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日本農業電子商務

日本農業電子商務

發布時間:2021-10-26 17:35:03

❶ 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是什麼

20世紀末,日本的網路環境並不是太好。但是創始人大膽做了幾個猜想。其一,日本的網路會版迅速普及,權而且操作會越來越簡介方便,日本人會開始嘗試並接受網路購物,由此所帶來的是日本流通經濟的的可喜變化。創始人大膽的押寶,給樂天這匹黑馬一個迅速成長的空間。樂天的創始人認為,電子商務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在主頁上羅列出商品那麼簡單而是要給買賣雙方一個很好的溝通平台,隨時便捷的溝通,是買賣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樂天發展的這十幾年間,我們能看到這種想法始終貫徹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 公司領導層另外一個思想就是,網路銷售的最終結果是面對面的。我們以樂天市場的魚販為例。「今天要點什麼呢?」「給我來些秋刀魚吧。」面對面的溝通才更容易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

❷ 日本的農業特點。要具體

日本是一個人口多耕地少的國家,而且,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日本的耕地面積從1965年的600萬公頃減少到2005年469萬公頃,減少了22%。耕地面積的減少還呈現愈演愈烈之勢,1975年~1985年間,耕地面積減少13.5公頃;1985年~1995年間,減少24.4公頃;1995年~2005年間,這一數字更減少38.6公頃(達到了總耕地面積的8%)。

日本農業耕地面積的另一特點是,農家每戶平均耕地面積較小。2006年日本每戶農地面積為1.8公頃,而歐盟國家2005年平均是16.9公頃,美國2005年是180.2公頃,澳大利亞2004年每戶有3423.8公頃。

日本耕地面積的減少的直接原因,一是農民棄耕而使土地撂荒(為主要原因),二是耕地被用作住宅用地。據介紹,棄耕嚴重的背後原因包括,日本的土地貴,人力貴,而農產品的價格卻相對不高;農民高齡化,而其子女卻不想從事農業,農地沒有後繼耕作者等。

使農田肥力不斷下降,同時,大量化學物質流失到水與空氣中,造成環境污染。近年來,我國的一些湖泊富營養化現象極為嚴重,其中也有湖泊上游、湖泊周邊農地種植中農葯化肥流入的因素。在日本,代表團考察了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其治理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日本政府通過立法等措施,對施肥、排水、田間水面、畜舍構造等各方面做出規定。例如,農田灌溉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採取浸潤灌溉、噴灌、滴灌等節水措施,並且合理施用化肥、農葯。還採取一些綠色覆蓋、免耕種植等措施,從源頭上控制了對琵琶湖的污染。

❸ 日本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農業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農業成果也就是單位土地產量世界第一,達到糧食自給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萬英畝)農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而不是美國的大規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護產業,訂定了超高490%關稅阻擋外國米1988年之前還限制進口配額7.2%總消耗量以下。新規則公布後關稅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麥、黃豆之類還是和外國購買,日本也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還曾創下1190萬噸漁獲,從1973年石油危機後,深海魚在日本不受歡迎。淺海魚佔50%總量養殖魚則佔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

外貿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展方針。「入關」後,日本開始取得和其他締約方同樣的平等地位。按照關貿總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原則,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際市場條件。此後,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日本財政年度從當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大陸、美國、東盟、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德國等。日本對華出口減少,是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2年9月份,日本對華出口同比減少14.1%。從口紅到汽車,眾多日本品牌無一倖免。其中,日本汽車對華出口同比減少44.5%,汽車零部件也下降了17.5%。中日貿易對中日局勢的反應最為敏感,最新的貿易數據更是進一步揭示了領土爭端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兩國關系惡化將會重創日本經濟。但日本《朝日新聞》刊發評論文章卻認為,日本對華出口減少將會影響中國的就業,同時,在華企業員工的實際收入也會減少。

