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宋錦記推廣方案

宋錦記推廣方案

發布時間:2022-01-01 03:17:32

⑴ 宋錦的起源


宋錦起源於宋代,主要產地在中國的蘇州,故又稱之為「蘇州宋錦」。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並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蘇州是我國著名的絲綢古城,為錦綉之鄉、綾羅之地。蘇州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它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我國的三大名錦。

⑵ 蘇州宋錦的描寫(好的加分)

宋錦歷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織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並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蘇州是我國著名的絲綢古城,為錦綉之鄉、綾羅之地。蘇州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它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我國的三大名錦。明清以後織出的宋錦稱為"仿古宋錦"或"宋式錦",統稱"宋錦"。
宋錦織造工藝獨特,經絲有兩重,分為面經和底經,故又稱重錦。宋錦圖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屬於織錦類工藝品,工藝復雜品種繁多。主要分匣錦、大錦及小錦三類。大錦是宋錦中具有代表意義的一種,它的質地厚重圖案精美,多使用金銀線編織。作品美觀大氣,適合於製作各類書畫裝飾品。小錦質地柔軟而堅固,一般使用天然蠶絲製作而成。用小錦來製作服飾高貴典雅盡顯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錦則更多的用於製作一些仿古的作品.
宋錦不僅具有不菲的鑒賞收藏價值,還有個很大的優勢,它解決了任何絲綢類手工藝品都無法達到的實用性問題。通常在我們感念中藝術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畫框裝裱展示,那與一般的書畫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而宋錦的工藝決定了它的實用性,質地非常堅固,可以適用於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為它可以反復的洗滌。

⑶ 華貴宋錦出深閨閱讀題答案

宋錦歷史悠久,由於其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被稱為中國「錦綉之冠」,因產地主要在蘇州一帶,故又稱「蘇州宋錦」。 宋錦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我國的三大名錦。
2006年,宋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宋錦又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北京APEC已經圓滿落幕,作為亮點之一,各經濟體領導人和代表拍攝「全家福」時所穿的特色中式服裝引起了廣泛關注。男領導人服裝的主要面料——宋錦,也走上國際舞台,令世人矚目。

入選APEC,宋錦打開一扇門

作為養在深閨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APEC為宋錦開了一扇門。
據媒體報道,此次領導人服裝設計方案徵集工作從2013年12月下旬就已開始,組織方共向71家企業、259位設計師和18所高校發出設計邀請函。今年2月至9月間,經過多次研討和評審,專家評審組從455份設計稿中最終遴選出35組樣衣進行深化設計,截至10月底,領導人服裝製作、包裝工作按計劃全部完成。

在這樣嚴格的選拔中,宋錦為何能脫穎而出,成為特色中式服裝的主要面料呢?
參與本次APEC會議服裝設計的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師楚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按照北京APEC會議的要求,面料一定要具有中國傳統元素,「我們在中國三大名錦中挑選,最後選定宋錦。因為宋錦耐磨性和平整度都非常好,同時具有亞光特點,華而不炫、貴而不顯,與低調、內斂的要求很吻合。」
「此次為領導人服裝提供的面料經過了創新設計。」北京APEC會議男領導人服裝面料提供商、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說,為了達到領導人服裝面料要求,他們將織造宋錦的緯線都換成了羊毛,經線依舊採用真絲。「絲加毛,不但增加了面料的抗皺性,成本也大幅下降。」
「氣溫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副會長雷利民認為,由於宋錦的密度非常高,既可以做得很薄,也可以做得很厚,這樣就能保證在各種天氣里,宋錦做的服裝都適合穿著。

「錦綉之冠」,後世談錦必稱宋

宋錦較漢錦和唐錦,在組織結構和藝術風格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創新,被譽為中國織錦的第二個里程碑,具有重要的歷史、科技、文化及藝術價值。
宋錦的紋樣以幾何紋樣為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用幾何網架構成的,有龜背、四達暈、六達暈、八達暈、天華紋、方棋格子等紋路及以圓形交切組成的球路紋和以圓形交疊組成的盤絛紋等。其造型繁復多變,構圖纖巧秀美,色彩古樸典雅,與唐錦講究雍容華貴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根據其結構、工藝的精粗、用料的優劣、織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宋錦分為重錦、細錦、匣錦和小錦4類,用途各有側重。重錦或細錦的匹料,是宋錦中功能適應性較廣的品種,可用作書畫裝裱、經卷裱封、幔帳、被面、墊面以及衣料等。
宋錦的製作工藝較為復雜,以經線和緯線同時顯花為主要特徵。織造上一般採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經三緯,經線用底經和面經,底經為有色熟絲,作地紋;面經用本色生絲,作緯線的結接經。染色需用純天然的染料,先將絲根據花紋圖案的需要染好顏色才能進入織造工序。染料挑選極為嚴格,大多是草木染,也有部分礦物染料,全部採用手工染色而成。

