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药品市场营销策略有哪几种
药品市场营销策略大分类如下:
一、药品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二、药品产品组合策回略
三、药品定价答策略
四、药品渠道策略
五、药品促销策略
六、药品品牌与包装策略
以上策略又划分若干细分策略,都有内在关联,相辅相成。
② 药品营销方案
参考一下这个吧
战略细分,江中抢占儿童助消化用药市场
前言
2003年底,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中公司)在对儿童助消化药市场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后,决定实施战略细分,推出儿童装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以对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日常助消化药领导品牌)的儿童用药市场进行防御;
2004年中,上市前铺货、电视广告片拍摄等市场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2004年底,销售额过2亿元,并初步完成对儿童市场的防御。
对于一个OTC(非处方药)新品,面市半年,就在全国范围全线飙红,完成超过2亿的销售额。这样一份成绩,充分证明了实施战略细分的强大威力。
本文记录了从战略细分的最初动机到决策直至实施的各个环节,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剖析,为其他企业决策者制定类似的细分战略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危机突现
2003年4月,山东省的百年老厂宏济堂,在中央电视台六套等媒体,投放了神方牌小儿消食片的一条新广告片,具体情节如下:
在一个电视广告拍摄现场中,男主角从产品包装瓶中,探出头来,说“孩子不吃饭,请用消食片”,此时突然传来导演的“cut(停),是小儿消食片”,于是男主角再演一遍“孩子不吃饭,请用小儿消食片”,接下来画外音“神方牌小儿消食片,酸酸甜甜,科技百年,济南宏济堂制药。”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此时的江中健胃消食片,横跨成人、儿童助消化药两个市场。由于这两个市场在消费者、竞争者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成人而言,江中健胃消食片主要解决“胃胀、腹胀”的问题,而对于儿童,则主要解决“孩子不吃饭”(儿童厌食)的问题,所以江中公司针对成人和儿童市场,分别进行不同的广告诉求,其中针对儿童市场的广告是“孩子不吃饭,请用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不难看出宏济堂此次行动的用意——直接针对江中健胃消食片,细分其儿童市场。
江中公司对此极为重视,因为神方小儿消食片直接细分的儿童市场,是江中健胃消食片的核心市场之一,而江中健胃消食片又是江中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何况,作为山东的强势地方品牌,选择央视这样一个全国性媒体,也体现了其欲进军全国的企图。不难想象,这条宣战式的广告片在江中公司上下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江中非常清楚,如果静观其变——让我们再看看形势如何发生,看看对手的行动是否奏效,或者看对手广告还能维持多久这类的做法,将丧失宝贵的时机,因为一旦等到神方小儿消食片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第一印象,就如同坚固的堤防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滔天洪水将破提而入。到时只怕江中健胃消食片想要补救都来不及,更遑论封锁竞争了。因此,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江中第一时间委托成美公司展开专项研究,制定应对策略。
通过对江中信息部门提供的各类情报进行分析研究,很快,成美提交了题为《如何抵御神方小儿消食片》的研究报告,其主旨是建议处于领导地位的江中健胃消食片,运用财力法则,实施封锁竞争。江中公司依此方案进行了实施:在宏济堂的大本营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加大江中健胃消食片的推广力度,其中电视广告投放量增加到3倍,并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江中健胃消食片的“买一赠一”活动,以期通过综合打压其销量,断其现金流的方式阻止、阻止其向全国扩张。
同时,成美提出后续方案,建议江中公司借此契机,主动细分市场,加快儿童专用助消化药品的上市,趁儿童助消化药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尚无竞品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全力将新品推向全国市场,使自己成为儿童助消化药这个新品类的代表品牌,从而巩固其市场主导权。
未待江中全面出击,神方小儿消食片很快偃旗息鼓了,这个突发事件来的突然,走得迅速,却把江中健胃消食片要不要实施市场细分的问题,再一次提到了江中公司的议事日程上。
自行细分战略屡次“难产”,为竞品提供细分市场的机会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孙子
与其被竞争对手细分,不如自行细分”现今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对于同时覆盖成人、儿童助消化药两个细分市场的江中健胃消食片而言,由于这两个市场的消费者、竞争者的情况不同,迫使江中公司在一个产品上,出现制定两套竞争策略、实施两套推广方案,同一个产品却拍摄两条电视广告片的尴尬局面。因此,“推出儿童助消化产品”,作为顾问公司的成美一直有此建议,而且也获得江中公司部分人员,特别是市场部门的认同,早就不是一个新鲜话题。
但在执行上,江中内部对“自行细分”战略的必要性存在诸多疑问,致使细分屡屡“难产”。
首先,从医学专业角度来看,似乎没有必要。江中健胃消食片的产品配方的主要成分如山楂、麦芽等,都是属于“药食两用”的植物,安全绿色,治疗范围同时适用于成人及儿童两个人群;
其次,江中公司内部认为,儿童助消化药市场已经成熟,趋于稳定,其最大份额为江中健胃消食片所占据,推出儿童助消化专用产品,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抢夺的不过是江中健胃消食片自己的市场。在渠道、推广等系列营销成本成倍增长的同时,并不能使市场份额有大幅增长。
最后,江中健胃消食片过去并没有遭遇过对手的侧翼进攻,自主选择这样一种战略,仿佛是为细分而细分,是否太教条主义了?
