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分析與對策作者是誰
陳勝群成本管理戰略,立信會計,2000
龍麒任淺析我國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經濟師,2005.6
張文祥市場經濟環境下成本管理問題的研究,財務與會計導刊,2005.2
劉海峰成本管理觀念的更新與成本控制新思路,國外油田工程,2005.9
胡千俊當前成本管理的現狀與對策,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4.8
吳中春現代的成本管理,財會研究,1997 年第 2 期
邁克爾??波特,陳小說譯競爭優勢,華夏,1997 年版
歐陽清我國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顧和展望,會計研究, 1998年第5版
徐政旦現代成本管理的基本范疇研究,會計研究,1998年第3期
肇英傑從戰略管理到戰略成本管理,開發研究,1999 年第 4 期
陳勝群成本管理戰略,立信會計,2000 年版
黃芳 現代成本管理觀念研究, 暨南大學 , 2000年版
夏寬雲戰略成本管理,立信會計,2000 年版
王又庄現代成本會計,立信會計,2000年版
林萬祥成本論——21 世紀成本管理論叢,中國財政經濟,2001 年版
陳潔試論全面成本管理上海財稅2001年版
石新武論現代成本管理模式,經濟科學,2001 年版
趙暉我國成本管理改進問題研究,華北電力大學,2001年版 .
李安定成本管理研究,經濟 ,2002 年版
趙濤 潘欣鵬 主編項目的成本管理,中國紡織
萬壽義現代成本管理研究 東北財經大學,2004版
吳彥龍,趙麗芳,袁士彤,張雅潔成本管理規范操作中國時代經濟, 2004版
王利娜我國成本管理創新的幾種模式,經濟生活周刊 2004年版
汪佑軍現代成本管理模式研究,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004年版
於江 我國成本管理推進模式研究 中國海洋大學 2004年版
余薇試論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國國有的應用 暨南大學,2004年版
王欣.ERP環境下成本管理模式研究.西安科技大學, 2004年版
董玉芬現代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會通訊, 2005年版
高曉玲淺析我國成本管理,經濟師,2006 年第 3 期
王廣宇,丁華明 作業成本管理 清華大學
羅衛軍對我國成本管理模式選擇的探討時代經貿2006年第4版
楊小慶我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6年第2版.
⑵ 會計論文參考文獻
一、
1 網路會計信息披露真實度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 鄧紅平 華中科技大學 2010-10-01 博士
2 網路環境下資料庫技術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崔春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06-05-01 碩士
3 論網路會計的影響和應用 周述梅 西南財經大學 2009-01-01 碩士
4 網路經濟時代會計問題研究 常輝 山西財經大學 2010-05-30 碩士
5 網路技術對會計發展影響的研究 李秀麗 東北農業大學 2003-06-01 碩士
6 試論網路公司及其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雷光勇; 黃斌 會計研究 1999-01-15 期刊
7 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假設的影響及對策 許小滿; 王樂園 經濟師 2008-07-05 期刊
8 淺議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影響 李麗君 商業經濟 2007-01-20 期刊
9 網路時代會計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陳泰鋒; 何光明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 2000-12-25 期刊
10 簡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發展 董戰輝 人力資源管理 2010-04-08 期刊
11 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宋世坤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1-11-28 期刊
12 網路會計對當前會計的影響及面臨的問題 姜明 商業經濟 2008-11-10 期刊
13 試論網路會計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 吳克平 科技經濟市場 2009-07-15 期刊
14 淺析網路會計的特徵和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胡婷婷 新西部(下半月) 2007-05-25 期刊
15 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理論的影響 李明華; 何生棠 財會通訊 2003-08-15 期刊
16 淺談網路對傳統會計假設的影響 田榮梅 現代經濟信息 2010-06-23 期刊
17 網路會計及其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影響 萬李 煤礦機械 2003-05-25 期刊
18 談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王利花 新疆財經 2006-10-25 期刊
19 網路會計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王雲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6-15 期刊
20 網路環境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影響分析 朱一妮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9-25 期刊
21 網路時代對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王霞 財經界 2010-05-01 期刊
22 網路會計初探 秦冬梅 西南農業大學 2001-04-01 碩士
23 網路技術對會計基本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曹惠民; 柴慶孚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6-01-01 期刊
24 論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及對策 劉紅俠 現代商業 2010-06-25 期刊
25 淺析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及網路會計的產生 張鋒; 董德民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7-30 期刊
26 網路財務對會計領域的影響 馬俊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09-30 期刊
27 我國網路會計的特點及其對傳統財務會計實務的影響分析 袁偉 山東紡織經濟 2009-05-20 期刊
28 網路經濟對會計發展的十大影響 程翠鳳 經濟師 2001-11-15 期刊
