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曲紅梅大多產自浙江,它屬於
紅茶
九曲紅梅產於浙江西湖區周浦鄉的湖埠、上堡、大嶺、張余、馮家、社井、仁橋、上陽、下陽一帶,簡稱「九曲紅」。其生長環境為沙質土壤,土地肥沃,四周山巒環抱,林木蔥郁,遮蔽風雪,掩映秋陽;地臨錢塘江畔,江水蒸騰,山上朝夕雲霧繚繞,極宜茶樹生長,故所產茶葉品質優異。九曲紅梅屬於紅茶。
❷ 九曲紅梅的相關傳說
古人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九曲紅梅茶又稱九曲紅、九曲烏龍,其源於靈山「九曲十八灣」的地理特徵,涵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異的品質特性。相傳從前在靈山大塢盆地,居住著一對從福建武夷山區遷徙過來的老夫妻,靠在山裡栽種茶葉維持生計,家境十分貧寒。在年近六十時,卻意外得子,老兩口甚是喜歡,給兒子取名阿龍,意慾望子成龍。阿龍長得眉清目秀、聰明活潑,從小就愛在溪邊玩耍。有一天,他看見兩只溪蝦在小溪里爭搶一顆明亮閃光的小珠子,覺得好奇,就把珠子撈起來含在嘴裡,高興地喊著向家裡跑,一不小心,珠子吞滑到了肚子里。到家後,頓覺渾身痱癢難忍,吵著要媽媽立即給他洗澡。當小阿龍一進熱水澡盆,便變成了一條烏龍。頓時,天昏地暗,雷電交加,風雨大作,烏龍便騰空而起,飛出屋外,躍進溪里,穿谷破崖向遠處游去。老兩口見兒子變形,既驚慌,又傷心,哭叫著拚命追趕過去。烏龍因留戀雙親,不忍離去,游一程,一回頭,連游九程九回頭。這樣,在烏龍游弋過的地方,便形成了一條九曲十八灣的溪道,一直通往錢塘江。隨後,人們在這條溪邊栽種了楊柳,也就是後來被譽為湖埠十景之一的「龍鱗曲柳」,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改田造地「學大寨」時,才被填平成了糧田。靈山為有烏龍及「九曲烏龍」的傳說而盛名。
❸ 九曲紅梅的鑒賞方法
從內質看,香氣馥郁的質量好。品質好的香氣濃郁,似蜜糖香,又蘊藏蘭花香;香氣不純,有青草香的質量差。滋味以醇厚的為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滋味苦澀、粗淡的紅茶品質次。湯色紅艷明亮,邊緣帶有金黃圈的紅茶品質較好,湯色深濁的質量較差。葉底紅亮的為好,葉底深暗,多烏條,花青的紅茶質量差。外形似工夫紅茶,其內質香氣要求高長帶松煙香,這是其主要品質特徵;滋味醇厚帶桂賀湯味。品質強調內質的濃、強、鮮,對外形不太重視。
❹ 九曲紅梅的介紹
九曲紅梅簡稱「九曲紅」,是西湖區另一大傳統拳頭產品,是紅茶中的珍品。九曲紅梅茶產於西湖區周浦鄉的湖埠、上堡、大嶺、張余、馮家、靈山、社井、仁橋、上陽、下陽一帶,尤以湖埠大塢山所產品質最佳。大塢山高500多米,山頂為一盆地,沙質土壤,土質肥沃,四周山巒環抱,林木茂盛,遮風避雪,掩映烈陽;地臨錢塘江,江水蒸騰,山上雲霧繚繞,適宜茶樹生長和品質的形成。
❺ 九曲紅梅茶的味道
聞起來香香的,喝起來苦苦的
❻ 九曲紅梅的歷史溯源
九曲紅梅茶簡稱「九曲紅」,也稱「九曲烏龍」,源於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靈山生產「九曲紅梅」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據說太平天國期間,福建武夷農民紛向浙北遷徙,在靈山一帶落戶,開荒種糧、裁茶,以謀生計。南來的農民中有的善制紅茶,所制紅茶為杭城茶行、茶號收購,沿襲至今。九曲紅梅茶是
浙江省目前28種名茶中唯一的紅茶。其茶外形彎曲緊細如魚鉤、似蠶蟻、芽葉長12毫米左右,條索緊結,表面多呈白毫,色澤烏潤,若是以靈山泉水沖泡,但見杯中茶湯鮮亮紅艷,有如水中紅梅,滋味鮮爽可口,有暖胃、健脾、明目、提神之功能,其品質可與中國著名的安徽祁門紅茶相媲美。一九三七年日寇侵華,杭州淪陷。原本銷售火爆的「九曲紅」,茶價暴跌,市場萎縮,茶農多以打柴度日,致使茶園荒蕪,到抗戰勝利尚未復甦。解放前夕,「九曲紅」產地已到了「人窮地瘦茶園荒,昔日蔥蘢成枯黃」的境地。解放以後,農民組織起來走合作化道路,墾荒辟新,引進新茶種,建立專業隊,加強撫育管理,購置制茶機械,九曲紅茶生產得到很大發展。至80年代,周浦地區生產茶園已達3000餘畝,紅茶產量達100多噸,但售價很低,每公斤不足10元,效益一直上不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西湖龍井茶聲譽鵲起,效益劇增。90年代初,我鎮實施「以紅改綠」的茶類結構調整,雖紅茶產量減少,但茶價仍不能上浮,荒蕪茶園繼續增加,至90年代中期,茶葉專業隊解散,加工茶廠關停,全鄉生產茶園面積已不足1200畝,紅茶產量也逐漸降到30餘噸,紅茶生產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九曲紅梅」幾近湮沒。
