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美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優勢有哪些
1、配送中心的管理也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商品賬目,按類別分賬管理;庫房商品按類別分區專碼放,標屬志貨區,以便於查找貨物,提高工作效率所有商品人庫時均要求檢驗機身、核對配件、登記機號,出庫時對隨機贈品需隨機發放;庫房商品分類別由專人負責,責任落實到人。
2、配送中心實行二級管理制:配送中心經理——庫管員——庫工。每一職位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確保廠配送中心的正常運行和貨物的及時准確、保質保量配送
3、國美目前除擁有自己的物流配送設施外,已開始嘗試藉助社會配送資源,比如租用郵政系統的車輛運輸。
4、國美電器已經開始了企業內部
網路
系統的建設。各地區的電腦系統一旦建立,將改變現在依靠...展開
B. 有關電子商務客服國美畢業論文
題目定了么,我可以完成!
C. 蘇寧易購、亞馬遜、淘寶、國美在線、京東商城、易訊、一號店 等電商平台各自優劣,從行業的角度分析
蘇寧和國美有著強大的實體店,品牌,運輸,售後,采購等都十分強大,但是內對網容絡營銷缺乏資源。
亞馬遜沒有適應本土,不過國外蠻不錯的。
淘寶老牌電商,不過呢,大部分是中小賣家,全靠信譽維持。
京東啃了淘寶的蛋糕,憑借良好的口碑,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
易訊,一號店等目前還在發展中,類似京東。
庫巴被國美買了。
當當賣書。
D. 國美什麼時候走向電子商務市場
在2002年10月,國美成立了電子商務部,就開始涉足電子商務。但是真正的重視電商,開啟網上商城是在2011年4月收購庫巴網之後運營旗下的運營電子商務網站。
E. 電商平台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人們可以不用出門利用電腦或者手機就內能夠進行購物,並且價容格便宜。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如今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我國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
1、發展迅速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基於互聯網近幾年的飛速發展,無論在那個國家或者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都非常的迅速。相較於國外,我國的電子商務起步比較晚。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因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以及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這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動力。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相關數據表示,在2012年6月份之前,我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4.95億,與2011年相比,增長速度十分的驚人。同時,移動互聯網的用戶也已經突破了4億,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加劇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每年增長百分之四十。由於電子商務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使得我國很多投資者投入到了電子商務的領域之中,這也使得電子商務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
F. 電商大戰,親們如何看待
假設東京+蘇寧+國美=100%的市場份額
第一階段:東京賣一元,50%的人湊熱鬧,10%的人購買版
第二階段:國美權賣九毛五,30%的人湊熱鬧,5%的人購買
第三階段:蘇寧推出新的促銷方案:20%的人湊熱鬧,10%的人購買
不管人群湧向哪個家電賣場,100個人里總有1個人買些什麼的。所以前提是要把人群引向那個地點,這個是關鍵。
對於消費者來說,多付5塊,少付50,有什麼區別么?
對於商家來說,小誘餌可以釣大魚,大戰也好,殺人也罷,什麼樣的促銷不是促銷呢?