29 網路環境對傳統會計模式影響的探討 王允平; 楊慶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4-07-20 期刊
30 網路環境下會計假設探析 岳茂林 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 2009-07-15 期刊
31 網路環境對會計假設的影響及發展對策 杜耀昌 現代商業 2010-03-25 期刊
32 網路財務對傳統財務會計的影響 趙改玲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5-10-30 期刊
33 網路會計發展探析 談來英 商場現代化 2011-03-10 期刊
34 網路新環境下對傳統會計假設的重新認識 丁健新 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8-15 期刊
35 淺談網路財務對傳統財務會計的影響 孫煜 新西部(下半月) 2007-12-30 期刊
36 淺談網路會計 馬瑞娟; 張書劍 中國集體經濟 2011-02-05 期刊
37 淺談網路會計 宋清梅 科學之友(B版) 2008-01-10 期刊
38 試析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理論及實務的影響 李復臣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6-15 期刊
39 網路環境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分析 趙素存 光碟技術 2008-08-08 期刊
40 簡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秦丹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1-05-28 期刊
41 網路對傳統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詹長征 巢湖學院學報 2007-05-25 期刊
42 計算機網路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探討 易美華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03-15 期刊
43 論網路會計對會計假設的影響 徐麗波 信息技術 2011-09-25 期刊
44 試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發展 武財 會計之友(中旬刊) 2007-06-25 期刊
45 網路經濟發展視角下的財務會計 王煜 中國集體經濟 2010-02-05 期刊
46 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及其發展趨勢 楊守傑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5-09-30 期刊
47 網路經濟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孟文艷; 白英華 黑龍江電力 2005-06-30 期刊
48 淺談網路對會計的影響 李國強 山西科技 2005-05-25 期刊
二、
1 網路會計信息安全的研究 李晉輝 山西財經大學 2012-03-01 碩士
2 基於電子商務網路財務會計發展研究 陳嘉莉 企業經濟 2012-06-25 期刊
3 網路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研究 楊曉紅 信息技術與信息化 2012-02-15 期刊
4 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及會計的發展趨勢 吳騰烽 商業會計 2012-02-20 期刊
5 談網路會計的利弊及發展對策 劉東山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2-09-24 14:28 期刊
6 網路信息時代會計專業期刊品牌塑造與發展研究 李笑雪 孝感學院學報 2012-12-04 14:13 期刊
7 淺議網路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森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06-25 期刊
8 網路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 王偉 現代經濟信息 2012-07-08 期刊
9 網路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防範措施 高想清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06-25 期刊
10 會計專業網路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劉波 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 2012-02-28 期刊
11 會計專業網路課程設計 華耀軍 時代金融 2012-02-15 期刊
12 論網路對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趙婧 現代商貿工業 2012-02-15 期刊
13 網路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控風險及防範 李曉宏 當代經濟 2012-08-08 期刊
14 網路環境條件下會計檔案管理初探 李業巍 辦公室業務 2012-12-05 期刊
15 對企業網路會計信息安全的探討 趙勇 商場現代化 2012-01-10 期刊
16 現代網路環境下高校會計考核與評價體系變革探究——以南京審計學院「會計網上作業與考核系統」為例 許漢友; 楊政 會計之友 2012-01-05 期刊
17 基於網路環境下會計實踐教學平台的構建與應用研究——以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董春華; 張光照 職教論壇 2012-11-25 期刊
18 對信息時代下網路會計的探討 牛瑞琴 商場現代化 2012-08-01 期刊
19 網路環境下的《基礎會計》的教學方法研究 毛遠林 科技信息 2012-10-15 期刊
20 論網路會計對傳統會計實務的影響 侯泊寒 企業導報 2012-08-30 期刊
21 淺談企業如何加強網路會計下內部控制 呂寧 商場現代化 2012-09-20 期刊
22 在網路環境下會計內部控制框架構建探討 孫敏 現代商業 2012-09-28 期刊
23 網路會計發展的幾點建議 陶桂霞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03-18 期刊
24 網路環境下會計核算流程的探討 呂小鳳; 王偉國 山東紡織經濟 2012-11-20 期刊
25 淺談網路時代會計的發展方向 楊陽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07-15 期刊
26 網路會計下的內部控制研究 馮雅妮 商業文化(上半月) 2012-05-15 期刊
27 基於網路環境下企業會計電算化的信息系統安全及對策 李先梅 信息系統工程 2012-01-20 期刊
28 信息時代對網路會計的探討 江華 商 2012-02-25 期刊
29 淺議網路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的風險控制 朱暉 現代經濟信息 2012-03-08 期刊
30 網路環境下的會計系統——網路會計 肖雲霞 科技信息 2012-05-05 期刊
31 試論傳統會計在網路會計時代面臨的挑戰及發展 王瑛 現代經濟信息 2012-08-23 期刊
