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嘉興菜有什麼特色
嘉興擁有文虎醬鴨、南湖菱、三珍齋八寶飯 、汾湖蟹、平湖糟蛋等特色菜。
1、文虎醬鴨是浙江嘉興的一道地方特產,運用獨特的烹煮手藝,工藝先進、用料考穵、口味獨特、以其「色澤褐紅、味道鮮美、油而不膩、酥而不爛」的特色暢銷全國各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居家、旅遊、宴請之佳品。
2、南湖菱外形圓潤無角,其皮色翠綠,兩端圓滑,並以皮薄、肉嫩、汁多、甜脆、清香而勝於其他品種。南湖菱不僅可以生吃、熟吃,而且可以制糕點、佳餚或釀酒、製糖。南湖菱,菱肉煮米飯,香糯可口。
3、嘉興「三珍齋」醬雞店,就坐落在這繁華古鎮商業街的應家橋堍,大約在清道光年間,距今約150多年前,三珍齋在秉承烏鎮一千多年飲食文化傳統的基礎和前人的經驗上,博採眾長,又歷經多年的摸索和創新,逐步形成了「三珍齋」自己獨特的加工工藝,是當地的一大特產。
4、汾湖蟹是產於嘉善縣境內汾湖和附近水域的一種高檔水產品。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很高,而且膏肥肉香,鮮美可口,是蟹中上品。
5、平湖糟蛋,浙江省平湖市著名傳統美食,採用優質糯米和酒糟糟漬而成,糟蛋浙江平湖、四川宜賓均有生產,以平湖所產最為著名。
一般的禽蛋都是硬殼的,而浙江平湖的糟蛋卻是軟殼的。因為經過糟漬後,蛋殼脫落,只有一層薄膜包住蛋體,其蛋白呈乳白色,蛋黃為橘紅色,味道鮮美,只要用筷或叉輕輕撥破軟殼就可食用,如把它蒸來吃,那就失去糟蛋的風味。
㈡ 嘉興粽子的菜品特色
嘉興粽子作為一種端午節漢族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朝《萬曆秀水縣志》卷一雲:「端午貼符懸艾啖角黍飲蒲黃酒,婦女制繪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於臂。」明朝《崇禎嘉興縣志》卷十五雲:「五日為端陽節,祀先收葯草,食角黍。」而且,隨著民間習俗的傳承發展,粽子的製作技藝也日漸成熟。明《續修四庫全書》(二一五·子部·譜録類)第111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中「易牙遺意」二卷(明·韓奕撰)卷下雲:「粽子—用糯米淘凈夾棗柿軋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葉裹之。」「又法:以艾葉浸米裹謂之艾香粽子,凡煮粽子必用稻柴灰淋汁煮亦有用些許石灰煮者欲其茭葉青而香也。」到了清代,嘉興民間在清明、端午節食粽的習俗更為具體豐富。清代項映薇著王壽、吳受福增補《古禾雜識》卷一雲:「清明日,攀柳條插戶鈈,小兒女發間綴柳葉。俗競以是日前後上墓祭掃,焚燒紙錢;村人聚觀,分享角黍。」「重午日,梁間貼硃砂辟邪符,膽瓶供葵花、艾葉,正午飲菖蒲雄黃酒。閨人作蟾蜍袋、蒜葫蘆、金蜘蛛、絹老虎、釵梁綴、健人符;市上篩鑼擊鼓,跳黑面鍾馗、紅髯天師;南湖觀競渡。」「[壽案]是日食角黍,諺雲『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卷三雲:「寒食節,有青團灰粽。鄉人則作繭團,其形如繭,以祈蠶也。立夏節有麥芽團;端午節有端午粽;七夕有饊子、油堆;中秋有葷素月餅;重陽有栗糕,上插小紅旗四面;臘月祀灶有湯團、赤豆飯;新歲有年糕、元寶、壽桃等制。」直至清朝末期,嘉興一帶城鄉,每逢過年、過清明節、過端午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不僅自己家人作為節令食品,而且還作為禮品饋贈親友,甚至成為老百姓日常食用的點心食品,在許多城鎮都出現了專售粽子的店鋪。《古禾雜識》卷二雲:「[受福增]禾城四門,風景各殊。昔諺有曰『北門米腳子,南門大粽子,西門叫花子,東門擺架子。』蓋北市向多米行;南市極短,止通鄉儎,無大店鋪,僅見粥糕團小經營,而某家角黍最大,鄉下人競趨之。」可見,當時,粽子已然成為民間流傳甚廣的美食。
