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教育教學意見和建議怎麼寫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的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健康發展。校領導在放暑假時就安排在假期思考對學校的發展由和好的意見?我認為應
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隊伍素質
1、切實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師德師
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師德行為和品行操守,
學校結合實際、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
2、切實加強教師業務學習。一是落實好教師的培訓;二是落實好教研學習
制度,做到業務學習有計劃、有專題發言人、有專題發言稿存檔、有記載;三是
落實好教師自學,每位教師建立業務學習摘記本,並注重實用、真實,克服流於
形式現象。
3、切實加強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管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
用。
4、切實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
(二)落實教學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學期初,學校要組織教師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詳盡的、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各種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應重點解決以下幾個
問題:
(1)認真學習研究各學科課程標准,吃透課標精神,把握教學方向,明確
各學科教學總體要求。
(2)結合各年級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性研究,如起始年級的銜接問
題、畢業年級的復習問題、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問題等等。
(三)抓常規,規范教學行為。
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要轉變觀念,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質量意識,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考核與評價等教學基本環節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建立考評制度,嚴格考核辦法,把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業績與年度考核、評優、評模、評職等掛鉤。
(四)抓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各校要淡化教學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注重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提高
和教學改革的功能。要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使評價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
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㈡ 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 學校考評意見怎麼寫
當前的教育缺乏人性,教育改革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當前的小學教育現狀還是過分重視智育為顯著特徵。來自於教師、家長在學分上的過高要求對學生的壓力很大。因升學考試尤重學分使然。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幾近一句空話。孩子已經成為被灌輸和打壓的對象,學習目標不清,學習行為茫然。學校盲從,教師無法,家長無奈無知,真實的現狀堪憂。國家的教育方針並沒有問題,尊重人性,強調全面發展,尊重個性發展。在高中和大學階段專業技能的普及教育,配套人財物的投入還是比較理想的。但是,小學階段還是智育的天下,全面發展教育,個性化教育得不到真正落實。初中涉及升學就更談不上了。究其原因還是在評價上。在小升初,初升高階段,如何客觀評價學生的真實成長狀況,不能只重視智育的學分,為實現全面發展還應在其他各育的評價上下功夫。尤其德、體、勞、美等育是為人之本,智育之基。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稍差,但德行必須過關,也就是說他首先要是一個合格的人;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稍差,應是一個擁有健康體魄的人。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稍差,盡管他的技能稍差,勞動質量不是很高,但切不可做一個好逸惡勞的人,要做一個以勞動為榮的人。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稍差,但能明是非,知善惡,辨美醜,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德才兼備最為理想,然不能兼備,應以德為要、為首,其他各育附之。如何做到兼顧各育呢?還應該以評價為主導,真正把各育都納入到考評活動中。落實全面發展就不是問題,說到底還是指揮棒的問題,在政府導向,改革不要雷聲大雨點小,切忌穿新鞋走老路。當前的教育發展形勢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不斷提高,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迫在眉睫。教育部門應結合教育改革需要,積極推動針對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培訓。要加強培訓的准備、組織和管理。做到不走過場,不流行式。培訓要以改革需要為出發點,以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為落腳點。在課的研究方向上下功夫,在課的質量上下功夫,從基層學校教改需要上研究,在教師專業素質現狀上尋求突破。讓教師在培訓中真正獲益,接收培訓的教師回到學校實現培訓成果共享。基層學校要以參加上級培訓為依託促進校本研培,為廣大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實踐平台,學校要重視對研培和實踐的評價和拓展延伸,最終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可操作、可持續、見成效、適應教改需要。-----拙見。
㈢ 教師對學校今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乃學校之根本。好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而如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都在不斷思索的問題。從以往和這段時間的教學經歷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針對教學上的建議,還望校長見教。
1、由於目前學校各個班級層次的學生水平參次不齊,要以統一的標准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難免有些偏頗,然而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迫切提高的要求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將學校的教育分為以下幾個層次,然後讓家長和學生根據自身不同要求選擇:
糼兒教育------以劍橋預備級和一級為主,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發早期語言教育,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低段教育-------以劍橋二級及以上,小升初為主,漸漸培養學生除聽,說外的讀寫能力,和應試成績
高段教育(基礎塊)--------以新概念一、二冊為主,全方位的提高聽,說,讀,寫,譯,試的能力。
高段教育(中學應試塊)---------(考慮開設)以公立教材為前提,以考試資料包為教材,傳授解題技巧,解析考試動向,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
那麼根據我們清晰的分位表,學生若是想提高興趣或是綜合能力可以選報劍橋或新概念班,但若是要提高成績,選基礎教育就效果較慢,我們就可推薦考試班。
2、學校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寒暑假除外)。由教學主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分派幼教組長,低教組長,高教組長。教研活動包括集體備課,教學反思,教師心得體會討論,教師教學,專業素養交流共享。
3、引進公立學校教材,教師用書,教輔及試卷,供教師研習討論。只有和公立學校接軌而後高於公立學校我們學校才能真正保持長青。
4.定期去不同的公立,私立,培訓學校參觀,交流,學習。沒有學習就只會停滯不前,所以只有培養教師,以教師為本才能保持教學的常新與活力。
㈣ 學校對教師培訓評審意見怎麼寫
該同志培訓合格!
㈤ 教師在培訓內容和組織形式上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您好!個人認為教師培訓除了組織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各項政策規定之外,培訓內容上可以邀請學校的「師德標兵」、「三育人」獎獲得教師、省(校)級教學名師等給新進教師作報告,讓新教師盡快站穩講台;在組織形式上可以採取活動沙龍的形式,讓新老教師匯聚一堂,大家座談交流,這樣能拉近彼此距離,也可以活躍氣氛,不至於流於形式。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