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測試方案和測試策略的區別
測試計劃定義:
」一個敘述了預定的測試活動的范圍、途徑、資源及進度安排的文檔。它確認了測試項、被測特徵、測試任務、人員安排,以及任何偶發事件的風險。」內容:
產品概述、測試方法、測試區域、測試配置、測試周期、測試資源、測試交流、風險分析等。
注意項:
1.
明確測試的目標,增強測試計劃的實用性;
2.
堅持「5W」規則,明確內容與過程。利用「5W」規則創建軟體測試計劃,可以幫助測試團隊理解測試的目的(Why),明確測試的范圍和內容(What),確定測試的開始和結束日期(When),指出測試的方法和工具(How),給出測試文檔和軟體的存放位置(Where);
3.
採用評審和更新機制,保證測試計劃滿足實際需求;
4.
分別創建測試計劃與測試詳細規格、測試用例。
測試策略定義:
在一定的軟體測試標准、測試規范的指導下,依據測試項目的特定環境約束而規定的軟體測試的原則、方式、方法的集合。
內容:
實施的測試類型和測試的目標、實施測試的階段、技術、用於評估測試結果和測試是否完成的評測和標准、對測試策略所述的測試工作存在影響的特殊事項等內容。
注意項:
a.基於測試技術的測試策略的要點:
著名測試專家給出了使用各種測試方法的綜合策略:
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使用邊界值測試方法;
必要時使用等價類劃分方法補充一定數量的測試用例;
對照程序邏輯,檢查已設計出的測試用例的邏輯覆蓋程度,看是否達到了要求;
如果程序功能規格說明中含有輸入條的組合情況,則已開始可以選擇因果圖方法。
b.基於測試方案的測試策略:
對於基於測試方法的測試策略,一般來說應該考慮如下方面:
根據程序的重要性和一旦發生故障將造成的損失來確定它的測試等級和測試重點;
認真研究,使用盡可能少的測試用例發現盡可能多的程序錯誤,避免測試過度和測試不足。
『貳』 土石方工程測量施測計劃和方案
一般可以採用方格網法,將場地根據實際情況劃分成5*5米或10*10m\20*20m(根據場地條件和要求精度)的方格,再測量各網格角點的高程,然後對比設計高程求得填挖高度,剩下的就是內業計算的問題了,找一本簡單的測量學書看看就是了.
如果要求精度不高,場地又相對平整,也可以用斷面法,呵呵,不多說了
『叄』 測量方案怎麼寫
目 錄
1. 編制依據 1
1.1施工圖紙 1
1.2主要規范、規程 1
1.3其他 1
2. 工程概況 1
3. 施測准備 2
3.1施工流水段的劃分 2
3.2 主要測量儀器配備與檢測 2
3.3測量人員配備 3
3.4 平面基準點與水準點復測 4
4. 建築物施工測量放樣 4
4.1控制點的布置與施測 4
4.2 主要測量放樣方法 6
4.3 施測中的各項限差及保證措施 15
5 建築物沉降觀測 17
5.1沉降觀測 17
5.2 臨近建築物的沉降觀測 19
6. 基坑護坡變形監測 19
6.1 監測目的 19
6.2 監測原理 19
6.3 監測點的布置 19
6.4 測定方法 19
6.5 監測頻率 20
6.6 監測成果資料的整理 20
7. 儀器的保養和使用 20
8. 測量管理制度 20
『肆』 工程測量 試驗的策劃書怎麼寫
工程測量,在我所接觸的工程中比較標準的工程都需要前期上報工程測量方案,這裡面就是主要圍繞工程進度展開工作進行你所說的策劃,也就是概述下工程概況,測量任務和重點,解決辦法等等
『伍』 測量方案怎麼編寫
天准,為你提供標准和定製測量解決方案。標准型:包括VM系列影像儀,和CM系列三坐標。定製型包括幾何量測量服務定製和表面瑕疵檢測定製。
『陸』 測量方案編制內容包括哪些
1、測量的客體即測量對象
主要指幾何量,包括長度、面積、形狀、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誤差等。由於幾何量的特點是種類繁多,形狀又各式各樣,因此對於他們的特性,被測參數的定義,以及標准等都必須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進行測量。
2、計量單位
1977年5月27日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第三條規定中重申:「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採用國際單位制。」
1984年2月27日正式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確定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在長度計量中單位為米(m),其他常用單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在角度測量中以度、分、秒為單位。
3、測量方法
在進行測量時所用的按類敘述的一組操作邏輯次序。對幾何量的測量而言,則是根據被測參數的特點,如公差值、大小、輕重、材質、數量等,並分析研究該參數與其他參數的關系,最後確定對該參數如何進行測量的操作方法。
4、測量的准確度
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由於任何測量過程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測量誤差,誤差大說明測量結果離真值遠,准確度低。因此,准確度和誤差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由於存在測量誤差,任何測量結果都是以一近似值來表示。
(6)測量策劃和測量方案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正確讀出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最小分度值)、測量范圍(量程);把刻度尺的刻度盡可能與被測物體接近,不能歪斜;讀數時,視線應垂直於被測物體與刻度尺;讀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數字;記錄的測量數據,包括准確值、估計值以及單位(沒有單位的數值是毫無意義的)。
對於精密測量,要注意:
要考慮測量溫度及濕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量具和被測工件應盡可能放在同一環境溫度中,1m以下不少於1.5h,1~3m的為3h,超過3m時應在4h以上。要減小視力引起的誤差。一般常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辦法減小誤差。測量周圍環境要求:無震動、無磁場、無粉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