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電子商務交易額多少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國家統計局對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簡稱電商平台)的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開展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2014年我國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59.4%。
其中,在企業自建的電商平台(簡稱純自營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額為8.72萬億元,同比增長65.9%;在為其他企業或個人提供商品或服務交易的電商平台(簡稱為純第三方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額為7.01萬億元,同比增長53.8%;在既有第三方又有自營的混營平台(簡稱混營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額為0.66萬億元,同比增長41.1%。
一、對單位的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速加快
通過電商平台向企業(單位)銷售的金額為12.75萬億元,同比增長62.8%。其中,銷售商品的金額為12.25萬億元;提供服務的金額為0.50萬億元。通過電商平台向消費者(個人)銷售的金額為3.64萬億元,同比增長48.6%。其中,銷售商品的金額為2.88萬億元;提供服務的金額為0.76萬億元。
二、自營平台的電子商務交易佔比過半
自營平台的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9.13萬億元,佔全部電商平台交易額的55.7%。其中,純自營平台實現的電子商務交易額為8.72萬億元;混營平台實現的自營電子商務交易額為0.41萬億元。
三、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集中度高
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7.26萬億元,佔全部電商平台交易額的44.3%。其中,純第三方平台上實現的電子商務交易額為7.01萬億元;混營平台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額為0.25萬億元。第三方平台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集中度較高,淘寶、天貓、京東等排名前20的第三方平台上共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22萬億元,約佔全部第三方平台交易額的90%。
2. 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例
目前,中國零售業電子商務市場加起來超過10110億美元,佔零售業銷售額的16.6%,占國民經版濟的5.03%,但是發展權潛力巨大,預測到2020年可以達到10%,是全球第二大電子商務市場比美國還多。
【補充】: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太多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戰爭,各方依據實力獨霸一方勢力范圍,更多考量商業利益而非用戶體驗。這是典型的新興市場的狀態,缺少監管制度約束的狂飆突進。如果說中國互聯網的規則和秩序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的話,那麼至少目前已到了要建立這一切的時候了,而這將首先發生在電子商務領域。
事實上從2014上半年開始,整治電子商務並完善監管制度的大趨勢已經形成。6月19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關於開展2014紅盾網劍專項行動的通知》,從7月11日起用5個月時間開展專項行動,打擊通過互聯網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關閉一批違法違規經營網站,恰好持續到雙12結束之後。
3. 電子商務銷售額
2004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達1170億美金
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
Networks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表明專,2004年電子商務銷屬售額增長26%達到了1170億美元。受此影響,電子商務的假期銷售額也從2003年的183億美元增長到了2004年的236億美元。
2006年中國19267家大中型企業的電子商務采購金額達到5928.6億元,電子商務銷售金額達到7210.5億元。據此估算,200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過15000億元。
200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2992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9.8%。其中,電子商務銷售額達9095億元,增長35.7%,佔全部商品和服務銷售額的2.0%;電子商務采購額達16889億元,增長42.1%,佔全部商品和服務采購金額的8.5%。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相當於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1%。
(抱歉,據我所了解只有這些……)
4. 電子商務交易額是怎樣統計出來的
後台數據會幫你統計的,而且軟體現在網上有很多都能實現這個功能
5. 空題(2.0分) 22.2012年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
(1)①復2014年「電子商務制市場交易規模」約為 10.5×(1+26.7%)=13.3萬億, ②2012-2016年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折線統計圖 ; (2)估計2017年「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約為22.5萬億,你的預估理由是比上年的增長率是20%, 故答案為:13.3,22.5,20%.
