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卢龙人,想要几张咱们家乡白薯的照片,介绍一下咱们家乡的白薯,你们有吗
照片倒没有,你可以组织一下语言,做一下宣传,或者做一个广告片,我想好的语言比照片更重要,那你用心去做,一定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的。
② 天才来看看啊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释:
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
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③ 秦皇岛卢龙有什么景点吗
卢龙的古城建筑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绝大部分已毁于战火,现存的古迹仅有始建于金代的石幢[俗称石塔]。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高约十米。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栏板环绕,柱、栏上刻有云中浮龙、石狮、和人物造型,其形态各异,姿态优美,极其生动。幢身的上、下均雕刻着八条盘龙,幢身中间刻有佛像、飞天神象、佛经和创建石幢记。整座石幢造型极为美观,雕刻极为精湛,堪称为石雕中的杰作。
古迹有明长城、金重修大佛顶尊陀罗尼经幢、武山古人类遗址、沈庄龙虎寺、夷齐读书处。
④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康有为(清)
一登八达岭,回视如窥井.-------- 魏源(清)
峰火恰传边警至,鼓笳空奏凯歌还.------- 熊伟(明)
⑤ 抚宁一中和卢龙一中哪个好一些!!!
这俩个学校都很不错,相对来说抚宁一中环境好一些。
抚宁区第一中学,座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是抚宁区唯一一所河北省示范性高中。距秦皇岛市市区30公里,距南戴河海滨20公里。始建于1952年,占地近150亩。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88人,专任教师26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河北省名师1人;高级教师72人、一级教师83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67%;省市级骨干教师11人。
硬件设施:
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288名教职工,校园占地150余亩。
有教学楼、科技楼、多功能楼、学生宿舍楼,装备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和集理化生实验、电化教学为一体,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的省级合格实验室。学校拥有400米跑道的封闭操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抚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