G. (經濟方面)對京東國美等電商大戰的一些解析(大家進來討論下)
我覺得從長期來看,京東需要多次分批這樣短期價格戰來搶占渠道。電商說白了就是壓縮成本的渠道商,目前國美和蘇寧對於渠道的控制能力是其他競爭者所不能比的,國美為例,他家進貨以後是可以壓著供貨商的貨款至少三個月,有的時候甚至達到四個月。不通過這樣的價格戰慢慢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過來,京東如何能跟這些渠道老大競爭。
至於合作促銷量這一點我覺得倒不至於,不過微博開戰是已經被證實經過了公關公司的策劃,京東也確實是想把自己的銷量沖一沖,這段時間回籠一下資金。因為根據報道京東決定進行D輪融資而不是IPO,所以回籠資金可以造成價值低估,吸引更大的PE進場(據報道有可能有黑石),現在中小PE接不下來,大PE又在猶豫,這樣一招無論怎樣聲勢至少拉開了。
另一個明顯目的當然是打擊蘇寧,蘇寧新的公司債的發行和股價新低均在這個時間點,媒體報道的利用已抵押出去的股權牽制蘇寧肯定是京東的一個考慮,加之蘇寧不久前剛剛新增發的公司債券,正如劉強東自己所說,開戰絕對是對對手資金鏈的一個沉重打擊。不過蘇寧應戰也是有自身的好處,單純公司回購股份對股價提升絕沒有此次綜合炒作來的厲害,易購的流量也真正上了一個台階。
總結起來,京東比任何人都想要IPO,擴張的如此厲害總要有更大的輸血量來支持,不然還只是空有200來億的銷量搭配10億的虧損不是長久之計。目前就是要做到資金到位前其他能夠改善的東西,比如這次對於渠道話語權和市場佔有率的全面出擊。
H. 各大B2C電商平台對比
一、天貓商城
天貓是B2C領域的老大,是純開放平台,利潤來自於流量、廣告和技術服務費。
優勢:1.規模大 2.商品種類多 3.流量大 4.純平台成本低 5.知名度高 6.有阿里巴巴各方面的支持;
劣勢:1.對商品控制能力有限 2.物流依靠第三方 3.服務參差不齊。
二、京東商城
現在京東銷售額的80%左右都是來自於自營,要做開放平台任重而道遠。
優勢:1.自建物流服務好且可控 2.3C類產品 3.自建第三方支付系統雖然體量較小 4.商家入駐費用低 5.自營商品有廠商返利 6.可以通過貨款賬期獲利 7.家電規模大對供貨商議價能力強;
劣勢:1.商品種類以及入駐商家相對少 2.毛利率低 3.自營商品成本較高,牽制了資金 4.沒有其他領域業務支持。
三、蘇寧易購
蘇寧最新的平台戰略是入駐免費,提供低成本服務,利潤主要來自廣告和商家與消費者使用易付寶所帶來的收入。
優勢:1.家電類商品對供貨商議價能力強,因此進貨成本相對要低 2.線下門店支持 3.品牌質量口碑較好 4.品牌知名度高 5.有自建易付寶 6.部分地區有自建物流;
劣勢:1.商品種類和入駐商家相對少 2.流量成本高 3.品牌形象仍局限在家電行業 4.電商人才不足。
四、騰訊電商
相對來說,騰訊電商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卻很迅速,尤其是微信移動電商,以微分銷商城為代表。
優勢:1.騰訊各方面的支持 2.自建第三方支付 3.QQ導來的流量 4.資金雄厚 5.有大量社交數據 6.移動端qq、微信等的支持 7.開通第三方功能介面;
劣勢:1.電子商務方面人才缺乏 2.進入時間晚 3.規模相對小 4.商品種類較少 5.沒有自建的物流。
五、唯品會
唯品會的定位是線上的二三四線品牌折扣零售商,換句話說就是為品牌商在線上做庫存的清理。唯品會採取的是閃購模式,即限時折扣。
優勢:1.折扣低 2.商品品種較多 3.自建物流 4.吸引了一大批年輕女性 5.退貨率偏高,但剩餘庫存可以退還給供應商 6.資金較為充足 7.規模較大
劣勢:1.毛利增長空間有限 2.獨有商品少 3.物流配送服務待加強 4.自建物流成本較高 5.扣點相對較高。
六、亞馬遜中國
亞馬遜中國是亞馬遜在中國的網站,也是一個開放平台,其商品一部分來自亞馬遜采購,另一部分來自其入駐商家,利潤來自差價、店租、物流費、倉儲費和廣告費。
優勢:1.亞馬遜的資金支持 2.知名度高 3.正版有優勢 4.自建物流可控。
劣勢:1.規模小 2.商品種類少 3.自建物流成本高 4.流量小 5.毛利率低 6.競爭對手多,競爭激烈 7.與供應商關系不穩定。
七、當當網
當當網以圖書銷售起家,現在是垂直B2C開放平台,主要自營業務是圖書、服裝、母嬰和家紡,定位中高端,但也允許第三方商家入駐出售百貨。
優勢:1.圖書 2.自建物流 3.定位中高端競爭對手較少.