6. 14年中國網上購物的gdp總量是多少
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復交制易額約占總GDP的25.7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3.61萬億元(2014年)
2014年國家統計局對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簡稱電商平台)的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開展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14年我國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59.4%。其中,在企業自建的電商平台(簡稱純自營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額為8.72萬億元,同比增長65.9%;在為其他企業或個人提供商品或服務交易的電商平台(簡稱為純第三方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額為7.01萬億元,同比增長53.8%;在既有第三方又有自營的混營平台(簡稱混營平台)上實現的交易額為0.66萬億元,同比增長41.1%。
7. 2014年電子商務貿易佔gdp比值
2014年電子商務貿易佔gdp百分之十五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內中國容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7.85萬億,同比增長30.83%,按2012年的數據計算,電子商務佔GDP的比重已經高達15%,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利用好這一新引擎,對於啟動消費、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義
8. 我國近幾年的電子商務年交易額是多少
6000億左右,5月14日,據2005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傳出消息,200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專易總屬額有望突破6000億元人民幣,電子商務市場「錢」景誘人。統計顯示,200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累計達到44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海電子商務的年交易額達到743.19億元,同比增長47%,北京、廣州的電子商務年交易額分別為666億元和230億元。
9. 2014年農村電商網路零售交易額是多少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網路交易規模翻番增長,初步估算,2014年全國農產品網路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占農產品銷售額的3%。
10. 2014年雙十一銷售額571億 是什麼概念
紅紅火火的雙十一過去了,在鑄造中國電子商務一個新里程碑的同時,也留下了一串光輝的數字:星圖數據統計,2014年雙十一全網單天交易額(GMV)805.11億元人民幣,其中天貓貢獻571億元,佔70.9%;全網包裹數4.09億個,平均客單價197元,近3萬個品牌參與到了這個盛大的節日中。
圖1. 2014年雙十一電商購物狂歡節全網交易額(GMV)及包裹數
電商造節的銷售神話或將遭遇瓶頸
星圖數據分析認為,作為電商造節的成績來講,今年的雙十一已經處於一個高位運行的水平,預計未來幾年的雙十一的銷售規模將或觸到天花板。以天貓數據為例,近三年雙十一的銷售增長分別為293%、165%和63%,增幅明顯趨緩;而最為支柱的主流商品品類(如服裝,3C等)已經相對成熟,基本涵蓋了所有領域中的絕大多數品牌,很難有太大增量空間。因此,雙十一再造超預期的奇葩銷售數字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但雙十一未來仍還有諸多亮點值得挖掘:
細分品類市場存在暴漲機遇
雖然今年雙十一整體市場交易數據出現了放緩的態勢,阿里更是因為天貓雙十一成交額並未達到預期,股價出現大幅度下滑;但部分細分品類卻借力雙十一的影響力,獲得了大量的消費者追捧和市場關注;其中表現最亮眼的當屬乳業市場,奶粉、牛奶及奶製品整體成交額增長迅猛,部分品類成交額更是達到10倍的增幅,另外生鮮品類也交上了3倍以上成長的亮眼數據。
雙十一營銷玩法愈多,電商的品牌營銷價值走強
當我們拂去雙十一身上的那一層交易數據,不難發現大批品牌營銷正在不斷地成長,大批商家也逐漸將自身的目標從原先的交易第一發展到現在的品牌第一,而今年雙十一最成功的營銷手段無疑是首發系列。無論是像小米、魅族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還是像海信這樣的傳統製造企業,不難發現,在雙十一銷售數據領先的熱門品牌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推出一些首發產品;而魅族更是藉助其首發的MX4拿到了手機類銷售額前三的位置,雙十一的營銷價值,尤其以品牌營銷價值,正在一點一滴的滲透進商家與消費者之中,未來雙十一的營銷之爭將成為這個電商節中不可或缺的一役。
借力雙十一,電商平台紛紛開啟海外窗口
海淘一直是電商市場中相對細分的一個領域,但是在今年的雙十一,在幾大主流電商平台的合力推動下,海外電商渠道正在逐漸打開。不論是進口還是出口,海外渠道正在快速的擴張;受經濟大環境調整和行業競爭度加劇的綜合影響,國內電商渠道正在尋親新的增長點,海外市場的擴張和對內需的再刺激已成為國內電商默契共識的必然舉措。
互聯網品牌依靠大數據思維異軍突起
互聯網品牌的扎眼表現絕對是今年雙十一的最大亮點之一:以家電3C領域為例,身為後生的樂視和小米強勢殺入全網最熱銷品牌Top10,分列4、5位,力壓博世西門子、格力、飛利浦等產品線更廣的國際大品牌,顛覆眾多業內專家的預期。究其原因作為新生力量,對於上游原材料采購、生產製造、乃至於整個供應鏈的掌控力度必然是處於劣勢的,然而正是依靠著以用戶為出發的精神和大數據思維的產品模式,他們締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真正屬於用戶的產品和品牌,從而收獲了主流消費人群的越來越強烈的認同和粘性,也掌握了產業鏈當中最重要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