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服裝行業市場調查報告總結收獲

服裝行業市場調查報告總結收獲

發布時間:2021-01-24 23:00:52

㈠ 服裝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網路新聞:07年內衣,運動裝市場

㈡ 求一篇服裝類的職業水平報告

很辛苦找到的!
(一)課題的提出

1、經濟的發展促使人們對服裝的需求從溫暖型向審美型轉變,同時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紡織服裝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少服裝企業也由過去傳統的以來料加工為主的小作坊逐步發展成集面料研發、產品設計、生產製作、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外聯系合作的增多,不少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逐漸被運用到服裝設計、生產、銷售過程中。服裝企業的蓬勃發展迫切呼喚高素質的勞動者。因此職業教育必須要正視企業發展的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通過多途徑探索來提高服裝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以滿足企業的要求。

2、職業學校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厭學情緒普遍存在。要通過兩年的在校學習使他們成為企業歡迎的人才有一定的難度。作為學校而言,必須要認真研究學生現狀和企業要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因此傳統意義上的照本宣科、過分追求專業大而全、各學科自成體系、重理論教學等教學觀點與教學理念必然受到了沖擊,我們必須要著重研究學生的特點,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多種途徑出發努力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產生於職業教育實際,是學校走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的內在需要,其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必將能促進服裝專業的發展,有利於品牌專業的打造,為學校發展贏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1、「技能」,指掌握並能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

2、「職業技能」,指為從事某一專業職業而必須具備的能力。它包括職業素養、操作技能等,與職業素質密不可分。

3、「服裝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指將來能專業從事服裝設計、生產、銷售以及服裝企業各項管理的學生所應具有的職業能力。

三、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1、提高服裝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途徑研究.

2、提高服裝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方法研究.

四、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一)研究的過程

本課題是2001年6月經通州市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批准立項的。立項後,課題組在學校教科室的指導、幫助下,認真設計了研究方案。之後課題組對整個研究進行了任務分解,做到任務落實到人。全體成員按照分工和時間部署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2001年9月,學校對校內中層幹部的工作崗位進行調整,原課題負責人李培西同志調離服裝工藝部。課題組隨即明確由服裝工藝部主任姜漢榮同志任課題組負責人,具體負責本課題的研究工作。2005年8月,姜漢榮同志調離服裝工藝部,隨後由校長助理、服裝工藝部主任顧強同志及服裝工藝部副主任高飛同志負責課題的後期組織工作。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了對課題組成員的業務培訓。課題立項初期,不少同志是帶著對教育科研的美好憧憬而加入到課題組的。但他們對教育科研的內涵、教育科研的方法知之甚少,對與課題相關的教育理論特別是支撐性理論也了解得比較少。這些都成了推進課題研究的阻礙。為保證課題研究的正常進行,我們以課題組為單位積極組織全體成員集體學習相關理論,幫助大家提升理論素養。課題組負責人姜漢榮同志曾參與過南通市教科研培訓班的學習,是我校南通市級「九五」立項課題的主要參與者,對教科研工作有一定的了解。為此該同志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多次為課題組成員舉辦講座,尤其就教科研方法進行了指導。對學校組織的相關教科研講座則是全員認真參加,切實提高了課題組成員的業務水平。

2、加強了對課題的整體駕馭。開展本課題研究是服裝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它產生於實際,服務於實際。要使課題研究真正為教育教學服務,整體駕馭非常重要。為此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努力。一是切實加強了對當今服裝行業市場的調查分析。我們組織專人多次到企業進行調查,了解當前的企業發展動態,尤其了解新形勢下品牌營銷戰略,進而對服裝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方向進行預測。從企業現狀的調查中了解服裝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結合現有服裝專業培養目標進行分析,明確本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調查分析貫穿了整個研究過程之中,提高了研究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二是切實加強了課題研究的協調。課題研究一開始我們就對課題研究進行了任務分解,明確了工作分工。但課題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分、各個環節通力配合,因此分工不分家。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注重了子課題與子課題之間的協調。我們根據子課題研究的推進情況,不定期地召開課題組會議,通報各自的研究進展情況、研究成果和研究體會,相互借鑒,共同研究下一步課題推進的辦法,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3、加強了改革試點。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把改革試點貫穿其中,特別是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上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我們先後啟動了文化課的「分層式」教學改革和專業課的「項目教學」改革。尤其是「項目教學」改革,我們進行了大力度的推進、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全體服裝專業的專業教師都參與了實踐,僅配合改革的校本教材就編寫了十多部,在學校組織的「項目教學」改革試點匯報會上我們充分展示了改革成果,學校組織「項目教學」改革論文評比,本課題組的所有成員都撰寫了論文並全部獲獎。

(二)研究的方法

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

1、調查研究法

我們有計劃有步驟地就企業生產現狀、企業發展前景、畢業生就業現狀、用人單位人才使用與需求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廣泛的調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數據,真正了解到了社會的需求,為整個課題的推進提供了充足的事實依據。

2、行動研究法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進行了廣泛的實踐,邊研究邊改革邊試點,在行動中尋找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育教學。

3、文獻研究法

在操作過程中我們藉助網路、期刊搜集、整理了不少與本課題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及其他專家在這方面已取得研究成果,進行了一定的借鑒。這些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有效地推進了課題研究的開展,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五、研究成果的概述

