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08社会实践 衢州椪柑
首页 > 研究性学习平台 > 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课例
柑橘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柑橘作为宜昌的特产,不仅品种繁多,而且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特殊,更优于其它地区的柑橘。柑橘为繁荣宜昌经济做出了贡献,融入了宜昌人的生活。但学生对柑橘的认识仅停留在味美上。通过此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经历研究的过程,学习探究方法,感悟周围生活世界的奥秘,养成研究的习惯,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关心社会。
二、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上,我们确立了“柑橘”这一研究内容,但课题的研究范围较大,我们请同学们分组围绕“柑橘”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和最感兴趣的方面。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下面一些研究子课题。
子课题:1、柑橘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它的种类及分布。
2、柑橘是怎样种出来的?
3、农民种植柑橘划算吗?一年能赚多少钱?
4、柑橘的销售和加工是怎样的?
5、柑橘能入药吗?它有哪些药效呢?
6、古代有哪些诗歌赞美过柑橘?我市哪些独特的民俗与柑橘有关?
各学习小组结合本组特点,选定本组研究的子课题,选定小组长,作为活动负责人,积极行动起来。
三、实施方案
第一步:确立研究内容
针对活动课题,弄清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办事。本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选题及审题。
第二步:制定活动计划
针对活动课题,制定简单的小组活动计划,使学生有计划地办事。本阶段重在让学生学会如何筹划活动。
第三步:收集资料
1、带领学生参观白沙桔园,走访桔农,采访技术人员,为学生创造获得资料的机会。
2、多渠道收集资料
a.找到相应的图书及音像资料,供大家学习。
b.上网浏览相关网页,下载一些资料。
第四步:交流展示
1、学生分组讨论:
a.你们在参观调查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克服了哪些困难?
b.在整理收集资料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2、各组学习成果交流展示(如小报、网页、幻灯片等)
3、展开想象:想一想未来的柑橘会是什么样。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步:确立研究内容
各小组经过讨论,并听取指导老师及各小组的意见,确立本课题许研究的内容。
(附:各小组研究的内容)
1、生物小组研究内容:探究柑橘的植物特征,种植历史、种类及分布、品种改良等。
2、种植小组研究内容:探究柑橘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
3、经济小组研究内容:柑橘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等。
4、商业小组研究内容:柑橘的销售、加工、广告宣传等。
5、医学小组研究内容:柑橘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等。
6、民俗文化小组研究内容:我市柑橘有关的民俗文化及历代歌颂柑橘的诗歌等。
第二步:制定活动计划
学生已进行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课题定了,研究的范围明确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牵头,撰写了小组活动方案,开始了他们的探究活动。
(附:种植活动小组活动计划)
活动目的:
1、了解柑橘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学习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锻炼自己交际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过程:
1、参观白沙柑橘园。
2、走访柑橘研究所技术人员。
3、收集资料(主要场所:书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
4、整理资料、分类。
5、评价个人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
6、整理小组交流情况,并写出个人体会。
活动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浏览相关网页)
参观访问法
问卷调查法
人员分工:
组长:肖云
记录员:陈丽
制定活动计划:肖云
资料收集:全组人员参与
演示文稿制作:杨宇琨、陈文嘉
第三步:搜集信息
2002年10月,正是柑橘成熟的季节,一进柑橘园,满园黄澄澄的橙子,红艳艳的橘子,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耀眼。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他们像快乐的鸟儿一样穿梭在林间,与橘园的工作人员一道采摘橘子,领略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他们还采访了橘园的工作人员,收获还真不少。
我们一进橘园,就被橘园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黄澄澄的橙子、红艳艳的橘子、绿油油的橘树叶,真美啊!我不由得想起学过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看着橘园的工作人员正在摘橘子,我们也想去体验一下丰收的喜悦,去帮忙摘橘子、装筐。热情的工作人员不停地要我们品尝,啊!真甜,汁水流了我一身!这么甜的橘子是怎么种出来的呢?我们与工作人员交谈起来,知道了柑橘树要松土、施肥、整枝、长春梢、夏梢时都要整理、摘除蛆花、捉虫、打药等,能够吃上甜美的橘子可真不容易啊!