到了宋代,尤其是宋高宗南渡以後,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和書畫裝幀的需要,宋錦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以至於後世談到錦,必稱宋。

成功「復古」,傳統技藝獲新生

因創新,宋錦成為漢錦、唐錦後中國絲綢織造的又一個高峰,但也因墨守成規、難以適應新時代生活需要而逐漸衰落。
14世紀到19世紀是宋錦最鼎盛的時期。明清以後織出的宋錦稱為「仿古宋錦」或「宋式錦」,統稱「宋錦」。20世紀初,因為受西方現代化工業的沖擊,以及多年的戰亂,傳統宋錦一度衰落,製作技藝幾乎失傳。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宋錦業已奄奄一息,瀕臨絕跡,僅剩織機12台,不少織錦工人都只好改行度日。

新中國成立後,蘇州成立宋錦生產合作社,使蘇州宋錦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86年後,宋錦產量曾有所恢復,但產量不大。1990年前後市場發生急劇變化,織錦廠在企業體制改革中逐步陷於困難局面,經濟效益下降,難以維持。
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成本加大,產量日趨下降。主要生產宋錦的蘇州織錦廠,先是轉產其它產品,後企業改制停產,至2004年,企業倒閉。技術檔案和資料散失,技術人員都年逾古稀,有的身體欠佳,有的甚至已故,僅剩的兩位老藝人已達90多歲,傳統宋錦瀕臨失傳。
蘇州一直在搶救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2007年6月5日,經文化部確定,江蘇省蘇州市的錢小萍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14年10月,由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錢小萍領銜攻關、歷經6年時間成功復制宋錦《西方極樂世界》圖軸。據了解,原件宋錦《西方極樂世界》圖軸由蘇州織造局根據宮廷畫家丁觀鵬的畫圖為藍本織成,當時便是舉世無雙,是當年乾隆皇帝送給母親的禮物,300多年來一直封存在故宮博物院,秘不示人,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融入時尚,走入尋常百姓家
2009年,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斥資承接了具有百年歷史的蘇州東吳絲織廠,並與蘇州絲綢博物館、蘇州檔案館和蘇州大學確定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聘請錢小萍作為公司的宋錦研發顧問,指導公司研發人員對其提供的樣本進行分析和研究,成功復制一批珍貴的文物。
「要讓宋錦重煥光彩,必須讓它走入現代人的生活,而要實現這個目的,需要創新。」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說。
由於產量不高,而且宋錦以前多用於裝裱等用途,人們對其知之甚少。「傳統的宋錦都是手工織造,一個人每月最多也就織造6米。」吳建華說。
2012年3月,吳江鼎盛公司成功開發出一台可以按照宋錦傳統工藝織造的現代織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這項發明拓寬了幅寬和花幅,擴大了宋錦的應用領域。
目前,宋錦的用途已非常廣泛,箱包、家紡、圍巾、披肩、領帶、睡衣等產品都可製作。據吳建華介紹,宋錦還多次作為國禮送給外國政要。「我們保護非遺不能是簡單的恢復,更應該製作一些讓消費者喜歡、符合時尚潮流的產品。」吳建華說,此次APEC會議期間的展示,讓宋錦走向了世界,也為宋錦的產業化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機遇。

