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服務的概述
微服務作為微信公眾平台帳號運營的輔助工具,滿足了企業微信公眾帳號的運營、推廣需求,將微信運營分為幾個模塊,每個模塊解決不同的需求,通過組合實現微信營銷推廣的目的。
微服務幫助不懂技術的企業建立屬於自己的介面程序,也為玩轉微信公眾平台帳號提供了指導。在微服務後台綁定介面後就可以實現企業與用戶的互動,增強用戶粘度。
微服務涵蓋了微信管家、微信應用解決方案、微信客服客戶端、人工微信客服幾部分。
微服務是對於微信公眾平台帳號提供的輔助管理平台,強化了微信公眾號的互動營銷推廣與客戶關系維護功能。微服務平台開發了為商家定製的「個性化管理、營銷推廣、客戶關系管理、會員卡管理」等幾個重要的運營管理模塊。
具體功能包括分層級的自動應答菜單編輯功能,互動游戲,優惠券發放,抽獎,人工微信客服即時響應,用戶管理與會員卡管理等,實現了通過微信對接商家的線下業務,助力企業率先進入移動電商時代。
㈡ 微服務准備的內容
本文為大家介紹了5個遷移到微服務架構所需做的准備步驟,包括如何劃分微服務,微服務和組織結構間的誤解,如何劃分組織架構,以及在實現微服務架構中需要盡早考慮的一些問題,值得大家參考
時至今日,微服務相關的話題不勝枚舉,上百次的會議,在線討論以及相關文章。你可以假設大家已經認識到其優點以及與之俱來的風險。然而,有很多組織沒有事先准備就邁入這個潮流了。自然,這也就導致了在架構實現過程中的失敗。
有一位智者曾經說過,「對於商業中所應用的任何技術而言,有2條規則,其一,將自動化應用於高效的運維上才能增加效率;其二,將自動化應用於低效的運維反而會降低效率。」我認為這種哲學對微服務而言亦行之有效。如果你的組織沒有為此准備就貿然遷移,很可能會招致失敗。以上就是本文的出發點,我將為大家帶來在實現微服務架構前需要准備的5個關鍵步驟。
從繪圖入手
在開發特定的微服務時,許多開發者都會犯同一個錯誤:直接寫代碼。或許,這可能就是你能夠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了。誠然,對於一個服務而言,你可能會獲得成功,但是隨著服務數量的上升,所有事情都會變得一團亂。
和其它產品一樣,它也需要被創造,需要以設計作為初始步驟。將團隊匯聚到桌子周圍,自由地在紙上(或者白板)繪制服務。首先,找出你所構建的應用的main函數。然後,自頂向下地將它分解成最小單元。最後,找出不同單元的互聯通性。這些功能將會成為你的微服務。
比如,在一款圖書預覽應用中,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比較不同的圖書。然而,也有許多其他功能需要開發,例如創建用戶履歷,評分,評論,圖書資料庫等。識別每個功能,是將它們轉為微服務的關鍵。
整個過程將會持續超過一天時間,並且需要多次迭代直至完美。當然,你將需要從許多不同部門的人員手中獲得輸入,以確保能夠知曉其視角和觀點,並確保你不會遺漏任何系統功能。
微服務並不是組織結構
根據你所在公司的組織結構定義微服務,這似乎是很自然的。如果你正在構建單體(monolithic)應用,這或許真是一個恰當的解決方案。但是,在實現微服務架構時,它可能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了。
也許,這對於銷售部門或客戶服務是可行的,但是許多組織只有一個部門處理所有的資料庫。因此,為所有資料庫創建一個微服務將會導致單點故障。而沒有單點故障,則是微服務的關鍵特性之一。
你希望通過服務實現的一些功能可能會涉及幾個組織部門,或者,你可能將會需要為一個部門構建許多微服務。總結一下,你需要將架構聚焦於你想要提供的服務,而非你們公司的組織結構。
創建合適的組織結構
轉變到一個全然不同的組織架構,能夠滿足公司在管控活動上變化的需要。之前2個步驟關注於應用的設計,以便能夠為最終用戶提供正確的功能。現在,是時候確保對於新的架構而言,你擁有恰當的運維支持了。
你將不得不放棄原有的部門結構,並使團隊關注於某個微服務。這意味著這些團隊將由擁有不同技能的成員組成,如系統分析師、UX/UI設計師、後端工程師、前端工程師等。如此一來,團隊就能夠徹底負責它們的項目(微服務)——從開發部署到運維、監控和管理。反過來,由於團隊覺得自己擁有這個產品,因此將提升其創建產品的積極性。
團隊的規模視公司/項目的總體人數而定;當然,根據專家的建議,比較理想的規模是每個團隊8-10人。和單體架構不同,微服務架構使得你能夠根據業務的增長來擴展團隊規模。
當然,所有團隊將會(需要)積極配合,以最終促成整個項目。這便是這種結構的主要好處,使我們能夠盡可能快地向市場交付產品。
性能和可靠性同樣重要
切換到微服務架構的整體想法,便是使得創建的最終產品相比於單體應用而言擁有更好的性能,更佳的穩定性(例如,更低的下線風險),同時可以更快地交付市場。
將改進性能作為設計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這將確保潛在問題能夠盡早被考慮。通常,(性能)問題都源自微服務設計主要考慮功能。然而,如果在更大的服務下,服務崩潰或者變得很慢,那麼它就沒什麼用了。每個服務應該擁有2-3個替代機制,當下層資源失敗時,它便可以繼續運作。當其中一個機制無法在可接受時間窗口內響應時,服務也需要做到快速切換。
在前期考慮讓服務支持更大的負載變動,你的應用將能夠應對實際挑戰,你將領先市場,當然這也是你在第一時間考慮切換到微服務的主要原因!
