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廈門濃均電子商務公司

廈門濃均電子商務公司

發布時間:2021-08-22 17:21:17

⑴ 誰能幫我找一下各種茶的沖泡方法及程序謝謝...

茶葉的沖泡,一般只要備具、備茶、備水,經沸水沖泡即可飲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發揮出來,沖泡得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據茶的不同特性,應用不同的沖泡技藝和方法才能達到。

綠茶的沖泡

細嫩綠茶的沖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潔凈,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壺)、瓷杯或茶碗沖泡。杯、碗內瓷質潔白,便於襯托碧綠的茶湯和茶葉。泡茶的水質要好。通常選用潔凈的優質礦泉水,也可用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水的酸鹼度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鹼性水,以免茶湯深暗。煮水初沸即可,這樣泡出的茶水鮮爽度較好。沏茶的水溫,要求在80℃左右最為適宜,因為優質綠茶的葉綠素在過高的溫度下易被破壞變黃,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也會在高溫下氧化使茶湯很快變黃,很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也很快揮發散失,使茶湯失去香味。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通常茶與水之比為1:50~1:6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60毫升)為宜,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沖泡的手法很有講究,要求手持水壺往茶杯中注水,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手勢,使注入的熱水沖動茶葉,上下浮動,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沖泡時常先注入少量熱水,使茶葉浸潤一下,稍後再注水至離杯沿1厘米~2厘米處即可。若待客,可將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盤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請客人品飲。

紅茶的沖泡

紅茶的飲用方法,歸納起來大體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類。清飲法,就是將茶葉放人茶壺中,加沸水沖泡,然後注入茶杯中細品慢飲。好的工夫條紅茶一般可沖泡2次~3次,而紅碎茶只能沖泡1次~2次。調飲法,是將茶葉放入茶壺,加沸水沖泡後,倒出茶湯在茶杯中再加奶或糖、檸檬汁、蜂蜜、香擯酒等,根據個人愛好,任意選擇調配,風味各異。調飲法用的紅茶,多數用紅碎茶制的袋泡茶,茶汁浸出速度快,濃度大,也易去茶渣。一般來說,品飲紅茶,選用茶具也很重要,以選用咖啡茶具較為適宜。近年來在市面上流行一種台式泡沫紅茶,其製法是紅茶經沖泡後將茶湯倒人調酒器中,加上蜂蜜等配料,然後上下、左右搖動幾十下,再倒人透明玻璃杯中品飲。由於茶湯含有皂素,形成泡沫,在透明杯中層次分明,十分美觀,品飲泡沫茶,別有情趣,特別是青年人更為喜愛。泡沫紅茶始於台灣,近期傳入大陸。

烏龍茶的沖泡

烏龍茶的品飲特點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聞其香後嘗其味,因此十分講究沖泡方法。從茶葉的用量、泡茶的水溫、泡茶的時間,到泡飲次數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葉的用量
沖泡烏龍茶,茶葉的用量比名優茶和大宗花茶、紅茶、綠茶要多,以裝滿紫砂壺容積的1/2為宜,約重10克。
(2)泡茶水溫
烏龍茶採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對水溫要求與細嫩的名優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沖泡,水溫為100度。水溫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濃、香氣高,更能品飲出烏龍茶特有的韻味。
(3)沖泡的時間和次數
烏龍茶較耐泡,一般泡飲5次~6次,仍然余香猶存。泡的時間要由短到長,第一次沖泡,時間短些,約2分鍾,隨沖泡次數增加,泡的時間相對延長。使每次茶湯濃度基本一致,便於品飲欣賞。
(4)、沖泡和斟飲
沖泡烏龍茶有專門的茶具。廣東、福建人喜愛用「烹茶四寶」------潮汕烘爐、玉書、孟臣罐、若深甌、潮汕烘爐是燒開水用的炭火爐;玉書為燒開水的水壺,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壺,約能容水2O克 ;孟臣罐為紫砂壺;若深甌是微型精製的白色小瓷杯。沖泡前先用開水將茶具(茶壺、茶杯、茶盤)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潔凈,又利於提高茶具本身的溫度。當壺中置茶以後,沸水沿壺內壁緩緩沖入,在水漫過茶葉時,便立即將水倒出,稱之為「洗茶」,洗去茶葉中的浮塵和泡沫,便於品其真味。洗茶後即第二次沖入沸水,水量以溢出壺蓋沿為宜,蓋上壺蓋。沖水的方法應由高到低,且在整個泡飲過程中需經常用沸水淋洗壺身,以保持壺內水溫,充分泡出茶葉的香味。
斟茶方法也與泡茶一樣講究,傳統的方法是用拇、食、中指夾著壺的把手。斟茶時應低行,以防失香散味。茶湯按順序注入幾個小茶杯內,注量不宜過滿,以每杯容積的1/2為宜,逐漸加至八成滿,使每杯茶湯香味均勻。

