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譽托科技智慧工地信息化智能解決方案前景如何
建築業正處於轉型升級時期,構築智慧工地已成大勢所趨,智慧工地的落地實施必將全面提高在建工地安全管理指數,降低安全隱患,減少事故發生幾率,優化工程實施細節,減少返工和成本等,全國推廣是勢在必行:譽托科技智慧工地信息化智能解決方案除了具備以上工地安全生產管理的功能,還增加了BIM協同管理的能力,譽托智慧工地信息化系統與BIM技術的深度結合與應用推廣,將全方面助力建築行業向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㈡ 3D辦_科技部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三維數字化技術認證培訓 頒發的CAD證書是真的么
學3d建模還是王氏教育更好一些。
選擇教育機構的時候,首先要看他的培訓主業是不是你要學的專業,你想讓一個主營會計的培訓機構教好你3d建模那是扯淡的。其次要看歷年來這個培訓機構的老師教學案例和學生作品,風格豐不豐富,實力夠不夠專業,學習保障模式夠不夠全面。有些沒實力的小機構為了拉學生,靠忽悠和虛假宣傳,很容易讓初學者上當受騙,一定要切記:不要看文字宣傳!!重點要看:多年培訓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教學案例、課堂視頻、學生作品和教輔服務的內容累積。
一二線城市培訓機構很多很雜,但是出於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還是要選擇更專業,更資深,而且更適合自己的3d建模培訓機構。王氏教育是一所有著19年歷史的行業知名3d建模教育品牌,至今在全國13個一二線城市都擁有直營校區。想知道王氏教育實體培訓有多強,去校區現場考察下就知道了,如果暫時抽不出時間,也可以先進官網跟在線老師詳細了解,點擊:【王氏教育全國實體校區課程-在線試聽】
王氏教育較同類培訓機構的優勢:無論是創始人還是管理層都是3d建模專業的專家,了解整個產業,需求,就業,無縫深入到市場,做到投資型教育機構所不能企及的細致入微。王氏教育的課程研發也一直是行業爭相模仿的對象,每個專業都由一線公司的項目總監參與研發和用人對接,學員無縫輸送對應企業。學員遍布全國各大3d建模公司。
而在教學輔助研發上一直也是無出其右的存在,多年來擁有著巨大口碑的教學輔助產品包括:繪學霸APP:蘋果商店應用市場均可搜索【繪學霸】下載,裡面的3d建模視頻教程多達8000多套,涵蓋了所有的3d建模類型【點擊進入】
「繪學霸」電腦端免費3d建模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
㈢ 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目標2.0培訓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難點
摘要 比如語文學科中的單元模塊,一個單元一個主題,一般情況下包括四篇課文,四篇課文全部學完,以往大概要10個課時,再加上練習和習作部分,至少要16個課時,需要8個兩連堂,這樣設計單元模塊時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繁重的任務。我昨天在設計第一單元時,四篇課文,我分成兩個模塊,一篇現代抒情詩歌,一篇古詩兩首分在一個模塊里,剩下兩篇是兩位愛國偉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個模塊。但是在實際設計中,時間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還是出現了困惑。再有,語文課雖然是一個單元同一個主題,但是每一篇課文的重難點是不同,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是不同,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的學習,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會貫通起來。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兩個課時, 一個兩連堂,一個小模塊,這樣從時間口易實際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㈣ 科技部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是什麼機構
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的主要職能包括:培訓製造業信息化高級管理人員和版培訓老師;編寫全國製造業信權息化工程統一培訓教材;制定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考核大綱;建設製造業信息化遠程培訓網路平台;從事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培訓網路的規劃和建設。
㈤ 網路安全論文 2000字左右 如何實現辦公信息化建設的方案 論文格式建議
如何實現辦公信息化建設
摘要:
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利用信息技術服務「三農」,切實解決農民獲取信息難問題,促進我市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國家、省、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結合實際,制定此方案。
關鍵詞:辦公信息化,方案,信息建設,辦公自動化,網路信息服務體系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充分發揮信息的先導作用,本著「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分步實施、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原則,突出信息服務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實現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從根本上解決群眾急需解決的農村獲取信息難的實際問題,促進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二、工作總體目標
