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立體籠養肉雞飼養管理需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一 消毒
雛雞進場前5天徹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鹼等有腐蝕性的消毒液,防止設備損壞,然後用甲醛熏蒸,並將門窗封嚴,24小時後開窗通風,此時進出雞舍的人員一定要嚴格消毒,以免破壞消毒效果,對料槽、飲水器清洗消毒,雛雞到場後,每天清掃地面,減少灰塵和雞絨毛對呼吸道的刺激,以後每隔一天要對全場帶雞消毒,可選幾種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時要避開疫苗接種期24小時以上。
二 溫度
立體養殖上、中、下三層雞籠有溫差,而且室外溫度越低,溫差就越大。育雛一般都在最高層,因為最高層溫度最高,這樣有利於節約熱能。雛雞進場芝第一天,溫度控制在33~34℃為宜,也可根據雛雞狀態調節溫度。溫度適宜時,雞群分布均勻,活潑好動,食慾旺盛;當溫度變低時,縮頸弓背,向熱源集中。互相擠壓,身體發抖;當溫度過高時,飲水量增加,食慾減少,呼吸加快,頸部羽毛有水浸樣。在第一周,溫度降至30~C,以後每周下降2℃,立體養殖密度大,要比平養溫度低1~2~C,應避免造成熱應激而買食量下降。
三 分群
立體養殖肉雞多採用整體育雛,當雛雞密度過大時要適時分群,確保雛雞體重均勻,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齡,分群過早,由於體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籠縫隙中鑽出,還會造成空間浪費,從而浪費能源。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齡,分群時採取「留弱不留強」的原則,體重大的健雛放在下層,弱雛留下。夏季由於溫度高可適當提前分籠,冬季由於雞籠上下層溫差大,可適當推遲分籠時間,並且下層籠中多放一隻,以減少上下層的溫差。
四 通風
養殖成功的關鍵在於通風,合理的通風,能排除有害氣體、控制溫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腸桿菌病等病的發生,立體養殖單位雞舍面積的密度大,所以通風更重要,雛雞進場後24小時內由於整體育雛空間大,可以不通風,隨著雞齡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風量,調整進風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陰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適時不斷調整,達到舍內空氣無異味、不刺眼、不缺氧、較舒適的感覺,給雞只創造良好的生長空間,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疫病的發生。
五 設備使用
大、中型養雞場都具有先進的設備,但光有先進的設備,不一定能養好雞,隨著規模化、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殖失敗也屢見不鮮,其關鍵在於人和設備的有機結合,操作員不但要熟悉設備的原理,還要勤觀察,因為溫控器與雞舍內溫度的數值有一定的誤差,要把這個誤差值調到最小,這樣才能使雞舍的溫度調到雞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另外,操作員一定要熟練掌握設備的使用方法及雞在各階段的飼養程序,並能及時發現和維修設備出現的故障,一旦設備使用不當或設備出現故障,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六 飲水
