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豐南區黃各庄鎮合村並鎮名單
摘要 河北省合村並鎮名單
『貳』 中國有多少個城市
中國(不含港澳台地區)共有663個設市城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93個,縣級市366個。
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
(2)晉州興合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中國城市按照省級行政區如下: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地級市:石家莊、邯鄲、唐山、保定、秦皇島、邢台、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衡水。
縣級市:定州、辛集、平泉、晉州、新樂、遵化、遷安、霸州、三河、涿州、安國、高碑店、泊頭、任丘、黃驊、河間、灤州、深州、南宮、沙河、武安。
山西省
地級市: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
縣級市:古交、懷仁、高平、原平、孝義、汾陽、介休、侯馬、霍州、永濟、河津。
內蒙古自治區
地級市: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呼倫貝爾、通遼、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巴彥淖爾。
縣級市:滿洲里、扎蘭屯、牙克石、根河、額爾古納、烏蘭浩特、阿爾山、霍林郭勒、錫林浩特、二連浩特、豐鎮。
遼寧省
地級市:沈陽、大連、朝陽、阜新、鐵嶺、撫順、本溪、遼陽、鞍山、丹東、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
縣級市:新民、瓦房店、庄河、北票、凌源、調兵山、開原、燈塔、海城、鳳城、東港、大石橋、蓋州、凌海、北鎮、興城。
吉林省
地級市:長春、吉林市、白城、松原、四平、遼源、通化、白山。
縣級市:德惠、榆樹、磐石、蛟河、樺甸、舒蘭、洮南、大安、雙遼、公主嶺、梅河口、集安、臨江、延吉、圖們、敦化、琿春、龍井、和龍、扶余。
黑龍江省
地級市: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大慶、黑河、伊春、鶴崗、雙鴨山、雞西、綏化。
縣級市:綏芬河、撫遠、尚志、五常、訥河、北安、五大連池、鐵力、同江、富錦、虎林、海林、密山、寧安、安達、肇東、海倫、穆棱、東寧、漠河。
上海市
江蘇省
地級市:南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無錫、蘇州。
縣級市:江陰、宜興、邳州、新沂、海安、溧陽、常熟、張家港、太倉、崑山、如皋、海門、啟東、東台、高郵、儀征、揚中、句容、丹陽、興化、泰興、靖江。
浙江省
地級市:杭州、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紹興、衢州、金華、台州、溫州、麗水。
縣級市:建德、慈溪、餘姚、平湖、海寧、桐鄉、諸暨、嵊州、江山、蘭溪、永康、義烏、東陽、臨海、溫嶺、玉環、瑞安、樂清、龍泉。
安徽省
地級市:合肥、宿州、淮北、阜陽、蚌埠、淮南、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黃山、六安、池州、宣城、亳州。
縣級市:界首、明光、天長、桐城、寧國、巢湖、潛山、廣德。
福建省
地級市:福州、廈門、南平、三明、莆田、泉州、漳州、龍岩、寧德。
縣級市:福清、邵武、武夷山、建甌、永安、石獅、晉江、南安、龍海、漳平、福安、福鼎。
江西省
地級市:南昌、九江、贛州、景德鎮、鷹潭、新余、萍鄉、上饒、撫州、宜春、吉安。
縣級市:廬山、瑞昌、樂平、瑞金、德興、豐城、樟樹、高安、井岡山、貴溪、共青城。
山東省
地級市:濟南、青島、聊城、德州、東營、淄博、濰坊、煙台、威海、日照、臨沂、棗庄、濟寧、泰安、濱州、菏澤。
縣級市:平度、膠州、萊西、臨清、樂陵、禹城、安丘、昌邑、高密、青州、諸城、壽光、棲霞、海陽、龍口、萊陽、萊州、招遠、榮成、乳山、滕州、曲阜、鄒城、新泰、肥城、鄒平。
河南省
地級市: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
省直轄縣級市:濟源。
縣級市:鞏義、滎陽、新鄭、登封、新密、偃師、汝州、舞鋼、孟州、沁陽、衛輝、輝縣、林州、禹州、長葛、義馬、靈寶、鄧州、永城、項城。
湖北省
地級市:武漢、十堰、襄陽、荊門、孝感、黃岡、鄂州、黃石、咸寧、荊州、宜昌、隨州。
省直轄縣級市:仙桃、天門、潛江。
縣級市:丹江口、老河口、棗陽、宜城、鍾祥、漢川、應城、安陸、廣水、麻城、武穴、大冶、赤壁、石首、洪湖、松滋、宜都、枝江、當陽、恩施、利川、京山。
湖南省
地級市:長沙、衡陽、張家界、常德、益陽、岳陽、株洲、湘潭、郴州、永州、邵陽、懷化、婁底。
縣級市:耒陽、常寧、瀏陽、津市、沅江、汨羅、臨湘、醴陵、湘鄉、韶山、資興、武岡、洪江、冷水江、漣源、吉首、寧鄉。
廣東省
地級市:廣州、深圳、清遠、韶關、河源、梅州、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惠州、東莞、珠海、中山、江門、佛山、肇慶、雲浮、陽江、茂名、湛江。
縣級市:英德、連州、樂昌、南雄、興寧、普寧、陸豐、恩平、台山、開平、鶴山、四會、羅定、陽春、化州、信宜、高州、吳川、廉江、雷州。
廣西壯族自治區
地級市:南寧、桂林、柳州、梧州、貴港、玉林、欽州、北海、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來賓、賀州。
縣級市:靖西、岑溪、桂平、北流、東興、憑祥、荔浦、合山。
海南省
地級市:海口、三亞、三沙、儋州。
省直轄縣級市:文昌、瓊海、萬寧、東方、五指山。
重慶市
重慶都市區、萬州區
四川省
地級市:成都、廣元、綿陽、達州、德陽、南充、廣安、遂寧、內江、樂山、自貢、瀘州、宜賓、攀枝花、巴中、資陽、眉山、雅安。
縣級市:崇州、邛崍、都江堰、彭州、江油、什邡、廣漢、綿竹、閬中、華鎣、峨眉山、萬源、簡陽、西昌、康定、隆昌、馬爾康。
貴州省
地級市: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畢節、銅仁。
縣級市:清鎮、赤水、仁懷、凱里、都勻、興義、福泉、盤州、興仁。
雲南省
地級市:昆明、曲靖、玉溪、麗江、昭通、普洱、臨滄、保山。
縣級市:安寧、宣威、澄江、彌勒、芒市、瑞麗、大理、楚雄、蒙自、個舊、開遠、文山、香格里拉、景洪、騰沖、瀘水、水富。
西藏自治區
地級市:拉薩、日喀則、昌都、林芝、山南、那曲。
陝西省
地級市:西安、寶雞、延安、銅川、渭南、咸陽、漢中、榆林、商洛、安康。
縣級市:韓城、華陰、興平、濱州、神木。
甘肅省
地級市:蘭州、天水、嘉峪關、金昌、白銀、酒泉、張掖、武威、慶陽、平涼、定西、隴南。
縣級市:玉門、敦煌、臨夏、合作、華亭。
青海省
地級市:西寧、海東。
縣級市:格爾木、德令哈、玉樹。
寧夏回族自治區
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固原。
縣級市:靈武、青銅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地級市: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吐魯番、哈密。
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石河子(八師)、五家渠(六師)、阿拉爾(一師)、圖木舒克(三師)、北屯(十師)、鐵門關(二師)、雙河(五師)、可克達拉(四師)、昆玉(十四師)。
縣級市:喀什、阿克蘇、和田、阿圖什、博樂、昌吉、阜康、庫爾勒、伊寧、奎屯、塔城、烏蘇、阿勒泰、阿拉山口、霍爾果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城市
『叄』 河北晉州屬於哪個市
河北晉州屬於石家莊。
晉州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偏西,滹沱河流域。市境地理坐標為北緯37°47′30″至38°09′30″、東經114°58′20″至115°12′30″,總面積619平方千米。
境域東起閻村村東,西至西趙庄村西,東西最寬處20.7千米;南起大尚村村南,北至龍泉固村北,南北最長處41.5千米。東臨辛集市,西與藁城區相連,西南與趙縣接壤,東南與寧晉縣毗鄰,東北與深澤縣交界,西北隔滹沱河與無極縣相望。
風景名勝:
魏徵公園位於晉州市市區西南部,是晉州人民為紀念祖籍晉州龐表村的大唐貞觀名相,被後人譽為「千秋金鑒」的魏徵興建的。始建於1994年10月,1996年10月一期工程完工並正式對外開放。公園佔地面積706萬平方米,是一座集紀念、觀賞、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周家莊採摘園位於河北省晉州市東郊,西距省會石家莊市50千米。石黃高速、石德鐵路、307國道穿鄉而過,交通便捷,每年的梨花節都會在這里舉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晉州
『肆』 產業集聚及創新
1.3.10.1 產業聚集及創新效應突出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正式啟動。依據《河北省關於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冀發〔2009〕21號),石家莊市按照一產集約、二產集聚、三產集優的思路,出台了《構建石家莊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和《關於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建立現代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積極融入京津冀都市圈,著力做大做強生物醫葯、裝備製造、循環化工、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兩大優勢產業,強力打造現代商埠、現代裝備製造、現代循環化工和中國現代葯都(簡稱「三現一都」),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傳統優勢產業為依託、先進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1.3.10.2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2009年全市有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23個,石家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生物醫葯、電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特別是把生物醫葯確立為第一主導產業,以龍頭醫葯企業帶動產業發展;鹿泉經濟開發區已成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4所、13所電子信息科研成果的轉化基地;辛集經濟開發區皮革、化工等產業已成為當地強市富民的主導產業;井陘礦區的大型煤化工、趙縣的輕工食品、晉州市的化工紡織、正定縣的小商品城等園區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石家莊市被批准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國家「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試點城市、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國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高新區)、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生物醫葯基地、裝備製造基地、循環經濟化工基地、信息產業基地、紡織服裝基地效益顯著。
1.3.10.3 政產學研聯動創新體制與機制基本形成
創新聯動體制與機制基本形成。石家莊市政府與21家科研院所簽訂了全面科技合作協議,制訂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意見》,建立了「省會產學研合作基金」,開展了多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區域科技協作機制,以解決技術瓶頸為重點,進行技術對接。建立了「省會高校科研院所聯席會」制度,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合作機制。
『伍』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校都有哪些
1、河北省交通職業技術學校
河北省交通職業技術學校成立於1978年。河北省交通電視中等專業學校成立於1985年。兩校合屬辦公,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隸屬交通廳。
學校佔地面積80餘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在校生分別為1600餘人和3000餘人,是貫徹國家「質量體系認證標准」的省屬全日制國家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河北省交通職業技術學校
網路——石家莊市藝術職業學校
網路——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
網路——河北城鄉建設學校
網路——張家口煤礦機械製造高級技工學校
『陸』 石家莊有啥特產
1、雪花梨
早在明朝時期,藁城一帶的麵食藝人,就以精於製作掛面而馳名燕趙之地。清光緒年間,地方官吏曾以此進貢皇宮,列為宮廷佳品,故得名「宮面」。對此,《藁城縣志》曾有這欄的記載:「吾邑之掛面,系土人所藝,味極適口,相傳數百載,曾進貢清皇室,故名產也。」在民國時期,藁城「宮面」曾出口朝鮮,並受過孫中山南京總統府頒發的「國光銀牌」嘉獎。
石家莊,簡稱「石」,河北省省會,地處河北省西南部,舊稱石門。截至2016年底,石家莊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220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78.46萬人,下轄8個區、1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台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京石、石太、石黃、石安高速公路和107、207、307、308國道以及2條省道、42條縣道在石家莊市域縱橫交錯。石家莊是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樞紐,京廣、石太、石德、朔黃四條鐵路干線交匯於此。
石家莊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地兩大地貌單元,是全國糧、菜、肉、蛋、果主產區之一,農業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較高,生產規模位居全國36個重點城市第一位,被國家確定為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素有「北方糧倉」之稱。
『柒』 馬槊是什麼東西 和矛、槍有什麼區別
馬槊,是槊的主要形態,中國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
與槍、茅區別:
1、外觀:外觀跟槍矛類似,長度更長,頭較頓,槍身很粗、很結實,騎戰(雙方都是騎兵)時有奇效,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
2、長度:馬槊分槊鋒與槊桿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
3、槍頭: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槍的頭較大,相對矛較重,有些甚至為金屬槍身,除了刺以外,還可砍砸,槍頭更細長尖銳,矛頭輕,短,小,中脊隆起,桿子進入到槍頭的一半,屬於輕頭武器。
4、槍桿:馬槊的桿,我國古代軍陣所用,均為硬木槍桿,而且均要求足夠粗,從未有什麼彈性要求。而軍陣用器的矛和槍,全鐵桿的記載很多。譬如王彥章王鐵槍,又或者明末的軍陣用槊大師石敬岩等,尤其推崇鐵槍。
馬槊結構特點:
1、首先外形與槍矛一致,不過由考古可以看出,槊鋒非常長,遠非槍矛的頭可以比。
2、有時會裝備「留情結」防止沖鋒時貫穿敵人無法拔出。
3、馬槊桿為通常使用柘木,是細柘桿浸泡油晾乾後,用魚泡膠黏合而成。
4、橫向纏繞麻繩,勒入槊桿,使橫向受力。
5、再塗生漆,裹以葛布,成為一個整體槊桿。
馬槊使用高手:
高敖曹
南北朝時期,北朝著名猛將。出身世家,其父:高翼,東冀州刺史。《北齊書·高敖曹傳》:龍眉豹頸,姿體雄異。《北史·高敖曹傳》:昂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
尉遲恭