32 淺談網路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之策 徐曉萍 財經界(學術版) 2012-08-25 期刊
33 網路時代的會計 李天海 全國商情(理論研究) 2012-04-18 期刊
34 網路會計安全問題及研究對策 馬香蘭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2-10-15 期刊
35 傳統會計模式與網路會計模式會計目標的比較及評價 張桂欣 商場現代化 2012-03-10 期刊
36 淺析網路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趙麗娟 財經界(學術版) 2012-10-25 期刊
37 網路會計研究 孫海波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2-02-28 期刊
38 論網路經濟時代的財務會計發展問題 李岩 財經界(學術版) 2012-11-25 期刊
39 網路會計特點的分析 李彥銳 綠色財會 2012-06-10 期刊
40 網路經濟時代事項會計假設的新思考 萬曉文; 趙靜 新會計 2012-05-28 期刊
41 網路環境下財務會計模式探討 宋琪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08-15 期刊
42 網路環境下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思考 馬英娟; 郭蓮 改革與戰略 2012-04-20 期刊
43 信息時代網路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陶娜 財經界(學術版) 2012-09-25 期刊
44 會計專業網路課程設計 華耀軍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2-05-16 期刊
45 網路時代多元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 孫鐵民 東方企業文化 2012-10-08 期刊
46 網路會計研究 唐翼鋒 經濟師 2012-07-05 期刊
47 淺論網路會計是會計電算化的必然趨勢 蔡范豐 財經界(學術版) 2012-09-25 期刊
48 淺議網路環境下的電算化會計系統內部控制 熊菁璇 財經界(學術版) 2012-02-25 期刊
49 基於網路技術的會計舞弊防範與治理研究 王淑玲 財會通訊 2012-01-25 期刊
50 網路信息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於明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2-06-25 期刊
⑶ 當代成本會計的發展及現狀
當代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
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新的管理理論的創新對成本會計的研究方法的具體的實物操作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1.知識經濟帶來的沖擊。在新的經濟環境中,知識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資本與勞動力兩大生產要素,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企業之間競爭的成敗因素已不再是資本資源而主要是知識資源。
2.競爭使管理者更迫切希望得到准確的成本信息。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和國外跨國企業的進入使國內的眾多公司所面臨激烈競爭,管理者愈加重視企業的成本核算,更想知道准確的成本信息。
3.新的製造環境對成本會計的沖擊。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自動化和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使企業能夠從事產品多樣化生產,並解決了產品精緻化的要求。當以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很高的製造費用時,就會使會計信息失真,從而導致經營決策失誤。
4.產品生命周期縮短,更需要成本精確計算。技術的飛速發展縮短了產品的生命周期,因此,發現成本計算錯誤時,公司沒有時間做出成本計算調整,迫切需要企業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5.網路的普及使電子商務日益風行,改變了成本會計核算前提。傳統意義上的核算實體已不復存在,由於網路交易的臨時性,當某項交易完成後虛擬的交易主體就會解散,在成本計算時將短暫的經營期限再劃分為若干會計期間顯得沒有必要,成本計算方法將發生根本變化。
二、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
成本會計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成本會計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會計電算化已經或正在取代手工記賬,而且在企業建立內部網情況下,實時報告成
為可能。二是成本會計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傳統上對成本控制並不關注的行業如醫院、計算機生產廠商、航空公司等都對成本控制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成本控
制已變得不可或缺。
作業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為作業成本法可更精確地衡量產品的盈利能力,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
企業內、外部環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如果不考慮環境因素,盲目使用,勢必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業成本法雖然大大減少了現行成本會計分配費用的主觀
性,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它們,仍未避免生產量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盡管作業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給企業成本管理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為基礎的成本管理發展到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會計發展的大趨勢。
三、解決對策
面對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即作業成本法與作業基礎管理的興起,戰略成本管理方興未艾,以及目標成本的推廣應用等等,我國的成本會計工作者應順應國際國內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生產環境的變化,結合國情,引進、吸收、消化各種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
1.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理論研究者必須沖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解放思想,勇於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
