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新闻中挖掘新闻
作为一名党报新闻记者,必须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能在纷繁的各种社会活动中不断发现和挖掘到鲜活的新闻,从而向读者展示生活中的闪光点和亮点,以体现新闻工作的价值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新闻转瞬即逝,记者又“喜新厌旧”,总有的时候,会发现忽然没有了好的新闻线索。那么,记者如何能以敏锐的感觉,从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新闻采编,总结出以下几种:
坚持不懈地学习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增长对一些社会现象、突发事件的了解、认识和认同,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来识别新闻、判断新闻,这是干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对于一些在采访中遇到的看似很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能从纷杂的事件表相中迅速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以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判断它的政治背景,是否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相悖,这样才能不被人利用,保持党报新闻工作者的纯洁性。
经常上网、读报、听广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样是搞新闻工作的,为什么还要从别人的新闻中寻找新闻呢?新闻的灵魂不是“新”与“快”吗?事实上,许多的专职记者都有很好的上网、读报、听广播习惯。在我正式成为一名党报记者的第二年,在浏览中央七套节目时,突然发现内容居然是介绍我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村省劳模杜玉富个人斥资200万建起全省规模最大的果蔬保鲜库,提高了当地果蔬产品的附加值。第二天一大早,我和部主任驱车前去采访杜玉富,晚上加班写成消息《远距离运输 反季节销售》,结果这一稿件获得了山西新闻奖评一等奖。还有,针对网络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关注,我们也可以梳理一下身边是否也有和网上相类似的事件发生而没有被人关注,一旦有,就可以分析它与网上正在被关注的事件有哪些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当地政府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措施,一定会是好新闻。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在搞新闻,就不再去新闻中寻找线索。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还要经常阅读同一类型的报纸,要去关心其它记者在关注什么,更要去学习人家把握新闻、挖掘新闻的能力。2009年春天,全国大旱,许多报纸都在报道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全力抗旱救灾的工作,某中央级媒体却刊发了《大旱之年,我们缺的不仅仅是水》的言论,让我们沉在救灾一线的记者突然眼前一亮。针对某一事件,可报道的不仅仅是事件的本身,更有隐藏在他背后的更多深层次的东西。
从各级领导机关和负责同志那里得到线索。一般说来,各级领导、机关掌握全局或某条战线、某个系统的情况,又负责制定解决当前矛盾的政策和有关措施,他们所作的指示,常概括和预示着当前政治形势、经济建设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主要情况和问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政策动向和工作重点。因此,记者要注意与他们保持联系,从中发现最新的动态。2006年,我随晋中市当时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程锡景去开会,听见程市长向同行的一位县级领导询问寿阳县今年茴子白的销售情况。记者马上与寿阳县委宣传部联系,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曾飘洋出海的寿绿蔬菜当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价贱伤农,老百姓卖菜的收入还不够雇佣劳工收菜的工钱,所以许多菜农选择将菜烂在地里。开会归来,我去了寿阳,在地头与农民唠家常,去公司与经纪人交谈,采访县职能部门,写出了新闻调查《寿阳蔬菜的“滑铁卢”解读》。
不要厌烦会议。工作中,常有许多记者不喜欢开会,更不愿意去采访会议,因为一个上午或下午、甚至一天下来,只能按规定动作发个豆腐块,这对于视时间为生命的记者来说,似乎有点“得不偿失”。其实,有些务实的会议,譬如新闻发布会、研讨会、有些单位的业务会议还是要参加的。会议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下情、群众意见、建议、呼声的重要载体之一,因而也是新闻线索的富矿。会上,领导的发言,群众的意见,专家的观点,会议的文件等,都可能成为获取新闻的途径。我今年写的新闻调查《太原晋中同城化如何提速》就是在参加“第一届太原晋中同城化论坛”时,利用会议间隙时间采访到会的官员、专家写成的。还有就是我们办公桌上经常堆着的开会时发的内部文件,它本身不是新闻,但往往含有新闻的“幼苗”或线索,根据其中有些内容,我们可以顺藤摸瓜,获得意想不到的“活鱼”。
翻阅简报和与各地通讯员联系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简报中有些信息是完全可以转化成新闻的,2012年4月17日,我例行翻阅晋中市政府办公厅所办的《政务信息》,在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发现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信息:“左权在我省首家实现了视频接访……”不过两行40字的内容中,有两个关键词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个是“全省首家”,一个是“视频接访”。“全省首家”说明这是一个可以在省级媒体立住脚的东西,“视频接访”则是新闻的价值所在。最后,该稿发在《山西日报》头版重要栏目,并顺利获得山西新闻奖二等奖。同时,记者在社会上要广泛地结交一些同行业内的朋友,就好像把新闻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联络网”。社会上一旦出现了新的动态,就能通过这一网络迅速传到记者这里 ,使得记者能够最广泛的获得线索。
