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部门和什么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禁毒法是为了预防和惩治行为,保护身心,维护社会稳定。由中华共和国第十届第三十一次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于2008年6月1日颁布施行。共计七章七十一条。
教育部门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指导和督促学校落实禁毒知识教学任务。
学校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发现在校学生、教职员工有吸食、注射、持有毒品等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学校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告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禁毒工作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不得收取参加培训人员的任何费用。
② 禁毒志愿者的任务有哪些
禁毒志愿者的任务有:
1、履行禁毒志愿者服务承诺;
2、自身远离毒品;
3、每年参加不少于48小时禁毒志愿服务活动;
4、组织开展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工作,关心、帮助吸毒人员彻底戒断毒瘾,协助、配合禁毒部门开展相关禁毒工作。
禁毒志愿者的权利:
1、参加禁毒志愿服务活动,接受禁毒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供禁毒志愿服务时要求组织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安全保障;
2、对禁毒志愿者工作有批评建议和监督权,请求禁毒志愿者队伍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请求禁毒志愿者队伍维护期合法权益,入队志愿,退队自由;
3、对被招募的禁毒志愿者由中国禁毒志愿者行动协调办公室或其授权的机构发给禁毒志愿者证书,国家允许并鼓励戒毒成功人员参与禁毒志愿者服务工作。
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是禁毒宣传教育。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这里的药物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溶剂等,与医疗用药物是不同的概念。
从毒品的来源看,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
1、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
2、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3、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毒品按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代:
1、“第一代毒品”的代表:海洛因、大麻、鸦片、可卡因;
2、“第二代毒品”的代表:以精神药物为主,比如冰毒、氯胺酮。长期使用冰毒,会产生致幻等精神病症状;
3、“第三代毒品”的代表:新精神活性物质,目前发现的此类物质主要包括恰特草、人工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等6大类共354种,少量吸食后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条 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③ 广州禁毒部门打造的禁毒志愿者品牌白云小哥主要是指什么行业的行业人员
快递。广州禁毒部门打造的禁毒志愿者品牌白云小哥主要是指快递行业的行业人员。广州白云区齐富路的一位寄件人来到快递点,要求市内寄递,包裹中只有一盒香烟。他发现这包香烟的蹊跷,然后通过报警,抓获嫌疑人。
广州白云区齐富路的一位寄件人来到快递点,要求市内寄递,包裹中只有一盒香烟。快递小哥张某心有疑问:“香烟哪里都有,为什么寄件人要花50元寄一盒?为什么他总是在问抵达时间?香烟盒里到底是什么?”张某越发觉得蹊跷。
他从事物流寄递行业已有一年,其间多次前往白云区公安分局物流大队培训学习禁毒知识,对可疑物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他立马向派出所民警举报。民警迅速到场,发现铁盒中装有毒品冰毒9.6克。
随后,白云警方通过侦查,并在快递小哥的配合下,抓获涉案嫌疑人1名。此后警方通过扩线侦查,又抓获另两名涉案嫌疑人,再缴获毒品冰毒40余克,侦破了这一涉毒犯罪案件。
(3)广州花都物流禁毒办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白云警方对全区物流行业7000多家企业提出“五个百分百”要求,即“100%实名收寄、100%技防安检、100%开箱验视、100%持证经营、100%从业登记”。对不落实“五个百分百”要求或出现刷单录入虚假数据等问题的企业,白云警方将进行查处,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白云警方还向科技借警力,研发了“云递安”物流寄递管控App,目前已实现区内7000多家物流寄递企业和3万多名物流寄递从业人员全覆盖。它具有信息采集、巡查、监管、预警等功能,全面采集白云区物流寄递行业数据,把高危人群、高危行为、高危物品、高危线路四类要素纳入预警范畴。
针对物流寄递行业毒情形势,白云区监管部门还对全区3万多名物流寄递从业人员开展常态化的禁毒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防毒辨毒技能,并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发动从业人员参与禁毒斗争、群防群治。
④ 快递禁毒工作指引和流程怎么写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31
⑤ 禁毒知识培训内容
一:培训的目的
1、 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学校开展禁毒的相关措施与方法。
2、 通过培训,让学生知道毒品的危害,种类,培养学生的禁毒意识。
二:培训的内容
(一)毒品的危害
1、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
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 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2、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静脉注射毒品
(1)静脉注射阿片类毒品的危害最大,后果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不洁注射导致感染各种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破伤风、败血病、横断性脊髓炎,并极易传染乙肝、丙肝等血清型肝炎。不洁注射是传播艾滋病毒的重要途径。
(2)注射阿片类毒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直接和全面的损害。静脉注射毒品,最容易引发吸毒过量死亡,国内外大量的统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
注射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脓肿、感染、色素沉着、疤痕硬结等症状。
⑥ 属于禁毒志愿者组织的义务是什么
禁毒志愿者组织的义务有组织开展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工作;履行禁毒志愿者服务承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县禁毒办制定的管理规定;自身远离毒品;每年参加不少于48小时禁毒志愿服务活动。
禁毒志愿者组织的工作范围如下:
1、对涉毒贫困家庭儿童开展帮扶活动;
2、积极参加禁毒知识普及;
3、参与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毒品预防的教育工作;
4、参加与禁毒有关的其他公益活动。
禁毒志愿者有以下权利:
1、参加禁毒志愿服务活动;
2、接受禁毒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3、提供禁毒志愿服务时要求组织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安全保障;
4、对我县禁毒志愿者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5、请求县禁毒办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6、有困难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
7、请求县禁毒办维护其合法权益;
8、获得禁毒工作相关奖励;入队自愿、退队自由。
禁毒志愿者积极向过往居民发放禁毒宣传资料,讲解毒品危害及防范、禁毒法律法规等知识,并鼓励大家积极举报吸毒违法犯罪行为。众多居民纷纷对禁毒宣传表示认可,并承诺将一同加入禁毒志愿者宣传的队伍,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禁毒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十条 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第三条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⑦ 禁毒培训记录怎么写