唐太宗手下第一猛將,出身世家(曾祖尉遲本真,後魏冠軍將軍、漁陽郡開國公)。尤其善用馬槊,《資治通鑒》:(李)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李世民對尉遲敬德勇猛與馬槊武藝評價是極高的。
程知節
唐初猛將,程知節(演義稱程咬金),出身世家,曾祖父程興,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晉州司馬。父程婁,濟州大中正。《舊唐書》:程知節,少驍勇,善用馬槊。
秦瓊
大唐猛將秦瓊也善用馬槊,《舊唐書》: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
李存孝
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晉王李克用之義子。常持馬槊沖陣,《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捌』 認祖歸宗-----------------高姓
【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廣韻》等資料所載,姜太公八世孫奚因擁立齊桓公有功,被賜予祖父公子高的名為姓。相傳炎帝神農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為姓。炎帝16世孫姜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呂侯,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姜伯夷第37代孫姜尚,即姜太公,又稱呂尚、呂望,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立周,受封於齊國。齊國傳至太公7世孫文公呂赤,赤有愛子受封於高邑,稱公子高。依照周朝貴族禮儀,其孫傒取祖名為氏,為高傒。高傒在齊國為上卿時,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高傒成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世孫高止在齊國遭到公孫灶、公孫蛋排擠,出齊奔燕。高止十世子孫高洪為東漢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發軔,繁衍不息,成為當今高姓族群中最龐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齊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裔取其字為姓氏。為山東高氏。齊惠公為齊桓公之子。
3、由「高」字開頭復姓簡化而來。如高車氏、高堂氏、高陽氏、高陵氏等簡化而為「高」姓。
4、出自他姓。據《北齊書》所載,十六國時,後燕皇帝慕容雲自稱為高陽氏後裔,遂改姓高,稱高雲,其後裔有改復姓為單姓,稱高氏;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鮮卑族元景安、元文遙本鮮卑族,隨漢姓元,因有功於北齊,高洋賜他們「高」姓;鮮卑慕容氏、高麗羽真氏,後改高氏;魏時,鮮卑族有樓氏,後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納羊氏,滿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時入居開封的猶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齊時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與高歡交厚,遂改為高氏。
【得姓始祖】
高奚。春秋時期,姜太公六世孫文公呂赤的兒子受封於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稱為公子高。公子高之孫奚和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當時,公孫無知發動內亂,殺了齊襄公。奚聯合諸大臣一齊平定內亂,誅殺了公孫無知,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後來的齊桓公。奚因為平亂迎君有功,被封為上卿,並賜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為姓,稱為高氏。高姓就這樣誕生了。高奚作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孫的尊敬和愛戴。
【遷徙分布】
高姓雖然發源於今河南省境內,但春秋以後卻以齊魯之地高氏居多。據史料所載,戰國到秦漢時期,高姓已可能遷入河北、遼寧境內。秦漢三國時期,隨著政局的幾度分合,人口遷徙頻繁,高姓人氏漸活動於海河流域,黃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長江上、下游地區。兩晉南北朝時,戰亂頻繁,高姓人氏大舉南遷,「廣陵」郡望便是在這一時期所形成的。隋唐時,有書記載,河南有陳氏父子率軍開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參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鋼入遷閩地(今福建省)。此時,德州蓨(今河北省景縣)仍是繼東漢以來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時期,有陝州硤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荊州市)建南平國。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彥儔到四川後蜀政權為官。在此期間,江南江北都有高姓人活動。兩宋時期,高姓人為避戰亂由中原向江南遷徙。如開封高瓊後裔定居於海寧、臨安、溫州、山陰,合肥人高徹定居於晉陵。元明清時期,高姓人多集聚於東南地區,尤以江蘇、浙江地區最為集中。今日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中國歷史上,高姓稱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齊、燕、荊南等政權。高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一。
【歷史名人】
高 柴:今山東省人,春秋時齊國人。孔子品學兼優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縣人,執掌東魏政權多年的高歡之子,代東魏建北齊。北齊共歷六帝,執政二十八年。
高 適:唐朝詩人,與岑參齊名,並稱為「高岑」。其「邊塞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為內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 瓊:宋代亳州蒙城人,通曉軍政,勇猛仗義,其後人許多成為軍事將領,高瓊一族被一度贊為「高家將」。
高 興:元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人。出身農家,元武宗時官至河南行省左丞相。
高 啟:元末明初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學識淵博,擅長詩賦,與楊基、張羽、徐賁並稱「吳中四士」,其著作被後人匯編為《高太史全集》。
高 武:明嘉靖年間人,所傳針炙之術在我國醫學上占重要地位。
高 翔:今江蘇揚州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擅長山水,畫梅風格疏秀,亦能畫像。
高 鶚:清代文學家,漢軍鑲黃旗人,《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續寫者。
高漸離:戰國末年時燕人,擅長擊築,燕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擊築,荊軻和歌。後因在築內暗藏鉛塊撲擊秦始皇,不中被殺。
高仙芝:唐代高麗族人,精於騎射,官至鴻臚卿、假御史中丞、右御林大將軍等職。
高懷德:今河北正定西南人,宋初將領。以忠厚倜儻、威武勇敢著稱。
高皇後:今安徽蒙城人,宋英宗之皇後。哲宗時她起用司馬光,廢止王安石變法措施,共執政九年。
高汝礪:金右丞相,封壽國公。現山西省應縣人。曾對紙鈔的推行和發展起到一定作用。對金國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為人正直。
高克恭:元代畫家,字彥敬,號房山,其先回鶻(維吾爾族),籍貫大同(今屬山西省),居於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官至刑部尚書。 善書畫,《雲橫秀嶺》、《墨竹石坡》為其代表作。與趙孟頫齊名,時人有「南有趙魏北有高」之稱。