最后,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手头一定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但是比如像3月12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25日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这些虽然不是特殊的节日,但是如果记者将这些日子划到特殊日历表内,在这些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把以前看到过类似的报道翻出来仔细研究,就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基本明确的采访方向,进而寻找新闻线索,采写专题报道。
其实,发现新闻线索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上看下看”“左顾右盼”,就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嗅觉灵敏的“新闻人”,在看似无新闻处“挖”出新闻。
Ⅱ 小学作文观后感党的女儿伊灵芝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是以尹灵芝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弘扬红色经典的主旋律影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晋中市委宣传部、寿阳县委、寿阳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篇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欢迎参考!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一
近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出品,卫晓茼导演,郜耀平、张志宏、姚安濂、李琳、王建国等主演,根据“刘胡兰式”英雄少女尹灵芝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红色正能量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发布概念海报,并宣布定档今年7月1日建党节,以满足观众对不同类型电影的观影需求。影片虽然是红色主旋律电影,但定位却非常年轻化,着重将视角放在抗战青年身上,从他们的故事中折射出整个时代对于人们命运、思想、成长变迁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引发当下电影主流受众的情感共鸣。
概念海报着重细节诠释 尹灵芝化身信仰红玫瑰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讲述了尹灵芝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女因为信仰而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故事。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曝光的概念海报可以看出,海报以“信仰”贯穿主体,在抽象的概念设计中具象地传递了影片的中心思想。刻意渲染的立体感十足的灰色系背景传递出肃杀景象,不仅象征着那个时代浓重的硝烟味儿,也象征着尹灵芝深陷黑暗、遭遇到残酷折磨。而海报主画面,一朵冲破灰暗包裹、浴血而出的鲜红玫瑰正是尹灵芝的化身,这个坚强不屈、信仰坚定的美丽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有着花一般的美好信念。虽然是概念海报,设计师却于细节处着笔,海报正中完全鲜红的花蕊便是尹灵芝内心的象征。整张海报非常传神得传递出了尹灵芝无论面对怎样残酷黑暗的现实,都改变不了那颗因信仰而坚定的心忠诚。
拒绝角色“标签”化 金牌班底走心演绎抗战小人物
影片由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姚安濂,《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女主角、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李琳,荣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阎青妤以及郜耀平、张志宏、王建国、卢海华、张页石、王朋利等众明星倾情出演。如此实力派的演员的班底,他们演绎出的绝不是那些摇着大旗喊口号、英勇就义不眨眼的“神话式”英雄,而是走心的去塑造一个个底层小人物,他们没有标签式的“壮举”,甚至还会有些臭毛病和怪脾气,在鬼子面前也曾有过害怕,在抉择面前也偶尔会犹豫。但就是这样丰富的内容表达和真挚的情感传递,再配合金牌班底,才能打造出名副其实的“中国好电影”。
据悉,影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出品,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中共寿阳县委、寿阳县人民政府等联合摄制,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同志担任总制片人,谍战影视部主任朱一德担任制片人。影片将于7月1日全国公映,相信定能给电影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精神洗礼。
Ⅲ 临汾市宣传部副部长是谁
李颖明
Ⅳ 电影常素珍观后感
2015年06月12日上午,寿阳县发改局物价局全体职工干部组织在县宣传文化中心观看了电影《好人常慧珍》。
该片由中国三环音像社、寿阳县委宣传部、北京慧迪文化联合拍摄。该剧根据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五届山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原妇女主任常慧珍真实事迹改编。影片由苑本立执导,山西省青年女作家周晶斗编剧,苏丽、沈丹萍、马强、高郡伟、胡双全等出演。
