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亚迪营销策略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2003年比亚迪借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成功切入汽车领域。经过近3年的超乎寻常的学习、创新与改进,年比亚迪第一款新车下线。2006年5月F3正式上市,到2007年6月18日第十万辆F3下线, 2005年以来,比亚迪汽车销售每年实现100%高增长。2008实现销量20万辆,2009年在上半年全国轿车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七,销量176814辆,销量同比增幅176%,市场占有率达5.45%,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主力之一。
正如我们看到,比亚迪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单项上的创新,而是系统的模式的成功。比亚迪用自己的创新逻辑,将这一模式从电池复制到手机部件,再复制到汽车都取得令业界震惊的快速发展。比亚迪的营销的主要策略:
价格:成本=售价-利润
“成本=售价-利润”是比亚迪技术运用的核心思维。比亚迪的“成本=售价-利润”的思维方式,使得比亚迪更加专注于成本的控制,比亚迪更加关心的是如何运用技术改进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比亚迪的做法是在现有的战场上,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加出色,以节约成本的研发来驱动技术创新。
比亚迪最让竞争对手惧怕的就是他的撒手锏——高性价比,以超高的性价比将产品投放市场,打乱现有的市场价格体系,迅速占领市场,是比亚迪的市场拓展的“简单”逻辑。
在汽车业,比亚迪的价格策略是更具杀伤力的“一半的价格”策略。从第一款新车F3开始,比亚迪就贯彻着这一策略。在外观上F3和丰田花冠有90%的相似度,甚至内里的部分零部件都可以通用,但价格不到花冠的一半。比亚迪后来推出的数款车型都复制了这种成功模式。微车F0高仿丰田AYGO,风格时尚,但价格只有4万左右;F3-R翻版上海通用凯越HRV,但售价只在6万左右;F6财富版则被业内称为比亚迪“凯凯定律”,即“凯美瑞的享受,凯越的价格”;而明年上市的新车T6与保时捷外型相似度达98%,价格只有保时捷的1/8。
产品:比亚迪式多元化
比亚迪造车,延续了比亚迪占据制高点,积累品牌能量,扩大品牌影响力的策略。比亚迪2003年刚一进入汽车制造业,就瞄准了汽车产业的最前沿——纯电动汽车。比亚迪先是研制出“铁电池”,续航旅程达400公里,普通家庭电源8小时可完成充电,专业充电站10分钟可以充满一半,一举解决了电动车续航旅程、充电电源等问题,进入电动车电源的世界领先行列。比亚迪更进一步推出了全球首款纯电动车E6,使得比亚迪这个汽车业初出茅庐的小子名噪一时,获得众多的关注。比亚迪对用新能源技术建立起来的品牌能量的运用也更加成熟,比亚迪的参展每次必定会带上这些尚未上市的新概念能源车,以此来打造比亚迪汽车的高技术的品牌形象。
渠道:超低成本“千店工程”
比亚迪汽车确定渠道建设工作目标,内定开始实施“千店工程”。具体包括:网络覆盖率要在省会城市达到100%、地级市达到80%以上、县级市达到70%以上、总网点达900个。按照恽力的估计,“千店工程”明年就会实现,全国1000家,平均每家每年销售800台车。
促销:低价促销模式
价格是消费者购车首要考虑因素,服务对于消费者购车的影响正在逐步提升,比亚迪在产品上主要有节能的巨大优势同时,低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产品的性价比在中低端汽车中更具优势,“千店工程”将汽车的销售渠道大大的扩展同时,也降低了很大的销售成本,将更多的利润分给了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得比亚迪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在售后附加服务上更是加大了投入如:“缤纷双月,全心回馈”除了开展技术人员服务技能大赛、提高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以外,比亚迪售后还在终端积极开展针对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活动。从比亚迪汽车A2网了解到,为了给车主提供贴心、实惠的服务,比亚迪F0、F3R启动了“缤纷双月,精彩双周” 精诚服务活动,以双周为一个服务周期,其中包括了清凉双周、安全双周、舒适双周、畅行双周,为车主在炎炎夏日送上一份清凉和舒爽。
B. 输不起的SUV市场,是本土品牌最后的坚守
对本土品牌而言,SUV兴,则销量兴;SUV强,则声量强。
三年前的夏天,《童济仁汽车评论》创始人老任和《车聚网》创始人大明曾经打了个赌:
到2022年,轿车和SUV的市场份额到底谁更高?
老任站SUV,大明站轿车。
彼时,轿车的市场份额还在50%,而SUV的份额才刚刚过40%。
但仅仅过了两年,SUV超越轿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2019年第四季度,SUV的市场份额提升至46.38%,与轿车只差0.8个百分点。在新车销量两位数下滑的时候,2019年下半年,SUV销量却实现了1.49%的同比增长。
SUV销量逆势增长的背后,一个更重要的信号是:本土品牌这两年守住市场份额的希望,也全部都押在了SUV上。
本土品牌押注SUV有多坚决?