高則誠:今浙江省永嘉人。元代著名戲曲家,所著南戲劇本《琵琶記》流傳甚廣。
高文秀:今山東省人,元代戲曲作家。有「小漢卿」的美稱。
高攀龍:江蘇省無錫人,明代東林黨首領之一。當朝大儒,曾與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時稱「高顧」。
高一功:明末米脂(今屬陝西)人,農民軍將領,隨李自成起兵反明。
高斗魁:清代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以醫術精湛名噪一時,著有《醫學心法》、《四明醫案》、《吹毛篇》等醫學著作。
高鳳翰:清代膠州(今屬山東)人,著名書畫家。著有《湖海集》、《南阜集》、《歸雲集》等作品。
高劍父:廣東省番禺人,嶺南畫派的創立者,早年間加入同盟會,參加過黃花崗起義。
高士其:福建省福州人,現代科學文藝作家。曾任中央文化部科學普及顧問、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名譽會長等職。
【郡望堂號】
1、郡望
渤海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省滄州)。此支高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守渤海太守高洪。
漁陽郡: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後置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以漁水之陽得名。
廣陵國:漢時置,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此支高氏,為吳丹陽太守高瑞之後。
河南郡:漢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此支高氏,為鮮卑族高氏之後開基。
遼東郡: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所建郡,治所在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
2、堂號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費城宰(今之縣長)。孔子評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後知有餘」。《詞海》:愚,純朴也。由是,高姓後代以「厚余」作為高姓的堂號。
渤海堂:唐朝時高固、高崇文都被封為渤海郡王;北齊高歡被封為渤海王。
此外,高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漁陽堂」、「遼東堂」、「廣陵堂」、「河南堂」、「有繼堂」、「供侯堂」、「雙玉堂」、「後余堂」、「報本堂」、「守愚堂」等。
【高姓宗祠通用對聯】
〖高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三年泣血;
八戰銘功。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衛國人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性情仁愛,對父母孝敬,為雙親執喪禮,泣血(哀痛至極,哭泣無聲,如血出)三年。下聯說唐代幽州人高崇文,字崇文,貞元年間隨韓全義鎮守長武城,治軍有名。吐蕃兵侵犯寧州,他率軍前去,大獲全勝,封渤海郡王。劍南西川節度使劉閥反亂,他由宰相杜黃裳推薦,以左神策行營節度使率兵討伐,在鹿頭山八戰八勝,活捉劉癖,晉封為南平郡王。後官鄰寧節度使、京西諸軍都統。
技工翦馬;
兆應射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北朝時東魏渤海蓨人高歡,字賀六渾,先後參加破六韓拔陵、杜洛周、葛榮等起義軍,後隨葛榮投奔爾朱榮。一次,爾朱榮讓他去剪一匹惡馬(把馬腿交叉綁起來),他不用羈絆就完成了,那馬竟也不踢不咬,他說:「對付惡人也應該這樣!」得到爾朱榮的信任,官晉州刺史。爾朱榮死後,他依靠鮮卑武力,聯絡山東士族,掌東魏兵權,稱大丞相。後逼孝武帝西奔長安,另立孝靜帝,執掌朝政達十六年。死後,他兒子高洋代東魏建北齊,追尊他為神武帝。下聯典指唐末幽州人高駢,字千里,高崇文的孫子。初任朱叔明的司馬,一天,有兩只大雕從天上飛過,他說:「我如果能富貴,就應該射中。」果然一箭射落二雕,當時號稱「落雕御史」。僖宗時,歷任天平、劍南、鎮海、淮南節度使,諸道行營都統等職,鎮壓黃巾起義軍。他懾於起義軍聲威,又因朝中互相傾軋,坐守揚州,企圖保存實力,割據一方。封渤海郡王。後因相信仙術,重用方士呂用之,將士離心,被部將所殺。
供侯世德;
渤海家聲。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梅州市高氏宗祠「供侯堂」堂聯。
戶部世澤;
渤海家聲。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高德基,大定中,官戶部尚書。下聯典出高姓望族渤海郡。
女中堯舜;
學本程朱。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英宗高皇後,臨政九年,朝政清明,人稱為「女中堯舜」。下聯典指明·高攀龍,志於程朱之學,後與顧憲成修復東林書院講學其中。
豹變隱霧;
鴻漸表儀。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高鳳,少耽學,晝夜讀書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間教授西唐山中,不應徵辟,隱身漁釣。下聯典指東漢·高彪,群舉孝廉第一,校書東觀,數奏賦頌奇文,因事諷諫,靈帝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
-----------------------------------------------------------------
〖高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渤海家聲遠;
洪溪世澤長。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旌德縣高甲村高氏宗祠聯。上聯典出高氏郡望;下聯嵌「洪溪」為祠西水名。
渤海家聲遠,
龍門世澤長。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長樂市龍門村高氏宗祠聯。龍門高氏宗祠是一座經清代重修過的明代古建築,祠堂前有寬闊的石埕。祠堂依山而進,共有三進院落,逐層升高,氣勢宏敞。大門兩側鐫有這副對聯。主祠廳上懸掛有高魯敬獻的匾額:「本固枝榮」。祠堂上還有許多科舉功名的牌匾。據族譜及方誌等文獻,可知在宋代的淳化、紹興、淳熙等年代,高氏子孫數人高中進士,明、清則更輝煌。祠堂背扆的山就叫翁山,傳說居此山的老人多享高壽,因而此山被命名為「翁山」。翁山之巔原有東社大王廟,年代久遠已毀圯,現已改建為龍源寺。登上山巔,四面風景盡收眼底。東面可見綠樹茂盛的三台案山,東北及北面可眺望長樂市現代化的高樓廣廈,西北依稀可辨通往閩江的下洞江,這就是明初鄭和下西洋時的太平港遺跡,當年的太平港,水面寬廣,鄭和的船隊:帆檣如雲,舸連艦接,聲勢浩大,氣象萬千。震驚世界的七下西洋,就是從這兒起錨的。東南可見過洋山。南面及西南,近可俯看龍門村鱗次櫛比的民居房舍,遠可瞭望綠野田疇及銀光閃爍的河渠池沼。龍門村口有古渡頭,登船,經過上洞江,入閩江,可直航福州台江。
渤海家聲遠;
禹州世澤長。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武平縣高氏宗祠聯。
隱釣變之霧;
表鴻漸之儀。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隱士高鳳,字文通,葉人。少耽學,家以農為業,晝夜讀書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間教授西堂山中,不徵辟,隱身漁釣。下聯典指東漢內黃令高彪,字義方,無錫人。諸生,游太學,有雅而納於言,郡舉孝廉第一。除郎中,校書東觀,遷內黃令,有德政。詔東觀畫彪像,以對學者。
才女稱學士;
夫婦捐忠軀。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唐高越妻,美而慧,有文才,稱「女學士」。下聯典指唐高睿與妻秦氏,同陷虜中,虜以官爵餌之,睿顧其妻曰:「報國酬恩,正在今日。」遂同為虜害。
子孝雙親樂;
家和萬事成。
——明·高則誠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元末明初戲曲作家高則誠《琵琶記》中聯語句。
