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PP有什麼推廣渠道和推廣方法
如果答案對你有用,麻煩你採納!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APP從開發環境和搭載系統上來區分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它們是適用於iphone手機的ios版本、適用於安卓手機的android版本和適用於window phone的WP8系統。由於每個系統生態和規則的不同,造成同一個app在不同平台上推廣方式也有很大差異,下面我會分別列舉和說明。
一. App如何推廣?
( 1) app下載渠道分布
1. 安卓應用日均下載量約為1.3億,iOS應用日均下載量5000萬。
2. 應用市場和PC管理套件由於起步早,培養了用戶的下載習慣,已成為首選的應用下載道。
(2)用戶下載行為分析
1.用戶初次下載,來自推薦以及搜索。
2.一些推廣人員利用某些市場排名規則,進行惡意優化,占據大量熱門APP名稱,使用戶在搜索關鍵詞命中這些熱門APP名稱時搜索結果排序靠前,以及優化排行榜排名(刷榜),提升曝光。
二.App推廣渠道?(主要介紹安卓,因為ios渠道相對單一)
(1 ) 第三方應用市場渠道,是主要的APP分發渠道,,也是用戶習慣的下載渠道。存在以下 幾類公司。
1. 第三方主流應用市場
android:如91、安卓 、安智、 機鋒 、應用匯等。
ios: 蘋果園、軟獵、同步推等
2. 裝機助手,如91助手、360助手、 豌豆莢。
3.手機廠商:如小米、華為 、HTC、 三星。
4.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
5.互聯網公司分發渠道:新浪 、搜狐 、網易、 騰訊 、阿里雲。
以上渠道的推廣成本與費用,按cpc(按點擊下載次數付費)計算大致為0.5元~1.5元不等。CPA大概為2~5元。至於CPT根據位置不同從幾千到幾萬一天不等,不過我不推薦CPT這種方式。
渠道優勢:用戶質量高,數量大
渠道劣勢:市場多達200家以上,維護成本高,主流市場十幾家左右,框架合作可降
低成本。
(2)廣告聯盟渠道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推廣方式,不過溝通監控成本高,這種方式需要監控訂單來保證用戶質量,操作比較復雜。
業內公司:友盟 億邦動力 微雲 有米 admod 力美等。
費用成本,按cpc 0.3元~0.8元,cps(激活成本1.5~3元)
渠道優勢:起量快,成本適中
渠道劣勢:存在作弊行為,媒體維護成本高,用戶質量一般
(3)廠商預裝對很多有實力的大公司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拉卡拉被聯想控股,預裝聯想手機屬於內部資源置換,如果要拓展外部廠商資源,資金不充足的話不是首選渠道。
費用成本:按照預裝量付費價格在0.5元~1元之間,cpa按照激活付費1.5元~4元
不等。
渠道優勢:量大,平均成本不算高。
渠道劣勢:跟進成本高,用戶類型廣,精準用戶比例相比其他渠道偏低。
(4)水貨刷機,這種方式跟廠商預裝類似,不過用戶質量不如廠商,市場也比較混亂。
業內代表:刷機精靈 、樂酷 、XDA
渠道優勢:量大,見效快,一天能有幾萬的增長
渠道劣勢:用戶質量差,這個渠道的用戶一般習慣頻繁刷機
(5)還有一些非正常的推廣方式,比如說「刷榜」,不過安卓和ios都對其做了嚴格的限制和制定了嚴酷的懲罰措施,所以我強烈不推薦使用這種方式,就不多做介紹了。
(6)除了以上提到的傳統渠道,近幾年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會化營銷渠道推廣APP也成為很不錯的一個選擇。但社會化渠道又面臨一個問題,無法衡量在口碑傳播過中產生的真正下載量。另外,口碑營銷的傳播其實與產品本身有密切效果。產品是否真正有價值,能夠刺激用戶去使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營銷的價值在於放大產品某一方面的優點,或者包裝一個噱頭,需要產品和運營人員精心策劃,有步驟有節奏的去進行營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APP運營模型?
