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威尼斯雙年展,雙年展是什麼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並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聖保羅雙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並且其資歷在三大展覽中排行第一。被人喻為藝術界的嘉年華盛會。
簡介:威尼斯雙年展一般分為國家馠與主題館兩部分。主要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 。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1893年 4月19日, 威尼斯市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決定策劃一個義大利的藝術雙年展,他的發起人正是當時的市長里卡多·塞瓦提可 ,就這樣在1894年4月22日第一界威尼斯雙年展拉開了帷幕。
㈡ 顧振清的展覽策劃
2012年 「任我行」新媒體藝術展,北京,中國。
2012年 「心動上海」一汽大眾-奧迪藝術大展,上海,中國
2011年 留尼旺雙年展,le Port市,留尼旺,法國。
2010年 活化石:翁奮個展,Leon Dierx美術館,留尼旺,法國。
2010年 兩條路線,綠山城市立美術館,綠山城,波蘭。
2009年 來自5.8米,荔空間,北京,中國。
2009年 「主場」當代藝術展,白盒子藝術館,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2009年 談話就是運動,荔空間,北京,中國。
2009年 「各搞各的:岐觀當代」藝術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2008年 「和解」首屆波茲南國際雙年展,城堡藝術中心,波茲南,波蘭。
2008年 「過來」當代藝術展,荔空間,北京,中國。
2008年 第1展,荔空間,北京,中國。
2007年 「中國夢:烏利·希客收藏展」,新加坡博覽會,新達城會展中心404展廳,新加坡
2007年 「陌生人約會」中德當代藝術展,朱屺瞻藝術館,上海,中國。
2006年 「二踢腳」,北京唐人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06年 人文·山水:中國惠州當代雕塑藝術展,江北公園,惠州,中國。
2006年 幻想與未來,大都會博物館,馬尼拉,菲律賓。
2006年 中國館:利物浦雙年展獨立項目,獨立角藝術中心,利物浦,英國。
2006年 紅樓基金會「中國行動」展,Hospital俱樂部,倫敦,英國。
2005年 「聚焦中國:多樣性與同一性」,自由藝術學院藝術中心,海牙,荷蘭。
2005年 亞洲城市,首爾市立美術館,首爾,韓國。
2005年 「各玩各的」當代藝術展,〇工場實驗藝術中心,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2005年 「初次約會」中德藝術交流計劃展,鹽博物館,班特拉吉修道院內鹽公園,瑞內;明斯特蘭德畫廊,艾
姆斯德滕;格拉文休斯特修道院DA藝術中心,休斯泰爾,德國。
2005年 回到未來2,浮士德美術館,漢諾威,德國。
2005年 回到未來1,IF美術館內部空間藝術中心,波茲南,波蘭。
2005年 「Hexa計劃:閃現」,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5年 「四兩撥千斤」,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台中。
2005年 「上海酷:創意在生產」國際藝術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5年 「生趣盎然:中國新攝影十年」,以色列攝影美術館,特爾海,以色列。
2004年 C04台灣前衛文件展之「幻想與物」公開征件展,四連棟,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台北。
2004年 「上海集」藝術展,先進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2004年 「什麼藝術」展,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就掌燈展示營銷中心,西安,中國。
2004年 「輕而易舉·上海拼圖2000-2004」,國立當代美術館,奧斯陸,挪威。
2004年 「中國:當下語境」畫展,唐人畫廊,曼谷,泰國。
2003年 「打開天空」當代藝術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3年 「左翼」中國當代藝術展,左岸工社,北京,中國。2003年 杜塞爾多夫大展「人造現實」中國特展,當代
藝術宮,杜塞爾多夫,德國。
2003年 「歡樂頌」(木馬記升級版)國際當代藝術展,聖劃藝術中心,南京,中國。
2003年 「木馬記」當代藝術展,聖劃藝術中心,南京,中國。
2003年 「二手現實」當代藝術展,今日美術館;今日美術館蘋果分館,北京,中國。
2003年 「另一種現代性」當代藝術展,犀銳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03年 第三屆平遙國際攝影節,平遙,山西,中國。