2014年,日本海外凈資產增加13%,達到366.9萬億日元(約合3萬億美元)。至此,日本已經連續24年為全球最大債權國。

❹ 有關日本農業以及農產品近幾年的發展概況

日本國是個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統稱日本列島。國土面積37.77萬平方公里,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0.27%,相當於我國的1/25,人口1.2673億(2001年),居世界第7位,其中城市人口1.0047億(2001年),占總人口的78.92%。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屬典型的人多地少國家。
日本的資源比較貧乏,山地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80%,多火山、地震。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沿海平原狹小分散,關東平原最大。海岸線長而彎曲,約3萬公里,多海灣和良港。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秋多台風,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上。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為1000-2000毫米。日本有大小湖泊600多個;河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日本土壤貧瘠,主要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鹼土,大部分沖積土已開墾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根據地理位置、氣候、土壤條件和生產特點,日本可劃分為北海道、東北、北陸、關東和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等9個農業區。
首都東京是國際性的大都市,人口1182萬。它既是全國的經濟、金融、商業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又是全國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樞紐。東京聚集著全國11%的工廠,工業門類齊全。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55萬,地處阪神工業區的核心,是日本陸、海、空交通的樞紐,重工業和第三產業十分發達。橫濱是全國最大的港口,也是亞洲最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為1.1億-1.3億噸。工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發達,有許多西方風格的建築,是華僑和華人居住最多的日本城市。
一、日本農業發展的特點
1、 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農業生產處於停滯或下降狀態。
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積為508.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3.5%。其中,水田佔54.3%,旱地佔45.7%,灌溉面積24.3萬公頃。耕地利用率從1983年的104.8%下降到1993年的100%。1999年日本的耕地為487萬公頃,都府縣每家農戶平均擁有的耕地面積不足1.2公頃,北海道每家農戶平均擁有的耕地面積也僅為16.2公頃,和歐美的大規模經營相差甚遠,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國家。1984年日本大米豐收,農業總產值創歷史最高紀錄,達11.7萬億日元,後來產值連年下降,1989年以後,因蔬菜、水果、牛肉等價格上升,產值下降有所扭轉。1993年因大米嚴重歉收,農業總產值降到10.56萬億日元。