由于这些迟疑,同时存在竞争对手未必有如此敏捷的侥幸心理,江中公司迟迟未能推出儿童助消化药品,而长期采取了一个产品覆盖两个细分片市场的战略,从而为神方小儿消食片等竞品提供了细分市场的机会。
神方小儿消食片的突袭,使江中公司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江中健胃消食片在儿童用药市场的份额随时可能失去,推出儿童助消化药新品已是势在必行。
任何一个企业,在决定进行细分战略时,必须考虑两个因素: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市场大小、成长性、盈利率、低风险等),以及细分市场是否与公司的目标、资源相匹配。对于儿童助消化药这个细分市场,江中公司一方面对儿童助消化药市场的增长空间仍心存疑虑,另一方面是在江中2004年资金分配计划案,未能预留给儿童新品足够的资金。因此,江中公司没有接受顾问公司提出的抢占消费者的“儿童助消化药”品类定位的建议,而采用折中的办法,将儿童新品的任务定义为,对江中健胃消食片“现有”儿童市场进行防御,而不做大力度的推广,只进行铺货和基本提示性广告。
2003年底,在技术、生产等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儿童装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正式面市。山东神方牌小儿消食片的事件,至此方告一段落。
寻找利润增长点,重提细分儿童市场
2004年初,江中市场部委托成美,作为专项课题,对“2004年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利润增长点”进行研究。正是这项任务,成美的研究人员得以全面、深入地调查,彻底厘清了江中健胃消食片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和认知,并纠正了江中公司 “儿童助消化药市场增长有限”的错误认识。历时近2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
1、家长们缺乏“儿童助消化药”可供选择,担心儿童用“成人药品”有损健康,造成不用药儿童的数量惊人,市场存在大量空白;
2、地方竞品庞杂,多为“杂牌军”,缺乏品牌壁垒的庇护,易于抢夺;
3、江中现有儿童用户满意度“虚高”,家长存在儿童用“成人药品”的担心,造成用药量偏低,存在提升的空间。
③ 药品的营销策划
市场运营 中自己感觉
④ 药品营销策略有哪些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广告营销进入了传统医药企业。
一些医药企业看到广告带来的巨大商机,为了谋取利益误导消费者,夸大产品价值,过度营销。在新媒体时代以前,人们只能通过广告、刊物获取信息。
传统广告具有单向性,以往企业通过狂轰滥炸式的广告,单方面的向观众“洗脑”式地传播产品,通过各种模糊、夸大产品价值,让观众迷信“神药”,从而获取巨大的利益。
但近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冲击着各行各业,还沉浸在广告营销带来的高额利润中的传统医药行业或有意无意忽视了将会面临的危机。
新媒体时代,医药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模式,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过度营销策略在广告时代的无所不能,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新媒体,在双向信息传播中,话题可以具有争议性,但一定不能出现触及人们底线的漏洞,且随着广告法的完善,过度营销将纳入违法范围。
医药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它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莎普爱思事件的发酵暴露出了部分医药企业在巨额的利润下,已经失去了社会责任感。过度营销,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
