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養老險市場調查報告

養老險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3-02-04 06:51:16

⑴ 保險銷售市場調查報告

保險市場現狀
1問題據有關媒體介紹,國外各大保險公司均看好中國保險市場,一致認為這是本世紀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朱總理訪問英國期間,對方把中國開放保險市場當作一個主要議題來談,一些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甚至把在本世紀末拿到一張中國保險業的准入證視為頭等大事。但是,當各國都在注視中國時,我們國內的保險現狀卻不容樂觀,不少人對保險業的現狀持否定態度。民族保險業,面臨生存考驗。
第一、中國的保險市場,尤其是人壽險市場應盡快渡過嬰兒期.嬰兒期,是一個不成熟、易死亡的時期。眾所周知,中國的保險業僅有百年的歷史,但在這百年中,中國人自己規范地運作時間卻很短。建國前,是外國人占據保險市場,建國後,是一家天下,在計劃經濟及缺乏競爭的情況下,中國的民族保險業在起步階段就存在著各種不足,尤其是文革期間又停辦保險,所以,從嚴格的角度看,中國的保險業還處在嬰兒期。中國的民族保險業處在一種少專家、缺經驗的狀態下,這種看似悲觀的觀點可以從各家保險公司的人員結構中看出。在一些老公司里,人員結構遠未達到專業化、年輕化和知識化;而在一些新公司里,雖然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相對較高,但專業知識並不高。也就是說:一個數學博士並不一定是一個跨行業的人才、一個優秀的保險人才。如果不能快速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中國保險業就難以渡過嬰兒期,就有夭折的可能。
第二、中國保險市場現狀需盡快改變
保險業的一些人士有這樣一個看法,中國的保險事業很難干,不少人是過一天算一天,其中部分人把保險業所遇到的難題歸於大眾,認為中國大眾的投保意識差,只知存錢,不知買保險,只看到營養品的重要卻看不到保險的重要。筆者認為,責任不能由大眾來承擔。應當看到這樣的事實:中國的不少人都有自己管自己錢的習慣,當年辦銀行的人是上門找人存錢,而今天,老百姓不用誰去提醒,自己就把錢存在銀行;當年辦女子學堂的人是挨門挨戶地做工作,有時還要被罵,但他們卻沒有退步,才有了那麼多的女子走入學堂。今天,保險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應允許國人對其有各種各樣的看法,關鍵是我們如何做,用什麼樣的方法使大眾認識到保險能給其帶來的好處。換句話說,老百姓對保險有看法,其中主要原因還來自保險業。
各家保險公司大多存在著人員培訓期短,專業知識少的問題。保險是一個新興行業,需要有專業知識的人去從事,但是,在一些保險公司里,學員經過幾天,有的只是類似於工廠里師傅帶徒弟那樣教一下就開始上崗。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保戶在你這里買保險,一保就是終身,而任何商品都不是萬能的,各險種所適應的人也不相同,都需要專業人士去為保戶精心設計。一個對保險知之甚少的人,他去「拉保險」,保單雖然到手了,可對保戶的保障,對維護其利益,是否有人去過問呢?也正因此,一些保戶在買了保險後不久,就認為保險不怎麼好,這類保戶很可能向這樣兩個方面發展:其一,第二年不再續保,認吃虧;其二,到處宣傳保險不怎麼樣。不管其採取何種方法,對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業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從業人員的道德水平與保險業的發展不適應
保險,是一項積德行善的事,但是,在各家保險公司激烈競爭之時,一些公司忽視了對其員工的道德教育,致使保險從業人員泥沙混雜,有的公司盲目擴容,不管什麼人都要,使大眾對保險從業人員有了一種懼怕感,嚴重影響了民族保險業的發展。從目前保險市場上看,有兩大問題顯得非常突出,其一,不能堅持最大誠信原則。有的從業人員在向保戶推銷保險時,有意誇大保險的功能和范圍,誘騙對方投保,使很多不了解保險的人,把保險和非法傳銷和行騙等同看待;其二,返佣現象嚴重。有的公司的業務代表單純追求業績,公開違反法規,以向保戶返佣為條件拉保險,返佣比例越來越高,使保險市場變得比較混亂,破壞了保險市場的正常運行,使正常開展業務的公司難以做到業務。
第四、從業人員流動過快,使保戶缺少安全感
由於保險業內競爭激烈,一些公司把業績看得非常重要,而忽視了員工隊伍的穩定性,使保險成了「自己給自己當老闆,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算」的迅速致富的行業。據了解,有的公司在一年裡人員流動高達30%以上。這種不穩定性至少帶來兩大不利:其一,保戶沒有安全感,使其不明白自己的利益誰來管;其二,這些從保險業流出的人員在社會上又會攻擊保險,給人一種「專業人士觀點」的印象,這對保險業的發展具有相當大的破壞性。
第五、小舢板難以打贏海戰
中國的保險公司還不多,壽險公司就更少,到目前全國性的壽險公司只有中保、太保、平保、泰康和新華五家,而這五家整體規模都不大,難以和國際上的一些知名公司相比。這種現狀其實是對保險業的一種巨大威脅。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難以抵禦較大的風險;其二,難以和國外保險公司抗衡。即使國外保險公司暫不進入,而國內的改革發展也需要保險業能以新的姿態出現,靠幾條小船就能養家糊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從全球角度看,一旦國外保險公司進入中國,以我們目前的小公司去和對方比高低,其結果不言自明。如果各家保險公司不能迅速擴大規模,那麼,「第三世界」就將永遠是第三世界。