人間丞相府;
天上蕊珠宮。
——明·高則誠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元末明初戲曲作家高則誠《琵琶記》中聯語句。
一門五舉子;
三步兩道台。
——趙鶴清撰雲南省姚安縣光祿鎮土官衙門高氏故里(1)
此聯已經不是一般的榮耀了,如此的口氣,如此的氣勢,在滇中地區的名門望族中,只有高氏才配享有。蒙元大軍的進入,元王朝的建立,使高氏家族蒙受了一場劫難。動盪之後,受到重創的高氏家族,由於最高統治者對西南邊疆採取了特殊的優撫政策,逐漸恢復了生氣。高泰祥高泰祥肩負使命,抗拒元軍,為元軍所誅,但蒙元統治者仍未視其為死敵,待忽必烈統一大業完成後,其子高瓊仍受封於領地姚安,為世襲土官。這一職務,是元王朝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所特設的。根據各地土酋不同的實力,他們所受的職務分別為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等。這些土官,就這樣長期沿襲下來。明王朝實行「改土設流」的政策後,他們同朝廷所委派的官員一起,共同治理地方。(下「七言聯·(2)」同)
-----------------------------------------------------------------
〖高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燕歌行中詠邊塞;
蘭墅集外續紅樓。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高適(702-765),字達夫,渤海蓨(今河北省景縣)人。初仕封丘(今河南省封丘)縣尉,不久投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任掌書記。後官至淮南、西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及兵士生活狀況之「邊塞詩」為著,《燕歌行》即其代表作。有《高常侍集》。下聯典指清代文學家高鶚(約1738-約1815),字蘭墅,蘭史,別噸紅縷外史,漢軍鑲旗人。乾隆進士,曾任侍讀學士,刑科給事中。一般認為,曹雪芹作八十回本《石頭記》,由他續成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讓寶、黛愛情故事終以悲劇結局,使曹書成為首尾完整的文學巨著。另有《蘭墅詩鈔》。
莫道名高與爵貴;
須知子孝和妻賢。
——明·高則誠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元末明初戲曲作家高則誠《琵琶記》中聯語句。
人爵不如天爵貴;
功名爭似孝名高。
——明·高則誠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元末明初戲曲作家高則誠《琵琶記》中聯語句。
人居東晉風流後;
家在西湖山水間。
——清·高螺舟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法家高螺舟書贈聯。高螺舟,字人鑒,仁和人。道光進士。
達夫詩派吟邊塞;
劍父畫風創嶺南。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高適事典。下聯典指近代畫家高侖,字劍父,開創「嶺南畫派」。
池上詩系春草夢;
水心人坐藕花風。
——明·高允恭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畫家高允恭,撰貴陽中山公園池心亭聯。高允恭,字彥敬,號房山,畏兀兒族。居大都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官至刑部尚書、大名路總管。著有《雲橫秀嶺》、《墨竹石英鍾坡》等。
軟紅不到藤蘿外;
嫩綠新添幾案前。
——清·高其佩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畫家高其佩(1660-1734)自題聯。高其佩,字韋之,號見園,鐵嶺人。以指畫稱一時。官至刑部右侍郎。
九爽七公八宰相;
三王一帝五封侯。
橫額:高讓公故里
——趙鶴清撰雲南省姚安縣光祿鎮土官衙門高氏故里(2)
-----------------------------------------------------------------
〖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前輩典型,秀才風味;
華嵩品格,江海文章。
——清·文治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乾隆進士文治(夢樓)贈老儒高心餘聯。
雅號吟哦,傳詩窖令昔;
博通典故,致梁國多咨。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高仁義譽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相王府文學高仲舒的事典。高仲舒,通訓詁學,擢明經。開元初,寧景、蘇頲當國,多向他咨訪。終太子右庶子。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十手所指,吾身安可自欺。
——高二適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詩人、書法家高二適(1903-1977)撰書聯。高二適,江蘇東台人。畢生治學,厥功甚偉。對書法有深入研究,能融章今草狂於一爐,章士釗有詩贊雲:「客來倘臨池興,惟望書家噪一高。」極表推崇。
從安海、溯渤海,海闊淵源遠;
由鳳山、遷平山,山秀人文多。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安溪縣大坪鄉高氏宗祠聯。全聯典出本支高姓族人的遷徙歷史。
『玖』 一般擺攤到哪裡進貨
僅供參考:
創業要想成功,除了有了點子以及熱情是不夠的,需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接近真實。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創業擺攤如何進貨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擺地攤的貨源問題:擺地攤如何進貨
擺地攤貨源跟開店其實都差不多的,開店進貨一般都是到一些批發市場啊,或者直接從廠家進貨的。擺地攤主要的問題就是進貨量不大,但是一般人也是到批發市場進的。價格肯定是進得越多越便宜的。不過我們擺地攤的成本本來就低,進貨高一點點也無所謂了。比如賣些小商品的,相信一般城市都會有一些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多走走看看,進貨不要太急了。我在廣州這邊,一般都是到某廣場進的貨,最之前去的時候,基本每家店都給我跑遍了,價格啊,質量質量的,都要了解好。還有一點就是退貨問題,一定要問清楚。有些不給退得,有些打八折退。總之我們也有一定風險,如果賣不掉呢?呵呵,所以要考慮一下後路。
還有一個就是網上進貨了,現在網路這么發達,很多進貨都在網上了,所以擺地攤也可以網上進貨。至於網上進貨的一些相關要注意的問題,我會在下一篇文章里跟大家說說。網上進貨,就要會找了,這里我說幾點我自己的經驗。到一些B2B、B2C的平台看看,例如阿里巴巴,hc360之類的。一般很多我們要的東西批發。也要注意貨比三家。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網路谷歌來搜索,比如我們要賣創意生活用品,那我們就搜索「創意用品批發」。一般都能找到了。
現在一般都這兩個方式比較普遍,還有就是到廠家直接進貨,不過這個可能比較少,還是推薦前面兩種。
創業擺攤如何進貨;
擺地攤如何進貨?其實,擺地攤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你看見過很多人開著私家車擺地攤嗎?在這里為大家講解一些擺地攤以及進貨與賣貨的知識吧。
找市場是怎麼回事呢?這里說的找市場不是找場地,而是說市場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說要賺錢就得先摸清人們需要什麼,以此為根據決定你要做什麼產品;
2.進貨
進貨可以從傳統的批發市場進貨,批發市場每個城市都有的,這個不是問題。這里我們給大家推薦一個渠道,就是從互聯網上進貨,貨源充足品種繁多,明智的選擇。那麼在網上進貨有哪些具體渠道呢?一個是阿里巴吧、一個是淘寶網,有這兩個就夠了;
3.賣貨
做地攤生意講究人氣,如果你決定入行了,你必須先確定你要出售的產品以及所對應的人群,找准了產品與人群,剩下的就剩吆喝了,買與賣就是需求和供應,其中的一些技巧這里就不多做太多深入的講解,經驗是披掛上陣磨練出來的。
創業擺攤如何進貨:如何在網上找到你想要的貨?
