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瑞士罗氏的荣誉
罗氏在众多领域已成为全球的领先者:
· 全球诊断领域排名第一
· 全球肿瘤领域排名第一
· 移植学和病毒学领域的领先者
· 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排名第二
罗氏传统上将每年销售总收入的15%投入到科研开发领域,这个比例在同行中是最高的。这种注重科研的传统,不仅使罗氏研制出多种具有突破性的新药,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社会效益也极其突出,罗氏的科学家更为此三次获得诺贝尔奖。目前,罗氏在全球共有10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瑞士巴塞尔、美国纳特利和帕罗阿托等地。其中,罗氏巴塞尔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和美国的基因研究中心在国际医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2004年1月,罗氏宣布在中国上海设立药品部第五个研发中心。这将是罗氏首次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研发设施。
罗氏的药品生产部门历史悠久,主要生产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炎症、心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皮肤病、肥胖症等各类疾病的药物。为了增加药品种类,开拓创新,罗氏近年来成功地收购了一些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壮大自身实力。其中包括:收购了美国最先进的生物工程公司基因技术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以加强罗氏在基因工程——这个医药工业最尖端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收购了尼古拉斯公司的非处方药品部门和费森斯公司,使罗氏成为欧洲非处方药品市场中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1994年收购了辛太克斯医药公司,使罗氏在抗感染和器官移植药物方面实力倍增。2001年,罗氏和日本中外制药宣布联手成立一个领先的以研究为导向的日本制药公司,这是一个全功能的以日本为基地的跨国公司,位列世界第2大药品销售市场——日本市场的第5位。
罗氏医疗诊断部门从1968年设立后,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该部门生产的试剂被广泛应用在医学免疫学试验中,如妊娠试验、肝炎测试、艾滋病病毒测试等。1994年,罗氏的生物医学实验室与美国全国健康实验室合并,成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临床医学实验室组织--美国实验室组织,其中罗氏拥有49.9%的股份。在医疗诊断方面,罗氏分子实验室是罗氏另一个成绩卓著的研究机构。该实验室目前正致力于聚合酶链状反应技术PCR的研究,这一技术能够将同一基因或DNA断片重复复制,可以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艾滋病、结核病、白血病的诊断及环境测试方面。1998年初,罗氏彻底完成了对宝灵曼公司的兼并,吸收了这家公司在产品方面的优势,一跃成为医药诊断领域的先导。2003年,罗氏成功购并世界第二大胰岛素泵生产商,瑞士Disetronic公司,使在糖尿病监控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罗氏诊断部成为糖尿病综合控制系统设备的最主要供应商。
提到罗氏公司就不能不提“达菲”。达菲的学名是“奥司他韦”,英文Oseltamivir,是罗氏公司的专利产品,在近几年内被认为是唯一一种对禽流感、甲流等严重疫情有显著疗效的药物。2005年世界范围禽流感疫情严重,2009年世界范围甲流疫情严重,来自世界各国的达菲订单雪片般飞到罗氏总部,达菲供不应求。有消息称,达菲药品在2001年的全球销售额仅7600万美元,而2005年禽流感爆发时这一数字已飙升至7亿美元,罗氏公司预计2005年该药品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而罗氏公司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愿放弃专利权,并且没有进行行之有效的扩大达菲产能的活动,招致国际谴责,“罗氏公司正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人类健康之上”。为应对流感疫情,后来罗氏公司声明“接受一切有能力生产此药的公司的申请”,并在全球扩大了产能。虽然在一些国家、一些患者服用达菲后出现不良反应并爆出命案,但是在近几年禽流感、甲流肆虐的严峻形势下,达菲对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仍然功不可没。
❷ 瑞士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有什么吸引人的
瑞士是一个小国,不以摩登的大都市见长,却有很多玲珑可爱的小镇,星罗棋布在瑞士的山山水水之间,那么贴近自然,那么悠闲宁静。淳朴善良的小镇居民,温暖着异乡人的心。除此之外,瑞士的运动及冰雪体验更能打动每一位前来的游客,尽情释放自己吧——就在瑞士动感之旅!
