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紡織企業如何做電子商務
紡織企復業,近95%都建有自己的制網站;
大概80%的企業曾加入btob貿易網站,其中的60%是大型btob網站會員;
有一些大型的紡織公司還建立了專門的電子網路業務部
更有一些個人會利用博客、論壇、qq群、郵件群發等先進的網路知識為自己加油
電子商務的總額占紡織企業總營業額的多少?不一定,因為各家企業運營方案不一,據我了解的幾家,一般都佔20%左右
並且呈上升趨勢
② 服裝紡織行業開展電子商務有哪些優勢
服裝紡織行業開展電子商務有以下優勢:
一、服裝紡織行業電子商務內市場由「量變」轉向「容質變」 。
二、在電子商務發展的大背景下,服裝紡織行業進入「大企業」發展時代 。
三、新興市場和新的消費模式浮出水面。
③ 為什麼紡織品和電子產品做跨境電子商務比較多
中國的紡織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和手工藝品廣受俄羅斯消費者的歡迎。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讓潛在的俄羅斯買家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中國產品。
④ 紡織行業究竟是做國內電商還是跨境的電商
答:紡織行業是中國的重要產業。紡織產品銷售主要是國內市場。而且電商渠道也主要在國內。所以是做國內電商更合實際。
紅樓怡蘭 電
⑤ 互聯網+紡織產業 會裂變出哪些新能量
傳統市場形態轉型怎麼做?
跨境電商這塊蛋糕怎麼搶?
時尚創意產業平台怎麼建?
編者按:擁抱新常態、迎接挑戰、搶抓機遇,在紹興,涌現出了許多引人關注的發展「風口」。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走風口」——新常態、新舉措、新發展討論活動特別報道,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傾聽各方對策建議,尋找新亮點、新思路。
核心提示:作為年成交額1238億元的專業市場,輕紡城既是柯橋的輕紡城,更是紹興的輕紡城。輕紡城對整個輕紡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0年前,柯橋區(原紹興縣)提出中國輕紡城「二次創業」時,國內多雙眼睛盯著「亞洲第一」這把交椅,同類市場風起雲涌,一個個「輕紡城」拔地而起,幾乎每個「輕紡城」都宣稱要成為「業內航母」,在規模、環境、服務等方面超越柯橋。中國輕紡城的「二次創業」,針鋒相對地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徑:以市場為主軸,通過其升級發展來帶動整個紡織業的提升。
10年來,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一個個升級換代了,市場成交額年年增長,紡博會升格為國家級展會,還建起了創意基地,創辦網上輕紡城……依託「二次創業」,中國輕紡城繼續保持著領先優勢。隨著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輕紡城也面臨著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的問題。
今年初,柯橋區提出了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的口號。那麼,「三次創業」應該設定什麼目標?選擇什麼樣的路徑?
