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優化衛生計生工作機制和資源如何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效能
一、規范考核制度,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的質和量
1、抓調研,尋求破解公共衛生工作瓶頸的辦法。
2、抓考核,調動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積極性。
3、抓培訓,提升公共衛生服務人員整體素質。
二、規范管理體制,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1、理順公共衛生管理體制。
2、創新公共衛生管理模式。
3、完善公共衛生督查制度。
三、規范服務網路,充分發揮基層公共衛生人員的作用
1、調整鄉村公共衛生管理隊伍。鄉村公共衛生管理隊伍是公共衛生工作的網底,這支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公共衛生工作的質量的好壞。為此,根據年度和平時的考核情況,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與鄉(鎮)政府聯系,及時調整了工作不負責任和不到位的鄉(鎮)公共衛生管理員和村公共衛生聯絡員,逐步消除了村級公共衛生聯絡員在崗不在位、在職不幹事的怪現象,做到每村有人幹事、能幹好事。
2、建立多種模式的社區責任醫生工作機制。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聘請有一定醫學知識的村衛生室醫生擔任社區責任醫生,並完善社區責任醫生工作機制。工作機制既有團隊服務形式,也有以社區責任醫生為主導的服務形式,做到社區衛生與公共衛生的有機結合,實行網格式管理。
3、健全社區責任醫生工作制度。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制訂了社區責任醫生工作制度,明確了社區責任醫生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社區責任醫生工作的主動性。由於工作任務具體、細化,獎懲措施明顯,社區責任醫生積極主動上門服務,深入開展慢病篩查,不斷提高發現率和規范管理率。
B. 衛生培訓制度
職責如下來: 一、認真自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做好學校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為師生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二、認真制定好學期和學年的健康教育計劃,學年末進行一次全面的評價和總結,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每學期四次,確保授課質量,開課率達100%。三、建設好健康教育各種宣傳陣地,充分運用校報、廣播、健康小報、文化長廊等進行健康教育,使健康知識知曉率達85%以上,健康行為形成率達90%以上。四、在上級防疫部門協助下,每學年對全校學生進行一次健康查體,切實做好常見病及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五、按時完成各種預防接種、計劃生育工作。六、有計劃地搞好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工作,以在崗學習培訓為主,每學年組織一次外出參觀學習。七、檢查、督促、指導、搞好環境衛生,堅持做到每天檢查、公布結果,協助伙房搞好膳食和飲水衛生,檢查飲食衛生的執行情況,預防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的發生。八、做好面向學生的簡易治療、急救及轉治工作,保證不發生事故。九、嚴守作息、輪值制度,完成臨時突擊性任務和領導交辦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