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法律關系客體

電子商務法律關系客體

發布時間:2021-07-29 14:33:49

A. 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客體各具什麼特徵

1、企業、供應商抄、物流公司襲、保險、金融和第三方支付、購買者(消費者);
2、司機、駕駛員、業務員、物流企業員工、物流崗位員工、電商企業員工;
3、保安、醫生、第三方質檢機構、第三方公證機構、社會公證機構、政府相關部門。

B. 從法律意義上分,電子商務法律的主體分為哪些

電子商務主體,指以營利為目的,藉助電腦技術、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專術實施商事行屬為並因此而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
廣義的電子商務主體,既包括商事主體,也包括消費者、政府采購人等非商務主體。
狹義的電子商務主體,則僅指電子商務中的商務主體,即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商務企業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採取電子商務交易手段的傳統企業;一類是為電子商務交易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和輔助服務的現代互聯網服務企業(ISP),如互聯網聯結商(IAP)與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網吧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C. 電子商務涉及哪些主要法律問題

(1)電子交易的基本規則。電子商務的參與者,包括企業、消費者、金融機構和網路服務商等主體之間必須建立起一套共同遵守的商業規則,且這種規則要為各國法律所確認。這些規則包括:電子商務合同訂立,生效的時間、地點、電子商務文件的證據效力,電子商務的書面形式要求和電子簽名的認證,爭端的解決方式及電子商務糾紛的司法管轄權問題等內容。
(2)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電子商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知識產權問題。賣家希望他們的知識產權不被剽竊,買家也不希望買到假冒偽劣產品。電子商務活動中涉及到域名、計算機軟體、版權、商標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單純地依靠加密等技術手段是無法加以充分有效的保護的,必須建立起全面的法律框架,為權利人提供實體和程序上的雙重法律依據。
(3)電子商務稅收。電子商務的虛擬特徵、多國性、流動性及無紙化特徵,使得各國基於屬地和屬人兩種原則建立起來的稅收管轄權面臨挑戰。同時,電子商務方式與傳統商務方式的區別對納稅主體、客體、納稅環節、地方等稅收概念、理論受到巨大沖擊。因此,面對電子商務,稅收法律必須修改。綜合歐盟、美國的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在對電子商務征稅時應遵循的原則有:
(a)中性原則,不應交易方式及採用技術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稅收待遇;
(b)減少電子商務的稅收成本;
(c)避免國際雙重征稅;
(d)保持稅收政策的簡化和透明度。
(4)保護隱私權。電子商務既要保證信息公開,自由流動,又要防止濫用個人信息。所以要對商品及服務供應商、網路服務商收集、加工、儲存和使用個人信息進行規范,防止因隱私權問題而影響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5)確保交易安全。保證電子商務的安全進行除了建立完善的加密、解密系統等技術措施外,還要立法保障通訊網路順暢、信息系統的安全、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保密性以及防止非法修改等。如制定對電腦黑客攻擊、計算機病毒的製造與傳播等行為的防範和懲罰的法律法規。

D. 如何構建中國的電子商務法律體系

電子商務法律體系構建

一、電子商務參與各方的法律關系
電子商務是在一個虛擬空間上進行交易的。在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之間,買賣雙方與銀行之間,買賣雙方、銀行與認證機構之間都將彼此發生業務聯系,從而產生相應的法律關系。

買賣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實質上表現為雙方當事人的權力和義務。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賣方的義務就是買方的權力,反之亦然。在電子商務條件下,賣方在應當承擔三項義務:按照合同的規定提交標的物及單據;對標的物的權利承擔擔保義務和對標的物的質量承擔擔保義務。買方同樣應當承擔三項義務:按照電子商務交易規定方式支付價款的義務;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接受標的物的義務和對標的物驗收的義務。

在電子商務中,銀行也變為虛擬銀行。電子商務交易客戶與虛擬銀行的關系變得十分密切。大多數交易要通過虛擬銀行的電子資金劃撥來完成的。虛擬銀行同時扮演發送銀行和接收銀行的角色。在實踐中,電子資金劃撥中常常出現因過失或欺詐而致使資金劃撥失誤或遲延的現象。如系過失,自然適用於過錯歸責原則。如系欺詐所致,且虛擬銀行安全程序在電子商務上是合理可靠的,則名義發送人需對支付命令承擔責任。