2、規模經營小且兼業農戶比重增大。日本的農戶中,專業農戶只佔16%,其餘84%為兼業農戶。在兼業農戶中,以農業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第一兼業農戶」佔14%,以非農收人為主的「第二兼業農戶」占壓倒多數,達70%。日本農業以小規模經營為主,但是經營3公頃以上的農戶在增加,耕地向較大農戶集中的趨勢也日益明顯,骨幹農戶的旱地大規模化尤為顯著。此外,以銷售為目的的協業(合作)經營體的水田規模的擴大也很顯著,平均每個經營體的耕地是農戶的19倍。通過農地的流動使土地集中和擴大規模,是日本政府1992年制定的農業「新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
3、農戶經營組織形式多樣化,商品率高。1994年,銷售農戶占總農戶的76.4%(自給農戶也參與一定的銷售活動)。主要農產品的商品率一般為95%左右,高者達100%,低者為75%。中、上層農戶(擁有3公頃以上土地)的經營組織形式因地而異,形式多樣。如北陸的水稻和沖繩的經濟作物以單一經營為主(超過70%);九州有20%開展多種經營,如果加上准單一多種經營,其比重可達60%。
4、農業勞動力減少並加速老齡化。1999年日本農戶324萬戶,比1950年的600萬戶減少了一半。在1999年農業就業人口中,65歲以上的約佔50%,農業人口老齡化嚴重。
5、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生產結構趨於協調。二次大戰前,日本農業以水稻為主,畜牧業很落後。戰後半個世紀以來,農林牧漁業均獲得較大發展,農業生產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6、農業技術進步。通過保溫育苗、品種改良、農葯和化肥改良等技術,日本的農作物畝產量大幅上升,通過塑料大棚、溫室技術,使日本的蔬菜1年四季均可耕種。今後日本還將進一步發展轉基因等生物技術,開發新品種。
7、肥料和農葯使用下降。1997年度(當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肥料使用量151萬噸。近年來為生產高質米,為培植無農葯和少農葯作物,農葯的使用從1985年開始下降。
8、公司和團體參與農業生產。由於日本農戶和農業勞動力減少,農業法人不斷增加,農戶開始成立公司、組合、農協等團體,進行大規模生產,就日本的農協組織而言,自上而下,分為三個層次,處於最基層的是市町村,農協,習慣上叫單位農協。都道府縣建立的是地方農協,稱作「縣聯」;農協的全國性組織,按照業務不同,各立門戶;與農民打交道最多的,是單位農協。在日本農村,它的觸角無處不在,無論是插秧割稻賣糧,還是農民生老病死,單位農協一攬子全包。農協的業務主要有四項:生產指導、組織流通、信用服務和開展互助共濟。
日本耕地少,土地瘠薄細碎,只有實行專業化集約經營,才是農業的根本出路。於是,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農業務,委託給農協經辦,農協也當仁不讓,圍繞著專業化,開展了全方位的生產指導。大到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小到農戶選種育苗、打葯追肥,農協都一手操辦。農協設有「營農指導機構」,聘用營農指導員,走村串戶,提供信息,幫助農民制定增收計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手把手地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在日本,許多農業基礎設施,如育苗基地、孵化廠、冷藏庫、飼料廠,都是農協張羅,以保本價為農民提供服務。有的新產品、新技術,農民一時接受不了,農協甚至實行免費試用。近些年來,日本農村青壯勞力不斷湧向城市,在地里幹活的,除了老人便是婦女。對此,農協又伸出援手,把這些活兒接了過來。這一交一接,無形中便實行了集約經營,優良品種、先進的耕作方式、新型農機具,便通過農協接手的業務,間接傳到了農民手裡。
農民要增收,重要的是在產銷兩頭做文章。為了幫助農民降低生產成本,國家、地方、基層三級農協聯起手來,開展生產資料訂購業務。基層農協將農民的訂單層層上報,由農協的全國性組織篩選廠家,以低價格批量訂貨,並專門建立了農技中心,對貨物進行檢驗。農民從農協購買的生產資料,不光價廉,而且確保都是優質品。農產品銷售難,很多國家的農民深有體會。日本農協知難而進。基層農協建起了農產品集貿所,負責當地農產品集中、挑選、包裝、冷藏,然後組織上市。農產品的銷售,通常採取競買的辦法,只有那些出價高、信譽好的批發商,才能拿到出貨單。目前日本農協系統共有集貿所幾千個,此外還有不少全國運輸聯合會,下設龐大的運輸組織,農產品保鮮度高了,不愁城裡人不掏腰包。由於農協的作用,日本農業才告別傳統的經營方式,農民也不再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輕勞作、反季節、優品種、高收入,成了現代日本農業的典型特徵。1999年農業團體達6,860個,這些團體主要從事養雞、種稻、養牛、養豬等。另外,為大米生產和魍ǚ竦耐盤宕?SPAN lang=EN-US>13,120個。