雞苗進舍後確保2小時內能飲到水,對部分弱苗,可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讓其飲水,目的是讓雛雞盡快學會喝水。另外自動飲水器的高度要適中,滴頭太低,雛雞就會站在滴頭的接水杯中而弄濕,滴頭太高,弱雛飲不上水;另外還要適當調整飲水線上的減壓閥,壓力太大,雛雞害怕會躲開,也浪費水資源,壓力太小,末端的雛雞飲水量就有可能達不到標准。隨著雞齡增大,適當增加水壓。雛雞第一次飲水應用25℃溫開水,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飲水器要經常沖洗,整個育雛期,飲水不能間斷,從育雛的第二天開始,飲水中加入防雛雞白痢的葯物。
七 開食及飼喂
雛雞入舍後一定要先飲水,後喂料,這樣做有利於雛雞的消化,飲水後2~3小時,再將飼料放入開食盤中,供雛雞啄食,立體養殖平均25隻雛雞一個小食槽,一定要少喂勤添,以防止飼料污染和霉變,開食槽一般用七天左右,然後換成長條槽,長條槽面積大,吃到最後時,飼料少了雛雞採食速度開始減慢,所以要勤用毛刷把飼料掃到離雞近的一面,利於雛雞吃料,也防止飼料霉變。最初10天,每天喂6~8次,為了使雛雞有一個良好的食效,在馬上吃光但尚未吃光時給料最佳。雛雞前三天嚴格按飼養標準定時、定量給料,防止肉雞生長速度太快,造成免疫器官發育不完整,以至於雞的後期抗病能力差,出欄前三天,可自由採食。
八 光照
立體養殖雞舍採用人工光照,便於控制光照時間,育雛前七天,一般採用24小時光照,以後逐漸滴為22小時,目的是讓雛雞習慣黑暗環境,不至於因突然停電造成雞群驚慌而發生擠壓傷亡,而後在出欄前一周逐漸增至24小時光照。
② 籠養肉雞,如何分群
籠養肉雞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齡,分群過早,由於體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籠縫隙中鑽出,還會造成空間浪費,從而浪費能源。
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齡,分群時採取「留弱不留強」的原則,體重大的健雛放在下層,弱雛留下。夏季由於溫度高可適當提前分籠,冬季由於雞籠上下層溫差大,可適當推遲分籠時間,並且下層籠中多放一隻,以減少上下層的溫差。
一般條件下,肉雞飼養密度最終以每平方米8隻為好,冬季飼養密度可適當加大至 10隻 /平方米,育雛開始可每平方米 35隻。可在7日齡、 14日齡、 21日齡分別擴群 1次。
③ 籠養肉雞技術
如何籠養肉雞
一、上雞前的准備
1、 檢查水線:確保管道不漏水、滲水,每個乳頭都完好,保證供水。
2、 檢查籠具:確保每個籠門開關自如,確保每個籠底及四壁用底網封閉完好,防止小雞鑽出籠外。
3、 試溫:檢查鍋爐、散熱器、溫控電腦及輸水管道是否完好,將溫控探頭置放在二層雞背水平線上。然後關閉天窗及所有通風口,點火升溫。觀察室溫達到30度需要多長時間,同時根據棚室結構、布局按左、右、前、後、中,上、中、下三層等不同部位放置精確溫度計、濕度計,檢查每個部位的實際溫度、濕度,與溫控電腦有多大差距,做到心中有數並做好記錄。
4、 檢查燈光:要求光線柔和明亮,能達到各個部位,不要有黑暗死角。
5、 檢查用電線路:各用電器線路須仔細檢查,防止漏電連線,籠養雞舍金屬較多,一旦漏電後果不堪設想。
6、 消毒:提前一星期封閉雞舍進行熏蒸消毒24—48小時,放風2—3天後,進行噴灑消毒,消毒葯要選擇對金屬沒有腐蝕性的產品。
二、育雛
入雛前室溫要達到30度左右,入雛後室溫逐漸升至33—35度左右。籠養肉雞一般在最上層育雛,每籠育雛27—30隻。開食用小料盤,提前加滿飼料放置籠內。水箱提前加水,以便預溫(和室內溫度一致),雞苗到場要迅速將雞苗箱移至室內,擺放均勻,然後點數入籠。育雛前3—5天,飲水中應添加:葡萄糖、電解多維、抗菌葯物、黃芪多糖。目的是緩解應激,恢復體力,殺滅垂直傳播疾病,同時促進免疫器官發育,提高雞只抗病能力。育雛前三天,要24小時強光照,便於雛雞迅速適應環境,盡早飲水採食。
三、飼喂管理