認證機構(CA)扮演著一個買賣雙方簽約、履約的監督管理的角色,買賣雙方有義務接受認證中心的監督管理。在整個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包括電子支付過程中,認證機構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電子商務交易的撮合過程中,認證機構是提供身份驗證的第三方機構,它不僅要對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買賣雙方負責,還要對整個電子商務的交易秩序負責。

二、電子商務交易合同的法律問題

合同,亦稱契約。根據我國新《合同法》第二條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債權債務關系的協議。"合同反映了雙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為。現階段,合同已經成為保障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

傳統的合同形式主要有兩種,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是指當事人採用口頭或電話等直接表達的方式達成的協議。而書面形式是指當事人採用非直接表達方式即文字方式來表達協議的內容。在電子商務中,合同的意義和作用沒有發生改變,但其形式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一)訂立合同的雙方或多方大多是互不見面的。所有的買方和賣方都在虛擬市場上運作的,其信用依靠密碼的辨認或認證機構的認證。
(二)傳統合同的口頭形式在貿易上常常表現為店堂交易,並將商家所開具的發票作為合同的依據。而在電子商務中標的額較小、關系簡單的交易沒有具體的合同形式,表現為直接通過網路訂購、付款,例如利用網路直接購買軟體。但這種形式沒有發票,電子發票目前還只是理論上的設想。
(三)表示合同生效的傳統簽字蓋章方式被數字簽名所代替。
(四) 傳統合同的生效地點一般為合同成立的地點,而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的合,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電子商務合同形式的變化,對於世界各國都帶來了一系列法律新問題。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與現存的合同法發生矛盾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但對於法律法規來說,就有一個怎樣修改並發展現存合同法,以適應新的貿易形式的問題。

三、電子支付中的法律問題

電子支付中的信息安全與一般情況下所說的信息安全有一定的區別。它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的含義外,還具有金融業和商業信息的特徵。更多的、更重要的方面還在於它的進一步發展,必然涉及國民經濟建設中資金的調撥,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內容。所以,必須高度重視電子支付中的信息安全問題。

在電子支付中存在著若干種支付方式,每一種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且有時兩種支付方式之間不能做到互相兼容,這樣,當電子交易中的當事人採用不同的支付方式且這些支付方式又互不兼容時,雙方就不可能通過電子支付的手段來完成款項支付,從而也就不能實現網際網路上的交易。因此,從推動電子商務的角度出發,有必要努力將各種不同的支付方式統一起來,將各種不同的支付方式融會貫通、取長補短,結合而形成為一種較為完美的支付方式。

E. 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客體人身什麼意思

法律關系客體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任何外在的客體,一旦它承載某種利益價值,就可能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法律關系建立的目的,總是為了保護某種利益、獲取某種利益,或分配、轉移某種利益。所以,實質上,客體所承載的利益本身才是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聯系的中介。這些利益,從表現形態上可以分為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有形利益和無形利益、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潛在利益);從享有主體的角度,利益可分為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等等。
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一定的對象。
包括(一說):
1 物(物權法律關系)
2 給付行為(債權法律關系)——積極行為、消極行為
3 智力成果(知識產權法律關系)
4 人身利益(人身權法律關系)
5 權利本身(權利質權關系)
以下摘自中國政法大學法理學教材:舒國瀅主編《法理學導論》,2006,北京大學出版社。

F. 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哪些

1、企業、供應商、物流公司、保險、金融和第三方支付、購買者(消費者);
2、司機、駕駛員、業務員、物流企業員工、物流崗位員工、電商企業員工;
3、保安、醫生、第三方質檢機構、第三方公證機構、社會公證機構、政府相關部門。

G. 電子商務法的法律定義

電子商務法的法律定義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是政府調整、企業和個人以數據電文為交易手段,通過信息網路所產生的,因交易形式所引起的各種商事交易關系。

