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野豬養殖技能培訓班
一下你就知道了
Ⅱ 野豬養殖技術和成本
野豬養殖技術: 特種野豬是經過人工馴化改良後的一個野豬品種,基因穩定。公母豬可長期做種繁殖而基因不變,它不同於家豬,形似野豬,故取名為特種「野豬」,開發前景極為樂觀。 一、經濟價值 特種野豬保持了野豬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厚的優點,又克服了野生母野豬僅在春季發情和人工圈養下不易成活和難以發展等缺點,使之能正常飼養繁殖。特種野豬肉香味很濃,具有「野味」的特色,營養豐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後腿肉的脂肪只有家豬的50%,含有17種氨基酸、亞油酸、亞油酸(C18-2)含量比家豬高2.5倍。亞油酸是目前科學界認為唯一的人體最重要和必須的脂肪酸。人體本身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品攝收而獲得的一種脂肪酸。它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著極為重要意義(也是治療冠心病的特效 脂肪酸)。並有野味、保健、經濟三大優勢。特種野豬作為豬家族中的一個新品種以及解決目前家豬生產跌入低谷需轉換替代新品種的好機遇,作為外向型和旅遊經濟產品,市場容量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經有關科研單位的專家鑒定,特種野豬肉內,含有較高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可作為一種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於動酸,可作為一種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於動脈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腦血管硬化性疾病的防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變,特種野豬肉逐漸成為人們追求的新保健食品, 經常吃特種野豬肉能降低血脂,可以防治動脈硬化,銷售勢頭很好,目前供不應求。如在發展推廣後飼養批量不大時可將特種野豬的腿加工成「野豬」火腿打入國內外市場。其他分割下的胴體部分進行真空包裝加工成野豬風味臘肉條(50克一包),價可售到5元,摺合成公斤價為100元/kg效益非凡。 二、生物學特徵 特種野豬仔豬產下時身上有條紋,長大時豬毛呈黑色或褐紅色、耳小、尾比家豬短,嘴較家豬長,毛密,蹄黑色,性較溫馴;但公豬行動比家豬敏捷。同等體積比家豬重10%,瘦肉率比家豬高出53.5%。經專家用剪切力與家豬比較證實其肉比家豬肉鮮嫩(剪切力只有家豬的50-61%)。「野豬」的背膘薄、板油廠(只有家豬的六分之一),吃生食,頭和腹部較小,日飼量僅為家豬的三分之一,合群性強、耐粗食、抗病能力比家豬強。年產仔2.25-2.5胎,每胎8-16隻。 三、飼養技術 1、圈舍設計:分里窩室與外窩室。里窩室是供「野豬」飲食和睡覺場所,面積約為長3.5米,寬2.5米;外窩室是供運動和曬太陽、飲水的場所。設飲水槽,面積為里窩式的1.5倍。里外窩多均用水泥沙漿鋪成,但不可太光滑,保持圈舍乾燥和清潔衛生。 「野豬」與家豬圈舍不同之處就是要在離外窩式1.2米處砌一條通道,以使種公豬進入任何已發情母豬的圈舍配種,爾後通過道返回原室飼養。 2、飼料配方: 玉米粉20%,麥麩33%,豆渣或少許大豆8-10% 三七糖22%,骨粉0.5%,氨基酸(每頭每天)15-40克 碘鹽0.5千克,青飼料15% 3、疾病防治: ①豬瘟的防治:抗瘟病的防治:抗豬瘟血清每次5ml肌注,每天兩次,連注3-4天。還可採用大劑量(50頭份)豬瘟免化弱毒疫苗一次皮下肌注。 ②豬肺疫病的防治:先用青黴素180萬X2肌注(75公斤以上體重),再注射氧氟沙星5mlX2,每天兩次,連注三天,效果極好, ③豬丹毒病的防治:該病又稱「打火印」,治療方法上可按每公斤體重4萬單位青黴素深部肌注,每日兩次,連用3-5天,並配合用濃肥皂水擦豬身,擦成肥皂泡罩住豬身的狀態,有奇效。 養殖野豬的常見誤區 特種野豬是近年在養殖行業不景氣的大氣候下持續走俏的一個新品種。它主食青草、玉米稈、紅薯等青 綠飼料,成本極低,僅家豬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質特別鮮嫩香醇、瘦肉率高達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綠色滋補食品,在市場極為暢銷,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應求。一隻野豬年產仔約20頭,可獲利0.5—0.9萬元,效益是家豬的十幾倍。另外由於它長期生存於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豬強,養殖較保險。因此,養殖野豬已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首選品種。但在我們多年養殖野豬過程中,發現一些沒有接受正規場家培訓的養殖戶普通存在以下養殖誤區: 一、斷奶過早 許多農戶在養殖野豬時,為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但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胃腸功能較差、易出現疾病。根據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生態農庄多年的飼養觀察,野豬仔應以45天斷乳為好。 