1、理論成果

冷靜回顧整個研究過程,我們一方面回答了實踐中的許多問題,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課題組成員牢牢把握職教規律,瞄準企業需求,就服裝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內涵、標准、「項目教學」改革的組織等方面做了積極的探討。我們認為:

(一)在人才培養途徑上應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我國,服裝行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行業。同時服裝學科是一門邊緣性學科,涉及到美術、化工、紡織、視覺傳達、營銷、管理、計算機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從業者需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綜合能力。傳統的服裝教學則是一種典型的師傅帶徒弟模式;當時的國內服裝企業則從事簡單的來料加工,因此招收的工人僅僅需要懂得縫制就行,即傳統意義上的縫工。但隨著我國加入WTO,服裝企業從原有的來料加工向自我研發、自創品牌、自重營銷的綜合性企業過渡,服裝企業對人才的則是能從事設計研發、生產管理、策劃營銷等綜合性的服裝人才,加之中職服裝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藍領,就要求我們服裝專業人才的培養從傳統的簡單操作型向復合型、綜合型人才轉變,因此需要學生在校期間除懂得基本的制圖及縫制工藝以外,還需掌握面料學、美術學、設計學、計算機、營銷管理、紡織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需掌握工業化生產流程管理知識及在工業化生產中相關關鍵崗位製版、質檢等工種技術要領。

(二)在服裝課程的設置上應當互相穿插、相互滲透

傳統的服裝類學科的設置如下:人體素描、服裝色彩設計學、服飾圖案、服裝概論、服裝設計、時裝畫技法、服裝材料、結構制圖、服裝工藝等,各門學科之間相互分類比較明確。例如,教師在講工藝時,由於結構、材料等學科的教學進度或教學內容有所偏差,往往無法按計劃正常開展。出現相互扯皮的現象;另外,服裝設計的學生在進行創作時有可能涉及到面料設計、家居設計、服飾品設計,運這時因為所進行的課程是服裝設計,各門課程又比較孤立,學生無法在面料設計、家居設計、服飾品設計等方面繼續發展只好轉到服裝設計上來,長此以往,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在面料設計、家居設計、服飾品設計方面的特長。為此,我們在服裝類課程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到項目教學的特點,將二個學期所涉及的主要教學內容編定項目,並根據學期順序編排項目表,根據項目的實施來選擇教材內容,編排綜合 性校本教材。例如:針對女式襯衫領的款式變化這一項目,我們根據不同的款式變化來組織材料、結構、工藝課程內容,並引入生產一線用的新工藝、新技術的內容,從而達到了各學科的街接與融合。教師在教學生在學某一項目時,各門學科的老師都會根據項目類綜合教材的內容要求積極配合,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全面特長也得到充分發揮。正由於學科上的相互滲透,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也充分發揮了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盡最大可能的縮短服裝教育與服裝行業之間的距離

在課題研究前,我們學校的服裝教育始終沒有改變「普教」的身份,始終游離於行業之外,處於一種較為封閉的狀況。要改變服裝教育目前所處的尷尬狀態,必須採取以下途徑:

1、改革教師聘任機制: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師聘任形式,聘任部分在行業第一線,具有較高水準的從業人員充實教師隊伍,另外我校為了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使教師更適應企業及行業的發展,要求教師定期下企業鍛煉,教學以外的時間深入到企業中,從而既給企業注入了新的理念與活力也給學校帶來了行業中的最新動態。到企業兼職。

2、加大產學研力度:與企業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活動,並以學生為主體,使這種活動深入到課堂,在教學中實現,讓學生動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操作時會根據不同企業需要而確定不同的運作方式。

3、加強服裝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適度的開展就業前的頂崗培訓,使我們培養的學生一經就業就能服務於行業、達到學校教育目標與單位用人標準的對工銜接。

(四)注重課堂教學的途徑研究

途徑1:注重教師示範講解、巡迴指導、作業批改的主導作用。

教師實訓教學中只有通過示範講解這種有效形式,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形象直觀的表現出來,教師可以控制自如,易於學生理解。這種示範教學的途徑,通過教師直接示範,並加之講解與引導,從示範中讓學生了解操作要點、操作規程,同時了解一些基本手法及常見問題。是目前在實訓教學中最常規易行的一種方式。

途徑2:項目教學模式探索

即在教學中注重改革以往的教師一言堂,從項目的提出到學生的分組設計、互動,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來探索,在活動中教師僅僅起到一種組織者和指導者,允許學生在項目框架內開展自主學習,從而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也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

途徑3:分層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探索

「互助合作小組」是一種新型的結構——功能聯合體,由兩名以上(通常6名左右)學生根據性別、才能傾向、個性將征、學業成績、家庭社會背景、特長愛好、能力等方面的合理差異組建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

作用一:分小組優差學生進行組合,進行一對一,或叫一幫一的互助學習活動,從而讓教學能充分關心到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作用二:各小組可以搞成1個學習的小團隊,多個學生有各自的特長與想法,在學習與創作中可以進行共同交流、討論、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途徑4: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加強教學科研力度,提高產、學、研成果,適度的開展以各教師帶名學生的工作室制,效仿大學教授帶研究生的形式,以1個教師加幾個學生為一個團隊,學生與教師一起參加某個課題,或某個產品的設計,研發與生產任務,從而讓學生在老師一起動手做的同時,提高了眼界,增長了學識,同時也能由點及面的輻射全班。

