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虛擬經濟有那幾種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虛擬經濟發展過度將會帶來泡沫經濟。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於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著虛擬經濟迅速發展,其規模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范疇。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徵。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四個方面。
(1)電子商務是虛擬經濟嗎擴展閱讀:
經濟分為兩大類: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以及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看得見摸得著。
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中流抵柱,是國家的立國之本。
虛擬經濟是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錢生錢的活動。當前,虛擬經濟的循環就是在金融市場上,比如,股票,基金,期貨,保險,理財,收藏,博彩,銀行等等。
虛擬經濟帶有很強的投機性,所以它能賺大錢。虛擬經濟在中國才興起20多年,國人對它的認識還十分膚淺,甚至根本不了解。應該說虛擬經濟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它的發展空間還很大的。我為啥這樣講呢,因為虛擬經濟在西方已活躍了200多年,而我國才區區20多年。
② 什麼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
是指相對獨立於實體經濟的虛擬資本的經濟活動。虛擬資本一般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如債券、股票)存在的未來預期收益的資本化。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自身沒有價值,是實體資本的"紙制復製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虛擬資本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資本的虛擬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如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等。虛擬經濟是以一定形式對實體經濟的反映,它的發展總體上對實體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如果發展過度也會產生消極的負面影響。虛擬資本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促使社會閑散資金轉化為生產經營資金;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虛擬資本的消極作用主要是使國民經濟發生動盪和危機的可能性增大。總體來說,虛擬資本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只要控制其消極影響,穩步發展,就能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為了能讓紙幣保值增值,人們只能被迫在實體經濟之外,開辟第二戰場---虛擬經濟。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錢錢交換,或者說是錢與帳單相交換,或者說錢生錢。其特徵是錢的流動並不相應帶動實物商品的流動和有實際效用服務的發生。而錢與物,錢與勞務相交換,錢的流動能夠帶動實物商品的流動和有實際效用服務的發生,是實體經濟。可以說,人們到銀行存款以獲取利息、購買股票和債券以求生息、乃至炒賣炒買股票和國債、購買保險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品的行為本身;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之間、中央銀行與國家財政與金融機構之間、上市公司與股市之間發生的資金往來行為本身,都是虛擬經濟行為。
虛擬經濟表面上的功能是增加貨幣的流動性,為發展經濟運作和籌集資金,但實質上是有錢人為富裕貨幣尋找保值增值的出路,國家為苟且維持宏觀經濟穩定,防範富裕貨幣洪水沖擊實體經濟而被迫開辟的泄洪區。但是遺憾的是,在紙幣制度環境中,不僅虛擬經濟在如前所述的通過貸款、股票、國債、保險式等方式籌集的資金放養到實體經濟中去後仍然會給實體經濟造成不穩定,就是在運作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對實體經濟造成的損害依然十分嚴重。
A被迫擴大貨幣投放總量,徒增實體經濟不確定因素!