花茶的沖泡
花茶是融花香、茶味於一體的茶類,花茶的品飲雖重於香氣,但高檔毛峰花茶其形狀仍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品飲高檔名優花茶,通常選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茶葉用量與水之比為1:5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宜用85℃左右的沸水沖泡,時間3分鍾~5分鍾。沖泡次數以2次~3次為宜。可透過玻璃杯欣賞茶胚精美別致的造型,如沖泡的是特級茉莉毛峰花茶,可欣賞到毛峰芽葉在杯中徐徐展開,朵朵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的景象,別有情趣。泡好後,先揭蓋聞香,鮮靈濃純,撲鼻而來。再嘗其味,花香茶味,令人精神振奮。中、低檔花茶,主要是聞香嘗味,一般選用潔凈的白瓷杯或白瓷茶壺沖泡,水溫要求100℃,沖泡5分鍾後即可斟飲。北方居家品飲花茶,常採用茶壺共泡分飲法,具有方便、衛生的特點,家人老小團聚,泡上一壺茶,一邊品飲,一邊拉家常,會給家庭增添溫馨氣氛。四川人品飲花茶,很有地方特色,常用一套三件頭茶具(茶碗、茶托、茶蓋)泡茶,邊飲品,邊擺「龍門陣」,悠然自得。

緊壓茶的沖泡
緊壓茶沖泡至今仍沿用古老的傳統方法。我國生產的緊壓茶大多為磚茶,較為堅實,加之原料較粗老,所以用開水沖泡難以浸出條計。飲用時必須先將磚茶搗碎,在鐵鍋或鋁壺中烹煮,而且有時在烹煮過程中,還要不斷攪拌,以使茶汁充分浸出。飲用緊壓茶的,多半是西藏、內蒙、新疆等地的兄弟民族,那裡多屬高原地區,氣壓低、水不到100℃就沸騰,如果用沖泡法沖泡磚茶,茶汁便不易浸出,所以緊壓茶需用烹煮法才能飲用。由於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風俗不同,緊壓茶的調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從各地區少數民族飲茶習俗可以看出,緊壓茶的調制方法與眾多其他茶的沖泡法至少有三點不同:一是飲用時先要將緊壓茶打碎;二是不宜沖泡,要用烹煮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時,大多加上佐料,採用調飲方式飲茶。

煮茶法

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其過程陸羽在《茶經》中已詳加介紹。大體說,首先要將餅茶研碎待用。然後開始煮水。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涌,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點茶法

此法即宋代鬥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沖點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於是發明一種工具,稱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銀、鐵制,大部分用竹製,文人美其名曰「攪茶公子」。水沖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拚命用力打擊,這時水乳交融,浙起沫餑,潘潘然如堆雲積雪。茶的優劣,以餑沫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幹,自然稱為「咬盞」。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乾果,直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製茶,自采果,別具佳趣。

點花茶法

為明代朱權等所創。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數枚直接與末茶同置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泡茶法

此法時清以至現代,為民間廣泛使用,自然為人熟知。不過,中國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區別。由於現代茶的品種五彩繽紛,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大體說,以發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為要旨。濃淡亦隨各地所好。近年來賓館多用袋裝泡茶,發味快,而又避免渣葉入口,也是一種創造。飲休既是精神活動,也是物質活動。所以茶藝亦不可墨守成規,以為只有繁器古法為美。但無論如何變,總要不失茶的要義,即健康、友信、美韻。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導下,作些改進是應該的。當代生活節律不斷變化,飲茶之法也該越變越合理。法簡易行,但過簡通俗讀物是韻味佳趣。古法不易大眾化,但對現代工業社會過於緊張的生活,卻是種很好的調節。所以,發掘古代茶藝,使再現異彩,也是極重要的工作。據說福州茶藝館已恢復鬥茶法,使沫餑、重華再觀,實在是一雅舉。談飲法,不僅講如何烹制茶湯,還要講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湯,湯熟後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時沫餑要均。宋代用點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點;也可以用大湯缽,大茶筅,一次點就,然後分茶,分茶准則同於唐代。明清以後,直接沖泡為多,壺成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壺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碼能斟四、五碗的茶壺。所以,這種壺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稱「茶子。五杯至十幾杯巡注幾周不停不撒,民間稱為「關公跑城」。技術稍差難以環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點一提,也是幾次才均勻茶湯於各碗,引謂「韓信點兵」。