以及與這種商事交易關系密切相關的社會關系、政府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013年12月27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啟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的立法進程。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7)電子商務法律關系客體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電子商務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規范電子商務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電子商務活動,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電子商務,是指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

法律、行政法規對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金融類產品和服務,利用信息網路提供新聞信息、音視頻節目、出版以及文化產品等內容方面的服務,不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家鼓勵發展電子商務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促進電子商務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進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

營造有利於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條,國家平等對待線上線下商務活動,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不得採取歧視性的政策措施,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第五條,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網路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義務,承擔產品和服務質量責任,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

第六條,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電子商務發展促進、監督管理等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行政區域內電子商務的部門職責劃分。

第七條,國家建立符合電子商務特點的協同管理體系,推動形成有關部門、電子商務行業組織、電子商務經營者、消費者等共同參與的電子商務市場治理體系。

H. 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有那些

電子商務類法規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2005年1月)
商務部:《關於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2006年6月)
商務部:《關於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暫行)》(2007年3月)
商務部:《關於促進電子商務規范發展的意見》(2007年12月)
商務部:《電子商務模式規范》(2008年4月)
商務部:《關於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2009年11月)
國家工商總局:《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2010年6月)

網路購物類法規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93年10月)
全國人大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
商務部商業改革司:《網路購物服務規范》(2008年4月)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2010年5月)

電子支付類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2005年6月)
中國人民銀行:《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2005年10月)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通知》(2009年4月)
中國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2010年6月)