本世紀初,農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單家獨戶的傳統農業正朝現代農業、市場農業、都市農業的方向演變,特色產業增效明顯,農產品已由數量向質量轉型。2002年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通過了《杭州市西湖龍井茶基地保護條例》,我鎮茶區被列為西湖龍井二級保護區,這同樣給九曲紅茶注入了活力。此時,茶區尚缺一家產供銷一體化,農工商一條龍,科教文一起上的茶葉龍頭企業,形不成一條較完整的茶葉產業鏈,甚至連一家專業從事該茶銷售的營銷大戶也沒有,故導致了茶園管理水平低下,良種更新工作滯後,加工工藝不盡規范,宣傳促銷缺乏新意,紅茶經營難度很大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為充分發揮本地的資源優勢,重塑九曲紅梅茶的昔日輝煌,使這一傳統名茶得以發展,近年,地方黨委、政府十分重視茶葉生產,把它擺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在2000年注冊了「九曲紅梅」商標的同時,還以舉辦比賽,參展參評,抽樣送檢、實施項目,媒體宣傳等方式擴大影響,並於2003年取得了省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地認證並獲「浙江綠色農產品」稱號,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提高。同年下半年又引進了外地強勢企業--杭州福海堂茶業生產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示範基地,實行「龍頭+基地+農戶」的現代茶業經營模式。並以基地為中心,逐漸向周邊地區輻射,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發展格局,走優質、高產、高效的茶葉產業化之路,並已初見成效。
❼ 九曲紅梅的品質特點
外形條索細若發絲,彎曲細緊如銀鉤,抓起來互相勾掛呈環狀,披滿金色的絨毛;色澤烏潤;滋味濃郁;香氣芬馥;湯色鮮亮;葉底紅艷成朵。九曲紅梅茶系工夫紅茶,品質優異,風韻獨特,色香味形俱佳,是優越的自然條件、優良的茶樹品種與精細的採摘方法、精湛的加工工藝相結合的產物。其外形曲細如魚鉤,色澤烏澤多白毫,滋味濃郁,香氣芬馥,湯色鮮亮,葉底紅艷,具有解渴養胃,消食除膩,明目提神,健身祛病之功效,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❽ 九曲紅梅茶的特點
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細若發絲,彎曲細緊如銀鉤,抓起來互相勾掛呈環狀,披滿金色的絨毛;色澤烏潤;滋味濃郁;香氣芬馥;湯色鮮亮;葉底紅艷成朵。
❾ 九曲紅梅的製作方法
萎凋是紅茶的第一道工序,工夫紅茶萎凋著重講究目的,方法及程度標准,以指導實際生產。
萎凋目的鮮葉在一定的條件下,均勻地散失適量的水分,使細胞脹力減小,葉質變軟,便於揉捲成條,為揉捻創造物理條件。伴隨水分的散失,葉細胞逐漸濃縮,酶的活性增強,引起內含物質發生一定程度的化學變化,為發酵創造化學條件,並使青草氣散失。目前工夫紅茶萎凋方法有三種類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內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溫萎凋,包括萎凋槽,加溫萎凋萎凋(極少).三是萎凋機萎凋。其中萎凋槽萎凋結構簡單,工效高,萎凋質量尚好,是改變手工操作的落後面貌,實現半機械化生產比較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深受茶區人民的歡迎。 揉捻是紅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夫紅茶緊結細長的外形,樣進內質的重要環節.