在世紀之交,在中國已逐步融入國際大社會的今天,我們應當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可以這樣說,民族保險業成敗就在當前。目前,我們還是國內幾家公司的競爭,很快,我們將面臨眾多公司,包括外國公司在內的競爭,以目前這種方式、這種素質去參與競爭,我們只能是失敗。
針對國內保險市場的現狀,我們的觀點是:全力抓好兩個提高,促進兩個轉變。所謂兩個提高,是指通過政府的適當干預提高各保險公司決策者的經營意識、理念,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使中國保險有一個質的飛躍;通過提高,帶來服務質量的轉變,逐步促進大眾投保意識的轉變。
之所以提到政府的適當干預,是因為各家保險公司的決策者的觀念非常重要,沒有一定的政府行為,這種轉變可能會多用一些時間,只有他們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提高其服務保險市場的意識,才能下大力氣提高員工的素質,從而帶來服務水平的轉變,再通過服務水平的轉變去影響大眾,使其對保險有新的認識,從而真正促進民族保險業的發展。
2特點
從中國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5個大的特點。
第一,少數國有保險公司佔有市場的典型壟斷市場。在除了再保險以外的人身和財產保險市場上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保險有限公司佔90%以上。根據2002年的人身保險市場和保險收入來看,中國3大人身保險公司約佔91%。2003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甚至占人身保險市場的50%以上。
第二,中國的保險市場從1980年開始,以年平均30%以上增長速度很快地發展。
第三,國有保險公司轉換為有限公司帶來了所有體制的改革。而且,中國再保險被分為3個公司,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等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場上成功地上市了。
第四,保險的社會性技能強化。由傳統的經濟報酬技能轉換為資金流通,社會管理技能。而且,從保險法和各種法規被規定之後,市場逐漸規范起來。
第五,管理體制規范化。從1998年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由中國人民銀行分出來以後,以在地方主要城市設立分局等的方法來把體系調整起來。此外,對外開放擴大和中國國內保險公司的海外進出增加也是一種特徵。
2辦法第一,促進保險市場調整結構。首先,要分析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阻礙因素,消除這些阻礙因素,用債卷公司制度的優點支持保險公司的發展。為引導對保險公司的私人資產的投資,要積極支持國內外的股票市場。
第二,使保險市場主體多樣化。要培養具有國際性競爭力的一些大型公司的同時,還需開展中使小保險公司專門企業化。先把保險市場的進入條件調整之後,以使保險市場主體多樣化和增加動力的方法來完成具有中國特色保險市場體系。
第三,擴大中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誠實的履行WTO的條例,逐漸地撤出對外資保險公司的地域/勞務范圍限制項目。中國保險分為引進外國資本並接受外國的先進經營觀念、管理經驗、經營方式的方法來進行中國化。
第四,保險市場監督技能的進一步完整化。改善管理監督方式,強化保險公司的支付能力的監督,緩和信用風險。調整關於保險法律,強化保險統計業務。根據合法程序揭發關於保險市場的違法事項,保護保險市場從事者的全體利益,引導保險市場的公平/公正競爭。
除了以上的4個方針以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中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是比和WTO的協約提前履行,世界保險系統都關注到今年年末中國保險市場。
尤其是,據2004年1月在國務院公布的文件,有「其實,現在已經過了爭論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范圍的擴大/縮小的階段,而要注意如何順利地運用資金。因此可以說,保險公司的資金直接投入資本市場的原理下,需要研究對資金的安全性,流通性、有效性等方案的重視點」。從這句話可知,關於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政府態度有很重要的進展。
第四章結論
我們組調查的主要部分是加入WTO之後中國保險市場的結構變化以及現在已經進中國保險市場的外國保險公司的狀況。目前,已經進來或者打算進入中國市場的西方大部分外國大型保險公司認為中國市場是在亞洲整個地區里最重要的市場、很有前途的市場。
中國保險市場的全面開放意味著外國保險公司不難地進入中國市場,還意味著國際資本對中國投資的力量更靈活。而且,隨著外國資本的投資規模會大大增加,其投資方式也會有比較大的變化。
未來的保險公司可能會變成獨資公司。因為,法律上的問題、中國市場的信息不足,所以,目前的保險公司大部分只能合資保險公司。但是,如果在中國保險市場上的信息足夠充分的話,以後不用跟中國公司合作經營,所以現在的合資經營方式會變成為獨資經營方式。
最後,在保險公司的資金直接被投資到資本市場的原則下,一定要提出能解決安全性,流動性與有效性問題的研究和能解除人才不足問題的教育系統等等的方案。