基於這些認識,課題組成員撰寫了不少論文和教學隨筆。其中有不少文章在有關刊物發表或在省市論文評比中獲獎。

2、應用成果

通過五年的探索和實踐,我校服裝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突出表現在:一是職業素養明顯提高。課題研究之前,我校服裝專業學生對服裝專業的理解始終比較粗淺,總喜歡把自己與「縫工」劃等號,對服裝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素養知之甚少,因此學習較為盲目。通過研究,我們幫助學生了解了「什麼是服裝專業?」、「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麼?」、「職業素養的內涵是什麼?」等問題,使學生明確了目標和努力的方向。絕大多數學生能主動努力,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學生的整體職業素養水平得到提高。二是操作技能明顯提高。過去由於認識上的問題,我們對服裝專業學生的操作技能標準定位不夠准確,過於注重學生縫制速度、質量的培養,與服裝短訓班教學區別不大。通過研究,我們對操作技能標准做了較為准確的定位,即學生既要具備熟練的縫制技能,還要掌握製版、編寫工藝單、服裝CAD等技能。認識上的到位再加上「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僅用一年時間學生就達到中級工水平,而過去是兩年),服裝生產中的不少關鍵技術得到了掌握,學生的技能水平受到了用人單位一致認可。這兩年我校服裝專業畢業生以較高的職業技能水平受到了眾多服裝企業的青睞,學生供不應求。良好的就業形勢也促進了我校服裝專業的發展。在包括蘇南在內的眾多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普遍不景氣,招生人數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我校服裝專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招收人數逐年增加,成為學校的重點骨幹專業,2004年1月該專業還通過了江蘇省示範專業的驗收。

3、初步效應

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不僅解決了提高服裝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若干問題,而且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積極性、主動性。課題研究後,教師的科研意識大大增強,學校科研氛圍日趨濃厚,教師參與課題研究逐步變成了一種自覺行為。同時教師的科研素質在實踐中得到了提高,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加速了教師從教書匠向學者的轉變,加快了教師的成長。

六、需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提高服裝專業學生技能水平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包括實習設備、實習材料及相應的課堂環境與組織模式、學生的基礎、學習動機、學習方式、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思想、企業需要等等,只有正確協調好以上因素,方能有效的提高服裝專業學生技能水平。但如何協調這些因素還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

2、教師的教學觀念及個人業務水平是影響學生技能水平的關鍵因素。教師應主動適應企業工藝及技術的變化,及時吸收新知識,確立現代教育觀念,自覺的轉換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指導者、幫助者。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將為之作出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以找准結合點和載體。

㈢ 中國高爾夫市場研究咨詢報告

〖 報告簡介 〗

中國目前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高爾夫球具生產國。盡管高爾夫在我國的發展尚未到成熟階段,但具有世界知名品牌的高爾夫用品廠商紛紛落戶中國市場,並設立加工廠。「中國製造」已成為我國高爾夫用品製造業重要的成長模式,同時我國也不乏具有民族本土特色的高爾夫用品製造業。我國的高爾夫健身娛樂業以高爾夫俱樂部的迅速增多和高爾夫旅遊市場的不斷擴大為主要特徵。作為提供健身、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產業,高爾夫俱樂部承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爾夫市場的不斷擴張,高爾夫俱樂部將更加發揮它在宣傳、引領高爾夫運動方面的重要角色。我國高爾夫旅遊的開展更是如火如荼,與臨近的東南亞國家相比, 我國高爾夫旅遊具有時間距離、氣候條件、交通直航等便利條件,高爾夫旅遊的發展潛力和優勢十分顯著。因此涌現出了雲南和海南這兩個高爾夫旅遊大省。

隨著高爾夫產業發展進入2008年,高爾夫的發展在中國了也進入了第24個年頭。在這24年裡中國高爾夫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樂觀的產業體。隨著中國高爾夫職業選手在國際舞台上不斷取得優異成績,高爾夫運動在中國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識和關注。高爾夫球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帶動了高爾夫市場的火熱發展。中國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的差異更帶動了高爾夫旅遊市場的火爆,尤其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份,大批的北方高爾夫球友如候鳥遷徙般南飛。不僅如此,國際間的高爾夫旅遊市場也相當的活躍,日本、韓國的高爾夫愛好者來中國進行高爾夫旅遊消費,直接帶動了如山東、海南等地的旅遊收入。高爾夫旅遊成為了高爾夫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和生命力的朝陽產業。在這二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高爾夫由最初的球具市場到後到來高爾夫會籍市場,再到現在的高爾夫賽事市場,高爾夫正逐步進行一個成熟穩健的發展階段。像歐巡賽、亞巡賽等一系列國際大賽落戶中國大陸,國內各式業余性賽事也如火如荼的進行,高爾夫賽事成為了帶領高爾夫產業發展的領頭羊。高爾夫訂場是高爾夫發展過程中打球人數不斷擴大,下場要求不斷提高,打球人消費不斷趨向理性的必然要求。高爾夫訂場的優勢在於將球場資源和消費需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實現利益的合理分配。隨著網路信息的不斷發展,高爾夫訂場也將越來越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中國高爾夫球場建設每年將以20-30%的速度遞增。目前中國高爾夫消費人群達100萬人,年增長比例達30%。2008年我國高爾夫球場總數有望達到 1000家。未來10年中,如果在4.5億左右城市人口中有2‰打高爾夫球,則中國將接近有1000萬之眾打高爾夫球。如果按照美國打球人數與球場數量的比例關系,則中國未來10年需要建8000個球場及練習場。