劣勢:1.規模小流量少 2.商品種類少 3.物流成本高 4.品牌溢價低 5.沒有其他方面的支持 6.資金不足。
八、國美電商
國美以線下為主,線上小規模發展作為線下業務的補充。這種保守的策略很適合國美公司的情況,但同時這也導致國美在電商路上已經落後了一大步。
優勢:1.線下門店的支持 2.家電類商品對供貨商議價能力強 3.質量口碑較好 4.品牌知名度高 5.自建物流。
劣勢:1.商品種類不多 2.入駐商家較少 3.流量成本高 4.電商人才不足 5.品牌形象仍局限在家電行業 6.小件商品仍要依靠第三方快遞。
九、1號店
與B2C領域的其他電商網站對比,1號店似乎沒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說沒有找到自身的重點。
優勢:1.自建了部分區域的物流 2.知名度還可以。
劣勢:1.東家更換勤 2.規模小流量少 3.純購銷模式毛利低 4.商品種類少 5.自身品牌沒能做出溢價。
十、凡客誠品
凡客最初專注於服裝,在2011年大規模融資後,凡客增加了很多服裝品類,還增加了一些高壓鍋小家電、飾品甚至拖把。
優勢:1.品牌知名度較高 2.營銷水平較高 3.資金。
劣勢:1.相比天貓京東商品種類較少 2.沒有其他領域業務支持 3.沒有自主支付系統 4.依靠第三方物流 5.毛利率低 6.品牌形象在最近並不好。
I. 電商行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同時網路營銷也是電子商務的一種產物,而且對於網路營銷來說,在做之前要先做好網路營銷方案,那樣才有便於計劃的實施。
電子商務,就是利用電子為手段從事的商業商務活動都是電子商務。這是廣義的電子商務概念。 而大家通常所指的電子商務,是狹義的網路銷售和網路購物的概念,即通過網路完成支付和下單的商業過程。
電子商務的營銷: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營銷的價值也逐漸得到廣大企業主的認可和重視。在互聯網web1.0時代,常用的網路營銷有:搜索引擎營銷、電子郵件營銷、即時通訊營銷、BBS營銷、病毒式營銷;但隨著互聯網發展web2.0時代,網路應用服務不斷增多,網路營銷方式也越來越豐富起來。
然而網路營銷是從運營管理角度來定義,側重的是如何把產品或者服務賣出去?電子商務是從商業模式來定義,關注的是項目全供應鏈的系統問題。兩者所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側重點也不同。概括的說,電子商務是一種服務,網路營銷是一種渠道。
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
電子郵件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認為是從70年代開始,平均的通訊量以每年幾倍的速度增長。
第二階段
信息發布階段。從1995年起,以Web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發布系統,爆炸式地成長起來,成為Internet的主要應用。中小企業如何把握好從「粗放型」到「精準型」營銷時代的電子商務。
第三階段
EC (Electronic Commerce),即電子商務階段。EC在 美國也才剛剛開始,之所以把 EC 列為一個劃時代的東西,是因為 Internet 的最終主要商業用途,就是電子商務。同時反過來也可以說,若干年後的商業信息,主要是通過 Internet 傳遞。Internet 即將成為我們這個商業信息社會的神經系統。1997 年底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第五次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首腦會議(APEC)上美國總統柯林頓提出敦促各國共同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議案,其引起了全球首腦的關注,IBM、HP 和 Sun 等國際著名的信息技術廠商已經宣布 1998 年為電子商務年。
第四階段
全程電子商務階段。隨著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服務模式的出現,軟體紛紛登陸互聯網,延長了電子商務鏈條,形成了當下最新的「全程電子商務」概念模式。
第五階段
智慧階段。2011年,互聯網信息碎片化以及雲計算技術愈發成熟,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出現,i-Commerce(indivial Commerce)順勢而出,電子商務擺脫傳統銷售模式生搬上互聯網的現狀,以主動、互動、用戶關懷等多角度與用戶進行深層次溝通。其中以 IZP 科技集團提出的 ICE 最具有代表性。
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更廣闊的環境:人們不受時間的限制,不受空間的限制,不受傳統購物的諸多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交易。
更廣闊的市場:在網上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很小,一個商家可以面對全球的消費者,而一個消費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購物。
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價格:電子商務減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從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
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如今人們越來越追求時尚、講究個性,注重購物的環境,網上購物,更能體現個性化的購物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