國家開設19個辦公室,雇員超過700多人。因印度商業機會增加,世界知名科技公司開始在印度開設分支機構,2005年美國IBM在印度的雇員為38196人,而德國的SAP在印度的雇員將超過4000人。印度位居美國後成為全球第二大軟體出口國。與印度相比,2006年我國在軟體業出口僅為25億美元,尚存一定差距。IT業的發展對於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IT領域競爭將決定未來經濟競爭的方式和形態,因此,加快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生物產業。印度生物科技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快速發展,有望成為印度高科技領域的另一支柱產業。印度生物科技產業2004-2005財年收入為10億美元,2005-2006財年為15億美元,2006-2007財年收入為20億美元。近年,印度生物科技產業發展除造就生物科技領域的熟練勞動力外,而且儲備了該領域的知識基礎,目前印度政府正在論證成為生物科技產業中心以及規劃生物科技產業計劃。印度生物科技產業按年增長36.5%,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盡管目前印度生物科技在全球的份額僅為2%,但印度極具潛力在2010年前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物科技產業中心。全球重要的生物科技公司對同印度公司合作意願不斷上升,根據RNCOS年度題為「亞太地區生物科技市場」報告,印度有潛力在2010年前成為全球5大生物科技國,產值將從2005年的14.5億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50億美元。在最新全球生化調查中,印度Ernst & Young公司排名日本和韓國公司之後,名列亞太地區第三名。

旅遊業。除上述領域外,印度還將旅遊業列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2005年印度旅遊業收入57億美元,預計2006年國外遊客數量將同比增長78%,外匯交易收入將同比增長122%,過去4年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機會310萬,旅遊業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5.3%,創造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的5.4%。為推動旅遊業發展,印度採取的主要政策:放寬航空領域;對航空燃油價格政策;在旅遊領域徵收合理的稅率;並實施旅遊簽證,加強移民服務,變更酒店土地使用規劃手續等措施。

核能計劃。印度核能計劃正在發展中,已經掌握了從勘探、開採到發電、廢料處理的全過程技術。目前印度核能公司負責和平利用核能。印度現運行14座核反應堆(2720MWe),在建8個(5600MWe),印度已開始設計下一代快速增值反應堆,並在未來2年建設新的核能反應堆12座。

可再生能源。除核能外,印度還開發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多樣化,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印度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生物氣體系統,是全球第三大太陽能池板生產國,第四大風能生產國,風力產能總量為970MW。

太空計劃。印度太空署下屬印度太空研究組織負責衛星通訊、資源勘測遙感、環境監控、氣象服務等領域太空系統內的技術研發和合作。印度的空基感測技術以及其他領域的進步推動了印度同美國等一些國家簽署在太空硬體、服務以及數據上的租賃合同,Antrix Corp已經在太空圖片領域與美國、法國構成競爭,預計2006-07年Antrix Corp在衛星發射以及太空產品銷售方面的收入將達到9358萬美元。其客戶主要為歐盟(農業和森林)、日本(火山活動監測)、美國(電話網路交換等)、泰國(信息科技)。

海洋學。印度在印度洋地區開展資源勘探和利用活動,並已向南極地區派出13批科考團,建有2個長期科考站,2007年5月經ATCM批准,印度在南極地區larsemann Hills成立第三個科考站。

國際合作。為推動科技發展,在國際層面上,印度簽署多個雙邊和多邊框架協議,在雙邊層次上,建立印度-英國聯合合作基金,印度-美國科技小組,以及其他雙邊科技合作基金,因承認印度的科技能力,印度被邀請參加國際多個大型科技項目合作,如:反質子和離子研究、國際高熱原子核反應試驗堆等。吸引和鼓勵學生從事科學教育和研究,為推動國際合作,印度政府科技署還採取以下措施:

-促進印度科學界同諾貝爾得獎者交流;

-安排計劃吸引海外出色的科學家和科技學者合作開展研發項目。

印度創新。全球管理者已經認識到印度在創新方面的潛在能力,產品創新、加工創新、製造創新方法吸引外國投資者和跨國企業。過去數年,已有包括GE、微軟、IBM、思科、因特爾、GM、摩托羅拉、HP等100多家跨國公司在印度設立了研發中心,在生命科學領域(生化和醫葯領域)、工程學、通訊相關領域(VLSI)、嵌入技術等累計投資超過10億美元。印度戴姆勒克萊斯勒研究中心是該公司在德國以外的三個研究中心之一,在班加羅爾印度工程師主要參與電子設備、模擬和軟體開發,為其在歐洲和美國市場服務。GE在班加羅爾研發中心研發飛機引擎和渦輪配件。印度政府認為,科技是促進經濟發展和變化的重要推動力,科技在印度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規劃中佔有重要地位,推動各產業最大程度的產出,為社會造福,改善生活質量。