⑵ 關於濃度均為0.1mol/l的三種溶液

答案A D
同濃度的醋酸和鹽酸,鹽酸完全電離,因此H+濃度大於醋酸,因此對水的電離抑制更強,所以鹽酸溶液中水電離的OH-也少,濃度也低 A 錯
D ①和③等體積混合後的溶液,此時電離大於水解 因此醋酸根必定大於Na+ D錯
這娃真辛苦 都1點了 還在做題,考北大,加油,但要注意身體啊

⑶ 下列變化的實質相似的是() A.濃H 2 SO 4 和濃HCl在空氣中敞口放置時濃度均減小 B.SO 2 和C

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鹽酸易揮發,二者防止空氣中濃度都變小,但原理不同,故A不選;
B.二氧化硫與有色物質發生化合反應,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而是有色物質漂白,二者漂白原理不同,二氧化硫的漂白不穩定,加熱可恢復到原來的顏色,故B不選;
C.濃硫酸與鋅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稀硫酸與鋅反應生成氫氣,故C不選;
D.HBr、HI都具有還原性,都可與濃硫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用濃硫酸乾燥,故D選.
故選D.

⑷ 這個作業怎麼做常溫下,濃度均為0.1

(1)①②;②④
(2)①
(3)變大
(4)①d;②c(Cl - )>c(NH 4 + )>c(Na +

⑸ 沃特瑪公司怎麼樣

估計最近很多朋友想知道這家公司怎麼樣,哈哈,聽我慢慢給你道來。普工方面:90%的崗位是計件制,在大工業區那一片工資還算偏上的,加班多,吃住要扣一點錢,不吃住無補貼。職員方面:1.計劃和采購最公司最忙的兩個部門,沒有之一,不要問為什麼,因為客戶給的交貨周期太短;2.無論哪個部門,職位越高,工作越累,壓力越大;3.站在新能源行業的風口,公司這兩年的發展用飛速二字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管理跟不上,最常見的方式依次是罰款、記過、警告等;4.有相當一部分供應商做的產品確實太差,不按圖紙要求供貨,問題巨多,返工方式粗糙,卿要問我怎麼知道,因為樓主參與過MRB。5.當然也有一些閑的崗位,但樓主指的是整個公司起碼85%的崗位真的很忙,可能樓主第一次供職於民營企業的原因吧;6.晉升很快,只要你肯付出,因為分公司很多,自然需要很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半年升兩級的也不是個例,前提是你近乎工作狂,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負,不想做混日子的打工族;8.辦公室的工作氛圍很濃,辦公室里大家熱火朝天,人員川流不息,你入職後就能感受到;9.除了衛生間和宿舍,基本上到處都是攝像頭,公司的理由是:新能源行業,為了保密。汗;10.號稱學習國內通訊巨頭的某為的運營模式,你懂得;11.公司有點偏僻,方圓800米范圍內無購買生活用品的超市等,對於習慣 了在市區擠地鐵公交的童鞋可能剛去的時候很不習慣,不過也可以存一點錢哈,花銷小。12.面試壓力不大,粗估職員離職率高於行業水平。年輕人比較多,不像很多外企,辦公室里大姐大嬸大叔佔多;13.公司鼓勵倡導職員無私奉獻,以廠為家;14.希望公司不要起訴我泄密,雖然已經離開半個月了,建議在職場上一直認為沒有好平台的且肯付出的求職者可以考慮這家公司。15.本點評基本客觀,本回答有效期至2016年05月05日。

⑹ 濃度均為0.1mol/L

A.NaOH溶液與氨水的濃度均為0.1mol/L,氫氧化鈉是強電解完全電離,一水合氨是弱電解質部分電離,因此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的濃度比氨水中的大,根據水的離子積常數,一定溫度下,Kw═c(H+)?c(OH-),c(OH-)越大,c(H+)越小,故NaOH溶液中H+濃度小,故A正確;
B.因為題意中只是知道兩溶液的濃度,不知道溶液的體積,故無法確定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則兩溶液中所含的OH-的物質的量不確定,離子的數目也不確定,故B錯誤;
C.根據對A的分析,氫氧化鈉溶液中c(OH-)大,氨水溶液中c(OH-)小,故C錯誤;
D.根據對B的分析,兩溶液的濃度雖然相等,但體積不確定,因此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是不確定的,物質的反應是以物質的量為標准進行計算的,因此中和HCl的量是不確定的,故D錯誤.
故選A.