2003年 「趣味過剩」紐約展,前波畫廊,紐約,美國。
2002年 「海市蜃樓」,蘇州美術館與蘇州格多美術館,蘇州,中國。
2002年 「面對自然」,Inner Space,華沙,波蘭。
2002年 第二屆平遙國際攝影節「日常態度」中國圖片藝術特展,平遙棉織廠,山西,中國。
2002年 「外在與內在」中泰當代圖片藝術展,唐人畫廊,曼谷,泰國。
2002年 「趣味過剩」,3H藝術中心,上海,中國;客藝廊前衛館,新加坡。
2002年 「成都雙年展精選」,四合苑畫廊,北京,中國。
2002年 「感受現場」藝術展,南寧郊外公共空間,廣西,中國。
2001年 「16屆亞洲國際藝術展」, 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2001年 首屆成都雙年展,成都現代藝術館,成都,中國。
2001年 「身體資源與物」藝術展,香港藝術公社,香港,中國。2001年 「虛擬未來」當代藝術展,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2001年 「中國魅力」泰國展,當代藝術空間,曼谷,泰國。
2000年 「異常與日常」當代藝術展,原弓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0年 「人文山水」中國當代環境藝術展,浪島地景藝術公園,桂林,中國。
2000年 「人與動物」行為組合展,北京、成都、桂林、南京、長春、貴陽,中國。
2000年 「中國魅力」觀念影像展,東廊畫廊,上海,中國。
1999年 「傳統視覺影像展」,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上海,中國。
1998年 「梁志明藝術展」,遼寧省博物館,沈陽,中國。
1998年 「當代中國藝術精華展」,卜勞德畫廊,倫敦,英國。
1998年 「中國1966-1976宣傳畫展」,安大略省中國美術館,多倫多,加拿大。
1996年 「中國東北油畫展」,亞洲民俗文物館,檳城,馬來西亞。
1994年 「中國東北油畫大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1993年 「東北當代油畫展」,遼寧省美術館,沈陽,中國。
1992年 「當代藝術研究文獻資料展東北巡迴展」,東北師范大學美術館,長春,中國。
㈢ 上海雙年展的2010年展
2010年第八屆上海雙年展將於10月23日在上海美術館開幕,主題為「巡迴排演」。「巡迴」是巡遊與回歸,「排演」是排布與推演。「巡迴排演」是開放性的和流動性的,強調展覽的策劃情境和展開的過程,強調展覽的創作與生產意識。在巡迴排演中,展覽空間不僅僅是藝術品的陳列場所,而且是生產性的、變化中的、反復試驗的感性現場。本屆雙年展旨在打造一個流動性的論辯、展示、表演與生產的巡迴劇場。 2010年6月11日,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第二次新聞通氣會在中國美術館召開。策展團隊成員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高士明等參加新聞發布會。
雙年展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現象,近年來,它的體制化和均質化已經成為國際藝術反思和批判的焦點。「巡迴排演」試圖以上海為文化「基地」,在不同的機制平台上檢驗雙年展的學術思考,共同探討展覽這一「展示-生產」領域的內在界限、它和社會空間的關系、當代藝術的社會參與和制度批判的歷史對於展覽體制本身的挑戰等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巡迴排演」是對當代藝術展覽制度的一次反思,並從這種反思出發,對雙年展的辦展機制進行優化。
第八屆上海雙年展最大的特色就是學術結構,學術結構是這次雙年展的載體。本次雙年展重在「排演」,排演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跨主體的藝術生產方式。本屆雙年展將從劇場、排演的跨主體性出發,強調創作的群體互動性,推動當代藝術傢具體現場的探索和呈現;二,當代藝術作品的過程性,這是更具有魅力的東西,更有效的視覺文本;三,巡迴,重在流動性,作品的動態化,這是展覽的一種新的模式與結構,重在對主題的討論,最終將成果帶回到上海主場館。 范迪安
策展人
1955年出生於福建,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現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主任等。
從事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藝術批評與展覽策劃、藝術博物館學研究。著有《當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主編《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世界美術院校教育》、《當代藝術與本土文化》等叢書。