本報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國土資源部、中國高爾夫產業經濟中心、中國高爾夫球協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等部門和機構提供的基礎信息,以及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提供的大量資料,結合對高爾夫俱樂部和科研單位等的調研,對國內外高爾夫行業的發展狀況、行業運行情況、競爭格局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報告運用詳盡的統計圖表直觀的對中國高爾夫產業的經濟發展進行了描述,並對未來的發展進行了預測。本報告數據及時全面,圖表豐富,為高爾夫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准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 報告目錄 〗

第一部分 行業概況及發展環境
第一章 高爾夫行業概況 1
第一節 高爾夫運動概況 1
一、高爾夫運動起源 1
二、高爾夫運動特點 4
三、高爾夫運動規則 5
四、高爾夫運動發展歷程 6
第二節 高爾夫運動用品分析 13
一、高爾夫裝備 13
二、高爾夫球桿 15
三、高爾夫球演變歷程 16
第三節 高爾夫經濟 18
一、高爾夫經濟概述 18
二、高爾夫經濟經濟效益分析 19
三、高爾夫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21
四、高爾夫球運動經濟理論分析 24
第四節 高爾夫場地 26
一、高爾夫場地概述 26
二、買賣高爾夫球場中法律問題 27

第二章 高爾夫發展環境分析 31
第一節 全球環境分析 31
一、全球高爾夫基本現狀 31
二、亞洲高爾夫發展環境 32
三、美國高爾夫產業發展狀況 42
第二節 我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53
一、2007年國民經濟發展狀況 53
二、200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狀況 57
三、200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分析 77
四、2008年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情況 89
第三節 中國高爾夫產業軟環境分析 105
一、軟環境概念 105
二、經濟環境 105
三.社會文化環境 107
四、政策環境 108
五、高球對社會發展影響分析 109

第二部分 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第三章 我國高爾夫行業發展狀況 111
第一節 我國高爾夫相關產業分析 111
一、製造業 111
二、服務業 112
三、高爾夫房地產業 113
四、中國高爾夫物業服務分析 114
五、高爾夫文化滲透餐飲業 117
六、高爾夫第三方服務概念 118
第二節 我國高爾夫產業發展狀況 118
一、中國高爾夫產業發展基本特徵 118
二、中國高爾夫產業發展背景及現狀 125
三、現代高爾夫產業發展狀況 125
四、中國高爾夫產業化影響分析 127
五、中國高爾夫產業發展策略 129
第三節 高爾夫發展瓶頸及策略 131
一、制約我國高爾夫發展主要因素 131
二、中國高爾夫產業發展挑戰分析 134
三、中國高爾夫產業人才問題 135
四、中國高爾夫產業發展瓶頸分析 137
五、中國高球解決發展瓶頸新思路 138
第四節 高爾夫發展應解決問題 140
一、高爾夫發展問題背景 140
二、高爾夫球場建設及其運動行政管理 141
三、高爾夫球運動發展整體戰略 141
四、高爾夫球運動管理法規及行業標准 142

第四章 高爾夫行業發展現狀 145
第一節 高爾夫行業分析 145
一、高爾夫體系觀 145
二、高爾夫品牌觀 145
三、高爾夫產業觀 146
四、高爾夫經營觀 147
五、高爾夫困局觀 148
第二節 高爾夫行業發展現狀 150
一、中國高爾夫相關產業發展現狀 150
二、2008年高爾夫經營策略 153
三、2008年中國高爾夫球行業發展機遇 159
四、2008年中國高爾夫產業經濟中心成立 160
第三節 高爾夫行業發展分析 161
一、中國高爾夫產業發展現狀 161
二、我國高爾夫產業投資現狀分析 163
三、中國高爾夫與產業化關系分析 164

第五章 高爾夫運動發展狀況 166
第一節 國內外高爾夫運動發展狀況 166
一、國外高爾夫球賽事分析 166
二、國內高爾夫球賽事分析 167
第二節 中國高爾夫運動發展狀況 168
一、現代高爾夫運動發展狀況 168
二、中國高爾夫運動發展情況 169
三、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發展狀況 169
四、中國高爾夫運動發展挑戰分析 171
五、高爾夫運動發展策略 173
第三節 中國高爾夫運動大眾化發展分析 174
一、中國高爾夫大眾化發展現狀 174
二、制約中國高爾夫大眾化因素 177
三、高爾夫球大眾化發展策略 180
四、中國高爾夫大眾化發展展望 183
第四節 中國高爾夫運動培訓市場狀況 185
一、中國高爾夫教練市場 185
二、2008年高爾夫專業培訓機構需求狀況 188
三、高校牽手高球前景分析 191
第五節 中國高等高爾夫教育分析 193
一、問題的提出 193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94
三、結果與分析 194
四、結論與策略 199

第三部分 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第六章 我國高爾夫市場發展狀況 203
第一節 高爾夫球會顧客與質量觀念 203
一、消費者分析 203
二、高爾夫市場供需與顧客需求分析 203
三、高爾夫球會質量觀念分析 204
第二節 中國高爾夫市場發展狀況 204
一、高爾夫球場市場定位 204
二、國內外高爾夫用品市場發展分析 208
三、中國高爾夫市場發展狀況 211
四、中國高爾夫市場發展機遇 212
第三節 中國高爾夫市場發展現狀 213
一、高爾夫用品市場發展現狀 213
二、高爾夫產品市場重組分析 215
三、高爾夫軟性市場分析 216
四、高爾夫球具店市場分析 217
第四節 高爾夫二手市場發展狀況 219
一、二手市場需求 220
二、二手市場供給 220
三、二手市場發展策略 221