9、糧食自給率低。日本有自給生產能力的糧食和畜產品僅限於大米和雞蛋。1998年度大米自給率為95%,雞蛋自給率為96%。但是由於國外農產品價格低廉,日本從海外進口農產品增加,國內生產下降。1998年度水果自給率49%,肉類55%,魚貝類66%,蔬菜84%,小麥9%,大豆3%。1997年日本進口玉米世界第一。此外,大豆、小麥、砂糖、牛肉等也大量進口。世界農產品貿易額的1/10是日本進口的。
二、日本農業生產
1、種植業 近20年來,日本除稻米自給有餘外(1993年例外),其他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逐年減少,自給率下降,進口增加。現在,日本的食物熱量自給率只有46%,食用農產品綜合自給率65%,主食穀物自給率66%,飼料自給率26%。
(1)稻穀和豆類。2002年,日本大米總產大致在1126萬噸左右。大豆總產28萬噸,自給率僅4%,幾乎全靠進口(從中國的進口占第3位)。紅小豆自給率較高,不足部分主要從中國進口(年進口約2.5萬噸)。飼用玉米180萬噸,近年進口一直在1600萬噸左右(從中國的進口占第2位)。
(2)蔬菜。近30年來蔬菜的年人均消費量一直保持在110公斤左右。蔬菜種類繁多,主要的有29種,葉、莖菜類蔬菜增加,果菜和根菜類減少。2002年,胡蘿卜產量為69萬噸,捲心菜247.2萬噸,綠豌豆3.2萬噸,新鮮葉、莖類蔬菜280萬噸。
(3)水果。日本的主要水果是柑桔、蘋果和梨,年人均消費量38.8公斤。因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量減少,自給率也下降到59%,進口的種類和數量都在增加。1993年日本產各種水果485萬噸,其中蜜桔產量168萬噸,單產24290公斤/公頃;蘋果產量104萬噸,單產21250公斤/公頃,2002年日本蜜桔產量10.2萬噸,單產181818公斤/公頃;蘋果產量91.2萬噸,單產215071公斤/公頃。
(4)花卉。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日本對花卉的需求量增加。生產花卉的農戶由1960年的5.7萬戶增加到1993年的近15萬戶。同期,花卉占總收入80%以上的農戶由6.6%增加到24.4%。當前世界花卉年銷售額達2000億美元,日本花卉銷售額佔世界第一,年約達180億美元。近10年來,日本的花卉進口持續增長,主要來自荷蘭、泰國、紐西蘭、新加坡、美國以及中國的台灣省。根據日本大藏省關稅局的統計,1999年上半年切花(含切花、切葉、切枝)進口量約為1.l萬噸,比1998年同期增長14%,進口額為87.2億日元,增長3%。在進口花卉中,泰國佔13.8億日元,荷蘭佔10.6億日元,韓國佔6.4億日元。資料還顯示:與1998年同期相比,1999年日本進口花卉中,泰國與荷蘭所佔的比重分別下降11%與21%,而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省與韓國所佔比重分別增長7%、95%與14%,從哥倫比亞和馬來西亞的花卉進口也有所增加。
2.畜牧業。2002年,日本存欄肉牛465.4萬頭,雞2.94億羽,生豬961.2萬頭。現在,每戶的飼養肉牛頭數在北海道己接近70頭,都府縣30頭,是10年前的2倍。日本每戶飼養成牛頭數平均為25.1頭,已經超過歐盟的平均水平(20.6頭),而北海道每戶達到38.8頭,接近荷蘭40頭的水平。日本將繼續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同時引進高效省力的設備,加強經營基礎建設。
日本的畜產主要集中在北海道等牧草地較多的地方。目前日本的農戶均實行集約化飼養,或由幾家共同飼養,或1家飼養數百頭家畜,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降低費用。日本農家還對家畜實行機械化喂養,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管理。
3. 漁業。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漁業國。在日本近海有世界三大漁場之一太平
洋北部漁場,魚類資源豐富。
