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互聯網現代農業項目建設運營方案
生產方面
要深入推進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按照全系統、全要素全過程理念深入實施國家物聯網試驗示範工程,推廣適宜農業、方便農民的傻瓜技術裝備,經營方面加快電子商務,通過電子商務利益驅動機制,投入研發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統籌。推進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閑觀光電子商務的協調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這是農業部具體的有實施計劃的重要方面。
管理方面
要抓緊農業大數據工程,建立數據互通共享機制,消除信息孤島,做到數據公開開放,挖掘大數據的價值。
服務方面
大力提升農業信息服務水平,加快推進信息入戶,擴大12316覆蓋范圍和使用用戶,豐富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培訓服務的內容。
接下來從農業部的網站和中國農業信息網為大家分享一些數據:
1、每日的點擊率是700萬到800萬人次,甚至於達到一千萬。它是覆蓋全世界158個國家,英日俄韓四種語言,這些為我們今後做宣傳服務。
2、農業部的網站較為權威,各個司局給農業部的網站提供一手信息,想要互動需出權利清單。農業部的網站是一個網站集群,是部省市縣農業網的網站集群,現在我們沉澱了516萬個關鍵詞,4.2萬個來源訪問渠道,總的數據量超過10T,我們的數據,能達到五秒鍾刷新一次。
3、12316是三省市聯動服務平台。目前平台已經覆蓋了98%的省市,各個省的實名制用戶都是百萬級,中央實名用戶是22.3萬,每天發送的彩信達三千多萬條,服務對象是各省平台上的70萬農計員,其中有5萬管理人員,這都是每天要提供的服務,目前中央平台已經匯聚13個省數據資源。
4、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移動客戶端是著力打造掌上農業部,現在已有十多個移動應用產品,它整體體系跟農業部網站是一樣的。
具體到農業電商方面,農業部已經做了以下的幾項工作:
1、出台指導文件。制定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明確農業部門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目標等。
2、培育示範典型。2015年示範基地,認定了電子商務企業12個,希望下次評選新農人也名列其中。
3、做好主體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希望可以與新農商學院有效對接,這個培訓連接合作社、有關企業以及新型主體開展。
4、開展縣域農業電子商務的地點工作,為電商發展提供規劃、咨詢、推廣和資源對接以及專家服務等。
5、電商服務試點。
6、建設中國農產品促銷平台,平台在這個月末上線試運行,到時會下發通知,而且完全是公益服務,為大家提供好平台。將出口和入口變成一個匯聚口,也是農產品品牌宣傳權威發布窗口。
7、成立全國農業信息化聯盟,建立政產學研溝通交流和協同工作機制,申請加入聯盟的單位是2500多家,加盟人數超過6萬人。
2016年將繼續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推進
1、組織千禧對接。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於組織開展農業電子商務平台對接專項行動的通知》,組織開展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電商平台對接的專項活動。
2、基於12316平台,進一步集中平台、聚集資源、集約服務、集群商務,開展升級建設探索新應用,目前正在抓試點,一張圖、一政通、一網通、一號通、一卡通等等。
3、繼續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工程以12316的服務基礎為依託。以鄉村、村級信息服務農業建設為著力點,現在有十個省市22個縣已經開展試點,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在「十三五」期間覆蓋55.8萬個行政村。
4、落實互聯網+三農保險行動計劃,是農業部信息中心和中航安盟保險公司的一項戰略合作,推動政、保、銀、企、社、站六方大協作,同時通過兩站合一,兩元一體推進農業信息化和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融合發展。
5、推進農民創業創新系列行動計劃。繼續加強農業領域電子商務和網上平台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培訓,進一步引導支持新農人創業創新。
❷ 如何做好農產品電子商務總體規劃設計
農產品電子商務總體規劃設計:
第一、統籌規劃設計,有序推進發展。以促進農產品實體交易和電子商務有機融合為方向,通過零售帶動批發、高端帶動低端、城市帶動農村、東部帶動西部,加快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示範培育工作,力爭在重點地區、重點品種和重點環節率先突破。
第二、完善制度,規范發展秩序。加快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設,規范信息發布、網上交易、信用服務、電子支付、物流配送和糾紛處理等服務,依法打擊商業欺詐、銷售假冒偽劣、發布虛假違法廣告和不正當競爭等活動。抓緊制定急需的農產品標准。
第三、加強配套支撐,優化發展環境。鼓勵發展專業化、規模化的第三方物流,重點支持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落實各項支持物流企業發展的稅費政策,完善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促進支付、信用、金融、保險、檢測、認證、統計和人才培育等服務協同發展。
第四、線上線下結合,突破關鍵約束。發展縣域服務驅動型、特色品牌營銷型等多元化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鼓勵農產品流通企業,依託實體經營網路探索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充分利用傳統的銷售渠道,通過實體經營場所體驗、考察與網上下單、支付相結合,解決交易主體之間的信任度低、標准不統一等問題。
第五、開展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充分發揮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在常態化購銷對接中的作用,通過與大型連鎖超市、批發市場及電子商務企業合作,更好地促進農產品流通,緩解「賣難」
最後,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利於改善農產品流通、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健全農產品市場機制,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社會地位和培育知識型、現代化農民,同時也讓涉農企業在這個社會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