(1) AARRR模型
AARRR是app運營比較經典的一個。AARRR是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這個五個單詞的首字母,分別對應這一款移動應用生命周期中的5個重要環節。
App運營當中每一階段都需要密切的關注數據,其中在每個階段都涉及到涉及到不同的數據指標,如下表:
AARRR模型階段
關注指標
AARRR模型階段
自傳播(Refer)
K因子
自傳播(Refer)
獲取收入(Revenue)
ARPU(平均每用戶收入)、消費用戶比例、LTV(生命周期價值)
獲取收入(Revenue)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
次日留存率,周、月留存率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
提高活躍度(Activation)
AU(活躍用戶)、活躍率、使用時長、啟動次數
提高活躍度(Activation)
獲取用戶(Acquisition)
新增用戶、CPA
獲取用戶(Acquisition)
(2) app運營團隊角色構成
1.商務拓展人員:負責合作,渠道開拓
2.渠道運營人員: 負責監控所有渠道的效果, 不斷優化渠道的佔比和構成。
3.用戶反饋人員 : 負責和用戶雙向溝通,取得有效用戶反饋,回答用戶問題,比如建立QQ群,微博群微信等。
4.數據分析人員: 負責持續深度挖掘數據,建立數據模型,分析用戶行為,分析季節效應,分析數據異常等等
5.運營活動人員: 負責各種事件活動策劃,微博營銷等。
四.總結
以上我主要介紹的都是app推廣的常規渠道,不過在互聯網發展瞬息萬變的今天,隨時都會出現新的可能,任何一款好的產品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最後表達一下個人觀點:一款真正好的產品,即使在沒有推廣的情況下活躍用戶也會持續增加,更優秀的甚至暴增。尤其互聯網產品更是主要以產品用戶體驗為導向,而不是營銷為導向的。當然我不否認好的營銷推廣會使好的產品更快的為大眾所接受。
B. 目前最有效的 App 推廣渠道有哪些
網路推廣、付費廣告 網路推廣就是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比較常用的方法社區互動、貼吧發帖、微博博客、QQ群營銷、自媒體包裝等方式。 付費廣告可供選擇的比較多,現在很多的App軟體商店,比較有影響力的有網路手機助手(91手機助手)、應用寶(廣點通)、360手機助手等,除了手機上的付費推廣之外,電腦上也有很多可供選擇的,比如機鋒論壇、手機中國等都是比較好的推廣手機App渠道。 網路推廣的優勢在於投入的資金少,幾乎沒有什麼需要投入的資金,用戶相對精準,缺點是耗費時間長,見效比較慢。 付費廣告則簡單粗暴的多,大致可以理解為砸錢,通過使用率超高的應用市場來推廣自己的App,用戶流量大,見效很快,可以在短時間獲得一批用戶。缺點是,需要投入很多錢。 相較來說,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可以相輔使用。在做付費推廣的同時也進行一定量的網路推廣,可以很好的平衡見效慢、用戶精準的問題。
C. app推廣是什麼意思app市場推廣方案怎麼寫
什麼是APP,APP即第三方應用。現在APP市場比較活躍的就是安卓和蘋果的移動應用。
APP推廣,APP推廣即將自己的應用推廣出去。
D. app推廣方式都有哪些
1、植入廣告模式。
在眾多的功能性應用和游戲應用中,植入廣告是最基本的模式,廣告主通過植入動態廣告欄形式進行廣告植入,當用戶點擊廣告欄的時候就會進入網站鏈接,可以了解廣告主詳情或者是參與活動,這種模式操作簡單,只要將廣告投放到那些下載量比較大的應用上就能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2、注冊返利模式。
這種推廣模式是,廣告發布商把符合自己定位的應用發布到應用商店內,用戶通過手機應用平台下載應用,然後完成注冊,廣告發布商將支付一定報酬用來鼓勵用戶的這種行為。這種營銷模式具有很強的實驗價值,讓用戶了解產品,增強產品信心,提升品牌美譽度。
3、銷售返利模式。
該模式基本上是基於互聯網上購物網站,將購物網站移植到手機上面,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瀏覽網站獲取商品信息,進行下單,這種模式相對於手機購物網站的優勢是快速便捷,內容豐富,而且這種應用一般具有很多優惠措施。
4、aso優化方式。
就是對於app本身的優化,比如副標題、描述、截圖、視頻預覽、這些設置就是讓演算法能命中重要的關鍵詞,截圖和視頻預覽就是打開app詳情頁後的展示,就是讓人在沒有下載app情況下,提前體驗下app的美觀。
5、社交平台。
是推廣app一個拓展渠道,因為現在很多人都使用社交平台進行交流,不管是什麼人群都在使用社交平台,比較讓人關注的社交平台是qq和微信,其他社交平台只是作為微信和qq缺點的補充。
E. APP應用推廣方式有哪些
APP推廣方式五花八門,柒點的小編主要總結了一下幾點:
(1)APP活動推廣(線上線下)
通過策劃活動去拉新或者促活是大多數APP運營人員比較缺乏的,特別是線上活動。對於APP推廣來說,相信大家對於線下的推廣是比較熟悉。前陣時間,小編走在路上,總是能聽到:
①掃一掃,下載APP,免費喝XX
②掃一掃,下載APP,送加精美禮品
以上的形式,都是屬於線下app推廣的形式,只是通過簡單的掃描二維碼進行拉新。而app線上推廣運營應該怎麼做呢?