中国SUV市场在2015年左右的兴起,靠的是众多本土品牌强有力的新品攻势,带动了最广大消费群体购车观念的改变。但市场的膨胀和繁荣仅仅持续了两年,自2018年起,新增消费需求减弱、合资品牌大举进攻,让鱼龙混杂的本土品牌SUV产品,迅速进入淘汰期。
这波“淘汰期”在2019年上半年达到顶峰,本土汽车品牌的SUV市场份额,相比2018年快速下滑超过5个百分点。
事实上,我们更加看好和期待这些“品牌向外”的努力和尝试,尤其是越来越多优秀的本土汽车制造商们,跨出传统汽车设计和营销方式的束缚,开始探索“新风向”的时候,不再遵循所谓全球市场的经验和趋势,而是尝试和引领一些新趋势,无论在产品还是营销上的创新,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都需要走到全球前列,才能赢得未来十年全球汽车行业大洗牌中的新机会。
上一个五年,本土品牌依靠先入为主的SUV数量优势,赢得了份额,奠定了基础;下一个五年,本土品牌需要能够影响新生代用户的消费取向,才能在已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这也是未来优秀本土品牌赢得SUV市场,所必经的蜕变之路。
本土品牌再次押注SUV市场,是守住粮仓、放大优势的必然选择。但谋后而定,行且坚毅,保住了根基,才是未来一切发展的前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别克的营销策略
不仅仅普通的产品销售,他们还为您提供上牌帮助及贷款等一条龙服务。解决了消费者上牌和贷款的困难,的确吸引了不少购车者。
优质的售后服务。贴切的维修过程,加上满意的跟踪服务给了不少买车人的安全感,让人买的放心。而别克的守候至深夜的“星月服务”不仅树立了“别克关怀“的的品牌形象,更是让驾驶者开的安心。 中国汽车的第一个售后服务品牌“Buick Care别克关怀”。除了寓意深刻的视觉标识外,“别克关怀”最受人瞩目的是其全新的“关怀式售后理念”,及在此基础上推出的6项标准化“关心服务”。品牌化的进程,使售后服务更为具像化、专业化,并将原先阶段性、季节性的服务活动标准化“别克关怀”的推出,突破了售后服务在形象上从属于销售的现状,更将汽车售后服务从传统的被动式维修服务带进主动关怀的新时代,同时将加强别克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有别于传统被动式的售后服务,“别克关怀”以“比你更关心你”为核心,强调售后服务的主动性,要求售后服务人员比车主更关心他的车,主动担当车主的义务汽车保养顾问,并重视车主在体验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为将全新的售后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并让每位车主都体验到别克关怀,上海通用汽车推出了6项标准化“关心服务”,包括:
1)主动提醒问候服务,主动关心;
2)一对一顾问式服务,贴身关心;
3)快速保养通道服务,效率关心;
4)配件价格、工时透明管理,诚信关心;
5)专业技术维修认证服务,专业关心;
6)两年或四万公里质量担保,品质关心。 别克带领美国汽车工业进步的步伐早在1906年就开始了,那年别克生产了当时第一辆装有4缸发动机的汽车——1907 D型,其考究的工艺和美轮美奂的风格至今风采不减。它的车身以木制马车车厢为蓝本,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包括底盘、轮辐、轮圈在内,大量采用木质结构,手工打造,辅以经过仔细打磨抛光的金属饰带,简直就是一件艺术佳作。从那以后,别克便开始以制造豪华车而享有盛名,别克产品也被上层名流们用于夸耀其富有和时髦。
二十年代,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 Sloan)掌舵通用汽车的初期,即以超前时代的经营理念确立了凯迪拉克、别克、奥克兰德、奥尔兹、雪佛兰的品牌排序,别克作为重要的主力品牌,斯隆为其制定了“宁静舒适,但有强劲动力”的产品基调,保留了强调先进工艺技术和外观设计的豪华车理念。1924年的别克4系车售价965美元,别克6系车1295美元,可谓价值不菲,但是拥有了顶置气门发动机和别人没有的四轮制动装置,还有精细绝伦,能让家具商都感到汗颜的豪奢的座椅,足以让用户自豪夸耀了。
1936年是别克车型大丰收的一年,它一口气推出了三款引起巨大轰动的车型——Roadmaster、Special和Century,这些车型掀起了市场狂飙,对全世界的汽车造型产生了长达十余年的影响。
Roadmaster堪称汽车外观设计的里程碑,它体现了许多别克的崭新元素,例如全钢车身,子弹形车灯,及高坡度的挡风玻璃,车内部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包括液压刹车和改良成独立的车悬架,无一不是当时了不起的成就。在很多以二战前后时期为背景的电影中可以看到,那时无论欧美的汽车造型都在向Roadmaster看齐。今天,人们在老爷车市场上很难找到1936年版的Roadmaster——收藏家们都视其为生命,绝对不卖!