⑷ 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蜀錦
蜀錦是指漢代至三國蜀郡(今四川成都)所織造的錦,大多以經向彩條為基礎起彩,並彩條添花,其圖案 繁華、織紋精細,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蜀錦質地堅韌而豐滿,紋樣風格秀麗,配色典雅不俗,如唐代蜀錦的圖案有格子花、紋蓮花、龜甲花、聯珠、對禽、對獸等,十分豐富。
宋錦
宋錦起源於宋代,發源地在中國的蘇州,故又稱之為「蘇州宋錦」。宋錦歷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織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並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
雲錦
雲錦傳統織錦之一。明、清時為宮廷織品。有多處官辦織造局生產,用於宮 廷服飾、賞賜等。晚清以來始有商品生產,行業中才產生「雲錦」的名稱,鳳其富麗華貴,絢爛如雲霞而得名。現代只有南京生產,常稱為「南京雲錦」。雲錦為南京絲織特產,因其絢麗多姿,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雲錦是錦的一種,「錦」是古代絲織物中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南京雲錦被古人稱作「寸錦寸金」,為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一。

⑸ 中國四大錦是什麼

南京雲錦、成都蜀錦、蘇州宋錦、廣西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雲錦」是南京傳統提花絲織物的總稱,其歷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設立的官營織造——錦署,開始織錦,以其華貴,多彩燦爛,變換如雲霞而得名。雲錦在明清時代非常流行,專為宮廷織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宮廷服飾和賞賜用。雲錦是專為皇家 製作,選材 彈性好 柔韌度好 光澤好的優質蠶絲製成。直至晚清以後才流傳至民間。因現代只有南京一地生產,故通常稱為「南京雲錦」。雲錦的傳統工藝主要有「妝花」、「織金」和「金寶地」等。妝花錦用色變化豐富,一種織物上的花紋配色多達十餘種,最多可達20~30種,圖案的布局嚴謹莊重,簡練概括。織金錦的花紋圖案全部用金線或銀線,或金銀線並用織成。金寶地錦的花紋圖案全部用金絲織滿地,再在金地上織出五彩繽紛、金彩輝映的花紋。現代織錦在傳統品種的基礎上開發成功,既保持雲錦的傳統風格,又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的新品種,如雨花錦,敦煌錦、金銀妝、菱錦等。總的來說,雲錦的花紋圖案布局嚴謹莊重,變化概括強,用色濃艷對比性也強,又常以片金勾邊,白色相間並以色暈過渡,圖案具有濃厚朴質的傳統風格,色彩華麗,別具一格。圖案的題材廣泛,既有大朵纏枝花卉,又有各種動物(如龍鳳、仙鶴、獅子等)和植物(如寶相花、蓮花、佛手、石榴、梅、蘭、竹、菊等),還有表示吉祥的「八寶」、「暗八仙」、「吉祥」、「壽」字、「卍」字,瑞草以及各種姿態的變換雲勢(如七巧雲、如意雲、和合雲、葉雲、行雲、卧雲、大小鉤雲等),栩栩如生,如見真情實景,尤其是在紋樣中所用的手法更是微妙絕倫,能充分體現賓主呼應,呼之欲出,而且花紋層次分明,花清地白、錦空勻齊。在配色方面,則運用了色暈與調和的技法,使紋樣色彩美麗動人。雲錦主要用於製作蒙、藏、滿等少數民族的服裝和服飾材料以及高級服裝,在古代則主要運用於縫制龍袍、裝飾宮殿和廟宇以及神袍、祭墊、帷幕等。


蜀錦是織錦至今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它源於上古,興於秦漢,盛於唐宋,繁於明清。蜀錦圖案取材非常廣泛豐富,諸如神話傳說,戰相名將,山水人物等。蜀錦經歷了2000多年的發展變化,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一個特徵,那就是 廣泛而巧妙地運用了動植物,幾何紋飾,自然景物等,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的文案圖案。


宋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之一。開始於宋代末年(約公元11世紀),產品分大錦、小錦、綵帶等數種。大錦又稱「仿古錦」,花色有40多種。宋錦,它的產地主要在蘇州,故又稱「蘇州宋錦」,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宋錦起源於宋代,主要產地在中國的蘇州,故又稱之為「蘇州宋錦」。宋錦歷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織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並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蘇州是我國著名的絲綢古城,為錦綉之鄉、綾羅之地。蘇州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它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我國的三大名錦。明清以後織出的宋錦稱為「仿古宋錦」或「宋式錦」,統稱「宋錦」。