第七章 我國高爾夫球場 222
第一節 中國高爾夫球場現狀分析 222
一、我國高爾夫球場發展情況 222
二、中國高爾夫球場發展瓶頸 222
三、高爾夫球場發展問題 223
四、中國高爾夫球場產業發展分析 226
五、高爾夫球場價格變化分析 228
第二節 中國高爾夫球場經營分析 231
一、高球場與旅遊業 231
二、高球場與展覽會 232
三、球場球會與房地產 232
四、高球場與會員制 233

第八章 我國高爾夫旅遊市場 234
第一節 我國高爾夫旅遊市場發展分析 234
一、我國高爾夫旅遊條件分析 234
二、高爾夫旅遊存在問題 234
三、高球運動對旅遊產業影響分析 235
第二節 我國高爾夫旅遊市場發展現狀 239
一、中國高爾夫業旅遊現狀分析 239
二、中國高爾夫旅遊市場優勢與潛力 239
三、高爾夫旅遊市場發展分析 241
四、高爾夫旅遊未來發展方向 244

第九章 我國其他高爾夫相關行業 245
第一節 我國高爾夫房地產行業 245
一、高爾夫與房地產關系分析 245
二、我國高爾夫房地產發展狀況 246
三、高爾夫房地產發展問題分析 247
四、高爾夫別墅銷售狀況 249
第二節 我國高爾夫服裝市場 256
一、高爾夫服裝品牌和消費關系分析 256
二、高爾夫女士服裝變更分析 257
三、高爾夫服裝國內外差異 258
四、高爾夫服裝產業發展現狀 259
五、中國高爾夫服裝未來發展方向 260

第十章 我國高爾夫產業區域市場 263
第一節 北京 263
一、北京高爾夫市場發展狀況 263
二、北京消費者消費行為 264
三、消費群體消費能力對比分析 265
四、消費者購買會籍動機分析 266
五、消費者最看重因素分析 267
六、消費者對北京高爾夫球場評價 267
第二節 廣東省 269
一、廣東高爾夫產業發展狀況 269
二、廣東高爾夫會員卡二手市場分析 270
三、深圳高爾夫博覽會發展分析 271
第三節 其他區域 273
一、雲南省高爾夫俱樂部現狀 273
二、山東高爾夫市場分析 277

第四部分 行業競爭及發展策略分析
第十一章 我國高爾夫行業競爭狀況 279
第一節 我國高爾夫行業國際競爭狀況 279
一、競爭者分類及競爭 279
二、競爭能力分析 280
三、中國高爾夫競爭力分析 282
第二節 我國高爾夫行業競爭狀況 284
一、行業內部競爭分析 284
二、高爾夫市場競爭現狀 286
三、高爾夫競爭馬太效應分析 287
第三節 我國重點高爾夫球俱樂部分析 290
一、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 290
二、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球場 291
三、海南三亞亞龍灣高爾夫球會球場 296
四、上海旭寶高爾夫俱樂部球場 298
五、昆明春城湖畔度假村 298
六、北京鄉村高爾夫俱樂部 299
七、大連金石高爾夫俱樂部 300
八、長安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 301

第十二章 我國高爾夫行業營銷策略 302
第一節 中國特色高爾夫營銷分析 302
一、中國高爾夫消費立體模式構建 302
二、高爾夫市場營銷分析 304
三、高爾夫球會品牌營銷挑戰分析 307
四、中國高爾夫營銷分析 312
第二節 中國特色高爾夫會籍營銷模式 318
一、中國特色高爾夫會籍模式背景分析 318
二、中國高爾夫會籍模式分析 319
三、中國高爾夫會籍營銷變革分析 321
四、高爾夫會籍營銷變革路線圖 323
五、中國高爾夫會籍營銷效果 325
第三節 中國高爾夫球營銷策略 327
一、本土化營銷 329
二、高雅時尚化營銷 329
三、集約化營銷 330
四、戰略聯盟營銷模式 330
五、大區域型營銷 330
六、銷售服務質量 331
七、適度促銷策略 331

第十三章 我國高爾夫企業經營策略 333
第一節 高爾夫球場經營管理探討 333
一、高爾夫球場施工及更新 333
二、高爾夫球場銷售環節 管理 335
三、高爾夫球場運作能力 337
四、服務意識與專業技能 339
五、球場目標管理責任制 342
第二節 2008年高爾夫經營策略 342
一、借機打好國際牌 343
二、巧妙打好搭車牌 344
三、大力打好歷史牌 344
四、隆重打好文化牌 345
五、精心打好整合牌 345
第三節 中國高爾夫行業經營策略 346
一、中國高爾夫發展模式 346
二、國內高爾夫專賣店經營策略 348
三、我國知名高爾夫品牌發展挑戰 352
四、高爾夫行業品牌策略 357