⑺ 茶的種類怎麼分

不為人知的泡茶的秘決

人人都會喝茶,但沖泡未必得法。茶葉種類繁多,水質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據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水質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與器具,更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

泡茶,首先得選茶和鑒茶,只有正確鑒茶,方能決定沖泡的方法。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採摘時間的先後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差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酵形成的品質特徵。干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型,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其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以「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製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自然,湯色黃亮明凈,滋味鮮醇。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製成緊壓茶後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

除以上六大類以外,還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類茶的基礎上經再次加工製成的茶葉品種,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綠茶中的烘青茶、紅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葉和花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紅茶」等。緊壓茶以黑茶、紅茶為原料,並經蒸壓工序做成一定形狀,如「青磚」、「康磚」、「六堡茶」、「沱茶」、「米磚」等。

其次是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污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凈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岩斷層涓涓細流匯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凈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說,但泉水在地層里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歷南北名山大川之後,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僅水質好,還因為當時京師多苦水,宮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靜佳麗,泉水從高處噴出,瓊漿倒傾,如老龍噴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榮。看來好水除了要品質高外,還與茶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歷代都有爭執,有揚子江南零水、江西廬山谷簾水、雲南安寧碧玉泉、濟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處。泉水所處之處有的江水浩盪,山寺悠遠,景色靚麗;有的一泓碧水,澗谷噴涌,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詞,水質清冷香冽,柔甘凈潔,確也符合此美名。民間所傳的「龍井茶」、「虎跑水」、「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真可謂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

科學的泡茶技術還包括三個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溫、沖泡時間。古人飲茶喜歡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製作、煎煮、品飲過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鬆和滿足,整個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們共同組成了整個品茶藝術。

就拿煎水來說,水煮到何種程度稱作「湯候」。鑒別「湯候」的標准,一是看水面沸泡的大小,二是聽水沸時聲音的大小。明代張源的《茶錄》對煎水的過程做了繪形繪聲、惟妙惟肖地描寫:「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聲辨,三曰氣辨,形為內辨,聲為外辨,氣為捷辨。如蝦眼、蟹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涌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是純熟。如氣浮一縷、二縷、三縷、四縷、縷亂不分,氤氳亂繞,皆為萌湯。至氣直沖貫,方是純熟。」古人對於「湯候」的要求是有科學道理的,水的溫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溫度過高,會破壞所含的營養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質遭受破壞,茶湯的顏色不鮮明,味道也不醇厚;溫度過低,不能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稱為不完全茶湯,其滋味淡薄,色澤不美。這些煎煮法成為我國品茶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今天的科學沖泡有異曲同工之妙。看來古人對泡茶水溫是十分重視的,泡茶燒水要武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沸騰過久,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未沸滾的水,水溫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香味輕淡。一般說來,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種類及制茶原料密切相關,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宜用沸水直接沖泡,用細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宜用降溫以後的沸水沖泡。具體而論,高檔細嫩名茶,一般不用剛燒沸的開水,而是以溫度降至80度的開水沖泡,這樣可使茶湯清澈明亮,香氣純而不鈍,滋味鮮而不熟,葉底明而不暗,飲之可口,茶中有益於人體的營養成分也不會遭到破壞。而像烏龍茶,則常將茶具燙熱後再泡;磚茶用100度的沸水沖泡還嫌不夠,還得煎煮方能飲用。泡茶水溫與茶葉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也就愈濃;相反,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古往今來,人們都知道用未沸的水泡茶固然不行,但若用多次回燒以及加熱時間過久的開水泡茶也都會使茶葉產生「熟湯味」,至使口感變差,那是因為水蒸氣大量蒸發所留剩下的水含有較多的鹽類及其它物質、以致茶湯變得灰暗,茶味變得苦澀。