除了傳統習俗對嘉興粽子的流播產生重要影響外,嘉興地區悠久燦爛的點心文化也推動了粽子製作技藝的發展。嘉興粽子受「嘉湖細點」茶食的製作技藝影響頗深。明朝中葉,東吳西浙,飲食豐富奢華,嘉興湖州一帶的茶食品種豐盛而且做得十分精巧細膩,被稱為「嘉湖細點」,馳名江南。周作人《再談南北的點心》一文記雲:「點心招牌上有常用的兩句話,我想借來用在這里,似乎也還適當,北方可以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至清朝末期,茶食品種之多不可勝數,粽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中,嘉興粽子的飄香美味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淘寶網上不少商家都藉此大做宣傳:記者搜索「舌尖」二字,結果中居然有超過半數都指向「嘉興粽子」。這些粽子通常採用真空包裝,保質期多為常溫下6個月。在諸多口味中,蛋黃粽成為銷售冠軍,豆沙、鮮肉粽緊隨其後。 民國初年,有一批浙江蘭溪人來到嘉興,他們在冬天經營彈棉花生意,春夏時節挑了粽子擔走街串巷地叫賣粽子。民國十年(1921年),張錦泉在張家弄6號開了首家「五芳齋粽子店」。數年後又有兩個嘉興人馮昌年、朱慶堂在同一弄里開了兩家「五芳齋」粽子店,三店分別以「榮記」、「合記」、「慶記」為號,並在粽子的選料、工藝等方面展開激烈競爭,使粽子技藝日趨成熟,並形成了鮮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成為名揚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三家店合並為一家「嘉興五芳齋粽子店」,並一直傳承至今。
五芳齋粽子號稱「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咸甜適中而著稱。五芳齋粽子按傳統工藝配方精製而成,選料十分講究,肉粽採用上等白糯、後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則用上等赤豆「大紅袍」,通過配料、調味、包紮、蒸煮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嘉興五芳齋粽子有肉粽、豆沙、蛋黃等幾十個花色品種,1987—1989年曾連續三年獲得省名點特優產品「玉兔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商業部「金鼎獎」。如今,嘉興五芳齋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方便、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遊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1995年新建佔地20畝的五芳齋粽子廠,使粽子生產走上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1997年又再次擴大粽子生產規模,使粽子日產量達50萬只。同時產品也從原來幾種發展到現在的近百種。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並還獲得了首屆國貨精品獎、96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等榮譽稱號。 嘉興盛產粽子,嘉興粽子以五芳齋最為著名。50多年前,人們就將粽子大王的桂冠戴在它的頭上,小小粽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稻米之鄉嘉興的一種象徵,被譽為飲食文化的代表,對外交流的使者。 「真真老老」品牌的由來可追溯到1939年,嘉興粽子創始人馮昌年先生(註:《古禾雜談》上記載)在舊時的張家弄掛出了「真真老老合記老五芳齋」的牌子(律師在工商檔案里查閱到馮昌年1939年注冊『合記』真真老老五芳齋粽子的工商登記),當時馮家的對面有榮記粽子店,西面有慶記粽子店,三家都打出「五芳齋」的招牌。1956年,合記、榮記、慶記三家合並完成公私合營改制,成立「人民飲食店」。公方代表姚九華任經理,私方代表馮昌年任副經理。
1978年,改革開放,馮昌年又重溫舊業,一爐一鍋叫賣「馮昌年粽子」。其嫡子馮月明,自小在粽子店長大,後來在嘉興五芳齋粽子廠工作,可以說對制粽的每一道環節耳濡目染。1993年底,從五芳齋粽子廠法人代表的位子上退下來後,馮月明便與父親創辦昌記食品有限公司,1997年注冊「真真老老」商標。2003年,完成了企業股份制重組,成立了嘉興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大股東、總經理邵建國的進入,為公司帶入了新的管理理念,打破了粽子家族式經營的傳統模式,「真真老老」開始浴火重生。
從粽子的由來到端午節的習俗,粽子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食品。而粽子作為嘉興最具代表性的本土特產,在全國都有影響力[1]。
自馮昌年先生在1939年開始創立「真真老老」品牌以來,雖然歷經世事變遷,但馮家兩代人對粽子有割捨不斷的緣,其嫡子馮月明,自小在粽子店長大,可以說對制粽的每一道環節耳濡目染,傳承了嘉興粽子製作的優良工藝,「真真老老」粽子保持著「造型美觀,肉嫩味香,肥而不膩,箬香濃郁」的傳統風味特色,成為嘉興粽子品牌和飲食文化的傑出代表。