第五部分 行業發展趨勢
第十四章 我國高爾夫行業發展趨勢 361
第一節 2008-2009年高爾夫行業發展前景 361
一、高爾夫市場潛力分析 361
二、中國高爾夫發展前景 362
三、高爾夫發展方向分析 363
第二節 2008-2009年高爾夫行業發展趨勢 364
一、高爾夫產業在中國未來發展趨勢 364
二、中國高爾夫產業化發展趨勢 365
三、多元化是中國高爾夫發展趨勢 371

圖表目錄
圖表:2005-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季度環比圖 53
圖表:2007年各月份CPI漲幅 56
圖表:2007年經濟核心數據及政策 56
圖表:2008年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 57
圖表:2008年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58
圖表:2008年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59
圖表:2007-2008年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 62
圖表:2008年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63
圖表:2008年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64
圖表:2008年2月我國經濟及政策狀況 65
圖表:2006-2008年1月我國貸款狀況 66
圖表:2008年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走勢圖 66
圖表:2008年2月份全國房屋價格指數 67
圖表:2008年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走勢圖 67
圖表:2008年2月工業品出廠價格環比圖 68
圖表:2007-2008年2月我國CPI走勢圖 68
圖表:中國CPI各類產品和服務比重 69
圖表:美國CPI各類產品和服務比重 69
圖表:2008年1季度石油加工、煉焦行業利潤總額患比圖 70
圖表:2008年1季度石油加工、煉焦行業利潤總額走勢圖 70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GDP數據 70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CPI數據 71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房價數據 71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PPI數據 71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 71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就業數據 71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居民收入數據 71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金融數據 71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外匯儲備數據 72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貿易順差數據 72
圖表:2008年1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走勢圖 72
圖表:2008年1季度准M2三個月環比增速 72
圖表:2008年3月全國物價指數走勢圖 73
圖表:2008年1月央行下一步調控措施動向調查 73
圖表:2008年央行加息次數調查 73
圖表:2008年2月央行下一步調控措施動向調查 74
圖表:2008年1月物價動向調查 74
圖表:CPI上漲投資動向調查 74
圖表:工業增加值三個月環比增速 75
圖表:CPI上漲消費動向調查 75
圖表:2008年3月份不同價格的同比和環比漲幅 75
圖表:2008年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76
圖表:2007-2008年二季度我國GDP變化 77
圖表:2008年1-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 77
圖表:2008年1-6月國民生產總值 78
圖表:2008年1-6月農業生產總值 78
圖表:2008年1-6月工業生產總值 78
圖表:2008年1-6月固定資產投資總值 79
圖表:2008年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79
圖表:2008年1-6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79
圖表:2008年1-6月進出口總額 80
圖表:2008年1-6月城鎮就業情況 80
圖表:2008年1-6月城鄉居民收入情況 80
圖表:2008年1-6月主要經濟數據及貨幣調控政策 81
圖表:2008年1-6月我國貨幣政策 81
圖表:2007-2008年1季度進出口增速的反差 82
圖表:CPI上漲對投資的影響 86
圖表:CPI上漲對消費的影響 86
圖表:2008年3月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按部門分類) 91
圖表:2008年3月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 92
圖表:2008年3月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按部門分類) 93
圖表:2008年3月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 94
圖表:2008年3月金融機構外匯信貸收支表 95
圖表:2008年3月其他商業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 96
圖表:2008年3月貨幣供應量統計表 97
圖表:2008年3月匯率、黃金和外匯儲備報表 98
圖表:2007-2008年1月貨幣供應量走勢圖 98
圖表:2007-2008年3月貨幣供應量表 99
圖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表 99
圖表:1991-2008年我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 102
圖表:1997-2008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 102
圖表:2004-2008年中國加權貸款利率與法定基準利率之差 103
圖表:1994-2008年中國貿易條件變化分析 103
圖表:1996-2008年中國貿易順差佔GDP的比例 104
圖表:美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關系分析 104
圖表:日本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關系分析 105
圖表:我國高等院校開設高爾夫專業教育的起始時間表 194
圖表:我國開設高爾夫專業教育學校的分布情況表 195
圖表:我國開設高爾夫專業教育院校一覽表 195
圖表:我國高爾夫專業教育層次統計表 196
圖表:我國高等院校高爾夫專業教育學校分類統計表 197
圖表:我國高等院校高爾夫專業教育辦學形式統計表 198
圖表:北京高爾夫球消費者增長情況 264
圖表:高爾夫球消費者下場打球的頻率 264
圖表:高爾夫球消費者平均每次在球場消費情況 265
圖表:球員購買會籍的最主要原因 266
圖表:消費者對於球場的各項指標的態度 267
圖表:高爾夫球消費者需求和高爾夫會籍產品的對比圖 320
圖表:我國高爾夫球客戶需求步驟 322
圖表:高爾夫消費團體需求分析 324
圖表:高爾夫會籍「變種」後的產品價值結構圖 325
圖表:高爾夫球友會價值服務包新增版快舉例 326

㈣ 急。。。。求關於私營服裝行業管理的調查報告(3000字)

