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州妙西的湖州妙西
江省湖州市妙西鎮位於南太湖之濱,全鎮擁有土地115平方公里,是江南特有的丘陵地帶。它東距上海150公里,南距杭州90公里,杭寧高速公路、104國道擦鎮而過,境內宣杭鐵路縱貫全鎮,11省道橫穿妙西而入安吉天荒坪,500噸的內陸航線通住各地,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Ⅱ 湖州妙西鳥之家戶外拓展培訓好不好
我們公司去培訓過,五個項目加農家樂,印象最深是高空速降,很考驗人的自我挑戰力,撕名牌和畢業牆,團隊建設還有真人CS,效果不錯的,設備也好。價格適中,可以去的,推薦。
Ⅲ 湖州妙西的介紹
妙西鎮物產豐富,資源充足。現擁有山林10萬余畝,盛產毛竹,四季竹筍及多種類水果。白而嫩甜的妙西筍在上海蘇州負有盛名;質地優良的妙西石子、石塊暢銷上海市場,曾被用於上海楊浦大橋,徐浦大橋,浦東國際機場等其它高層建築的建設,具有廣闊的效益農業開發和優質的礦產開采前景。
Ⅳ 妙西鎮的人文歷史
妙西鎮也是歷史上宗教文化和茶文化的發祥地。
妙西歷史悠久,自然環境幽雅,青山環抱,綠水倒映,生態良好。茶文化的發祥地──杼山就在境內,茶聖陸羽曾在此撰寫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現存的「三癸亭」就是當年刺史顏真卿為紀念陸羽而築;海拔408米的霞幕山,風光秀麗,曾是元代臨宗的傳法中心,14世紀中葉的高麗國師太古普愚曾在此學法。旅遊開發前景廣闊。
妙喜寺妙西鎮歷史悠久,本名妙喜,以寺觀得名。粱武帝大同7年(公元541年)建妙喜寺於湖州西南部的金斗山「帝以東方有妙喜佛國因而名之」。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移妙喜寺於杼山,即今妙西的寶積寺。而妙喜之名來易;因「喜」與「西」方言音相似,故有妙西之名。妙而鎮位於湖州市西南約12公里處,屬西部半山區鄉鎮,隸屬於湖州市吳興區,鎖域東鄰道場鄉,南接埭溪鎮,西連長興縣和平鎮,北接楊家埠鎮,2001年7月,妙西鎮經行政區劃調整後,由原來的妙西鄉與原來的南埠鄉合並而成。全鎮擁有行政面積115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兩個集鎮,人口18000餘人。妙西境內的水陸交通也十分便利,有11省道橫穿而過,宣杭鐵路縱貫而行,妙西港與東部水網連接。從湖州驅車往妙西,只要15分鍾,地理位置上是往上海、杭州、安吉的黃金交叉點。
歷史上,妙西又是一個「僧儒道合一,詩茶禪一體」的「東方佛國」。從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夏王村,到夏後杼狩獵的杼山;從「茶聖」陸羽的「更隱苕溪」,到「法學泰斗」沈家本人冢渡善橋;從韓禪文化的發祥地霞幕山,到位列湖州四大叢林古剎之一的棲賢寺;從康王避難的飲馬池山,到「細珠連起」的珍珠泉;從何楷垂釣台,到避蛇而築的「避它城」;從官驛大道「赤山關」,到卵石壘築的楊富橋,積淀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妙西鎮的生態旅遊建設創造了優厚的條件。在湖州市爭創「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的大好環境中。
Ⅳ 湖州妙西鎮發展有什麼新的特點
變化老大了 有條街叫妙西新街
Ⅵ 近些年來關於張志和的西塞山一直都有地域之爭,一說在湖北黃石,一說在湖州妙西,為何百度百科裡十分肯定
因為網路里有非常專業的專家。
Ⅶ 妙西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悠久的人文歷史,幽雅清新的自然環境,群山環抱,綠水相映,風景秀麗,是旅遊業的一塊開墾地,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陸羽三癸亭