每天早晨上料較好,自動加料機的一天三次上料最為理想。使用料槽的,人工添加要注意添加均勻,並且要喂料及時,防止飢餓的雞只因搶食而出現踩踏現象,每天下午飼養員要檢查是否有已經吃空的料槽,應及時補料。技術人員應每天檢查料槽的進食情況,剩料較多的應及時判斷是否有以下情況:1、乳頭是否缺水,2、籠內雞只是否較少,應及時補員。3、是否有病號出現,應及時挑出淘汰或個別治療。4、是否採光不足,要及時調整。
四、飲水管理
除因用葯或做苗需控水之外,應保證24小時供水正常。應經常檢查水線是否發生堵塞,這個問題是每個雞場都頭疼的問題,早發現,早維修非常重要。乳頭漏水是非常討厭的,流出的水不但浪費葯物,而且進入接糞盤將糞便稀釋最終會流入料槽,一是浪費飼料二是有可能引發腸道疾病。
五、及時清糞
理溫度的最高境界是「恆定而且平穩過渡」。育雛溫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為基準,隨著雞只日齡的增長,每周降兩度,忽冷忽熱是養雞之大忌。飼養員、技術員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時刻掌握外界溫度,同時根據所需溫度適度調整通風量;司爐工應保證鍋爐正常工作,期間不能有任何疏漏。夏天養雞要防止高溫中暑,尤其是30天以後的雞群,及時啟用濕簾非常重要,環境溫度超過33度時噴水降溫設備一定要具備。合適的溫度是雞只快速生長的保證,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對高一點,生長就會快一點。
六、溫度管理
管理溫度的最高境界是「恆定而且平穩過渡」。育雛溫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為基準,隨著雞只日齡的增長,每周降兩度,忽冷忽熱是養雞之大忌。飼養員、技術員要密切關注天
1/2
氣情況,時刻掌握外界溫度,同時根據所需溫度適度調整通風量;司爐工應保證鍋爐正常工作,期間不能有任何疏漏。夏天養雞要防止高溫中暑,尤其是30天以後的雞群,及時啟用濕簾非常重要,環境溫度超過33度時噴水降溫設備一定要具備。合適的溫度是雞只快速生長的保證,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對高一點,生長就會快一點。
七、通風管理
通風換氣工作是養殖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敢通風,會通風才能養好雞。籠養雞舍一般需要有天窗、邊窗、縱向風機,這是通好風的基本條件。通風的目的是:1、及時排出舍內有害氣體,2、輸入新鮮空氣(氧氣),3、適度調節舍內溫度。籠養肉雞是立體養殖,雞只較多,密度較大,通風不良會造成缺氧,這是後期腹水的種原因。通風從第一周就開始,天窗部分開啟,適度打開部分邊窗,風口呈一定角度向上,在保證溫度的情況下,通風量寧大勿小。隨著雞只日齡的增長,逐漸增大通風量,接近二十日齡的時候,邊窗的通風量已不能滿足需要,縱向風機需開啟。根據季節、外界溫度、室內空氣質量、所需通風量的大小,應加裝調速器,風機轉速、時間長短量情而變,防止風量過大引起感冒。夏天啟用濕簾的時候,進風處要有遮擋,嚴禁冷風直吹附近的雞只。當天氣突變,大風突起,要暫時關閉邊窗。
八、濕度管理
養殖過程中不要忽視濕度的管理。空氣過於乾燥會引起塵埃飛揚(塵埃上一般都有細菌、病毒附著),飛揚的塵埃進入上呼吸道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還會引起雞只脫水(尤其是一周齡內的雛雞),導致上呼吸道黏膜乾燥,天然屏障作用降低。濕度過大,舍內風速降低,影響雞只散熱,這是夏天中暑的主要原因;濕度過大有利於細菌、球蟲的繁殖。一般情況下育雛期間濕度
④ 肉雞籠養的優缺點是什麼