我國最早關於通信的記載,是來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即商代,亦稱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清光緒年間,在此掘得龜甲獸骨,上刻文字,後稱甲骨文。甲骨文中記載著殷商盤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邊戌向天子報告軍情的記述,有「來鼓」二宇。經考證,「來鼓」即類似今天的偵察通信兵。在古書《待經》中,也有「簡書」的記載,『簡書」就是用獸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傳遞的官府緊急文書。「簡書」出於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紀一11世紀),這也就是郵驛的前身。
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都源於奴隸制國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對通信的需要。據歷史記載,在兩千七百年前的周幽王時代,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關於烽火通信有個叫「千金一笑」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說:周幽王有個愛妃褒姒,她雖長得很美,但輕易不肯一笑。為此,周幽王使出了 個賞格:「誰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賞他一千斤金子」(當時把銅叫金子)。於是有人想出了一個點起烽火戲諸侯的辦法,想換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帶著愛妃褒姒登上城樓,命令四下點起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了烽火,以為西戎(當時西方的一個部族)來犯,便領兵趕到城下救援,但見燈火輝煌,鼓樂喧天。一打聽才知是周幽王為了取樂於娘娘而乾的荒唐事兒,各諾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氣憤地收兵回營。襲姐見狀,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來犯, 雖然點起了烽火,卻無援兵趕到。原來各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結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殺了周幽王,從此滅了四周。這個歷史故事不僅生動的描繪了當時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況,同時也告戒後人,不企是什麼人和什麼時候,都不能拿通信當兒戲。

利用烽火台傳遞信息,雖然較快,但只能起到報警的作用,很難滿足掌握敵情,指揮作戰的需要。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上的需要,從殷商時代的「來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傳送官府文書的更加嚴密的郵驛制度,並與烽火台互為補充,配合使用。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在全國修馳道,「車同軌、書同文」,建立了以國都咸陽為中心的繹站網,制訂了郵驛律令,如竹簡怎樣捆紮、加封印泥蓋印以保密;如何為郵驛人馬供應糧草;郵驛怎樣接待過往官員、役夫等,形成了我國最早的郵驛法。

漢代郵驛繼承秦朝制度,並統一名稱叫「驛」。規定五里一,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驛。郵驛還隨著「絲綢之路」的形成而通達印度、緬甸、波斯等國。到了唐代,郵驛大大發展,全國共有陸驛、水驛及水陸兼辦郵驛1600多處,行程也有具體規定,並訂有考績和視察制度,驛使執行任務時,隨身攜帶「驛卷」或「信牌」等身份證件。
宋代由於戰爭頻繁,軍事緊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將由民夫充任的驛卒改由士兵擔任,增設「急遞鋪」,設金牌、銀牌、銅牌三種,金牌一晝夜行五百里,銀牌四百里,銅脾三百里。實行每到一站換人換馬接力傳遞。到了元代,由於軍事范圍和疆域擴大,僅在國內就有驛站1496處,並將郵驛改稱為驛站。
明代在沿襲舊制的基礎上,由於海上交通日漸發達,隨著部和七下西洋,還開辟了海上郵驛。清初有官辦驛站1600餘處,驛卒七萬余名,驛馬四萬多匹,歸兵部主管。19世紀中葉以後,驛站經費多被官吏貪污中飽,驛政廢馳。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郵政逐步興起,驛站的作用日漸消失,於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銷驛站。
郵驛制度起源於奴隸制度的國家,盛行於封建社會,並隨著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終結。郵驛與烽火台通信雖系歷代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同時也是我國進入有組織的進行通信工作的開始。它不僅在我國郵政通信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為促進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驛站是官府的通信組織,只傳遞官府文書。一般老百姓傳遞信息,只有託人捎帶,然而輾轉傳遞,緩不濟急,且易延誤遺失。我國古書中記載著不少有關「鴻雁捎書」一類的故事,可見古代人民通信多麼艱難。而今天人們依舊把鴻雁作為郵政通信的象徵,又可見人民群眾對郵政通信所寄於的厚望。

民間通信組織的形成,大約始於唐朝。當時主要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商貿易的需要。首先在長安與洛陽之間,有了為民間商人服務的「驛驢」。當時還有一種叫「飛錢」的辦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長安販賣貨物所得的錢,存入各地方政府駐長安的辦事機構,然後再憑收據到各地方官府如教取回,這也就是今天匯兌業務的萌芽。到了明朝才出現了專為民間傳遞信息的民信局。在西南各省也曾有「麻鄉約」探親帶信的出現。相傳湖北麻城縣孝感鄉被遷往四川開墾的農民,由於思念家鄉,相約每年推派代表回鄉探望,往返時帶些土產和信件,而後逐漸形成民信局。

民信局開始出現於交通方便、貿易發達的沿海城市,以後逐漸發展到內地。民信局由私人經營,以謀利為目的。他們一方面是哪裡有利就在那裡辦,偏僻地區無人管;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招攬生意,相競為主顧提供方便,如派人上門收取信件、匯款,收費也可以記帳,等等,促使民信局得到了迅速發展。到了清同治年間(公元1821年到1874年)是民信局的最盛時期,全國大小民信局已達數千家之多。有的在商業中心上海設總店,各地設分店和代辦店,民信局之間互相聯營,構成了民間通信網。

自宋、元以來,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一帶的貧苦人民,有的為了謀生,被拐騙國外做苦工,這些旅居國外的僑胞,要與祖國親友通信,或將物品和匯款寄回祖國,「僑批局」便應時而生。「僑批局」 實際上就是僑信局,因為福建方言把「信」 叫「批」,所以把為華僑通信服務的僑信局習損稱為僑批局。由於僑批局對華僑服務周到,信譽卓著,幾乎壟斷了華僑寄信和匯款的業務。