(一)總體目標:利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全市農村的信息網路體系;建立農村信息化實用型、互動型資料庫,不斷充實和完善;成立各級信息化建設組織機構;信息化設備擁有率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普遍提高;建立健全信息員隊伍信息技術培訓機制。
(二)具體任務:
1、組織建立市、縣(市)區、鄉(鎮)和村四級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市級要建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縣(市)區有信息中心、鄉鎮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室,設立標准,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加強培訓,強化服務,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和發布信息。2006年市級要豐富完善平台內容和資料庫,縣(市)區、鄉(鎮)要抓好試點建設,有條件的村也要設立信息室。明年寬頻網路覆蓋村要在828個村的基礎上達到1200個,兩年內基本實現聯網。2007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協會要實現全部入網,逐步形成一個隊伍健全、手段先進、制度規范的集採集、分析、預測、發布於一體的農村信息服務網路體系。
2、組織實施網路入村入企工程。為切實解決農業信息「最後一公里」問題,今年依託通訊公司現有的網路建立農村信息網路服務平台,建立完善農業信息資源資料庫,建立完善農業信息綜合服務系統,設立專家咨詢、技術指導、市場價格、多媒體互動、農村黨建等欄目,利用市農業信息網、當地學校和村委會現有的信息資源,採取微機入網、手機簡訊入網、IPTV網路電視入網等多種形式,加快農業信息網路終端向村級組織、中介組織、專業大戶和農村種類專業協會等延伸。明年全市入網的鄉(鎮)要達到85%、村要達到60%,三年內基本實現村村入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同時,抓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大戶的信息入網工作,明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協會要實現全部入網。
3、發揮網路優勢,提供信息服務。以現有的三級網路為依託,以「佳木斯市三江農業信息服務網」為龍頭,充分發揮信息網路的服務功能,以市場為導向,整合各類農業信息資源,做好信息的採集、加工、處理,及時發布各種農民所需信息,滿足農民生產、生活信息需求,努力提高信息質量,提高信息有效性和權威性,逐步實現農業信息資源共享。利用農業專業協會、中介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大戶提供信息資源,採取會員制方式建立網路信息市場。進行農業價格行情分析、市場預測等信息交流互動,指導和服務於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環節,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4、建立農業信息化試點。今年要在全市各縣以一個鄉五個村為單位建立信息化試點,逐步完善農村信息服務系統,加快新技術、新經驗的應用和推廣,促進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發揮信息技術和網路優勢,開展與農民互動式信息服務。力爭三年內100%的鄉鎮和85%的村基本實現農村經濟管理和農業技術應用信息化。
5、加快信息員隊伍建設。採取多種方式和渠道,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培養,解除專業人才缺乏局面。對農產品、銷售、貯存、加工動態進行分析、監測和預警預報,建設一支過硬的信息員隊伍,保證我市上傳信息、發布信息在數量和質量上位居全省前列。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縣(市)區要成立組織機構,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各部門要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採取有效措施,做到資金投入、技術指導、監督管理「三到位」。
(二)結合實際,統籌規劃。各縣(市)區要按照市制定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方案總體要求和部署,從當地實際出發,制定方案,與全市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方案相銜接,明確目標和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強化培訓,提高信息員的素質和水平。各縣(市)區要按照農業部《關於做好農村信息服務網路延伸和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建立一套長期、科學、規范的培訓、認證管理體系,不斷提高和增強全市農業信息人員的業務素質和信息服務能力。採取現代遠程教育、現場教學和市縣集中培訓等方式進行。重點培訓信息採集、傳播方法和農業科技、經營管理知識以及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常識。通過培訓達到會收集、會分析、會傳播信息的「三會」要求。逐步建立一支有經驗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四)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各縣(市)區政府要給予大力支持,把建設資金納入投資計劃和財政專項預算。引導和推動地方政府涉農資金投入,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村集體、企業、個人等各類主體介入。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利用多條渠道、採取多種方式,共同籌措信息化所需資金,逐步形成共同支撐農村信息化的投入機制。市、縣兩級要積極爭取項目落實,用於農村綜合信息服務機構建設。
(五)制定安全保障制度。為保障農村信息網路正常運轉,各縣(市)鄉(鎮)必須作好網路的安全、運行、維護管理和文件的上傳下達工作,要採取內外網隔離、設立防火牆、及時殺毒、軟體升級等方式,確保信息傳播渠道暢通無阻。
㈥ 科技管理信息化之:速度與成本 全文內容
問題是什麼哦?