日本是世界上食魚最多的國家,水產品在日本人的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1997年度每人每天魚的純消費量(不包括頭、骨和內臟)為99克。60年代日本的捕魚量大幅增加,遠洋漁業6年內增加到了2倍,近海漁業也有所增加,但是隨著世界各國先後劃定了200海里漁業水域,加之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燃料費上升,遠洋漁業受到打擊。從70-80年代,近海漁業增長,成了日本漁業的中心。日本的捕魚量在1984年達到最高,為1,282萬噸,此後日本為保護魚類資源,捕魚量持續下降,1997年為741萬噸。近年日本大力發展水產養殖,但捕魚量增長仍很困難。2000年漁業產量僅為575.2萬噸。
從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間,日本的水產品進口增長到了36倍。1997年日本進口魚貝類600萬噸,出口42萬噸。1998年日本進口水產品總額16,425億日元,其中生蝦佔22.2%,金槍魚佔11.2%,鮭魚和鱒魚佔7.5%,鰻魚佔6.8%,蟹佔5.8%,章魚佔3.2%,墨魚佔2.8%,蝦類加工品佔2.4%,鱈魚籽佔2.1%,冷凍鱈魚肉佔1.8%,青花魚佔1.5%,其他佔32.7%。日本進口的魚貝類大部分為鮮活產品。
近年來,日本進口的魚貝類數量和金額都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主要的進口國和地區依次為美國、中國台灣省、中國、韓國和泰國。進口的主要魚種有金槍魚、鰹魚(中國台灣省為主)、鮭魚和鱒魚(來自北美、智利、挪威、俄羅斯等國)。養殖蝦的進口數量大幅度增加,主要來自中國、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
4、林業。林業在日本的國土保護和涵養水資源方面的效益極為顯著。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居世界前列,但每年進口木材占總需求量的75%左右。日本人工林約占森林總面積的45%,國有林佔30%。
日本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近70%,加上南北溫差大,樹種豐富,其中,針葉林佔2/3,闊葉林佔1/3。日本的房屋和傢具大量使用木材,「木」文化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但由於林業經營收入低,加之林業就業人口老齡化,日本的林業生產進展緩慢。
日本木材消費巨大。1972年,日本從國外進口木材超過了國內生產。1998年日本木材生產1,932萬立方米,木材消費量3,940萬立方米。日本木材主要依賴進口,1998年日本木材進口比率占消費量的50%以上,但是由於木材出口國為保護資源,控制原木出口,日本進口膠合板等木材製品大幅增加。日本主要木材進口地為美國、俄羅斯、加拿大、馬來西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瑞典、智利、芬蘭、印尼、中國。
5、農產品加工業
日本的「食品關聯產業」由食品產業(包括食品工業、流通、餐飲業)與農水產業(包括食用林產品)組成。日本食品產業占食品關連產業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目前,日本食品工業的上市額占總製造業的10%,從業人員佔11%,因此,在製造業中稱其為「一成(10%)產業」(歐美發達國家食品工業比重也是10%左右)。日本在農村農產品加工業方面,特別強調與地域農業和農村發展相結合。它不僅在發展地區經濟和提供就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為農村提供了穩定的產品銷路。生產者從事農產品加工,發揮當地的比較優勢,生產具有家鄉風味的特產,在全國形成了「一村一品運動」(現在有的已擴大到「一縣一品」)。聞名全國的有大分縣種類繁多的醬菜、黃醬等特產,北海道的「十勝葡萄酒」,秋田縣的「田園火腿」,山形縣的「月山葡萄酒」,長野縣的「信州黃醬」等等,不勝枚舉。上述典型都在山區和半山區農村,年銷售額少則2億日元左右,多則6.5億日元以上。
在日本,從事農產品加工業的農協逐漸增多,占總體的35%左右,年銷售額超過1億日元以上的農協佔15%左右,有的產品已銷往全國。隨著日元升值,日本食品工業在國外的投資迅速增加,在北美和亞洲的企業超過總數的一半以上,1991年的銷售額占總數的85%。在北美的企業主要在當地銷售,在亞洲的企業主要是出口,其中的一半返銷日本。