故事发生在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山西省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主人公原妇女主任常慧珍在结婚典礼上,了解到婆婆长期照顾一对智障母子。婆婆去世后,遵照遗愿,常慧珍接过照顾智障孩子姜贵生的重任。贵生的加入给家里生活带来了种种困境,面对儿子任光良和丈夫任常胜的不理解,面对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常慧珍有口难言。光良成家时,贵生成了光良结婚的包袱。多年来一直把傻贵生视为眼中钉的光良终于忍受不了,提出分家。面对儿子和儿媳,任常胜道出了二十多年前收养任光良的秘密。儿媳杨宝红被常慧珍的善心所感动,主动和她一起抚养姜贵生。就这样,常慧珍一人主导,三代人共同参与长达33年的爱心接力震撼了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荡气存,轮回挚诚满乾坤的正气歌。
通过观看影片,本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灵魂触动和忠孝教育,广大职工干部也纷纷赞扬这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觉得该部影片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感动的经历,都是为大是大非大事情大英雄而感动,常人都有;常慧珍是个平凡的人,可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演绎出不平凡的色彩,数十年如一日,常人难做。雷锋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常慧珍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承诺与坚守展现出一种大情大爱、大美大德的高尚境界。
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讲述了一个传承的概念——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精神财富的传承!
Ⅳ 好人常慧珍一年级读后感
日前,由中国三环音像社、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中共寿阳县委宣传部、北京慧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影片《好人常慧珍》在山西太原首映。
《好人常慧珍》根据山西省寿阳县原妇女主任常慧珍的真实事迹改编,她曾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五届山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影片讲述了常慧珍遵照婆婆遗愿,接过照顾一对智障母子的重任。多年后,儿媳不忍年过七旬的常慧珍太过劳累,主动和她一起抚养起这对母子,共同完成婆媳三代爱心接力的故事。影片由苑本立执导,山西省青年女作家周晶斗编剧,苏丽、沈丹萍、马强、高郡伟、胡双全等出演。
影片放映结束后,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观众纷纷赞扬这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感到这部影片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Ⅵ 电影:好人常规真的观后感600字左右
观电影《好人常慧珍》有感
2015年06月12日上午,寿阳县发改局物价局全体职工干部组织在县宣传文化中心观看了电影《好人常慧珍》。
该片由中国三环音像社、寿阳县委宣传部、北京慧迪文化联合拍摄。该剧根据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五届山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原妇女主任常慧珍真实事迹改编。影片由苑本立执导,山西省青年女作家周晶斗编剧,苏丽、沈丹萍、马强、高郡伟、胡双全等出演。
故事发生在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山西省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主人公原妇女主任常慧珍在结婚典礼上,了解到婆婆长期照顾一对智障母子。婆婆去世后,遵照遗愿,常慧珍接过照顾智障孩子姜贵生的重任。贵生的加入给家里生活带来了种种困境,面对儿子任光良和丈夫任常胜的不理解,面对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常慧珍有口难言。光良成家时,贵生成了光良结婚的包袱。多年来一直把傻贵生视为眼中钉的光良终于忍受不了,提出分家。面对儿子和儿媳,任常胜道出了二十多年前收养任光良的秘密。儿媳杨宝红被常慧珍的善心所感动,主动和她一起抚养姜贵生。就这样,常慧珍一人主导,三代人共同参与长达33年的爱心接力震撼了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荡气存,轮回挚诚满乾坤的正气歌。
通过观看影片,本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灵魂触动和忠孝教育,广大职工干部也纷纷赞扬这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觉得该部影片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感动的经历,都是为大是大非大事情大英雄而感动,常人都有;常慧珍是个平凡的人,可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演绎出不平凡的色彩,数十年如一日,常人难做。雷锋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常慧珍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承诺与坚守展现出一种大情大爱、大美大德的高尚境界。
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讲述了一个传承的概念——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精神财富的传承!