揉捻的目的
在機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葉操捲成條,充分破壞葉細胞組織,茶汁溢出,使葉內多酚氧化酶與多酚類化合物接觸,藉助空氣中氧的作用,促進發酵作用的進行,由於揉出的茶汁凝於葉表,在茶葉沖泡時,可溶性物質溶於茶湯,增進茶湯的濃度。
1、揉捻技術
目前,採用的揉捻機以中小型揉捻機為主10型、45型、5型國營初制廠則以65型、90型比動揉捻機等大型揉捻機為主。
2,揉捻時溫度和濕度
揉捻室要求室溫保持在20~24度,溫度85~90%較為理想,在夏秋季節,高溫低濕的情況下,需要採用灑水,噴霧,掛窗簾,搭陰棚等措施,以便降低室溫,提高濕度,防止揉捻篩分過程中失水過多,保持捻揉葉有一定含水量,同時揉捻室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每天揉捻篩分之後,必須用清,洗刷機器和地面,防止縮葉,茶汁等發生酸餿,霉現象,影響茶葉品質。3,投葉量
揉捻機投葉量主要決定兩個因素:一是揉桶直徑大小;二是原料老嫩度.
揉桶直徑與投葉量關系
揉桶直徑(厘米
40
55
65
90
每桶投葉(斤)
14~16
60~70
110~120
280~300
原料老嫩對投葉量有一定的影響,嫩葉投葉量多些,較粗老葉投葉量少些.
投葉量過多,葉子揉桶內翻轉困難,揉捻不均勻,扁條多,揉捻時間延長.
投葉量過少,葉子在揉捻時翻轉不規則,也易形成扁條,揉捻效果差.
4,揉捻次數和加壓技術工夫紅茶,根據鮮葉老嫩度不同,揉捻次數和時也不同。
特級,一級原料,分三次揉捻,每次揉30分鍾。
二級以下原料,分兩次揉捻,每次45分鍾。
五級以下原料:一次揉捻不篩分,篩45%加壓,後45分鍾加減壓交替進行,共揉90分鍾。 發酵是紅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發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礎上,是形成紅茶色香味的關鍵,是綠葉紅變的主要過程,增強酶的活化程度,促進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縮合,形成紅茶特有的色澤和滋味,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使葉子發酵充分,減少青澀氣味,並發生濃郁的香氣。發酵過程要有適宜的環境條件,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揉捻葉的發酵要具備的條件為:設當用的發酵室,大小要合適,門窗要適當設置,便於通風,避免陽光直通射,最好水泥地面,四周開溝排便於沖洗,室內裝置溫增濕的設備。發酵時間:
發酵時間與葉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節,發酵室溫度,濕度都有密切的關系,發酵時間從揉捻算起,春茶氣溫較低,需2.5-3.5小時,夏秋季溫度較高,發酵時間縮短,在揉捻結束時揉捻葉已經泛紅,發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經發酵室發酵可直接進行烘乾.。
發酵程度:
從發酵葉的表徵變化規律,來判斷發酵程度比較困難,必須在生產實踐中,不斷積累豐富的經驗,適時地掌握發酵適度表徵,才能能獲得優良品質的紅茶,發酵適度,葉色顯紅色,並發出濃厚的蘋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澤也有所不同1-2級發酵葉,對光透視呈黃色,3-4級呈銅色,葉面及基脈,凝於表面的葉液均是紅色.發酵不足:香氣不純,帶香氣,沖泡後,湯色欠紅,泛青色,味青澀,葉底花青。發酵過度,香氣低悶,沖泡後,湯色紅暗而渾濁,滋味平淡,葉底紅暗多烏條。
四,乾燥一):乾燥方法:
目前普遍使用的毛茶烘乾機械,有自動烘乾機,手拉百葉烘乾機和烘籠烘乾。
二類紅茶烘乾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烘乾稱毛火,中間適當攤晾,第二次烘乾稱足火.。
毛火掌握高溫快速的原則,抑制酶的活性,散失葉內水分,中間適當攤晾,使葉內水分。
重新分布,避免外干內濕,但攤放不宜太厚,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對品質產生不良影響,足火掌握低溫慢烤的原則,斷續蒸發水分,發展香氣。
二):乾燥程度:
毛火適度的葉子,手捏稍有刺手,但葉面軟有強性折梗不斷,含水量為20-25%左右,足火適度的葉子,索緊結,手捻成米,色澤烏潤,香氣濃烈,含水量6%左右,烘乾程度要掌握適當,特別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如果烘乾過度,產生火茶,甚至把茶葉烘焦,造成品質下降.烘乾不足,含水量較高,香氣不高,滋味不醇,在毛茶貯運過程中容易產生霉變,嚴重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