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外電子商務網站發展的現狀,優缺點及發展趨勢~
世界電子商務網站發展的現狀:
本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網路、通信和信息技術突破性進展,Intern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長並迅速普及,使得現代商業具有不斷增長的供貨能力、客戶需求和全球競爭三大特徵。
在過去的十年中,美國經濟的持續良好發展勢態為電子商務的成長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在全球范圍內,有利的資金市場,亞洲經濟的逐漸恢復,歐洲競爭機制的復甦,以及遍布的創業精神都直接或間接地促使電子商務業在全球范圍成長。網路也刺激著商家,使他們更樂於承擔風險,投資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但即使在美國這樣的電子商務革命領導國家,全部電子商務業,包括B2B與B2C,只佔1999年全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到2003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近7%。目前,世界各國紛紛看好電子商務這塊新大陸,普遍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是未來四分之一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對其經濟的促進將不亞於200年前的那場著名的工業革命。
1、全球電子商務,美國獨占鰲頭,歐洲緊隨其後;
2、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不容小覷 ;
3、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B2B)快速增長 ;
從下面三幅圖,可以簡要了解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就未來電子商務全球發展預測:
1、就經濟發展動力看,國內的電子商務前景最好,任何產業發展,市場動力是第一,進入2015年後。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內向標;
2、從世界經濟格局看,歐、美、日、韓、新加陂、澳大利亞、中國等世界發達國一定是走在電子商務前列,也將帶領全球電子商務奔跑50年,甚至100年。
② 綜合分析電子商務發展宏觀環境
電子商務市場環境:
當下我國的電子商務正呈現出一個良好發展的態勢。近年來回,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利答用網路優勢,快速形成自己獨特的商業發展群體。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潛力,主動投身到電商競爭的熱潮之中。
隨著電子商務單位數量的增加,電商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越來越多的電商商家被逼進入價格大戰。規則上的漏洞、不完善的網路法則和網路本身所具有的弊端,讓惡性競爭變得難以控制。
(2)電子商務在國外的環境分析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的形成與交易離不開以下四方面的關系:
一、交易平台
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以下簡稱第三方交易平台)是指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為交易雙方或多方提供交易撮合及相關服務的信息網路系統總和;
二、平台經營者
第三方交易平台經營者(以下簡稱平台經營者)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並領取營業執照,從事第三方交易平台運營並為交易雙方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三、站內經營者
第三方交易平台站內經營者(以下簡稱站內經營者)是指在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上從事交易及有關服務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③ 電子商務的國內外法律環境有哪些
電子商務指的是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版種商貿活動。 電子權商務可以通過多種電子通訊方式來完成。現在人們所探討的電子商務主要是以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NTERNET來完成的。尤其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日益成熟,如柒月柒電子商務中心是真正的發展將是建立在INTERNET技術上的。
④ 電子商務的外部環境有哪些
電商行業外部環境分析
一、國家電商發展戰略
近年,政府出台了一些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和政策舉措,列舉如下。
戰略規劃十二五規劃:
將電子商務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措施
商務部:商務部於2013年11月21日發布了《促進電子商務應用的實施意見》,並推出十大措施促進電商發展。
海關:2013年,海關全力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積極探索適合跨境電
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政策和監管措施,提出了一般出口、特殊區域出口、直購進口和網購保稅等4種新型海關通關監管模式。
江蘇省:江蘇省商務廳鼓勵示範城市在相關政策、法規、稅收發面先行「試水」,建立完善的產業政策體系、公共服務體系,以及產學研用協同機制。
浙江省:浙江省、市、縣(區)
三級政府機構已准備在2014 年推出電子商務專項資金,扶持產業發展;浙江省政府先後已出台了 3 個電商方面的專門文件。浙江省還將在電商人才培訓、行業統計、電商標准體系建設及電子商務立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上海市:上海市電子商務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已經推動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電子商務和新型貿易現代化專項工程實施管理細則》、《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創建工作指導意見》等配套政策,為相關企業「觸電」提供了完善的機制和政策保障。