人們把貨幣存到銀行里後,銀行並不能及時把這些資金全部貸出去,會形成巨額存貸差;人們在股市,在證券市炒賣炒買股票和國債時都會設立資金帳戶並儲備大量資金以等待利好行情,這些資金就會形成巨大的貨幣沉澱;銀行、股份公司、財政部和保險機構獲得資金後,在把這些資金投放到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在途性延遲,從而規模不等的造成貨幣沉澱。但是,只要虛擬經濟運轉一天,這些貨幣沉澱現象就無法避免。為了補足虛擬經濟運轉所必需的貨幣量,國家就必須在超出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量之外,無章可循地、大規模地擴大貨幣的投放量。可是,這些超額發行的貨幣,隨時都有可能釋放到實體經濟中來而造成宏觀的不穩定。因此,虛擬經濟規模越大,對實體經濟構成潛在威脅也就越大。
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指出"目前全球虛擬經濟的總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實際經濟。2000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已達160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債券余額約為65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櫃台交易額約為95萬億美元,而當年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只有約30萬億美元,即虛擬經濟的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日平均流動量高達1.5萬億美元以上,大約是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就是說世界上每天流動的資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國際貿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場中進行以錢生錢的活動、、、"。由此可見,天量的虛擬經濟一旦發威,弱小的實體經濟必不堪一擊,全面癱瘓。
B增加了貨幣需要量的測算難度和貨幣政策的執行難度。
為了讓虛擬經濟運轉起來,國家需要再額外投放多少貨幣量才合適呢?這的確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無法破解的難題。例如,隨著股價的攀升,面值1元的股票,有可能數倍,數十倍地從實體經濟領域里吸納出資金來入市炒作。大量資金瞬間的蜂擁而至,局部實體經濟瞬間就會失血休克。但是,誰能統計清楚這些沖著利好而來的貨幣都是從那裡來的嗎?誰能計算清楚這些貨幣的量是多少嗎?誰能說清楚這些貨幣會在股市呆多長時間嗎?誰又能說清楚實體經濟總體乃至局部哪些環節需要補充貨幣、補充多少貨幣嗎?一系列的未知數只能讓中央銀行的行長等宏觀經濟的管理者,如黑夜履薄冰。
假如根據估算,粗略確定了貨幣政策的大致方向和貨幣的投收總量,但是在操作貨幣投放和回收政策時,虛擬經濟仍然會給政策的執行設置種種麻煩。例如,學費負擔太重是造成消費需求不足社會矛盾加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家准備用助學信貸的方式增加有效需求緩和社會矛盾,但是在具體執行這個看似簡單的政策時,由於各家銀行都具有各自獨立的經濟利益,他們會理直氣壯地打出信用信息不完善無法防範經營風險為旗號,挑肥撿瘦地為助學貸款設置層層障礙。因此任何好的,及時的政策,只要一進入虛擬經濟這個物慾橫流各自為政的汪洋大海中,也會成為扯皮工程。
C額外增加了社會財富的生產成本。
銀行業、證券業等虛擬經濟行業,並不生產一分一毫的實體商品,也幾乎並不提供任何有實際效用的勞務,但是卻擁有龐大的就業隊伍和高等級的運營場所,造成了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
D掀起拜金主義狂潮
人們參加生產經營活動的本來目的是獲取更多更好的物質產品和服務,貨幣只是一種獲取物質產品和服務的工具或手段。可是在虛擬經濟環境中,擁有金錢的人無須參加任何實體經濟的勞動和管理,依靠錢就可以生錢。在這種金錢萬能假象的迷惑下,真正具有使用價值或效用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的生產被撇到一邊,追求金錢卻成為人們參與一切經濟活動的唯一目的,國家也把無法真實反映人民實際生活水平的GDP幾乎當作了追逐的唯一目標。企業為了出業績,以換取股市的追捧和銀行信貸的青睞,政府為了出政績,以博取上級的歡心或者是有錢人選民的歡心,都情有獨衷地玩起了數字游戲。目前,中國年增GDP雖然只有8%左右,可是為了維持這個增長率,貨幣的供應量卻以20%左右的危險幅度高速增長。深諳經濟規律的學者專家雖然都知道經濟泡沫越吹越大將意味著什麼,可是由於大家都普遍地把自己的思維苑於在了西方經濟學劃定的紙幣制度這個陳舊狹小的框架內了,因此,即便眼看著中國經濟泡沫爆破的危險已越來越近,可是大家卻無能為力直至坐以待斃。
