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PMTCT工作台账中的IPMTCT是什么意思(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病”工作中出现的)
您好,IPMTCT是指Integrated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英文的缩写。<br><br>IPMTCT的意思是说母婴传播率的综合防治,是三病工作的目的,也就是预防和治疗三病的母婴传播。
『贰』 如何为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及新生儿童提供保健服务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靶细胞即CD4细胞(TH细胞),由于此细胞的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临床表现有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等、末梢血CD4细胞减低和血清抗-HIV抗体阳性。
【病因】
病原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为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100nm~140nm。电镜下呈球形颗粒。内含核蛋白,有两条单股RNA、逆转录酶和RNA结合蛋白p15。外有衣壳蛋白p24和基质蛋白p18。外有外膜包裹,外膜上有糖蛋白gp120和跨膜蛋白gp41。HIV有HIV-1和HIV-2型两种病毒型。HIV-1型为世界大多数地区流行的艾滋病病原。HIV-2型主要流行于西非、美国和欧洲一些地区,亦能引起艾滋病。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数月至数年,可长达8~10年。凡有不正当性行为包括同性恋、异性恋和两性恋、注射吸毒者、性病病人及多次输血和血制品者如血友病病人,均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1.无症状HIV感染
HIV已感染人体,但无症状,血抗-HIV抗体阳性。此类病人称为“HIV携带者”。此感染可经数月至数年,发展为艾滋病。
2.急性感染
当人体感染HIV后,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感染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出汗、乏力、肌肉疼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约半数病人出现皮疹,呈斑疹、斑丘疹或荨麻疹,充血性,直径4~6mm,主要分布于面、颈及躯干部,四肢较少。并有颈、腋、枕部淋巴结肿大。
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 Relatedsyndrome)
有些病人仅表现无症状性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可在颈部、枕部和腋窝等多处淋巴结呈对称性肿大,直径为0.5~2.0cm,无压痛。还可表现为持续数月的不规则发热,并消瘦、盗汗、乏力、腹泻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病人反复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此类病人为早期艾滋病,经过一段时间,可发展为典型艾滋病。HIV感染人体后,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临床表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卡波西肉瘤等。
(1)机会性感染
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由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易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部位有以下几种。
①肺部感染:常见的病原有卡氏肺孢子虫、CMV、结核杆菌、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以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最常见。起病隐袭,有发热、盗汗、消瘦、干咳等,活动后有明显气短。重者静止时有呼吸困难、紫绀和呼吸衰竭。胸部X线检查,呈间质性肺炎。痰液、支气管镜吸取分泌物及肺活检组织检查,可查出肺孢子虫进行确诊。
②胃肠道感染:有毛状黏膜白斑病,口腔、咽部和食道炎症,由隐孢子虫、沙门菌、鸟分枝杆菌、CMV等引起的肠炎。
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由弓形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枝杆菌、CMV和HSV等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抽风、偏瘫及神志障碍等。诊断可做脑脊液检查及涂片和培养找病原体。
④皮肤黏膜感染:除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及毛状黏膜白斑病外,可有反复发作口唇、外阴和肛门周围HSV感染、皮肤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皮肤细菌感染等。
⑤肿瘤:艾滋病时,有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常见有卡波西肉瘤、何杰金淋巴瘤、T细胞性淋巴瘤等。
⑥神经系统病变:由于脑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表面也有CD4分子表达,HIV可以感染脑及神经细胞。此外,单核和巨噬细胞携带HIV,经血脑屏障引起神经病变。因此,约有60%艾滋病患者有神经系统病变。最常见为亚急性脑炎。亦可发生脊髓炎及末梢神经炎。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象
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末梢血白细胞常下降至4×109/L以下。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可降至1×109/L以下,病情愈重,淋巴细胞下降愈明显。
2.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T细胞绝对数下降,CD4+淋巴细胞计数也下降。CD4/CD8<1.0。
3.抗-HIV抗体检测
可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血清抗-HIV抗体作为过筛实验。因上述方法可出现假阳性,对过筛实验阳性的标本,应进一步作确诊实验。确诊实验有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放射免疫沉淀法(RIP)。确诊实验阳性即可诊断为艾滋病。
4.HIV分离及培养
可取患者的体液及组织标本作HIV的分离及培养。最常用的标本是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H9传代细胞共同培养。
【急救与治疗】