「真真老老」品牌騰飛得益於嘉興粽子文化發展的推動,企業在發展的同時,意識到了自身所承載的責任。「真真老老」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品牌戰略發展思路,「一條腿追趕生活運行的快速度,以現代化生產的標准連接大型超市,另一條腿發揚光大傳統的粽子文化,讓現代人能找到回歸草根文化的本真。」為此,「真真老老」在市區開出多家品牌餐飲店,堅持從裹粽到蒸煮傳統工藝現場操作完成,讓食客親身體會粽子生產與嘉興粽子文化的完美結合。 嘉興三珍齋食品有限公司,粽子十大品牌,始創於1848年,中華老字型大小,國家原產地標記保護產品,國家保護商標,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省知名商號,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浙江省骨幹農業龍頭企業。
嘉興三珍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創始於清道光年間,迄今已有160年歷史的中華老字型大小食品加工企業。它座落於長江三角洲下游富饒的杭(州)、嘉(興)、湖(州)平原腹地的千年文化名鎮——烏鎮。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飲食文化傳統,「三珍齋」就是在這種土壤中浸潤而蘊育出的一支奇芭。「三珍齋」所加工生產的產品具有濃郁的地方飲食特點,尤其是醬鹵肉禽製品因其選料考究、配方獨特、技藝精湛、傳承有序和歷史悠久而弛譽江南百多年,在江(蘇)、浙(江)、滬(上海)一帶聞名遐爾。曾作為文人雅士的饋贈佳品而享譽一時,其產品具有色澤美、味鮮嫩、酥香不膩的特點,更有「盛夏不餿、嚴寒不凍」的獨特特色而被譽為「鹵味大王」。時至今日,「三珍齋」100多年前的老店仍開業在古鎮旅遊的繁華街道上,迎來客往,生意興隆,深受顧客的贊譽。「三珍齋」牌的醬鹵禽類製品還獲得了為數不多的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標志注冊保護的殊榮。
公司經過數代人百多年孜孜不倦、克勤克儉的苦心經營,逐步發展到現在擁有350餘名有較高素質的員工和佔地90餘畝(約6000多平方米),建有高標準的食品加工廠房25000㎡,冷庫2500噸,並有多台套先進的食品加工設備和流水線。公司建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先後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體系認證和官方驗證及QS食品安全市場准入認證,成為初具現代食品加工企業的雛形的本地一流企業。
「三珍齋」在發展成長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各級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先後獲得浙江省知名商號、浙江省農業龍頭企業、浙江省農業科技企業,企業的科技研發中心被認定為浙江省科技研發中。「三珍齋」商標被認定為浙江省著名商標,產品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優質農產品金獎,「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榮譽稱號,在2006年中國品牌研究院對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的無形資產評估中,「三珍齋」品牌的評估價值達到1.22億元,「三珍齋」公司在全國430餘家「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百強排名榜中取得名列第64為的佳績。
㈢ 保浙淘是騙子網站嗎一旦賬戶凍結,剛開始要支付兩倍的資金
沒聽說過這個網站,但是你遇到的問題確實看著像騙子網站,正規網站一般是不會出現這種賬號凍結後讓你付錢的情況,建議不要繼續了,如果凍結金額大,感覺報警吧。
㈣ 嘉興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點 嘉興地名網 嘉興名人 [移動版]
五芳齋粽子
產品名稱:五芳齋粽子產品產地:浙江省嘉興產品特性: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美、咸甜適中產品成分: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等。產品功效:養胃、補血、生津、美容養顏和延年益壽的功效。產品簡介:號稱「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美、咸甜適中而著稱。五芳齋粽子按傳統工藝配方精製而成,選料十分講究,肉粽採用上等白糯、後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則用上等赤豆「大紅袍,通過配料、調味、包紮、蒸煮等……[詳細]
