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级日常卫生消毒培训的体会
1.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物品要整齐,每日三扫,三拖、三擦,每周五下午大扫除。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早晨、中午起床后开窗换气。 3.班上厕所每天随用随清洗,周五用洁厕精洗1次。 4.班上活动室每天拖地3次,桌椅柜每天抹1次。 二、个人卫生
1.幼儿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每周剪一次指甲。
2.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穿工作服、平底鞋,不留长指甲、不披头散发。
三、消毒工作
1.室内空气:每日早、中、晚采用开窗自然通风方法
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桌子:每餐前请按1:100比例配置的84消毒液,然后用抹布或喷壶对桌面、桌腿、边缘及下面进行擦拭或喷雾。 3.椅、柜、把手、床边、窗台、扶手、水龙头、墙面:每天午饭后、傍晚孩子离园后请按墙面1:50其他1:100的比例配置消毒液,用抹布或喷壶进行擦拭或喷雾。
4.地面及厕所:请按照1:50的比例配置众多创造消毒液,按照地面随脏随拖随喷雾、厕所随用随冲随喷雾空间的方法,每天至少3次对
厕所和地面进行迅速消毒,洗刷间腾出的水龙头、水管、墙面等处要每次用前都消毒。
5.餐具:每餐用完后,请老师将餐具送厨房用开水浸泡清洗后放消毒柜里高温消毒半小时。
6.水杯:每天傍晚孩子离园后,请老师将水杯送伙房用开水浸泡清洗后放消毒柜里高温消毒半小时。
7.毛巾:,每天用完清洗,每周一次将毛巾投放在1:200比例配置的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时,然后清洗干净日晒晾干。 8.玩具:每周五用1:100比例消毒液浸泡清洗擦拭干净。 9.被褥、图书:被褥图书每周视天气情况户外日晒一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 被褥每学期拆洗一次,被套、枕套、床单每两周清洗一次。
10.特殊情况:若班内出现传染病患儿,孩子全部离园后进行终末消毒,患儿接触过的衣服、被褥用70摄氏度以上热水(响水)浸泡30分钟后洗涤,患儿所用毛巾洗涤后煮沸 5 分 钟
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如下:
一、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蹉努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二、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四、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五、医疗机构应结合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六、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征;
七、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八、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消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照相关规定。
。
《消毒管理办法》第三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全国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交通卫生主管机构依照本办法负责本系统的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 请简要说出幼儿园日常消毒的内容有那些
幼儿园日常消毒的内容:
1、教室空气消毒;
2、卫生间及大小便器消毒;
3、毛巾及毛巾架消毒;
4、水杯及水杯架消毒;
5、饮水机消毒;
6、娱乐设施及玩具消毒;
7、图书消毒;
8、桌椅、玩教具柜消毒;
9、餐用具及炊具消毒;
10、被褥清洁与消毒。
(3)培训机构日常消毒容扩展阅读:
1、校区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2、每天应及时清除校园内落叶、积水、污水、污物等,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
3、室内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休息室等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寒冷季节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2次,每次30min以上。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
4. 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每日开展( )次消毒、至少( )次通风换气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一些人口密集的场所要更加做好防范措施,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通常来说,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每日开展1次消毒,至少3次通风换气,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
5.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院感科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
传染病传染问题其实最常发生的场所就是医院,因为医院会接收一些传染病病人,而且一些病人在没有确诊为传染病的时候也是会在医院就诊的,所以医院如果做不好消毒隔离等工作的话,传染病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在医院的病人他们因为生病抵抗力是比较低下的,更容易被传染,所以医院是最应该做好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的场所。
6. 学校一旦复课,那培训机构势必也会复课,请问国家有规定培训机构的消毒措施会和学校一个标准吗
按常理说应该是同一个标准,但是我觉得可能还会更严格,机构也不能只依回赖这些答标准,也要做好所有防护工作,对学生、老师、家长多方负责。
除此之外,现在很多机构还在干等着复课,但是复课并不代表就能正常开展培训,现在很多地 区已经明确复课后周末暑假会压缩,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机构一定要提前做好线上部署的准备,用好类似美阅教育的平台工具,避免熬过了这段时间,反而因为下雪不冷化雪冷,没熬过黎明。
7. 教培机构复课要买空气消毒机吗
近期,教育局发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复工复课工作方案》,校外培训机构复课正式提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校外培训机构,是经教育行政部门许可,并在民政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机构编制部门登记注册的文化教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而无证无照机构并在此范围之内,那么校外培训机构复工具体需要哪些流程呢?