瑞士的社会体制十分健全,尤其是银行体系、医疗体系及养老体系都十分强健,人均收入也居于较高水平,人均寿命很长,除了挪威,瑞士应当是第二适合养老的国度。瑞士分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所以瑞士的城市和人文也因各个区而不同。靠近法语区的日内瓦就显得比较浪漫,热情,多姿多彩,不管是建筑还是人。德语区的就比较严谨,规则感强,建筑也偏德式风格。意大利语区就相对要慵懒。但是说实话,德语区的治安也好,社会秩序也好,相对来说更加安全有序。
观光、爬山、娱乐、美食、下海、人文有好多好多不一样的选择。如果你是爱好是运动,去瑞士滑雪也是不想缺少的体验,那么当然就是选择冬天去呀,冬天的瑞士一片白雪皑皑,可以欣赏远处的雪山,也可以体验雪上极限运动,动静结合,玩得不亦乐乎,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想来也是,一般提到瑞士就会想滑雪,而爱好滑雪的朋友也一定会想去瑞士体现。其实冬天去瑞士感觉也是一般人的常规路线,想着去瑞士,就想着去看雪、滑雪,所以我觉得冬天去瑞士一定不会出错。
❸ 瑞士罗氏公司历史
世界领先的罗氏公司是以研究为导向的健康事业公司之一,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经过百年的历程,罗氏业务今已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共拥有65,000多名员工。罗氏两大核心业务——药品和诊断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准和生活品质。2003年,罗氏集团核心业务的销售额达到290亿瑞士法郎。
罗氏在众多领域已成为全球的领先者:
· 全球诊断领域排名第一
· 全球肿瘤领域排名第一
· 移植学和病毒学领域的领先者
· 全球生物科技领域排名第二
罗氏传统上将每年销售总收入的15%投入到科研开发领域,这个比例在同行中是最高的。这种注重科研的传统,不仅使罗氏研制出多种具有突破性的新药,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社会效益也极其突出,罗氏的科学家更为此三次获得诺贝尔奖。目前,罗氏在全球共有10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瑞士巴塞尔、美国纳特利和帕罗阿托等地。其中,罗氏巴塞尔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和美国的基因研究中心在国际医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2004年1月,罗氏宣布在中国上海设立药品部第五个研发中心。这将是罗氏首次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研发设施。
罗氏的药品生产部门历史悠久,主要生产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炎症、心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皮肤病、肥胖症等各类疾病的药物。为了增加药品种类,开拓创新,罗氏近年来成功地收购了一些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壮大自身实力。其中包括:收购了美国最先进的生物工程公司基因技术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以加强罗氏在基因工程——这个医药工业最尖端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收购了尼古拉斯公司的非处方药品部门和费森斯公司,使罗氏成为欧洲非处方药品市场中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1994年收购了辛太克斯医药公司,使罗氏在抗感染和器官移植药物方面实力倍增。2001年,罗氏和日本中外制药宣布联手成立一个领先的以研究为导向的日本制药公司,这是一个全功能的以日本为基地的跨国公司,位列世界第2大药品销售市场——日本市场的第5位。
罗氏医疗诊断部门从1968年设立后,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该部门生产的试剂被广泛应用在医学免疫学试验中,如妊娠试验、肝炎测试、爱滋病病毒测试等。1994年,罗氏的生物医学实验室与美国全国健康实验室合并,成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临床医学实验室组织--美国实验室组织,其中罗氏拥有49.9%的股份。在医疗诊断方面,罗氏分子实验室是罗氏另一个成绩卓著的研究机构。该实验室目前正致力于聚合酶链状反应技术PCR的研究,这一技术能够将同一基因或DNA断片重复复制,可以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爱滋病、结核病、白血病的诊断及环境测试方面。1998年初,罗氏彻底完成了对宝灵曼公司的兼并,吸收了这家公司在产品方面的优势,一跃成为医药诊断领域的先导。2003年,罗氏成功购并世界第二大胰岛素泵生产商,瑞士Disetronic公司,使在糖尿病监控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罗氏诊断部成为糖尿病综合控制系统设备的最主要供应商。
1896
豪夫迈·罗氏公司成立
1919
罗氏从家族公司转形成有限公司
1933
工业化合成维生素C
1938-1947
维生素A、维生素B群组、维生素E工业化合成
1963
收购奇华顿香精香料公司
1964
收购罗亚公司
1968
成立诊断产品部
1968
在美国纳特利成立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1971
罗氏免疫学研究所在巴塞尔落成
1974
抗帕金森病药物美多芭(Madopar)获得盖伦奖
1975
第一次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1980
开始与美国基因泰克公司合作