首先你可以通過搜索引擎輸入產品的名字尋找,當然有些產品各個地方的稱呼名字不一樣,所以你要多輸入幾次盡量使用書面語言的稱呼尋找,關鍵詞盡量簡潔一點;你首先要搜索的不是這個商品,而是要找它在網上最通俗的名稱,假如你想找賣10元3雙的運動襪,你首先要找的是他在網上的統一稱呼,這樣才有利於你找到更多的貨源。你首先在搜索引擎裡面輸入「運動襪」,然後你看結果出來的那一個名稱最多一般是「外貿運動襪」、「品牌運動襪」這兩個關鍵詞最多,然後你再輸入使用最多的關鍵詞如「品牌運動襪」這樣就能找到更多的准確貨源了,找到更多准確貨源的目的有兩點,一點是目標更精確節省你的時間.二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除了在網頁搜索引擎裡面尋找以外,你還可以在圖片搜索引擎早面尋找符合外觀的圖片,然後點擊進入查看。還有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避過B2B電子商務平台尋找,目前國內最大的B2B電子商務平台有阿里巴巴和慧聰網,通過B2B電子商務平台是一種最直接的辦法,因為在那裡面的選擇餘地、對比度是相當明顯的,而且很直觀的可以了解到價格和外觀。
二種條件:你只找到品名不知道外觀
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原因是你只是聽人說某個產品好賣但是也沒見過那個產品,你也能很順利的在網上找到,首先你還是採用我們上面講到的辦法在搜索引擎裡面、B2B電子商務平台裡面輸入品名,然後看結果那一種外觀圖片出現的量多,然後你就能判斷出它的實際外觀了,知道了外觀以後你再通過我們上面的方法尋找。
三種條件:你只知道外觀不知道品名
那你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一定要找到這個產品的名稱,你在網上是很難找到的,因為網上搜索的必須條什是文字名稱,所以你必須要符合這個最起碼的條件你才能在網上搜索,那麼你只有在線下打聽這個產品的名稱,你可能打聽的品名不會很全面,但是你都把他記錄下來,然後都在網上試著搜索一遍,出來的結果圖片裡面你如果能找到和實物一樣的外觀,那你再根據這個最標準的品名尋找出更多准確的結果來,然後就可以比較價格了。
三種條件:找到了N個供應商,如何做比較
當你在搜索引擎和B2B電子商務平台裡面找到了N個供貨商以後,那麼你肯定只能選擇一個,那這就得做比較了,比較的內容有以卜幾點:信譽、價格、售後。首先是信譽度,你通過網站提供的信息可能看到這家公司的實力,當然大家都想找實力力一點的供貨商,然後可以整體的看出這家供貨商的信譽度,接著就是做價格比較,當然越便宜越好;另外就是通過交談、售後承諾等可以看出這家的售後服務,然後你再根據這三點做綜合比較;記住千萬不要只是單一的比較價格高低,一定要看信譽度和總體實力,要是光看價格的話那你會很容易上騙子的船。
『拾』 晉州和魏徵有什麼聯系
再證魏徵籍貫(故里)是河北晉州
(結論簡述)
申鑒 宗凌
二00四年五月十八日至六月六日,我們在拜讀了河北館陶魏徵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清月先生所編著、於一九九八年十月,由香港黃河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千秋金鑒魏徵》一書,重閱中國魏徵學會籌委會河北省晉州市魏徵研究會在一九九四年三月,由申建國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魏徵研究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論魏徵》中《魏徵的籍貫是河北省晉州市》一文和現有的大量文獻資料及實物證據的基礎上,進行兩相對照,感觸頗多。於是,就在處理其它多種業務和事務性工作的同時,用了十八天的時間,寫出了十二萬余字的《再證魏徵籍貫(故里)是河北晉州》的新作,現將簡要結論,概述如下:
一、古之巨鹿郡下曲陽,即原本的晉縣,現今的河北省晉州市。對此,古今中外,包括館陶的同志在內,均皆認同,沒有一人表示質疑。魏徵的先祖是戰國時「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之孫西漢高梁侯魏無知之五世裔孫魏歆,在西漢成帝劉驁(公元前32至7年在位)時,任巨鹿太守,初居下曲陽,此乃巨鹿魏氏之始。從漢至唐(隋、唐時下曲陽改稱定州鼓城),皆為大姓、名門、望族。魏徵系巨鹿魏氏的後裔,巨鹿堂及其衍派而出的光裕堂為該支的堂號,現在遷徒移居海內外的魏徵後裔(包括港、澳、台,新、馬、泰及其它國家)的魏氏家族宗親均予認可。
二、河北省館陶縣(原屬山東省,一九六四年劃歸河北省)之現域,雖確屬過秦始皇所置的三十六郡之一的巨鹿郡,但西漢以後隨著歷史沿革,已發生變化。尤其在魏徵之父魏長賢和他所出生的時代北齊之時,唯獨在下曲陽置巨鹿郡,轄藁城、毋極(今無極縣)兩縣,而當時的館陶縣已屬平陽郡,其後又屬武陽郡、魏州。這是歷史事實,館陶人也已證明,但它確與秦置的巨鹿郡無關。所以,巨鹿與魏州在地域上,已不是一郡,更不相接,而且非此二地之外的曲城、曲成,一在江蘇,一為掖縣,兩說者均認為非指,無可爭議。晉州人認為魏州轄域內決無「曲城」之地,而館陶今人所指的「曲城」,乃現在館陶縣與邱縣交界處的平堡村,春秋時稱「曲梁」,漢時改稱「平台」,而今人卻非要稱「曲(梁)城」,缺乏文獻史料、實跡可查考,立論不足,難以置信。所以,今人考察,巨鹿下曲陽在今藁城市東、晉州市西的方位,即春秋時的鼓國都城,現晉州市晉州鎮古城村一帶,也就是許多文獻、辭書上所註明的今河北晉縣(晉州)西,是正確的,而且作為權威性的《畿輔通志》,早就明確指出魏州所屬無「曲城」,曲城就是「巨鹿郡下曲陽」的簡稱,在正定府所轄的晉縣西。