I. 電子商務法律與實務的目錄

第1章電子商務法概論1
1.1概論1
1.1.1電子商務和法律1
1.1.2電子商務法的性質和地位2
1.2電子商務法的淵源4
1.2.1電子商務法的國際法淵源4
1.2.2電子商務的地區性法律淵源7
1.2.3電子商務的國內法淵源8
1.3電子商務法的特點和基本原則10
1.3.1電子商務法的特點10
1.3.2電子商務法的基本原則11
1.4電子商務法的主要內容12
1.4.1關於電子商務域名的規則12
1.4.2電子商務合同規則13
1.4.3私人特徵的數據和著作權的保護規則16
1.4.4關於電子證據、電子簽名和認證的規則18
1.4.5電子商務稅收規則19
1.4.6電子商務跨國糾紛的解決規則19
本章小結20
本章案例——法國政府訴Yahoo案20
思考題21
第2章電子商務法律關系22
2.1電子商務法律關系概述22
2.1.1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概念、性質與特點22
2.1.2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分類23
2.2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主體23
2.2.1電子商務交易者23
2.2.2電子商務認證機構23
2.2.3網路服務商24
2.2.4網路交易中心24
2.2.5金融機構25
2.2.6物流企業25
2.2.7電子商務監管者26
2.2.8電子商務企業的設立27
2.3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客體28
2.4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內容29
2.4.1電子商務交易法律關系的內容29
2.4.2電子認證法律關系的內容30
2.4.3網路服務商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31
2.4.4電子支付法律關系的內容34
2.4.5電子商務監管法律關系的內容35
本章小結35
本章案例——A網站銷售手機案36
思考題36
第3章電子合同的法律制度37
3.1電子合同概述37
3.1.1電子合同的概念與特點37
3.1.2電子合同的性質及其分類38
3.1.3電子合同的法律關系39
3.2電子合同的訂立41
3.2.1電子合同的書面形式41
3.2.2電子合同的法律承認42
3.2.3電子合同訂立的程序43
3.3電子合同的效力與履行48
3.3.1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48
3.3.2電子錯誤、電子代理人與合同效力49
3.3.3電子合同的履行51
本章小結53
本章案例——B網站在線購物案53
思考題54
第4章數字簽名與電子認證55
4.1電子簽名與電子認證概述55
4.1.1傳統簽名的法律內涵與性質55
4.1.2數字簽名的技術環境57
4.1.3電子認證的法律意義58
4.1.4電子認證的分類與作用59
4.2數字簽名過程與規則60
4.2.1數字簽名的特點60
4.2.2數字簽名的製作與核證過程61
4.2.3數字簽名應用步驟62
4.2.4各方當事人的基本行為規范64
4.3電子簽名的法律要求66
4.3.1電子簽名的基本要求66
4.3.2電子簽名的法定標准67
4.3.3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69
4.3.4電子簽名的使用及其效果70
4.4認證機構與數字證書71
4.4.1認證機構的設立71
4.4.2認證機構的管理73
4.4.3認證機構的證書業務規范74
4.4.4認證機構的信用規范80
4.5電子認證活動中的法律問題81
4.5.1認證機構與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81
4.5.2認證機構的風險83
4.5.3認證機構的法律責任86
本章小結88
本章案例——手機簡訊成借款證據88
思考題90
第5章電子支付與結算91
5.1電子支付概述91
5.1.1電子支付的概念及特徵91
5.1.2電子支付的形式及安全標准92
5.1.3電子支付的流程及當事人的法律關系96
5.2電子票據98
5.2.1電子票據概述98
5.2.2電子票據的法律問題102
5.3電子貨幣與網上銀行的法律規范問題105
5.3.1電子貨幣的法律問題105
5.3.2網上銀行的法律問題109
5.4電子支付(電子資金劃撥)中的法律問題112
5.4.1國內外關於電子支付的立法問題112
5.4.2電子資金劃撥當事人及其權利義務113
5.4.3電子資金劃撥過程中的法律問題115
5.5電子支付中的法律責任問題116
5.5.1電子支付中的民事責任問題116
5.5.2電子支付中的刑事責任問題120
本章小結121
本章案例——10萬元存款網上被盜案121
思考題122
第6章電子物流配送中的法律問題123
6.1電子商務物流法律制度概述123
6.1.1構建電子商務物流法律體系的必要性123
6.1.2加入WTO與我國物流法律制度的構建124
6.1.3我國物流法律制度的現狀125
6.1.4構建我國現代物流法律制度體系126
6.2物流運輸法律制度128
6.2.1運輸合同的概念128
6.2.2運輸合同的種類128
6.2.3貨運合同128
6.2.4多式聯運合同131
6.2.5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概述132
6.2.6陸路貨物運輸的法律法規132
6.3倉儲法律制度133
6.3.1倉儲合同的概念與法律特徵133
6.3.2倉儲合同的內容134
6.3.3倉儲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134
6.4配送法律制度136
6.4.1配送的概念136
6.4.2第三方物流137
6.4.3物流配送代理138
6.4.4物流配送代理的法律涵義138
6.5國際物流法律制度139
6.5.1國際物流概述139
6.5.2國際物流法律制度概述140
6.5.3國際海運規則簡介141
本章小結142
本章案例——物流合同連環案142
思考題143
第7章電子金融法144
7.1電子銀行144
7.1.1電子銀行概述144
7.1.2電子銀行的監管147
7.2電子證券151
7.2.1電子證券概述151
7.2.2電子證券業務規范152
7.2.3電子證券法律關系153
7.3電子保險155
7.3.1電子保險概述155