王燕等,「中國養老金隱性債務、轉軌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響」,《經濟研究》2001(5)
2、袁志剛,「中國養老保險體系選擇的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2001(5)
3、孫祁祥,「空賬與轉軌成本」,《經濟研究》2001(5)
4、王延中,「中國社會保險基金模式的偏差及其矯正」,《經濟研究》2001(2)
5、袁志剛、宋錚,「人口年齡結構、養老保險制度與最優儲蓄率」,《經濟研究》2000(11)
6、李紹光,「養老金:現收現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較」,《經濟研究》1999(1)
7、趙曼,「社會醫療保險費用約束機制與道德風險規避」,《財貿經濟》2003(2)
8、陳工、謝貞發,「論我國實現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科學版)2003(6)
9、李紹光,「社會保障稅與社會保障制度優化」,《經濟研究》2004(8)
10、封進,「中國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福利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2004(2)
11、朱玲,「從建立傳染病社會醫療保險起步」,《金融研究》2003(7)
12、張亞東,「發展商業醫療保險的縱向一體化研究」《金融研究》2003(7)
13、李珍、楊玲,「養老基金制度安排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金融研究》2001(2)
14、唐旭等,「中國養老基金的投資選擇」,《金融研究》2001(11)
15、北京大學課題組,「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選擇:激勵與增長」,《金融研究》2000(5)
16、鄭偉、孫祁祥,「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變遷的經濟效應」,《經濟研究》2003(10)
17、封進,「公平與效率的交替和協調——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再分配效應」,《世界經濟文匯》2004(1)
18、封進,「人口結構變動的福利效應——一個包含社會保險的模型及解釋」,《經濟科學》,2004(1)
19、封進,「中國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福利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2004(2)
20、《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分析與運作分析》朱青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養老保險基金——形成機制、管理模式、投資運用》李曜著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2、《中國醫療保險發展模式論》施建祥著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年版
23、《養老保險》董克用、王燕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24、《醫療保險》仇雨臨孫樹菡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25、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保險研究等雜志上的相關文章
26、有關網站上的文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關於養老的調研報告3篇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養老隱性問題將顯性化。解決農村人口養老問題將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要任務。為此對於養老作一個 調研 報告 。本文是關於養老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關於養老的調研報告一: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老齡人口的過快增長已經給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大陸總人口數已達13.39億,60歲及以上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為了解決各種復雜的老年問題,國家頒布了許多社會福利政策,目的是不斷地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體系,使老年人群體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根據這一問題,本公司進行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抽樣調查,以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為例,共有706份問卷,其中北京市有403份,上海市有303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和分析,我們了解到了一些有關養老問題的真實狀況:

1、是否擔心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

擔心和不太擔心可以說是各佔一半,有將近43%的人對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有所擔心,57%的人不太擔心或尚未考慮養老問題。從所獲得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人們對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並不是很擔憂。一是北京上海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完善,醫療衛生設施更發達;二是北京上海的養老機構非常多,並且有完善的養老保障制度做後盾;三是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生活的人要面對的其他方面的問題(譬如說房價問題)比較多,因而養老問題屬於次要;四是北京上海適合年輕人打拚,許多年輕人選擇年老後退居二線城市。

2、選擇的養老方式

在這一問題上,選擇有子女撫養的居家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以及公立養老機構佔多數,也有少部分人選擇其他的養老方式。總體而言,養老方式的選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各種各樣的養老方式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可見,人們對未來的養老有了更新的認識,不再死守著家庭養老和養老院等單一的養老概念了。同時,隨著北京上海等地社區服務中心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3、贍養老人的意識

當今的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不但要考慮自身職業的發展,還要顧及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生養小孩贍養老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根據數據顯示,將近一半的人不願意把老人送進條件較好的養老院,尊重父母意願的接近30%。被問及自己未來贍養老人的壓力時,有36%的人認為壓力大,25%的人認為壓力較小,37%的人選擇沒什麼壓力或沒考慮過。可見人們贍養老人的意識日漸淡薄,許多人不願意負起贍養老人的責任,認為贍養老人會加重經濟等各方面的負擔。由於計劃生育導致獨生子女的增多,“4+2+1”模式的家庭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將面臨經濟上、時間上等諸多的養老問題。同時,人們對贍養老人的概念也比較模糊,贍養老人不是只把老人養活,二是要悉心照顧老人,周到的考慮老人物質精神上的各種需求和需要。近年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在精神上的孤獨寂寞是不可想像的。許多空巢老人並不缺少物質上的東西,而需要在精神上給與幫助和照顧。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但沒有贍養老人的意識,甚至還出現了啃老的行為。

養老問題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民生問題,而養老問題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強社會保障方面的工作,但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針對以上調查結果,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適當延長事業、企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年限,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2、完善醫療衛生保障體制,使老年人的身心更加健康,鼓勵老年人繼續為社會服務。(如:國外的空姐都是年齡大的人,香港的計程車司機老年人居多。)

3、不斷地開拓更多的養老方式,根據不同的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提供不同種類的與之適合的養老方式,有效地節約社會資源,做到因地制宜。(如:日本號召老年人發揮“余熱”,美國提出“家園共享”結伴養老,英國採用異地養老,德國實行養老 保險 “轉攤法”等。)

4、不斷地完善社區服務中心,擴大社會工作者隊伍,支持民間NGO組織的發展壯大,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精神娛樂方式。

關於養老的調研報告二: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農牧民游離於社會的保障網外,他們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個人或家庭來承擔。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非農化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牧民也同樣面臨市場風險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風險,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鄉屬性分層社會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農村牧區社會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本文僅就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全區參加“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的農牧民人數約有85萬人,還不到全區農牧業人口的7%,而90%以上農村牧區人口的老年保障,幾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隨著城鎮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農村牧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壓力與日俱增,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挑戰,現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家庭養老功能日漸弱化,農村老年人賴以養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戰

一是農村牧區人口的老齡化日趨嚴重。據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農村牧區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的比重為6.2%,預計到2010年前後,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比現在高出2—6個百分點。