壯錦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的著名絲織物,產生於宋代,在宋代,壯族稱為僮族,故壯錦又稱僮錦。以棉紗股線或麻紗股線為經、桑蠶絲為緯的色織提花織物,也有採用染色桑蠶絲為經、染色有光人造絲或金(銀)皮作緯織造。採用兩組經線和四組緯線在緞紋組織地紋上提織各色緯花,形成對稱花紋,或用多種彩緯線挑出花紋。壯錦的花紋圖案接近剪紙圖案,變化千姿百態。傳統的花紋圖案有花、鳥、魚、蟲、獸以及「萬」字、「雙喜」等文字圖案、線條粗壯有力,色彩艷麗,常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絲線織成,色彩以紅、綠、黑、黃為主,一般多以紅色為背景,色彩斑斕,絢麗多姿,對比強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品種繁多,按服裝和服飾用途,可分為花邊綢、腰帶綢、頭巾、圍巾、被面、檯布、背帶、背包、坐墊、圍裙、床毯、壁掛巾、錦屏等等。




⑹ 請詳細介紹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已有1500多年的手工織造歷史。其木機妝花是中國4700多年絲綢織造史、300多年的織錦歷史中,唯一流傳至今尚有不可被機器取代,挖花盤織憑心的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工藝。南京雲錦的工藝總是靠手傳口授,代代相傳。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而南京雲錦則集歷代織錦工藝之大成,位於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元、明、清三朝先後在南京設立過「以官領之,以授匠作」的官立織造機構。元為「東、西織染局」。明有「內織染局」、「神帛堂」、「供應機房」。清為「江寧織造局」。江寧織造局共存時間為二百六十多年,其間主管織造的官員達數十人。其中曹璽、曹寅、曹、曹祖孫三代歷任江寧織造達六十五年之久。曹家在江寧除擔負織造御用緞匹的一切事務外,還兼任為皇室在江南的采購,辦事,奏報的一切事務。
南京雲錦是用長五點六米,寬一點四米,高四米的傳統大花樓木織機,由拽花工和織手兩人相互配合手工操作織造出來的。織機由一九二四個機件組成,「拽花工」坐在織機上層,負責提升經線,「織手」坐在機下,負責織緯,妝金敷彩。每天產量約為五公分,所為彌足珍貴。最近南京雲錦研究所剛研製出的新夏裝,一件衣服只有49.5克,一兩都不到。南京雲錦可以在一個服裝層面上表現絹、綢、羅、緞、紗,可以將金、銀、孔雀羽織進,這些都是別的服裝面料無法做到的。由於雲錦長期用於專織皇室龍袍冕服,在織造中往往不惜工本,故而形成了雲錦的圖案豐富多彩,花形碩大,造型優美,設色濃艷大膽,尤以用金為其特色,配色自由,色彩變化多樣的特點,使雲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木機妝花手工織造工藝便是這一特定條件下形成的集中體現雲錦織造成就的唯一遺存。尤其是以「妝金,妝彩,妝孔雀羽」的「三妝」為特色的皇家用品,它的特殊浮雕鑲嵌式的立體效果,反映了民族特有的文化審美追求,體現了科技與美學的交融。南京雲錦的文化和藝術風格可以歸納為:整體藝術造型設計的靚美,彰顯暈色和諧的艷美,織造技術創新原理的精美,吉祥寓意紋樣圖案的奇美。她的風格流派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中國古代官補是中國封建王朝特定的顯示官員的地位高低的官服徽識,是南京雲錦的特色品種。他飾於官服的胸前、後背,文官飾以飛禽;一品官為仙鶴補;二品官為錦雞補;三品官為孔雀補;四品官為雲雁補;五品官為白鷳補;六品官為鷺鷥補;七品官為補;八品官為鵪鶉補;九品官為練雀補。武官飾為走獸:一品二品官為獅補;三品官為虎補;四品官為豺補;五品官為熊補;六品七品官為彪補;八品官為犀牛補;九品官為海馬補。南京雲錦在繼承歷代優秀絲織工藝技術的同時,不斷融匯創新技術,把我國古代絲織工藝技術推上頂峰,成為「錦中之錦」。一九五四年,南京文化局成立「雲錦研究工作組」。一九五六年十月,周恩來曾指示「一定要南京同志把雲錦工藝繼承下來,發揚光大。」一九五七年雲錦研究所成立。黨和國家許多領導參觀了南京雲錦研究所,對其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雲錦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風格與特色。雲錦價格昂貴。其昂貴的原因是其圖案精緻,工序復雜和完成工序均由手工製作而成,且製作緩慢。如何提高勞動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而增加效益,是民族雲錦生存的關鍵問題。當今,人類已經步入高度文明,高度信息化的文明社會,新技術、高科技已廣泛的運用到各行各業。電腦已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利用電腦解決了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諸多問題,把人們從艱苦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中國經濟發展,給民族服飾帶來全新的契機,民族的東西終究要吸引世界的目光。上海APEC會議,各國領導人身著傳統中國亦庄亦諧的錦緞面料的唐裝依次步入上海科技館時,使古老的中國傳統注入了新的生命,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無限的商機,使全球掀起了唐裝熱。中華雲錦的面料屬於綠色環保健康面料,更獲得人們的青睞,亦使中國古老的工藝發出新的光芒。