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同時,理論研究應針對我國成本
會計實際問題致力於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此基礎上,講究實效,建立成本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研究對成本會
計實踐的指導作用。
2.成本會計工作者應更新觀念,樹立成本效益,成本迴避思想,充分發揮成本會計的職能作用
長
期以來,我們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作為唯一標准。這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因為成本只表現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勞動耗費,至於這種耗費效
益如何,卻不是產品成本指標本身所能反映出來的。所以,成本工作績效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評價:一是產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產出越多越
好,三是投入增長慢於產出增長為好,四是投入減少快於產出減少為好,五是投入下降,產出上升為好。在實踐中片面強調降低成本,勢必挫傷企業為未來增效而支
出某些短期看來高昂但卻必要的費用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企業技術革新和產品更新換代。所以,為未來增效而正視樹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於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
3.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進程
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趨勢。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能夠及時、
准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實踐證明,實現成本會計電算化是當務之急,是實行新的成本會計方法的技術前提。但是,當
前會計電算化應用中還存在以下的問題:一是簡單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階段,只能進行事後反映,無法進行科學決策、預測和事中控制。二是企業管理信息系
統中。采購、營銷、人事、財會等子系統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機聯系的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三是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一般只是財務會計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
本會計和管理會計需求的信息。因此,為了推動會計電算化深入發展,必須加快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將會計信息系統有機地融入企業整個管理信息系
統,通過電算化的應用,為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4.完善成本會計組織,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和素質
為了適應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必須完善成本會計的組織,建立和健全成本會計規章制度,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管理成本,使決策層和所有部門、單位都重
視成本,人人關心成本,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和素質。對於成本會計人員來說,除了應具備會計職業道德之外,不僅要懂會計和財務管理,還要懂經營管理,同時還要
熟悉並掌握現代成本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學會預測、決策和控制,學會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
5.總結完善和推廣我國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方法
我國企業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經驗,如編製成本計劃階段的項目測演算法,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包括班組經濟核算在內的廠內經濟核
算制,實際上都是強調「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管理和控製成本的積極性、創造性,至今仍不失為現代成本會計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們要認真總結,將實踐
經驗上升到理論,加以完善。
⑷ 成本管理的書籍有什麼
陳勝群企業成本管理戰略,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龍麒任淺析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經濟師,2005.6
張文祥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的研究,財務與會計導刊,2005.2
劉海峰成本管理觀念的更新與成本控制新思路,國外油田工程,2005.9
胡千俊當前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與對策,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4.8
吳中春現代企業的成本管理,財會研究,1997 年第 2 期
邁克爾??波特,陳小說譯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1997 年版
歐陽清我國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顧和展望,會計研究, 1998年第5版
徐政旦現代成本管理的基本范疇研究,會計研究,1998年第3期
肇英傑從戰略管理到戰略成本管理,開發研究,1999 年第 4 期
陳勝群企業成本管理戰略,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年版
黃芳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觀念研究, 暨南大學 , 2000年版
夏寬雲戰略成本管理,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年版
王又庄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年版
林萬祥成本論——21 世紀成本管理論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年版
陳潔試論企業全面成本管理上海財稅2001年版
石新武論現代成本管理模式,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年版
趙暉我國企業成本管理改進問題研究,華北電力大學,2001年版 .