㈦ 科技工作與信息化建設
一、科技工作
「十五」期間,自治區進入大開發、大發展的時期,國土資源工作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推動國土資源事業發展、實施自治區戰略目標的根本保證。在此期間,自治區國土資源科技工作確定了發展目標和發展任務,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國土資源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土地科技工作
開展了《新疆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新疆後備土地資源調查》、《新疆土地資源現狀、供給和合理配置研究》、《新疆土地資源利用效益研究》、《新疆城鎮基準地價修訂[市、縣(市)]》、《新疆征地補償綜合年產值和片區綜合地價測定》、《新時期新疆油氣資源開發建設用地研究》、《自治區土地利用戰略研究》、《自治區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研究》、《自治區統籌區域土地利用研究》、《自治區加強農用地保護和基本農田建設研究》、《自治區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與布局研究》、《自治區開發區(園區)土地利用問題研究》、《自治區綠洲土地現狀與演變趨勢研究》、《自治區未利用地現狀及其變化趨勢研究》、《自治區協調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研究》、《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研究》等20多項專題研究。
(二)地質科技工作
(1)開展了《新疆礦產資源規劃研究》、14 個地(州、市)《礦產資源規劃研究》、《新疆水資源現狀、供需與合理配置研究》、《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優勢、潛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非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優勢、潛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新疆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與防治研究》等專題研究。
(2)開展了30多個地質科學研究項目。如《新疆西天山地區綜合找礦預測》、《新疆東天山地區構造演化與成礦地質背景研究》、《新疆天山—北山成礦帶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綜合研究》、《中國西部地區固體礦產大型—超大型礦床預測研究》、《新疆土屋礦區尋找深部礦勘查方法技術研究》、《新疆東天山地區地球化學勘查技術及資源潛力評價方法研究》、《歐亞中部岩相古地理和構造編圖》以及《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亞塞拜然中亞7國合作地質編圖》等,其中有12個項目提交了研究成果。
(3)完成了15項地礦軟科學研究成果,主要有:《加入WTO後對新疆礦業發展的影響與對策研究》、《新疆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下游產品的對策研究》、《新疆優勢非金屬礦產資源及開發應用對策研究》、《新疆礦產資源可供性分析及對策研究、新疆黃金開發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啟動農業地質環境調查研究》等。
(4)參與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的《中國西部中亞型造山與成礦》項目研究。通過選擇天山—准噶爾—阿爾泰等重要成礦帶重點解剖區,建立中亞型造山—成礦理論框架,發展大型礦集區預測體系,為資源勘查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5)進行了《吐魯番市烏勇布拉克鹽湖含硝酸鹵水製取硝酸鉀工業實驗研究》,並取得成功。
(三)科技成果獲獎情況
「十五」期間,國土資源科技工作取得大量成果,一批重大優秀成果獲得國家,自治區、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進步獎。
(1)據不完全統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 項,獲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獲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見表8-1。
表8-1「十五」期間自治區地質勘查部門獲國家、自治區科技成果項目一覽表
續表
(2)獲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 年)》優秀成果獎」11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見表8-2。
表8-2 獲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優秀成果獎」名錄
(3)獲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0~2010 年)》優秀成果獎」7項。見表8-3。
表8-3 獲全國「《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0~2010年)》優秀成果獎」名錄
(4)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評出科學技術進步獎20 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3項。優秀成果獎90項,其中,一等獎24項、二等獎30項、三等獎36項。見表8-4。
表8-4「十五」期間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科技成果一覽表 單位:項