三、在唐代的歷史文獻和有關的碑文記敘中,魏徵的籍貫均無謬誤。例如,吳兢所著的《貞觀政要》註明是「巨鹿人」,張說所撰的《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魏徵第四子魏叔瑜)的碑文所言:「曰魏氏,巨鹿曲陽人也。女考太師鄭文貞公(即魏徵)致君皇極,配神清廟,故祖德胄系,敘於太宗之先碑矣」。還有魏載、魏哲、魏謨等人的墓誌和先廟碑銘,均明載為「巨鹿曲陽人」,系魏徵後裔。唐代人李延壽所編纂的《北史》、魏徵本人主編的《隋書》,在介紹巨鹿魏氏族人時,都堅持認為是「巨鹿下曲陽人」。對於魏徵的直系先人曾祖魏釗、祖魏彥、父魏長賢,加上魏徵,被後人譽為「千秋金鑒,三代遺直」,以及包括他的族兄魏收(見《魏書》、《北齊書》)、魏澹等十餘位魏氏名人,皆明確地記述為巨鹿下曲陽人,均無出現誤差。
四、唐後五代石晉(即後晉石敬瑭,公元936至942年在位)時,涿州歸義人劉煦編撰《舊唐書》,該著刊行時,距魏徵病逝三百年。劉煦在《舊唐書》列傳卷二十一,14584頁上,十分明確地寫著:「魏徵,字玄成,巨鹿曲城人也,父長賢,北齊屯留令。」曲城乃巨鹿郡下曲陽城的簡稱,後人已考定無疑。所以,《舊唐書》的編纂者劉煦盡管用了簡稱,給後人添了點兒麻煩,但他並不是錯誤,還是應當肯定的;而且可貴的是,他特別寫明魏徵的父親是魏長賢,曾任屯留令。這不僅完全符合歷史事實,而且為魏徵的家族世系屬巨鹿魏氏,提供了重要可靠的文字依據。因為從來無人否認過魏長賢的籍貫是巨鹿下曲陽,雖有文載說「近徒家相州之臨黃」,但「搬家」並不會導致籍貫的改變,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
五、魏徵籍貫(故里)之誤,源始於北宋時期宋祁奉敕撰修的《新唐書》。該書的九十七列傳第16336頁上的魏徵列傳中說:「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在此處,他一方面,是在缺乏史實證據的情況下,把魏州和曲城這兩個根本毫不相乾的地名連在了一起。故而,給後人造成了魏州所轄館陶的模糊概念,使得今人不得不按照他的思路在縣內去千方百計地尋找「曲城」的所在地。其實按照一般常規,在國家的正史的人物傳記中寫明籍貫時,具體到縣級,也就足夠了,有幾個人寫到鄉里、村裡的!那隻能是在地方誌中,才可以看得更詳盡一些。比如《晉縣志》對魏徵的故里、故居連同他家的別業(趙魏、表業,現為龐表村)都記載的相當清楚、明白,毫不含糊;而館陶的「曲梁」,在《館陶縣志》中僅有二十一個字古跡變遷的情況介紹,卻沒有一字說這里曾是魏徵的故鄉,就是明證。另一方面,他對《舊唐書》中「父長賢,北齊屯留令」這句十分重要的話,避而不寫,這樣就為歐陽修等人混淆魏徵原為巨鹿魏氏,增加了誤導,構成了所謂的館陶新說。然而,歐陽修在《新唐書》表十二,二十六頁起,16054頁的《宰相世系表》載:「館陶魏氏,本出兗州刺史衡曾孫珉始居館陶。珉孫彥,彥、釗、長賢。征,字玄成,相太宗」。在這里,歐陽修明顯地出現了三點失實和失誤:一是「珉孫彥」的說法,明顯錯誤。因為魏彥是魏徵的祖父,不是魏珉的孫子,他們之間沒有直系的血緣關系,這是大家都熟知共認的;二是,他把魏徵的曾祖父魏釗放在了魏彥之後,有意造成一種模糊不清的假象,以證實魏徵乃珉之五世孫之說,顯然手法並不高明;三是,在長賢後,接寫「征,字玄成,相太宗」,並沒有明確地注清魏長賢與魏徵二人之間的父子關系,又給後人打了一個「馬虎眼」,至少是令人迷惑不定,半信半疑。還有一條,他在《宰相世系表》中列出的唐代六位魏氏宰相,先把魏玄同(字和初,相武後),排在其一,而把魏徵(字玄成,相太宗)列為其二,明顯地錯排了位置,而且把魏徵的五世孫魏謨也說成是魏州曲城人。這樣,就使得館陶的今人依據這些模糊不清的文字,錯認為晉州的今人有意拋棄魏玄同(因為魏玄同籍貫十分清楚,是定州鼓城,即唐時的晉州)不要,而非得爭搶魏玄成不可,而且說晉州人把他們兩人的名字弄混了,碑上的字跡看錯了,非說魏徵在晉州紀念性的碑和墓,是唐中宗李顯為魏玄同平反昭雪後復修的。非要問晉州人魏玄同的墓、碑在哪裡?對此,我們只能說一句話,叫做不知者不怪。究其根源,「館陶說」始誤於宋祁、歐陽修等人編纂的《新唐書》,我們是不必錯怪今人和今籍的。
六、魏徵及其先人均屬巨鹿魏氏,這一家族的世系和名人概況,現居的晉州人已經根據海內外提供的家譜文獻資料,從魏氏的第一始祖黃帝、第一姓祖魏萬至今四千餘年共一百三十八世的傳承序列,准確無誤地排出,其中並無《新唐書》中所說的館陶魏氏的魏衡和魏珉。倒是館陶人通過對魏舒(晉文帝時曾任侍中、尚書左僕射,即宰相)的籍貫和世系的考證,獲知並經查考,西漢兗州刺史魏衡、魏珉系任城魏氏(始祖為魏無知之另一玄孫魏漢),也屬於魏氏的望族,世代也出了不少高官名人,在今山東省微山縣和江蘇省沛縣一帶居多,他們系「大名堂」(因魏姓字義為大和地處大名府兩者相符而得名)的族人。與實為巨鹿魏氏的魏徵同祖(黃帝)、同宗(魏無忌、魏無知),但不同支(魏徵的巨鹿始祖是巨鹿太守魏歆,而不是任城始祖魏漢、兗州太守魏衡,也不是館陶魏氏的始祖魏珉),不同籍(祖籍巨鹿下曲陽,而不是《新唐書》中所說的魏州曲城,或者說館陶)。館陶魏氏實由任城魏氏而來。在這一點上,晉州說和館陶說兩者之間終於有了一致的結論。這應當首先感謝館陶同志的汗馬功勞和突出貢獻。