傳統市場面臨新挑戰
新挑戰一:
多數紡織企業
還熱衷於傳統貿易
傳統市場已觸及「天花板」
浙江凡特思紡織品有限公司是柯橋區外貿出口額位居前三的面料企業,年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今年春季紡博會期間,公司要了200平方米的展位,是所有參展企業中展位面積最大的一家。
生意做得這么大,但沒有一筆訂單是通過電商平台做成的。「我們不做電商。」董事長傅光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結識新客戶,主要靠參加展會或者老客戶介紹等傳統方式。
柯橋區另一家外貿大戶——浙江紅綠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也不做線上業務。公司副總經理黃新明解釋,主要是擔心花型被仿冒。公司有一支花型設計師隊伍,依仗花型設計優勢,外貿業務才做得順風順水。
黃新明的擔憂,也正好詮釋了「網上輕紡城」的窘境。網上輕紡城是政府主導的全國最大的紡織品電子商務平台,擁有11個線上虛擬市場,手機客戶端與Web版也已上線。雖然起步比較早,推廣力度也不小,但本土企業入駐的積極性並不高,在線交易額去年為112.72億元,與傳統市場的實體店交易額相比仍是「小兒科」,與省內的義烏小商品市場也沒法比。
「網上輕紡城」負責人丁建軍認為,傳統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至今還存在不少誤區,有的尚不懂得具體如何開展電子商務,有的錯誤地在零售平台上賣中間產品,不知道如何開展B2B(企業對企業)交易。
其他電商平台又如何呢?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紹興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柯橋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有500餘家,但柯橋有自營出口企業3400家左右,跨境電商貿易的企業佔比僅為14.7%。
一方面,多數紡織企業還熱衷於傳統貿易;另一方面,傳統市場的發展已觸及「天花板」——硬體設施都升級改造了,再翻新也翻不出花樣了。
新挑戰二:
本地布商摸爬滾打多年
但始終難進入「核心采購圈」
作為國內紡織品交易市場的晴雨表,「中國·柯橋紡織指數」一直保持對中國輕紡城市場行情的監測。近3年來,紡織品的價格指數、總景氣指數總體呈現緩緩下滑走勢。硬體設施升級改造的帶動效應,在逐漸式微。影響指數波動的,最終還是供求關系。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與供求關系相關的要素變化,無一例外地傳導到了中國輕紡城。2014年,外部環境多變就直接拖累行情,各類突發狀況對紡織品貿易帶來不小沖擊。如盧布貶值,產品出口俄羅斯的紡織企業損失慘重;紡織品上游輕紡原料價格的低迷,成為原料市場行情無力支撐的重要因素。
如今,「中國·柯橋紡織指數」伴隨輕紡城「二次創業」已滿7年。其間,經歷了中國紡織業由持續高速增長的階段逐步轉向平穩增長。在近期的一次調查中,96.59%的市場受訪者認為,指數與市場行情基本符合。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輕紡城的熱度在下行,迫切需要通過產品自身的創新和升級,來提升競爭力。
然而,中國輕紡城的產品競爭力、影響力,這幾年來並沒有取得長足進步,想再上一個檔次步履艱難。「雖然我們摸爬滾打多年,但始終沒有進入『核心采購圈』。」傅光懌說,到中國輕紡城采購的基本上是中間商、代理商,真正的大牌企業、處於決策層的「核心采購圈」,他至今還接觸不到。能跟這些大老闆們喝茶、打高爾夫的,是日本人、韓國人。在傅光懌看來,與真正的大牌企業建立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才是實力強、有影響力的表現。
浙江大學教授孫家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印染、紡織等傳統行業,這幾年來,轉型困難還是比較大,缺資金、缺項目。企業很想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科技含量,可是不知道從哪裡入手。比如黃酒企業的下腳料——酒糟,可以提煉生產化妝品,國外已經有企業在轉型做這個事情了,但紹興的企業還沒有。
「傳統專業市場從長期來看必然會衰亡,轉型專業市場或許至少可以承載10年。」浙江工商大學趙浩興教授在柯橋春季紡博會期間應邀出席「紡織電商趨勢發展論壇」時,作了題為《互聯網時代的商貿企業模式轉型及營銷創新》的演講。他認為,傳統專業市場的乳酪已經變質,輕紡城商戶唯有主動尋求出路才能生存。未來10年,80%的商戶將消失。此話也許有點危言聳聽,但點出了輕紡城面臨的挑戰。
抓住互聯網,就是抓住機遇
觀點一:
紡織產業要擁抱互聯網
夏令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也是我國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柯橋紡織行業要抓住機遇,加快融入「互聯網+」行動當中,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紡織服裝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引導紡織服裝企業運用互聯網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