快速運營一個活動,可以使用第三方app活動運營工具創建一個活動,然後使用sdk對自己APP進行埋點。
例如:你的用戶通過掃一掃下載了你的APP,然後打開app就會有一個小的活動抽獎logo彈出提示用戶獲得抽獎機會。用戶注冊完之後,抽獎logo也會出現。
這種app活動埋點的方式,你可以對用戶的各種操作形式進行頁面埋點。用戶完成每一步操作,都可以自動獲取抽獎機會。
(2)ASO優化
優化對於運營人員來說 都是一個側重點,網站運營就是seo優化,而APP運營,就是需要ASO優化。目前來說ASO優化是最火的一種方式之一,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可以嘗試,但不是自己產品推廣運營的重點。
ASO主要是提高自己的APP在行業中各類關鍵詞的排名,但是目前各行各業都有各種土豪企業,各種砸錢的方式去優化自己的APP。目前來說,最火爆的APP行業:社交軟體、外賣平台、團購平台、交友軟體等等。
如果初創公司或者小型企業在做ASO優化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小眾的關鍵詞進行優化,也可以提升排名,但是速度會比較慢。
(3)垂直論壇推廣
大型垂直類的論壇,例如豆瓣、知乎等等平台都有一定的流量和用戶群體,活躍度都是比較高的。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式。通過關鍵詞軟文的形式、聯系吧主置頂帖子等形式,費用並不是那麼高,但是多多少少能曝光自己的APP產品,對於APP拉新也有一定的幫助。
(4)廣告位合作:目標用戶瀏覽的網站
APP運營推廣,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用戶群體。自己產品的目標用戶會活躍在哪些平台,我們 除了在這些平台進行發推廣貼之外,還可以與這些平台網站進行合作,進行廣告位合作,一定形式上帶來流量和曝光品牌。
(5)入駐各大應用平台、商店
對於大家來說,都是習慣從360手機助手、豌豆莢、應用寶等等平台進行APP下載,因此平台入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讓用戶在不同的平台都可以搜索到你的app。
APP推廣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找到適合自己的推廣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F. APP推廣方式有哪些
渠道推廣方法一
應用商店/應用推薦網站應用商店:
即通過開發者平台上傳應用,這些平台包括硬體開發商(APPStore,Ovi),軟體開發商(Android Market,Windows Mobile Marketplace),網路運營商(移動 MM,天翼空間,沃商店),獨立商店(安卓市場,OpenFeint),以及一些 B2C 應用平台(Amazon AndroidAPP Store)
目前國內幾大應用市場:
硬體開發商商店:聯想應用商店、智匯於(華為);網路運營商:移動 MM、電信天翼空間、聯通沃商店;
獨立商店:安卓市場、安智市場、機鋒市場、愛米軟體商店、優億市場、掌上應用匯、安卓市場、安智市場、開齊商店、N 多市場、安卓星空、安豐下載、力趣安卓市場等等。
APP渠道推廣方法二
線下預裝
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產品成為手機的原始配套應用?那就是你自己掏錢給手機廠商,或者運營商。雖然這筆費用很高,但這種預裝手段對應用銷售來說卻是」極其管用的方式」。這種渠道方式移動廣告聯盟也可以完成。每 8 到 10 款應用中,僅有1 款應用可以獲得預裝資格。即使你預裝的只是一個應用樣本,後面的付費轉化率也會很高。這種付費轉化率高達 25%。
