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商企業在管理中,最大的痛點是什麼啊,
痛點一:低價文化
「在電商行業中,至『賤』者無敵,這和當前的社會發展階段是不相符合的。」《創業家》董事長牛文文認為,「價低者得」的競價文化是走向溫飽時期的國民心態。而在電商領域,搞價格戰、打折文化。
電商本來是高科技產業的代表,貫穿了供應鏈、零售鏈、倉儲鏈等多個鏈條,本來可以對上下游產業轉型升級產生更大的引擎動力,但「唯低價是舉」將行業門檻降得很低,電商對相鄰產業的正面帶動效應「大打折扣」。
痛點二:惡性競爭
「電商都很注重網上口碑,但針對網路特點,電商業竟然產生『差評黨』,專門負責給競爭對手差評,更加惡劣的是,有競爭對手專門僱人買了產品就『七天內無理由退貨』,電商的出庫成本和銷售成本大大增加。」
惡性不正當競爭是破壞互聯網經濟的惡性毒瘤,如果不能及時規整,就容易助長「劣幣驅逐良幣」,從而危害到公平、誠信的競爭秩序,嚴重破壞整個市場經濟賴以存在的商業環境。
痛點三:假貨危機
國家工商總局日前公布2014年下半年網路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監測共完成92個批次的樣品采樣,其中有54個批次的樣品為正品,正品率為58.7%。其中,淘寶網樣本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
淘寶網、阿里巴巴平台網店銷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存在大量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質量不合格、無合法進口來源證明等類型的商品信息,假煙、假酒、高仿手機、假名牌包、假證等大量存在。平台開辦方對平台內商品信息的審查、日常監測、違規處置不到位,在處理權益受損者維權訴求和監管部門的執法協查時門檻偏高、效率低下。
痛點四:誠信危機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多次就不誠信問題和電商企業進行約談,但妨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屢屢出現。「雙十一」期間,淘寶網等平台出現多種違規促銷,誘導消費者盲目消費。此外,還有一些電商平台虛構網路交易額現象嚴重,一些賣家還通過「空買空賣」刷高交易數量提高信用。
網路的電子化和虛擬性使得電商市場的信用基礎極為薄弱,更需要規范,盡管電商在經濟貿易中比重逐漸增大,但至今沒有統一的部際協調機構。在記者走訪中,行業內外對秩序的呼喚越來越強烈。
痛點五:稅收漏洞
電商的稅收問題飽受社會質疑。購物數量小,賣方數量大而分散、非注冊經營、交易主要靠電子支付等,電商商家有了「擺地攤」的機會,由於電商征稅制度的缺失,「不開發票、不上稅」現象隨之衍生,不少人質疑這是對傳統商貿的不公平,破壞了市場管理秩序。
痛點六:創新之困
過去,電商業的門檻還比較低,電商化主要在產品、消費品領域,解決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現在向教育、醫療等垂直服務領域深度延伸,在這些領域,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模式都面臨很大的挑戰,更長遠的創新已經勢在必行。」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指出。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我國電子商務要注重兩方面創新:一是方式和模式創新,通過優化供應鏈和管理模式,實現行業轉型升級;二是技術創新,利用互聯網技術,使整個流通包括物流、商品、資金流能有效銜接,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模式、體制創新。
痛點七:物流短板
每年的「雙十一」是場消費的盛宴,對我國支撐電商的社會物流系統和基礎提出了嚴峻考驗。國家郵政局提前部署十幾家快遞公司做好應對,大家都意識到,如果物流沒有跟上,對消費者就是場災難。
蘇寧這些年主要搭建兩個平台,一個是商品門戶平台,另外一個是後台的,就是物流平台。」孫為民向記者表示,物流體系將是電商盈利的關鍵。目前,蘇寧已經打造覆蓋全國的自動化物流體系,提供「半日達」「急速達」「一日三送」等特色化物流服務。今後,蘇寧的物流部門將進一步實現社會化開放,由企業物流轉變為物流企業,從以往的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
痛點八:融資之難
「國內的資本市場尚不能支撐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達晨創投基金TMT行業投資部副總經理何士祥告訴記者,在國內,證監會要求上市企業必須達到盈利的一定標准,而電商初期都很難達到,另一方面證監會把關特別嚴,上市等待的時間太長了,瞬息萬變的互聯網企業折騰不起。
鄭硯農指出,在融資、股市等金融手段和機制方面,希望可以放得更開些搞得更活,引入更吻合時代發展的金融市場機制,將有利於在資金方面、上市選擇方面讓創業者有更多機會。
痛點九:監管之痛
目前涉及電子商務管理的有商務部、工信部、公安部、網信辦、質檢總局、工商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交通部、海關、農業部、國家郵政局等約20個部委。走訪多個部委後發現,各部委關於全國電子商務的數據統計都很少,更不用說權威部門數據進行共享。
價格戰硝煙四起、口水仗不斷、虛假宣傳泛濫……亂象背後違背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弊端,必須進行監管。而目前規范電商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網路交易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和行政處罰方式不夠明確,面對復雜多變的網路違法行為,監管及立法的滯後影響了電子商務朝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電商革命絕非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