另外,Roadmaster经久不衰的魅力也反映在两位大名鼎鼎的别克超级粉丝的车库藏品名单中。“飞机大王”霍华德-休斯在世时曾珍藏了一辆1953年版Roadmaster;而当代美国家喻户晓,入选好莱坞名人堂的王牌脱口秀主持人杰伊·莱诺(Jay Leno)则会不时地亲手擦拭他心爱的1955款Roadmaster。
斯隆开创了一种汽车设计的新商业模式,就是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形成一种制度,使汽车式样两年一小变,三到四年一大变,有计划地让样式老化,促使消费者求新弃旧,从而创造积极市场。他曾表示:“车身的豪华程度、外观和配色赏心悦目程度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程度,都将构成汽车的主要吸引力,通用汽车的未来完全取决于这些吸引力。”这些创想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别克车型中有着非常具体而鲜明的体现。 二战后,美国迅速进入了经济繁荣大发展时期,汽车步入了它的“维多利亚”时代,很多战时研制的新发明开始普及民用,别克也迎来风格和技术创新上的高峰。
1948年,别克在美国第一个将液力变矩自动传动装置应用在汽车上,这就是今天人们都熟悉的自动变速器。紧接着,别克与凯迪拉克、奥兹莫比尔一道,率先采用液压助力转向和助力制动装置,大大提升了驾驶安全性,让妇女也能轻松开车。然而要论引起的轰动,这些技术性革命与通用汽车天才设计师哈里-厄尔的汽车新造型相比,仍然略显失色。
战后进入喷气机时代,哈里-厄尔有一次被邀请参观了战斗机基地后,大受启发,从而在1951年别克LeSabre概念车上诞生了风靡一时的“高尾鳍”设计。LeSabre概念车的几大闪光特色:车身防撞设计、大大的尾翅,还有更低、更长、更宽的造型,定义了整个1950年代轿车设计风格趋向。 从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经济体现出不可思议的活力,曾创下接连106个月持续增长的记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中产阶级也在这一时期迅速膨胀,廉价能源的获得和购买力的增强,推动美国汽车工业朝着车体更大、马力更强的方向发展。
1959年,别克推出了它的巨型旗舰Buick Electra和Buick Electra 225,替代此前的Super、 Roadmaster 和 Limited这三款别克生产线上的顶级车型。Buick Electra 225中的数字表示车长达到225英寸(5715mm),因此获得“二又四分之一”的昵称。它因为有一个穿越车身一直延伸到背后的笔直的线条和凹面的尾灯而与众不同,动力采用别克6.6L V8引擎。Buick Electra以更好的动力、加长的长度、加宽的车身、更大的空间、更具肌肉感的形象及更加关注安全的设计而引起轰动。这些大受欢迎的特征在随后的几代车型中都得到保留,要说具体的差别之处,那就是别克在“豪华”的路上越走越远。
Riviera 一词最早出现在1949年,是别克用来形容一种双门无柱硬顶(hard-top)的车身设计风格的,这种风格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一直大行其道,当时的广告说这种风格“相当的时髦”。1963年,Riviera正式作为独立名称,冠以一款与众不同的强调操控的舒适豪华车型。比起其他的别克车,,Riviera尺寸略小,1900公斤的重量也略轻,装备6.5 L和6.9 L两款V8发动机。所有驾驶过它的人都说这是路面感最好的美国车之一,同时兼备了出色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操控性。美国汽车杂志Car and Diver 说:“Riviera 与传统的别克大型轿车不同,其豪华舒适、动力性能与出色的路面感的完美结合,使它在所有美国车(Jaguars,300LS,Corvettes之类)中独树一帜,它可以与Bentley Continental 媲美,虽然价格只有后者的一半。”
Buick Electra和Riviera在问世后的几十年中不断演进,从设计风格、车身平台到底盘、动力系统都历经了多代改进,迎合了时代的变革,因而成为美国豪华车市场上飘扬不倒的旗帜。尤其是Buick Electra作为别克的顶级车型,因其对美国汽车文化中豪华车精髓的淋漓阐释而深受美国中产阶级上层的宠爱。美国专业汽车杂志Road & Track说它“是一辆好得出奇的美国箱式轿车”。通过它可以看到,作为定位市场高端的别克车型骨子里的一些固有特征从来不为岁月所动:具有时代感的设计风格、奢华的内饰、充裕的动力,还有那近乎完美无缺的舒适。它们都已化作灵魂而融入别克的钢筋躯体之中,犹如浪潮过后沉淀下来的熠熠放光的金砂。
经过30年的辉煌,Buick Electra最终于1990年光荣退役,将别克舵手的位置让给了一个更强有力的继承者。别克林荫大道(Park Avenue)时代的序幕就此开启。
随着昂科拉ENCORE的上市,别克在中国已拥有11个系列、48款车型,形成了在高档舒适车型、高档轿跑车型、高档SUV车型三条产品线上的全面布局。如果说2008年别克的首款豪华SUV昂科雷成功开启了品牌全面转型之路,那么今天,别克的首款国产SUV 昂科拉ENCORE拿过了接力棒,立足400万辆的扎实积累,开启别克品牌“全球科技、创新体验”的新时代征程。在新的起点上,别克将展开新一轮产品布局,通过更优异的核心科技价值,不断为消费者,尤其是新崛起的年轻消费群体,提供更出色的全方位品牌体验,继续巩固别克在各主要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续写品牌新的辉煌。
D. 奔驰的营销策略