2000年以來,致力於向世界介紹中國藝術,策劃的重要展覽有:《都市營造:2002上海雙年展》(2002,上海)、第50屆、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總策展人、《20世紀中國繪畫展》(中法文化年)、《中國當代藝術展》(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05年12月調任中國美術館館長,提出「以公眾為中心」的辦館理念。主持召開「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2006年會,策劃大型當代藝術展走向海外,如《開放的中國藝術》(俄羅斯)、《展開的現實主義:1980年代以來的大陸油畫》(台北)、《浮游:中國藝術新一代》(韓國)、《中國:面向現實》(奧地利)、《中國水墨展》《中國園林展》(德國);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大型表演方案策劃、參與2009年「建國60周年成就展」總體方案策劃。中國中央電視台《人物》專欄、美國《時代周刊》等為其作過專門報道,被美國《藝術與投資》雜志評為「影響世界藝術的50位名人」之一。
李磊
策展人
1965年生於上海,現任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上海青年文學藝術聯合會副會長,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1996年起主要從事中國抽象藝術創作和研究,力求將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與國際上成熟的抽象藝術語言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的抽象藝術之路。創作有《禪花》系列、《憶江南》系列、《意象武夷》系列、《醉湖》系列等。曾在中國北京、上海;美國紐約;德國法蘭克福、林茨;荷蘭阿姆斯特丹、博克斯梅爾;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過個人畫展。出版專集《海上油畫名家——李磊》、《中國當代藝術家畫傳——李磊、詩意的抽象》、《今日中國當代藝術家——李磊、樓高人遠天如水》。
近年策劃及管理的重要展覽包括:《上海青年美術大展》(1999,上海)、《上海春季藝術沙龍》(2003,上海)、《上海抽象藝術大展》(2004,上海)、《第六屆上海雙年展》(2006,上海)、《第七屆上海雙年展》(2008,上海)。
高士明
策展人
1976年生於山東,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研究領域包括視覺文化研究、當代藝術研究以及策展實踐。
近年來,他參與策劃了許多大型學術性展覽,包括「地之緣:亞洲當代藝術的遷徙與地緣政治」系列研究計劃(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屆上海雙年展」(2004)、「顯微學:中國當代藝術展」(2005)「黃盒子:中國空間里的當代藝術與建築」學術邀請展(2006)、「第六屆聖保羅建築雙年展」中國特展(2007)、「影子的煉金術:第三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2007)、「與後殖民說再見:第三屆廣州三年展」(2008)等。近年來,高士明還編輯出版了《視覺的思想》(2002)、《地之緣:亞洲當代藝術與地緣政治視覺報告》(2003)等學術著作,即將出版專著《鏡子與面具:關於現實與實在的視覺研究》(2009)。
華怡
助理策展
1977年生於上海,現任職於上海美術館雙年展辦公室,項目策劃。
曾參與策劃及協調:《果凍時代》(2007,上海)、《圖像的故事—安特衛普古典及新時代大師展》(2009,上海)《果凍時代》(2009,安特衛普),參與協調《第三屆上海雙年展》(2000,上海)、《第四屆上海雙年展》(2002,上海)、《蔡國強藝術展》(2002,上海)、《詮釋現代—阿姆斯特丹美術館藏畫展》(2003,阿姆斯特丹,上海,新加坡))、《形而上2003》(2003,上海)、《第五屆上海雙年展》(2004,上海)、《古剛果王國文物展》(2004,上海)、《第六屆上海雙年展》(2006,上海)、《胡項城藝術展》(2007,上海)、《方力鈞藝術展》(2007,上海)、《第七屆上海雙年展》(2008,上海)、《許江藝術展》(2009,上海)《台灣藝術新世代》(2009,上海)。
㈣ 2020南京春節展覽活動有哪些
「古道今承——張清雷玉雕作品及南京市博物總館藏玉器聯展」
即日起至2002年1月中旬, 六朝博物館一樓展廳 將展出禮儀用器、日常裝飾和生活起居用品等歷代玉器近30件,以及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當代南京玉雕代表人物張清雷的玉雕作品72件。
「刻意江南——竹刻名家張泰中作品展」
2002年1月10日至2月28日,在 南京市博物館 將有以竹文具系列、茶文化系列、掛件系列、竹製傢具系列以及高端定製等文化系列組成的展覽。
「春色滿園——當代南京名家國畫聯展」
2002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在 太博館第五展廳 將有紀太年、張迎春、平莉、李楚洋、林奕溥、徐熊等六位畫家的作品,題材多樣,為小夥伴們送來春節的美好祝願。
「皇家氣象--沈陽故宮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
2002年春節前後, 江寧織造博物館 通過展出沈陽故宮珍藏的精品文物,以此向小夥伴們展示清代皇家歷史文化和文物精粹,引導小夥伴們探尋滿族皇室的龍興之路。
南京城牆系列展覽
2019年7月至今,「傳·城——普天同慶賀華誕 不忘初心勇前行」「城城垣垣小講堂——這些兵器你都認識嗎?」「童語話城牆」展覽都在 中華門 舉辦。