李安定成本管理研究,經濟出版社 ,2002 年版
趙濤 潘欣鵬 主編項目的成本管理,中國紡織出版社
萬壽義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研究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版
吳彥龍,趙麗芳,袁士彤,張雅潔成本管理規范操作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04版
王利娜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創新的幾種模式,經濟生活周刊 2004年版
汪佑軍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研究,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004年版
於江 我國企業成本管理推進模式研究 中國海洋大學 2004年版
余薇試論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國國有企業的應用 暨南大學,2004年版
王欣.ERP環境下成本管理模式研究.西安科技大學, 2004年版
董玉芬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會通訊, 2005年版
高曉玲淺析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經濟師,2006 年第 3 期
王廣宇,丁華明 作業成本管理 清華大學出版社
羅衛軍對我國企業成本管理模式選擇的探討時代經貿2006年第4版
楊小慶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6年第2版.
⑸ 自動化專業相關論文6000字
淺談超高壓變電站的自動化發展
摘要:在變電站自動化領域中,智能化電氣的發展,特別是智能化開關、光電式互感器等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出現,
變電站自動化技術即將進入數字化新階段。本文論述了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特徵、結構及功能劃分,並探
討了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體系結構、匯流排結構、系統安全和通信方式等相關技術發展的新動向,以及發展
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應採取的策略。
關扭詞: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模式策略
1前言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命脈,我國對電力工業的發展一直非常重視。以330KV巧ooKV
為主網架的大區電網己經形成,全國聯網的序幕已經拉開,更高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正在緊張地
規劃和前期准備。我國電力建設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建設和發展階段。
同時,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國城鄉電網改造與建
設中不僅中低壓變電站採用了自動化技術實現無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壓變電站建
設中也大量採用自動化新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電網建設的現代化水平,增強了輸配電和電網調
度的可能性,降低了變電站建設的總造價,這己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然而,技術的發展是沒有止
境的,隨著智能化開關、光電式電流電壓互感器、一次運行設備在線狀態檢測、變電站運行操作
培訓模擬等技術日趨成熟,以及計算機高速網路在實時系統中的開發應用,勢必對己有的變電站
自動化技術產生深刻的影響,全數字化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即將出現。
在這些電力建設工程中,超高電壓等級(220KV及以上)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佔有重要的地位。
有關部門對此也極為重視,結合實施過程中的經驗體會和有關技術的最新發展,專門對超高壓變
電站自動化系統的體系結構、匯流排結構、系統安全和通信方式等相關技術發展的新動向,以及發
展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應採取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2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特點
2.1智能化的一次設備