以全新方式演绎来奔驰品牌自的核心价值,以不懈努力复位奔驰品牌积淀所塑造的丰富内涵。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2009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暨“第五届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的评选活动中,凭借其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品牌复位”整合营销策略,从百余家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最佳国际品牌建设案例”大奖。梅赛德斯-奔驰也成为荣膺此项殊荣的唯一豪华汽车品牌,展现了奔驰在推动品牌建设,引领品牌健康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本次评奖由中国主流财经媒体
E. 奔驰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品牌复位营销策略
近年来,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始终致力于塑造优秀的品牌形象,成功运用整合营销策略,一改奔驰品牌以往在中国市场单一的高端商务车形象,完美展示了过去曾被中国消费者忽略的丰富的品牌内涵。在品牌策略方面,梅赛德斯-奔驰通过与国家大剧院、F1等顶级文化、体育机构与活动结缘,全面展现出这个经典汽车品牌的动感魅力和飞扬[综述 图片 论坛]激情。此外,多位中外影视或体坛明星,例如章子怡和费德勒等,也被邀请参与到奔驰的品牌传播活动中,为奔驰带来更多年轻、时尚和激情的元素[综述 图片 论坛]。
在产品策略上,梅赛德斯-奔驰不遗余力地充实在中国的产品线。在过去三年中,奔驰在中国陆续引入了包括SUV、跑车、R级[综述 图片 论坛]、B级、Smart在内的几乎全系产品,并以不断延展的产品结构丰富其品牌形象。例如最新引进的S 400 HYBRID,这一二氧化碳低排放冠军以其全球领先的环保动力技术,印证了奔驰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承诺。目前,奔驰已经在中国构筑了最丰富的豪华产品阵营,不但进一步扩大了客户群体,也让众多追求时尚和动感的年轻消费者尽享顶级豪华汽车品牌带来的卓越体验。
在市场营销手段上,梅赛德斯-奔驰积极采用形式多样的传播途径,借助互动营销和新媒体传播方式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深入广泛地传递奔驰的品牌价值。比如B级豪华运动旅行车、都市时尚座驾smart fortwo[综述 图片 论坛]等新产品上市推广过程中,梅赛德斯-奔驰大量使用新媒介,通过网络平台与目标客户进行沟通,让公众从更多渠道欣赏奔驰品牌的丰富内涵,并展现出奔驰勇于创新的品牌个性。而且,B级和全新E级[综述 图片 论坛]的相关电视广告宣传片也特意根据中国国情为中国市场拍摄,体现出奔驰对中国客户的特别关注。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毛京波表示:“梅赛德斯-奔驰拥有超过120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一系列创新的营销沟通与品牌传播,我们为奔驰在国人心目中尊贵、大气的传统形象注入着更多时尚活力和年轻激情,还原了梅赛德斯-奔驰本有的多元化的品牌形象。”
F. 迪奥营销策略有哪些
■专访间
一汽集团目前正在运作的人事变动,从子公司一汽大众奥迪开始。中方负责人的换帅、张晓军的离任,葛树文的履新让奥迪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7月25日,奥迪最小的SUV车型Q3在中国市场上市,在上市现场,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过去与张晓军的合作作出了评价,同时表示有信心能与葛树文进行良好的合作。随着人事的变革,一汽大众奥迪新的营销变革也正式拉开帷幕。
问:过去两年与张晓军的合作,你对他的印象如何?对他的继任者葛树文是否有相关应对?
答:我对过去两年多与张晓军的合作感到荣幸,他对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汽车行业积累的经验给品牌带来了非常大的价值。通过我们的合作,我觉得张晓军是一个具有合作意识、风趣、很随和的合作者。对我来说,基于与张晓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我对未来与葛树文之间的共同工作也非常有信心,我相信我们可以实现良性的互动。
问:奥迪已经相继推出了“心动上海”“心动广东”等活动,是否现在的营销策略都是针对单个市场推出?
答: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在营销理念以及做法上的一些变化。以前我们的营销手段是统一的,而现在我们会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量身打造一些营销推广活动。通过具有地区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希望可以更好地去实现奥迪品牌和这些地区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同时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奥迪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以前的营销手段。
问:我想问一下Q3国产化已经确定,现在进展怎么样?投产的工厂是不是已经确定?另外,Q3国产后是不是会继续考虑加长?