變更先行
忽略應用的變化是不切實際的。開發者一直在增加和移除功能,變更代碼,替換應用的核心元素等,這在微服務應用中更甚。更確切地說,微服務就是持續演進的。
當你每天需要處理多次代碼升級時,最好接受一個觀點:變更是持續的,而非對於穩定狀態的一次偶然性中斷。一旦你認知到這一點,你將意識到一開始便整合變更的靈活性需求的重要性。確保應用一直正常工作的一種方式便是准備服務API,這樣微服務間便可繼續通信,即使它們已被改變。另外,你還需要引入版本控制,以允許服務同時開放新舊介面。
另一方面,數據存儲的演進是一個更大的挑戰。改進資料庫模式(schema),使其支持新的功能,傳統觀點中,這是應用升級時最難處理的部分,微服務並不會使其變得更加簡單。然而,單就增加新的域且不破壞現有結構這一點而言,NoSQL資料庫會更加靈活。如果你希望你的數據存儲需求持續演進(誰不希望呢?),那麼你應該將可演化的數據存儲作為微服務設計的努力方向之一。
在遷移到微服務架構時,做適當的准備是整個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一點我們可以認同。只有經過仔細的准備,創新設計思維,並且具備合適的運維和管理結構,你才能收獲微服務帶來的所有好處!
㈢ 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微服務訪問安全設計方案
微服務訪問安全設計方案稍等 ,我現在發你。
㈣ 什麼是微服務
微服務最早由Martin Fowler與James Lewis於2014年共同提出,微服務架構風格是一種使用一套小服務來開發單個應用的方式途徑,每個服務運行在自己的進程中,並使用輕量級機制通信,通常是HTTP API,這些服務基於業務能力構建,並能夠通過自動化部署機制來獨立部署,這些服務使用不同的編程語言實現,以及不同數據存儲技術,並保持最低限度的集中式管理。
微服務的本質:
微服務,關鍵其實不僅僅是微服務本身,而是系統要提供一套基礎的架構,這種架構使得微服務可以獨立的部署、運行、升級,不僅如此,這個系統架構還讓微服務與微服務之間在結構上「松耦合」,而在功能上則表現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種所謂的「統一的整體」表現出來的是統一風格的界面,統一的許可權管理,統一的安全策略,統一的上線過程,統一的日誌和審計方法,統一的調度方式,統一的訪問入口等等。
微服務的目的是有效的拆分應用,實現敏捷開發和部署。
微服務提倡的理念團隊間應該是inter-operate, not integrate 。inter-operate是定義好系統的邊界和介面,在一個團隊內全棧,讓團隊自治,原因就是因為如果團隊按照這樣的方式組建,將溝通的成本維持在系統內部,每個子系統就會更加內聚,彼此的依賴耦合能變弱,跨系統的溝通成本也就能降低。
微服務的特點:
1、易於開發和維護
2、啟動較快
3、局部修改容易部署
4、技術棧不受限
5、按需伸縮
缺點:
1、運維要求較高
2、分布式的復雜性
3、介面調整成本高
4、重復勞動
㈤ 政務微信公眾號怎麼推廣
政務微信產品化,首先應是進行產品規劃,把握好政務微信的定位。開設政務微信的政府部門多種多樣:新聞辦、共青團、公安交警、教育、紀檢、司法、文化等,每個政府部門的職能不同,相應地,定位也有不同。
政務微信應是以傳遞政府信息、服務大眾為初衷和目標,定位人群根據地域、部門職能范圍等而定,但應是廣泛意義上的人民大眾。尋找政務微信具體定位應從以下四個問題展開:
(一)政務微信目標
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使得微信成為社會交往互動中重要工具。政府設立政務微信是順應社會發展,提高政府與民眾互動的重要途徑。因此,政務微信應從服務民眾、樹立政府形象、加強社會輿論引導等方面出發考慮產品一系列設計。
(二)政務微信功能定位
政府部門所開設的政務微信的功能定位要明確:是發布信息為主還是以方便民眾辦事為主。若以方便民眾辦事為主則可開設服務號,增強服務效能;若以信息發布為主則可開設公眾號,增強信息發布效率。
(三)政務微信人群定位
微信相比微博等其它新媒體而言,具有定向傳播的精確度,可以進行一對一的傳播。因此,實行產品化運營,確定人群定位至關重要。第一,確定好目標人群的地域。不同地區人群有不同的需求與話語體系。
政務微信在考慮地域性的基礎上應推送貼近當地民眾的信息以增強信息的可傳播性。第二,確定好目標人群的年齡段。第三,確定好目標人群的認知水平
(四)提高政務微信識別度
在政務微信的定位過程中,管理者應注意要樹立起該微信在受眾中的辨識度,從定位上就要有所不同。解決定位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挖掘政府內部信息,推送獨家微信;