廣東省:省政府2012 年以來提出《廣東省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和《關於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見》。
二、中國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電商發展狀況中國整體發展狀況
交易規模: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0.2萬億,同比增長29.9%。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8.2萬億元,同比增長31.2%。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同比增長42.8%。
區域分布:
排在前十的省份分別為: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湖北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
從業人員:截止2013年12月,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235萬人。目前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1680萬人。
細分領域:2013年電子商務市場細分行業結構中,B2B電子商務佔比80.4%;網路零售交易規模市場份額達到17.6%;網路團購佔比0.6%;其他佔1.4%。
長三角發展狀況
上海市:2013年上海電子商務交易增速明顯,交易額突破10000億大關,佔全國交易總額的10%,同比增長高達35%。其中,網路購物(B2C/C2C)交易額1928 億元,同比增長74.5%。B2B交易額8632億元,同比增長28.6%。與其他省市網路購物交易額占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的「大頭」相比,上海電子商務在B2B上的優勢顯然更明顯,B2B的交易額佔比超過八成。因為隨著製造業服務化進程加快,製造業成為上海電子商務應用的最大行業,鋼鐵、有色、化工、汽車等大宗商品電商平台貢獻度逐年增高。2014年,上海將繼續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步伐,著力聚焦大數據應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浙江省:2013年,浙江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網路零售總額3821.25億元,同比增長88.48%;全省在第三方網路零售平台開設各類網店約139萬個,同比增長54.44%;網路零售過億的企業達100多家。近年來,在浙江省政府的政策引導推動下,浙江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應用程度不斷普及,經營業態日益豐富,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浙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誕生了阿里巴巴、淘寶網、網盛生意寶等國內外知名電商企業。2014年,浙江將組織5000家實體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杭州市是「中國電子商務之都」,擁有全球最大的B2B 平台、C2C 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及一大批全國領先的行
業電子商務平台,浙江也因此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大省。
江蘇省:江蘇省是中國經濟發達的省份之一,也是較早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地區。依託長三角的地緣優勢和發達的水運網路,江蘇省一直是外貿大省,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國內國際貿易開辟了新的發展道路。線下與線上交易起頭並進,是江蘇發展電子商務的一大特色。這種線上線下的模式支持購物中心、連鎖企業建立有實體支撐的網路交易平台,銷售渠道更加開闊。為提高產業集聚能力,省廳鼓勵建立中心商區電子商務公共平台,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綜合的軟硬體基礎設施和專業化服務。
截至2013年,江蘇農業電子商務平台數量已超過9000個,開展電子商務的市場主體達到3856個,通過上網發布信息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金額3252480.8萬元,通過第三方平台開設網店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金額1322495.1萬元、通過自建營銷網站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金額1115500.8萬元,合計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金額5690476.7萬元。
珠三角發展狀況:
廣東省:2013年,廣東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萬億元,增長33%;廣東商家在天貓上的交易額突破600億;天貓「雙十一」廣東以33.748億元的總成交額勇奪「中國網購第一大省」。電子商務的熱潮掀開了一個新的消費時代,成為刺激社會消費必須依靠的蓬勃力量,更成為推動廣東消費興旺的生力軍。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並大力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著力強化電子商務基礎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提升研發創新努力,不斷加強推廣應用,特別是在2012年8月以來組織實施了廣貨網上行的大型活動,大力培育電子商務平台,推動傳統企業上網觸電,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廣東省電商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但是大平台不多。而廣東電商企業的發展也將逐漸由粗放增長走向國外成熟的發展模式,由價格戰逐漸走向以服務為主導的增長方式,注重顧客體驗,提升管理效率。
三、電商發展趨勢
世界各地電商發展趨勢和市場競爭特點
1.移動流量和銷售將繼續增長。在2014年,在線流量和通過移動設備下訂單的總數的比例在全球的每一個市場都將增長。