七、關於魏徵籍貫(故里)何在,目前雖有七、八種說法之多,但是,由於《新唐書》之誤,還是以晉州說和館陶說為主流,且各執一辭。專家、學者和文籍、辭書也自選其需,故而,出現了一說、並說、前後顛倒順序說、兩者相混說等等,眾說紛紜的現狀。然而,現居的晉州人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早於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六日《河北日報》第四版首發《魏徵籍貫是河北晉縣》的考證文章,已十分明確地詳述了晉州說的依據。在此之前,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六日,根據時任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李文珊同志的指示精神,晉縣曾派人親赴館陶縣與當時該縣負責主管文化、文物和縣志編寫的有關人士,進行面對面的座談和實地考察。是當時的館陶人用文字和口頭的形式表達出:因為經過他們多年的考證工作,本縣確實是「三無」(即縣志無文字記載,現存無文化遺址,民間無口碑傳說)而「自我否定」之後,才得出「館陶說無事實依據」的結論;而且晉州人還專門向南開大學的隋唐史專家楊志玖教授請教,他表示贊同並高度評價了晉州人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同時還向曾經參與《辭海》編纂(史學卷部分主編)工作的上海大學的魏徵研究專家蔣星煜教授詢問,他回函表示「貴會資料齊全,證據確鑿,我們沒有異議。」還親任學術顧問,撰文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發表,十分高興地向學術界推薦晉縣開展魏徵研究的情況。時隔近十年,河北館陶魏徵研究會於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八日成立後,館陶人不僅來了個「否定之否定」,而且對持晉州說的同志在公開發行的報刊書籍中著文,寫出了種種由於不了解具體情況而形成的猜疑、誤解和不實之詞,這些在劉清月先生所編著的書中,均有比較完整和全面的表述。對此,我們晉州的同仁並沒有做過任何駁斥,仍是平心靜氣地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史實說話,而且由於我們忙於其它更多、更重的學術研究、文藝創作和經濟開發的各項任務,時間和精力也沒有必要和不允許我們僅僅停留在這一課題上。所以,一直沒有再更多地顧及此事。
八、其實,早在宋代以後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60至1294年在位)等封建統治者們就十分清楚地了解晉州籍的歷史名人魏徵及其家族在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由他開始把隋、唐時代就一直設在今山西省臨汾市的「晉州」改在了今天的河北省晉州市,不僅提了一格,而且轄統遠離晉州的安平、饒陽等三縣,在原有的燕趙大地上增加了一筆「晉」的色彩,從而使不少後人不解地表示驚奇:河北為何出晉?!到了明代,由《新唐書》搞錯了的魏徵籍貫,除了李贄在其撰寫的《藏書》卷三十四說魏徵是「魏州人」之外(注意:把曲城也簡掉了),已基本獲得糾正。例如,《明史·地理志一》載,「晉州」:「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以州治,鼓城縣省入。南有滹沱河」;明朝陸應陽所輯的《廣輿記》卷一載:「真定府」下「晉州」是「隋昔陽鼓城」。所以,《廣輿記》中十分明確地指出魏徵是「晉州人」,完全正確。故而,出現了同是在明代萬曆年間,而且早五年,同是進士及第的館陶縣知縣欒城籍人在主持編纂《館陶縣志》時,對魏徵籍貫和事跡無任何論述;而三位真定、武強籍的學子在《重修晉州明倫堂碑》文中,卻十分清楚地表述了晉州的歷史沿革和魏徵作為晉州籍的先賢的歷史貢獻,並進行了高度頌揚。這種迥然不同的現象,正是歷史真實的必然反映。另外,在《北史》中,我們看到有一位深受館陶人愛戴的館陶長魏德深,在隋末與魏徵同在武陽郡丞元寶藏部下任職,在他的傳中也明明白白地寫著「本巨鹿人也」,而與館陶無關。
九、我們這次「再證」,用大量的文字,從十個方面進一步地進行了評述。一是,正史載定:主要是依據《二十四史》中由魏氏三位名人所編修的六部史書和魏徵逝世後的有關史籍文稿;二是,方誌註定:主要參閱了《晉縣志》、《館陶縣志》、《畿輔通志》等有關地方誌書。晉縣志中關於魏徵的文字可以說是面面俱到,應有盡有;而館陶縣志卻很難真正尋出一言;三是,地域認定:關於巨鹿下曲陽與館陶的地域及歷史沿革,晉州人說得對,館陶人也說得不錯,就是下曲陽不是館陶,館陶也沒有「曲城」;四是,文物實定:晉州現有明代萬曆年間的鄉賢祠和重修明倫堂碑兩通,而館陶至今尚未見到可證的出土實物;五是,遺址佐定:晉州境內現存紀念性的魏徵祠,魏徵墓,魏徵故里、故居所在「魏家莊貨」,魏徵牌坊(俗稱宰相樓),魏徵出家為道處的紫雲觀,搜集佛學經典的藏經閣(普光寺)以及魏徵的族兄魏收的墓等七處文化遺址,均有文字(圖片)、傳說和實地可查,老者回憶為證;而在館陶境內所指之處卻是出家為道的「寺院」、玉皇廟、壓根就沒有過的故居府第以及根本就不是他的「戰友」的尉遲敬德栓馬的兩株奇槐,都難以令人信服;六是,口碑輔定:在晉州搜集、整理、出版了有二十七萬字之多的《魏徵的傳說》,榮獲國家、省、市多次大獎,而在館陶除了魏徵是其父和如夫人的「暮生」及「魏老道」的稱謂之外,卻不見更多的頌揚之語;七是,族人旁定:魏徵的族兄魏收、魏澹,後人魏謨、魏玄同等十餘位與魏徵有關的巨鹿魏氏族人,在正史、方誌和別籍中均有明文記載;八是,封爵欽定:魏徵先後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為巨鹿縣男、巨鹿郡公,其父魏長賢在貞觀七年(公元634年)被追贈定州刺史,魏玄同也曾被封為巨鹿縣男,而封館陶縣男、任城縣男者卻是外姓、外地的他人;九是,世系劃定:經過詳考,魏徵確屬河北巨鹿魏氏,而不是由山東任城魏氏而來的館陶魏氏;十是,堂號分定:魏徵屬「巨鹿堂」,而不是「大名堂」。
這樣,我們把晉州說和館陶說雙方的依據,一一進行對比、甄別之後,再次得出結論:魏徵籍貫(故里)是河北晉州,不僅正確無誤,而且進一步找出了館陶說的誤源和館陶魏氏的來源。應當說,這又是一項值得高興的學術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