鴻雁傳書 雁是信使。鴻雁傳書的故事源於《漢書·蘇武傳》,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拘於北海。後來,漢匈和好,漢求放蘇武等人,匈奴詭稱蘇武已死,蘇武屬下官吏常惠,夜見漢使,教漢使對匈奴稱漢天子在上林射獵時,得從北而來鴻雁,雁足系有帛書,說蘇武等人困於某澤中。單於得訊後大驚,不得不放回蘇武。由此後人就將書信與來去有時的鴻雁聯系起來,雁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屢屢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如「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五代·李煜《清平樂》)「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欲作悲秋賦」。(明李開先《寶劍記》) 不僅如此,古人,郵寄書信時,還用竹木或絹帛等製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以資郵寄。古人還用驚鴻代指美女。曹植在《洛神賦》中形容洛神宓妃:「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李善注:「翩翩然若鴻雁之驚」。「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南宋陸游《沈園二首》)這里用驚鴻來形容陸游的前妻唐婉之美。

馬拉松

馬拉松是古希臘的一個地名,位於雅典城東北30公里,它三面環山,東臨大海。在公元前490年,波斯遠征軍入侵希臘,在馬拉松這個地方布陣的消息傳到雅典後,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達求援。這位信使用35小時走完了雅典到斯巴達的150公里路程。但是,斯巴達人回答的卻是,月圓之後才能出兵。這需要等10天左右。至此,雅典人不得不靠自己孤軍奮戰。結果反而以少勝多,打敗了波斯人。這位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帶著勝利的喜訊,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城中央廣場(跑距為42.195公里),向雅典公民高喊:「我們勝利了!慶賀吧!」隨即倒地身亡。「馬拉松跑」就是為紀念這件事而設立的。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於戰國時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不通朝代有著不同的修築形式,所以對這種防禦工程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暫洛、界壕、邊牆等,實際上均指「長城」,其實廣義的長城是對中國古代所有的巨型軍事工程體系而言。

烽火通信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信息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信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台。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信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台,接連不斷,台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台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台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台傳遞信息,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台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信息聯系網路。

竹簡 在造紙術發明之前,我們的祖先也使用竹簡作為文字的載體。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刻寫或書寫文字。
竹簡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冊"字,象徵著一捆簡片系二道書繩,而金文中的"典"字則表示"冊"在桌幾上。
相傳在漢武帝時,文人東方朔向皇帝上了一個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簡,派了兩個大力士才抬進宮,所以竹簡使用起來非常麻煩,而且時間長了會受蟲蛀、腐爛,不能長時間保存。

旗報、牌報、揭帖旗報源於我國古代的「露布」,通常由專人扛著,騎在馬上,賓士傳送,供沿途軍民閱覽,鼓舞士氣。牌報則是寫在木牌上的新聞傳播工具,而揭帖則是類似傳單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處散發。

報房起於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內就有以私人名義從事抄報活動的人,多為低層文吏,以刊刻抄邸報為自己的副業,到清代中、晚期演變成私營報紙。

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古時候。人們修築高高的烽火台。當發現敵人入侵時,便立即點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煙,來傳遞敵情信息,召集軍隊前來援助。後來,人們又發現了騎馬傳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國各地設置很多驛站,有專門的人接力傳遞信件,這樣,可以騎著馬把信息傳送到很遠的地方。再以後,人們又發明了用旗語、燈光傳遞信息的方法。

早在公元968年,中國便發明了一種叫"竹信"(Thumtsein)的東西,它被認為是今天電話的雛形。歐洲對於遠距離傳送聲音的研究,卻加?7世紀。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信息的辦法。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切合實際,但他賜給這種通信方式的一個名字--Telephone(電話),卻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說,電話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聲音繚繞,響徹寰宇。100多年來,電話作為傳遞人類話音的基本功能雖無多大變化,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卻經歷了"磁石-共電-自動"的發展過程。

1753年2月17日,《蘇格蘭人》雜志上發表了一封署名C.M的書信。在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電流進行通信的大膽設想。他建議:把一組金屬線從一個地點延伸到另一個地點,每根金屬線與一個字母相對應。在一端發報時,便根據報文內容將一條條金屬線與靜電機相連接,使它們依次通過電流。電流通過金屬線上的小球便將掛在它下面的寫有不同字母或數字的小紙片吸了起來,從而起到遠距離傳遞信息的作用。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里設一驛站。

想了解更多,請參考資料

㈤ 《論我國服裝行業營銷渠道管理研究》論文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論我國服裝行業營銷渠道管理研究

閱讀全文

與服裝行業市場調查報告總結收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捷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65
思政部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712
大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3
護士節服裝促銷方案 瀏覽:130
2013房地產策劃方案 瀏覽:129
裝修公司小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1
電子商務的基本框架結構是 瀏覽:629
葯品終端營銷方案 瀏覽:244
市場營銷專業有資格證嗎 瀏覽:408
市場營銷策劃及其特點 瀏覽:382
中山市市場營銷調研 瀏覽:791
華為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84
恆大營銷品牌是幹嘛的 瀏覽:847
職業培訓運營方案 瀏覽:141
學校消防志願者培訓方案 瀏覽:974
17年市場營銷5月考試答案 瀏覽:947
關於市場營銷問卷調查 瀏覽:498
實體書店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270
簡答市場營銷管理哲學包括哪幾種觀念 瀏覽:871
2015年年會策劃方案百度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