要泡好茶,還要掌握茶葉用量,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列,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異,因地而異。飲茶者是茶人或勞動者,可適當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濃香的茶湯;如是腦力勞動者或初學飲茶、無嗜茶習慣的人,可適當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湯。家庭泡茶通常是憑經驗行事,一般來說,每克茶葉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為好,但茶類不同,用量不一。倘用烏龍茶,茶葉用量要比一般紅、綠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沖泡量卻要減少一半。茶葉沖泡時間的長短,對茶葉內含的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的關系。一般紅、綠茶經沖泡三至四分鍾後飲用,獲得的味感最佳,時間少則缺少茶湯應有的刺激味;時間長,喝起來鮮爽味減弱,苦澀味增加;只有當茶葉中的維生素、氨基酸、咖啡鹼等有效物質被沸水沖泡浸提出來後,茶湯喝起來才能有鮮爽醇和之感。細嫩茶葉比粗老茶葉沖泡時間要短些,反之則要長些;鬆散的茶葉、碎末的茶葉比緊壓的茶葉,完整的茶葉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長。對於注重香氣的茶葉如烏龍茶、花茶,則沖泡時間不宜長;而白茶加工時未經揉捻,細胞未遭破壞,茶汁較難浸出,因此其沖泡的時間相對延長。通常茶葉沖泡的一次,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為30%。第三次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鹼等,第一次沖泡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無幾了。香氣滋味也是頭泡香味鮮醇,二泡茶濃而不鮮,三泡茶香盡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則近似於白開水。所以說茶葉還是以沖泡二三次為好,烏龍茶則可五次,白茶只能泡二次。其實,任何品種的茶葉都不宜浸泡過久或沖泡次數過多,最好是即泡即飲,否則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減低營養價值,還會泡出有害物質。茶也不可太濃,濃茶有損胃氣。

各類茶葉的特點不同,或重香、或重味、或重形、或重點,泡茶就要有不同的側重點,以發揮茶的特性。各種名茶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工藝品,色、香、味、形各有千秋,細細品味卻是一種藝術享受。要真正品出各種茶的味道來,最好遵循茶藝的程序,凈具、置茶、沖泡、敬茶、賞茶、續水這些步驟都是不可少的。置茶應當用茶匙;沖泡水七分滿為好;水壺下傾上提三次為宜,一是表敬意,二是可是茶水上下翻動,濃度均勻。俗稱「鳳凰三點頭」。敬茶時應避免手指接觸杯口。鑒賞名貴茶葉,沖泡後應先觀色,後嘗味、察形,當茶水飲去三分之二,就應續水,不然等到茶水全部飲盡,在續水時茶湯就會淡而無味。品茶程序最典型的還是烏龍茶,一招一式都有著美的意蘊。

泡茶時用開水沖泡茶葉,是茶葉中可溶物質溶解於水成為茶湯的過程。泡茶這一過程需要較高的文化修養,不僅要有廣博的茶文化知識及對茶道內涵的深刻理解,而且要具有高雅的舉止,否則縱有佳茗在手也無緣領略其真味。初學泡茶者在模仿他人動作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加深思索,由形似到神似,最終會形成自己的風格。要想成為一名茶人,不應僅拘泥於泡茶的過程是否完整、動作是否准確到位,同時要增加文化修養,提高領悟能力。泡茶者的姿容、風度以及泡茶者的內心世界都會在泡茶過程中表現出來,到達以茶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做到能以茶配境、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藝,融會貫通。茶湯的濃度均勻也體現了泡茶的功力所在,要想茶湯的濃度均勻一致,就必須練就眼力能准確控制茶與水的比列。茶人總結出的「浸潤泡」和人們常說的「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都很好地體現了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的結合。中國茶人崇尚一種妙合自然、超凡脫俗的生活方式,飲茶、泡茶也是如此。茶生於山野峰谷之間,泉出露在深壑岩罅之中,兩者皆孕育於青山秀谷,成為一種遠離塵囂、親近自然的象徵。茶重潔性,泉貴清純,都是人們所追求的品位。人與大自然有割捨不斷的緣分。茗家煮泉品茶所追求的是在寧靜淡泊、淳樸率直中尋求高遠的意境和「壺中真趣」,在淡中有濃、抱朴含真的泡茶過程中,無論對於茶與水,還是對於人和藝都是一種超凡的精神,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探求。對今天的人們來說,喝杯茶如此的講究,大都難以理解。那是因為中國古老的茶道形式和內容多已失傳,許多人甚至不知有中國茶道。賞茶有所謂「雀舌、旗槍」、「明前、雨前」之分,泡茶有惠山泉水、揚子江心水、初次雪水、梅上積雪之別,品茶還要講人品和環境協調,領略清風、名曰、松濤、竹筠、梅開、雪霽等,凡此種種,盡在一具一壺、一品一飲、一舉一動的微妙變化之中。