1984
第一种能真正有效治疗严重牛皮癣的药物体可松(Tigason)获得盖伦奖
1984
在罗氏巴塞尔免疫研究所工作的内尔斯卡亚杰恩教授和乔治斯科勒博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986
视觉与生命专题研究小组成立,为发展中国家的婴儿与儿童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提供援助
1987
科学家Susumu Tonegowa 因其在巴塞尔免疫研究所的突出贡献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1988
苯二氮卓类药物拮抗剂安易醒(Anexate)荣获盖伦奖
1989
成立罗氏控股有限公司
1990
收购非处方药厂商尼古拉斯集团
1991
成立奇华顿罗亚,组成罗氏的香精香料部
1991
优保津(Neupogen)获欧洲盖伦奖
1994
收购美国辛泰克公司
1995
百慕时(Pulmozyme)获盖伦奖
1997
收购美国香料制造商特食美公司,后并入香精香料部
1997
收购宝灵曼与德普公司
1997
因服雷(Invirase)获盖伦奖
1998
在德国彭茨伯格的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中心落成
1999
开始与冰岛的deCode公司合作
1999
全面收购基因泰克公司
2000
罗氏剥离香精香料业务
2001
日本罗氏和中外制药宣布合并,全球联手建立日本药业新领军
2002
罗氏宣布剥离维生素与精细化工部,从而使集团更集中于医疗保健业务
2003
罗氏收购瑞士Disetornic公司,进一步加强其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优势
❹ 瑞士罗氏总部在哪
世界领先的罗氏公司是以研究为导向的健康事业公司之一,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
❺ 罗氏集团的简介
罗氏致力于两大核心业务——药品和诊断,提供从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到治疗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从而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准和生活质量。罗氏是体外诊断领域、抗肿瘤药品和移植药品的全球领先者;是病毒学领域以及其他关键疾病领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市场领导者。经过百余年发展,罗氏集团的业务已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共拥有约75,000名员工,并与包括罗氏控股的美国基因泰克、日本中外制药在内的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了研究与开发的业务联盟。罗氏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保持良好营运表现,2006年罗氏集团的药品部销售额达333亿瑞士法郎,诊断部销售额为87亿瑞士法郎。
❻ 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抗流感药物--达菲,是公认的治疗H1N1甲型流感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达菲的生产原料是
A.莽草酸是由莽草酸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B.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故莽草酸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故正确;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7+1×10+16×5=174,故正确;
D.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7 |
174 |
❼ 罗氏制药如何处理公关危机
案例分析
对于罗氏制药来说,现在,态度也许比真相更重要。
一次被浪费的机会
不少网友在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时,都痛惜罗氏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事件营销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公关机会。利用突发事件做营销对企业而言天经地义,但是如果企业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制造谣言,谋取利润,就有落井下石之嫌。谣言一旦被揭穿,品牌形象必然大大受损。
其实有更好的营销方式,网友“尹生”和网友“自己的公司”责问,罗氏为何不考虑投入一笔费用支援感染市民,或仍然以平常价格,甚至免费派送板蓝根(其本来成本很低)?或者成立一个疫情援助基金?或者为市民提供免费的感染检查?或者向市民派发经过特殊消毒的口罩?或者派出几辆流动疫情检测站?或者成立一个疫情攻关专家组?或赞助一个电视或报纸栏目进行传染病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知识传播?因为企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大做善举,而不是利润为先,能大幅提升企业的美誉度,更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二种对公关的态度