二是農村牧區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牧區家庭結構出現了小型化的趨勢。據抽樣調查統計2006年農村牧區家庭戶均人口下降為3.72人。家庭小型化使農村牧區老年人“養兒防老”的壓力增大。這種壓力一方面表現為經濟供養,另一方面是與父母分開居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獨自生活。

三是土地養老功能弱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牧民擁有了土地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這不利於農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權的置換為養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於土地比較收益不斷降低,土地在農牧民家庭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進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農牧民難於完全依賴土地實現養老保障。

四是農村牧區勞動力流動的增強,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弱化了家庭的內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贍養父母的傳統觀念。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滯後,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是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單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方案中確定的繳費原則是:“堅持資金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根本無法兌現集體補助和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絕大多數普通農牧民得不到任何補貼,在這種資金籌集方式下的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儲蓄和鼓勵性儲蓄。既未體現“社會保險”,也未體現“社會共濟”,名不符實的“養老保險”使農牧民難以接受和認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門實施的《基本方案》考慮到農村牧區發展條件的差異,規定了農民交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2元、4元、6元、8元……20元10個檔次繳費。但是由於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難,再加上農牧民對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數地區農民投保時都選擇了保費最低的檔次。這樣低標准、短周期的資金周轉難以達到養老保障作用。

三是體制不順,管理混亂。從目前已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地區的情況看,農村社會保險機構只在縣級以上才設立,鄉鎮還沒有健全機構,行政村也沒有設立代辦員,專業人員更是寥寥無幾。由於技術落後,管理混亂,還出現了個別違規操作的挪用和擠占行為。

四是經費短缺,工作開展困難。根據《基本方案》規定允許從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費來彌補業務經費的不足,很多經辦部門就是依靠這筆費用來維持日常的業務工作。而在實施過程中,很多地區的同級財政從未劃撥過農保工作的專項經費,致使工作開展的難度加大。

另外,隨著我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牧區大量集體土地被徵用,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失地農牧民和進城務工農牧民的養老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失地農牧民,由於征地的安置補償機制不健全、社會保障缺位,其中相當多的人成為“無地、無業、無社會保障”的“三無”人員,直接影響了被征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失地農牧民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比下崗工人問題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給於更多地關注。

二、建立和完善我區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的政策建議 1.提高對農村牧區養老問題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要性的認識。這主要指各級政府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對農村養老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決不能將養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戶自己的事情。老齡化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家庭養老勢單力薄,難以為繼。我們必須對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保持足夠清醒的認識。多年來將老年社會保障視為城鎮居民的專利,這不符合社會保障的公平價值原則,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思路相背離。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重大意義、存在問題、潛在危機,萬萬不可持無關緊要的態度。

2.鞏固和完善家庭養老機制。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與傳統大家庭和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產相聯系的一種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種方式。雖然現代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家庭養老受到嚴峻挑戰,社會養老成為現代必不可少的養老方式。但是家庭養老並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還是一種很重要和最主要的養老方式。這是由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目前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國家不可能拿出足夠的資金用於養老方面,而且,中國人傳統的親情養老,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也無法取代。因此,家庭養老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會被社會養老完全代替。在目前我們應積極培養、發展和完善它。要積極建設和宣傳新的養老觀,鼓勵和支持簽定養老 協議書 ,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組織對強化家庭養老的重大作用,加大執法力度,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嚴格執法等等。

3.堅持因地制宜與自願的原則,避免農村牧區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刀切”。我區地區差異大,受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承受能力、保險意識等方面的制約,短期內讓農牧民普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條件不成熟。要避免強迫農牧民參加的做法,杜絕“好心辦壞事”。因為這不僅增加了農牧民的負擔,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只有堅持自願原則,並通過政府補貼、集體補助與政策引導,才能使這項工作健康持續地運行。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搞,以點帶面,在 總結 成功 經驗 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進。