❺ 日本的大地宅配公司,對我國農業電商有哪些借鑒

日本的大宅配公司對中國工商農商商店有哪些建?借鑒。

❻ 日本農業的基本經營形式是什麼

1、專注力。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2、生態理念。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護方面更是這樣。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人們可以看到,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3、物聯網的秘密。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4、發展機器人農業。日本使用機器人帶來的效果有3個:1)工作效率提高;2)減少成本與開支,從而提高產品的利潤;3)提高農產品品質,防止人為對農產品的污染。
5、注重產品包裝。日本農副產品品質優良。無論是大路貨,還是新優品種,都是色澤亮麗,規格統一,令人賞心悅目。
6、建立信任營銷關系。日本農產品在流通方面,主要採取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結合的辦法,即成立產銷聯合組織,其主要優勢在於使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面對面的相互信賴」關系。
7、體驗式農業。
8、多渠道銷售。
1)直銷:以產銷聯合體為主要銷售形式;
2)宅配:以專業流通配送到戶為主要銷售形式;
3)配送:以生協為運作主體,以配送為主要銷售形式;
4)專櫃:大賣場、超市與有機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5)專賣店:以連鎖專賣店的形式進行銷售;
6)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與有機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9、標准化賺錢
高端、高價是日本農產品的特色。比如日本的天價西瓜,一個西瓜拍出3.1萬元。這種西瓜如何能賣出高價呢?標准化!高端的日本西瓜是北海道特產的「田助西瓜」。這種西瓜種植過程非常嚴格,先播種發芽,再送往溫室栽培,白天和夜晚的室溫都必須嚴格控管,100天後收成,西瓜甜度不足11度,就會被銷毀。

❼ 中國農產品銷售和日本農產品銷售區別

日本耕地少,一般不種植佔地多的蔓生蔬果,中國地域大,各地口味不同,農產品的銷售主要受地域限制。

❽ 日本農業的特點是

日本農業的特點:
(一)農業人口大幅度減少:
●日本的農業人口總數是→1151萬人
●日本的農業人口總數是→200萬人
(二)農業人口老齡化:
●65歳以上的日本農民,占日本農業總人口的64%
●39歳以下的日本農民,占日本農業總人口的7%
(三)農業自給自足率低下:
●1965年,日本農業的自給自足率是→73%
●2014年,日本農業的自給自足率是→39%
(四)日本經濟泡沫後,農家的事業成本與日俱增,農家難以維持生計。
因此,日本政府對於本國農家是有「補助金政策」的。對於日本的農業創業者給以各種經濟補助。以鼓勵本國農民積極展開農業。
(五)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化的,可耕地的面積本來就很有限,所以,日本的農業無法做到大規模集資和大規模農業合作。
因此,農作物的生產成本就會非常高,日本本國生產的農產品的價格就會非常高,因此日本國產的農產品的銷量就會受影響。如此,惡性循環,農業就無法真正實現「振興」。

❾ 日本的電子商務發展

中國的電子還沒有日本的成熟~~~~目前日本的電子總體是全世界最發達的~~!

❿ 日本農業特點

日本的農業地域類型屬於水稻種植業。有以下特點:

1、小農經營。亞洲的水稻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由於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田地很少。

2、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

3、機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10)日本農業電子商務擴展閱讀:

日本的自然環境

1、位置:

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被稱為「千島之國」。

2、氣候:

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特徵,所處位置受到季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因此也降雨充沛。

3、地形:

多山,山地成脊狀,把國土面積分為成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因為日本群島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動劇烈,國內多火山。

4、水文:

以季風氣候為主,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多,流量少,冬季則小。

閱讀全文

與日本農業電子商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方案 瀏覽:19
五芳齋年度營銷傳播方案 瀏覽:520
餐飲比基尼美食促銷活動 瀏覽:433
幼兒園教師三八婦女節策劃方案 瀏覽:908
2016電子商務題庫 瀏覽:198
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介紹 瀏覽:472
2019年安全生產培訓方案 瀏覽:94
房產啤酒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79
寧波匯銀捷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63
空心磚上市推廣方案 瀏覽:224
電子商務協調性是指 瀏覽:111
商場diy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06
高端相親會策劃方案 瀏覽:746
監督管理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266
有關美食的線上策劃方案 瀏覽:955
策劃方案文檔 瀏覽:898
小學骨幹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11
冬季洗化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724
銀行廳堂營銷詳細活動方案 瀏覽:721
做電子商務的計劃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