E難以躲避股市黑洞
理想的股票市場本應是聯系投資者和創業者的橋梁和紐帶,有資金無項目的投資者可以在股票市場中尋覓到最佳的投資項目,有項目缺資金的創業者(企業或個人)可以把自己的項目情況介紹給投資者以汲取資金開拓項目,當投資者和創業者雙向自願聯姻後,兩者就把主要精力放在項目的經營管理上,謀求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和獲取股利分紅的最大化是雙方追求的共同目標,任何人都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股票投機炒賣上,雖然某些股票個股會因為企業經營業績之優劣和分紅之多寡而發生暫時的價格波動,但是股票市場的總體漲落幅度始終維持在相對平穩的水平上,大牛市和大熊市都百年難遇,這樣的股市才是健康的理想的股市。
但要維持如上一個健康的股市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投資者、創業者和股市監管者三方,彼此間都講求絕對的誠信。例如:投資者都是使用個人的資金進行真實的投資,而不是使用他人的資金進行投機;創業者向投資者介紹的項目和企業情況都是真實的,財務業績報表是沒有水分的;每個股市監管者沒有任何機會從股市謀求個人私利,只有維護好一個健康的股市後他們才能得到應得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但是人是有私心的,為了保證投資者、創業者和股市監管者三方,彼此間都講求誠信的股市氛圍,就需要用制度約束人們的私心。但是,在混沌的紙幣制度環境下,要想約束人們的私心是非常困難的,即便是在號稱制度最完美的美國,也無法避免安然公司的轟然倒塌和安達信會計事務所的造假,在監管更加不利的中國,上市公司欺騙投資者的事件更加頻繁。因此,紙幣制度環境下的股票市場,常常成為吞噬財富的又一個黑洞。因此,雖然吳敬璉先生的很多觀點無法讓人贊成,但股市賭場論的判斷是有道理的。
例如,中國開設股票交易市場的初衷是為了讓企業籌集資金發展生產,但卻忽視了股市操作的難控和股民過分投機的惡果。當中央放鬆了管制時,銀行、企業、個人紛紛把有限的資金投入股市,更加劇了實體經濟中的貨幣短缺,更加劇了需求的不足,企業通過股市真正籌集到的發展資金及其有限。當中央加強了管制,違軌資金無法天量入市,股市因為缺少資金而導致股價下跌時,損失慘重的投機者們一股腦地把怨氣發泄在政府身上。更為可悲的是,由於許多公司都是經過喬裝改扮包裝上市的病態公司,責權利不明的病源並沒有根除,政府又缺少一種有效的手段監督防範違軌行為,中小投資者也缺少一種有效的手段監督防範監管官員的違規行為,這種種的陰差陽錯終於給中國的股市種下了騎虎難下的禍根。目前,中國股市在老問題尚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前提下,又在匆忙中啟動了股市全流通並加大了對所謂的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歡迎力度,這就為國內問題資金和國外投機資本,收購中國骨幹企業,操縱股市,進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大開了方便之門。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保值增值貨幣的特殊需要促成了虛擬經濟的產生和飛速發展,但是搞資本運作的虛擬經濟越發達,經濟運行的成本就越高,宏觀經濟的可控性就越差,經濟的泡沫就越大,金融危機的潛在可能性也就越大,人民實際的生活質量就越是被嚴重忽視。也可以說,商業銀行、股市、債市等都是為了彌補貨幣缺陷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產物。僅僅為了能讓有錢人的富裕貨幣不沖擊實體經濟就節外生枝出龐大難控且副作用嚴重的虛擬經濟,是現行紙幣制度的又一致命缺陷。
③ 數字經濟是虛擬經濟嗎
數字經濟是一股強力的新生經濟力量!
然而,很多人擔心,數字經濟是不是虛擬經濟?
數字經濟不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的本質:不生產任何實物或者使用價值,附著、寄生於實體經濟之上,用符號、概念、講故事等方式套利、欺騙圈錢的金融手段。
虛擬經濟在國內玩危害極大,比如我國,對實體經濟的傷害是毀滅性的。
有個例外,國內玩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危害較小,就是美國,他們有美元霸權,世界結算流通,強行收割全世界。當然對自身實體經濟也有危害。
一句話,實體經濟一旦被賦予金融屬性,它們就是虛擬經濟!