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機遇,柯橋紡織行業要推動互聯網應用,重點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加快突破技術瓶頸,實現核心技術與裝備自主化,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優勢;要創新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和供應鏈管理,改造傳統製造及流通模式,更好更快地適應市場消費變化。
俞建勇(中國工程院院士):
擁抱產業變革新趨勢是產業成功轉型的關鍵。作為傳統產業,柯橋紡織業要轉型升級,不僅要裝上智能化、數字化的內核,更要展開「互聯網+」的外延。這里的「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互聯網+紡織產業」,即利用互聯網的透明、高效、互動等特徵,改造現有紡織產業,提高其既有生產效率,乃至創造、產生新的經營模式。
曹學軍(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
互聯網為紡織行業帶來了重大機遇。紡織行業大力推動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紡織行業的融合發展,可大幅提升行業協同創新、精準製造、精細管理的水平,優化供應鏈,推動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的步伐。
柯橋紡織行業在推動互聯網應用時,一要強化技術基礎,推動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設備的開發,圍繞智能製造設計的生產裝備智能化,加強自主創新,密切跟蹤信息技術、工業雲計算等技術動向,形成互聯網特色應用技術系統,這將是大力推動紡織行業智能製造的關鍵。二是加強試點示範,根據紡織服裝不同行業的特點,組織開展個性化定製,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服務的示範,擴大智能製造在紡織行業的應用推廣面。三是培育行業服務平台,提高行業互聯網應用能力,大力培育行業性的系統服務商,提供信息化應用與系統化解決方案,為廣大紡織服裝企業應用互聯網提供服務。四是實現消費方式的變化,擴大電子商務的應用,支持建立行業性電子商務平台,鼓勵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優化采購、分銷體系,提高企業經營效率,鼓勵企業用好線上線下渠道,拓展生產經營的新模式、新業務。
孫家禎(浙江大學教授):
「互聯網+」時代,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傳統行業要跟國家的主流接軌,重新布局,把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格局理順。
殷珊珊(蘇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博士):
設計師選面料和面料企業,第一看「獨特」,面料本身的創新性和獨特性可激發設計靈感;第二看「合拍」,企業哪怕本身創新設計能力不足,只要能靈活快速地生產出設計師需要的面料,也是受設計師青睞的。而如何讓企業的面料生產變得靈活快速,怎樣利用互聯網去接觸更多設計師,並融入到生產銷售環節中去,是面料企業值得深究的一個問題。
觀點二:
打造新生態專業市場
趙浩興(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浙江現代商貿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專業市場還能走多遠?10年後還有紹興中國輕紡城嗎?這是個現實而令人困惑的話題。
馬雲的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他的「電子」應用,而是提供了一整套基於電子商務平台的「客戶解決方案」,實現了一大堆小微企業客戶的營銷解決方案和數以億計的消費者的便捷購物解決方案。這一點,在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時,特別具有借鑒意義。
他認為,「互聯網+」時代,傳統專業市場轉型勢在必行。新生態專業市場將是森林型的生態,而非草地式生態。在專業市場新生態里,輕紡城商戶必須成為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樹才能分享陽光。
如何才能成為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樹?在這個全球化、網路化的新商業時代,講電商、用電商,必須先懂得它的內涵與本質。電子商務的本質是什麼?是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網路市場的切入?是電商平台的進入?不!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務」。而商務的本質就是與客戶溝通交流基礎上的客戶滿意,從而達到業務發展的目標。因此,客戶認同和忠誠是商務的核心目標。凡是做電商較為成功的企業,都與這些企業擁有客戶至上的營銷理念、精準的市場定位及營銷策略、高品質的產品質量保障、全程化的售後服務、快速的客戶響應機制等有關,他們用做實體市場的態度運營「虛擬」的網路市場,他們往往重視客戶體驗和客戶購後的口碑分享。
陳國建(柯橋區商務局商貿服務科科長):