二、飼料不合理 野豬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佔70%,食量少,一天僅需喂兩餐。而有些農戶養野豬時全部喂全價飼料,使野豬長得太肥,導致不發情。雖然採取增加運動量、限飼等方法後可正常發情,但時間一般要推遲幾個月,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 三、不注重防疫 許多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規范、不科學。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的疫情而制訂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 另外,一些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淡薄,養殖場隨意讓閑人參觀,且極少採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措施。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生態農庄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並在養殖場門口、生產區門口與豬舍門口設立三重消毒池,人員進出都必需消毒和換工作服,經營13年來從未發生一次疫情,可見防疫的有效性。 四、不注重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 豬的排泄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豬舍衛生,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絕疾病的傳染。但目前大部分的養殖場衛生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據報道一隻蒼蠅即可攜帶600萬個細菌,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五、不注重技術學習和技術培訓 野豬雖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基本知識必需掌握。目前一些養殖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正規場家的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另外,在養殖時又不注重技術學習,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也相差許多。
Ⅲ 養豬技術培訓
1、上網路看看資料復
2、深入實際養豬場,制調查了解養豬專業戶的現狀,及別人的做法
3、考慮自己的現狀,是否能投資,能不能有回報,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自己是否能做到付出,在付出的過程中有那些問題,考慮風險問題,一旦有錢了怎麼擴大再生成
4、考慮萬一失敗了,自己有條退路,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
5、最後祝你取得養豬成功。
Ⅳ 會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為進一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加快農村人才培養,推進全縣生豬產業的發展。按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會寧縣農牧局遴選從事生豬養殖產業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54名進行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重點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從7月24日開始,縣農牧局舉辦了生豬產業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班,培訓時間為15天。培訓採取「課堂教學+基地實訓」的模式培育生豬產業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一是課堂理論教學。培訓班除邀請縣上九位技術人員講授主場規劃和建設、防疫管理與疾病防治、生豬營養需要與日糧配製和生豬飼養管理、繁殖技術等相關知識外,還聘請省市相關專家講授了生豬生產、銷售及規模場豬病防控等有關知識。二是養殖基地實訓。理論授課結束後,組織學員到縣內外大型企業觀摩學習,拓寬學員思路,增長學員見識,更新學員的理念。到永登縣、涼州區、景泰縣生豬標准化養殖實訓基地、會寧縣宏興養殖專業合作社生豬人工授精技術實訓基地、會寧縣長寧草畜工貿有限公司生豬人工授精技術技術實訓基地、會寧縣永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生豬種公豬精液分包技術實訓基地等實訓基地實訓,做到了學有樣板,看有現場、訓有基地。
通過此次系統培訓學習,提高了學員的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學員們紛紛表示,一定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以新型職業農民為標准,把自身所從事的生豬產業做大做強。