嘉善黃酒地理標志產品
產品名稱:嘉善黃酒產品產地: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產品特性:酒液澄黃、透明、有光澤,醇香濃郁,味鮮甜、醇厚、柔和、爽口、味甘。產品成分:糖分、糊精、有機酸、酯類、甘油、高級醇和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產品功效:祛寒、助陽通絡、解表、行氣止痛、補強壯、緩急調中、通絡活血、溫脾散寒之功效。產品簡介: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為原料,以特製曲和酒母作糖化發酵劑,經發酵、壓榨、陳貯、勾兌、檢驗而精心釀造成……[詳細]
新豐生薑地理標志產品
南湖區新豐鎮新坊牌生薑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開始種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近幾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00畝左右。年產生薑3000至4000 噸,銷往江浙滬一帶,是嘉興的一個傳統產品。 新豐生薑辣度高、纖維多、耐貯藏,全身是寶。嫩姜質脆嫩,味鮮美;老薑質堅實、辣味足、香氣濃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烹調魚蝦時放些鮮姜,不僅味道香美可口還可去腥。此外,嫩姜還可加工成紫薑小包裝、糖水姜、乾薑、姜粉沖劑及鹽……[詳細]
秀洲槜李地理標志產品
槜李,是江南吳越文化的象徵,更是見證嘉興歷史的活化石,「嘉興」地名是先有「槜李」後有嘉興,槜李在嘉興的歷史至少有2500年。近年來,秀洲區政府十分重視發展,1999年成立了嘉興市研究會,對嘉興槜李進行深入研究,並與省農業廳一起開展了槜李的搶救與開發研究項目,來保護、發展、提升槜李,加快推進秀洲槜李產業規模擴張與品質提升,實現產業化生產。槜李,在秀洲的種植歷史至少有2500年,秀洲槜李具有果型大,果皮厚,易剝離,成熟時……[詳細]
王店三園雞地理標志產品
王店三園雞,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所產肉雞品種,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王店三園雞是利用桑園、果園、庭園實行長日齡放養,嚴格按無公害要求飼養,不含激素和葯殘,養殖地綠樹成蔭,空氣新鮮,環境優美,遠離工廠,周圍沒有污染源,完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該雞肉色鮮紅、肌纖維結實、味道鮮美,一直來受到市場歡迎。嘉興市王店鎮地處秀洲區南部,土地資源豐富,境內桑園、果 綠色養殖環境.園、庭園(簡稱三園)和雜地眾多,當地農村歷來就有……[詳細]
桐鄉槜李地理標志產品
產品名稱:桐鄉槜李產品產地:浙江嘉興產品特性:形碩大,味道鮮美,每顆槜李果底有一個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產品成分:水,蛋白質,維生素,鈣產品季節:3 月下旬至4 月初開花,4 月上旬萌芽出葉,5月中旬核硬化,7月旬成熟。產品功能:解毒,健胃,消食、活血、化淤、防癌抗癌產品歷史:槜李為李中珍品,它是桐鄉著名的土特產。古代常作進貢帝王之「貢果」,聞名遐邇,槜李原產於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預注曰:「吳郡嘉興縣西南有槜李城……[詳細]
姚庄蘑菇地理標志產品
姚庄鎮位於浙江省嘉善縣東北部,東鄰上海市青浦區和金山區。姚庄蘑菇單季種植面積1000.71萬多平方尺,年產量超過8000噸,是浙北地區最大的蘑菇集散地,姚庄蘑菇暢銷江、浙、滬、閔三省一市,姚庄榮獲「中國蘑菇之鄉」稱號。以蘑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是姚庄農業的主導產業,也是嘉善「白色」產業帶的主導區。姚庄蘑菇種植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全鎮蘑菇種植面積1936萬平方尺,成為浙北最大的蘑菇生產基地。總產量達到15000……[詳細]
海鹽大頭菜地理標志產品