印度企業跨國發展。根據印度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印度企業並購金額為43億美元,2006年上升為150億美元,預計2007年將超過350億美元大關。印度國際化發展已經成為美國和歐洲商界的重要議題,印度發展實踐成為美國哈福大學商學院教材。印度Tata、Infosys、Reliance等公司成為全球知名公司。最近波士頓咨詢集團(BCG)研究報告顯示,2004-2006年國際上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 3000家公司認為,印度公司具有低成本、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優勢,有望成為國際知名公司的重要消費者、商業合作夥伴及重要競爭者,未來成功的關鍵將是同印度公司的合作。印度通過改變成本、資源、物流及市場等要素變數提高國際化能力,在海外設立機構,並兼並海外公司,主要涉及制葯、通訊、汽車、IT等領域。印度儲備銀行在推動企業國際化戰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伴隨印度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印度儲備銀行逐漸放鬆海外投資限制,以便於印度公司對外投資,並不斷修改對外投資上限和批准程序。

中國、印度國情相似,盡管我國在經濟領域諸多方面領先於印度,但印度在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葯等領域的發展值得關注,印度制定鼓勵優惠政策,發揮人力資源和後發優勢,實施印度式的「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其發展模式對於我國優化產業結構,制定產業發展戰略,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❸ 電動車進入印度的分析報告

其次是里子。整車的結構很簡單,基本單元就是車架、塑件、減震、電池回、控制器、電機。車架的質量答尤為關鍵,很多用戶不太在意車架的品質,因為這部分很難觀察到。但是車架的品質直接決定了整車的安全性能,以下為大家提供幾種驗證車架的方法。首先觀察車輛塑件裡面的車架的焊接水平,如果有出現假焊、脫焊的情況,說明車架的品質不夠理想。其次觀察車架是否有生銹的痕跡,因為車架為了防止生銹需要一個稱之為電泳的工藝,很多車架廠商為了控製成本,只是簡單噴黑漆而沒有電泳,如果新車即有生銹的問題,那說明車架電泳品質有異常。最後試車,高速行駛然後緊急剎車,看車架是否出現左右晃動,如果晃動很厲害,說明車架質量不過關,存在安全隱患。因為電動車市場魚龍混雜,車架又是隱藏在車輛內部無法直接檢查,因此很多廠商對車架品質的控制並不嚴格。挑選到好的車架,對整車十分重要。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如果整車去掉電池,可以托起試試重量,越重說明整車的用料越扎實,安全性能較好的可能性越大。

❹ 印度經濟比中國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嗎

印度經濟要超過中國在可見的將來是不可能的,因為對於印度經版濟的GDP總量和人均權GDP中國都數倍於印度,雖然印度的經濟增速,去年首次超過中國,但印度的經濟落後中國太多,各種基礎設施太落後,人口增速太快,可持續發展性不強。超過中國,不過是一個口號,喊得越響越是心虛。就像中國經濟和美國相比,經濟發展速度從改革開放後都是兩位數增長數倍於美國,但每年增長的數量因為人均底數太薄一直落後於美國,至今看來趕上美國都是遙遙無期,中印比中美之間差距更大,如果不是出現什麼內亂導致中國經濟大幅度的後退,印度度經濟要超過中國希望十分渺茫。

❺ 印度市場對小米的影響是什麼

提到小米在印度的發展,瞬間在我腦海里回盪起一句:Areyouok?




深耕印度市場的絕不僅僅只是小米,華為、vivo、oppo、聯想等國內廠商即將開始新的異域廝殺,因為這是一塊不知滋味如何但必須要吃的肥肉。

閱讀全文

與印度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頒獎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294
駕校培訓部培訓方案 瀏覽:259
科技教育培訓工作設施方案 瀏覽:503
裝飾公司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34
寧波優生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50
幼兒園小班中秋國慶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82
攜程品牌營銷組合 瀏覽:320
市場營銷的工作總結 瀏覽:697
免費推廣月執行方案 瀏覽:747
十月餐飲營銷方案 瀏覽:435
旅遊業網路營銷論文 瀏覽:414
工會福利方案策劃 瀏覽:163
眼鏡網路營銷策劃案 瀏覽:897
策劃學校親自活動方案 瀏覽:169
園區元旦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321
培訓中心春季開學工作方案 瀏覽:223
文化對市場營銷的機會 瀏覽:512
市場營銷技巧對企業的作用 瀏覽:95
電子商務案例是指什麼意思 瀏覽:909
骨幹教師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