「互聯網+」時代,跨境電商必然會創新傳統的貿易方式。雖然電子商務不會取代傳統貿易,但傳統貿易如果不「觸電」,未來就一定會被淘汰。如專業買家的角色在分化,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這樣的層級,越來越模糊,訂單變得多邊化、直接化、小批量、高頻度。訂單的「碎化片」,在逐步改變國外采購商和消費者的購買方式,也必將取代傳統外貿「集裝箱」式的大額交易。
輕紡城「三次創業」的目標和路徑
市、區兩級政府扶持
共同提升輕紡城「三次創業」
中國輕紡城「獨領風騷」20多年,依託的是紡織製造業集群優勢、中國輕紡城面料市場優勢和合全區之力的政策優勢。
2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輕紡城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面對新挑戰和新機遇,今年年初,柯橋區提出了推進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的構想。
在今年的紹興兩會上,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俞志宏在參加柯橋區代表團審議時表示,輕紡城既是柯橋的輕紡城,更是紹興的輕紡城。輕紡城對整個輕紡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輕紡產業規模以上產值超過3000億元,輕紡城這個市場窗口,市委、市政府只會越來越重視。他注意到,柯橋區提出輕紡城要「三次創業」戰略非常好。市、區兩級政府肯定會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提升中國輕紡城的「三次創業」。
從提出「三次創業」的口號至今,已過去數月。
5月19日,記者從柯橋區有關部門獲悉,由區政府辦牽頭的「三次創業」前期調研已近尾聲。接下去,將對各方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整合和討論。預計下個月就將形成方案,「發令」實施。
「三次創業」的目標和路徑,可以從各有關部門的前期調研中窺得一二。
柯橋區中國輕紡城建管委把發展電子商務寫入了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計劃:制定實體市場和電子商務有機互動發展的專項規劃和扶持政策,加快推進「網上輕紡城」開放式改造,引進戰略投資方,推進「網上輕紡城」的高速發展;同時開展萬名電商培訓,培育壯大電商隊伍。
柯橋區商務局認為,未來跨境電商交易中,B2B(企業對企業)交易仍然會是主流。柯橋區要做大跨境電商規模,應該著重解決交易平台單一、電商大數據欠缺、電商人才匱乏等瓶頸問題。建議近期盡快引入跨境電商第三方服務平台(如阿里巴巴「一達通」綜合服務平台),中長期完善「網上輕紡城」的跨境電商服務功能,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通關、結匯、通稅及配套的物流、金融服務。
柯橋區科技局調研了時尚創意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初步把創意基地建設成為影響國際、領先國內的紡織創意產業高地的目標。具體來講,就是園區布局基本完善,創意人才加速集聚,創意企業形成規模,平台活動日益成熟,品牌創新加速增加。如創意企業的產值力爭達到20億元;工業設計企業的設計服務總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30%以上等等。同時,列出了做大做強平台、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尚企業、打造國際影響力的時尚品牌等具體應對措施。
柯橋區會展辦提出,進一步辦好辦精紡博會,引進、舉辦更多產業類展會和重要會議、賽事,將柯橋打造成為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紡織類會展中心和長三角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會展城市。力爭到2020年,年舉辦各類展會30個以上,新引進國家級展會(會議)和全國性賽事各兩個;年展覽總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以上……
企業爭相「觸網」
用新舉措去找新動力
每一個與時俱進的紡織企業家都已無法忽略互聯網的巨大潛力,每一個直面挑戰的紡織人都在尋找驅動業務發展的新動力。
最近,在紹興依喜歐紡織品有限公司里,一筆發生在去年12月份、出口額共計9080美元的跨境電商貿易,採用阿里巴巴支付結算工具「一達通」支付貨款,由「一達通」代理完成了報關和結匯手續,並獲得了7899元人民幣的退稅款,成為柯橋區首筆跨境電商出口退稅企業。
「依喜歐」成立於2009年,主要經營有機棉、竹纖維、色織布等,其中有機棉占目前公司出口量的80%。「依喜歐」利用「一達通」和全球貿易商開展合作,降低運營成本,2萬~3萬美金的小訂單業務得到快速發展,2014年企業全年貿易總量增長達80%。
「煒天針織」的項湯祥,前不久開始在「網上輕紡城」經營時裝面料。這是他與「網上輕紡城」第二次合作。就在一年前,項湯祥在「網上輕紡城」經營坯布,「觸網」一年,收獲了1300多萬元的訂單銷售。
⑥ 紡織電子商務模式有哪些
阿里巴巴,全球紡織網,中華紡織網,惠聰網,中國面料網等等
⑦ 紡織行業發展前景