—— 來自:唐龍國際傳媒

在廈門最負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中最負盛名的是鐵觀音。鐵觀音如青橄欖。除入口略有苦澀。入喉後漸漸變甜。韻味無窮。
在廈門,飲茶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十分繁瑣。真正喝的程序只有一小會兒。首先是茶具。紅色的宜興陶壺最常用。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相應的茶杯就更小了。用這樣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還有擱茶杯的茶盤和一個碗狀的放置茶壺的茶洗。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將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開水沖燙。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
第一道程序就是燙壺。燙杯。隨後。倒掉茶洗中的水。將茶壺置茶洗中。放上茶葉。茶葉往往要放滿壺。沖出來才夠味。水一開。立刻就沖入茶壺中。這時會浮起一些泡沫。用壺蓋輕輕撥動。把泡沫撥出。蓋上壺蓋後。再從壺蓋上淋下開水。把壺外的泡沫沖走。同時使茶壺內外溫度差不致太大。
把茶壺提起。將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沖進去。要沖到壺蓋蓋下去後水有少許溢出。蓋上蓋子。再淋一些水。然後馬上斟茶。不能延後。最忌浸茶。一浸就出茶鹼。茶就苦了。
斟茶是很講究功夫的。必須用一個手指按住茶壺蓋。將壺翻轉九十度。壺嘴直沖下。迅速繞著已經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開始叫「關公巡城」。每一個杯子都要巡到;最後叫「韓信點兵」。那後邊的幾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個杯子都必須點到。這樣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澤濃淡均勻。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沖五六次。講究一點的。沖泡三四次。要將茶葉渣倒出。重新燙壺。燙杯。

⑻ 久置的濃硝酸和濃硫酸濃度均變小提現了

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硝酸易揮發,二者露置空氣中,濃度都降低,故A正確;
B.濃硫酸和濃硝酸都具有強氧化性,可與鋁、鐵在常溫下發生鈍化反應,故B正確;
C.由A可知,濃硫酸質量增大,但濃硝酸質量減小,故C錯誤;
D.濃硫酸、濃硝酸為氧化性酸,具有強氧化性,故D正確.
故選C.

⑼ 閩南茶文化

由於乾隆時期國泰民安,才為茶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閩南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集哲學、倫理、歷史、文學、藝術為一體,是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閩南茶文化的精華是茶藝,它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境。

飲茶是閩南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過去,在閩南有一種說法:「抽啦叭煙,聽南音樂,泡功夫茶,其樂無窮。」

那麼如何泡好一壺茶,如何享受一盞茶呢?這是需要技藝和藝術的,這就是茶藝。

閩南人把飲茶叫作泡茶,泡茶最講究茶葉、水和茶具了。

茶以新為貴,而且要優質茶葉。閩南人喜歡喝烏龍茶,因為烏龍茶是介於不發酵茶(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它外形色澤青褐,所以稱「青菜」。烏龍茶經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湯色黃紅,口味醇厚。而烏龍茶茶中最負盛名的是安溪鐵觀音,鐵觀音如青橄欖,入口略有苦澀,入喉後漸漸回甘,韻味無窮。

泡茶對水有嚴格的要求,因為水有軟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鈣、鎂含量不到8毫克的稱為軟水,反之則稱硬水。泡茶要用軟水,用硬水泡茶,茶味變澀,茶香變濁,茶湯變色。

閩南人泡茶愛選用有加蓋的陶器茶具,因為它會「保香」和「保味」。最喜歡「孟公壺」和「若深杯」。「孟公壺」又稱 「孟臣罐」,容量只有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甌」,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只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個「孟公壺」與4個「若深杯」一起放在圓形茶盤中,顯得很有藝術欣賞價值。