產品名稱:海鹽大頭菜產品產地:浙江海鹽縣產品特性:口味純真,口鮮味足、香脆爽口、略帶一點酸、風味獨特,。產品成分:含維生素C、碳水化物、鈣、磷產品季節:7月下旬到8月下旬間播種產品功能:消食下氣,利水消腫,解酒開胃,增進食慾,解毒,止咳,止消渴。產品歷史:海鹽盛產大頭菜,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作為海鹽傳統的腌制加工蔬菜,仍名聞-滬一帶,享有較大的聲譽,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特別是上海人對海鹽……[詳細]
鳳橋水蜜桃地理標志產品
鳳橋水蜜桃有早、中、晚熟品種,成熟期在7-9月,是嘉興市最大的水蜜桃生產基地,面積達6500畝, 總產量10000噸。 2001年,鳳橋水蜜桃獲省優質農產品金獎,獲嘉興市農博會優質產品稱號。 鳳橋水蜜桃果實外觀艷麗,風味佳美,汁多味甜,具有獨特的香氣,營養豐富,有益於人體健康。每100克果肉中含糖7-15克;有機酸0.2-0.9克;蛋白質0.4-0.8克;脂類0.1-0.5克,各種維生素含量豐富。 ……[詳細]
楊廟雪菜地理標志產品
產品名稱:楊廟雪菜產品別名:雪裡蕻、雪裡紅產品地點:浙江省嘉興市產品特性:鮮嫩、香脆、口味獨特。產品成分:胡蘿卜素、纖維素及維生素C和鈣。產品功效:補腎益氣,順氣開胸、開胃、生津。產品簡介: 雪菜又名「雪裡蕻、雪裡紅」,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纖維素及維生素C和鈣。雪裡蕻,歷史悠久,因冬至種植,春天成熟,無蟲害侵蝕,在雪中生長而得名。本品選用江南杭嘉湖久負盛名的特產——雪裡蕻,經五百年民間工藝……[詳細]
嘉興粽子地理標志產品
亦稱五芳齋粽子。嘉興傳統名點。1939年由馮昌年開設的「五芳齋」創制。現品種較多,尤以鮮肉粽著稱。先將糯米淘凈,拌入優質醬油;鮮肉切成塊,加食鹽、味精、白糖等調料搓勻;再用漂洗干凈的粽葉作外包皮,把糯米和肉塊包紮成長三角生坯,放入鍋內旺火煮1小時後用文火煮熟即成。特點是,粽香濃郁,糯而不爛,油潤鮮美。是滬杭線上久負盛名的方便食品和饋贈親友的禮品。1989年榮獲商業部飲食業優質產品金鼎獎。( 嘉興)……[詳細]
嘉興南湖菱地理標志產品
又名和尚菱、餛飩菱。菱科,一年生水草本。水上葉呈棱形、綠色,葉柄上有浮囊。夏季開花。單生於葉腋;受精後,沒入水中,長成果實。大暑前後成熟。呈半圓形,無角,一側較平,一側較凸。皮薄易剝,淡綠或黃白色。嫩菱質脆,汁多微甜,作水果鮮食。老菱除供食用外,還可制澱粉。( 嘉興)……[詳細]
南湖菱地理標志產品
南湖菱較為特別,因為其它菱一般都有角,而浙江嘉興城南的南湖菱卻是圓而無角,所以又稱「餛飩菱」。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了。這種菱皮薄肉白,鮮甜多汁,清香上口。每年處暑後大量上市,既可生吃,又可熟食( 嘉興)南湖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浙江省嘉興市現轄行政區域內,東經120°31′至120°56′,北緯30°35′至30°58′之間的區域。……[詳細]
蝸牛
蝸牛南湖區余新鎮地處嘉興市南部,自1987年開始從事白玉蝸牛養殖,經過15年來對養殖技術和營銷渠道的開拓,目前擁有蝸牛養殖戶1200多戶,大田面積200畝,溫室8000平方米,年產量達2000噸,是全國最大的白玉蝸牛養殖基地,佔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2001年在全省特色鄉鎮評選中被授予「蝸牛之鄉」稱號。白玉蝸牛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屬高蛋白、低脂肪營養保健食品,據測定,含蛋白質42.9%,各類氨基酸31.2%,其營養價……[詳細]
新當湖鮮蘑菇
新當湖鮮蘑菇平湖市蘑菇生產始於1979年,當時為上海國營外貿出口企業蘑菇罐頭原料的生產基地。近幾年來蘑菇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跳躍式發展。1998年,平湖市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有限公司注冊了新當湖鮮蘑菇商標,與市食用菌技術協會和市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在基地農戶鮮蘑菇銷售中採用這一商標。2002年,平湖市蘑菇栽培面積達624萬平方尺,蘑菇總產量達8165噸,暢銷滬、浙、蘇蔬菜市場。2001-2002年,新當湖牌鮮蘑……[詳細]
新篁檇李