目前无有效的治疗办法,主要采用以抗HIV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一)抗HIV治疗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①叠氮脱氧胸苷(AZT):AZT进入细胞后,通过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作用,磷酸化后形成三磷酸AZT,能选择性抑制HIV的逆转录酶,从而抑制HIV的复制和病毒蛋白的合成。剂量为500~600mg/d,分3~5次口服。疗程至少半年。副作用有抑制骨髓,使全血细胞减少,药物热和皮疹等。
②二脱氧肌苷(DDI)和二脱氧胞苷(DDC):作用机制与AZT相似。剂量:在体重超过50kg者,200mg/次。体重35~49kg者,125mg/次。均为2次/d口服。DDC为0.375~0.75mg/次,3次/d口服。副作用为可诱发胰腺炎、末梢神经炎、腹泻及口腔炎。DDI可诱发癫痫。
③d4T:用于对AZT耐药的HIV感染者,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炎、肝功能轻度异常及胰腺炎。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有nevirapine及pyridinones,可直接抑制HIV-1逆转录酶,但对HIV-2无抗病毒活性。对AZT耐药株有效。易产生耐药性,常与其他抗HIV药合用。
3.蛋白酶抑制剂
有ritonavir、indinavir和saquinavir。蛋白酶抑制剂与HIV蛋白酶结合后,可抑制HIV的复制。对HIV抑制率可达99%。对AZT耐药的病毒株有效。与AZT及DDC合用有协同作用。但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易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其抗HIV活性。
目前抗HIV的治疗,多主张采用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或轮换治疗,如AZT、DDI或DDC与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抗HIV的疗效及延缓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二)促进和调整免疫治疗
艾滋病有严重免疫缺陷,通过该治疗,可抑制病毒,延缓发病,有利于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1.干扰素α
用于治疗早期HIV感染和卡波西肉瘤。并可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剂量为36~54×106U/次,1次/d,肌肉注射,4周后改为3次/W。疗程为8周。 副作用主要有发热、乏力、关节及肌肉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
2.白细胞介素2 (IL-2)
可使血淋巴细胞数增多,提高免疫功能。剂量为0.25~2.5×106U/d,应连续24h静脉滴注,每周治疗5天,共8周。副作用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及全身不适等。
3.其他
还有胸腺素、香菇多糖等。
(三)机会性感染和卡波西肉瘤的治疗
1.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治疗
①TMP+SMZ: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剂量:TMP20mg/(kg·d),SMZ100mg/(kg·d),分3~4次口服或静脉注射。疗程3周。对本病的有效率为60%~80%。副作用有发热、皮疹、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等。
②戊脘脒:有效率可达60%~80%。对TMP + SMZ治疗无效或因毒副作用不能继续者,可用戊脘脒。剂量:4mg/ (kg·d ),溶于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滴注,应持续1h以上,以免发生低血压。副作用有白细胞降低、肾功能不全、低血糖及肝功能不全等。
③氯洁霉素和伯氨喹啉:剂量:氯洁霉素为450~600mg/d,分4次静滴或肌注。伯氨喹啉30mg/d,疗程3周。副作用:氯洁霉素有腹泻、胃肠道反应和皮疹。伯氨喹啉可引起溶血。
④安宁:剂量为750mg/d,分3次口服。疗程3周。副作用有皮疹。
(2)弓形虫病
可用乙胺嘧啶,首剂75mg,以后25mg/次,1次/d口服。磺胺嘧啶100~200mg/(kg·d),分4次口服。两药联合治疗,疗程2~3周。副作用有发热、药疹、血尿等,部分病人可发生白细胞减少。
(3)隐孢子虫肠炎
螺旋霉素1g/d,分3~4次口服。疗程3~6周。可减轻腹泻,但虫体常不能清除。
(4)隐球菌脑膜炎
可用两性霉素B 0.2~0.6mg/(kg·d),静脉滴注,与5-氟尿嘧啶100~150mg/(kg·d),分4次口服,联合治疗8周。有效率为60%~70%,但复发率高。
(5)念珠菌口腔炎及食道炎
可口服克霉唑1g/d~3g/d或酮康唑200~400mg/d,分2次口服。
(6)抗疱疹病毒感染
有全身CMV、HSV、EBV和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表现脑炎、肺炎和肝损害等。可用无环尿苷(Acyclovir),剂量为15~20mg/(kg·d),静脉滴注。疗程10~14天。丙氧鸟苷(ganciclovir)每次5mg/kg,1次/8h,静脉滴注。疗程2~4周。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
(7)鸟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环丙沙星0.25~0.75g/次,分2次/d口服。氯苯吩嗪100mg/次,1次/d口服。乙胺丁醇15mg/(kg·d),和利福平600mg/d,分2次口服,两药联合治疗。疗程与抗结核治疗相同。
2.卡波西肉瘤的治疗
可用长春新碱、博莱霉素、阿霉素等单用或联合治疗。也可用干扰素α30~50×106U/次,每日或隔日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用放射治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
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对调整患者的全身情况,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症状,取得一定的疗效。 一些中药如天花粉蛋白、紫花地丁、甘草素、香菇多糖等对HIV有抑制作用。人参、当归、女贞子等的提取物,灵芝、云芝多糖等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CD4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因此中医中药治疗HIV感染值得深入研究。
『叁』 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传播项目活动实施记录表怎么弄
先介绍这几类病,然后再说传播途径,再来就是号召人们打预防针(当然啦,艾专滋目前是没有这种预防的属,因为艾滋病毒比较狡猾,善变。)和如何预防,减少这类的传播。。当然让人们不要太过恐慌...不然人们会疏远他们,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关爱。毕竟很多人是无辜的...