5 、严格遵守复工复课时间
1.复工时间。校外培训机构复工专指机构员工复工,不含学员线下复课。
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通过“企业严格防控有序复工数字平台”复工申请核准的,即可有序复工,同时须第一时间向属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备;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复工申请由属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复工时间不得早于中小学校开学时间。
复工不等于线下复课。疫情防控期间,鼓励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上办公、远程办公和居家办公。校外培训机构可利用复工时间做好线下复课的各项准备工作,但不得擅自提前进行线下复课。
2.复课时间。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复课时间不得早于中小学校开学时间,具体复课时间按省教育厅、市政府有关部署执行。
8. 消毒隔离培训内容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
2.重点检查治疗室、换药室及病房等区域的布局、分区及物品摆放的合理性。
3.对于无菌物品应保证100%合格,专柜专放,按消毒灭菌先后顺序排放,包装外应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灭菌器编号、批次、打包者姓名;包装内应有化学指示卡,包装应无潮湿、破损,松紧适度;开包以后标注时间,有效期24小时。
4.无菌盘:应现用现铺,标注时间(有效期4小时),并及时更换(肌注小壶加药)。
5.无菌溶液应标注开启时间,根据用途有效时间为——无菌溶液有效时间≤4小时;配药、雾化等溶媒≤24小时;抽出药液≤2小时,故应现用现配;特殊药品如胰岛素,肌注常温保存,输液冰箱保存,应查看说明书。
6.酒精/碘伏容器应保持密闭,每周灭菌2次,容器上标注灭菌日期。
7.持物钳单包装一用一灭菌,II类环境,干罐标注灭菌日期、启用日期和时间,4小时更换。
8.一次性无菌物品注意有效期,包装完好(打开的不可再存放),应一次性使用。
9.治疗车物品摆放有序,上层清洁(治疗盘、手消液及输注液体等),下层污染(利器盒、垃圾袋及使用后的物品等)。
10.医务人员手卫生根据操作内容选择洗手、卫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并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11.冰箱应整洁,无过期私人物品,每周清理,定期除霜,保存药品需登记。
12.床单元晨、晚间护理,应一床一套(一次性)湿式清扫,扫床套总数不少于床位数,扫床套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13.患者转出、出院或死亡时,床单位应终末消毒,且病室通风,空气紫外线照射,物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14.对桌面应一桌一布,不少于床位数,用后消毒晾干。
15.设备带面板各管道(氧气吸引管道)未用时封闭。
16.病室内清洁,空气新鲜(晨晚间护理后通风30~6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污染时即刻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
17.每周更换床单、被罩、枕套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被褥定期拆洗消毒,更换污衣,被服放于污衣袋内或治疗车下层(不可再病房、走廊清点)。
18.含氯消毒液浓度达标(一般500mg/L,特殊感染2000mg/L),护理人员应掌握配置使用方法。
19.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对紫外灯进行擦拭和强度监测。
20.药杯每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21.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22.使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干燥保存。
23.吸氧管/面罩一次性使用。
24.治疗器械、器具如换药包、清创包等用后先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特殊感染实行双消毒。
25.对于公共用具,如体温计应保证数量足够,使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后晾干备用,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听诊器、手电筒用75%酒精擦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