自X年X月X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将正式施行了。学习、宣传、贯彻《禁毒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禁毒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禁毒部门要充分认识《禁毒法》实施的重大意义,结合各地禁毒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在着力抓好《禁毒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上下功夫、见实效,开展面向社会的集中宣传活动,抓好试点工作,全力推动禁毒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一、充分认识《禁毒法》实施的重大意义禁毒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这是指导我国禁毒工作的根本大法,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禁毒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禁毒法》是适应当前禁毒斗争实际需要,在全面总结禁毒工作经验,合理吸收已有法律法规规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部全面综合规范禁毒工作的重要法律。《禁毒法》的颁布,是我国禁毒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又一重大立法成果,为全面推进我国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禁毒法》在总结多年来戒毒工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戒毒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禁毒法》的实施,对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禁毒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对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禁毒斗争,巩固和深化禁毒人民战争成果,全面推进我国禁毒事业,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二、深刻学习领会《禁毒法》的内容和精髓《禁毒法》共7章71条,明确了禁毒工作方针、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法律责任,规范了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国际合作等业务工作。其中有五大亮点,是我们学习领会《禁毒法》的重点、贯彻落实《禁毒法》的关键。第一大亮点:明确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机制。第二大亮点:第一次将禁毒委员会写入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级禁毒委员会的职责,依法确立了禁毒工作领导体制。第三大亮点:依法明确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禁毒工作方针。第四大亮点:明确规定了禁毒保障机制,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大亮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吸毒者具有病人、违法者、受害者三重属性,对戒毒工作作出重大改革,首次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立法,将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戒毒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增设了戒毒康复场所等相关内容。三、以贯彻实施《禁毒法》为主线,推动全市禁毒人民战争不断向纵深发展一要在加强学习培训上下功夫,推动《禁毒法》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县区、各级禁毒部门要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开展《禁毒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结合“6·26”国际禁毒日主题宣传,大力宣传《禁毒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党和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方针政策、禁毒人民战争取得的显著成效、当前禁毒斗争形势、毒品基本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禁毒法》的内容,遵守《禁毒法》的规定,积极参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禁毒法》的工作,全面掀起学习、宣传《禁毒法》的热潮。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禁毒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基层工作者、易涉毒行业和场所从业人员、戒毒人员,认真学习《禁毒法》,为禁毒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从事禁毒服务工作,娱乐场所等从业人员参与禁毒工作,戒毒人员接受治疗康复等,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保障和思想基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司法、卫生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公安机关相关警种,把《禁毒法》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培训计划,确保所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执法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正确运用《禁毒法》,切实把《禁毒法》的具体规定落实到每个执法环节。二要在加强禁毒执法上下功夫,推动禁毒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贯彻《禁毒法》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禁毒工作成效上,体现在推进各项禁毒工作,提升禁毒工作能力和水平上。各县区、各级禁毒部门要以贯彻实施《禁毒法》为主线,依法加强禁毒宣传教育,依法改革和加强禁吸戒毒工作,依法加强堵源截流和缉毒执法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依法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依法明确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组织以及学校、父母和监护人针对不同对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法律义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全面完善和加强各项戒毒康复工作,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多部门、多警种参与的缉毒侦查工作机制,切实形成“禁毒人民战争人民打”的良好局面。三要在加强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确保《禁毒法》贯彻实施的顺利进行。各县区、各级禁毒部门要抓住贯彻实施《禁毒法》的有利契机,推动解决一些长期困扰禁毒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一是依法明确相关部门的禁毒职责。要按照《禁毒法》的规定,协调各成员单位结合禁毒工作的新要求、新情况,依法调整、完善本部门、本系统禁毒职责,进一步发挥禁毒委员会及其办公机构组织、协调、指导禁毒工作的职能作用。二是依法加强禁毒机构经费保障。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本地毒品问题和禁毒工作,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禁毒法》的规定,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经费保障。三是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督导考评。进一步完善对各地、各相关部门禁毒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考评评估机制,切实把禁毒工作成效纳入考核领导干部任职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推进禁毒工作责任制的严格落实