答:奥迪Q3的国产化进展在按照计划进行,国产奥迪Q3生产地点为长春。对于国产Q3会不会加长,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G. 如何提高汽车营销企业管理内涵 要求2000+字
摘要
近些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和消费者需求的驱动之下,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更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影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因素,通过SWOT分析,分析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优势和劣势,描述了外部环境给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最后提出了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发展策略。
关键词:
自主品牌 汽车营销 SWOT
The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marketing strategy research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ountry instrial policy support and consumer demand drive under, China's automotive instry achieved by leaps and bound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China after entering new century i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development of golden period. By analyzing the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development course, effect on our country'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development factors, by means of SWOT analysis, analyses the independent brand cars in vehicle market,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describ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of car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market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Independent brand;Automobile marketing;swot
1引言
2009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达到了1200万辆,2010年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1700万辆,产销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中最好的市场,世界各汽车巨头纷纷把其战略车型的首发也都放在了中国市场上。当其他各国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努力时,我国的汽车市场仍然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瑞麒G6”、“帝豪EC8”、“一汽奔腾”、“上汽荣威”等高性能的自主品牌汽车,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我相信自主品牌汽车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同时也将会引发汽车交易市场的轩然大波。
在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中,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已被合资汽车所占领。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虽然前景一片光明,但是也存在着激烈、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因此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有必要对营销策略进行创新和研究,从而为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在汽车市场的立足点提供理论基础。
2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史要追溯到我国的第一个自主品牌轿车的诞生。中国第一辆轿车是在1958年5月12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来的,一汽人为自己的轿车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东风”。“东风”轿车的诞生是中国轿车工业划时代的伟大开端,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己造轿车的历史。当国产第一辆“东风”轿车诞生之后,为了尽快满足中央领导人的需要,在1958年从7月1日到8月3日,经过33个昼夜的奋战,“红旗”轿车终于披红驶出了厂房。红旗轿车的诞生宣布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研发成功。1985年,内地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随后,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此外,我国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而车价大幅度下降,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1998年之后,乘用车销量开始超过商用车销量。汽车工业也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1998年前后,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开始成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自主造车之路,并迅速发展壮大。到如今我国共有39500家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其中15000家为4S店模式,汽车园区和汽车交易市场有520余家,市场的从业人员2000-3000人,另外每个4S店从业人员约有100人,以上两项合计我国大约有300万人从事着汽车营销服务。
随着人们对汽车数量购买的提高,世界各国汽车公司也瞄准了中国汽车,纷纷想要到中国分一杯羹,同时跨国汽车集团拥有强劲的实力,中国国内市场的汽车品牌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尽快壮大的自己的实力,整改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策略,努力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3.影响自主品牌汽车营销的主要因素
3.1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法规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的政策法规不但可以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大的平台,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有序的外部环境。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但是在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法规方面,仍然存在有漏洞和不足的地方。在允许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国家政策和法规应该鼓励支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实现国内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