Ⅶ 电影《好人常慧珍》观后感500字
2015年06月12日上午,寿阳县发改局物价局全体职工干部组织在县宣传文化中心观看了电影《好人常慧珍》。
该片由中国三环音像社、寿阳县委宣传部、北京慧迪文化联合拍摄。该剧根据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五届山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原妇女主任常慧珍真实事迹改编。影片由苑本立执导,山西省青年女作家周晶斗编剧,苏丽、沈丹萍、马强、高郡伟、胡双全等出演。
故事发生在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山西省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主人公原妇女主任常慧珍在结婚典礼上,了解到婆婆长期照顾一对智障母子。婆婆去世后,遵照遗愿,常慧珍接过照顾智障孩子姜贵生的重任。贵生的加入给家里生活带来了种种困境,面对儿子任光良和丈夫任常胜的不理解,面对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常慧珍有口难言。光良成家时,贵生成了光良结婚的包袱。多年来一直把傻贵生视为眼中钉的光良终于忍受不了,提出分家。面对儿子和儿媳,任常胜道出了二十多年前收养任光良的秘密。儿媳杨宝红被常慧珍的善心所感动,主动和她一起抚养姜贵生。就这样,常慧珍一人主导,三代人共同参与长达33年的爱心接力震撼了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荡气存,轮回挚诚满乾坤的正气歌。
通过观看影片,本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灵魂触动和忠孝教育,广大职工干部也纷纷赞扬这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觉得该部影片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感动的经历,都是为大是大非大事情大英雄而感动,常人都有;常慧珍是个平凡的人,可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演绎出不平凡的色彩,数十年如一日,常人难做。雷锋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常慧珍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承诺与坚守展现出一种大情大爱、大美大德的高尚境界。
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讲述了一个传承的概念——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精神财富的传承!
Ⅷ 如何发现和挖掘新闻线索 白续宏
作为一名党报新闻记者,必须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能在纷繁的各种社会活动中不断发现和挖掘到鲜活的新闻,从而向读者展示生活中的闪光点和亮点,以体现新闻工作的价值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新闻转瞬即逝,记者又“喜新厌旧”,总有的时候,会发现忽然没有了好的新闻线索。那么,记者如何能以敏锐的感觉,从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新闻采编,总结出以下几种:
坚持不懈地学习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增长对一些社会现象、突发事件的了解、认识和认同,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来识别新闻、判断新闻,这是干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对于一些在采访中遇到的看似很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能从纷杂的事件表相中迅速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以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判断它的政治背景,是否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相悖,这样才能不被人利用,保持党报新闻工作者的纯洁性。
经常上网、读报、听广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样是搞新闻工作的,为什么还要从别人的新闻中寻找新闻呢?新闻的灵魂不是“新”与“快”吗?事实上,许多的专职记者都有很好的上网、读报、听广播习惯。在我正式成为一名党报记者的第二年,在浏览中央七套节目时,突然发现内容居然是介绍我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村省劳模杜玉富个人斥资200万建起全省规模最大的果蔬保鲜库,提高了当地果蔬产品的附加值。第二天一大早,我和部主任驱车前去采访杜玉富,晚上加班写成消息《远距离运输 反季节销售》,结果这一稿件获得了山西新闻奖评一等奖。还有,针对网络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关注,我们也可以梳理一下身边是否也有和网上相类似的事件发生而没有被人关注,一旦有,就可以分析它与网上正在被关注的事件有哪些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当地政府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措施,一定会是好新闻。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在搞新闻,就不再去新闻中寻找线索。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还要经常阅读同一类型的报纸,要去关心其它记者在关注什么,更要去学习人家把握新闻、挖掘新闻的能力。2009年春天,全国大旱,许多报纸都在报道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全力抗旱救灾的工作,某中央级媒体却刊发了《大旱之年,我们缺的不仅仅是水》的言论,让我们沉在救灾一线的记者突然眼前一亮。针对某一事件,可报道的不仅仅是事件的本身,更有隐藏在他背后的更多深层次的东西。