新篁——檇李的故鄉 人們只要一談起珍稀名果檇李,一談起美女西施入吳時經嘉興品嘗檇李的故事,便都眉飛色舞,興奮異常,似乎全都親眼看到美女用她晶瑩如玉的指甲掐破果皮,貪婪地將一顆顆又香又甜的檇李漿液一吮而盡的場景。美果、美女,千年佳話,深深地印在歷史的記憶中,印在嘉禾大地上,讓人回味品嘗,話說千年。 但檇李的原產地在哪裡?人們一直眾說紛紜。其實,檇李的原產地就在嘉興市南湖區新篁集鎮的鄉間。當……[詳細]
宴球
錢塘江魚圓以軟滑取勝,色澤分明,滑嫩鮮美,質感有點像豆腐,味道充滿了淡水魚的鮮甜,堪稱魚圓中的上品!民間傳說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在鹽官吃了一盆錢塘江的魚圓。這盤魚圓油而不膩,魚肉鮮嫩,堪稱上品,乾隆一口氣就吃了個精光。後來那個伙計被請到了北京的御善房。宴球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魚,有白鰱、花鰱、草魚三種,以選用3斤以上的白鰱魚最佳,因為此魚肉細嫩活泛。而白鰱魚有當年、隔年之分,後者為上;又有內塘魚和養殖魚之別,內塘魚為優,因……[詳細]
醬蹄膀
醬蹄膀整個蹄膀外形完整無缺,色澤紅亮,用刀切開後,肉嫩質細,熱吃酥而不爛,看似濃油,實則肥少瘦多,入口不膩,糟香四溢,咸里透甜……在新塍民間,每到冬天家家戶戶都有腌制醬蹄膀的習俗,歷史悠久,所燒制的醬蹄膀系一道江南鄉土佳餚。由新塍洛東羊業專業合作社開發生產的「洛東」牌醬蹄膀選料考究,製作精良。原料嚴格選用本地著名地方豬種嘉興黑豬所產優質肉豬的蹄膀,在冬天適宜的氣溫下經腌、醬、曬等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洛東」牌醬蹄膀……[詳細]
㈤ 杭州的朋友你們好,我想去杭州西湖,嘉興烏鎮玩,最後回溫州,有沒有很好的建議呀
烏鎮:
先坐火車到杭州,然後坐公交車去杭州九堡客運中心,杭州九堡客運中心有車直達到烏鎮的 平均40分鍾一班車 車票28元 1個多小時就到烏鎮了
或者如果你們那有動車去桐鄉的話就更方便了 桐鄉火車站門口 17:30以前都有公交車K282去烏鎮的 30分鍾一趟車 30分鍾到烏鎮汽車站 車票5元 計程車80-100元
飛機到蕭山杭州機場也可以,蕭山機場有去烏鎮的大巴。最晚晚上6點左右,車票48元,90分鍾到烏鎮。
烏鎮是一個古鎮,玩得地方不是很多,但是風景很美。
那裡有矛盾的故居和典型的江南古建築。房子很舊,小橋很多,小河很長,江南美女也不少...
烏鎮東柵門票是100 西柵白天是120 西柵晚上是80 聯票是150
我感覺東柵比較小 這100元的門票不是很值得 西柵很大 也很漂亮
看完兩邊覺得東柵西柵都長得一樣...全是一樣的房子...
所以如果你們想經濟實惠一點就只去看西柵的夜景好了 還便宜 只要80
景點都在東柵和西柵景區里,買了大門票就不用景點票了...
現在東柵不能逃票了,有保安嚴控著,抓到會警告罰款的。東柵早上有清場就是為了防止遊客夜宿那邊,或者是遊客在未開門前偷偷進入。而西柵不可能有類似情況。
個人覺得雖然西柵屬於後期旅遊局改造,但干凈好玩。東柵則有些陳舊亂七八糟的,花一個上午或中下午把那裡的景區都游覽一遍就好了。
也即是說路線的話就是白天玩下東柵 晚上去看西柵
買個聯票是150元
烏鎮住宿推薦的話 你去新浪博客上看看烏鎮有個叫老章的
在西柵,口碑不錯 就在西柵景區外面 不過不是臨水的 其實臨水的也就那樣 晚上烏起碼黑的什麼也看不清楚..
烏鎮西柵章叔叔 你搜這個應該能出來他的聯系方式什麼的...
我6月底去住的大床房,挺干凈的,環境不錯
住在西柵景區里也蠻好的,就是價格太貴了,一般的臨水房要600多,雙人標間估計要1000以上,景區里的
民宿都是旅遊公司統一的 只有一個訂房電話 價格都一樣的
吃飯的話當地沒什麼特別有名的小吃...不過 臭豆腐 丁松糕 手打年糕 荷葉粉蒸肉 味道還可以的~ 還有我在街上買到了一個老太太做的那種糯米飯團特別好吃!反正吃飯別在景區里 有點貴 呵呵 感覺西柵玩是挺好玩的,就是裡面的東西價格不便宜,有點商業化 呵呵
玩烏鎮基本上1到兩天就夠了 還有南柵老街可以去逛逛 不用門票錢的
而且老街上有賣一些雜七雜八的小玩意的 價格不貴~ 質量一般~ 還是值得去淘一淘的
烏鎮的特產的話是三白酒、藍印花布、姑嫂餅、杭白菊
三白酒就是個白酒 我買了兩壇回來老爺子說味道一般 不如茅台
姑嫂餅買了一盒 味道還可以 就是有點膩口 太甜了
杭白菊泡茶喝 味道相當好
基本就這些經驗了~ 別忘了給我分分啊~~
注意事項:
1、在您出行前,請務必帶好有效證件原件(身份證、護照、軍官證等)並檢查是否過期。
2、最好帶著毛巾,洗漱用品賓館里都是一次性的,但是毛巾都是回收利用的。雖然現在都是消毒的,但干凈衛生起見,自己還是帶著毛巾吧。另外記著帶上一把傘以備下雨。
3、如要在當地乘坐非打表計程車,一定要問好價格。
4、無論去哪裡購物,請牢記,景區內部或者景區周邊的東西肯定比外圍要貴很多。
杭州景點其實都比較值得去的
像宋城。不看錶演門票80,看錶演180.