7.3.2電子保險業務規范157
7.3.3電子保險法律關系157
7.4電子信託158
本章小結159
本章案例——李某訴C公司股票交易委託合同糾紛案159
思考題161
第8章網路游戲中的法律問題162
8.1網路游戲服務合同162
8.1.1網路游戲服務合同的特點162
8.1.2玩家與游戲運營商的權利與義務163
8.1.3網路游戲合同的糾紛164
8.2私設伺服器(私服)166
8.2.1私服的概念166
8.2.2私服的危害166
8.2.3政府主管部門加強整治力度167
8.3外掛程序(外掛)167
8.3.1「外掛」的概念與性質167
8.3.2外掛相關方的態度169
8.3.3打擊外掛的法律問題探究170
8.3.4外掛應規范處理171
8.4網路虛擬財產的法律問題172
8.4.1網路虛擬財產的概念與形態172
8.4.2網路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172
8.4.3虛擬財產保護中的問題173
8.4.4虛擬財產糾紛的表現形式174
8.4.5虛擬財產保護的對策175
8.5網路游戲立法177
8.5.1網路游戲現行政策法規177
8.5.2網路游戲立法的思考178
8.5.3網路游戲市場的執法178
本章小結178
本章案例——首例網游私服案179
思考題179
第9章網路知識產權法律制度181
9.1網路著作權的法律保護181
9.1.1作品數字化的著作權保護181
9.1.2網路作品的傳播權保護181
9.1.3網路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的保護184
9.1.4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義務和責任186
9.1.5計算機軟體的法律保護188
9.2網路工業產權的法律保護190
9.2.1網路專利的法律保護190
9.2.2網路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194
9.3域名的法律保護195
9.3.1域名的含義195
9.3.2域名糾紛的法律規范196
本章小結197
本章案例——鹽城網通信息網路傳播權和電影復制權侵權糾紛案198
思考題199
第10章網路人格權的法律保護200
10.1網路隱私權概述200
10.1.1隱私權的基本內容200
10.1.2網路隱私權的侵權方式202
10.1.3網路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和主體權利內容206
10.2網路個人數據用戶義務規范207
10.2.1網路個人數據收集的規范207
10.2.2網路個人信息資料的查閱208
10.2.3網路個人數據的使用與控制209
10.3網路隱私權保護的法律制度211
10.3.1網路隱私權保護模式和立法原則211
10.3.2我國網路隱私立法體系的基本結構213
10.3.3垃圾郵件的法律規制213
10.4網路名譽權的法律保護214
10.4.1名譽權的基本內容214
10.4.2網路名譽權的侵權方式215
10.4.3網路名譽權的保護與法律救濟218
本章小結219
本章案例——互聯網電子公告名譽侵權案220
思考題221
第11章電子商務市場規制222
11.1電子商務市場壟斷的法律規制222
11.1.1電子商務壟斷概述222
11.1.2電子商務市場壟斷的表現形式223
11.1.3電子商務壟斷的法律規制223
11.2電子商務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規制224
11.2.1電子商務不正當競爭的定義和特徵224
11.2.2電子商務不正當競爭的表現形式225
11.2.3電子商務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責任226
11.3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的保護226
11.3.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消費者226
11.3.2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的特點227
11.3.3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常見被侵害的消費者權益類型227
11.3.4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228
11.4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的法律規制229
11.4.1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法概述229
11.4.2電子商務信息產品質量法律規制230
11.4.3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的監督231
11.4.4電子商務產品質量責任231
11.5電子商務網路廣告法律制度233
11.5.1電子商務網路廣告的概念及分類233
11.5.2電子商務網路廣告的特徵234
11.5.3電子商務網路廣告的相關法律問題及其規制234
11.6電子商務的行政與行業管理237
11.6.1電子商務的工商行政管理237
11.6.2電子商務的行業管理237
11.6.3電子商務的網路輿論監督238
本章小結238
本章案例——假冒偽劣商品找誰退?239
思考題239
第12章電子商務稅收240
12.1電子商務稅收概述240
12.1.1電子商務與稅收240
12.1.2電子商務稅收的特點243
12.1.3電子商務稅收的原則244
12.2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247
12.2.1電子商務稅收管轄權模式247
12.2.2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與稅源監控248
12.2.3電子商務的稅務稽查250
12.3電子商務的國際稅收252
12.3.1電子商務與國際避稅252
12.3.2電子商務的國際稅收的法律問題252
12.3.3我國對電子商務的稅收規制254
本章小結256
本章案例——騙子利用銀行時間差騙取個人所得稅256
思考題257
第13章電子商務安全法律制度258