近幾年來,隨著肉雞養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肉雞籠養越來越引起業內人們的關注並快速發展。 肉雞籠養的好處:①肉雞籠養可以大幅度提高單位建築面積的飼養密度。例如,採用四層重疊式籠養,雞舍平面密度每平方米可達100隻,在一個12米×100米的傳統規格肉雞舍里,地面平養每批飼養1.5萬~2.0萬只,而籠養每批飼養量可達6萬~8萬只,即在同樣建築面積內,飼養量提高4倍以上。②可以實行公母分群飼養,充分利用不同性別肉用仔雞的生長特性,提高飼料轉化率,並使上市體重的規格更趨一致,增加經濟收入。③由於籠養限制了肉用仔雞的活動,降低了能量消耗,達到同樣體重的肉用仔雞生產周期縮短12%,飼料消耗降低13%。④雞只不與糞便接觸,球蟲等疾病減少。⑤不需要墊料,節省墊料開支。⑥籠養便於機械化操作,可提高勞動生產率,大幅度降低人工費用,有利於科學管理,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肉雞籠養的主要缺點是:①雞籠設備一次性投資較大。②雞只飲水僅限於兩個乳頭,有時會出現飲水不足。③料槽所限,雞只爭搶採食會出現踩踏壓死現象。④直立式三層籠養,下層採光不足,影響生長。⑤籠養雞易發生猝死綜合征,影響雞的存活率。⑥胸、趾病發生率高,對環境和營養條件要求高。
⑤ 籠養雞舍需要哪些內部設置
為發展肉雞生產,提高肉雞養殖經濟效益,改平養為籠養,提高勞動效益,是今後發展肉雞生產的趨勢。肉雞籠養的優點:一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單位建築面積的飼養密度。二是便於公母分群飼養,充分利用不同性別肉雞的生長特點,提高飼料轉化率,並使上市體重更趨一致。三是由於籠養限制了肉雞的活動,降低了能量消耗,相應降低了飼料消耗。達到同樣體重的肉雞生長周期縮短了12%。四是籠養可節約勞動力,並不需要墊料。五是籠養肉雞雞舍清潔,雞只不與地面糞便接觸,能防止和減少球蟲病的發生。肉用仔雞籠養目前正在推廣應用,主要缺點是籠養肉雞易發生胸部囊腫和腿病,影響肉雞生長發育和胴體品質。近年來,不少養雞戶採用幼雛期籠養、肥育胴體品質。肉雞籠養有單層籠養和多層籠養2種形式。
(1)單層籠養 雞舍內只設一層雞籠。這種雞籠高度一致,溫度、光照、通風都較均勻,喂料、清糞、觀察雞群比較方便,雞的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發揮比較穩定。
(2)多層籠養 籠體設置形式有重疊式、全階梯式、半階梯式和綜合式多種。其中,以重疊式和全階梯式用得較普通,但應根據本地氣候條件、資金設備和雞舍形式等確定配置形式。
單個籠體一般高35~40厘米,深53~60厘米,寬70~90厘米,能飼養商品肉雞12~15隻。雞籠側壁柵隙應製成活動調節的,以便隨肉雞成長大小而調節。幼雛期柵隙為2.5厘米,肥育期為5厘米。籠門能上開下關,便於進雞和捉雞。底網孔大小適中,幼雛期為1厘米×1厘米,中雛期為2厘米×2厘米。底網上鋪塑料網,盡量防止胸部囊腫和腿病發生。
⑥ 如何制定肉雞的飼養周轉計劃
(1)周轉計劃
①盡量充分利用雞舍,提高雞舍利用率,降低折舊費用;
②出欄體重符合屠宰加工的要求。
(2)生產方式
①一段式飼養肉仔雞:全場各棟雞合都按「全進全出」方式安排進雞。如果出欄體重在2.0千克左右,那麼每批飼養及空閑期為8周(1~2周清洗消毒空間),每年可養6.5批。該方式每批飼養後全場有一個空閑期,以便對全場的徹底消毒,安全系數高,一般均能獲得良好的飼養成績,成活率不低於95%~98%,料肉比不高於1.85~1.90∶1。全場一批進雞或出欄時間越短越好,一般要求不超過1周。
②二段式飼養仔雞:目前,公母混養肉仔雞增重速度是6周齡達2.145千克,3周齡為0.735千克。如果以育成體重2.145千克為目標,需飼養42天,可分育雛21天,育成21天。在普通開放式雞舍,雞群密度一般不超過每平方米22千克(按每平方米承載活毛雞體重,來衡量雞群密度更為精確,優於以每平方米可養多少雞只的辦法),那麼育成密度為10隻/平方米。(22÷2.145),育雛期密度為30隻/平方米(22÷0.735),由此可知,育雛舍的面積與育成舍的適當比例為1∶3,即一棟育雛舍所需清洗消毒的天數只要相等,就不影響這一比例。育雛、育成舍使用時間短,便於清洗消毒。如果育雛、育成舍的清洗消毒都是1周,那麼一年可養13批[365÷(21+7)]。