西湖電瓶船上三潭印月(一元人民幣後面的圖案)45元。
除了雷峰塔40,凈寺,虎跑夢泉(泡龍井茶是西湖雙絕)門票15,六和塔門票15,黃龍洞門票15,還有飛來峰和靈隱寺45+30,西溪濕地80,其他基本都免費的了
。
一般來西湖的都看老十景。老少皆宜
蘇堤春曉 三潭印月 麴院風荷 平湖秋月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雷鋒夕照 斷橋殘雪 這些沿著西湖一圈下來你都能看到的 斷橋能看到雪看不到了呵呵
杭州可以從湖濱公交站上車,乘7—K7路(城站火車站-靈隱)票價2元,經過3站到斷橋。具體時間就不規定了呵呵,盡情游覽吧,抵達斷橋並步行1.5km抵達中山碼頭坐正規的電瓶船上島(三潭印月),選擇在花港觀魚碼頭下(船票+上島票=45元/人)三潭印月游覽時間大概1.5小時。花港碼頭下船,游覽花港觀魚,40分鍾。漫步蘇堤一弔橋並前往雷峰塔,大概抵達雷峰塔要20分鍾(門票40/人)如果坐車回來的話,從凈寺(雷峰塔對面)公交站上車 808(1.5元/人)或y7(2元/人)吳山廣場下車,或y6(3元/人)到高銀街下車 。逛著名的吳山廣場。
也可以雷峰塔游覽好後繼續沿湖漫步2.2km 景色仍美不勝收 沿途可以看到杭州三怪之一的長橋 梁祝讀書的萬松書院 紀念五代十國皇帝的錢王祠 還有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這樣你到柳浪聞鶯也差不多五點了 再前行幾百米有個青藤茶樓 可以去感受一下我們杭州的茶文化 看看杭州人是怎麼休閑的呵呵 裡面只需點一杯茶 其餘小吃面飯點心冷飲水果等都有了 自助式 第二天再去河坊街 反正如果你住我說的這些酒店的話 離那裡都是十來分鍾的路 也近的
對了 千萬不要做那種手搖船 80一小時而且得兩小時起 挺黑的搖著搖著就給你搖到湖裡面一個叫毛家埠賣珍珠的地方去了...謹慎啊
給你推薦幾個酒店吧
這些都在湖邊 放心杭州這座城市是圍著西湖展開的 這地段的酒店不是很貴 網上訂的話會便宜點 都在180以下吧
杭州浙航假日酒店 杭州青年路48號
杭州紫羅蘭大酒店 杭州定安路36號
布丁酒店清河坊店 杭州上城區高銀街58號
杭州愛加自助酒店連鎖國際青年旅舍--西湖大道店 西湖大道148號
杭州近湖大酒店 杭州慶春路182號
杭州特產 吃的東西:
藕粉幾乎全國各大超市都有賣的了
推薦 袋包裝的筍干(開袋即食)型 山核桃(手剝) 還有梅菜扣肉 醬鴨等
超市都有賣的 梅菜扣肉這種都是樓外樓做好的 回家開袋即食或者再蒸一下都行
茶葉現在就不要買了 現在買的肯定是陳茶了呵呵
杭州小吃很多 但都屬能讓人吃飽一類的呵呵 比如蔥包檜 大街上就有賣的 兩元一副。相傳岳飛被秦檜夫婦謀害後,杭州百姓人人痛恨秦檜。當年望仙橋邊有家專賣油炸麵食的小店,業主眼見奸臣秦檜天天坐轎,從店前而過,忿恨不巳。一天,他將麵食捏成人形,放入油鍋,邊炸邊喊:「油炸秦檜,油炸秦檜!」別人問他賣什麼?他隨口說:「油炸檜。」從此得名。現在叫蔥包檜了呵呵。還有定勝糕,吳山酥餅,貓耳朵等
杭州特色菜油燜春筍、生炒鱔片、咸件兒、干炸響鈴、杭三鮮、宋嫂魚羹、龍井蝦仁、醬鴨、蜜汁蓮藕、杭椒牛柳、醉蝦、西湖純菜湯...
