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一年級春節,元宵節活動記錄怎麼寫
你好,你可以這么寫,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泛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為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所以今晚媽媽「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裡好像揣著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著,等待著……。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著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湯圓要出鍋了。」我慶幸,還好湯圓沒煮破。大家高興地品嘗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媽媽給我打了一個一百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么高的評價,我心裡美滋滋的。
晚上七點左右,我們全家一起下樓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劉一凡,我倆一起去放焰火。我拿著一個最大的「金椰子」禮花,用香把禮花點著了,看見一朵朵美麗的「茶花」沖上天空綻放了,我和劉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個超大型的「飛毛腿」,只見那好似流星劃過天際,放射出五彩光芒,飛遠了。接著又放了手搖花、花籃、降落傘……
最後我們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發上看著元宵晚會,其樂融融的。
『貳』 元宵節有什麼活動適合小學生在校園開展的
美術課上自製小花燈,猜一些簡單的燈謎等等
『叄』 辛寨鎮第二小學「春節習俗知多少」主題活動方案
一、主題活動的提出及意義: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每年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打掃衛生,准備年貨,給小孩添置新衣服。到了臘月三十(也叫除夕),全家老小一起守歲,當新年鍾聲敲響時,鞭炮齊鳴。以後的幾天大家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致以新年的祝福。吃好吃的、收壓歲錢、放鞭炮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春節習俗。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過年的習俗也不一樣,我們對這個節日了解多少呢?我們怎麼樣才能了解到各地的習俗呢?二、活動的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春節的來歷和起源、家鄉的春節習俗、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相比,春節的習俗發生了哪些變化,知道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從而激發學生對春節知識的探究,培養他們勇於實踐,敢於探索的科學研究精神。2、了解春節中還存在的不良風氣,樹立移風易俗的觀念,過平安祥和的春節,增強社會責任感。3、讓學生學會用多種途徑對春節進行研究,並學慣用交流的方法豐富自己的認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學會在實踐中探究,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4、培養學生通過圖書和上網等渠道收集有關信息,並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的能力。 5、通過小組自主參與活動,用科學的方法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三、活動准備:1、教師准備: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指導學生分組、制定活動方案、設計調查問卷等,聯系熱心的家長和教師參與,同時了解學生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收集相關資料,製作課件。2、學生准備: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由組成活動小組,討論制定活動方案,按計劃開展相應的活動,隨時記錄活動中的點點滴滴。四、活動過程第一階段:准備階段:活動目標: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會制定活動方案,學會小組分工合作。活動過程:教師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關於春節的研究小課題,並制定計劃。教師根據班級學生情況提出有關活動的注意事項。第二階段:實踐階段活動目標:1、讓學生學會從研究階段中發現問題,並積極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學會在活動中及時反思總結。2、教師創設一個階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讓學生交流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學會小組合作和組間合作,分享活動經驗,從而體會到合作交流的魅力。3、教師發現學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督促學生活動的繼續與深入,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方式進行展示。活動過程: 一、復習回顧,明確任務:同學們,在中國傳統的節日中,最熱鬧、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日就是春節。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我們確定了《春節習俗知多少》這個主題二、分組交流,相機指導。(交流的順序隨機)(一)春節的溯源(1)春節的傳說:(2)春節的來歷:學生收集到的來歷可能非常長,讓他們給全體同學看。春節,在中國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春節」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在新石器時期,先人們就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規律,西周初年已經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交替之際人們聚集在一起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漢武帝時制定歷法,以現今的農歷正月為歲首,俗稱過年。民國時,改用陽歷,將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這樣把來歷講得既清楚,又能一下子明白。)(二)家鄉的春節習俗1、爺爺奶奶小時候過春節的習俗2、爸爸媽媽小時候過春節的習俗3、我們現在的春節學生交流收集資料的一些情況三、總結階段春節蘊涵著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代代繼承發揚。我們中國是一個注重親情、崇尚團圓的大家庭,不管哪個民族,不管身處何方,都會在春節回到親人身邊共渡佳節。 「春節習俗知多少」這個主題經過同學們的努力,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讓這個活動開展得更好,下階段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去做,半個月後,我們將進行成果展示。為了我們的展示更精彩,你們對於你們的活動方案還要經過哪些修改?到時想採用什麼形式進行展示?小組討論。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和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尤其對我們孩子特別具有吸引力。
『肆』 學校春節活動方案
春節微視有好多活動啊,
比如送歡樂豆,一元購吃雞皮膚等等
邀請好友做任務就可以獲得
『伍』 與春節同行實踐活動方案小學三年級
過年了!過年了!今天,是農歷2003年的第一天。只要我起床後和爸爸、媽媽說一聲「新年好」他們就會笑眯眯地給我一個封包。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也是一樣,只要你說一聲「新年好」,就可以得到一個封包。
給大家拜完年以後,爸爸對我說:「宇豪,我帶你去拉堡買煙花、炮竹怎麼樣?」「太好了!現在馬上就去,行嗎?」「ok!ok!」英語一竅不通的他不知從哪兒學來了兩句英語。於是,我們便出發了。我爸爸開著大伯的「長安之星」向拉堡駛去。到了拉堡,我們找了一家煙花攤位看煙花,煙花各式各樣:有一種炮竹叫「霹靂花」,將它點燃丟出後,它先「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響一會兒,然後,它立即會發出「彭」的一聲巨響。響聲真的可以說是「驚天動地」;還有一種炮竹叫「彩雷」,開始,它像煙火一樣噴出美麗的火焰。噴完後,會像「霹靂花」一樣,發出「彭」的一聲巨響……
今天,是我一年當中最高興的一天。
『陸』 關於春節元宵節的誦古詩活動方案 幫幫忙啊 百度搜給我找到也行啊!!
春節詩文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痴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守歲
(北宋)蘇軾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元日·玉樓春
(北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
(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元宵節的: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