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業存在哪些問題
電子商務推動了物流業的巨大轉變,其中最大的影響是使物流的運輸速度獲得了很大專地提高,從而使物流屬的運作效率也提高了。同時,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也產生了對物流需求量的增加,進而提高了物流業的社會地位。此外,電子商務的高效化對物流業的服務水平提出了較高地要求,要求物流企業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更廣泛地應用現代物流技術,同時採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現代物流管理方法。所以,電子商務的發展為物流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並為其指明了發展方向。
㈡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行業存在哪些問題
1對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認識不到位
我國的電子商務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其功能主要局限於信息的交流,人們在重視電子商務的同時,卻對面向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系統的重視程度不高,從而出現物流配送系統發展相對落後,沒能與電子商務有效結合,忽略了電子商務快速、高效、便捷優勢的發揮。
2物流企業技術裝備落後,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較低
當前物流企業上網率普遍較低,且僅限於介紹企業狀況、業務范圍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還很低;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實現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不健全;電子數
據交換系統的應用范圍有限,企業之間的物流共享機制尚未形成,信息資源的利用尚未實現跨部門、跨行業整合;利用系統集成軟體技術優化物流配置的企業非常
少,大大影響了物流服務的准確性和及時性。
3物流配送市場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企業的自有物流占整個物流市場規模的60%~70%左右,大多數物流配送企業物流配送市場化程度低,其主要表現是:小、少、散、弱。「小」是
指物流配送企業數量、經營規模小;「少」是指物流配送市場份額少、服務功能少、物流增值少;「散」是指物流企業網路分割,不能為客戶提供包括物流網路設
計、預測、訂貨管理、存貨管理等系統物流服務;「弱」是指競爭力弱,專業化、信息化、標准化還沒跟上。
另外,發展物流配送所需的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劃不清晰,物流市場競爭機制、進入和退出機制缺失,行業中沒有完整的技術標准等,限制了物流企業配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同時,專業物流配送管理和技術人才的短缺,也成為了我國物流配送發展的制約因素。
㈢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對物流的要求有哪些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要求物流企業除了實現網路化和信息化之外,還要配備GPS、RFID,並開通SP簡訊增值業務和WAP無線查詢業務等。
㈣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模式與傳統物流模式有什麼不同
1)對貨物的要求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配送的目的地多是非常分散的消費專者,因而配送的屬貨物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點;傳統商務環境下,配送的目的地多是中間生產商或者零售商,物流配送的貨物具有大批量、少批次的特點;
2)對時間的要求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對於送貨的時間要求具有隨機性,因為消費者在網上訂購所要求的送貨時間是隨機的;而傳統商務多是進行定期的貨物配送;
3)對於運輸的要求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要求各種運輸方式(空運、水運、鐵運和卡車運輸)靈活組合;而傳統商務下的物流配送的運輸方式相對固定。
㈤ 電子商務環境下,對物流管理由什麼需求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傳統的物流和配送企業需要建造大面積的倉庫,而現代物流企業通過強大的物流信息管理功能,可將散置在各地分屬不同所有者的倉庫通過網路系統連接起來,使之成為虛擬倉庫,進行統管理和調配使用,服務半徑和貨物集散空間大大拓展,既減少了生產企業庫存,加速了資金周轉,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優化了庫存配置,又刺激了社會需求,有利於宏觀調控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徵更表現在:
(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准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因此,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快速反應及有效的客戶反映、企業資源計劃等技術與觀念在我國的物流發展中將會得到普遍的應用。
(2)自動化。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物流自動化的設施眾多,如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
(3)網路化。物流領域網路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訊網路,即外部網路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路,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二是組織內部的網路化,即所謂的組織內部網。物流的網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之一。
(4)智能化。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藉助於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迴避的技術難題,而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5)柔性化。20世紀90年代,國際生產領域紛紛推出彈性製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製造資源系統、企業資源計劃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實質是要將生產、流通進行集成,根據需求端的需求組織生產,安排物流活動。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