⑺ 雲錦宋錦蜀錦和什麼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雲錦、宋錦、蜀錦和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雲錦」是南京傳統提花絲織物的總稱,其歷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設立的官營織造——錦署,開始織錦,以其華貴,多彩燦爛,變換如雲霞而得名。雲錦在明清時代非常流行,專為宮廷織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宮廷服飾和賞賜用。雲錦是專為皇家 製作,選材 彈性好 柔韌度好 光澤好的優質蠶絲製成。直至晚清以後才流傳至民間。因現代只有南京一地生產,故通常稱為「南京雲錦」。雲錦的傳統工藝主要有「妝花」、「織金」和「金寶地」等。妝花錦用色變化豐富,一種織物上的花紋配色多達十餘種,最多可達20~30種,圖案的布局嚴謹莊重,簡練概括。
蜀錦是織錦中至今歷史最為悠久的一種。它源於上古,興於秦漢,盛於唐宋,繁於明清。蜀錦圖案取材非常廣泛豐富,諸如神話傳說,戰相名將,山水人物等。蜀錦經歷了2000多年的發展變化,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一個特徵,那就是 廣泛而巧妙地運用了動植物,幾何紋飾,自然景物等,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的文案圖案。
宋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之一。開始於宋代末年(約公元11世紀),產品分大錦、小錦、綵帶等數種。大錦又稱「仿古錦」,花色有40多種。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宋錦起源於宋代,主要產地在中國的蘇州,故又稱之為「蘇州宋錦」。宋錦歷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織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並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蘇州是我國著名的絲綢古城,為錦綉之鄉、綾羅之地。
壯錦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的著名絲織物,產生於宋代,在宋代,壯族稱為僮族,故壯錦又稱僮錦。以棉紗股線或麻紗股線為經、桑蠶絲為緯的色織提花織物,也有採用染色桑蠶絲為經、染色有光人造絲或金(銀)皮作緯織造。採用兩組經線和四組緯線在緞紋組織地紋上提織各色緯花,形成對稱花紋,或用多種彩緯線挑出花紋。壯錦的花紋圖案接近剪紙圖案,變化千姿百態。傳統的花紋圖案有花、鳥、魚、蟲、獸以及「萬」字、「雙喜」等文字圖案、線條粗壯有力,色彩艷麗,常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絲線織成,色彩以紅、綠、黑、黃為主。

⑻ 廣州市星集藝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星集藝公司是廣州一家高新科技網路公司,總部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星集藝公司致力於連接企業或個人與全國藝人的信息服務平台,特別是網紅主播,以及演員、模特、攝影師、主持人、化妝師等藝人,藉助網紅等藝人自身的粉絲經濟IP,幫助企業或個人快速高效精準的做好品牌活動營銷推廣等。星集藝公司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套按需定製的品牌推廣解決方案,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的網紅主播等藝人進行宣傳推廣。
法定代表人:宋錦文
成立時間:2017-01-03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12100032263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廣州市花都區建設北路212號之七

⑼ 各位大蝦給點壯族的資料

壯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形成的,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共有1548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0萬,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紅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65年統一稱壯族以前,壯族的自稱和他稱較多,僅雲南就有40多種,主要有「儂人」、「沙人」、「土僚」等。

雲南壯族和廣西壯族同源,是我國歷史較悠久的一個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居住在今廣西、雲南的壯族就和當時中原人民有了較為密切的交往。壯族人民在歷史上就善於利用豐富的水利資源種植水稻,婦女則擅長紡織和刺綉,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女子則多姿多采,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綉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瀾。