2.品牌廠商將越來越多地指望市場進行在線銷售。2014年,品牌廠商將繼續向市場遷移以擴展其在線市場份額和比較快地實現營收增長。
3.全球各地的零售商需要規劃關鍵的在線購物日期。向新的全球市場擴張的美國和歐洲的品牌廠商必須像在自己的家鄉市場一樣規劃關鍵的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日期。
4.隨著廠商和零售商為品牌廠商提供新的優惠條件,進入新市場將更加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品牌廠商向新的全球市場擴張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將成為一個單個的聯絡點。
⑤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在世界處於什麼地位
我國電子商務尚處於「 初始探索階段」。電子商務乃是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商務活動框架,其發展對與之相關的法律、政策、技術規范以及企業家經營意識和知識儲備等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提出我國電子商務的基本框架,至於何時出台,目前尚無時間表。對這一十分緊迫而艱巨的工作,國家將統一規劃,嚴格標准,創造環境,保證電子商務有序、健康地發展。
我國目前電子商務方面「總體上處於落後的地位」這一現實,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要成為21世紀世界貿易大國、強國,就必須順應潮流,創造條件,建立和發展我們自己的電子商務。實際上,由外經貿部國際電子商務中心(CIECC)主辦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正是我國第一次大規模的電子商務實踐,而由該部牽頭實施的「國家金關工程」,則正成為我國電子商務建設和發展的排頭兵。
國家正在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對外經濟貿易和相關領域的標准化、規范化、科學化、網路化管理的國家信息化重點系統工程,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基石。
當前中國不少有識之士呼籲進一步抓好我國電子商務的試點、示範工程,探索有關的體制、規范、標准和相應的法律法規。
據了解,作為國家信息化重大工程,「財稅經貿聯網工程」的實施,對於加強我國經濟領域的宏觀調控,提高財稅經貿領域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⑥ 電子商務環境分析(社會環境,職環境〔現狀,發展前景,地區發展情況,用人單位要求〕)只要300字。好的
縱覽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各個地區發展情況並不平衡,歐美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程度遙遙領先其他地區。亞洲地區作為後起之秀,發展速度較快,市場潛力也比較大,是全球電子持續發展的地區。從平均每個用戶的網路購買支出來看,美國高居榜首是中國的50多倍,從用戶規模增長預期來看,中國和印度的網購用戶規模潛力驚人。
1 電子商務市場簡析
縱覽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各個地區發展情況並不平衡,歐美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程度遙遙領先其他地區。亞洲地區作為後起之秀,發展速度較快,市場潛力也比較大,是全球電子持續發展的地區。
從平均每個用戶的網路購買支出來看,美國高居榜首是中國的50多倍,從用戶規模增長預期來看,中國和印度的網購用戶規模潛力驚人。
從交易額方面來說,據有關機構數據顯示,2012年世界網路零售交易額達到1.09萬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21.1%。國內專家近期預測,2014年電子商務消費額將達到2萬億美元。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簡析
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4.5萬億,同比增長22%。其中,B2B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8萬億,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5131億元。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6萬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B2B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9萬億,同比增長29%。整體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為3492億元,而截止到12月,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突破8000億大關達到8019億元,同比增長56%。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交易額為6.25萬億元,同比增長27%;網路零售交易規模達1.32萬億元,同比增長64.7%;網路團購等其他領域也呈現增長勢頭,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景依然樂觀。
電子商務主要的業務模式是什麼?
從電子商務的三種業務模式來看,B2B依然是電子商務市場的主旋律,B2B交易額佔中國電子商務總體交易額的89.5%,達到21480億元;而B2C交易額占整體交易額的7.4%,達到1776億元;C2C交易額佔3.1%,達到744億元。整體業務格局的最大變化在於B2C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市場分析三種業務模式所處的細分市場,B2B市場中阿里巴巴和企匯網等垂直B2B平台體現了巨大發展動力。
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趨勢
1、政府加強引導性和投資
政府近些年來逐步加強了在了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引導性投資,用以改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投資環境,今年企匯網聯合鄭州市政府和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巴巴鄭州產業帶,做為阿里巴巴鄭州產業帶的運營商,企匯網意在利用阿里巴巴獨有的電子商務資源優勢,為鄭州優質企業搭建現代化的交易平台,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從而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2、物流平台逐步崛起