② 我在一亩上平台上发布卖大棚椪柑不知怎样写广告语
现在的人们特别的重视健康,你在写广告语的时候,主要就是写你们家的柑橘主要要对健康有哪些有利的影响,而且特别的好吃便宜。
③ 椪柑好评语怎么写
这种橘子不但看起来好看,关键是它好吃,肉粒饱满,水分足,甜味特别好。
④ 留佳镇的椪柑协会
荣县留佳椪柑协会2006年底,会员人数为1304人,会员联 系户为6012户,占全镇椪柑种植户的73%;会员参加专家讲课和专业技术提高培训人数达63人,经考试考核有42名获得技术职称,11人晋升技术职称,协会有职称人数达到146人,协会队伍稳定,会员素质得到提高,协会对果农帮带面得到扩大,协会整体实力得到加强。
1、技术普及更上一层,科普惠及面更广
协会针对椪柑产业发展和果农的要求,开展了全方位服务,全年协会对外发布市场信息6次;开展科技赶场10次;召开现场会35次;专家讲课2次;提高性培训1次,培训63人,53学时;召开经纪人培训会1次,4学时,受训85人;接洽外地来基地观摩团45次,讲解45场,810人次;受周边协会邀请作专场培训5场,受训1100多人。协会在技术培训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果农心中扎下了根。技术普及惠及基地及周边乡镇4万亩果园。
2、椪柑基地健康发展,优质果生产成为主流
荣县留佳椪柑基地已在2003年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协会始终把握了无公害生产作为基本点,以优质果生产和精品椪柑生产为核心,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模。
狠抓优质果生产,全面推广“三疏、两改”技术措施,在生产上克服了“大小年”现象,优质果比例由40%上升到75%以上,果品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椪柑销售。椪柑市场销售价格年年攀升,果农得到了实惠,生产优质果的劲头更足了,对椪柑生产上的投入逐年增加,椪柑品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优质果生产的良性循环。
3、椪柑基地产业化进程加快,协会进入实体化运作
2006年,协会在上年实体化运作起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新的姿态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了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实体化运作的能力,进一步扩大了产业化运作的链接范围和规模。
一是引进丹棱县水果产销协会的技术、商业资源和资金,与协会合资兴办了留佳水果加工厂,投资规模100万元,主营洗果打蜡、贮存、保鲜、催熟及农产品营销。
二是协会在组织资金50万元投入产业化运营,实行股份制管理,企业化运作,这标志着协会的实体化运作已经迈开了新步伐。
4、大旱之年夺丰收,果农增产又增收
2006年7月初,连续的高温干旱,全镇80%的果树叶片萎蔫,幼
果失水生长停滞,对椪柑生产形成严重威胁。协会快速反应,立即编写椪柑抗旱保收技术方案,发动全体会员,把抗旱保收技术宣传到果农。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对全镇三十个行政村进行了逐个培训,发放资料15000份。在协会的号召下,全体果农积极抗灾自救,及时落实各项措施,为抗旱赢得了极为宝贵的十五天时间,把干旱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2006年按已成形的生产习惯是椪柑生产的“小年”,预计全年椪柑总产约3万吨,在实施了“三疏、两改”技术在大旱之年仍然获得总产38000吨,创收6000万元的好收成。果农真切地体会到科技抗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清楚的看到协会在椪柑生产中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荣县留佳椪柑协会在椪柑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发挥链接、延伸椪柑产业链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基地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
⑤ 从江县过年什么水果好卖
新华网贵阳2月15日电 (通讯员 梁雨)“去年的椪柑果子特别好销,网上一个订单我家13万多公斤的果子去年春节前就全部卖完了。”从江县椪柑果农曹开明告诉笔者,他家建有30亩椪柑果园,去年果子特别好卖,不像往年元宵过后,他和老伴还在为卖果子的事情发愁。
据介绍,从江县种植椪柑已经有30年历史,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目前全县种植户达2.32万户,面积达5.4万亩。去年全县椪柑产量达2.72万吨,果农实现收入8100余万元。
过去几年,尽管有着“部优产品”、“椪柑之王”、“绿色食品”认证及国家地理标志登记等多项引人注目头衔的从江椪柑,由于多种原因却在市场上屡屡“碰壁”,果子滞销、贱卖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发生“烂市”的情况。
去年的从江椪柑果子为何如此好卖?“主要是我们今年在椪柑果子外销问题上电商销售发挥了极大作用。”从江县农业局副局长王长华一句话道出了其中原因。
据介绍,去年椪柑销售期间,从江县借助中央电视台开展扶贫广告宣传的机会,一边重新树立从江椪柑在市场上的品牌效应,一边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电商销售服务,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手段将从江椪柑产地、数量、品质等相关信息在网上推介发布,整合全县120多家网电商开展网上销售椪柑服务,吸引许多椪柑销售大户纷纷下单订购。
“据统计,去年外地客商下单订购数量达2.2万余吨,占全县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订购10万公斤以上的有110多家。”王长华说。
“我家去年的12亩椪柑果园产量有7万多公斤,其中6.5公分以上的标准果子以每斤1.2元的价格全部通过电商销到贵阳去了。”和曹开明一样高兴的还有丙妹镇两料村的果农刘向阳:“往年椪柑水果哪有这样好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