从各级领导机关和负责同志那里得到线索。一般说来,各级领导、机关掌握全局或某条战线、某个系统的情况,又负责制定解决当前矛盾的政策和有关措施,他们所作的指示,常概括和预示着当前政治形势、经济建设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主要情况和问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政策动向和工作重点。因此,记者要注意与他们保持联系,从中发现最新的动态。2006年,我随晋中市当时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程锡景去开会,听见程市长向同行的一位县级领导询问寿阳县今年茴子白的销售情况。记者马上与寿阳县委宣传部联系,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曾飘洋出海的寿绿蔬菜当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价贱伤农,老百姓卖菜的收入还不够雇佣劳工收菜的工钱,所以许多菜农选择将菜烂在地里。开会归来,我去了寿阳,在地头与农民唠家常,去公司与经纪人交谈,采访县职能部门,写出了新闻调查《寿阳蔬菜的“滑铁卢”解读》。
不要厌烦会议。工作中,常有许多记者不喜欢开会,更不愿意去采访会议,因为一个上午或下午、甚至一天下来,只能按规定动作发个豆腐块,这对于视时间为生命的记者来说,似乎有点“得不偿失”。其实,有些务实的会议,譬如新闻发布会、研讨会、有些单位的业务会议还是要参加的。会议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下情、群众意见、建议、呼声的重要载体之一,因而也是新闻线索的富矿。会上,领导的发言,群众的意见,专家的观点,会议的文件等,都可能成为获取新闻的途径。我今年写的新闻调查《太原晋中同城化如何提速》就是在参加“第一届太原晋中同城化论坛”时,利用会议间隙时间采访到会的官员、专家写成的。还有就是我们办公桌上经常堆着的开会时发的内部文件,它本身不是新闻,但往往含有新闻的“幼苗”或线索,根据其中有些内容,我们可以顺藤摸瓜,获得意想不到的“活鱼”。
翻阅简报和与各地通讯员联系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简报中有些信息是完全可以转化成新闻的,2012年4月17日,我例行翻阅晋中市政府办公厅所办的《政务信息》,在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发现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信息:“左权在我省首家实现了视频接访……”不过两行40字的内容中,有两个关键词吸引了我的目光,一个是“全省首家”,一个是“视频接访”。“全省首家”说明这是一个可以在省级媒体立住脚的东西,“视频接访”则是新闻的价值所在。最后,该稿发在《山西日报》头版重要栏目,并顺利获得山西新闻奖二等奖。同时,记者在社会上要广泛地结交一些同行业内的朋友,就好像把新闻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联络网”。社会上一旦出现了新的动态,就能通过这一网络迅速传到记者这里 ,使得记者能够最广泛的获得线索。
最后,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手头一定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但是比如像3月12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25日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这些虽然不是特殊的节日,但是如果记者将这些日子划到特殊日历表内,在这些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把以前看到过类似的报道翻出来仔细研究,就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基本明确的采访方向,进而寻找新闻线索,采写专题报道。
其实,发现新闻线索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上看下看”“左顾右盼”,就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嗅觉灵敏的“新闻人”,在看似无新闻处“挖”出新闻。
Ⅸ 欢乐好声音读后感450字五年级下册
该片由中国三环音像社、寿阳县委宣传部、北京慧迪文化联合拍摄。该剧根据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五届山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原妇女主任常慧珍真实事迹改编。影片由苑本立执导,山西省青年女作家周晶斗编剧,苏丽、沈丹萍、马强、高郡伟、胡双全等出演。
故事发生在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山西省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主人公原妇女主任常慧珍在结婚典礼上,了解到婆婆长期照顾一对智障母子。婆婆去世后,遵照遗愿,常慧珍接过照顾智障孩子姜贵生的重任。贵生的加入给家里生活带来了种种困境,面对儿子任光良和丈夫任常胜的不理解,面对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常慧珍有口难言。光良成家时,贵生成了光良结婚的包袱。多年来一直把傻贵生视为眼中钉的光良终于忍受不了,提出分家。面对儿子和儿媳,任常胜道出了二十多年前收养任光良的秘密。儿媳杨宝红被常慧珍的善心所感动,主动和她一起抚养姜贵生。就这样,常慧珍一人主导,三代人共同参与长达33年的爱心接力震撼了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荡气存,轮回挚诚满乾坤的正气歌。
通过观看影片,本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灵魂触动和忠孝教育,广大职工干部也纷纷赞扬这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觉得该部影片净化了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