杼山三癸亭
湖州西南13公里妙西鎮西南側寶積山有杼山及三癸亭。宋嘉泰《吳興志》載:「杼山在縣西南三十里。」陸羽舊記雲:「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昔夏後杼巡獵之所。今山下有夏王村,西北有夏駕山。」晉吳興太守張玄之《吳興山墟名》稱:「舊名東張,山形似幾地形高爽,山阜四周。因其山勝絕使游者忘歸,又名稽留山,寺前二十步跨澗,有黃浦橋,橋南五十步,又有黃浦亭,南朝宋鮑照送盛侍郎賦詩及庾中郎之所。其水自杼山西南五里黃櫱山出,故號黃浦,俗亦名黃櫱澗。梁光祿卿江淹賦詩之所。寺東偏有招隱院,其前堂西夏謂之溫閣。從草堂東南屈曲有懸岩,徑行百步,至吳興太守何楷釣台。西北五十步至避它城。」唐大歷七年,顏真卿為湖州刺史,次年(癸丑)正月到任。時浙西觀察判宮殿中侍御史袁高巡部至州,會於此山,遂立亭於東南。陸羽以癸丑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為三癸亭。於亭西北叢桂之間創桂棚,左右數百步丹、青、紫三桂,花葉異,芳林茂樹下有支徑,因袁君由此游步,稱為御史徑。
唐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反叛,陸羽離故鄉湖北天門縣到杼山妙喜寺,與僧皎然「結成緇素忘年之交」,時年24歲。陸羽在湖州期間,曾長期住妙喜寺,先後在湖、長和浙西地區,用五六年時間進行調查研究,在30歲時寫成世界上第一部茶業專著《茶經》。大歷八年(773)顏真卿在妙喜寺招隱院編纂《韻海鏡源》,陸羽、皎然等東南文士50餘人參與其事。杼山一時形成儒、釋、道合流,詩、茶、禪合一的格局。
據明成化《湖州府志》、崇禎《烏程縣志》,郡志以「妙喜」名山,宋治平二年(1065)改妙喜寺為寶積寺。
妙喜寺碑銘
夏後南巡,山名是因。梁王東揆,寺榜攸詢。形勝天絕,規模鼎新。避它城古,垂釣台堙。棚以桂結,浦由黃申。二庾迢遞,三癸嶙峋。徑列御史,傳紆逸人。紛吾著書,群彥惠臻。 《韻海》 、 《鏡源》 ,自秋徂春。編同貫魚,學比成麟。幸托勝引,亟倍僧珍。庶斯見傳,金石不泯。
杼山陸羽墓
陸羽墓杼山位於湖州古城西南妙西鄉境內。杼山因夏王杼巡狩至此而得名。晉代,為吳興郡著名風景名勝。杼山又名寶積山,因山南原有寶積寺,山因寺得名。寶積寺即梁代妙喜寺。妙喜寺住持為皎然(字清晝,長興人)。唐大歷七年,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因陸羽與皎然均是顏真卿的吟友和朋友。故顏真卿、陸羽、皎然等人常在杼山雅聚。唐大歷八年(773)十月二十一日,顏真卿為陸羽建「三癸亭」,因建亭時間是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故稱「三癸亭」。唐大歷七年(772),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任湖州刺史,對陸羽十分器重,邀陸羽與眾多文人雅士在杼山雅聚,並邀他參與《韻海鏡源》的編纂工作。
陸羽一生中在湖州住了三十多年,湖州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其間陸羽游歷了浙東、蘇南、贛東北等地進行茶事活動,但主要均在湖州從事茶事研究和撰寫《茶經》工作。
陸羽在湖三十年中,以畢生精力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 。《茶經》全面論述了茶的性狀、功用、品位、產地、水質、採制、烹飲之法等。全書三卷十章,雖僅七千餘字,卻三易其稿,終於完成這部傳誦千古的驚世巨著。陸羽在茶學上的功績,名揚全球,被後人稱為「茶聖」。
陸羽於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在湖州逝世,亨年七十一歲,安葬在杼山。山上現有陸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