3.2国外品牌汽车的竞争
从改革开放后国内乘用车市场启动以来,我国为了更好地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在合资领域一直秉承着“市场换技术”的理念。同时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优惠,国际上的整车生产巨头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诸多合资企业,凭借其有效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在整车设计、生产、销售模式,售后服务和多年积累的经验等优势,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另外在整车合资企业中,中方核心技术缺失,缺乏自主发展话语权;在汽车发动机生产领域以及零部件领域中,外方独资、控股趋势明显,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领域[如:汽油机电喷系统(EFI)、柴油机共轨电喷系统、无级变速器(CVT)等],中方处于弱势,缺乏话语权,没有掌控权。
近年来合资企业在中国亦有“自有化”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在:
3.2.1.外资控制率上升
从2001年到2007年汽车产业数据来看,外资市场控制率由31%-38.67%;外资资产控制率由23.04%-31.53%;外资利润额占行业总利润额的59.7%,内资总利润额占行业总利润额的42.6%;外资利润率是15%高于内资利润率8%,外资品牌控制率由26.17%发展到50%;外资重要企业数量占汽车行业21%,控制率由40%发展到70%。由此表明,外资从技术、市场、股权、品牌等方面实施了控制。
3.2.2.外资控制领域延伸
近些年外资将其触角延伸到生产、研发、营销、金融、信贷以及租赁市场等整个产业链领域,不断进入汽车产业链的高利润领域,建立独资和控股公司,攫取高额利润。
3.3.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由于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比较晚,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品牌领先占领了中国的市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崇洋媚外”的观念,觉得国外品牌是品质和质量的象征。消费者一直认为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差、售价低、安全没保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改变人们心中的想法,需要在整车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汽车的安全质量,整车品质,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在心目中的地位。
3.4.营销售后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时间短,品牌积累和自有资产积累方面不足,而且在资金和自身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不足的问题,其服务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质量不上去,自主品牌汽车的价格优势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营销服务体系也是制约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一个因素。目前,国内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开始注意改善其营销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局面,比如奇瑞提出的着力稳定海外工厂的质量、提高海外经销商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华晨汽车以“对用户最好的承诺”为着眼点,建立和完善了国内首推的“SQS”安全、品质、服务三位一体的保证体系,这些都是自主品牌汽车对营销服务体系的改善。
4.自主品牌汽车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 SWOT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的缩写。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的,是一种能够客观分析和研究一个行业的实际情况方法。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行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行业的可能影响上 。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下面我们运用此理论分析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SWOT。
4.1竞争优势
4.1.1成本优势
汽车产业的的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 以及销售成本、管理成本和税收成本等。其中原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自主品牌占有绝对优势,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员工的工资加福利平均为1-2美元/小时,相当于发达国家劳动成本的1/20-1/10。对于研发成本,虽然近些年自主品牌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但是相对于世界汽车巨头奔驰汽车每年14亿马克的研发费用来说,还是很少的,同时由于我国普遍较低的工资水平,研发成本总体上是不会高于世界水平的。另外在其他方面,自主品牌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优势。
4.1.2自主研发的优势
在世界汽车强国中,日本和韩国的崛起靠的是自主创新的后发优势,这很值得我们自主品牌的借鉴。我国汽车产业20余年的合资历史带来了很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给自主品牌提供了后发创新的土壤。.
4.2竞争劣势
4.2.1品牌劣势
品牌包括4个方面:设计、服务、品质和品牌文化。从设计与服务来看,我国的汽车企业存在严重的不足,国外汽车巨头的产品大部分具备独有的家族特征,而我国的自主品牌还处于模仿阶段,经常游走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边缘,服务也缺乏规范的制度保证;品质是自主品牌的最大软肋;品牌文化渗透着一个民族的气质、历史和性格,也是其身后汽车企业、名族和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品牌文化是建立品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一次,营造自主品牌的品牌文化也是当务之急。
4.2.2市场细分劣势
在当今汽车业界,市场细分的最新趋势是开发出更多的所谓边缘车型以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比如奔驰的R级艰巨轿车的驾驶感受,SUV的高速通过性和MPV的大装载空间;CLS则开创了四门轿跑车的先河,即不失中级轿车的实用性,又具备coupe的优美线条,此二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我们的自主品牌还处在完善传统车型的阶段,不少自主品牌至今仍旧在凭借一两款车型打天下,对于这种最新的趋势更是无力跟随。
4.2.3品牌专营店布局不合理
品牌专营店的数量与众多的合资品牌差距很大,而且地理位置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和亏损严重,同时现有自主品牌汽车营销渠道模式较为单一,营销服务体系质量不高。
4.3自主品牌的机会
2010年前10个月份中国市场上汽车产销量累计已经达到了1800万辆,全年突破2000万辆已经是肯定的事实。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汽车市场上,也给自主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4.3.1消费者需求增长