4.繼續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牧區養老保障制度。從目前的農村牧區情況看,單憑任何一種保障都不能承擔如此重任,必須多種保障手段綜合運用,這才是解決農村牧區社會養老的有效途徑。應當允許各地區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社會化養老保障制度。2008年我區將全面啟動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一制度是為收入難以維持農村牧區最基本生活標準的人群而建立的社會救濟制度,克服了傳統的社會救濟制度存在的救濟范圍窄、標准低、隨意性大的弱點,使社會救濟有了普遍的適應性。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無疑是對農村牧區養老的有力補充,對此各地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落實資金,盡快把農村牧區低保工作全面推進。2005年國家將我區列為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試點省區,參加試點的11個盟市、98個旗縣,共有9342人領取了獎勵扶助資金。對此各地區要予以高度重視,通過農村牧區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來提高農村牧區養老的保障能力,由於我區各地區財政收支狀況各不相同,對此各地要認真落實資金,本著實事求是、合理負擔的原則,劃分地方各級財政資金分擔比例,建立獎勵扶助資金發放的安全快捷通道,堅持資金封閉運行、社會化發放的原則,確保資金到戶到人。

5.切實做好失地農牧民養老保障工作。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將被征地農牧民養老保險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被征地農牧民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確保被征地農牧民的合法權益。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征地農民,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被征地農民不同年齡段,制定保持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的辦法和養老保障辦法。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應按規定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有條件的地區可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范圍,通過現行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其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對城市規劃區外的被征地農民,凡已經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區,要按有關規定將其納入相應的保障范圍。沒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區,可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提供必要的養老,並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當地的社會救助范圍。

關於養老的調研報告三:

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還是老人……。我村總人口1070人,其中60歲到70歲的老人有73人,70歲到90歲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從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兒媳唾罵,無人養老的事件屢見不鮮,讓人心痛。老人為子女忙碌一生,到頭來卻落得無人養老,遭人嫌棄……於是,我針對壩上老農的養老問題作了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農村養老問題現狀

無兒無女的老人怎樣養老?針對這個問題,我對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進行了采訪。周占富,男,64歲,無兒無女、雙目失明,不從事任何勞動,生活完全靠別人給養。從談話中得知他的8畝口糧田已被弟弟耕種,每年弟弟給他兩袋麥粒兒,最多300斤。除了大隊每年給的4袋麵粉,再無其他收入。當問及這些東西是否夠吃時,周老漢哽噎了,“餓不死就可以了!”這就是他隨後的回答。而她的醫療保障也只不過是撿破爛換來10塊錢的止痛片。我為這樣的回答而心痛,但傷心存疑惑:縣里有養老院,村支部為什麼不將他送到那裡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又采訪了村支書張守玉。他說,我們縣是貧困縣,我們村是貧困村。村裡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麵粉目前就將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麼多人的養老費哪裡掏得出呀,國家頒布了減負政策,也不敢往人頭上均攤啊,再說村民們也不同意嘛,村裡管的也只能這么多了。

有兒有女的老人怎樣養老?針對這個問題,我又走訪了村裡的馮瑞蓮老人。馮瑞蓮,女,80歲。在農村80歲已是高齡,而她的養老問題卻成了全村人的話柄。她有5個兒子1個女兒,當她被問及關於養老問題時,老人就一個勁兒的哭,不作任何回答;當再問及關於兒女的贍養問題時,老人就開始裝聾了,回答了一些不相乾的話。我想老人的兒女很是不孝順,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顧及面子或是怕子女們知道自己說他們的壞話便難以啟齒。對她的了解卻是從旁人口中得知的。老人的口糧地讓給二兒子種了,當她拿著口袋向二兒子要糧食的時候,遭來的總是二兒媳的一頓臭罵;再去其他的幾個兒子那裡,得到的卻是同樣的結果,還怪她把地給別人種了。老人有兩個兒子住在城裡卻很少回來看望她,沒辦法只好去了總給自己臉色看的女婿家。吃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老人每天還得干繁重的 家務活 ,打掃家,喂雞、豬,做飯……樣樣離不開她啊。溫飽問題好不容易才解決,更不用提醫療費了。當然有的老人兒女好些,可是老人的醫療問題卻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無人管。父母為子女操勞一輩子,到頭來無人養老,或是看臉色活著,為什麼呢?