比如房地產業,原本創造使用價值的,如果沒有投機與炒作,它就不是虛擬經濟。
數字經濟的概念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比如,我們用一款App叫外賣,這屬於數字經濟;
直接上飯館去吃飯,這屬於傳統經濟;
但是,並用手機掃碼支付,這個,又屬於數字經濟范疇。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商業活動是通過數字化或者互聯網的形式來實現時,產生的效益和作用效果都屬於數字經濟的范疇。
數字經濟運行的過程中,雖然也不產生實物,也是依附於實體經濟,但是數字經濟沒有通過符號、概念、講故事等方式來套利,圈錢,挖坑,設局,它只是幫助實體經濟提高效率,創新經營,優化資源,擴大成果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字經濟乃「新型實體經濟」!
數字經濟和虛擬經濟就好比:
投資與投機,
提攜實體經濟與毀滅實體經濟,
科技服務人類與貪婪滅絕人性……
虛擬經濟是萬惡之源,起始於人性的貪婪與無恥,是一個貶義詞。
其實,賭博是虛擬經濟最本質的內涵所在。
賭博心理是人類自私、不勞而獲、懶惰等惡劣人性的集中體現,當然也是冒險精神和風險意識的表現。一切經濟的投資都存在風險,所以多少都存在賭博心態。正因如此,投資的收益除了資本利息,還要有風險回報。
但是,這種投資回報必須建立在效用價值創造的基礎之上。如果脫離了效用價值的創造,純粹只講風險回報,那麼就變成了純粹的投機與賭博。
虛擬經濟的關鍵就在於製造經濟泡沫,而泡沫的本質就是人為的估值或計價的虛高。虛擬經濟的游戲就是利用官方授予或商業炒作獲取的信譽騙取普通投資者的信任,誘發和放大他們的賭博心理,潮水般的前仆後繼湧向泡沫市場時,變現手中的符號。
本質上,虛擬經濟的玩法就是製造泡沫,變現虛擬的符號價值。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入學標准
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兩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非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五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具備至少8年以上大型企業副總裁級別以上或中小企業董事長、總裁管理經驗;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④ 網購是屬於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
毫無疑問是虛擬的
⑤ 李佐軍:馬雲的電商屬虛擬經濟嗎
似乎很難准確定義。因為理論上的虛擬經濟的交易全過程都是「看不見、摸不著」實物的,例如股票交易,你先買進、再賣出,從頭到尾,你完全看不見摸不著股票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東西,這是標準的虛擬經濟。但電商只是一個銷售平台,你付出錢後會收到你購買的商品實物,而有實物出現的交易過程,理論上是屬於實體經濟范疇的。但電商似乎介於二者之間,不大好定義。
⑥ 互聯網是虛擬經濟嗎
一直以來,互聯網經濟都被認為是虛擬經濟,通過消費市場間接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乃至物聯網時代的相繼到來,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開始直接改造實體經濟,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多年夢寐以求的產業轉型升級進程首次有了加速的跡象。
⑦ 什麼叫虛擬經濟,它的模式是怎樣的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相對實體經濟而言,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這就是由虛擬經濟自身所決定的,虛擬經濟自身具有的虛擬性,使得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的決定並非象實體經濟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
而是更多地取決於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交易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而這種主觀預期又取決於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政治及周邊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7)電子商務是虛擬經濟嗎擴展閱讀:
虛擬經濟的危害
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可能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其主要表現是:
虛擬經濟獨立於實物資本之外、流動性很大,是投機家的樂園。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使虛擬資本同實物資本脫離得更遠、流動性更強,更可以供持有者突然大數額、遠距離運作,從而對一國、一個地區甚至全球經濟造成沖擊。
從「瘋狂的鬱金香」、「密西西比騙局」到「南海上的泡沫」,從「黑色星期一」、「十月大屠殺」到「這次真的不一樣」,每一次金融危機都造成了一些國家倒金字塔結構嚴重錯位,並中斷了重要區域經濟有效增長,致使世界經濟嚴重衰退。