閩南人對飲茶情有獨鍾。在閩南地區就有這么一種說法:「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動」。在福建安溪縣,還流傳著「早上喝碗鐵觀音,不用醫生開葯方;晚上喝碗鐵觀音,一天勞累全掃光;三天連喝鐵觀音,雞鴨魚肉也不香」。人們在說到閩南人的熱情好客時,總也離不開一個「茶」 字,因為「閩南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

泡茶可是要有技藝的。不久前,我有幸拜訪了「茶仙」洪清源老先生,目睹了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盞茶的藝術。

洪老先生從小在廈門的「茶桌仔」(飲茶攤)邊長大,年過古稀的他泡茶技藝爐火純青。只見他拿出了一套小巧玲瓏的紫沙壺茶具,邊擺放邊說,泡茶的程序非常講究,所費的時間可比喝茶的時間多哦,要不怎麼叫「功夫茶」呢。

「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紅色的宜興陶壺,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這樣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

我看茶幾上除了茶壺、茶杯外,還有擱茶杯的茶盤和一個碗狀的放置茶壺的茶洗。。洪老先生指著茶洗說,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將茶杯放入茶洗中,用煮沸的開水沖燙,這就是茶洗的功能之一。

洪老先生拿起開水對我說:「第一道程序就是燙壺、燙杯。隨後,倒掉茶洗中的水,將茶壺放在茶洗中,放上茶葉,茶葉要放滿壺,這樣沖出來的茶才夠味。」

只見他在茶壺里塞滿了茶葉,接著就把開水沖入茶壺中,這時浮起一些泡沫,老先生就用壺蓋輕輕撥動,把泡沫撥出,然後蓋上壺蓋,再從壺蓋上淋下開水,把壺外的泡沫沖走,這樣,茶壺內外溫度相差不會太多。了,熱氣才不會跑掉。他把茶壺提起,將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沖進去,沖到壺蓋蓋下去後有少許茶水溢出為止,蓋上蓋子,再淋一些開水。

洪老先生說,泡茶最忌諱浸茶,一浸就出茶鹼,茶就苦了。他拿起茶壺邊斟邊說:「斟茶是很講究功夫的,必須用一個手指按住茶壺蓋,將茶壺翻轉九十度,壺嘴直沖下,迅速繞著已經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開始叫'關公巡城',每一個杯子都要巡到,最後叫『韓信點兵』,那後邊的幾滴是最甘美的,所以每一個杯子都必須點到。」

洪老先生說,這樣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澤濃淡均勻,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沖五六次,講究一點的,沖泡三四次就要將茶葉渣倒出,重新燙壺、燙杯。

接過洪老先生遞過來的茶,果然清香撲鼻。按照老先生先聞後品的指點,我深深吸了口氣,頓覺有一縷淡淡的清香直透丹田,滋潤身心。然後我淺淺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緩緩咽下,慢慢品味,舌有餘甘,那真是一種享受啊!

聽眾朋友,聽了我上面的介紹,你一定會感受到飲茶確實是一門藝術。是的,這是一種茶藝,它是茶文化的精髓。而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境界,閩南的茶道精髓,體現在一個「和」字上。例如,當地村民有什麼糾紛或隔閡,只要長輩出面開一個「茶話會」調解,便可輕松把事情「擺平」。這種茶文化中的「和」,意蘊著風調雨順的天和、青山綠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

如果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內涵會更豐富,具有一種社會功能,使飲茶者追求一種收斂奢欲、洗心滌煩、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倫和諧、其樂融融的精神境界。閩南人在這片土地上長期和睦相處,親如兄弟,根植、流傳其間的茶文化,無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中國燦爛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閱讀全文

與廈門濃均電子商務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中政治校本網路培訓方案 瀏覽:157
關於理論宣講的培訓方案 瀏覽:561
湖南集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6
美麗隨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59
杭州森馬電子商務 瀏覽:921
醫院匯報片策劃方案 瀏覽:305
中秋佳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41
小米公司產品推廣方案 瀏覽:367
簡答題電子商務系統的組成 瀏覽:450
旅遊宣傳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54
旅遊景區培訓方案 瀏覽:981
奶粉捐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77
酒店技能培訓考核方案 瀏覽:514
國企中高層培訓方案 瀏覽:13
公司二十周年慶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83
浪漫表白策劃方案 瀏覽:986
電子商務平台稅務 瀏覽:495
廠家促銷活動方案範文大全 瀏覽:171
沙龍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19
杭州龍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