Ⅳ 養豬培訓資料
有專業學校的養豬培訓資料是好事,但沒拿到手的話,也不是沒途徑。
我當初也是個生手內,都是一路容的摸索走過來的。
首先我到附近的養豬場去見習了一個月,大概得到些入門的。
從10頭豬開始養起,自己又在網上與一些養豬的農戶交流,
我又在網上買了一套養豬技術資料自己研究
就這樣邊學邊實踐,現在一般的養豬問題,都是自己搞掂。
現在豬場的規模達到 1000存欄 。
我所走過的路子,也是你們要面對的。
Ⅵ 野豬培訓基地
厲雷網路認為,
首先,要能找到這個公司的信息,如果您都找不到他的信息,那麼肯定是假的;
其次,那種便宜的離譜的也要慎重,因為如果太便宜了很有可能會出現中間加錢的情況
然後,一定要事先和培訓機構都談好,最好是按照合同付錢
最後,如果您想做培訓機構的網路優化推廣,請找厲雷網路。
Ⅶ 特種野豬的養殖技術
野豬養殖技術: 特種野豬是經過人工馴化改良後的一個野豬品種,基因穩定。公母豬可長期做種繁殖而基因不變,它不同於家豬,形似野豬,故取名為特種「野豬」,開發前景極為樂觀。 一、經濟價值 特種野豬保持了野豬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厚的優點,又克服了野生母野豬僅在春季發情和人工圈養下不易成活和難以發展等缺點,使之能正常飼養繁殖。特種野豬肉香味很濃,具有「野味」的特色,營養豐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後腿肉的脂肪只有家豬的50%,含有17種氨基酸、亞油酸、亞油酸(C18-2)含量比家豬高2.5倍。亞油酸是目前科學界認為唯一的人體最重要和必須的脂肪酸。人體本身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品攝收而獲得的一種脂肪酸。它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著極為重要意義(也是治療冠心病的特效 脂肪酸)。並有野味、保健、經濟三大優勢。特種野豬作為豬家族中的一個新品種以及解決目前家豬生產跌入低谷需轉換替代新品種的好機遇,作為外向型和旅遊經濟產品,市場容量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經有關科研單位的專家鑒定,特種野豬肉內,含有較高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可作為一種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於動酸,可作為一種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於動脈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腦血管硬化性疾病的防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變,特種野豬肉逐漸成為人們追求的新保健食品, 經常吃特種野豬肉能降低血脂,可以防治動脈硬化,銷售勢頭很好,目前供不應求。如在發展推廣後飼養批量不大時可將特種野豬的腿加工成「野豬」火腿打入國內外市場。其他分割下的胴體部分進行真空包裝加工成野豬風味臘肉條(50克一包),價可售到5元,摺合成公斤價為100元/kg效益非凡。 二、生物學特徵 特種野豬仔豬產下時身上有條紋,長大時豬毛呈黑色或褐紅色、耳小、尾比家豬短,嘴較家豬長,毛密,蹄黑色,性較溫馴;但公豬行動比家豬敏捷。同等體積比家豬重10%,瘦肉率比家豬高出53.5%。經專家用剪切力與家豬比較證實其肉比家豬肉鮮嫩(剪切力只有家豬的50-61%)。「野豬」的背膘薄、板油廠(只有家豬的六分之一),吃生食,頭和腹部較小,日飼量僅為家豬的三分之一,合群性強、耐粗食、抗病能力比家豬強。年產仔2.25-2.5胎,每胎8-16隻。 三、飼養技術 1、圈舍設計:分里窩室與外窩室。里窩室是供「野豬」飲食和睡覺場所,面積約為長3.5米,寬2.5米;外窩室是供運動和曬太陽、飲水的場所。設飲水槽,面積為里窩式的1.5倍。里外窩多均用水泥沙漿鋪成,但不可太光滑,保持圈舍乾燥和清潔衛生。 「野豬」與家豬圈舍不同之處就是要在離外窩式1.2米處砌一條通道,以使種公豬進入任何已發情母豬的圈舍配種,爾後通過道返回原室飼養。 2、飼料配方: 玉米粉20%,麥麩33%,豆渣或少許大豆8-10% 三七糖22%,骨粉0.5%,氨基酸(每頭每天)15-40克 碘鹽0.5千克,青飼料15% 3、疾病防治: ①豬瘟的防治:抗瘟病的防治:抗豬瘟血清每次5ml肌注,每天兩次,連注3-4天。還可採用大劑量(50頭份)豬瘟免化弱毒疫苗一次皮下肌注。 ②豬肺疫病的防治:先用青黴素180萬X2肌注(75公斤以上體重),再注射氧氟沙星5mlX2,每天兩次,連注三天,效果極好, ③豬丹毒病的防治:該病又稱「打火印」,治療方法上可按每公斤體重4萬單位青黴素深部肌注,每日兩次,連用3-5天,並配合用濃肥皂水擦豬身,擦成肥皂泡罩住豬身的狀態,有奇效。 養殖野豬的常見誤區 特種野豬是近年在養殖行業不景氣的大氣候下持續走俏的一個新品種。它主食青草、玉米稈、紅薯等青 綠飼料,成本極低,僅家豬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質特別鮮嫩香醇、瘦肉率高達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綠色滋補食品,在市場極為暢銷,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應求。一隻野豬年產仔約20頭,可獲利0.5—0.9萬元,效益是家豬的十幾倍。另外由於它長期生存於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豬強,養殖較保險。