APP渠道推廣方法三
內容營銷
提高應用的媒體曝光率,尤其要注意選擇那些具有權威性、與門評價應用的移動互聯網媒體。多數人低估了公共關系的作用,在你想吸引用戶時,這一點尤為重要,開發商很有必要配備一名公關人員。另外,讓相關應用消息首先在網路曝光,然後通過新浪科技、騰訊科技、Donews 等這樣的平台發布軟文,提高用戶口碑增加宣傳力度。
APP渠道推廣方法四
網路廣告
網路廣告對推動流量、提高知名度都很有效。
廣告分為以下幾種:
A.PC 網路廣告:硬廣、富媒體廣告、搜索廣告等。
B.移動廣告:最早比較知名的是 google Adwords 的移動版,但是之前一直受限於移動網路的發展,隨後 google 收購 Admob,從而開始了移動手機網路廣告,當然我們應該還看到的是 Apple的 iAD 迅猛的發展。國內做的移動廣告平台也很丌錯,應用可以通過應用使用形成的網路裡面去迚行推廣,這樣的好處是,精準匹配用戶群。付費方式可以按照 CPM、CPC、CPA 迚行付費。
APP渠道推廣方法五
免費發放應用
對應用產品進行限時免費促銷同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讓開發商供應無廣告、無注冊要求或其他附加條件的高級應用在某一特定時段,將這些應用無償供應給網站訪問者,通過在線廣告收回成本。
APP渠道推廣方法六
互聯網開放平台的應用
不要小瞧了開放平台!將你成熟的APP應用提交到互聯網開放平台享受海量用戶,如騰訊開放平台、360開放平台、網路開放平台、開心網開放平台、人人網開放平台等。給你的用戶增加不同角度的體驗。
G. 請問互聯網人士,app推廣都有什麼方式非常感謝!
應用商店推廣
1.手機廠商應用商店:如聯想樂商店,HTC市場,oppo nearme,魅族市場,moto智件版園等。渠道部門需權要較多運營專員來跟手機廠商商店接觸。
2.手機運營商應用商店:所謂運營商渠道就是指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運營商,他們主要的有點就是用戶基數大,如果你的產品夠好,沒准還能獲得運營商的支持。
3.手機系統商應用商店:就是谷歌、ios、windowsphone等官方應用商店。
4.第三方應用商店:第一種就屬於第三方商店,渠道專員要准備大量素材,測試等與應用市場對接。各應用市場規則不一,如何與應用市場負責人溝通,積累經驗與技巧至關重要。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可以投放一些廣告位及推薦等。
5.軟體下載站:比如天空下載、華軍軟體下載、網路軟體中心、中關村下載、太平洋下載等下載站也可以提交你的app獲得用戶。
H. 如何選擇app的推廣渠道
首先,APP推廣可以分為這幾種渠道,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其中線上推廣也分,應用市場推廣、網盟推廣、換量推廣幾個方面。
先來說下線下推廣:
有預裝渠道,有刷機渠道。
這種渠道與線上合作短平快的方式不同,受品牌多、人員層級多、產品項目多因素影響,具有合作門檻高、進入門檻高、評估效果難等特點。
推廣費用方面,根據產品屬性不同,推廣單價(CPA)在1-4元不等,包機成本在5-10元之間。
常見的合作模式包括:技術合作、定製開發、CPS、CPA、流量交換、內容合作等。
再說網盟推廣:
網盟帶來的量比較大,而且見效很快,成本適中,但是卸載率高,沉默用戶多。
主要以CPA(Cost per Action)形式合作,按行動付費,對於用戶行動有特別的定義,包括形成一次交易、獲得一個注冊用戶、或者對網路廣告的一次點擊等。
他有一下幾種合作形式——
1、banner