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汽车业开始走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家里。对于那些中产阶级收入的家庭来说,进口车,合资车高昂的价格使他们不得不望而却步,而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来说,大部分都是经济实惠的车型,而且在外观设计、动力性能、操控性能等方面丝毫不输于同级别的合资车型,这就给那些想买车但是钱不多的消费者来说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4.3.2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
近年来,政府的政策也不断的倾向于自主品牌,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政府为了拉动内需,出台了“汽车下乡”、“汽车补贴”等政策,不断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
4.3.3巨大的中高端市场发展空间
自主品牌汽车现在基本上都处在生产中低端汽车的阶段,而面对于广大的中高档消费群体来说,自主品牌还没有站稳脚跟。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中高端汽车市场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与自主品牌的发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4自主品牌的威胁
虽然2010年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甚好,但是其光鲜表面的背后也有难言的苦涩。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在汽车市场上面临巨大的威胁,特别是今年合资车型价格不断地降低,更使自主品牌雪上加霜
4.4.1自主品牌数量众多却规模有限
目前达到40万量规模以上的车企有奇瑞、上汽、吉利等车企。自主品牌仍然面临数量较多、规模较小的散乱局面。
4.4.2中高端市场乏力
自主品牌产品增长迅速,但多集中于低端市场。虽然以中国一汽为代表的厂商已经推出了红旗HQ3、奔腾等高档汽车品牌,但自主品牌市场主体和增长仍然主要集中在A级车市场。在自主品牌的销售结构中,A级车所占份额将近50%,B级车仅占8%,10万元以上仅占5%。中级车市场对技术和品牌的两大要求,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提升的两大瓶颈。
4.4.3缺乏核心技术
与合资品牌产品相比,自主品牌汽车技术、性能、质量差距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发动机、变速系统、驾驶、操控、刹车等众多关键技术环节上,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不过,目前国内多家自主品牌厂家已经起步追赶,多款自主品牌生产的发动机在去年的多个车展上频频亮相,显示了其核心技术自有的信心。
4.4.4品牌建设落后
在品牌建设方面,自主品牌群体缺乏整体品牌规划,品牌差距巨大。这造成了单一自主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低,缺乏中高端产品有效支持,影响可持续发展。
5.自主品牌汽车营销策略探讨
鉴于以上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SWOT分析和影响自主品牌汽车营销因素的分析,下面讨论如何改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营销策略:
5.1发展适合自身的营销模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品持续有降价的趋势,但是一味的打价格战是很不明智的选择。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来武装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同时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开发消费者真正需求的车型;建立完善有效的售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消费者真正感觉到物有超值,从而在业界树立口碑,避免进行价格战。如长安、哈飞、昌河、夏利、奇瑞、吉利、五菱等。天津一汽、哈飞、长安、奇瑞、吉利等企业已把经济型乘用车作为其未来的主攻方向,已经或即将推出一系列的经济型轿车新车型。2009年 3月, 奇瑞高调发布了多品牌战略,实施微车品牌开瑞、乘用车品牌奇瑞、高端乘用车品牌瑞麒和商用车品牌威麟四条品牌线并举, 力图在细分市场赢得更大空间。同时, 将四个品牌分别交由麒麟、奇瑞和开瑞三个公司单独运作, 三家公司将分别成为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奇瑞独立公司。奇瑞汽车正试图从目前的发展模式 —单一品牌战略中破茧而出, 化茧成蝶, 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水平提高和设计创新, 生产出更有价值的产品, 逐步树立起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 实现由低端品牌向高端品牌的延伸。
5.2改变汽车传统消费观念
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应该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宣传力度,提高营造国人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认可度,从根本上改变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差的消费观念。通过自主品牌汽车的高性价比来吸引广大消费者。要改变国人的消费观念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厂家只能不断地提高自主品牌的质量品质,通过可靠地质量、出色的外形设计、完善的售后服务、令消费者满意的驾乘感受以及经济的使用成本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这就要求厂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经验的积累,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掌握核心的技术并拥有其知识产权,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汽车文化。
5.3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汽车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要使得自主品牌汽车能够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在汽车市场形成自主品牌效应。通过仔细分析消费者群体,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施消费者定位。以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起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效应,巩固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地位。
5.4绿色营销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能源供给的不断加紧,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汽车产业作为其中一大产业包含了诸多低碳因素,如鼓励创新,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在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几乎每家车厂都亮出了低碳汽车的底牌,低碳已不再是一个停留在计划中的概念产品,而是一件看得见摸得到的交通工具。国际汽车巨头开始了以“绿色”为主题的新营销模式。而对于快速发展的自主品牌汽车来说,也加快了在低碳汽车营销方面的力度。主要内容变现为一下几方面:
5.4.1强化低碳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要求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以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
5.4.2重视低碳车型的设计和开发