中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是紡織產業鏈最完整、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具有邁進世界紡織強國陣營的扎實基礎和明顯優勢。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紡織業的未來將開辟出新的格局。
一、紡織企業國內西遷或東南亞建廠
近幾年,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趨升,東南亞地區勞工成本低的優勢顯現,加上該地區各國實施的稅收及政策優惠,許多紡織服裝企業紛紛掘金東南亞,到東南亞投資逐漸成為熱潮,尤其是對越南、柬埔寨、緬甸、寮國等國,投資者的興趣更是濃厚。2017年中國紡織企業也在順應這個大潮,融入掘金東南亞的大軍中,今年以來,包括天虹紡織、香港溢達集團、紅豆集團、魯泰紡織等數十家紡織企業紛紛到此地區拓展建廠。而同時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的紡織企業也同樣在部署新疆等中西部地區建廠。
面對2017年這樣的市場環境捉襟見肘,很無奈,也很悲觀。很簡單,不要再等什麼市場會變好了,直接就生產在如此惡劣環境下,都能盈利的產品。對紡織業來說,劣質或者普通的產品,真的一馬路都是,大家都很清楚。但質量優秀的產品,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世界市場,還是非常稀缺的,稀缺的產品,自然高價,自然盈利。我們的問題,就是怎麼以一個普通,甚至更低的成本,生產出優秀的產品。
二、 「互聯網+」開辟紡織新格局
在2015年兩會,互聯網+被寫入基本國策,克強總理的政府報告中指出,「互聯網+」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在2016中國服裝論壇杭州峰會上「世界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預言了互聯網紡織的未來,他曾在多年前出版《失控》一書,預見了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等趨勢,「當機器人取代了人工出現在紡織服裝行業,未來,時尚不僅是生產服裝這么簡單。」他從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分享、流動等介紹了未來十年、二十年的互聯網紡織大趨勢。
作為中國的傳統支柱產業,「互聯網+紡織」將是改變紡織現狀的一大創舉,隨著2年發展,涌現出一大批「互聯網+」B2B平台,其中不乏全球紡織網,阿里巴巴等老牌明星,也有鏈尚網,布聯網,搜布等新興平台。電子商務帶給紡織行業的除了交易流程更加便捷,更多的是突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將中國各地面料和服裝廠的供需聯合在了一起,從而解決傳統的賣布難和找布煩問題。
三、科技創新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近來出現「機器換人」熱潮,其出發點是提高生產環節的自動化與高效率,以機器替代傳統的人工操作。2017年人工成本增長令紡織企業困難加劇,由此形成了這股熱潮。
2017年,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多項行業關鍵技術取得進步並得到推廣,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在產業鏈各環節廣泛應用。企業重視並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取得成效,全行業有1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50項成果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規模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是「十一五」末的3.4倍。因此,創新驅動在行業的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起到的帶動作用愈發明顯。
⑧ 並舉例說明B2B,B2C模式的紡織電子商務平台,並說明其主要功能。
B2B/B2C的 工業品的平抄台很多,其實不一襲定紡織類的,非紡織類的一樣
B2C是英文Business-to-Consumer(商家對客戶)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這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一般以網路零售業為主,主要藉助於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是指一個市場的領域的一種,是企業對企業之間的營銷關系。電子商務是現代B2B marketing的一種具體主要的表現形式。它將企業內部網,通過B2B網站與客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網路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
⑨ 求新鄉學院報里郭學超寫的(泉州紡織服裝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
好吧,又不需要了
⑩ 成都紡織中職單招電子商務專業有多少人報考
這個你只能上他們的官網上去查詢了,官網上肯定有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