又叫橫幅廣告、通欄廣告、廣告條。是目前最普遍的廣告展現形式,通常出 現在頂部和底部,絕大多數廣告平台都支持,比如帷千、多盟等。此種形式的廣告身量小,收益也比較平穩,大多數開發者也會選擇此種類型的廣告。Banner優點在於展示量大、媒體覆蓋面廣,缺點是點擊率轉化率相對其他廣告形式較差。
2、插屏
又叫插播廣告,使用App時動作觸發全屏/半屏彈出或嵌入,手游適合採用這種廣告形式,點擊率、轉換率、用戶活躍度表現都有不錯的表現。
以在應用開啟、暫停、退出時以半屏或全屏的形式彈出,能夠巧妙避開用戶對應用的正常體驗。因為尺寸大、視覺效果震撼,所以插屏廣告擁有非常高的點擊率,廣告效果佳。
3、積分牆
在一個應用內展示各種任務(下載安裝推薦的應用、注冊、填表等),然後用戶在嵌入有積分牆的游戲內完成任務以獲得虛擬貨幣獎勵。按照CPA(每行動成本,Cost Per Action)計費,只要用戶完成積分牆任務,開發者就能得到分成收益。
這種方式起量快,效果顯而易見,但是大部分用戶不是真正的因為軟體好、有需求下載使用,所以存活率不高,造成推廣成本加大,適合大型有資金、需要盡快發展的團隊。
正常情況下android的積分牆不建議做,原因是android不像IOS只有一個應用商店APPStore,它可展示的資源相對較多,無需通過積分牆來沖榜。如果你的KPI是激活用戶數量,且只要是真實用戶也可以通過積分牆刷榜。
4、PUSH
作為重要的手機應用程序運營手段,推送越來越受到手游運營商們的重視。
當把同一個內容發給所用用戶、不分時間的推送、推送的表現一成不變,當用戶多次收到這樣沒有目標性的推送之後就會逐漸厭煩。然而用戶厭煩的並不是推送功能本身,與推送發送的數量也並沒有太大關系,重要的是發送的內容。
換量推廣:
換量推廣,就是通過BD合作的方式互換流量,你用我的,我用你的,大家相互置換用戶。
也有一下幾種合作方式——
1、內容合作
通過優質的內容,吸引到精準的客戶和潛在客戶,從而實現營銷的目的。
2、開屏
打開App時全屏/半屏展現,在一般情況下同一用戶不會頻繁啟動單一App,因此與其他廣告形式相比,同等數量的廣告展示下該類廣告能覆蓋相對更多的獨立用戶。
3、彈窗
一種會在應用開啟時彈出的廣告形式,效果不錯,但是非常影響用戶體驗。
4、焦點圖
可簡單理解為一張圖片或多張圖片展現在應用內就是焦點圖。在應用內很明顯的位置,用圖片組合播放的形式,類似焦點新聞的意思只不過加上了圖片。一般多使用在應用首頁或頻道首頁,因為是通過圖片的形式,所以有一定的吸引性、視覺吸引性。
5、應用內推薦
換量不一定要找單獨的應用,有很多軟體是專門推薦應用或者有軟體推薦欄的。應用內的推薦,如果位置比較深,且對方的用戶量不大,基本上不會有效果。除非是那種用戶規模過千萬甚至是過億的App而且位置比較明顯,才可能有效果,否則不要將精力放在這塊。
最後說下最重要的部分—應用市場推廣:
由於用戶對App獲取需求的差異性,和Android市場的開放性,APP的分發渠道呈現多樣性,根據權威報告指出搜索和第三方應用市場等是目前主要的APP分發渠道。
大部分由傳統互聯網企業建設,以互聯網的理念經營,合作方式靈活多變。由於進入的時間比較早,用戶積累比較多,有用戶群集中、用戶質量高、數量龐大、表現形式最為專業、應用最為集中等特點。
有一下合作方式——
跟這些渠道的合作方式無非兩種,第一種是免費合作,主要是首發、活動等合作,跟渠道的運營搞好關系給個免費的位置,第二種是付費合作,大多數市場會有對外公布的刊例,跟市場運營談好價格付費推廣。
1、免費模式
①、編輯推薦(關系維護,運營人員給與推薦)
②、新版首發(資源唯一性)
③、資源互換(品牌資源互換、宣傳互換推量)
④、活動合作(專題活動、投票活動、評選活動)
2、付費模式
①、CPA:激活成本,用戶安裝並打開應用算一個激活(常規)
②、CPT:時長成本,按天、周、月計費。
③、CPC:點擊成本,根據廣告杯點擊的次數收費。
④、CPM:每顯示1000次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