如上可知同樣的飼養面積,二段式飼養的批次比一段式飼養高1倍,相當於投資相同,飼養數量卻相差1倍,這是何等誘人的差別!但二段式飼養的缺點是場內不易做到徹底的消毒,易於使病源微生物在場內綿延不絕,循環傳播。要清醒地認識到一批雞的成敗(如因傳染病導致大批死淘雞),其損失會將幾批雞的盈利消耗掉。如果飼養環境偏僻,遠離村莊人群,不曾也不易受到污染,且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水平有保障,可以採用二階段飼養。
另外,如果生產出的肉仔雞直接進入市場銷售,那就要在充分掌握市場信息的基礎上,隨時對活毛雞和雞產品價格走勢有一個分析和預測,同時考慮季節對飼養效果的影響,以及各地的疫情控制情況,及時修正生產計劃,使出欄時間適應市場需要,取得更高的利潤。盡可能避免出欄時趕到市場的波谷。
⑦ 籠養肉雞的優缺點有哪些
籠養肉雞雞有兩種形式,一是直立式三層籠養,缺點是:不易安裝自動上料機、自動刮糞機,靠人工投入勞動力太大;下面兩層採光不足。二是階梯式三層籠養,缺點是:不便於人工上料,籠具占據空間大,同樣的空間養雞相對較少。籠養肉雞的優點:1、 充分利用建築空間,降低每隻雞的場地及建築投資成本。2、 飼料回報率高,雞只具有較強的生長優勢。3、 易於提溫,節省能源,每隻雞的燃料費大大降低。4、 腸道疾病大大減少。5、 能夠較早發現病弱,便於及時淘汰,對控制大群發病有幫助。6、 可在四十天前出欄,縮短飼養周期。7、 節省葯費成本,每隻雞葯費在一元以內。籠養肉雞缺點:1、 一次性投資偏高。2、 通風有難度。3、 夏天降溫有困難。4、 清糞費工。5、 雞只飲水僅限於兩個乳頭,有時會出現飲水不足。6、 落地雞不易捕捉,往往變成殘弱。7、 料槽所限,雞只爭搶採食會出現踩踏壓死現象。8、 直立式三層籠養,下層採光不足,影響生長。9、 帶雞消毒不能徹底,會有死角。10、呼吸道疾病多發。以上缺點都是可以克服的,稍動腦筋就能改進。
⑧ 籠養肉雞飼養員管理制度
去雞病專業網查查
⑨ 現代化肉雞養殖大棚建設,我想養一萬只籠養肉食雞大棚怎麼建設,全自動的。
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都可以建大棚,這樣經濟效益大,種植蔬菜可以建一個蔬菜大棚,種花可以建一個花卉大棚,養雞可以建一個養雞大棚。如果要養殖肉雞,養殖大棚怎麼建造?建造價格是多少?
養殖雞舍大棚溫室
以上是「蚌埠市泰欣溫室大棚有限公司」肉雞養殖大棚建造方法及建造價格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孫東——
⑩ 籠養肉雞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肉雞養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肉雞籠養越來越引起業內人們的關注並快速發展。
肉雞籠養的好處:①肉雞籠養可以大幅度提高單位建築面積的飼養密度。例如,採用四層重疊式籠養,雞舍平面密度每平方米可達100隻,在一個12米×100米的傳統規格肉雞舍里,地面平養每批飼養1.5萬~2.0萬只,而籠養每批飼養量可達6萬~8萬只,即在同樣建築面積內,飼養量提高4倍以上。②可以實行公母分群飼養,充分利用不同性別肉用仔雞的生長特性,提高飼料轉化率,並使上市胴體重的規格更趨一致,增加經濟收入。③由於籠養限制了肉用仔雞的活動,降低了能量消耗,達到同樣體重的肉用仔雞生產周期縮短12%,飼料消耗降低13%。④雞只不與糞便接觸,球蟲等疾病減少。⑤不需要墊料,節省墊料開支。⑥籠養便於機械化操作,可提高勞動生產率,大幅度降低人工費用,有利於科學管理,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肉雞籠養的主要缺點是:①雞籠設備一次性投資較大。②雞只飲水僅限於兩個乳頭,有時會出現飲水不足。③料槽所限,雞只爭搶採食會出現踩踏壓死現象。④直立式三層籠養,下層採光不足,影響生長。⑤籠養雞易發生猝死綜合征,影響雞的存活率。⑥胸、趾病發生率高,對環境和營養條件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