公共关系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媒介向公众传播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增加公众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公信度,从而在整体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后者的提升,将大大有助于企业的目标的达成,相应的,企业的利润也会提高。在当下的企业管理层面,对公众的认识已经大大拓宽,着眼于利益相关体(Stakeholder)而非仅仅讨好股东(Shareholder),已渐成共识。什么是利益相关体?简言之就是与企业生存有关的组织和个人,比如政府、非政府组织、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等等,当然也包括股东。
好的公关必须是Proactive(提前介入),而非Reactive(被动反应)。从世界范围来看,药业公司在公关上向来是一掷万金的。但令人费解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关于罗氏在中国的公关活动。相反,我们曾多次在传媒上看到诸如竞争对手状告罗氏在宣传其减肥药上侵害了对方的商誉,或是罗氏同以前的一个合作伙伴现在为了商标的归属权又上了法庭。对比西安杨森“重走长征路”并一路向贫穷地区免费送药的大型主题活动,罗氏在中国至少缺乏一个清晰和鲜活的形象。
三贴给罗氏的“药方”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一家有良知、负责任的公司应该秉承什么态度和方法来应对危机?强生公司的主打品牌“泰诺”,就曾被人在胶囊里投放氢化物,而造成多人死亡。在巨大的危机面前,公司毅然做出招回全部在外的产品,损失上亿。但公司的危机公关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短暂的销量回落后,“泰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又重新夺回市场第一的位置。所以,突发事件难以避免,关键是如何应对。
首先是绝不能回避问题 网友“自己的公司”认为,不管罗氏制药是否触犯了有关药品管理法律,不可否认的是,“达菲”事件已经带来了不利影响,争辩只能起副作用。药品公司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比任何行业企业更负责任的公司,罗氏必须勇于承担这个责任。同样,不少网友认为,即使罗氏公司与此事没有干系,也不应在此阶段打官司,对簿公堂罗氏或许未必会输,但是,“即使罗氏的官司能够打赢,其输的却更可能是人心。”
至于怎么面对,网友“城市大虾”、“妙山”等认为罗氏应该成立危机公关小组,积极配合行政部门的调查,力求早日廓清真相。同时,公司高层应出面真诚地向公众致歉,并处理责任人,“舍卒保帅”,给公众一个交待。
与媒体良性互动 网友“自己的公司”认为,这次事件由媒体引爆,因此,必须在媒体方面下功夫,积极向媒体通报公司对此事的调查和处理动向,主动邀请媒体到公司采访、不断向媒体强调罗氏关注公众健康的诚意,促使媒体逐步转向正面报道。与之针锋相对的是网友“Wolfking”的观点,“在中国有些事是你高姿态反而很容易落得个被痛打的落水狗的下场的,如果掌握不好分寸,过于真诚,只会是人人得而诛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参照雀巢公司的一次危机公关。
1973年,一批慈善团体和宗教团体以雀巢公司出售奶粉有违“母乳喂养”的天道为由,发起抵制雀巢奶粉的运动,媒体予以了充分的报道,并称雀巢奶粉为“婴儿杀手”。一开始,雀巢公司本能的以抗辩的态度强硬地抵抗,并将相关媒体告上法庭,法庭判媒体败诉。但在公众的心中,却是雀巢输了。随后,公司的奶粉销量一路下跌。严重的后果让雀巢开始内省。公司花了大力气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母亲在婴儿头4个月里使用过母乳替代品,她们这样做并非受到奶粉公司的宣传所致。但雀巢公司并没有以此为借口替自己开脱,而是在积极地向公众解释的同时,加强了对“母乳喂养好”的介绍,在产品推广方面,也强调平衡宣传。通过10年的努力,抵制雀巢奶粉的活动烟消云散。公司董事长茂赫坦言,当媒体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媒体本身的意见常常远比事实重要得多,而且媒体的意见总是有渐渐变成事实的趋势。
重塑正面形象 事情已经发生,罗氏公司的当务之急应该是研究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网友“Mpaluo”提出的方案值得重视:“公司可以尝试和药品部门、政府公开合作,提供经费,帮助有关部门进行‘非典型肺炎’的病理研究。网友“老戴”也认为,要“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强化正面形象,加强社会公益性的公关活动,让公众相信,罗氏在以实际行动证明其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副栏:专家点评一:“危险”+“机会”
针对危机公关,全球十大公关公司之一的奥美公关总监宋宗诚先生发表了以下观点:
危机事件在各大公司都可能出现,它考验的是企业的危机防御系统。危机是“危险”和“机会”的组合,它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它是一种危险,企业可能由此陷入困境,甚至一蹶不振。但如果处理得好的话,它反而可能给企业带来正面的机会。
我不太清楚罗氏事件的前因后果,也不方便对此妄下结论。但如果真如《南方都市报》所说的那样,我估计该公司可能是在信息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事实上,出了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危机的手段和处理过程。主动找出问题所在,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交代,只要有一种坦诚的态度和行动,公众会理解的。