13.1電子商務安全概述258
13.1.1電子商務安全存在的問題258
13.1.2電子商務安全的法律制度259
13.1.3電子商務安全的法律責任261
13.2電子商務的網路安全264
13.2.1網路安全的管理制度264
13.2.2我國網路安全管理機構及其職責265
13.2.3網路經營者的責任267
13.3電子商務的信息安全268
13.3.1網路信息資源的管理制度269
13.3.2網路信息的安全問題269
13.3.3網路信息安全的法律規制271
13.4電子商務的交易安全273
13.4.1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概述273
13.4.2網路交易安全的技術保障機制274
13.4.3網路交易安全的法律規制275
本章小結277
本章案例278
案例一:盜竊銀行巨款的「黑客」案278
案例二:多起利用網路散布虛假恐怖信息犯罪278
思考題279
第14章電子商務犯罪280
14.1電子商務犯罪概述280
14.1.1電子商務犯罪概念與分類280
14.1.2電子商務犯罪的現狀與原因281
14.1.3電子商務犯罪構成特點284
14.2電子商務犯罪形態284
14.2.1信用卡詐騙罪284
14.2.2詐騙罪289
14.2.3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92
14.3電子商務關聯犯罪294
14.3.1電子商務關聯犯罪的概念294
14.3.2盜竊罪294
14.3.3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296
本章小結298
本章案例——「熊貓燒香」病毒案298
思考題299
第15章電子證據300
15.1電子證據概述300
15.1.1電子證據的定義300
15.1.2關於電子證據特徵的認識301
15.2電子證據的可接受性與歸類303
15.2.1電子證據的可接受性303
15.2.2電子證據的歸類305
15.3電子證據的收集與審查判斷307
15.3.1電子證據的收集307
15.3.2電子證據的審查判斷310
15.4電子證據的立法預測311
15.4.1調查歸納預測311
15.4.2類比預測312
15.4.3因果推斷預測313
本章小結314
本章案例——電子證據採用的標准315
練習題316
第16章電子商務糾紛與司法管轄317
16.1電子商務糾紛的協商與調解317
16.1.1協商解決317
16.1.2調解解決317
16.2電子商務糾紛的仲裁解決318
16.2.1仲裁解決的概念及其特點318
16.2.2仲裁的基本原則318
16.2.3仲裁協議319
16.2.4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員319
16.2.5仲裁程序320
16.2.6申請撤銷裁決320
16.2.7仲裁裁決執行321
16.2.8涉外仲裁的特別規定321
16.3電子商務糾紛的司法救濟321
16.3.1審判制度321
16.3.2民事案件的管轄322
16.3.3檢察324
16.4在線糾紛解決機制(ODR)324
16.4.1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產生的背景324
16.4.2在線糾紛解決機制(ODR)的概念324
16.4.3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的優勢324
16.4.4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的具體實踐325
16.5國際電子商務糾紛的司法管轄327
16.5.1傳統司法管轄權的基礎327
16.5.2電子商務糾紛的司法管轄328
16.5.3電子合同糾紛的管轄328
16.5.4網上侵權糾紛的管轄329
16.5.5電子商務糾紛的新司法管轄模式330
16.6國際電子商務糾紛的法律沖突331
16.6.1電子商務的國際私法問題331
16.6.2電子商務對國際私法提出的挑戰332
16.7國際電子商務糾紛的法律適用332
16.7.1電子商務糾紛法律適用的立法規制333
16.7.2解決電子商務糾紛的法律適用問題334
本章小結334
本章案例——網游外掛第一案:檢察官忙充電335
思考題336
參考文獻337

J. 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特殊主體是(),包括(),(),()

電子商務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電子商務活動的參與者或者當事人。主要由電子商務交易者、電子商務服務者、電子商務認證機構和電子商務監管者組成。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法律關系客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進農村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841
圍棋培訓班招生方案 瀏覽:317
四月份踏青策劃方案 瀏覽:811
項目成本策劃方案 瀏覽:552
杭州熟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02
培訓機構集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42
工會開展職工素質培訓方案 瀏覽:612
評比優秀培訓師活動方案 瀏覽:543
臘八節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8
我國電子商務外貿現狀 瀏覽:999
酒店怎麼做推廣方案 瀏覽:192
運動會籌備策劃方案 瀏覽:148
儀器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133
葯品促銷活動方案模板 瀏覽:517
公司春遊岳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42
希爾斯公司提供的培訓方案 瀏覽:275
大型親子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66
促銷活動的營銷策劃方案實例 瀏覽:844
黨員幹部可以從事電子商務嗎 瀏覽:514
網路汽車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