壯族還以唱山歌聞名,山歌言語婉轉、講究押韻、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講述歷史的古歌,傳授生活技術的「生產歌」,以及「酒歌」、「情歌」。民歌主要是「苦歌」,如「長工歌」,「婦女苦情歌」等。壯族還善舞,具有悠久歷史的「銅鼓舞」,節奏鮮明,舞步雄健。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相傳這個節日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儂智高(壯族)於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對宋王朝的事跡。現在,隴端街已發展成為富寧縣一帶壯、瑤、苗、彝、漢各族人民進行物資交流,共同歡慶的傳統節日。壯族的其他節日與漢族相同。

壯族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以廣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萬。使用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南宋時已出現方塊漢字構成的土俗字。但使用面不廣,多用於書寫地名,編山歌、記事。1955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得到推廣,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訂。

壯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時始稱僮人、撞丁。明、清時與土、依、沙並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統一為「僮」,1965年根據周恩來倡議,國務院批准,把「僮」改為「壯」。

壯族地區石灰岩分布很廣,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區,石山拔地而起,石山裡有岩洞和地下河。這種地形構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的名勝景色。沿海盛產各種名貴海產,尤以南珠聞名。壯族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足,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玉米、薯類等。果品也很豐富,森林面積廣,盛產柳州杉、銀杉、樟木等名貴木材。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久負盛名的特產。

壯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以農歷三月初三最為隆重。大的歌圩有萬人以上參加。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是壯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間還舉行男女間的拋綉球、碰蛋等娛樂活動 ,吃五色糯米飯、唱壯戲、兼辦物資交流等,預祝五穀豐登。唐代壯族已有舞蹈。廣西寧明、龍州等地的斷崖陡壁上留下了壯族先民繪制的眾多崖壁畫。鑄造和使用銅鼓在壯族已有2000多年歷史。壯錦是享有盛名的紡織工藝品。

壯族的婚姻,過去是父母包辦,但婚前戀愛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現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數與當地漢族相同。部分地區居民住二層干欄,樓上住人,樓下養畜堆物。近年來已有改變,實行人、畜分居。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還有許多地方仍保留著本民族服飾特點,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裝。衣料過去多為自織的土布。過去有文身習俗,現已改變。飲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餚。主食大米和玉米。年節時,用大米製成各種壯族婦女粉、糕。婦女有嚼檳榔的習俗。結婚送聘禮時,必贈檳榔。除祭祀祖先外,還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陽神等。唐宋以後佛教、道教先後傳入壯族地區。近代有傳教士到壯族城鎮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響不大。
在壯族居住地,人們在路上與老人相遇時,須主動與老人打招呼,並退讓到路旁請老人先過去。老人進屋時,要請老人坐上座,如果有人在老人面前翹腿二坐,則被認為是對老人的不尊敬,會受到眾人的譴責。

不過癮的話再看 http://ke..com/w?ct=17&lm=0&tn=WikiSearch&pn=0&rn=10&word=%D7%B3%D7%E5

⑽ 中國是三大名錦還是四大名錦

四大錦
雲錦: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而南京雲錦則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戊,位於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因其豐富的文化和科技內涵,被專家稱作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公認為「東方瑰寶」、「中華一絕」。亦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榮貴坊雲錦、貢錦雲錦等都是不錯的。
蜀錦:蜀錦是指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所出產的錦類絲織品,起源於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
宋錦:宋錦歷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織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大力推廣宋錦,並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浙江湖州善璉雙龍綾絹廠的「古藝」綾絹品種很全的。
壯錦:傳起源於宋代,是廣西民族文化瑰寶。這種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體現了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閱讀全文

與宋錦記推廣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監管局綜合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886
銀行夏季營銷宣傳方案 瀏覽:51
2014感恩節策劃方案 瀏覽:891
網路營銷實物試卷 瀏覽:598
法院黨建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39
網路營銷分成 瀏覽:455
村村響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58
莆田中學高效課堂培訓方案 瀏覽:481
中高層培訓營方案 瀏覽:127
四川大型電子商務企業 瀏覽:771
牆紙品牌營銷策劃機構 瀏覽:34
夏季存款營銷方案 瀏覽:568
陌陌前期推廣方案 瀏覽:379
地方春節文藝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782
聯通網格五一促銷方案 瀏覽:699
市場營銷實習鑒定表 瀏覽:689
美國研究生市場營銷錄取 瀏覽:620
市場營銷目錄 瀏覽:296
企業人才培訓方案 瀏覽:796
普通話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