我已經很努力了,分就給我吧。
㈥ 嘉興的粽子為什麼那麼有名
嘉興粽子,是嘉興著名特產,嘉興傳統名點,具有悠久歷史。嘉興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嘉興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方便,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遊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嘉興粽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孕育了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馬家浜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也是我國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漢唐以來,嘉興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區,被譽為「天下糧倉」。唐李翰在《嘉興屯田政紀績》中雲:「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見清《嘉興府志》記載「唐·李翰的《嘉興屯田政紀績》」)清·嘉興府知府許瑤光重輯《嘉興府志》卷三十三《物產》中提到:19世紀中葉時,嘉興府地區所產的糯米品種就有諸如:白殼、烏簔、雞腳、蝦須、蟹爪、香糯、陳糯、蘆花糯、羊脂糯等三十幾個品種(見清《嘉興府志》「糯米」內容)。同時,嘉興歷史上還是我國重要的商品豬生產基地,肉雞和鮮蛋產量和質量也很高。這些豐富優質的農副產品原料,為發展各類花色粽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這也是後來形成五芳齋粽子獨特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為一種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朝《萬曆秀水縣志》卷一雲:「端午貼符懸艾啖角黍飲蒲黃酒,婦女制繪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於臂。」(見明《萬曆秀水縣志》)明朝《崇禎嘉興縣志》卷十五雲:「五日為端陽節,祀先收葯草,食角黍。」(見明崇禎《嘉興縣志》)。而且,隨著民間習俗的傳承發展,粽子的製作技藝也日漸成熟。明《續修四庫全書》(二一五·子部·譜録類)第111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中「易牙遺意」二卷([明]韓奕撰)卷下雲:「粽子—用糯米淘凈夾棗柿軋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葉裹之。」「又法:以艾葉浸米裹謂之艾香粽子,凡煮粽子必用稻柴灰淋汁煮亦有用些許石灰煮者欲其茭葉青而香也。」(《續修四庫全書》) 到了清代,嘉興民間在清明、端午節食粽的習俗更為具體豐富。清代項映薇著王壽、吳受福增補《古禾雜識》卷一雲:「清明日,攀柳條插戶鈈,小兒女發間綴柳葉。俗競以是日前後上墓祭掃, 五芳齋焚燒紙錢;村人聚觀,分餉角黍。」「重午日,梁間貼硃砂辟邪符,膽瓶供葵花、艾葉,正午飲菖蒲雄黃酒。閨人作蟾蜍袋、蒜葫蘆、金蜘蛛、絹老虎、釵梁綴、健人符;市上篩鑼擊鼓,跳黑面鍾馗、紅髯天師;南湖觀競渡。」「[壽案]是日食角黍,諺雲『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卷三雲:「寒食節,有青團灰粽。鄉人則作繭團,其形如繭,以祈蠶也。立夏節有麥芽團;端午節有端午粽;七夕有饊子、油堆;中秋有葷素月餅;重陽有栗糕,上插小紅旗四面;臘月祀灶有湯團、赤豆飯;新歲有年糕、元寶、壽桃等制。」(見《古禾雜識》內容8至9頁、32頁) 直至清朝末期,嘉興一帶城鄉,每逢過年、過清明節、過端午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不僅自己家人作為節令食品,而且還作為禮品饋贈親友,甚至成為老百姓日常食用的點心食品,在許多城鎮都出現了專售粽子的店鋪。《古禾雜識》卷二雲:「[受福增]禾城四門,風景各殊。昔諺有曰『北門米腳子,南門大粽子,西門叫花子,東門擺架子。』蓋北市向多米行;南市極短,止通鄉儎,無大店鋪,僅見粥糕團小經營,而某家角黍最大,鄉下人競趨之。」(見《古禾雜識》內容25頁)可見,當時,粽子已然成為民間流傳甚廣的美食。 除了傳統習俗對嘉興粽子的流播產生重要影響外,嘉興地區悠久燦爛的點心文化也推動了粽子製作技藝的發展。嘉興粽子受「嘉湖細點」茶食的製作技藝影響頗深。明朝中葉,東吳西浙,飲食豐富奢華,嘉興湖州一帶的茶食品種豐盛而且做得十分精巧細膩,被稱為「嘉湖細點」,馳名江南。周作人《再談南北的點心》一文記雲:「點心招牌上有常用的兩句話,我想借來用在這里,似乎也還適當,北方可以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至清朝末期,茶食品種之多不可勝數,粽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