二、農村養老難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實無論老人有無兒女,養老難的原因是一樣的——農村人口素質低。沒 文化 使得媳婦女婿們不懂得愛屋及烏,沒有愛心,也使得村民們毫無同情心,我們的禮儀之邦禮儀何在?沒有文化使得人們不知親情的可貴,不知友情、鄉情的重要,使得人們不知什麼是同情。人需要的不僅是物資的供應,還需要兒女的理解、關愛,以及心與心的交流。無知讓老人們的這點需要成為奢求,不可得;無知也讓鄉親們變成了吝嗇鬼,捨不得掏出均攤在自己頭上的幾十塊錢……硬是變成了魯迅筆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質低下已是農民養老難的根本原因。

其次,農村經濟落後,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土地貧瘠,又沒有草坡,農業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幾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裡再供個高中以上的學生,就得靠借貸度日了。用一位農民的話來說就是“我連自己都顧不過來,哪裡顧得上我老媽呀!”

是啊!如果真是這種情況,即使是有孝心可也無能為力啊。難怪媳婦見了婆婆就像見了仇家似的, 是貧窮讓人變成了吝嗇鬼。

第三,國家的分配製度不公平。建國初期,為了推進工業的發展,國家頒布了好多有利於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條就是工人退休之後可以向國家領取退休金。我們不得不承認:最受苦、受累的是農民;經濟收入低,地位最低還是農民。農民同樣會退休,但不會領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舊是田地、兒子啊!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民以食為天,農民做著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貢獻,農民老了之後卻得不到最起碼的生活保障,這就是不公平。如果農民也可以領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為衣食而擔憂了,更不會擠在兒女屋檐下忍氣吞聲了。

三、如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可以採取相應的 措施 。我們都知道 教育 與經濟一環緊扣一環,一環影響一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我們要實實在在落實物資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實踐“三個代表”創建和諧農村氛圍。我國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民已經先富起來了。現在先富的人和地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各鄉政府的基層幹部、黨員更應該發揮領導作用,積極地為農民拓出一條致富路。

在分配製度上,國家應盡快地做出調整。現在國家雖然也頒布了一些有利於農民的政策,收效卻甚微。國家干預經濟,提高了農產品的價格,而工業產品的價格也相應得提高了,所以,農產品的價格相對沒有改變多少。國家連續降低了3個百分點的農業稅,農民的農業負擔減輕了,可這點負擔分攤到每個人的身上也沒幾個錢,效果也不明顯。希望國家的經濟專家們同時考慮到宏觀調查市場的經濟作用,探索出一條直接有效且明顯的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通道。

今年農村已在統計年過六旬的老人,據估計要給予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雖然,這制度尚未落實,但人心已是一片沸騰。希望國家盡快實施並將此制度改為農民退休金制度,相信這一制度的落實會成為農民歷史上的一大進步。

我地區現行的養老方式仍然是家庭養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經濟支持、日常照顧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從經濟和社會兩個層面上認識。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還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村,經濟水平極低。農村老人的經濟來源都靠中青年的兒女,在中青年的兒女中,“重小輕老”的現象還是很嚴重的,小的還沒錢照顧呢,何況老的?有些老人的兒女因生活瑣事,不履行贍養義務;有些老人的兒女惡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結果誰也不管這些老人。這樣不僅老人經濟困難,同時也給老人帶來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會養老雖然初見端倪,但不是主流。社會福利體制還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還沒有搭建起來,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華傳統美德也在日趨喪失,老農的養老問題不容忽視。

綜觀這兩個層面,還是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所以我們得繼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於此次調查,雖然調查范圍有局限性,但是對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頗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的群眾思想,自己在社會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進程中都在無形的用運馬克思主義原理,從而加深了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其次,我認識到中國的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如果任由農村的老人像現在這樣生活下去,不僅是中國人性的退化,也是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重大因素。最後,我覺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來發現問題,並絞盡腦汁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措施。雖然現在我還是一名學生,但是我將在以後的學習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養道德品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自己微薄之力。