一次設備被檢測的信號迴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驅動迴路採用微處理器和光電技術設計,簡化了
常規機電式繼電器及控制迴路的結構,數字程式控制器及數字公共信號網路取代傳統的導線連接。換
言之,變電站二次迴路中常規的繼電器及其邏輯迴路被可編程序代替,常規的強電模擬信號和控
制電纜被光電數字和光纖代替。
2.2網路化的二次設備
變電站內常規的二次設備,如繼電保護裝置、防誤閉鎖裝置、測量控制裝置、遠動裝置、故
障錄波裝置、電壓無功控制、同期操作裝置以及正在發展中的在線狀態檢測裝置等全部基於標准
化、模塊化的微處理機設計製造,設備之間的連接全部採用高速的網路通信,二次設備不再出現
常規功能裝置重復的FO現場介面,通過網路真正實現數據共享、資源其享,常規的功能裝置在
這里變成了邏輯的功能模塊。
2.3自動化的運行管理系統
變電站運行管理自動化系統應包括電力生產運行數據、狀態記錄統計無紙化;數據信息分層、
分流交換自動化;變電站運行發生故障時能即時提供故障分析報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處
理意見;系統能自動發出變電站設備檢修報告,即常規的變電站設備「定期檢修」改變為「狀態檢
修」。
3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結構
在變電站自動化領域中,智能化電氣的發展,特別是智能開關、光電式互感器機電一體化設
備的出現,變電站自動化技術進入了數字化的新階段。在中低壓變電站將保護、監控裝置小型化、
緊湊化,完整地安裝在開關櫃上,實現了變電站機電一體化設計;而在高壓和超高壓變電站中,
則將保護裝置、測控裝置、故障錄波及其他自動裝置的FO單元,如戶JD變換、光隔離器件、控
制操作迴路等割列出來作為智能化一次設備的一部分。反言之,智能化一次設備的數字化感測器、
數字化控制迴路代替了常規繼電保護裝置、測控等裝置的UO部分。
因此,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數字化的結構在物理上可分為兩類,即智能化的一次設備和
網路化的二次設備;在邏輯結構上可分為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分別稱為「過程層」、「間隔層」、「站
控層,,。
3.1過程層
過程層是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的結合面,或者說過程層是指智能化電氣設備的智能化部分。
過程層的主要功能分三類:
3.Ll電力運行實時的電氣t檢側
與傳統的功能一樣,主要是電流、電壓、相位以及諧波分量的檢測,其他電氣量如有功、無
功、電能量可通過間隔層的設備運算得出。與常規方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傳統的電磁式電流互感器、
電壓互感器被光電電流互感器、光電電壓互感器取代;採集傳統模擬量被直接採集數字量所取代,
這樣做的優點是抗干擾性能強,絕緣和抗飽和特性好,開關裝置實現了小型化、緊湊化。
3.LZ運行設備的狀態參數檢側
變電站需要進行狀態參數檢測的設備主要有變壓器、斷路器、刀閘、母線、電容器、電抗器
以及直流電源系統。在線檢測的內容主要有溫度、壓力、密度、絕緣、機械特性以及工作狀態等
數據。
3.1.3操作控制執行與馭動
操作控制的執行與驅動包括變壓器分接頭調節控制,電容、電抗器投切控制,斷路器、刀閘
合分控制,直流電源充放電控制。過程層的控制執行與驅動大部分是被動的,即按上層控制指令
而動作,比如接到間隔層保護裝置的跳閘指令、電壓無功控制的投切命令、對斷路器的遙控開合
命令等。在執行控制命令時具有智能性,能判別命令的真偽及其合理性,還能對即將進行的動作
精度進行控制,能使斷路器定相合閘,選相分閘,在選定的相角下實現斷路器的關合和開斷,要
求操作時間限制在規定的參數內。又例如對真空開關的同步操作要求能做到開關觸頭在零電壓時
關合,在零電流時分斷等。
3.2間隔層
間隔層設備的主要功能是:(l)匯總本間隔過程層實時數據信息;(2)實施對一次設備保
護控制功能;(3)實施本間隔操作閉鎖功能;(4)實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5)對數據
採集、統計運算及控制命令的發出具有優先順序別的控制;(6)承上啟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時高速
完成與過程層及站控層的網路通信功能。必要時,上下網路介面具備雙口全雙工方式,以提高信
息通道的冗餘度,保證網路通信的可靠性。
3.3站控層
站控層又稱為站級控制層,其主要任務是:(l)通過兩級高速網路匯總全站的實時數據信息,
不斷刷新實時資料庫,按時登錄歷史資料庫;(2)按既定規約將有關數據信息送向調度或控制中
心:(3)接收調度或控制中心有關控制命令並轉間隔層、過程層執行;(4)具有在線可編程的
全站操作閉鎖控制功能;(5)具有(或備有)站內當地監控,人機聯系功能,如顯示、操作、打
印、報贊,甚至圖像,聲音等多媒體功能;(6)具有對間隔層、過程層諸設備的在線維護、在線
組態,在線修改參數的功能:(7)具有(或備有)變電站故障自動分析和操作培訓功能。
4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中的網路選型