PS:本人觉得最要注意的是私生活。你懂的...
『肆』 如何预防艾滋病 梅毒 乙肝母婴阻断
乙肝
1 、孕妇:中期测定乙肝病毒DNA的浓度,如果高于500meq/ml,即可分别在孕7、8、9三个月各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用药期间要观察肝功、乙肝病毒DNA的浓度等。
如乙肝病毒DNA浓度低于500meq/ml,有肝功异常且可除外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者,也可以按上述方法进行被动免疫。但是如果肝功正常,则可以不必进行此治疗。 孕早期,可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进行中药治疗。 法库县中心医院妇产科安洪宾
2 、新生儿:采取必要的产科措施外,新生儿出生后于0、1、6月龄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200IU.然后在0、1、6月龄时各注射重组乙肝疫苗10微克.
然后在7月龄时化验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随访三年,如果观察孩子的保护性抗体低于或接近10IU/ML,可再次注射重组乙肝疫苗10微克。
3 、在分娩方式上,尊重孕妇的选择。对于大三阳孕妇,建议剖腹产。新生儿出生时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粘膜、鼻腔、口腔等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用吸球清理呼吸道,减少呼吸道粘膜损伤。处理完脐带后,进行温水洗浴。
4 、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脐带血和静脉血,进行乙肝六项和DNA的检测。
艾滋:
1新生儿出生时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粘膜,鼻腔,口腔等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用吸球清理呼吸道,减少呼吸道粘膜损伤.
2人工喂养
3不接种卡介苗
4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首选方案
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齐多夫定(AZT)+ 奈韦拉平(维乐命,NVP)联合用药)方案:即孕妇自28周开始服用AZT 300mg,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 300mg,口服,至分娩结束;孕产妇临产后加服NVP 200mg
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 2mg/kg,每6小时1次,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6周.
18个月后确定是否感染HIV。
梅毒
1 、孕12周前和孕28周后,注射青霉素,10天。
2 、新生儿按体重注射青霉素10或20万,一天两次,10天。在满月,3个月,6个月时复查。
3、 因为梅毒的传播途径不是很明确,对于RPR和TPPA阳性的产妇,减少密切接触。
麻疹、结核等空气呼吸道疾病的产妇
产前无特殊治疗,产后新生儿和产妇隔离观察,专人陪护,不可交叉。感染麻疹的新生儿在第3天就会出现麻疹症状,要严密观察。结核产妇的新生儿需要定期复查,发病缓慢。
医护的自身防护:
标准预防,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请各位必须执行标准预防,不要有侥幸心理。一次性面屏要比护目镜实用,可以将整个面部和我们防护不到的颈部都可以保护起来。
请将手套和手术衣的袖口相互层叠(UC上课时,我演示的那样层叠),加长的手套和手术衣。
阴道分娩,尽量不进行侧切,减少侵入性操作和锐器刺伤的几率。
在清洗器械时,戴上面屏,防止污水溅入眼睛。
呼吸道隔离时,口罩4小时换一次,陪护及孕产妇一
『伍』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宣传内容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
『陆』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指导掌中手册》2011年版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出版的电子版,谁有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指导掌中手册》2011年版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出版的电子版,哈哈与我个还是它位于更好的洒脱我也阿什顿功夫。
『柒』 普外科对艾滋病、梅毒、乙肝病人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要防止HIV医院内感染就应当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操作的意识,在医疗服务中执行普遍性防护原则,严格遵守预防医院感染的操作规程。要强调对每个病人、每次操作都要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不能仅在处理HIV感染者或病人时才强调这些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l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l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l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l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l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l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l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2) 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表 推荐的规范消毒标准
蒸汽高温消毒 温度(℃ ) 时间(min)
115 0
121 5
126 0
134 3
干空气高温消毒
160 120
170 60
180 30
常用的灭菌方法足以使HIV灭活。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
煮沸是有效的灭菌方法。已清洗过的器具应煮沸20分钟。
化学灭菌法主要用于不能采用加热法灭菌的器具。以下三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足以灭活HIV:
含氯灭菌剂,如漂白粉;2%双氧水;70%酒精。
(3) 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和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4) 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5) 安全处置废弃物
l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
l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l 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