⑶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保險的調查報告 (作業)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共同面臨的大難題,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老齡人口已近2億。農村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保障情況更值得我們關注。近期,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對全縣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

98%的農村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據調查,全縣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6.88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斷遞增,其中農村老年人口4.33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63%。

農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農民職業病,如風濕、肌肉關節勞損、胃腸炎、營養不良等,98%處於亞健康狀態,小病能及時就醫的佔48%,承擔不起門診葯費和住院費(合作醫療)自費部分的佔67%。

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況,都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歲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從事體力勞動,80至90歲的老人有10%處於自給狀態,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48.8%的農村老人在繼續從事生產勞動

據調查,農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繼續從事生產勞動,80歲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勞動的達16.3%。

事實上,農村老年人必須盡可能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經濟收入。這是因為:老人無其它生活來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們的負擔重,尤其是獨生子女,無力全面照顧雙方的老人。

據對43300多位農村老人的調查統計,發現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們一方面要照顧孫兒包攬家務,一方面還要承擔繁重的體力活、維持農業生產,人越來越老,精力越來越差,負擔卻越來越重。

72%的農村老人沒有享受過任何養老相關政策

養兒防老曾經是我國農村主要的養老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斷受到沖擊,依賴傳統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難以解決好農村的養老問題。

由於農業科學的推廣和家庭生活中科技與文化的應用,農村老年人的經驗已無多少用武之地,其長者、智者的權威地位已經發生動搖,在政治、文化、技術上都處於劣勢地位,加之沒有大筆遺產,農村老年人社會地位逐漸下降。

現代青年人對中國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孝道出現了日益弱化的趨勢,一部分人把老人當做包袱,弟兄之間為養老人相互推諉扯皮,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更是無從談起。

除了少數五保、特困戶由有關部門給予扶養和適當的生活補助,雙女戶和獨生子女戶每年有幾百元的計劃生育政策補助,通過合作醫療能夠報銷部分醫葯費外,農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沒有享受過任何養老相關政策,也沒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須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依據「木桶理論」,農村養老問題是我國農村地區民生問題的「短板」,與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資料表明,丹麥、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等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於我國20世紀90年代時,便已開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經具備了發展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條件,因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農村老人基本養老保障制度。要結合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地區實施,資金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攤解決。還要認真研究和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讓農民同企業職工一樣,從成年開始就繳納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進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

其次,要逐步實行農村老年人集中供養。可由民政部門統一規劃,在農村分區域建設供養所或老人院,對無勞動能力的老人實行集中供養,由子女繳納一定的費用,民政部門將相關資金和社會救助的物資錢財捆綁使用,讓農村老年人能夠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針對農村老年人的各種救助體系。一是要建立對農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認真執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堅決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現象。三是將農村低保向老年人傾斜。四是將民政部門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醫療政策進行有機的整合與捆綁,提高報銷比例或者免除自費部分,使農村的貧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後能夠得到及時的住院治療。

最後,要緊扣新農村建設的展開,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贍養老人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老年協會、婦聯、殘聯等組織要樹立典型,倡導「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民族文化。

閱讀全文

與養老險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范冰冰新電影 瀏覽:927
經典日本推理懸疑電影 瀏覽:748
歐美大尺度電影 瀏覽:537
電影院座位靠近入口 瀏覽:646
Guochan cc 瀏覽:386
中文字幕影 瀏覽:118
小伙掉入畫中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31
電子商務培訓到農村 瀏覽:22
菲律賓電視劇app 瀏覽:71
好看的電影你應該懂免費在線觀看歐美 瀏覽:108
朗誦比賽策劃方案活動背景 瀏覽:533
小電影看片網站 瀏覽:933
有一部泰國橡皮人的電影 瀏覽:227
少林足球國語版在哪看 瀏覽:702
美女胸部變大電影 瀏覽:869
同志言情劇app 瀏覽:553
類似 辛棄疾 電影 瀏覽:130
在電影院操 瀏覽:48
瑜伽聖誕元旦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56
手機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