因此,養殖野豬已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首選品種。但在我們多年養殖野豬過程中,發現一些沒有接受正規場家培訓的養殖戶普通存在以下養殖誤區: 一、斷奶過早 許多農戶在養殖野豬時,為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但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胃腸功能較差、易出現疾病。根據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生態農庄多年的飼養觀察,野豬仔應以45天斷乳為好。 二、飼料不合理 野豬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佔70%,食量少,一天僅需喂兩餐。而有些農戶養野豬時全部喂全價飼料,使野豬長得太肥,導致不發情。雖然採取增加運動量、限飼等方法後可正常發情,但時間一般要推遲幾個月,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 三、不注重防疫 許多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規范、不科學。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的疫情而制訂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 另外,一些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淡薄,養殖場隨意讓閑人參觀,且極少採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措施。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生態農庄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並在養殖場門口、生產區門口與豬舍門口設立三重消毒池,人員進出都必需消毒和換工作服,經營13年來從未發生一次疫情,可見防疫的有效性。 四、不注重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 豬的排泄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豬舍衛生,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絕疾病的傳染。但目前大部分的養殖場衛生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據報道一隻蒼蠅即可攜帶600萬個細菌,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五、不注重技術學習和技術培訓 野豬雖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基本知識必需掌握。目前一些養殖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正規場家的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另外,在養殖時又不注重技術學習,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也相差許多。
希望採納
Ⅷ 怎樣訓練杜高犬打野豬
杜高犬打野豬的訓練方法:
一、飼養管理
三個月齡段的杜高犬幼犬對新的環境、飲食生活情況都完全適應了,同時食量也明顯增大,且開始換胎毛,在飼喂時應特別注重營養成份的相互搭配,每日飼喂3~4餐為宜,不可過飽。
二、保證安全
1,你的家不容易讓杜高犬從門口或者陽台出去。
2,保證門是關的,在你出去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關好,包括扔垃圾等短時間的離開。
3,不要把殺蟲劑,化學品等放在容易被小杜高犬拿到的地方。
4,不要帶他們到很高的草里去,買狗狗裡面的寄生蟲和跳蚤都很多。
5,不要把鋒利,尖銳的東西放在杜高犬周圍,因為小杜高犬只有兩個:全速狂奔和睡覺
6,如果小杜高犬出生在冬天,保證小杜高犬生活的地方是溫暖,乾燥的。 如果小杜高犬出生在夏天,請不要讓他一直玩,多給他點休息的時間。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杜高犬很喜歡咬東西,象鞋子,椅子扶手,窗簾,壁紙,電線等。 請特別注意不要讓他們咬到電線,小杜高犬的牙非常尖,就象老虎鉗子一樣。所以,請仔細檢查家裡,謹防他們觸電。
三、培訓
1、環境鍛煉。當幼犬適應在清靜環境中嬉耍後,應把寵物狗帶入相對復雜的環境中鍛煉,有計劃地穿越人群,燃放鞭炮,攀躍相對復雜的障礙物,並在靜止的車輛邊自由嬉耍,使識幼犬適應各種環境。
2、培養幼犬習慣牽引。初期給幼犬戴上牽引帶時,寵物狗會感到不自合由,會出現不走、害怕、掙扎的現象。在訓練時,先將一群幼犬放出進行散放、游戲,用長牽引帶牽引其中的一頭,讓幼犬相互追逐游戲或相相互嘶咬訓練物品,然後慢慢地收緊牽引帶,將幼犬牽回,反復幾次,幼犬就逐漸習慣於牽引了。對於個別幼犬一步一步的走,每走幾步給予食物獎勵,這樣幼犬也能習慣於牽引。
3、銜取欲的培養。3-4月齡段是培養杜高犬銜取的關鍵時期,訓練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日後對拋物銜取和送物銜取能力的培養,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在繼前段的基礎上,訓練物品增高麻質護袖、麻揍、樹枝等,用木棍栓繩、綁棉、麻等物品在空中或地上拖動,逗引幼犬使其興奮地去銜並撕咬物品。