從電子商務市場支撐體系建設看,一方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將有巨大發展,平台信息服務能力將顯著提升,同時更多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會加入物流體系建設的行列中,物流平台也會逐漸搭建,物流服務商將面臨洗牌。
3、B2B仍是主流
未來10年,中國將有70%的貿易額將通過電子交易完成。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增長潛力巨大。此外,由於電子商務向行業的滲透將更加深入,加之B2C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加強,B2C市場的份額將呈現明顯的擴大趨勢。更多行業信息你可以去前瞻網查閱!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望採納謝謝
⑦ 電子商務職業環境分析怎麼寫
縱覽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各個地區發展情況並不平衡,歐美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程度遙遙領先其他地區。亞洲地區作為後起之秀,發展速度較快,市場潛力也比較大,是全球電子持續發展的地區。從平均每個用戶的網路購買支出來看,美國高居榜首是中國的50多倍,從用戶規模增長預期來看,中國和印度的網購用戶規模潛力驚人。
⑧ 電子商務職業環境分析
電子商務一般使用在於淘寶、京東這個環境中。如果有專門做電商的品牌站就另外考慮。相對來說並知道怎麼跟你說了。
⑨ 國外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北美的現狀
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約4000多萬Internet用戶,占總人口的20%多。目前,Intern et網站的數量約有2000萬個。在1996年1月,網站數量僅有約20萬個;到1996年底,網站數量增加了約十倍達到200萬個;1997年仍然保持了這個速率。主幹網的速率為622M,有9個大節點。每個節點下掛幾個一級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每個一級ISP下,又掛幾個二級ISP,直至最終用戶。用戶的速率一般是56Kbps或33.6Kbps/28.8Kbps。現在有些地方已開始使用Cable
Modem,速度達500Kbps,許多地方已開始試用ADSL,速度達1.5Mbps。每個月用戶要交給ISP的費用大約為15加元(相當於人民幣90元),而且不限制通信量,服務很好,大部分ISP聲稱24小時×7天的技術支持。ISP出口到上一級ISP的速率一般為一根或多根T3(45Mbps)或T1(1.5Mbps)。一根T1線包月大約5000元人民幣,一般標準是掛300個左右的終端用戶。
大體上講,Internet的發展,從近年起有了爆炸性的發展,應用面遍及各行各業。縱觀美國Internet的歷史及展望未來,筆者認為,從Internet的應用角度看,可販種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電子郵件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認為從70年代開始,平均的通信量以每年幾倍的速度增長。比如,筆者在1996年發了大約200個電子郵件,1997年則有約1000個電子郵件。
第二階段,信息發布階段。從1995年起,以Web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發布系統,爆炸式地成長起來,成為目前Internet的主要應用。
第三階段,EC(Electronic Commerce),即電子商務階段。EC在美國也才剛剛開始。之所以把EC列為一個劃時代的東西,筆者認為,是因為 Internet的最終主要商業用途,就是電子商務。同時反過來也可以很肯定地說,若干年後的商業信息,主要是通過Internet傳遞。Internet即將成為我們這個商業信息社會的神經系統。
三個階段開始的三個應用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高速擴張中。電子郵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著目前的信件、一定程度上的電話和傳真;信息發布功能已經取代了一部分的報紙、電台、電視台的新聞發布功能,幾乎所有重要的報紙都有了免費的電子版本供查閱。許多日常工作,尤其是情況信息的搜集,通過一個滑鼠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免去了出差、長途電話、傳真、郵寄等過去是必須的動作,這些已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
由於Internet對社會資源的巨大發揮和節約,美國政府在促進Internet的普及和發展上,不遺餘力,總統、副總統親自上陣。比如,在Internet商業活動還不充分時,政府出錢使Internet免費運行,直至近年在Internet走上軌道,能自行良性快速發展壯大時為止;還規定美國政府的各個部門1997年必須在Internet上購買不少於450萬件的商品,把指標分散開來,分配到政府各地和各部門,以培養在Internet上購物的習慣和環境。1997年5月份,柯林頓公布了一個政策,即Internet-Tax-Free-Zone(Internet免稅區),即在全球范圍內,通過Internet網所購、銷的商品不加稅,包括關稅和商業稅。這個政策已得到加拿大、日本、歐洲等國的不同程度的支持。所以,Internet免稅區,可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意義極其寬廣和深遠。
總而言之,在美國和加拿大,一場歷史上最重要的技術革命--以Internet為綱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席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且其變革的速度之快,其影響之大,其涉及面之廣,無可比擬。
亞洲電子商務發展狀況
新加坡企業調查揭示: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不容小覷
作為最具高回報及商業機會的區域,亞洲電子商務發展一直受到信息技術和商界人士的關心。1993年至1996年,亞洲Internet網站數目激增137%。有調查預測,到2001年,亞洲國家應用電子商務的貿易額將達300億美元。由此可見,亞洲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容小覷。