大明皇都——明故宮歷史文化展
2019年10月至今,在 明故宮遺址公園 展出的展品綜合展現了明代的歷史與文化,呈現明故宮這一重要遺產點的文化內涵。
2002年1月18日上午,子鼠迎春來——庚子年迎春特展將在 南京市民俗博物 館開幕。本次展覽策劃以「子鼠迎春來」為主題,以傳統年俗為線索,輔以配套的年俗活動、展出鼠年非遺作品及時尚創意的現代文創,展現出傳統鼠文化的時代新意。
2002年1月18日下午,歐洲十字路口的印記—斯洛維尼亞珍寶展將在 南京市博物館 開幕。展覽匯集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民族博物館、養蜂博物館(拉多夫利察市博物館)等館的精美藏品及現代設計師作品共計140件/組。參展的舊石器時代骨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鐵器時代的萬斯之桶是禮器裝飾藝術的優秀代表作、羅馬時期的埃莫納人雕像是唯一一座非羅馬皇室成員的紀念柱。
即日起至2020年2月26日,在 梅園新村紀念館 將展示「人民楷模」王繼才同志把青春全部獻給祖國海防事業的先進事跡。
2002年1月中旬—2月中旬,在 民俗博物館42號臨展廳 將舉辦「鼠歲報佳音—鼠年非遺賀歲展」。此次展覽結合「生肖鼠」主題,展出鼠年非遺作品及時尚創意的現代文創,為非遺文化傳承者搭建起展現技藝的平台。
2002年1月中旬到3月初,在 六朝博物館一樓臨展廳將舉辦 「錦緣匠心——雲錦·雕花鵝絨精品展」。展出金陵織物的代表性人物——金文、殷志聰夫婦的《應天繁華圖》《寶瓶觀音》《湯莎會》等60餘件精美雲錦作品。
2002年1月24日至1月31日,在 林散之紀念館閱翠樓展廳將 以第五屆林散之·雙年展入選的五大書體中各挑選部分作品進行展出。
除了展覽活動,2020春節期間,南京還有什麼好玩的活動呢?
微信搜索公眾號「 南京本地寶 」,關注南京本地寶微信公眾號;在南京本地寶微信公眾號對話框輸入【 春節 】即可獲取 南京春節活動匯總 ,還可以查看 南京各景點春節開放信息 、 春節燈會 詳情等有價值信息。
㈤ 誰有上海雙年展的策劃書
上海加分展的策劃書倒有很多
㈥ 威尼斯雙年展的簡介
威尼斯雙年展一般分為國家館與主題館兩部分。主要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 。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
1893年 4月19日, 威尼斯市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決定策劃一個義大利的藝術雙年展,他的發起人正是當時的市長里卡多·塞瓦提可,就這樣在1894年4月22日第一屆威尼斯雙年展拉開了帷幕。
㈦ 上海雙年展的歷屆回顧
第七屆上海雙年展
主題:《快城快客》
當前世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現象,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城市化是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它表現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以及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並獲得巨大發展的空間表現,城市化率也是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伴隨著體制改革,實現由傳統的農村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的轉變,也是中國在21世紀進一步深入發展的必由之路,2010年上海世博會更是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在這一語境中,第七屆上海雙年展在歷屆雙年展的經驗基礎上,循著上海雙年展自身的文化邏輯,繼續堅持立足本土經驗、面向全球境域的文化姿態,把視點聚焦於城市及城市的主體——人。 第六屆上海雙年展
主題:《超設計》
今天,我們生活在設計無處不在的時代,社會、生活和藝術,無不與設計息息相關。設計往往被與功能化和實用主義聯系在一起,以設計為題,旨在打破藝術和實用之間的那種過於簡單的對立關系,對藝術與設計、創作與工業、生活與生產之間的關系提出全面的反思,力圖重新恢復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關聯,煥發其能量與活力。
設計這一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創造形式將我們引向生活美學、技術美學和社會美學的思考。設計在不斷地自我超越,「超設計」既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的推動者。「超設計」反映了我們時代共同的美學目標,藝術家希望探討的是一種以「設計作為材料」進行觀念創作的藝術。在此,設計不僅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創造出一種功能性對象,更重要的是,它還貫穿著美學意志,包含著藝術價值和社會理想;設計不僅僅是創造出一個作品,它還指向一系列生活方式、社會理想和歷史計劃。在這個意義上,設計走向了「超設計」。 第五屆上海雙年展
主題:《影像生存》