第二,管理者牢記政務微信的「政務」二字,在適當推送非原創類、偏娛樂性質的信息時,還應推送新政策信息和政策解讀等內容,以此體現政務微信的特徵與功能;此外,在創設和運營政務微信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Logo、口號等識別標志,提高政務微信識別度。
產品化運營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一種運營模式。而在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也逐漸向「需求為王」轉變。
所謂內容優質的信息可能是生產者所定義而非受眾定義,因此一定程度上而言,「內容為王」是生產者的一廂情願,並未完全從受眾或用戶的需求出發。
(二)確定和滿足用戶需求
政務微信的產品化運營要有確定用戶需求以解決用戶問題的運營思維。在確定用戶需求環節,運營者切忌自行模擬用戶需求,需要經過實際調查來求得。
第一,可以根據自身部門職能特點和日常工作經驗來判定用戶需求;
第二,進行一定范圍的問卷調查和訪問,傾聽用戶真實聲音;
第三,在推送信息後關注閱讀量、點贊量,關注量化的用戶反饋數據。在獲取用戶需求後,運營者要盡量滿足用戶的需求。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既要貼近用戶,注重用戶體驗,又要注意以政府部門姿態正確引導用戶,在運營中求得主動而不是一味地對用戶「獻媚」。
(一)用戶體驗提升
用戶體驗是檢驗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的重要標准之一。政務微信的產品化運營要求管理者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思考用戶的閱讀方式與情境,模擬用戶使用「微服務」時的操作體驗。政務微信提升用戶體驗有方方面面要求,但可以從以下五點入手。
第一,設置一個有人情味的「被添加回復」。現今不少政務微信的被添加回復都以「親~終於等到你」為開頭,這就使得受眾產生熟悉感。還要提示用戶如何進行微信操作。
第二,注重用戶的閱讀體驗。用戶閱讀微信推送信息多在移動終端上,因此推送信息應盡量控制在1000字以內,並注意文章的分段,防止用戶閱讀疲勞。圖片要控制大小,減少用戶手機流量使用。
第三,推送頁面盡量簡潔並重點突出,減少不必要的頁面裝飾。第四,自定義菜單分類明確,方便用戶選擇。第五,運營者通過增加關鍵詞等技術手段,提高自動回復的智能化水平和反應速度,在缺少人工回復時,能盡量准確地滿足用戶需求。
(二)互動提高用戶粘性
一個優秀的產品必定有較高的用戶粘性,提高用戶粘性需要運營者加強政務微信與用戶的互動。就線上而言,除了抽獎等常規線上活動外,有餘力的運營者還應安排人力進行人工回復,增強政務微信的親切感。在線下要注意推廣,例如將政務微信的二維碼印製成海報在人流密集區域進行推廣。
此外,還可以根據定位人群特點開展推廣政務微信品牌的線下活動。舉行品牌活動中,運營者可以嘗試邀請用戶加入到政務微信的運營和內容原創過程,以此增強用戶的參與感。這類型線下活動可與機構本身的活動合並開展,提高政務微信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力,以求得政務微信品牌影響力與政府部門公眾影響力的聯合遞增。
㈥ 微信互動營銷是怎麼做的大神們有哪些建議
根據不同的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案。先通過線下等方式推廣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增加用戶。然後就好好的維護這些,微信需要的是互動。微信是更類似客服CRM,想運營好也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實力的。排名在前的有-微服務-可以咨詢
㈦ 怎麼加那些微信幫忙推廣的微服務
幫忙微信推廣的資源的話,比如微信的各個行業領域的KOL的話,就去匯優城上自己找唄
㈧ 我有一個朋友微服務賺錢是怎麼做的,通過微信發廣告
第一,她的微信沒有很多的好友。這些好友都是活人,平時經常刷朋友圈的。這個時候他如果在朋友圈裡面發廣告的話,這些好友看了可能就會購買。
第二,他運營了微信公眾號。吸引了很多粉絲關注。這時候他就可以幫助商家推廣一些銷售的信息。也可能會再來粉絲的購買。
其實這個跟自己做微商是一樣的,前提都是有一個大的用戶群,或者說是圈子。這些人能接受你發的廣告,並願意為之買單。這裡面其實還有很多訣竅。
㈨ 怎麼找異地微服務平台推廣
在聯網的情況下直接在瀏覽器文字輸入框中輸入「異地微服務平台推廣」,然後回車,瀏覽器就會自動搜索並顯示結果出來,然後點擊它就可以打開它了,在裡面你可以進行相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