以新加坡為例,Price Waterhouse曾於1998年進行一項專題調查,訪問了83家主要的商業組織,調查結果顯示電子商務的應用主要圍繞電子交易和市場推廣,其中尤以電子數據交換(EDI)和網上廣告為主。而電子郵件及網站是它們在Internet上宣傳的主要工具。另外,網上智能卡繳款及電子轉賬服務也正在成為公司下一個信息技術發展項目。可見,從數據往來至交易程序都將以Internet為平台,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值得關注。
各行業趨向網上銷售網上EDI逐漸普及
事實上,邁入1999年,網上銀行服務(Internet Banking)已成為業界不可或缺的服務,不少大銀行不但有網站,而且還提供網上轉賬和查詢賬戶的功能。而零售及娛樂事業也大量應用網站從事訂購服務,如大型超級市場、花店、唱片公司等。在商務方面,貿易商也利用Internet進行交易及報關工作,使Internet EDI活動逐漸成為工商業的信息科技應用趨勢,並取代傳統的EDI網路和服務。與此同時,金融投資也正在向網上電子交易發展,這有助於簡化交易程序及增加市場信息透明度。
調查發現,公司發展電子商務是為了提高客戶服務及競爭力,而以增加收入為目的者只有20%弱。再者,大多數公司還不知道發展電子商務的成本,而且20%的公司認為需要10萬~50萬美元。
用EDI未必會降低成本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網站上提供服務及產品信息,無疑有助於客戶方便地掌握更多的資料。而電子商務的最大優點,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及突破時間和地區界限。至於成本降低及收入增加與否,就要看應用電子商務的策略和營運之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服務素質及效率必能高出同行。在成本方面,從專業角度評估,應該在13萬~15萬美元以下,因為其中的軟、硬體和人手其實可沿用現有的部分資源,關鍵是要有一個熟悉電子商務的專業人員帶領,使之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及人力資源發展網上業務。
最大的開支是系統維護
有意發展電子商務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公司認為維護及後勤系統是電子商務的最大開支,其次便是保安措施。事實上,調查結果證明了這一看法的正確性,電子商務依賴網站伺服器甚至需要公司的Intranet相配合,涉及的軟硬體不少,而除了硬體的保養成本外,維持網站運行的人力及管理資源和不斷的服務改善工程也是一筆主要的花銷。
因此,在進行電子商務前,項目管理者、供應商和管理層應有充分的溝通,並且做好計劃預算,以便在電子商務發展時能在技術及成本關系中得到最大的效益。尤其是考慮網站連接上公司Intranet或資料庫時,在技術工作中所費時間甚多,而且可行性往往是最大難關。一旦預算失敗,應用不了現有的信息技術資源,就可能損失不少的資金及時間。
日本推崇電子商務
過去,日本的計算機化主要用於生產過程的優化以及在公司中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現在的結構已經不適應經濟的發展,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大大削弱了。由於這些原因,日本迫切需要改變現在的系統。作為這種結構性改變的工具之一,電子商務被日本政府和私人機構推到了顯要位置。
在這種環境下,根據企業界的要求,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國際經貿部積極同私人機構合作,在日本經濟的每一個商務活動中開展電子商務的促進計劃。
日本國際經貿部對電子商務進行了分類,把商家和客戶之間的電子商務稱作客戶電子商務,把商家和商家之間的電子商務稱作公司電子商務,並在1994年,准備了總計2億5千萬美元的預算。接著,他們為19個客戶電子商務項目分配了8千萬美元的預算,為26個公司電子商務項目分配了1億7千萬美元的預算。
在客戶電子商務方面,日本現在有超過50家的本國銀行准備採用SECE(安全電子商務環境)協議。在公司電子商務方面,日本已經發起了一項稱為CALS的計劃,以實現從研究發展部門到生產部門之間的過程數字化。在這個計劃中,大量書面工作和商業過程被計算機的程序所代替,大大降低了費用,縮短了時間。
在客戶電子商務方面,在開放性網路如Internet上進行電子交易必須做到安全可靠。而
SECE實現了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進行日本式的商務活動。1997年10月,由富士通、日立和NEC聯合成立了日本認證服務有限公司以提供這種頒發電子認證的服務,現在已開始這項服務。
1996年,日本成立了電子商務促進委員會,簡稱ECOM,有251家公司或機構參加了該組織。此後,ECOM在諸如電子授權認證和電子預付款或"ECOM現金"協議等領域制訂了規劃和模型協議。這個授權認證規則得到了美國國家標准和技術研究院(NIST)及OECD的高度評價,並被指定為共同的全球規劃的主要基礎。因此,電子商務計劃通過一些私人機構的努力得到了較大發展。
日本的電子商務促進計劃採用了以下規則。首先,知識產權由發起這個計劃的政府和公司共享;其次,對參與公司的選擇是一個開放過程,一些外國公司實際上已經參與進來;第三,零售商通過提供系統服務來支持這個計劃;第四,每一個計劃有2年的時間框架。通過採用以上這些規則,這些計劃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
⑩ 電子商務國外的現狀分析
亞太地區仍然是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集聚區和先行地,網路零售增速高達25%
從區域來看回,亞太地區答仍然是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集聚區和先行地。自2013年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市場以來,其年均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
據eMarketer統計,2019年亞太地區網路零售增速達到25%,高於全球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並高於其他地區。在全球網路零售增速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六個國家來自亞太地區,即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菲律賓、印度。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競爭及企業競爭策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