虛擬貨幣的過量發行和銀行信貸壞帳的大幅增多,會動搖實體經濟正常運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礎。自從紙幣特別是後來的帳面貨幣、電子貨幣產生後,人類便進入了虛擬貨幣時代。虛擬貨幣的出現雖然使貨幣的供應具有足夠的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彈性,但也使貨幣的過量發行和貨幣膨脹成為可能。
尤其是當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現代商業銀行,脫離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大量通過創造存款提供信用時,整個實體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貨膨脹之害。
銀行發放的大量貸款,如果難以收回並形成大幅度增多的呆壞帳,則不僅會使銀行的金融資產因實際價值大大低於帳面價值而產生金融泡沫,而且會使正常信用關系遭受破壞,動搖實體經濟穩定運行的信用基礎。
虛擬經濟扭曲資源配置方式,降低資源配置效率,阻礙農業、工業等實物經濟的發展。在泡沫經濟興起階段,投資於股市、匯市和房地產等可以得到遠非實體經濟能夠企及的很高的回報率。
高回報率使大量資本從實體經濟部門流入股市、匯市或房地產,資金失衡又會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實體經濟部門的發展因融資成本過高而萎縮甚至停滯;
同時,股市、匯市和房地產業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經濟領域,使勞動成本因人力資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產成本的過度膨脹會降低實物經濟部門的國際競爭能力。
虛擬經濟破壞金融系統運作,降低銀行抗風險能力,引發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基礎中投機活動盛行,資金需求劇增,誘使銀行不斷提高利率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高利率促使銀行擴大信貸,放鬆對信貸質量的審查和可行性研究,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量資金湧入股市、匯市和房地產等過度投機市場,實物經濟由於無法承受過高的銀行利率而使其正常的資金受到極大的抑制,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既得利益集團,對股市、匯市和房地產投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不良作用。
泡沫經濟引致的虛擬繁榮景象扭曲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產生過度消費現象的重要根源,而過度消費又容易引致進口大量增加。同時,企業由於借貸成本過高、勞動力成本加大,會降低出口競爭力。
進口的大量增加與出口的急劇下降,破壞經常項目的貿易平衡,經常項目出現巨額逆差、外匯儲蓄劇減,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此外,泡沫經濟可重新分配國民收入,加劇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引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社會安定構成威脅。
⑧ 電商算是實體經濟嗎
電商到底是不是實體經濟的敵人,還是本身就是實體經濟?這是困惑很多人的問題,也在事實上讓電商一直處於輿論場的風口浪尖。3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報道《浙江實體經濟正質變》,認為「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
承認電商也是實體經濟具有雙重意義。對於電商而言,解決了身份問題,會獲得更多社會認同,實現更大發展。傳統實體經濟不應把電商視為敵人,而是要作為朋友,在適應電商發展中,爭取新的發展空間。市場足夠大,容得下實體商業與電商共同發展。作為實體商業來講,應從電商發展中汲取經驗。解決了自身問題,一樣有可能鳳凰涅槃。
⑨ 共享經濟是虛擬經濟嗎
不是,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共享經濟平台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
推動共享經濟,從供給側方面,能夠實現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動力;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就業,增加居民收入;
從需求側方面,引導居民樹立正確消費觀念,降低消費成本,方便和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需求引導生產、帶動產業成長,拉動經濟增長。
⑩ 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對立嗎
實體經濟是來相對於「虛源擬經濟」而言的,但是電子商務僅僅是一種交易平台或手段,大多數在電子商務上交易的雙方,最終都是要有「實物」出現的,那就都不是「虛擬經濟」。所以,一般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實質上都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因此就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除了極個別專門為證券服務的電子平台可以算是虛擬經濟范圍外,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並不對立,反而是一個有機體的最優組合。只是有人說「網店與實體店」對立,倒是有一點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