(四)科技合作和交流
依託新疆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向國內外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開放,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開展了與澳大利亞、美國、荷蘭、加拿大、南非的地質礦產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歐亞中部岩相古地理和構造編圖、地質編圖,以及中德、中美、亞太測繪科技合作項目等。
二、信息化建設
「十五」期間,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
(一)電子政務建設
(1)投資236 萬元開展廳機關信息網路系統工程建設,建成了覆蓋全廳近200個點的區域網。
(2)實施「陽光工程」,完成了國土資源廳窗口辦文系統,並與國土資源廳內部網路系統的對接;建立了電子大屏幕信息發布系統,及時公布各類報件接受和審批結果的信息。
(3)自2004年8月28日正式開通新疆國土資源廳網站以來,共發布國土資源信息1258條。
(4)完成了與國土資源部相聯的視頻會議系統建設。
(5)被列為國家「縮小數字鴻溝—西部行動項目」示範單位。
(二)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1)完成了《自治區1∶50萬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
(2)完成了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哈密市、昌吉市、米泉市、博湖縣、焉耆縣、和靜縣、和碩縣、庫爾勒市、輪台縣、且末縣、若羌縣、尉犁縣、阿克蘇市、新和縣、拜城縣、阿瓦提縣、喀什市、奎屯市、霍城縣、伊寧市、沙灣縣、烏蘇市、和豐縣、布爾津縣25個縣(市)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
(3)完成了烏魯木齊市(含縣)、石河子市、昌吉市、米泉市、瑪納斯縣、呼圖壁縣、吉木薩爾縣、奇台縣、庫爾勒市、焉耆縣、輪台縣、奎屯市、伊寧縣、察布查爾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霍爾果斯口岸、烏蘇市、沙灣縣、和豐縣、托里縣、額敏縣、裕民縣22個縣(市、口岸)城鎮地籍信息系統建設。
(4)開展了烏魯木齊市以及昌吉市、伊寧市、庫爾勒市、喀什市4個重要城市土地利用遙感測試點、為政府建立國土資源快速反應機制提供了科學依據;有40個縣(市)利用衛星數據開展土地利用更新調查;開展了克拉瑪依市土地利用資料庫拓展應用試點工作。
(三)礦產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各地(州、市)、縣(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建立了「采礦申請登記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與地(州、市)、縣(市)采礦權管理信息系統連網,並實現了礦山采礦登記主要信息的存儲、查詢、礦區范圍重疊檢查等功能,為科學合理地設置采礦權奠定了基礎。
(四)地質勘查管理信息化建設
(1)完成了「探礦權管理信息網路系統」升級,有效地避免了礦業權重疊及礦業權糾紛。
(2)建立了「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信息網路系統」,實現了部省之間的數據傳輸、查詢和共享。
(3)對1997年以來由自治區財政出資的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查明的礦產地,完成了工作范圍及儲量核實,並建立了資料庫。
(4)建成《新疆地下水資源空間資料庫》、《1∶20 萬數字水文地質圖空間資料庫》、《1∶5萬重點城市及經濟開發區水工環地質綜合空間資料庫》。
(五)地質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
完善了自治區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建設,建立了《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資料庫》。
㈧ 信息化的解決方案
實現企業管理產銷一體化,主要業務與財務管理的集成,推進企業全面面向市場和適應市場的變化,促使企業管理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化、精細化,全面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在企業工程建設和規模擴張的同時,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競爭力、市場佔有率、客戶滿意度和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以協同商務、協同競爭為商業運作模式,通過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和集成技術,達到對整個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業務流和價值流的有效規劃和控制,從而將企業和客戶、供應商、銷售商和服務商等合作夥伴連接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結構。
IT需求,即用戶對信息技術方面的需求,這個需求可描述為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用「信息化」來表示,因此,信息化解決方案也可以說是IT解決方案。
對信息化建設有貢獻的企業,中國信息化機構會授予企業一定榮譽,深圳市昕網格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2011年獲得了中國行業信息化突出貢獻企業獎。這也是中國政府機構促進中國信息化發展的一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