低碳车型的研发是汽车企业绿色营销中的源泉和起点。低碳产品研发要力求在整个产品循环中做到:减少非再生资源的消耗;节省原料和能源;使产品容易回收;低污染或无污染;不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比亚迪的双模汽车—F3DM,在国际上已经走到了前列,F3DM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汽油能源作为动力来源,还可以在电动模式下完全利用电能驱动汽车,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上班一族来说,基本上可以完全利用电能来驱动汽车,其利用成本比传统的汽油燃料可以节省70%左右。奇瑞汽车也在新能源领域有不小的成就,其代表着中国造车最高水平的瑞麒G5搭载的2.0TC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可以与国际著名发动机相媲美。对于国内的汽车厂商来说,除了要在新能源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同时应该在传统的能源上研发新型的发动机。
5.4.3实行清洁的生产方式
清洁的生产方式对生产过程而言,主要是使用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原材料,在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小的生产方式。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应该不断地开发新型的原材料来代替日益缺乏的钢材材料,比如在新型的兰博基尼—盖拉多使用的是新型的纳米碳材料,不仅可以减轻整车的质量,减小阻力系数,降低油耗,而且还增强了车身的强度,从而可以更安全的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同时应该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提高原料利用率,比如奇瑞汽车的车身生产过程全部采用自动化的机器人作业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达到比人工作业更高的质量标准。
5.5.互联网营销
随着互联网网民数量的增长,以及网络应用深度的扩展,消费者在获取汽车产品信息、购买建议及做出购买决策等全过程中,网络正成为左右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渠道。前不久,新浪汽车频道推出网络4S店模式,网络4S店集三维赏车、视频聊车及网络选车于一体,网友间不仅能交换对某款车的评价和感受,还能以3D形式透视产品外观和细节。一汽马自达作为首批进驻新浪汽车“网上4S店”的汽车企业,在这一全新的网络平台中展示自己的新车型——睿翼轿跑。这也说明购车一族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已不同以往,必须根据他们的需求重新配置营销资源,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来说,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深刻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这个有效的传播工具,找到适合自身的传播平台,采用有效的传播方式取得消费者的认可。
6.结论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给自主品牌汽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同时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采取措施应对国际品牌汽车带来的威胁,才能在中国这样一个蕴含汽车大交易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从而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君磊 王兆凯.低碳经济下汽车营销策略研究
[2] 殷国华.口碑推动汽车营销主战场
[3] 李兴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汽车工业研究
[4] http://..com/question/2101383.html
[5] http://auto.163.com/10/0921/08/6H3F3V8C000816HJ.html
[6] 章家清 王维.关于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2008,1,special zone economy
[7] 朱光应.奇瑞汽车由单一品牌向多品牌的战略转移 华东经济管理 2010 06
[8] 高志杰. 自主品牌汽车营销策略研究 经济论丛 228
[9] 牟春燕. 品牌营销-中国汽车流通体制的发展趋势
致谢
本论文经过选题、资料收集、提纲编写、论文初稿及最后的定稿, 历时近1个月,终于完成了。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高晓倩,在我写作论文期间不仅传授写论文的秘诀。这使我终生受益。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愿借此机会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要感谢市场营销系的老师们在我论文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在此特向帮助我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H. 劳斯莱斯suv的市场营销方案设计
我可以把正文和内容给你参考的。
I. 你知道suv汽车的销售商们采用怎样的销售策略吗
我是做本田crv的,基本上也属于suv,想探讨的话,我的 qq号是179178089欢迎加入
J. 关于一汽丰田营销策略的毕业论文
一汽丰田 采取“三不”营销策略
为了COROLLA卡罗拉的上市,一汽丰田从总公司到下属200多家经销商做足准备。一汽丰田对这款万众注目的车型信心十足,一汽丰田高层更表示希望“通过卡罗拉和花冠EX的上市,销量从现在每月2万辆提升到每月3万辆的水平。”COROLLA卡罗拉上市后是否将冲击现售花冠,产生“新车笑,旧车哭”的尴尬局面?日前,笔者采访了一汽丰田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利悟及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先生。
不设定直接竞争对手
被车友评为2007年最值得期待的COROLLA卡罗拉,未曾上市,已被业内人士举出诸多“假想敌”,其中所列最直接对手就是斯柯达。一汽丰田毛利悟总经理对此的态度则是:“我不认为斯柯达是竞争对手。花冠自上市以来已经在140多个国家销售,有很多国家给了它各种各样的市场定义,也给它设定很多竞争车型的品牌。但是我们希望这次新的卡罗拉上市之后,我们销售的区域能够扩大,可能竞争关系更广。卡罗拉和即将推出的花冠EX这两款车的销售面能够覆盖到很大的区域,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我们的车型跨越的范围会很广。”
不与“兄弟”直接竞争
同出一门的广汽丰田在凯美瑞投放市场之后,整个市场反响一直不错,销售一直在显著增长。除了凯美瑞以外,广汽丰田还要引进HIGHLANDER等车型,这会不会让一汽丰田产生同门相争之痛?毛利悟的回答颇显风度:“广汽现在除了凯美瑞之外,加上小型车型,再丰富一下自己的SUV系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商品角度讲,无论是我们还是广汽丰田,都会将我们商品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出来。这种商品的推进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王法长则更具体地陈述了和广汽丰田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理由:“凯美瑞和锐志、皇冠都不是直接竞争的关系。到现在为止,皇冠已经大大超出了原先预计目标3万辆,实际上销售了4.4万辆。今年预定目标是4.4万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经销商资源紧缺,这说明市场对皇冠非常认可。锐志和凯美瑞也不产生直接竞争的关系,特别是我们推出锐志2.5S特别天窗版,订单更是显著增长。开过锐志的人,对它的驾驶性能有非常好的口碑,所以我们对这款车的生命力和发展非常有信心。”
不停产原花冠车型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的COROLLA卡罗拉车投产以后原花冠车型并不停产,这种产品策略不符合全球汽车发展的规律,将会直接影响到现在花冠市场销量,王法长给予的回答是:“花冠是全世界单一车型销量最大车型,目前已经超过了3226万辆。现在在中国市场当中有很多用户对它非常欣赏和认可,其有很强的生命力,没有必要在新的车型投放之后就完全退出市场。”他说“如果非要给一个合理的说法,我们可以看一下桑塔纳。从上世纪80年代投放市场至今,它仍然被很多人继续认可,虽然销量是在递减,但还是有广泛客户群。从我们的角度来考虑,因为卡罗拉是在现在花冠基础上的车型,从车型平台、配置、尺寸都应该在其之上,所以是向上扩展用户群。花冠EX应该是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地向下继续扩展客户群的一款车型,所以我想并行市场存在完全符合客观和用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