網路系統是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數字化的命脈,它的可靠性與信息傳輸的快速性決定了
系統的可用性。常規普通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中單套保護裝置的信息採集與保護演算法的運行一般是
在同一個CPU控制下進行的,使得同步采樣、A了D轉換,運算、輸出控制命令整個流程快速,簡
捷,而全數字化的系統中信息的采樣、保護演算法與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網路上多個CPU協同完成
的,如何控制好采樣的同步和保護命令的快速輸出是一個復雜問題,其最基本的條件是網路的適
應性,關鍵技術是網路通信速度的提高和合適的通信協議的制定。
如果採用通常的現場匯流排技術可能不能勝任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的技術數字化要求。目前以
太網(ethemet)異軍突起,已經進入工業自動化過程式控制制領域,固化051七層協議,速率達到
looMHz的嵌入式乙太網控制與介面晶元已大量出現,使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數字化的兩級
網路全部採用10()MHz乙太網技術是可行的。
5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在三個層次中,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數字化的研究正在自下而上逐步發展。目前研究的
主要內容集中在過程層方面,諸如智能化開關設備、光電互感器、狀態檢測等技術與設備的研究
開發。國外己有一定的成熟經驗,國內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關廠家都投入了相當的人力
進行開發研究,並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歸納起來,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l)
研究開發過程中專業協作需要加強,比如智能化電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機、電、光三個專業協同攻
關;(2)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改進;(3)試驗設備、測試方法、檢驗標准。
6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發展的新動向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
的進展。
6.1系統體系結構:
由傳統的單一的集中模式向與相對分散式、分層分布分散式多種體系結構模式轉變,由傳統
的面向單個測量、控制對象向面向電網元件(如進線、出線、變壓器、母線、電容器等)轉變,
由各功能單獨考慮向系統功能綜合考慮轉變,由一味強調功能全面向更強調功能實用和高可靠性
轉變。
6.2匯流排結構:
整個系統採用的三級匯流排結構(模塊級、間隔級、站級)均由專用、低速向通用、標准化、
高速轉變,原來採用的位匯流排、LonW0rkS、CAN、FF等現場匯流排統一向乙太網轉變,這從國際
電工委員會(正C)的正C61850系列正式標准中也可看到這個趨勢。
傳統的PLC技術不能滿足日趨增長的對分布式實時控制性能的要求,傳統現場匯流排技術也是
如此。經長期實踐證明,在所有的網路技術中,乙太網技術是至今最理想的選擇,主要原因是:
(l)它充分考慮了今後的發展需要,具有高傳輸速率和自適應,目前能達到10MBllooMB/IGB
的速率,10GB乙太網也即將面世;
(2)高傳輸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集線器技術的完善和確定性;
(3)幾乎不需考慮網路的拓撲結構,非常靈活;
(4)傳輸物理介質多樣,雙絞線、光纖、同軸電纜甚至無線通道都可容納;
(5)集線器的應用可不需考慮網路的擴展;
(6)乙太網的應用已經建立起一種業界的標准,亦即一個新的工控匯流排標准;
(7)全面與最前沿的rr技術接軌,出現了被稱之為「世界標准」的TC雙P技術的應用:
(8)能滿足低成本高性能面向未來的開發的需要。
6.3信息共享度
保護監控功能以及數據共享從邏輯上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物理上的結合也將隨著光電感測技
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而更加緊密。
6.4防誤功能
逐步走向不再配備專門的「五防」閉鎖硬體系統,而是把范圍更廣的綜合防誤操作功能結合在
系統中,利用監控設備的智能邏輯來靈活實現網路級的防誤操作。
6.5安全性
隨著技術開放度的提高、網路功能的滲透、以及國內外形勢的復雜化,系統的安全性更顯得
特別重要。因此,除加強傳統的安全機制外,還應專門配置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黑盒子」來記錄自
動化系統中的所有操作與通信的狀況,該模塊與飛機上的黑盒子類似,具有極大的存貯容量和極