第二,幼訓員與幼犬之間相互拉扯訓練物品時,應不斷的下銜和好的口令。拉扯到一定程度放手,讓幼犬之間相互爭搶、撕扯物品,幼訓員應及時撫拍協犬給予獎勵。
第三,當買狗具備上述能力後,幼訓員可有意識的將手中的物品向前拋出1-2米,下「銜」的口令,讓犬前去爭搶、嘶咬,幼訓員應及時跟上並撫拍幼犬給予獎勵。物品拋出的距離可逐漸加大。
在訓練中要注意多鼓勵杜高犬小狗狗,減少呵斥打罵杜高犬幼犬的行為。如果小狗沒做對,也不要輕易打罵小杜高犬,否則狗狗會本能的抵觸訓練,對主人產生恐懼,沒有訓練的興趣,這樣的話再想讓狗狗好好訓練就不太可能了。
四、實戰打野豬
1、杜高犬最好有一條老杜高犬陪伴著一起狩獵野豬,增加成功的概率,能夠給予杜高犬信心。
2、現在有專門的獵狗的衣服,也就是護甲,主要保護的就是獵狗的前胸,怕野豬或者尖銳的樹枝之類的,劃傷或者刺破狗的內臟器官!可以去縫一件衣服韌性夠好夠厚的衣服給狗狗,增加對杜高犬的保護作用。
Ⅸ 魔獸世界野豬學什麼技能啊
1、特殊技能:沖鋒
35集中,瞬發,8-25碼,25秒CD
僅豬可學。
2、傷害技能:撕咬
35集中,5碼距離,瞬發,10秒CD
(螃蟹蠍子禿鷲類動物不能學習)。
3、加速技能:突進
20集中,瞬發,30秒CD
限貓 狼 野豬 獵狗 路行鳥 破壞者可學。
(9)野豬的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是由著名游戲公司暴雪娛樂所製作的第一款網路游戲,屬於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
游戲以該公司出品的即時戰略游戲《魔獸爭霸》的劇情為歷史背景,依託魔獸爭霸的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魔獸世界有著完整的歷史背景時間線。玩家在魔獸世界中冒險、完成任務、新的歷險、探索未知的世界、征服怪物等。
2003年《魔獸爭霸III:冰封王座》發售之後,暴雪娛樂正式宣布了《魔獸世界》的開發計劃(之前已經秘密開發了數年之久)。魔獸世界於2004年在北美公開測試,同年11月23日開始在美國、紐西蘭、加拿大、澳洲與墨西哥發行。
截至2008年底,全球的魔獸世界付費用戶已超過1150萬人,並成功打進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08年4月,魔獸世界在MMORPG市場佔有率達62%。
截止2014年01月,全世界創建的賬號總數已超過一億(含試玩版賬號),人物角色達到5億。共有244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在玩《魔獸世界》,包括南極、巴哈馬,聖誕島,以及托克勞群島之類。
Ⅹ 養殖野豬技術,
野豬養殖技術: 特種野豬是經過人工馴化改良後的一個野豬品種,基因穩定。公母豬可長期做種繁殖而基因不變,它不同於家豬,形似野豬,故取名為特種「野豬」,開發前景極為樂觀。 一、經濟價值 特種野豬保持了野豬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厚的優點,又克服了野生母野豬僅在春季發情和人工圈養下不易成活和難以發展等缺點,使之能正常飼養繁殖。特種野豬肉香味很濃,具有「野味」的特色,營養豐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後腿肉的脂肪只有家豬的50%,含有17種氨基酸、亞油酸、亞油酸(C18-2)含量比家豬高2.5倍。亞油酸是目前科學界認為唯一的人體最重要和必須的脂肪酸。人體本身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品攝收而獲得的一種脂肪酸。它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著極為重要意義(也是治療冠心病的特效 脂肪酸)。並有野味、保健、經濟三大優勢。特種野豬作為豬家族中的一個新品種以及解決目前家豬生產跌入低谷需轉換替代新品種的好機遇,作為外向型和旅遊經濟產品,市場容量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經有關科研單位的專家鑒定,特種野豬肉內,含有較高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可作為一種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於動酸,可作為一種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於動脈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腦血管硬化性疾病的防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變,特種野豬肉逐漸成為人們追求的新保健食品, 經常吃特種野豬肉能降低血脂,可以防治動脈硬化,銷售勢頭很好,目前供不應求。如在發展推廣後飼養批量不大時可將特種野豬的腿加工成「野豬」火腿打入國內外市場。其他分割下的胴體部分進行真空包裝加工成野豬風味臘肉條(50克一包),價可售到5元,摺合成公斤價為100元/kg效益非凡。 二、生物學特徵 特種野豬仔豬產下時身上有條紋,長大時豬毛呈黑色或褐紅色、耳小、尾比家豬短,嘴較家豬長,毛密,蹄黑色,性較溫馴;但公豬行動比家豬敏捷。同等體積比家豬重10%,瘦肉率比家豬高出53.5%。經專家用剪切力與家豬比較證實其肉比家豬肉鮮嫩(剪切力只有家豬的50-61%)。「野豬」的背膘薄、板油廠(只有家豬的六分之一),吃生食,頭和腹部較小,日飼量僅為家豬的三分之一,合群性強、耐粗食、抗病能力比家豬強。