當2004年(第五屆)上海雙年展於2004年9月28日--11月28日舉行。本屆雙年展的學術主題為「影像生存」(英文為Techniques of the Visible),它致力於探討可視世界的制像技術,呈現影像的歷史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況的影響,致力於在人文關懷中思考技術的發展,在技術發展中建立人文的關懷。本屆雙年展將圍繞著「影像生存」這一主題,以上海美術館為核心,將在上海市區設置若干係列展示,建立起一個彼此投射、多重現場的展覽系列,使上海雙年展更加體貼公眾,進一步發揮文化窗口的職能。 第四屆上海雙年展
主題:《都市營造》
2002上海雙年展由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主辦。本屆雙年展主題為「都市營造」,它由「都市營造」主題展、「都市營造」國際學生展回顧展和「上海百年百座歷史建築圖片展」三個部分組成。本屆雙年展意在對迅速推進的都市化進程,以空前的深度和廣度改變著中國面貌的新型城市建築所導致的原有文化格局和生活形態的急劇變化進行探討。以建設性的態度審視這一現實,思考鄉村與都市、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全球、保護與發展、傳承與創新等當代全球文化發展的新課題,對中國當代文化的建設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屆上海雙年展
主題:《海上·上海》
2000上海雙年展的主題是「海上·上海」。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67位藝術家帶來了包括油畫、國畫、版畫、雕塑、攝影、裝置藝術、錄像藝術、媒體藝術和建築等各種藝術樣式的300餘件作品。
本屆雙年展首次由中外策劃人組成策劃小組,由策劃小組推薦的外國藝術家是90年代在國際藝術界很活躍的藝術家,他們分別來自歐洲、美洲、澳洲、非洲、亞洲,代表了當代國際藝術潮流,並對當代文化問題有著積極的態度和敏銳的把握。策劃小組推薦的中國藝術家大部分是當代中國美術界的代表人物,他們憑借著各自的影響力成為中國藝術的新銳。其間還舉辦了「『海上·上海』----一種特殊的現代性」的主題研討會。 第二屆上海雙年展
主題:《融合與拓展》
1998上海(美術)雙年展由上海美術館、梁潔華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展覽於1998年10月20日-11月20日舉行,展覽場地為上海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98上海(美術)雙年展的主題是「融合與拓展」,展出作品共256件。作品以近年來的水墨創作為中心,展示具有悠久歷史的水墨藝術的最新狀態。作品按藝術風格傾向分為兩部分。 第一屆上海雙年展
主題:《開放的空間》
上海美術館經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批准,於1996年3月18日—4月7日舉辦了'96上海(美術)雙年展,首屆雙年展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術館主辦。以「開放的空間」為主題,旨在突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藝術多元並存、異彩紛呈的局面,內容以油畫這一外來藝術樣式在中國的發展為重點,包括具象、表現、抽象以及裝置藝術等多種風格,參展藝術家共29名,展出作品共160件。
㈧ 米蘭設計雙年展的發展歷程及意義是什麼
1951年的米蘭設計雙年展第一次向世界宣告:義大利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設計運動。展品包括奧利維蒂公司的列克西康80新型打字機、小型的里特拉22(Letters22)型手提打字機,維斯帕小型摩托車,龐蒂設計的維謝塔(Visetta)縫紉機,西斯蒂格奧尼(Castiglioni)兄弟設計的燈具、西斯塔里亞(cisitalia)轎車等。1954年的另一次米蘭設計三年展更加明確地表明了義大利工業設計的方向,即不是簡單的實用化,而是走藝術化的道路,如奧里維蒂公司就視它的設計人員為藝術家。另一方面,公司也建立了明確的設計程序與規范:1.管理人員決定產品新開發並提出具體的目的性要求;2.研究人員收集情報,進行市場研究和技術狀況研究;3.研究人員根據情報和研究的結果向設計人員和工程人員提出具體的情況簡報;4.負責企業總體形象的部門介入,參與設計人員的初步討論;5.當一切的商業、市場問題都已經澄清以後,設計人員開始工作,形成概念與方案。義大利設計的重要特點之一是許多公司普遍喜歡採用新材料,探索新形式,並逐漸形成一種特別的企業風格和政策,稱為「設計引導型生產方式」。它對於義大利的建築家與設計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如1948年皮列利公司就要求扎努索利用泡沫塑料設計新產品,後因為設計成功,公司特地成立了一個分公司——阿弗列克斯(Arflex)來生產新設計的產品。義大利設計的另一個重要特點還在於它從戰後就有一支強有力的設計理論和設計評論隊伍,用文字來確定發展的方向,提出共同的問題,引起爭論,引導設計文化良性發展。
㈨ 2010年上海雙年展的主題是什麼
2010上海雙年展的主題——「巡迴排演」
http://cul.sohu.com/20101014/n2756525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