強的物理性能,能忠實地記錄下一定時間的所有內外部操作記錄。為防止黑客攻擊和人為的破壞,
必須與其它網路從物理上隔離,數據單向傳輸。如果採用網路數據傳輸,還須考慮適當的防火牆、
物理隔離、數據加密、數據備份、數字認證、多級網管等網路安全措施。
6.6新型就地數字化互感器
IEC新標准草案推薦使用,這使得部分設備級與間隔級的分界產生了變化。
6.7通信方式
不管是站內模塊與設備間的互聯還是與主站系統之間的通信,均採用最新的通信技術,如無
線、寬頻、高速通道,徹底防止數字通道模擬使用、高速通道低速使用的弊端。特別值得一提的
是與主站系統通信採用基於TCPllP協議的廣域網八NTERNET技術,站內各功能單元之間則採用
「藍牙技術」,避免復雜的接線和通信協議,減少了屏上接線端子,從而可以使設備更靈活地布置
和具有更大的輸入輸出容量。
藍牙(Bluetooth)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電技術,利用「藍牙」技術,能夠有效地簡
化智能通信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也能夠成功地簡化這些設備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通信,從而使這些
設備與網際網路之間的數據傳輸變得更加迅速高效,為無線通信拓寬道路。其傳輸速率最高為每秒
1Mb/s,以時分方式進行全雙工通信,通信距離為10米左右,配置功率放大器可以使通信距離進
一步增加。採用2.4GHz的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省去了申請專用許可證的麻煩。「藍
牙」的每一個話音通道支持64kl時s的同步話音,非同步通道支持的最大速率為72Ikbls、反向應答速
率為57.6kbls的非對稱連接,或者432.6kbls的對稱連接。在電力自動化系統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七、結束語
我國的變電站自動化已走過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目前逐步趨向成熟和理性,這為超高
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發展創造了空前的良機。但是,由於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是一個系統工程,
要實現全部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的功能,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攻關解決。
1] 陳永鶴, 劉東莉, 張松. 後勤保障社會化模式的探討[A]. 中國營養學會第八屆臨床營養學術會議暨第三屆營養與腫瘤會議論文摘要匯編 [C], 2001
[2] 席學強. 傷害案件辦理模式的探討[A]. 中國法醫學會法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C], 2003
[3] 劉大軍. 論軍隊醫院經濟發展的模式[A]. 陝西省經濟學學會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九次年會論文集 , 1999
[4] 李鑒汀. 論設備管理與維修模式的多元化與多樣化[A]. 第四屆全國設備管理經驗交流研討會議論文集 [C], 2001
[5] 塗四利, 方偉武, 蔡旭. 線粒體基因組中最長保守序列的分析及其意義[A]. 中國運籌學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卷) [C], 2004
[6] 連漪. 高校科研管理模式[A]. 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廣西高教研究》創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 , 1996
[7] 孟祥寶, 謝樂新, 潘明, 劉紅剛. 農業機械流通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模式與策略[A]. 農業機械化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成立40周年慶典暨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C], 2003
[8] 席酉民, 井潤田. GSS中傳統文化研究模式的探討[A]. 復雜巨系統理論·方法·應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 1994
[9] 潘忠岐. 實力與安全的背離——重新審視建構國際安全新秩序的基礎、原則和模式[A]. 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年會文集 [C], 2003
[10] 李鐵玲, 劉高軍. 基於UML的城市電網規劃系統的對象建模[A]. 2006北京地區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