跨国企业的公关危机在中国此起彼伏,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公司高层对中国的文化背景缺乏深入了解,对于某事件在认识上与公众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公关层面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甚至被认为歧视中国消费者;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一些公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经验不足,危机意识淡薄,不能把握最好的时机,这里可能有本土化不够的问题,很多跨国企业策略层面的负责人还是外籍人士担任,他们对危机的敏感度不够高,而本土雇员虽然具备各自的专长,但很少具备处理危机的经验。在中国做事需要了解国情,在遇到危机事件时,很多有经验的公司都会聘用专业公关公司提供咨询。事实上,危机公关的功夫要下在防范上,很多一流的企业都有一套完整的危机预警和紧急处理方案。
出现危机时,企业自己的理性判断会受到影响,容易贸然做出决定。由专业公关公司介入处理比较合适,他们的本土化程度较高,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更有经验,也更具有客观的态度。出了问题时,作为当事一方,跨国公司的任何申述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专业公关公司往往会建议他们联合有威望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发布新闻,以正视听。即使跨国公司自己确实有责任,也会找出一条最佳的解决途径。(Jack Li采访)
副栏:专家点评二:“尊重”+“坦诚”
新浪公关部经理刘冰华结合新浪公司处理危机公关的经历,谈了切身的体会:
危机发生时,对媒体、公众的态度很重要,我认为有两点要首先注意:
第一要表示出媒体的尊重,第一时间主动与之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媒体是舆论的传播者,要想影响受众,必先争取传播者的理解。所谓在第一时间,是指危机发生后最好争分夺秒抢时间与媒体联络,等媒体报道后再做工作,经常为时已晚。真诚的姿态,更容易使媒体感觉到“尊重”,沟通也会更加有效。
第二对公众态度要坦诚,传达的信息必须准确、清晰,争取公众的理解。危机的发生,常常源于媒体、受众对事实的误解和企业的不透明。企业无论犯错与否,都需要一个正确的心态,增加透明,向公众做坦诚的解释。人们会为“敢于认错、知错就改,勇于负责”叫好,却不能原谅不负责任的遮掩和逃避。
新浪是网络行业中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因其内容产品较多,树大招风,也经常经历危机的考验。
最让人难忘的是2001年8月,新浪刚刚推出邮箱收费服务,巧合的是,新浪免费邮箱与此同时发生罕见故障,几乎全部瘫痪。90%多用户连续30多小时无法登陆新浪免费邮箱,这被称为新浪成立以来的一场历史性灾难。用户质疑新浪为推收费服务故意将其免费服务破坏,媒体也为无法登陆使用邮箱着急、气愤。
事件发生后,新浪总裁汪延在媒体报道前第一时间约见媒体,开诚布公的将事故原因讲清,强调不是故使伎俩,而是服务器磁盘发生故障。工作人员正连夜奋战抢修。同时,他还代表公司立即向几千万网民发出道歉信,阐释原因、在新闻网页中随时向网民汇报进展,并为耽误网民工作一遍遍真诚道歉,最终赢取了公众的谅解。
❽ 瑞士罗氏的背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罗氏提供从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到治疗的创新产品与服务,在诸多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准和生活质量。罗氏是体外诊断领域、抗肿瘤药品和移植药品的全球领先者;是病毒学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在其他关键疾病领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同样表现活跃。2007年,药品部的销售额达368亿瑞士法郎,诊断部的销售额达93亿瑞士法郎。2007年,罗氏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了80亿瑞士法郎,并与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了研究与开发的业务联盟,包括罗氏控股的基因泰克和中外制药。罗氏集团共拥有约80,000名员工。
罗氏致力于不断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新药品。药品部所拥有的众多优秀产品均已成为药物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从而奠定了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展望未来,罗氏在医疗化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技能,使得其在研究和开发新药时拥有巨大的潜能,更立足于全球领先者行列。
罗氏诊断拥有十分宽广的业务范围,为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医师、患者、医院和实验室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性检测产品和服务。在全球有超过23,000名员工致力于科研、产品研发、产品市场运作、服务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在4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我们将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服务以提高客户的工作效率,并为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