年產仔2.25-2.5胎,每胎8-16隻。 三、飼養技術 1、圈舍設計:分里窩室與外窩室。里窩室是供「野豬」飲食和睡覺場所,面積約為長3.5米,寬2.5米;外窩室是供運動和曬太陽、飲水的場所。設飲水槽,面積為里窩式的1.5倍。里外窩多均用水泥沙漿鋪成,但不可太光滑,保持圈舍乾燥和清潔衛生。 「野豬」與家豬圈舍不同之處就是要在離外窩式1.2米處砌一條通道,以使種公豬進入任何已發情母豬的圈舍配種,爾後通過道返回原室飼養。 2、飼料配方: 玉米粉20%,麥麩33%,豆渣或少許大豆8-10% 三七糖22%,骨粉0.5%,氨基酸(每頭每天)15-40克 碘鹽0.5千克,青飼料15% 3、疾病防治: ①豬瘟的防治:抗瘟病的防治:抗豬瘟血清每次5ml肌注,每天兩次,連注3-4天。還可採用大劑量(50頭份)豬瘟免化弱毒疫苗一次皮下肌注。 ②豬肺疫病的防治:先用青黴素180萬X2肌注(75公斤以上體重),再注射氧氟沙星5mlX2,每天兩次,連注三天,效果極好, ③豬丹毒病的防治:該病又稱「打火印」,治療方法上可按每公斤體重4萬單位青黴素深部肌注,每日兩次,連用3-5天,並配合用濃肥皂水擦豬身,擦成肥皂泡罩住豬身的狀態,有奇效。 養殖野豬的常見誤區 特種野豬是近年在養殖行業不景氣的大氣候下持續走俏的一個新品種。它主食青草、玉米稈、紅薯等青 綠飼料,成本極低,僅家豬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質特別鮮嫩香醇、瘦肉率高達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綠色滋補食品,在市場極為暢銷,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應求。一隻野豬年產仔約20頭,可獲利0.5—0.9萬元,效益是家豬的十幾倍。另外由於它長期生存於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豬強,養殖較保險。因此,養殖野豬已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首選品種。但在我們多年養殖野豬過程中,發現一些沒有接受正規場家培訓的養殖戶普通存在以下養殖誤區: 一、斷奶過早 許多農戶在養殖野豬時,為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但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胃腸功能較差、易出現疾病。根據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生態農庄多年的飼養觀察,野豬仔應以45天斷乳為好。 二、飼料不合理 野豬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佔70%,食量少,一天僅需喂兩餐。而有些農戶養野豬時全部喂全價飼料,使野豬長得太肥,導致不發情。雖然採取增加運動量、限飼等方法後可正常發情,但時間一般要推遲幾個月,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 三、不注重防疫 許多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規范、不科學。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的疫情而制訂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 另外,一些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淡薄,養殖場隨意讓閑人參觀,且極少採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措施。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生態農庄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並在養殖場門口、生產區門口與豬舍門口設立三重消毒池,人員進出都必需消毒和換工作服,經營13年來從未發生一次疫情,可見防疫的有效性。 四、不注重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 豬的排泄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豬舍衛生,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絕疾病的傳染。但目前大部分的養殖場衛生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據報道一隻蒼蠅即可攜帶600萬個細菌,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五、不注重技術學習和技術培訓 野豬雖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基本知識必需掌握。目前一些養殖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正規場家的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另外,在養殖時又不注重技術學習,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也相差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