医药关乎民生,首先企业应先具备高品质的产品,才能站稳脚跟。
医药企业的营销可以与较大营销力的事件或人物结合,通过树立“你关心健康,我们更关心你”的企业价值观,而不是口号式的“一切为了人类健康”。
⑤ 医药营销案例
据报道:玫瑰××膏是维药中的一个独家品种,去年我第一次见到这个产品的相关招商广告时眼前一亮:这个产品很有潜质。后来,我有幸走进了这家新疆公司在武汉的营销中心…… 2007年2月 越大众越没受众 该维药公司是武汉某家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较早,其中有一部分国有资本,公司管理体制较像国有企业,加之维药整体推广力度不够,对全国大小医药经销商来说,维药神秘而遥远。 玫瑰××膏是一个维药独家otc品种,出身和研发都不错,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主要原因是定位不清。玫瑰××膏的招商书据说是该公司花费10万元委托北京一家著名策划公司所做,然而这份策划案乍一看功能分类齐全,其实很大众化,而一旦大众化,则是产品推广的悲哀。 招商书对市场分析一章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下有多少女人,就有多大的市场!”这种欲把天下女人一网打尽的语言可见策划方对实际的产品定位有多大的“硬伤”。此外,招商书中对产品绝对功效的描述和空洞的市场支持、保证金竟高于进货量、打样的报媒广告断章取义,标准字体不规范等种种不合理之处,使我不得不将这份招商书一票否决。 全国市场还没有展开,营销中心就根据招商书的相关销售政策在深圳建立了一个样板市场,对方看重玫瑰××膏的功效性,准备后续代理香港市场。事实上,该样板市场当时并没有完全铺开,仅在一个药店上柜。 重要的是该经销商没有药品销售经验,推广之初,经销商应营销中心要求制做了1000个展示货架,每个三四百元,然而做好后,却找不到免费投放的地方。原来深圳市场物价高,市场竞争激烈,药店上一个新品要求很高,即使上缴高价费用,产品若无动销,也照撤不误。加上终端包装费用更是惊人,人员工资照发无误。 由于营销中心对产品推广策略犹豫不决,原打算花几天时间归整出策略,结果花了月余,推广方案和报媒内容还是云里雾里,时间一拖再拖,所派遣的驻点人员呆在深圳大半个月后无功而返。 市场正处于十字路口。 其实市场并不需要这么多营销策划公司,尤其是那些号称全程策划的公司。策划公司全能化其实正是策划的短板,什么活儿都敢接,什么话都敢说,从务实到务虚,越来越追求其形而不求其意。 2007年3月了解愈多愈无知 玫瑰××膏采自新疆特有的小枝玫瑰,根据千年维药工艺精心炮制而成,主要成分是新鲜玫瑰花,有着浓郁的玫瑰香气、味甜,有健胃爽神、和血调经的功能,主治胃痛、便秘、心烦等。国家批复的主治范围很广,应当选取哪一点作为主要功效诉求点呢? 北京策划公司的定位是美容香体,这个点不错,可是立足点在哪儿?如何通过叙述将“美容香体”这一概念延伸出来?北京的策划案里没有写清,诉求突兀而粗略,似雾里看花,策划方、厂方与消费方都不明白,无法与报媒上的病理和功效说明承接。 必须重新定位!营销中心老总的意思也是如此。玫瑰××膏在色香味和功效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选其一还是其二呢?产品的特性值得进一步挖掘,从表面来看,美容、香体都不足以支撑起产品的核心价值。香体的概念现在市场上炒得很多,如香体草、香熏枕、香体香皂,还有香包香水等,美容养颜的概念就更多了,产品包括药品、保健品、食品和护肤品等,一般美容院和会所都有此项服务,先入为主,玫瑰××膏再以这样的面目出现很难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记得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了解得愈多愈无知,难以取舍。”我在苦苦思索,每一点的确定,都要大量支点来支撑,从病理到药理,这一道路必须要走得通,首先就得说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